登陆注册
88220000000003

第3章 生命的资源

我们活在三维世界里,却常常顶着一颗二维的脑袋;

我们活在十维世界中,却常常设置“结界”,屏蔽来自高维的启示。

生命力、感觉、直觉、认知,既是生命的资源,

也是零、一、二、三维的心灵世界。

登陆地球

1977年5月22日凌晨,我降生在这个世界,一个三维的世界。

那时的我,精神还处于一片混沌,我没有认知,也没有具体的记忆,但我记得那种感觉——很兴奋,又有一点着急,像在一个幽暗的隧道内挣扎着、拼尽最后的力气冲破束缚,终于看到一片光。我很累,“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我向往那片光,却并不确知那片光将会化为“意识”,也不确知它有多大机会点亮我的精神世界、唤醒我的灵魂。我奋力来到一个陌生的星球,望见两张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我似乎渴望着什么,似乎又莫名地不安。

我是“小v”,但我不记得自己是谁,我的意识大脑尚未发展成熟,因此我既不认识自己,也没有任何记忆。

对世界来说,我只是一个婴儿,一个什么都不知晓、什么都做不了的婴儿。我拥有三维的身体,却哪儿都去不了,除了哭、无奈地摆动肢体,我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做不了任何事。

我所生存的三维世界很大,而我能够掌控的范围却很小。作为一个婴儿,我只是一个无法自由活动的点,外在世界对我的身体来说是“零”。

但是,我有感觉。

感觉是生命的触角,它随心灵一同入住身体,是生命构建精神世界的第一个维度。我尝试着在这个维度上连接世界、体验小小的自由,我用感觉触碰世界,去听、去看、去闻……我的感觉到达哪里,我的心灵就能到达哪里,世界也就到达哪里。

不仅如此,小小的我还有与生俱来的直觉。

直觉也是生命的触角,它时而伴随感觉出现,是生命构建精神世界的第二个维度。这个维度比感觉触达得更深,感觉只触到现象,而直觉能够触到现象蕴含的意义。于是,在直觉经验的启示和引导下,我可以针对不同的现象做出不同的本能回应——哭泣、微笑、扭动、吮吸、咿呀儿语……

感觉助我发现世界,直觉本能助我与世界互动,在感觉和直觉本能的帮助下,我和世界开始建立连接……

直觉是一个神秘的维度,确切地说,它是与感觉共同探索神秘世界的维度。对初生的幼小生命来说,一切从零开始的未知世界就是神秘的世界。

小小的我感觉到舒服、温暖,直觉经验告诉我——这里很安全;感觉到亲切、柔软,直觉经验告诉我——这是妈妈,是爱和归属;感觉到激烈、紧张、刺激的信号,或是感受到恐惧、惊吓、无助,直觉经验让我警觉——失控和危险。“直觉经验”是生命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智慧。

生命降生时,弱小身体能够驾驭、行走的现实世界几乎为零,而心灵依靠两个天生的维度——感觉和直觉,已经可以构建起一个精神世界。凭借“感觉”和“直觉”,初生的我可以探索新鲜的事物、现象,发现世界的样貌;可以感应世界的秘密、生命的意义,依靠本能回应新世界。

尽管还没有充分意识的我,连什么是“秘密”、什么是“意义”都不知道,但我的生命却知道“爱”和“危险”的分别,知道要趋向什么、要拒绝什么。这种“知道”在意识之外,是无意识的生存本能、是生命的直觉感应,它在不停向我传达有关生存或是防御的重要信息。

生命将能量注入“感觉”和“直觉”这两个维度,借助它们表达生命中渴望活着、活好的驱动力量(生命力)。

生理的渴望说“饿了、困了、累了”,于是身体跟随感觉和直觉,在“生存本能”的驱动下,满足原始需要——吃、睡、排泄、做爱、活着;心灵的渴望说“兴奋、激动、好奇”,于是身体跟随感觉和直觉,在“发展本能”的指引下去探索、经验,拥抱新奇的事物、发现玄妙的未知,努力沿着生命的方向成长、前行,活出更好。

灵魂的渴望时常也会说“恐惧、愤怒、痛苦”,于是“防御本能”发出危险警告,而“发展本能”发出成长信号,好像在说“快去追逐,填满欲望,从而抵御危险”;又好像在说“寻找未知的自己吧,只有觉醒,才能穿越那重重迷雾般的所谓‘危险’!”

幼小的我,在懵懂中跟随感觉向前,这种下意识的“跟随”本就是一种直觉,是注入感觉和直觉中的生命力量的驱动。仿佛冥冥中存在某种灵性智慧,指引我带着心中的渴望驱动身体,将生命投入现实,从中体验、感受,发现自己、回应世界。那时的我,还不认识自己,也不知道世界于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但体验中的发现是那么奇妙、那么令人兴奋。

我有“感觉”、有“直觉”,这两只敏锐的触角帮助我探索现象、敏觉奥妙。小小的我,体验得多一些、发现得深一些,精神世界就这样不断充盈着,一点点变大、变丰富。

两个维度帮我构建精神世界,同时也帮我引领现实。于是,我幼小的身体总会跟着感觉和直觉,跃跃欲试地探索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悉力成长,逐渐学会了抓握、爬行、站立、行走……身体的世界很快突破了零,我不再是一个固定住的点,我能够自如到达的三维世界,在渴望、体验、本能驱动的成长中,也越变越大。

外部世界迅速从“零”直跃到“三”,只是那时属于我的“三”仍然还是很小很小的世界。

我到底有多少力量可以使用呢?我一生将会探索、经验到的世界有多大?我的人生将会丰富而满足吗?

我不知道,确切地说是没有想过,尽管直觉能够让我感应到自己的内心盈满了对美好世界的期冀与渴望,但我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孩童,一切悸动都裹在懵懂之中,小小的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思考,更不知道怎样用脑解读自己的感受。

来到这个星球时,我和所有动物一样,带着生命力(能量),也带着心灵的两只触角(智慧)。跟随感觉,遵从直觉本能,让行为彰显天性、彰显生命力,那就是最初的我。

但这样的状况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我终究不同于动物,不能只是依靠本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我是人类的小孩,我有更高的生命追求,因此,我要学习生活和行为的准则,我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存的世界。

很快,我的精神世界里有了第三个维度——认知。

大人们告诉我,我所感觉到的现实世界,它包含的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名字背后的故事。这真的太有趣了!

我看到一只红红的苹果,闻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滋味,然后有人教我记住了它的名字,认识到它是树的果实。

我看到一只小狗,听到它的叫声,摸到它的绒毛,然后有人引我认识了它的主人,教我知道,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或许是造物主太神奇了,是它创造了人类,赋予人类身体(大脑皮层)这项神奇的功能;又或许,是人类的祖先太伟大,是他们在生命历程中超越了所有动物,发展进化出这项神奇的功能——认知。

学会认识事物的我,已经不再是一只全然懵懂,只能依从本能向前的“小动物”了,我是多么兴奋啊!那么多谜题等待着我去发现,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使用这个新的精神维度了。

“感觉”带我融入微处,“直觉”带我细觉深妙,而新维度“认知”却能帮我有选择地抓住重点,带我走得更快、更远。只是,三条维度该如何协调、如何更好地统合运用,小小的我并不知晓。一切都建立在我对世界的兴趣上面——“认知”的贡献最为明显,它总能帮我快速了解那么多有趣的事物,帮我快速发现更大的世界,我开始将更多生命力投放在认知上面,于是,“认知”渐渐成为主导生活的维度。

爱我的人更加热衷地教我认识世界,我学得很快,认识了很多,我分辨得出什么是树、什么是车、什么是人,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工具、什么是自然……不断增长的认知,迅速扩充我的精神世界,在认知的引领下,我的身体可以和更多事物打交道。我很庆幸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我认知的世界还在变大,我能够掌控及自由活动的三维空间也在迅速扩张……

零至三维

生命包含两部分——身体和灵魂(心灵)。它们各有一个世界——用“眼睛”可见的世界(三维)和用“心”可见的世界(零至十维或无穷),两个世界交叠、牵绕……

一个人,一生中历经的世界,也许很大、也许很小,收获的价值,也许很多、也许很少。生命终结时,实现了多大人生容量、历涉几何,取决于生命的向导——心灵,活出了多少资源和自由。

生命的资源,指的是心智的能量(生命力)和智慧(感觉、直觉、认知);生命的自由,指的是到达更高维度的宇宙世界。

“生命力”是精神世界的起点(零维),是驱动其他精神维度,及人类一切行为反应的能量。这些能量确保生命有能力活出更好,确保生命遇到任何阻碍,都有潜力面对、坚持,并最终跨越。

