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0500000014

第14章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

1950年7月16日下午,在大陆“旁观”革命一年有余的曹聚仁,在弟弟曹艺的陪同下,乘火车离开上海,“忽然”要到香港去走一走了。第二天早晨车过金华,那是最靠近他家乡蒋畈的一站,微明中遥望北山,心中生出无限的怅惘。行囊里装着王安石的诗集,王荆公“飘然羁旅尚无涯,一望西南百叹嗟。江拥涕泗流入海,风吹魂梦去还家”的诗句,正是他当时的心绪。几天后,当曹聚仁踏上深圳罗湖桥,就像去国怀乡的屈原一样,眷恋反顾,心头泪涌。过了桥,他驻足桥头,又一次凝望大陆,久久不忍离去。

1950年曹聚仁去香港首次穿西装时所摄。1949年4月《前线日报》晚刊结束时,社长马树礼派人给曹聚仁送来船票,请他们全家前往台湾;他婉言谢绝,说要留下来迎接解放。现在,整个大陆已经解放,“中共之成为中国大陆的统治者,已经成为定局”他却抛妻别子,把自己“放逐”到香港,这一抉择,确实让朋友们感到太“忽然”了。

既然如此依依不舍,曹聚仁为什么还要决然离去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生活所迫,使他不得不另谋生路。上海解放时,其他报社的职工,还有机会领取六个月的俘虏生活费,而曹聚仁所在的前线日报社,除了一所大房子和一批遣散的职工,印刷器材都被马树礼搬到了台南,职工们连做俘虏的机会都失去了。曹聚仁失业在家,又没能领到“俘虏生活费”,但是一家八口——母亲、岳父母、妻子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等米下锅。实在没办法,他就组织一家人用剪刀糨糊剪贴拼凑,编辑一本新词典,准备卖点儿版税糊口。然而,当时出版业正在接受整顿,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这种词典。

其次,曹聚仁认为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对像他这样中年以上的人打击最大,自己在中共当局心目中已成为“留了也作不得什么用,去了也不算少了什么宝”之人。经过静观默察,曹聚仁发现,中共政权的一切教育设计、生活安排,都是为30岁以下的人着想的,对于中年以上的人可说是新的冰河期,气候变得太快,生存技能的适应,太不容易了。“记者曾检讨过自己的生活条件,由于幼年的农村生活以及抗战时期的战地奔波,要我吃苦耐劳,减低生活水准,是可能的。但,我的劳役能力,只能做到每天挑四十市斤的担,走五十华里路的限度,要我再加重挑担分量,走更多的路,已经不可能了。假使我今年只有二三十岁的话,只要训练一个月,挑百斤担走八十华里的要求,很快会做到的。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那就无法可想了;而中共当局所要求于中年以上的人的,还不仅是加重了负担,同时还减低了营养的分量呢。在生存环境突然改变的当儿,而且没有逐渐的改变的机会;我们这一代的人,都在很短的时间中倒下去了。”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因素。曹聚仁说,大陆解放,就像朱熹所说的,这是一个“一齐打烂,重新造起”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中,既是新闻记者又是史学家的他,最早最深刻地感受到了“精神的干扰”。那么,曹聚仁感受到的“精神的干扰”是什么呢?

曹聚仁在上海“旁观”革命的这段时期,正是中共“征服”整个大陆的时期,他自己却在“征服着内向的精神世界”。这段时期,从唯物辩证法到周易,从毛泽东思想到康德、叔本华,从马克思到老庄,失业在家的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书籍。通过阅读与思考,他自称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史,一直是在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的钟摆中前进。西方的国家,永远为斯巴达精神与雅典精神的交替之迹。在中国,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也一直在升沉起伏着。他认为,中共建立新政权后,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法家天下,毛泽东也正在砌起了思想上的万里长城。“从斯巴达精神说,毛泽东是成功的;不过,我们这一群知识分子,却恋恋于雅典精神而不忍舍。”曹聚仁信仰的是雅典精神即自由主义精神或者说是道家思想,而占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精神或者说是法家思想,个人信仰与国家信仰之间发生了张力。个人的自由主义信仰能否兼容于新政权?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一番话,让曹聚仁翻然醒悟:

