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本是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一首意味深长的抒情诗,是奖赏视觉的地方。
然而,郊外又好像长着一双会飞的翅膀,恍惚间就远离了固有的视线,又纷纷变了样……
刚到新房住的时候,屋后就是郊外,一片茂密的荔枝林,夜晚的时候黑压压的好像藏着许多秘密,连后窗也不敢开,寂静的夜里各种声音竞相争鸣,大概是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白天,金黄的野菊花迎风而开,像是谁家种的向日葵,果树的叶子在风中纷飞,走几百米就能看见成片的农家菜园,四季瓜果蔬菜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农业展览馆,甚至比花博会里的“瓜果园”更丰富多彩。时隔十年,原来的郊野已经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场,如果一直往郊外的方向走,道路两边除了房子还是房子,从家里出发想看看“郊外”,已经是脚力所不及。与生活空间渐行渐远……
田野、菜园、荒地……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在那里崛起,果然是旧貌换新颜。
但是,有一些新瓦砾、新废墟在郊外占地盘,是一道颓废的风景线。
走过乡下、小城、大都市,车子途径的郊外,眼前总是掠过一片片瓦砾,一堆堆坚硬如石头的混凝土,直捣人的视线,直闯人的心怀。
曾到某个前沿城市,途经郊外,一座楼房只剩下三角形的断面,像一面破碎的旗子在风中飘摇,显得格外醒目,被掘土机“砍掉”一半的瓦砾,散落在周围的地方,凌乱不堪。这座楼,可能比风雨飘摇的茅屋、工棚坚固得多,可是,就是成了废墟。当然,这里可能将崛起一道新的风景线。因为要有新颜,就很轻易地把旧貌剔除殆尽,残留的瓦砾成了弃之郊野的无名废墟。在长着荒草的土地上,在荡漾着一池绿水的池塘边,在低洼的湿地里,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旁,称得上郊外的地方,差不多可以看见新瓦砾的“栖息地”。在前往十三陵的途中,车子行走在两边种着古老大树的路上,空旷的郊野更加令人心旷神怡,只是有一处很惹眼的“世界风情园”,占地面积达六百多亩,荒草萋萋,尚未完工的“风情楼”在空气中慢慢老化……
这里原来也是充满生机的郊外,现在落荒了,但又叫人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存在的意义正如余秋雨所说:“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然而,这样的痕迹又不能和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废墟相提并论,比如,一条古巷,一截城墙和一处遗址,像新疆古楼兰等等,它们或散落在荒草之间,或孤立于戈壁荒漠之中,它们的存在是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令人见了感慨万千。现在随处可见的新瓦砾有些零散、有些不地道,这些东西还不够资格或者达到废墟的标准而称得上“废墟”,它们只是一座房子的混凝土再也没有钢筋牵扯着,于是成了七零八落的碎屑罢了,正如以前拆下旧房子的时候捣碎的瓦片而已。当然,在掘土机的利爪之下,再硬的钢筋也难逃此劫,不过,钢筋毕竟是钢筋,带有金属偏旁的字眼,和铜板是同胞的兄弟姐妹,它很快被变废为宝,被当废铁卖,在高熔点的火炉里涅槃,获得新生,又成了某座楼房的筋脉。可是,曾经和钢筋紧密相连的混凝土,部分成了“新宠”的垫底儿,垫在重新崛起更加气派的楼房底下,借助新的风光聊以自慰。那些曾经用生命的温度呼出二氧化碳呵护墙体的人们,却不及这些“垫底儿”的混凝土幸运,基本上得远离这块曾经熟悉的土地,相熟的邻里彼此得分开,有的到了更为偏远的地方。那些连垫底的份儿也没有的混凝土,成了瓦砾“蒙古包”,漂移族,郊外哪里没人管,没有人为的篱笆,就被安置在那里。
大地母亲,用宽阔的胸怀容纳这些子民,这些砂、石和水泥,原本就来自大地的,只是科学家发明了怎样使它们黏合得更紧,却还没有发明怎样才能还原,然后回归大地。经过“复制”后叫混凝土的东西,成了新瓦砾后倒掉扣在滋养人们的红土地、黑土地上。下雨的时候,雨水透过瓦砾废墟中的缝隙,渗入焦渴的土地,地下奄奄一息的野花野草,就像地震的时候被压在瓦砾堆里的生命一样,浑身的细胞唤起生存的潜能,拼命吸收水分子。春天到了,它们多想从地下钻出来,可是,头顶的瓦砾越来越紧地往下压,正如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只能等“唐僧”的到来才有出头之日了。这些“居住”在郊外的瓦砾,没有什么历史可以记忆,也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更成不了保护的对象,很难说清它们来自何方?只是一堆实实在在的“存在”。
在成堆的新瓦砾底下,老鼠窜过来,溜过去,狡猾的蛇也可能在底下窃喜冬眠,蚯蚓照样松土,无名的虫儿在夜里歌唱,可是,花儿草儿可能已经窒息,只有个别野花还能从废墟中存活过来,然后在风中摇曳。鉴于此,想看看迎风招展的菜花,碧绿的菜畦,写满绿色的希望的郊外,总感到有心理障碍,特别害怕见到零散的瓦砾在那里压迫许多有生命的生物。
郊外的土地,温润的沃土,养人的沃土,在瓦砾之下面目全非,令人惆怅。于是,看到耕耘很好的土地就印象特深。在云南旅行,整个行程好多时间在“路上”,许多人叫苦连天,我却无比欢欣不知旅途疲惫,心,更加滋润起来!一路风光,绿水青山徐徐展现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卷。经过白族地区的时候,白墙灰瓦雕梁画栋,墙壁上一组组写意画简直把人世间的国画瑰宝都集中在他们的白墙上,青山、梯田、荷花、月色、绿水,再配上吉祥的词汇,把房子装点得美如画。其实,我甚至觉得那是房子周边的倒影“粘”到墙上的,因为,在那些美丽的房子周围,禾苗像碧绿的草地,累累果实是丰收的舞台,除了居住的地方,其余的处处是绿色的郊野,少见荒芜与废弃的瓦砾,我看见田地、庄稼、树木、草丛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走出家门才几步就是郊外,这是何等醉人的景象啊!我每到一处,停车,马上拍下一个个镜头,把这份难得一见的大地风光留住。
现在想看看山野里的各种野花,伴随着清凉的晚风,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把整个碧空都抱在怀中的景象暂时还是有的,只是在更加遥远的地方。
郊外,一个曾经多么诗意的字眼,难道正离我们远去么?
曾经宁静又浪漫,温润又多情的郊外,纯真笑靥正被涂抹上一层层厚厚的难以卸去的红胭脂,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我很担心,自古以来那份古朴的情怀正一步一步被生活的龙卷风捣碎……
《闽西通讯》2011年2月刊 收入《2010年中国散文经典》,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