物种一代一代生存、繁衍、进化,一代一代将资源传承,一代一代不断丰富着潜意识中的信息资源,再一代一代凭借智慧创造人类文明。这一切的驱动力量,都来自人类的生命力。

生命力是精神世界里的“零”,而“零”是一切的源头,人类世界由“零”开始,无中生有……

“感觉”是第一个精神维度,它是生命的触角,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发现世界。

外感官是身体的触角,它会听、会看、会闻、会尝、会触碰;内感官是心灵的触角,它会听、会看、会体察,还会“说话”。

各种感觉不停向人们传达生命的声音、世界的声音。

我是小v,跟随“感觉”,敏锐的触角带我体验、带我发现,未曾听懂它时,我随它懵懂向前……

“直觉”是第二个精神维度,它也是生命的触角,带领人们探向高维时空,取得灵性智慧,从而提升生命本能,实现物种进化;或拓展人类思维经验,创造人类文明。

人类祖先及历代智者,用“感觉”体察环境、自我,收录并读取信息;用“直觉”攫取灵感、体悟,然后借物种遗传和信息传播两种方式将这些灵性智慧保留下来。遗传给后代的部分,成为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智慧——生存、防御、发展;信息传播积累下来的部分,构建出一整部人类文明史。

我是小v,跟随“直觉”的经验非常奇妙,只是,我尚未成熟的“心智”并不知道如何分辨直觉、驾驭直觉……

“认知”是第三个精神维度,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意识火种。

有些火种带着正向的态度引导生命力,使内心越来越光亮,越来越自由;有些火种带着负向的态度压抑生命力,使内心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痛苦。

“认知”是人类进化获得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不但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生存”需要,还让人们拥有了“发展”的渴望(追逐“梦想”)或貌似“发展”的渴望(追逐“欲望”)。

人类偏爱这项新能力,偏好用它掌控自己、掌控生活。

我是小v,跟随认知,我可以快速抓住规律,掌握生活,但我终究无法突破认知经验的限制,无法获得超越维度的洞见。

“心智模式”是成长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心灵和智能的整合模式,是人类生命在世上生存、行动的根本框架。

“思维方式”是心智模式的表现,是生命能量和精神维度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经验网络,它统和生命资源,是一张内藏玄机的资源地图。

这张地图共有两种形式:心智开放时,为“成长型心智网络”;心智封闭时,为“防御型心智网络”。

一个人终究可以活出怎样的人生、拥有多大的世界,是由他的“心智模式”决定的。

心智模式关闭,思维方式僵化局限,人们被生活裹挟、受环境影响、被动反应,无法高效应对问题,世界因而变得很小;心智模式打开,思维方式灵活自由,人们凭借自主意识掌控当下、主动调整,不断发展出有效经验化解问题,世界因而变得很大!

从“感觉”到“直觉”,再到“认知”,生命一路进化而来,唯有人类有机会运用自由意志、自主意识,主动舒展两只触角,不断体验、感应,取得体悟和灵感;唯有人类有机会运用“思维”接过“感觉”贡献的体验、接过“直觉”贡献的灵感,生成丰富、灵活的“心智网络”,去创造更新的价值、更多的文明。

人类的心灵世界容纳了无穷无尽的潜藏信息(个人潜意识及集体潜意识),是整个宇宙的全息投影,当心灵借助直觉到达更高维度时,将会连接一只能够纵观全局、勘破隐藏在无穷信息中奥秘的眼睛——“高维之眼”。

“心智网络”越是开放、延展,心灵越是能够探出触角连接更高的维度,连接系统视角上这只神秘智慧的眼睛,从它那里接收灵感、接收体悟。

一张统合全部生命资源的网络地图藏在心灵深处,解开其中玄机,开放资源维度,就能不断探向高维宇宙,提升生命的自由度。

无边的世界到底有多少维度?三维之内,我们对自己了解了多少?三维之上,我们对生命和世界又了解了多少?

宇宙全息投影

仰望星空时,想象从一颗遥远的星球上面回望地球、回望自己,蓝色星点上的一切生命犹如微尘。那时,你一定会同我一样,感觉到世界面前的自己是如此渺小。

渺小的生命和浩瀚的宇宙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若花有灵,花看世界,种子里面记录世界万千变化;若叶有灵,叶识乾坤,根须之中推演乾坤顺逆无常。

万物皆有灵,皆可凭灵性连接世界、连接乾坤宇宙,而人,是万物灵长,人的心智,岂会不如一花、一叶?

人是地球上唯一拥有自主意识、自由意志的生命存在,尽管在宇宙中,人是如此渺小,造物主却仍然将生命力、感觉、直觉、认知这些重要的生命资源恩赐给人类。

人类用这些资源为自己构建了零至三维的精神世界,它们既是人类心智之中的能量和智慧(零至三维),也是人类心智能够连接到的广袤宇宙的能量和智慧(三维之上)。

再小的生命也连接着世界,再大的宇宙也投影于一花、一叶、一心之中。

时光流逝,万物变迁,一代又一代生命,在更迭、变化中繁衍、传承,将太多与自然、宇宙以及生命本身相关的信息(感觉经验、直觉经验)留存在潜意识中,代代积累,汇集成巨大的集体潜意识信息库,留给生命本体。

潜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最为神秘的一部分,人类拥有它,却对其所知甚少。那里储存着与无限时间维度、因果维度相关的无穷信息,如同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里面尽是无数代生命积累下来的感觉记忆、直觉经验,尽是世界演进变化的影像、声音,尽是重重关联、彼此映射、互为因果,却又难以捉摸的信息之间的神秘联系,即:宇宙逻辑。

从地球上最早出现原始生命,到生命不断进化,直至出现了拥有智能、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再到人类文明不断占领地球。几十亿年间的地球变迁,被无数生命用“感觉”触角尽数记录下来,储存在地球物种的集体潜意识中。

在人类尚未用认知读取其中信息,尚未对其中信息意识化时,那里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神秘世界里收录了宇宙全息投影数据,是生命的高维信息库,也是人心与宇宙重叠的高维时空。

如果没有“生命力”推动,人类不会在乎生存、发展,不会有前行的渴望。

如果没有“外感官”(视、听、嗅、味、触)探触,人类不可能与世界联系,向心智中(潜意识/意识)收录信息。

如果没有“内感官”(内视、内听、内感)体察,人类不可能开启自己的潜意识,不可能触达神秘的高维信息库。

如果没有“直觉”感应,人类更不可能连接宇宙高维智慧,从纷繁、神秘的信息库中发现关键线索,获取体悟或灵感。

而如果没有“认知”有意识地统合这一切,人类也不可能凭借自我意志有选择地体验、感应,不断接过直觉贡献的体悟和灵感,在此基础上发展、突破、创新,传承文明。

生命力、感觉、直觉、认知,是造物主对人类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些精神维度,人类得以构建三维、十维,乃至更大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里的信息多到超乎想象,一代又一代人运用“感官触角”不断收录感觉信息,留存感觉记忆,内容包括:世界投影信息、生命回应信息、衍生信息。

生命个体从祖先那里继承的集体潜意识信息(前人积累下的感觉经验、直觉经验)及生命个体自行录入的无穷信息(感觉经验、直觉经验),共同构成了个体潜意识中的全部信息内容。

世界投影信息

我们可以尝试用体验的方式,理解感觉信息的录入过程。

某天,你带着一台摄像机出门采风,从出发开始,摄像头便成为你的眼睛,你必须确保机器一直处于开机状态,确保自己的注意力时时与镜头、与当下保持连接,并且在这一天当中的任何一秒,你都只能通过摄像头来看世界。

一天结束后,回忆这一天当中发生过的事情,从你眼前飘过的人、事、物、景……一些内容还很鲜活,还有一些内容可能已经印象模糊了。于是,你打开摄像机查阅,那里面记录了所有细节:包括你当时注意到,并且用脑记住了的细节;包括你当时注意到,但后来忘记了的细节;还包括你并未意识到自己曾经注意到,因此并不确知自己看到过的细节。

摄像机如同感官,开关是我们的注意力,镜头是我们的眼睛,感官摄像机记录了所有内容——知道的、不知道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收录这一切信息的内存是我们的心智,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所有“知道的”收录在意识里,所有“不知道的”都在潜意识里。

人类探索外部世界的“外感官触角”,除了眼睛,还有耳朵、鼻子、嘴巴、皮肤;探索自身的“内感官触角”,还有本体。

这意味着采风的时候,除了视觉在收录画面,听觉也在收录声音,触觉也在收录清风的吹拂,嗅觉也在收录空气中的气息和味道。甚至可能因为饿了,胃在记录轻轻的抽搐;走久了,左脚小趾在记录微微的酸麻……

只要注意力和感官连接,确保感官是开机的,触角就会自动连接世界、连接自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融入细节,不断体验、采撷,然后将大量感觉信息,通过感官收录进意识或是潜意识。

录入的信息虽多,脑能发现的却很少。大脑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意识地关注并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因此,各种感官触角收录进来的信息虽多,却只有少部分被大脑发现,存入意识。大部分内容大脑并不知晓,但我们仍然拥有这些信息,它们被感官采撷后,直接存入潜意识。

和没有自主意识,却能时刻专注当下的动物一样,人类的注意力只要能够与感官保持连接、与环境或自身保持连接,“感觉触角”就会不停记录周遭世界里的故事。这些有意或无意记录在心智里的内容,远比我们知道的多——这意味着,我们的感觉很多,但感知有限。

至于有些感觉记忆是如何来的,曾经发生过什么,与哪些细节有关等,我们的大脑并不清晰知晓。因为事件发生的时候,意识要么没有参与体验过程(完全没印象),要么因为大脑的“感知对象”数量有限,无法参与全部细节体验(不知晓关联),因此我们无法确知这些感觉记忆是被如何收录进来的。