那年(1950年)六月,艾思奇在北京大学讲演说:“一块砖头,砌到墙头里去,那就谁也推不动了,落在墙边,不砌进去的话,那就一脚被踢开了!”这是对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提示;在中共政权之下,不独“中共”政团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每一党员只是一个齿轮。“中共”起了带头作用,把民主政团组成一个整体,每一民主人士,也是一个齿轮。于是,全国的学校、报馆、通讯社、书店,都组成了一个整体,每一单位都只是一个齿轮;像我这样离开了齿轮的地位,到自由主义的圈子中来,对于我以后的命运,关系是很大的。我也如屈原一样,眷怀反顾,依依而不忍去,然而我终于成行了,这也是我心理上的矛盾。

曹聚仁承认自己“骨头里的钙质太多”,自己这块“砖”可能无法砌进“新墙”里去,与其日后被人一脚踢开,还不如主动地早点离开,到香港去寻找新的精神天地。自己虽然未曾到过香港,但那是先前所熟悉的世界,不必改变生活方式也可以生存下去,“过了罗湖,我们所进的,乃是希腊精神的天地,从自由主义说,那当然愉快得多了”。

同时,曹聚仁决心南来香港,也是想看清楚整个世界的动态。他在上海,只能看到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求教往来港沪经商的朋友,让他们谈谈香港舆论界的情况,朋友们所讲的他又认为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他疑心自己身在上海,或许坐井观天,并不曾看到整个世界的动态。关于是否离开上海南下香港,曹聚仁本来还在踌躇不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谣传四起,而中共当局非常谨慎,几乎不发议论。他认为从民族的永久命运说,“这决不是闹政党意气的时候了,我们似乎应该听一听世界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议论了”。自信自己这个新闻记者,还不至于落伍到连大局的演变都看不明白的田地,于是决心到香港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星岛日报》又汇了一笔稿费给他,他不知道自己所写的通讯是否还适合现在的报纸,因此更觉得有亲到香港来看看的必要。

到香港的第二天,曹聚仁在一家小饭馆偶然碰到一位上海的老朋友,他问曹的第一句话是:“你靠拢了没有?”让曹茫然无以为答。后来接触的人多了,才明白这是港九人士对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所要知道的一件大事。他说,在上海,见过“积极分子”或“前进分子”这样的名称,大家既有种种机会去参加学习,接受了社会主义的观点,有的从劳动改造过程中接受了新观点,这都是“意识形态”的转变,而不是“靠拢不靠拢”的问题。仅仅“靠拢”,事实上是不够“积极”的条件的。世变之际“逃难”到香港的不少人,早就想象着曹聚仁在大陆一定倒尽了霉,吃尽了亏,不料曹突然来到香港,反而使他们有些失望了。曹聚仁觉得,“在香港的文化人,大都是带点心病的,他们都有着不可告人的一篇交待不了的帐目,眼见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完蛋了,下意识中也希望人人都和他们一样同归于尽。他们把一部分觉悟了的文化人称之为‘靠拢分子’,这也是河水鬼的心理”。

初到香港,曹聚仁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大陆看革命时,只听得对旧政权攻击与诅咒的话,几乎凡是国民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坏的;到了香港,却听到相反的攻击与诅咒的语调,几乎凡是人民政府所做的,都是不对的。他认为,相互之间的这种隔膜即所谓的“竹幕”,还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形成种种错觉,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曹聚仁决定把自己在上海的见闻感受客观、真实地写出来,让港九人士对中共统治的大陆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星岛日报》社长林蔼民支持曹聚仁“忠于事实”的史家态度,请他出任《星岛日报》主笔。到港后第四天,曹聚仁的文章便出现在《星岛日报》专栏《南来篇》中,首篇第一句话开宗明义说:“我从光明中来!”接着,对解放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中共治天下非常成功”进行赞扬。尔后,他在《隔帘花影》中,报道了留在大陆的冰心、张恨水、梁漱溟、老舍、曹禺等一批文坛巨匠的生活、创作情况,用详尽的事实挑开了遮住港人之眼的“竹幕”,使某些港报散布的有关这些人的谣言不攻自破。他还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向香港读者介绍了被某些港报骂为“匪首”的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刘伯承、贺龙的事迹,并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中共领袖的敬仰之情。当然,基于“忠于事实”的史家态度,在这些文章中,曹聚仁对中共的有些政策和做法,例如“土改”和“肃反”,也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总之,是有赞有弹,赞多于弹。