这部分信息占据非常大的比例,因为“感觉”触角会随时自动采撷,不断向潜意识库录入大量或客观或主观的感觉记忆及情绪记忆。

3岁前的孩童,尚未发展成熟的意识,无法参与任何体验过程,因此,3岁前的孩童基本是不记事儿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曾经经历了什么、体验过什么。留存在孩童心智中的信息通常都是感觉记忆,而这些感觉记忆的收录过程,大脑都没什么印象。

3岁前的孩童与依靠本能生存的动物一样,尽管没有清晰的意识,生命仍然可以无意识地关注世界,将生命能量(生命力)直接赋予“感觉触角”,驱动感觉连接世界、探索世界,自动采撷信息,自动将信息录入潜意识。

孩童3岁前的感觉记忆(包括胎儿孕育时在母体内的感觉记忆)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成人后,人们对童年时储存在潜意识中的“感觉记忆”的发生过程,通常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述,也无法用意识清晰回溯,人们不知道如何确认童年发生的事件、细节与自己内心压抑的某些感觉记忆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明确关联,但人们却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些感觉真实存在,这就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都真实储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心智模式。

3岁之后,人类的认知网络渐渐丰富,意识渐渐强大,“有意注意”发展起来。但大脑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有意注意”能够关注到的对象数量甚少,更多时候,人们仍然借助“无意注意”、借助“感觉触角”自动采撷,丰富、扩展自己的潜意识信息库。

这一过程不在人类意识框架之内,故而似乎有些难以理解,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你可以想象,在某个黄昏,自己躺在温暖、细腻的沙滩上,海风徐徐吹来,海浪轻轻推送着浪花,你慢慢地睡去了……一觉醒来,你感觉周身舒畅,以至于多年之后,你仍然怀念那个在海边度假的日子,怀念那次黄昏的小憩。

但是,这舒舒服服的一觉,其过程细节是怎样的?翻过几次身,侧卧还是平卧,指缝间可有细沙流过,发丝和衣衫可曾被海风吹拂……这些细节你都不记得,因为你睡着了。睡眠状态下,你的意识没有参与体验,因此大脑不了解感觉触角采撷信息的过程,那些与舒服相关的过程体验作为感觉记忆,自动录入了潜意识。

再举两个例子。

例如,生活中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在朗读一本书,眼睛看着文字,耳朵隐约能听到自己读出的声音,但内容并没有读到脑子里去,你的一部分注意力跟着大脑神游走了(受意识流影响),而另一部分注意力仍然可以分配给眼睛、耳朵,无意识地完成阅读过程,虽然这些文字信息并没有在心智中形成意义。

又如,在下班的路上,你有一点心绪不宁,一直在想事情。而这条熟悉的路,你跟着感觉也能走,遇到人群拥挤时,也能下意识地躲避。

这种注意力分散的状态很多人都经历过,虽然既没能好好地感知,充分收录信息,也没能好好地思考,聚焦重点,却的确是感官跳过大脑自动收录信息的例子。

“感觉触角”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收录着信息,只是我们通常只清楚知晓自己有意识地关注了(收录)哪些对象,而无意识关注了(收录)哪些对象却不甚清楚,因为这些信息储存在意识之外,通常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

潜意识中,除了这些不确知收录过程的感觉记忆,另外还有一些感觉记忆,它们是如何来的,有怎样的收录过程,大脑曾经是记得的,但后来忘记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男士常常感觉到自己身上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让身边的人不舒服,尽管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没闻到过什么气味,但男士自己仍然很介意。他常常为此焦虑不安,愈是焦虑不安,气味的影响似乎愈是严重,然后他愈加焦虑不安。为了缓解影响,他习惯了勤洗澡,对着装也尤为在意,会为自己选购很多精致考究的衣服。

男士的感觉很真实,就算其他人没有感觉到气味,他也依然相信自己真实存在的感觉,而这些感觉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男士认为自己的感觉跟“气味”有关,跟“焦虑情绪”也有关,这是他能够在意识范围内自行查找到的原因。然而,在催眠回溯的过程中,开启潜意识,男士又重新记起了很多小时候发生过的事情。

童年时,男士家境贫寒,男士的哥哥更获父母疼爱,男士从小只能捡哥哥的旧衣服穿,因为太顽皮有时会弄得脏兮兮的,因而常常被别人嘲笑。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个亲戚又因此笑话他,让他感觉自己丢了父母的脸,那种感觉既痛苦,又羞愧,又无能为力。因而,男士小时候很不喜欢照相。一次,家族中所有亲戚一同照全家福,因为衣服破旧,男士很自卑,便借故躲了起来,母亲找到他后,把他大骂了一顿,他却无法同母亲说清自己内心的矛盾感受。

随着年纪增长,男士有了独立的生活,有了不错的经济收入,他终于有能力为自己购买很多体面考究的衣裳,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际关系。但是,不论他拥有多少“新衣”,童年那件“旧衣”带来的耻辱感却仍然没有脱掉,那件“旧衣”不但没脱掉,反而渐渐像“皮肤”一样穿在了身上。

如果不经回溯,男士不会知道自己的感觉竟然跟童年有如此大的关联,那么,当初生命收录这些感觉信息,借助感觉提醒自己关注、向自己反馈的真相是什么,也就无从知晓了。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储存了很多此类的内容,例如童年的挫折,快乐的时光,有年代感的歌曲,或是老味道……相似的人、事、物会开启感觉记忆,但这些感觉最初发生在怎样的情境下,为何会发生,有怎样的故事,大脑不一定回忆得起来,所有忘却的故事和不停录入的感觉记忆都一并储存在潜意识里。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会记住很多,又会忘却很多……录入意识的认知信息,脑会忘却;而录入潜意识的感觉信息,心却不会忘却。只要注意力和感官保持连接,透过感觉触角曾经记录过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感觉记忆)就会永久留存在潜意识里。

只是因为无法有意识地对存储在潜意识中的感觉信息进行整理,因而潜意识里的感觉记忆——画面(内视)、声音(内听)、感觉(内感)非常杂乱。有时它们会出现在梦里,组合成貌似荒诞的情境,让习惯了在意识框架下思考问题的人们感到难以理解。

生命回应信息

所谓生命回应信息,是说这些信息是生命个体的感受记忆,是生命针对自身外部体验产生的内在反馈。

例如,眼睛看到了草地、鼻子闻到了花香、皮肤感觉到清风吹拂,此时身体感觉到放松、心情感觉到愉悦。放松和愉悦,是生命对自然信息的回应。

黄昏,躺在沙滩上,触碰温暖、细腻的沙子,感受海风徐徐掠过,听海浪轻轻推送浪花的声音,慢慢睡去……醒来时周身松弛、心情舒畅,这也是生命对自然的回应。

假若外部体验是负面的,眼睛看到的是暴力、失控的画面,耳朵听到的是尖锐、冷漠的声音,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不适,心情也会感到恐惧、焦虑、痛苦,这些同样是生命的回应。

生命在感觉、感受的过程中,在获取信息、回应信息的过程中,探索着世界,更探索着自我。自我的能力、自我的价值、世界的态度、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生命的重要课题。

生命和世界从来无法割裂开来,人是在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不断成长,不断省视,然后才学会逐渐把握自己的生活,把握自我。

我们用感官从世界那里收录了无穷信息,又从祖先那里继承了无穷信息,生命针对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做出反应,在回应的过程中又产生更多信息。但无奈的是,大量信息的交互关联都在潜意识中进行,我们对潜意识中的无穷信息所知甚少,我们对生命针对这些信息在潜意识中做出的回应同样也是所知甚少。

为什么身体会有各种奇特的反应?为什么人类会罹患那么多动物不曾罹患的疾病?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难以控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重重感觉到底在诉说什么?

生命是什么?我是谁?这些答案一直记录在潜意识中,记录在世界对生命的镜像反射中,记录在生命的自动回应里,但那里就像一间漆黑的屋子,单纯运用意识的能力根本无从勘破、无从知晓。

衍生信息

衍生信息只存在于人类的潜意识中,其与“意识流”有很大关联。

“意识流”并非意识,而是种入潜意识里的“意识信念”。它要么是开启潜能的实相钥匙,要么是储存魔咒的黑匣子。

真相是生命对自我、世界的正确认知,当生命开始对自我和世界抱持正向态度时,黑匣子就会慢慢解锁,魔咒在阳光下无所遁形,生命能量将摆脱约束,绽放出来。

这时,意识信念种入潜意识,人们更加自信;潜意识中的信息意识化,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心智合一,一片光明,将不存在“意识流”无意识驱动大脑、行为的状况。

反之,如果意识流里储存着魔咒,那么意识流将会成为真正的黑匣子,带着黑魔法影响未来的人生。(本书提到的“意识流”单纯指潜意识中储存魔咒的黑匣子。)

黑匣子里的“意识信念”是如同魔咒一般的模糊认知,比如“我什么都做不好”,再比如“没有人值得相信”或“世界很危险,我无法掌控”。

这些模糊认知与早期经历相关,尤其与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历相关。

所有经历都是世界给予生命的信息,生命用感官将这些信息收录进来,随之产生本体感觉及情绪感受,以此回应世界。

如果是动物,互动到此,基本为止了;但人不一样,人有逐步发展起来的认知能力,人会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解读感觉和感受,间接理解世界的态度,理解自我的价值。

例如,一个男孩的某次考试失败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这些信息用感官(视、听)收录进来,男孩感到慌张、羞耻、难过……

在生命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男孩解读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联和意义,因受他人态度影响,故而产生的认知是“我很笨”“没人喜欢我”“大家都不值得信任”。经过强化,这些模糊认知会种入潜意识,变成压抑潜能的魔咒。

设想同样一件事:男孩考试失败,被批评、嘲笑,感到慌张、羞耻、难过(感受信息)。

假若此时,有人引导男孩,用温柔、信任的态度给予男孩正面反馈,令男孩获得正面信息(感觉信息和认知信息),从而使其感到平静,心里涌起能量(改写感受信息),之后再面对并重新体会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改写感受信息),就会产生新的认知,比如“我努力了,这很棒”“只要坚持,我一定会做到更好”“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不能否定我的价值,反而可能帮我看到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我将慢慢学习分辨,接受有用的反馈,拒绝无用的反馈,以便下次做到更好”。经过强化,这些认知也会种入潜意识,变成开启潜能之门的钥匙。

“意识流”里包含了人们对自我、他人、世界的核心态度(认识)。

如果人们知晓生命的资源,相信自己的生命中包含着无穷的能量和智慧(生命力、感觉、直觉、认知),相信只要运用这些资源不断尝试,积累经验,就有能力面对、突破一切难题,那么生命就会对自我、对世界建立起正向的态度。

如果“意识流”里包含的人生态度是正面的,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正面态度会激活生命能量,强化人们自我肯定的意识,支持人们行动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意识流不是黑匣子,而是引导光明、开启潜能之门的钥匙。

如果“意识流”里包含的人生态度是负面的,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负面态度会激活恐惧、扰动思绪。黑匣子里储存着魔咒,模糊的魔咒认知流入意识,人们将不停懊悔过往、担忧未来,沉溺于万千思绪中难以自拔,进而衍生出更多负面感受。这些衍生感受也将储存在潜意识里,直到有机会正视,不断改写,才能慢慢释放掉这些重重压抑的衍生情绪能量。

之前的案例中,那位感觉自己身上散发特殊气味,让身边人不舒服的男士,他发现每当自己遇到压力,焦虑、不安的情绪加重时,身上的“气味感”也会加重。

这是因为男士的潜意识里曾经种入了“我脏兮兮的,没人会喜欢我、在乎我”之类的模糊认知。“不配在关系中得到爱”成为意识流里的魔咒。每当他遇到生活压力,状态不好,担心因此影响关系,焦虑不安时,意识流就会激活大脑,扰动万千思绪,进而衍生出更多负面感受,加重焦虑、不安,也加重“气味感”。

一次次经历压力性事件,一次次衍生负面感受,叠加的衍生信息全部收录在潜意识里,继续不停强化模糊意识,不停繁衍出更多负面的感受记忆。直到痛苦积累了太多,让男士无法不去正视真正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他开始慢慢与自己和解,慢慢转变对待自我、他人、世界的态度,慢慢改写核心认知,向潜意识中持续种入正向信念。至此,旧的累积循环才开始慢慢被打破。

前人将与时间相关的无穷信息及蕴藏在无穷信息中的与因果相关的神秘联系(宇宙奥秘),留存、积累在集体潜意识里,一代一代传承给后人。

后人不但继承了这些宝贵的信息财富,也通过自身体验,像前人一样积累着与自身所处环境相关的诸多信息——世界投影信息、生命回应信息、衍生信息。这些信息以感觉记忆或感受记忆的形式储存下来,其中一少部分与意识信息库内的认知经验重叠,而大部分是未知的、神秘的,等待着进一步开启。

一花一叶尚且遵从宇宙法则、蕴藏宇宙规律,宇宙万象投影在潜意识中,大量神秘信息复杂关联、重重映射,其中更是蕴藏着宇宙、人性的奥秘,更加折射出宇宙存在、变化、驱动万物运行的高维智慧。

因此,潜意识如同一个资源宝库,里面不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更有信息凝集成的无穷根本智慧。内感官是一把钥匙,用来打开潜意识之门;而直觉是一块吸金石,用来探测潜意识中纷繁、散乱、杂糅的海量信息,从中感应到解决人生课题的关键线索。

开启潜意识的意义

内感官,即内视、内听、内感,是帮助人们打开潜意识之门、读取潜意识中信息、与高维空间取得联系的能力。潜意识中的无穷信息均以感觉或感受的形式储存,借助内感官可以连接到这些信息——画面、声音、感觉,以及情绪幻化出的画面、声音、感觉。

这些内容我们并不陌生,梦境中常常能够与之联系;当然,清醒时,也仍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内感官连接自己的潜意识,和内心的感觉、感受在一起,静静等待直觉从中发现秘密。

直觉帮助人们感应线索,获取灵感、体悟或直觉经验,这些都来自宇宙的高维智慧。灵感和体悟可交与思维,而直觉经验则继续储存在潜意识里。

宇宙、人性的奥秘无穷多,已经获取的灵感、体悟、直觉经验只是少数,更多智慧仍蕴藏在无穷信息之中,等待着人们运用内感官和直觉,进一步探索、发现。

开启潜意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世界投影在潜意识里,宇宙的规律和智慧也投影在潜意识里,只有用内感官开启了潜意识,直觉才能借助蕴藏在无穷潜意识信息中的神秘联系,连通宇宙高维智慧,取得与世界有关的灵感,解决现实难题。

第二个意义:生命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停探索、不停求证,并且将所有交互信息储存在潜意识里,只有用内感官开启了潜意识,直觉才能借助世界的映像、借助生命的回应,取得与自我相关的体悟,突破人生课题。

生命渴望前行,又时常带着恐惧前行,于是,太多感受不停在潜意识里发声,呼唤意识成长,原始生命力无意识地驱动着感受,让感受不断浮现,只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回观自我、探索生命,进而无畏前行、拓宽世界。

人生似一场修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在体验人生;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无常”和“痛苦”总会把功课带到每个人面前——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活法能让人活出更好?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来去之间将经历什么、收获什么?一生可以自在到达的世界有多大?

人生总会遇到困境和难题,借助认知无法在意识仓库中找到线索,帮助人们解决难题时,直觉、投影在潜意识无穷信息中的高维智慧及大量收录在潜意识中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这三者就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人们要学会连接潜意识,听懂不安的呼唤、痛苦的呐喊,听懂生命原初的力量和渴望。与生命实相、宇宙奥义相关的一切答案,都记录在潜意识里!

有人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赛车手在一场比赛中即将夺冠,他驾车行驶到最后一个弯道,只要通过这个弯道就能冲线赢得比赛了。在这关键的一瞬,他却下意识地猛踩刹车,这个冲动行为连他自己也感到意外,而这个意外却挽救了他的生命。因为转弯后的赛道被几辆车堵死了,如果没有刹车,继续高速冲刺,后果不堪设想。

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神奇的直觉反应并非没有依据。

作为一个优秀的赛车手,专业训练让他练就了敏觉环境的强大能力,他习惯了关注当下,习惯了借助“感觉触角”与环境保持紧密连接,习惯了随时收取环境信息,从而把握环境、随机应变。

赛车手的感官是随时运动的,哪怕在赛道上高速行进,他的视野也自动收入了这样一个画面:赛场外围本该朝向选手欢呼雀跃的观众,正惊愕地注视着另一个方向——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然而这个信号意味着什么?如果用脑思考答案,恐怕早就来不及了,更何况意识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画面,这瞬间的视觉信息储存在赛车手的潜意识中,是“直觉”连通“上帝”的视角(高维智慧),瞬间调取,给予其警示!