一石激起千层浪。曹聚仁的这些文章,发表后反应非常热烈,引起台湾当局的不安。《星岛日报》连载《南来篇》的第四天,台湾国民党“中宣部”便下令在港的宣传机构,发起对曹聚仁的总攻击。这种攻击,连续进行了五个多月。

除了来自国民党宣传机构的攻击外,曹聚仁更多地还受到在港“忠贞之士”的围攻与谩骂。大陆政权易手之际,一批反对新政权的人“逃难”到香港,而国民党当局又拒绝其入台。曹聚仁称这批人为“忠贞之士”:“他们把香港的调景岭比作首阳山,而他们这一群伯夷、叔齐是准备咬首阳山之蕨薇以尽其忠贞的残年的。”

在香港报刊上一片“骂曹”声中,化名“马儿”的文章尤其引人瞩目。“马儿”本名李焰生,在上海时与曹聚仁就相识。李本是国民党员,后来认为蒋介石、汪精卫抛弃了孙中山的主张而脱党,但反共立场并没有改变。他在报纸上连续发表《给曹聚仁》、《再给曹聚仁——兼论中国革命问题》的公开信,批评曹不该“投共”,还诬蔑曹之所以要做“靠拢的民主人士”、“轻于国而重于共,贱于台湾而重于北京”,是因为曹氏出于私利,怕留在大陆的家人受共产党清算。他希望曹反思自己的言行,和他一起做“中华民国的亡国之民”。面对老友的误解、责难和劝告,曹聚仁在《星岛日报》上也发表《我的观点、态度——与李焰生先生书》的公开信,予以回应。他在这封公开信中说,香港朋友看不惯自己的文章,可以理解,因为大家“几乎都背负着创痛,心中有无名的愤火”。由于李焰生主要是指责曹聚仁不该“投共”,所以,曹在公开信中主要讨论了两人政治观点的不同:“在政治观点上,我和你有一绝大的分歧点:你是‘反共’的,而我是不主张‘反共’的……共产主义决不是自天而降的魔法,我想你决不至于相信天下事是给共产党搅糟的,认为共产主义一去,天下就会太平的……我觉得‘反共’的朋友,思想上有一绝大错误,就是想一拳推倒马克思主义,结果马列主义并没有推倒,他自己却倒下去了……我赞成仲长统的说法,一个政权已经安定下来了,就让它安定下去为是,因为‘革命’对于社会,是一场突变,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而且耽误了建设时间。正如一所旧房子,已经拆掉了,就让新工程师来试试看他们建筑的工程究竟怎样,好的,也是国家民族之福;坏了,那时再革命也未迟。”接着,曹聚仁又发表了《读徐道邻〈我们不可缘木求鱼!〉》、《复何永先生的信》两封公开信,表明自己之所以赞成人民政府新政权,是因为自己反对“无为而治”而主张“有为而治”,“我认为批评大陆中国人民政府的措施,应该用他们的观点来下批评的。如果依旧用我们的旧观点来批评他们的措施,那就如司马光之批评王安石的新法,永远合不上来的。”

曹聚仁这一“回手”,立刻又招来一片反驳和辱骂。一位自负华南第一人才的“忠贞之士”,用“左通马克思,右通诸子百家,上通毛主席,下通秧歌舞”来讥嘲曹聚仁。有一位化名“博斋”的作者,因曹聚仁在《我的观点、态度》一文中引用了曹雪芹的《好了歌》,便依调写了一首来挖苦、辱骂他:

人人都道投机好,富贵功名忘不了。卖身投靠无多时,斗争清算便来了。

人人都道投机好,只有生涯忘不了。卑污狗贱甘折腰,担米无多跑不了。

人人都道投机好,解放声声忘不了。事到头来不自由,地网天罗逃不了。

人人都道投机好,服务人民服不了。吹拍文章廉耻无,讨好何曾讨得了。

还有更恶毒者,骂曹聚仁是“妖孽”,鼓动大家起来“合力扫荡”。眼看这场论争就要演变成人身攻击,主编《星岛日报》副刊的易君左,便出来做“和事佬”。他写了篇《息争论》,主张大家“稍安勿躁”,不要因“环境不安,生活不安”弄得心情也不安,不妨“等到秋凉时,再计较不迟”。