大脑在同一时间内注意到的环境对象很有限,信息存储容量和潜意识比较起来,亦极为有限。因而,若希望大脑增长智慧,必须依靠潜意识中的感觉资源,依赖直觉从高维视角获取灵感。

“感觉”和“直觉”是潜意识的维度,一个储备、读取潜意识中的信息资源,一个利用潜意识中的信息资源生成智慧;“认知”是意识的维度,人类最为熟悉,只是“意识流”驱动下的非自主性思考不具有建设性意义。因此,把握“注意力”,才能把握生命资源的有效运用。

人生旅途中不断体验,遇到难题时,开启潜意识,借助“内感官”“直觉”取得灵性信息,再借助“认知”将这些信息意识化,在意识中继续分析、延展,如此获得的智慧将会帮助人们解决生命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帮助人们离自己的目标、梦想越来越近。

这既是人生以世界为背景的前行、修炼,也是人生不断回归自我、活出自我的过程。

哪怕生命只是偌大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它也在用自己的资源、方式呼应着时间,呼应着世间同伴,呼应着宇宙最高法则。

攫取智慧的本领

“逻辑思维”源自人类的认知能力,它和“直觉”都能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现象背后的奥义,差别在于“逻辑思维”基于人类的集体意识,超出集体意识库,对“逻辑思维”来说,就是超纲之题;而“直觉”基于潜意识、基于广阔的宇宙投影,能够触到无边的智慧。

但纯粹的直觉是无意识的、不自主的。若没有意识,直觉便不会服务于生存之上的目标;若没有自主性,没有自由意志,人类也不会根据个人意愿,有意识地运用直觉,取得灵感。

宇宙包含更高的维度,直觉之所以能够连接高维,从那里获取灵感,是因为人类的心灵世界(潜意识)中存在宇宙的全息投影,那里折射出全部高维智慧。

人类的“外感官”负责觉察外部世界,收录信息;“内感官”负责开启潜意识,超维度共鸣,唤醒心灵;此时,“直觉”才能借助全息投影,连通高维,取得灵感、体悟;直觉将这些灵感、体悟交与“思维”,继续分析、处理,加以延展,不断丰富、发展出经验网络,提升人类的思维方式,服务于人类的自由意志。

这就是“感觉”基础上,“思维”和“直觉”两种力量的彼此补充、相互整合。

但现实中,这两种能力未必能够整合在一起,因而常常出现脱离思维的直觉或脱离直觉的思维。

脱离思维的直觉是动物性的、无意识的本能反应,比如蜜蜂筑巢,大雁列队,河狸建坝……

动物没有自由意志、没有清晰的意识、没有独立思维,它们只是在懵懂中跟随自己的原始动力“生存”——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在漫长的、无意识的环境体验中,动物们凭借直觉最终取得解决生存问题的灵性智慧。

灵性智慧让大自然和动物之间建立了灵性联系,有了这层联系,一切都是联动的,如同上了发条,八音盒就会歌唱……环境信号刺激动物们的直觉本能,就像是为动物们的行动上了发条,瞬即引发动物们的群体反应。

人类能够理解动物的智慧——正六边形蜂巢用料最省,空间却尽可能宽敞;大雁采用人字或一字形列队飞行,可以利用气流节省体力……虽然凭借直觉取得智慧、创造神奇的是动物,但它们却没有意识去理解自己已经取得的智慧,更不懂得如何将这些智慧运用于生存之外的理想或目标。

动物们的反应基于生存、出于本能,都是无意识的,没有自由意志、独立思维的动物终究不具备生存之上的梦想,因此也不可能根据个体意志创造个性价值。

脱离直觉的思维,唯人类独有。

走入文明世界的人类,拥有了自由意志、自主意识,并且渐渐拥有了生存之上的“动力”——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一个“活出自我”的梦想,这一切都和人类进化出“认知能力”有关。但是,局限在现存认知经验范围内打转的思维方式,并不足以帮助人类解决所有问题、实现所有梦想。

认知经验无法像直觉本能那样跨代传承,因此新生儿降生后,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学习”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能力不够了,掌控不了生活了怎么办?赶紧学习,通过积累知识、经验来提升能力。可是,这样的能力只是经验数据的堆砌,不具备创新性,就算学到极致又能如何?比得过人工智能采集数据的速度吗?比得过人工智能存储记忆的容量吗?况且人工智能不会忘事,还不会疲劳。

创新能力需要感觉、直觉、认知三个维度整体发展,进而提升个体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

感觉和直觉是突破有限经验,探索未知、探向高维的两只重要触角、重要能力。忽视这两只触角的人,不管学到什么程度,最终也只能在大时代中难逃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命运。

人类的个体认知(个人意识)、集体认知(集体意识)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求索,人们拥有更高的追求,却常常受困于经验容量,受困于缺少在体悟基础上领悟智慧的能力,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

因此,脱离直觉的思维,同样欠缺创造力,无法挑战未知领域。

迎向高维敞开心智、开放思维、接纳未知,就是在思维的基础上为直觉的力量解锁。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类同时具有直觉和复杂思维两种能力,所以只有人类拥有自由意志——能够有意识地凭借直觉获取灵感,再凭借思维接过直觉贡献的灵感,突破限制,创造新的文明!

人类的灵魂有机会在意识中慢慢觉醒,顿悟解脱的一瞬,灵魂的能量与宇宙融为一体,从而见证一切实相。尽管修行尚远,尽管跳脱身体限制(跳脱三维)、成为觉醒开悟的自由灵魂十分不易,但我们的确具备这样的潜能。

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们的眼睛(外感官)看不到那般壮观的景象,但我们的心(内感官和直觉)可以连接那里。

感觉和直觉究竟是如何连接高维的呢?这似乎很匪夷所思,但其实“高维”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2012年,伊朗艺术家BahareH BisheH在孤儿院拍下了一张令全世界感到悲伤的照片:一个在战争中失去母亲的伊拉克小姑娘,在地上画了妈妈的怀抱,然后蜷缩在里面……

闭上眼睛,试试看,我们能不能听到哭泣声、呼喊声、炮火声,能不能看到那个女孩忧伤的表情,看到死神带走了她的妈妈,看到她身处的冷酷世界,看到更多在战争中沦为牺牲品的无辜生命;试试看,我们能不能体会到感同身受的痛;再试试看,我们能不能因此收获一份深刻的生命体悟……

我们没有在“2012年、孤儿院”这个时空维度里,我们的身体无法穿越,但我们在自己的时空,借助感受(内视、内听、内感)和直觉,依然能够连接到另一个时空维度中的画面、声音、体验、意义,因为人类的心灵本就是相通的。心理学家荣格将凝集人类共通感受、共通体悟的复杂经验印记,称为集体潜意识。

人的“意识”相互独立,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目标、想法、见解,人群之中常常出现很多分歧、很多思想冲突,由此人们做出不同的行为或选择,这与没有意识的动物呈现出很大分别。

而人们的“潜意识”是连通的,储存在潜意识中的感觉经验、直觉经验被激活之后,可以在人群之间传递、连接、共鸣。

假如能够抛开意识的影响,就会发现整个人类群体会基于相通的感受,做出极为相似的直觉反应;即便不抛开意识影响,在人类的微表情及身体语言中,也依然能够找到感受引发共性反应的证据——这与动物总是基于本能对环境做出高度同化的群体反应具有相同的本质。优秀的文艺作品或广告策划正是运用了这一点。

好比大海中数不尽的山川、岛屿,暴露于海平面之上的部分是“意识”,“意识”与“意识”可以在空中相互致意,但却彼此保持独立;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部分是“潜意识”,“潜意识”深邃、难测,但它们都在水下连通于地球,进而连通彼此。

“意识”与“意识”总是不容易直接连接,一个人若不用语言表达意图,另一个人就很难猜透他的想法;即使一个人用语言表达了意图,另一个也很可能理解错位。

但人们的“意识”可以借助“潜意识”的天然连接间接取得连接,一个“内感官”和“直觉”都很敏锐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受连接到另一个人的感受,与之共情、共鸣,然后再借助这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体察读懂对方的动机和想法,如犯罪心理画像、消费者心理画像、演员角色代入等等。

“集体潜意识”收录着人类共通的感觉印记、情绪印记、体悟印记,这些印记体现着宇宙、人性的根本规律,会跨代继承,储存在每个人心里,一旦被激活就会引起广泛的共情、共鸣;而“集体意识”是人类所有认知经验的集合,历代都在积累却无法直接继承,因此只能储存在个人心智之外的数据库(网络、图书等)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目标,因而从集体数据库中选取的资源不同,思想不容易统一。

“感觉”和“直觉”能力强的人是“有觉者”。他们感性而敏锐,对环境或是对人有很高的敏感度,善于发现细节、觉察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有觉者”不是那些容易被情绪掩埋的人,他们有能力从主观情绪(低频能量)中抽离出来,用抽离的“第三只眼睛(内感官触角)”看到自己的情绪旋涡、看到旋涡中的心理动力,并且能够相对客观地注视情绪、探索情绪,相对客观地体察环境、感受他人。

“有觉者”有能力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深度领悟感觉触角探测到的信息——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环境细节等等。

他们总是有意识地放松,保持注意力,舒展“触角”连接自我、他人、世界,借助亲身体验深度感悟自己头脑中已经获得的针对自我、他人、世界的经验认知,从而能够做出更加深切的判断。他们善于读懂自己、读懂他人、读懂环境,他们是“有知有觉”的人。

“无知无觉”,既愚钝又迟钝;“无知有觉”,近似敏感动物具有的特性;“有知无觉”,这样的人重理废察,喜欢强调道理,却没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故而常心生评判、分别,难获智慧。

而“有知有觉”者听得懂自己、读得懂他人、看得懂细节,故而善于体察、共情,善于连接、触动他人内心,甚至善于影响他人的行为,使之发生改变。

艺术家,心理师,诸多领域中的创新者,比如优秀的产品设计者或是品牌策划人,他们都是有觉有知,即“感知力”很强的人。他们有能力学习掌握人类已经积累下来的认知经验,也有能力凭借自由意志掌控“感觉触角”深刻体察,掌控“直觉触角”配合认知深刻体悟。

“体察”和“体悟”是连接万物的桥,它们可以突破文化、地域、语言的限制,让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乃至人与整个世界产生共情和共鸣,无论我们是否到达过那人、那物、那景,无论各自是否处于交错的时空线,都不妨碍我们借助两只触角——“内感觉”和“直觉”与之连接。

无法到达高维也无妨,若能谦卑下来,接受自身局限,便能敞开心智,相信高维的存在,然后,在自主意识主导下,运用直觉接收自高维降下的灵感,发现人类未曾发现的新内容。有如此心智的人不但会拥有超强的“感知力”,还会逐步提升出超强的“灵性直觉”。

基于“认知经验”,人们在已经掌握的经验领域里,看感觉到的已知同类现象时,想看懂不难,比如资深的心理师看人心,能够做到“有知有觉”;基于有限的“认知经验”,人们在未曾深涉的新领域里,看感觉到的未知现象时,却总是无法看懂,在现存的经验系统中找不到答案。此时,若直觉力强大,便能够依靠直觉,抓住关键。

一种情况是,与已经掌握直觉本能的敏锐动物相似,人的直觉决策可以跳过大脑直接驱动行为,比如赛车手弯道刹车的例子;另一种情况是把直觉决策带入大脑中来,意识也无法尽数阐明其中逻辑,人们仍然只能凭借直觉做出判断,比如企业家判断行业未来趋势。这两种情况都是“无知有觉”。

人类与大自然中适应生存的动物一样,也会在生命力驱动下,“无知有觉”地运用超维智慧适应环境、征服环境,但人类的自由意志并不甘心让这些智慧一直沉没在潜意识里。人们会有意识地思考、理解这些无意识的智慧过程,结合以往的认知经验进行研究,最终取得突破维度的洞见。

大自然的秘密就这样一步步揭开,人们不但可以弄懂自身的直觉经验,还可以运用感觉、认知、直觉,弄懂很多动物们的直觉智慧,如蜜蜂巢穴的精妙、蝙蝠声波的原理等等,人类将这些智慧应用于各项发明。

如果宇宙是万物的世界,那么人类“意识”这粒万物的火种,或许终将借助某些人的心灵,点亮宇宙中所有未知。

那些人必定是直觉力超强的人,他们的心智在开放、接纳的修炼过程中容纳越来越多的智慧,经验网络不断提升、发展,越来越丰富灵活,因此他们具备更高的能力——有意识地运用“直觉”连接“高维”,运用“思维”抓住“未知的奥义”。在感应到高维信息的一刹那,直觉触到了灵感,思维也接过了灵感。

故而,他们不但能够敏觉(感觉)现象,发现事物细节上的微妙变化,敏觉(直觉)现象背后的奥秘,感应到暗藏在细节之中的神秘规律,还能够借助灵感,解读(认知)埋藏在纷乱信息中的关键线索及突破核心问题的关键策略。

这种神秘强大的能力,是来自高维的灵性洞察。那些能够敏觉到未来趋势,缔造或影响人类文明的人,诸如伟大的领袖、恬淡的修行人、探索真理的科学家、杰出的企业家和思想者,他们的直觉必定时常和高维保持连接。

丢失的耐性

我是小v,我降生于地球,住进人类的身体,有幸拥有了零至三维的生命资源。

生命力驱动我探索世界,用感觉、直觉、认知构建心智网络。但我并不知晓我有多少生命能量,也不清楚自己的心智网络到底能够开启多少生命资源。

我懵懂地降生,懵懂地成长,懵懂地拥有了很多,又懵懂地错过了……

我是人类的孩子,我掌握了“认知”,拥有了“智能”,这神奇的能力加快了我对世界的理解速度,也让我变得不再有那么好的耐性。

充满欣喜、迎望世界的小小的我,看不见未来;不再耐心、不再安住的小小的我,也并不知晓,自己的未来正由此刻悄悄改变……

长大后,我时常会困惑:为什么人总是活在期待中?期待关注,期待认同,期待更多、更快的结果……似乎总是不够、总是急迫,似乎想要的总在远方;为什么长大后,心里会渐渐升起很多欲望,而两只老天赋予的心灵触角——“感觉”和“直觉”,却已跟不上“欲望”想要的节奏?

我的生命资源是怎样浪费的?我的耐性又是怎样跑掉的?

人们教育后代,总是着重发展认知能力,期待培养出强大的脑力,帮助后代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在未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但大脑是自动节能的,它善于筛选重点,善于评估已知信息,从中找出逻辑,快速应对已知领域里的问题;却不善于储存更多感觉信息,不善于从无穷未知信息中发现关键,解决未知领域里的问题。

大脑用“认知”筛选重点,需要关注的对象不多,录入意识里供逻辑思维使用的信息也相对不多;而心灵用“直觉”探索奥义,却需要关注并采集大量信息,录入潜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当孩童早早学会了分类、整合信息,当孩童已经有了基本认知,能够根据一般规律或机械的标准,快速使用及应对某些事物,这时,大脑何必再耗费精力去关注更多感觉、更多体验?何必再细细体察那些已经“掌握”的对象?孩童对这些事物的兴趣已经不似先前那般浓厚了。

想想看,如果已经认识了茶杯的性质和功能,多少人还会特别去在意同类杯子上的纹路是否存在细微的不同,在意不同材质的杯壁是否呈现出不同的触感和温度?或是更深一层——去在意这些新鲜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将会收获怎样的灵感,带来怎样的惊喜?

正在认知世界的孩童,通常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给其他更加新鲜有趣的事物,并且期待着继续用“认知”快速抓住新内容。一旦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他就会很容易失去耐性,也很容易过度依赖“认知”,放弃深度体验。

随着慢慢长大,人们越来越难以沉下心来、放慢脚步,留意每一个当下,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发现惊喜。尽管懂得的知识在不断增多,但放在体验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而对事物的深度接触、深度觉知也越来越少。

出生后,我便不记得自己是谁,我是“小v”?我不记得了!但我依稀还记得,“感觉”和“直觉”这两只触角曾经还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发挥重要作用时,我是多么有耐性。

那时的我虽然不记得“小v”,却能够体察到小v的存在。它们在我心里说话,又时常从我的心里探出头来向世界张望……虽然我听不懂它们的声音,却总是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它们。

我喜欢带着好奇心,透过“感觉触角”触碰每一个事物、连接广阔的世界;我喜欢静静展开“直觉触角”,用它接收那些奇妙的灵感、惊喜的发现。

那时的我,总是能够安住在当下,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专注发现事物的妙处。哪怕一片树叶、一粒纽扣,我都会和它们待上好久。对我来说,童年的一片树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它有时是一叶小舟,荡漾着童真划进自然,它有时是一架飞船,装载着想象游入太空;童年的一粒纽扣,也不仅仅是一粒纽扣,它有时是妈妈的爱,我把它缝在布娃娃上,它有时是一粒糖,我把它镶成甜甜的笑。

转头回想,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物资稍显匮乏的年代,没有过多的玩具,也没有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听不到那么多嘈杂、尖锐、叠加在一起的声音,看不到那么多快速跳跃,大量色彩、没有重点的画面。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怕我输在起跑线上,因而过早灌输我大量认知。很庆幸,没有这一切来争抢我儿时的注意力,打破我儿时的专注力。那些放慢节奏、舒展触角的日子,才是体验深刻、创意有趣的人生。

但是,后来,我终究还是在强化过程中慢慢改变了习惯。

大人们更看重我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不是体验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就这样,在环境的影响下,我也越来越偏好“认知”,越来越习惯用认知这个维度创建精神世界,期待用认知主导的精神世界引领现实、引领未来。我几乎开始相信,只要我懂得更多,装下更多知识和道理,我就能够驾驭更大的环境,拥有更大的自由。而“感觉”这个维度能够帮我多少呢?“直觉”这难以琢磨的能力真的存在吗?

大脑擅长在宏观上抽象概念、掌握规律、抓住要领,而感觉总是针对事物的微观细节,显然,直接用脑认识世界速度会快得多。相比之下,充分感觉后再用脑认识小细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充分感觉的基础上静待直觉出现,发现灵感,再将灵感交予大脑——这整个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

人心往往等不及,想必是觉得那些已经被前人验证过的知识经验,尤其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经验,直接学来、掌握精髓就好了,何必还要重视深度的细节体验呢?何必非要自己去寻找、发掘现象中包含的每一个意义呢?

就比如,米饭入口,知道它好吃、能饱腹还不够吗?真的需要细细体察一粒粒米的色泽、形状,在舌头上的质感,在牙齿上的弹性,搅拌唾液后滋味的变化,吞咽时喉间的蠕动,以及食糜滑过食道的触感吗?做这样的细节体验能收获灵感吗?如果不能收获灵感,为什么还要体验?如果能够收获灵感,获取那样的灵感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得到这份意义的人并不多,更多大人们喜欢看到孩子快快懂事,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道理。大人们不是总有耐性陪伴孩子体验一片片树叶、感受一粒粒细沙,或是安静地折一页纸,不是总有耐性静静等待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哪怕一个小小的惊喜或意义;他们更愿意教孩子们一下子认识整棵树、整座岛、整片沙滩,更习惯于在他们充分体验之前,就教孩子们懂得已经被前人总结出来的道理和意义。

孩子们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每天问为什么,想发现更大的世界,想知道更多。但很多秘密提前剧透了,探寻细节的兴趣也就减弱了。小孩子们就是这样,在“喜新厌旧”中成长,于是,大人们就去商店里买回一样又一样逐渐堆积成山的玩具,在孩子们快速掌握了玩法、意兴阑珊时,可以有充足的替代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应对孩子们逐渐降低的耐性。

尽管生命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感觉,但是我们越来越不专注于感觉,越来越不懂得感觉了,更加等不及在静静的感觉中,守候直觉出现,获得惊喜。我们喜欢在头脑里搜索,喜欢快速获知答案,喜欢凭借意识在短时间内就掌控更多外部资源,而不是在体验中花费更多时间,耐心地发现世界、发现未来。

科技发展得太快,人类积累下太多知识、经验,导致这个时代资讯爆炸,这竟然是一件如此悲伤的事情,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心变急了,不但自己急,也急着让后代长大,急着让他们学习更多、懂得更多,用大脑装下更多认知来抓住世界和未来……

就这样,一代复制一代,复刻对认知的重视,人们唯独没有为自己和后代的“感觉”留下足够的时间。没有敏锐的“感觉”,便没有连向高维的“直觉”,没有冲破未知的灵感,于是也就没有了创造力。

另一个更加伤感的问题是:遇到困境时,我们总以为自己只能依赖大脑抓住有效答案。或许继续想,或许通过学习,或许向他人求教,假设那个答案存在,用脑就是获取它的唯一方法。但这是真的吗?不管最终问题是否真的能够借助思考获得有效解决,执着思考的人数都不会轻易缩减,因为这就是我们从小强化出的经验,遇到问题不去思考,还能够怎样找到答案呢?

人们时常忘记了“感觉”这个维度,尤其遭遇困境,焦虑、痛苦时,人们更容易沦陷在“意识流”里,忘记多留一点时间给“感觉”,也忘记多留一点耐性等待“直觉”。

世界和内心都有信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面对挫折,听一听外面的响动,哪怕会让人不安;去面对真实,听一听内心的呼唤,哪怕是痛苦。

如果人们终究还是不愿意面对,不愿意安住在感觉之中,无法静静地和世界待上一会,和自己待上一会,便永远不会知道如何倾听世界,又如何倾听自己,更加不会知道如何与世界相处,又如何与自己相处。

就是这样,对世界和自我“感觉”得不够时,“直觉”也就消失不见了。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我和自己内心的“小v”也越来越远,我不记得“小v”,甚至慢慢地我开始关注不到它的存在。它仍然在发声,但我越来越少听到它的声音,又或者是我屏蔽了它……

假如它不在,生命和灵魂在哪里?我还在吗?

一直以来,习惯了向大脑索取答案,却从来不清楚大脑不知道的答案,它通常躲在感觉背后,要在体悟中用直觉取得。

时间是一部永动机,世界复杂而多变,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未知、各种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切,心急的人们疯狂扩充认知,寄希望于用大脑抓住世界,从而确定未来。但即使一个人一生无休地吸纳知识经验,最终到达容量极限,又能有多少?就算像搜索引擎一样,关联人类全部集体意识,自由调取任何一条已知经验,又能如何?还不是不足以应对无常人生中的所有问题!

想要突破瓶颈,深刻地洞察世界、洞悉实相,若不借助体验,怎么可能做到呢?

如同文字之于不同的读者,哈姆雷特之于不同的观众,不同的人在经历中获得的体验不同,因而即使面对相同的对象,洞察和感知的程度也必定不尽相同。越是完整保留“感觉”触角的人,越能凭借“直觉”取得智慧、交予“认知”,于是越能看得更深、感知更透。

因为“感觉”触角是我们连通环境、连通内心的桥(外感官连通世界,内感官连通内心)。没有向外感觉周遭环境的能力,我们将会与世界脱离开来,陷入可怕的混沌与黑暗;没有向内觉察身体和心灵的能力,我们将会与生命隔离开来,如行尸走肉。

真相总是隐藏在细节背后,若没有“感觉”去体察那些细微之处,向潜意识中收录信息、读取信息,我们怎么可能取得与世界、与自我相关的深刻洞察!

只有和世界、和自己的心建立了充分的连接,“直觉”才会出现,从而借助来自高维的灵性智慧,将灵感和体悟带入意识,带入生命,帮我们听懂感觉,听懂世界和内心的声音,帮我们走向世界,开启生命的潜能。

“感觉”本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很多人在后天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它。忽视了感觉维度,等于忽视了探索未知的触角,更加折断了必须在感觉基础上才能连向高维的“直觉”。

去仔细感知一粒米,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米的价值,而在于感知米、洞察实相的能力,在于我们极大程度保留了精神世界里的两个重要维度——感觉和直觉。

懂得运用感觉和直觉攫取智慧的人,在才思枯竭、压抑苦闷的时候,会主动选择慢下来,给内在一点时间,静静心、采采风,吃饭的时候就体验吃饭,行路的时候就体验步伐,踏踏实实地去感受自我,感受与目标相关或貌似不相关的一切,而这个时候通常能够突破限制,获得灵感。

和古人比较,现代人感觉和直觉的敏锐性极大退化了,因为古时候人类积累下的知识经验尚少,没有那么多现成的内容提供给大脑,让大脑快速掌握。古人们必须亲自实践、探索未知,那时候,“感觉”和“直觉”还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精神维度,他们需要不断使用这两只触角,体验环境、探攫奥妙,每每通过直觉连接高维,每每将灵感运用于洞察、运用于创造。文明越积累越多,经验越总结越丰富,人类的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古时候突破创新的人占大多数,他们运用的智慧通常是自己亲身验证过的智慧;而现代,只有极少数站在时代前沿的人更有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智模式,主动调用自身资源(生命力、感觉、直觉、认知),其他人多数时候只是在人类已经积累下的经验系统内不断重复罢了。

这个时代,人类已经积攒了大量认知经验,直接拿来应用是最快捷、最节能省力的方法,因此,“认知”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导维度。

除了有意识地运用认知能力,攻克目标、化解难题,潜意识中的“意识流”驱动大脑思考也成为常态。

在意识流影响下,注意力时常上脑,无意识地陷入无尽思绪,有意识地思考着令人惶恐、纠结或是受诱惑的内容。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分配给“感觉”的注意力越来越少,感觉越来越被忽视,敏锐性越来越差,无法提供充分的体验信息,致使人们运用“直觉”攫取灵感的能力也受到抑制,甚至消失不见。

“认知”能力越来越受人倚重,尽管人们将注意力分配给“感觉触角”的时间越来越少,分配给大脑的时间越来越多,但衍生、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本体感觉、情绪”,这些感受信息从未放弃表达,从未消失!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事业、家庭、收入、人际关系、梦想与目标,抑或是热播剧的某个桥段、媒体曝光的某条热点、电商网站上看到的一款红裙……排着队等待我们思考的对象太多,我们甚至来不及注意到自己的大脑很少能停下来,放空一会;也来不及注意到,究竟是什么样的模糊信念形成“意识流”,藏于我们内心深处,驱动大脑不停思考。

如果思考过程或思考出来的结果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期待、满足人心不断增长的欲望,人们因思考而感到愉悦,那么,在获得“满足感”的一刹那,人们会更加顺理成章地依赖大脑、运用大脑;哪怕到下一刹那,“不满足感”再度浮现,内心再度感到空虚,人们也依然会继续依赖大脑努力思考答案、努力追赶新的欲望。

如果思考过程或思考出来的结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甚至与人们内心的期待、欲望相违背,那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衍生感受又被唤醒,空虚、矛盾、冲突、重重不安,“意识流”扰动万千思绪。越是不安,越是思绪不宁,大脑在纷乱的思绪中制造出更多“衍生感受”——恐惧、悲伤、愤怒、焦虑……但越是如此,人们越是不肯轻易收回下放给大脑的权利,多少人一边想一边苦恼,一边苦恼一边更加寄希望于用思考来摆脱苦恼。痛苦的时候,心静不下来,脑更停不下来。

太多压抑、循环衍生的“感受信息”从未消失,它们带着生命的动力,传达着生命的渴望和不安,时常从内心浮现,影响人们的行为甚至头脑,但人们未必能够正视,也未必能够有意识地体悟它存在的意义。

我们总以为是意识在驱动、掌控我们的行为(脑指挥行为),但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自主意识、自由意志,更多时候是情绪激活了潜意识中的“意识流”,驱动大脑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大脑会选择性地关注环境信息(少数对象)、防御性地思考处理决策。

人们常常以为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行动、为什么选择、为什么思考,但其实,那些“意识流”(隐藏驱力)是无意识的,人们并不自知。

比如学习。我们选择看一本书,但是为什么看书呢?也许我们会想到一些现实目的——要积累知识、要提升能力等等。然而,到这里就能发现真相了吗?

躲在看书行为背后的内心动力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好奇、愉悦,还是不安、焦虑?所以,看书、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是为了发自内心的热爱,还是为了逃避糟糕、无能的感受,缓解对未来的担忧、焦虑情绪?

用大脑想一想,或许答案会是:两者都有。

但身体是最诚实的,用“感觉触角”觉察身体的信息,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答案了。身体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是敞开的,还是防御的?心身相关,能够读懂身体,就能够读懂心里的感受,借助体悟发现真相。

人活着,总想要活出更好,于是,前方总有很多目标,也有很多坎坷。

我们为什么追逐?是因为我们听懂了内心的声音,知道这就是自己想要的,我们享受经历的过程,更重视在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成长,还是因为这样做,也许可以摆脱心底的不安和焦虑,这样做,也许可以从他人的眼中看到认同,从而让自己的心获得短暂的满足和安宁呢?

人心复杂,是因为在人心底隐藏的、纳入生存背景的“感觉”非常复杂,这些感觉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而这些影响又常常游离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我们信赖并且依赖着大脑,但我们的大脑几乎没有学习过如何与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感觉相处,于是那些在意识中无处安放的感觉常常被压抑到内心深处,压抑到潜意识里,不断衍生、积累,时常透过逆境挫裂的缝隙蔓延出来,不受控制地弥散着,呼唤意识正视它的存在。

每一次不安、心痛等负面情绪被意识流推动着涌现出来,都是生命在尽最大的努力,借痛苦这种最为深刻的感觉记忆传达重要讯息。

不安是生命的低吟,痛苦是生命的呐喊,在生命不停的呼唤声中,储存在潜意识里的本体感觉、情绪感受循环衍生、压抑,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疼痛,也越来越微妙。

人生不易,身体要活着,如果受伤了,威胁到生存,疼痛会告诉我们保护自己、疗愈自己;心灵要找到活着的意义,活出更好,如果遇到阻碍,陷入迷茫和黑夜,痛苦会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活出意义。同样都是生命的提醒,但前一种疼痛我们容易听懂,后一种却很难。难在我们太早学习用认知和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却没有学习过如何运用自己的内感官倾听自己的内心;更难在形成这样的模式之后,人们已经不再有耐性倾听了。

人生之旅,外在或内在我们注定要经历很多,灵魂既然住进人类的身体,便注定要在无常中修行,注定要借助人类的资源(感觉、直觉、认知)和意识听懂生命的声音,破除黑匣子里的魔咒。

“意识流(黑匣子)”隐藏在潜意识里,因为不自知,因而人们只能在无明中惯性跟随。每当情绪受到扰动,来自意识流的无意识动力出现,心、身、脑在动力裹挟之下受惯性驱动,被动反应。这时,若没有能力把握注意力,运用“感觉”和“直觉”抽离觉察,卷入无意识动力旋涡的人们将丧失自主性,大脑虽然在思考,但基本没有太多建设性的意义。

潜意识里有太多生命的功课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有太多世界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需要慢下来,耐心陪伴心灵世界的感受,听觉察(感觉)和体悟(直觉)告诉我们藏在心底的秘密;耐心发现现实世界的细节,听体验(感觉)和灵感(直觉)告诉我们发生在宇宙未来的故事。

感觉、直觉、认知都非常重要,然而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生命将更多生命力(动力/能量)投入认知,过度依赖认知掌控人生呢?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如此心急……

我是小v,我很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都失去了耐性?为什么我没有开启更多生命的资源?还有,潜意识里,生命借用感受不停表达的声音到底在述说什么?

同类推荐
  •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借用大量励志故事与职场真实案例,针对职场奋斗尤其是商海拼搏,讲解来自哈佛大学的职场商训。从理想、态度、习惯、情商等方面引导青年人从平凡走向卓越,成功迈进精英行列。并以风趣幽默、意义深刻的寓言故事作为点缀,令来自哈佛大学的处世智慧变得分外平易近人,在实用性和趣味性上都比较适合刚刚走出校园、准备在职场大显身手的青年们。
  •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本书详细介绍了职场宴请的礼仪,包括订餐、邀请、点菜、宴会礼仪,中餐宴会、西餐宴会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宴会酒水有关礼仪,宴请礼仪、外交宴请礼仪十方面,是一本实用的宴请礼仪工具书。
  • 郑李锦芬职场日志

    郑李锦芬职场日志

    郑李锦芬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她带领着安利中国团队在大中华区迅速崛起。从香港政务处行政主任到安利香港的一名普通职员,再到执掌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区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她的职业生涯华丽无比。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婚姻幸福,家庭和睦,堪称事业与家庭平衡的楷模。
  • 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句金玉良言

    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句金玉良言

    警句、名言对青少年成才有重大的影响,作者以讲述简明、生动小故事的形式,选编了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商界精英、艺术大师、体坛明星等100位有重大影响历史人物历史经磨砺,成才成功的感悟,以此奉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想念这些金玉良言,能激励青少年树雄心、立壮志,讲理想、讲奉献,使他们尽早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杰出人才。
  • 聪明人都下笨功夫 愚蠢人只想走捷径

    聪明人都下笨功夫 愚蠢人只想走捷径

    这个世界的“聪明人”很多,但肯下笨功夫的人很少。时下不少圈子、自媒体都热衷于讨论学习和职场取胜的规则、窍门,崇尚快速进阶、超车、走捷径,但最担心的是,一心在走的捷径,却是弯路。真正的聪明人看上去往往笨拙,他选择的也往往是常人眼中并不好走的路,始终都在踏踏实实下着笨功夫,常常会被以为愚笨和呆傻。殊不知,生活中最多数的傻子,恰恰是认为举世皆傻,唯独自己聪明的那种人,然而真正的聪明人,是能看出别人的聪明,而他的聪明一般水平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聪明的人往往比你还努力,明明可以靠聪明吃饭,却还在下着笨功夫。他们刻意练习,有着可怕的自律、高效的工作法、最有效的人际沟通、不断逼近本质的深度思考。这些足以让我们相信曾国藩说的那句话,“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热门推荐
  • 三生三世雾里花之桃花劫重

    三生三世雾里花之桃花劫重

    她是神族的后裔却也是孤苦无依的弃女,但是那年桃花树下遇见了他。他是这天地间第一只凤凰是父神的养子,在十里桃林悠然自得的赏花喝酒下棋钓鱼。在白真上神闹脾气离开十里桃林的许久日子,无聊的老凤凰决定不在十里桃林里继续等待。他离开桃林一路走去北荒,寻找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伴,路上当老凤凰捡到一只不是狐狸的小狐……他是曾经的天地共主,是天族的老祖宗参透了天地,却参不透人生六苦。小狐狸遇见老祖宗是鸡飞狗跳,还是一世繁花。是雾里看花,还是桃花依旧……(非官配cp,不喜勿入。)
  • 虚拟法相

    虚拟法相

    人人如龙,仙途大陆。玩家到来,历史翻篇。
  • 新蜀山传说

    新蜀山传说

    故事讲叙了陈陌在参加高考前通过了来自都市不为人知的一所私立大学:蜀山学院的入学测试,随着陈陌同学走进这个看上去和普通大学没有区别的校园,那些关于蜀山的古老传说和秘密将会逐渐揭开。
  • 主苍凌

    主苍凌

    一个从天而降的珠子,带着主角穿越错了人,而又在万般巧合之下带上一座小塔,穿越成功。在苍凌大陆,没有花俏的魔法,没有神秘的斗气,也没有以武入道之说。这里是以自然之气为主,全大陆都是以之修炼称之为:战凌气。简称:凌气。凌气等级由低到高为:凌者、凌师、凌玄、凌王、凌宗、凌皇、凌尊、凌帝、凌圣、凌神。至于凌神已经近万年没有出现过了;每级又分一到九星。而想成为凌者就必须引气入体,锻其筋骨,同样也分一到九星;这个阶段被称之为:凌徒。
  • 本宫来了,皇上请小心!

    本宫来了,皇上请小心!

    意外穿越,逃亡之中,她被当成卞府五小姐,纳入大名鼎鼎的侯爷府中,成为侯爷的第108个妾。新婚之夜,侯爷抬着一张傲慢自大的脸,第一句话:“脱!”第二句话:“躺下!”第三句话:“验货!”于是,她诱他喝下毒酒,立竿见影,洞房花烛化为泡影。此后,她两面三刀,步步使坏,千方百计让他当不成男人。他知道她的计划后气疯了,恨不得将她千刀万剐,却又迷上她的特立独行。可她是单身主义者,拒绝属于任何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可爱甜心:恶魔缠上怎么破

    可爱甜心:恶魔缠上怎么破

    血霉这种东西,咱们的女主苏晓晓还真没倒过。但也不至于,租个房子初吻都被拿走了吧!可是拿走她初吻的恶魔竟然是她的未婚夫,作者,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吧。“乖,”某只大尾巴狼摸着小白兔的头,“我就亲你一下。”“滚,流氓!”“那我就流氓给看!”“等,等一……唔!唔!”【甜宠文】绝不虐哟,~如果虐的话,也大概只有指甲盖那么一点点
  • 依稀香暗渡

    依稀香暗渡

    一个精心策划已久的阴谋,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一个山盟海誓的诺言,谁是谁的命中注定,谁又是谁的南柯一梦?
  • 不可负天下

    不可负天下

    夺爱?夺权?仇恨?他出生皇家被夺身份待夺回一切;他反派之子,喜爱自由不爱权利;她同他青梅竹马,她同他日久生情。
  • 武炼星帝

    武炼星帝

    小世家放牛郎陆极意外收获一枚武道神品石,各路巅峰宗师指点、各种顶级秘籍任他挑选!从此武炼天下,一路高歌。天下英才,尽是手下败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