与此同时,曹聚仁这座“箭靶”还迎受着来自香港左派文人的利箭。因为曹介绍中共新政权的文章,并非全是赞颂之声,而述及国民党黑暗时又常用曲笔隐藏起来,生怕“剥伤若干人士的疮疤,也不愿意激起他们心头的隐痛”,这便引起了香港左派人士的反感。曹把人民政府与蒋经国的赣南新政相提并论,尤其让左派人士感到悖谬。在左派人士看来,曹自称“从光明中来”,既然身在“光明”之中,又为何离她而去?这便不能自圆其说了。聂绀弩、冯英子、胡希明等纷纷在开设的专栏中撰文,对曹聚仁进行挞伐。其中,聂绀弩利用自己担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之便,在《周末报》的《今日随笔》专栏中,不时写诗文贬斥曹聚仁。

在左派文人所写的“骂曹”诗文中,《周末报》1950年11月14日发表的一首题为《赠乌鸦》的七律,颇有意思。诗步鲁迅《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之韵:

惯投显贵过春时,颂主心劳鬓有丝。

梦里模糊奴相泪,文坛高插×龙旗。

笑看志士成新鬼,跪向刀丛献颂诗。

吟罢请封多赏赐,骨头有血染绸衣。

诗题中的“乌鸦”,文化圈内的人都知道是指曹聚仁的。1931年秋天,曹聚仁和四弟曹艺及曹礼吾、陈子展、黄芝冈、周木斋等几位朋友,办了一份《涛声》周刊。他们之间,只有共同的兴趣,起初并没有什么政治主张,也不替什么主义作宣传,对一切问题均采取批判的态度。后来,大家慢慢形成了共识,提出了“乌鸦主义”作口号。曹聚仁妻子王春翠的一位亲戚王琳,为《涛声》设计了以乌鸦形象为主体的木刻图案:“下面是海涛汹涌,上面是群鸦乱飞;一面象征时代大变动,一面表明我们为时代而叫喊。旁上题了几句话:‘老年人看了叹息,中年人看了短气,青年人看了摇头!这便是我们的乌鸦主义。’”《涛声》周刊封面的原文是:“老年人看了摇头,青年人看了头疼,中年人看了断气。”从此,“乌鸦”的帽子便落在曹聚仁的头上,成为“长衫”之外曹的另一著名“商标”。关于“乌鸦主义”,曹聚仁有时称其为“纯理性批判主义”,有时又代之以“怀疑主义”。总之,乌鸦主义的含义有两重:其一,批判精神。“乌鸦”绝对不同于报喜不报忧的“喜鹊”,它“只有对于恶势力下批判,既无什么主义要宣传,也没想替什么主子开留音机”。曹聚仁:《涛声的宗旨和态度》,《涛声》第二卷第4期,1933年1月21日出版。其二,怀疑精神。就是要喊醒人们的理性,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问题。

曹聚仁重新检视自己南来后在《星岛日报》上发表的文字,感觉没有什么宣传意味,也没有歪曲事实,还是跟原来的京沪通讯一样,只是忠实报道而已。那么,这些文字为什么会招致左右两派的无情攻击呢?后来他才知道,那一时期正是一般“上海人”(香港对内地去的人的统称)苦闷彷徨的低潮时期,广州解放以后的大骚动情绪,已经平静下去,期待大陆因韩战而总崩溃的幻影,也逐渐破灭。这些“上海人”,本以为曹聚仁的报道会满足他们的幻想,不料曹的报道如此忠实,一点也没有夸大的成分。“我的报道,足以证明他们笔下所虚构的大陆新闻,都是幼稚可笑的。”因此,这些“忠贞之士”便群起而攻之了。一位《前线日报》的朋友对曹聚仁说:“你所说的都是对的,但这个时机是不适于说实话的。”他听后恍然大悟,自己对大陆的忠实报道,对当时香港的左右两派来说,都是不合时宜的,受到左右夹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解放”的大教训,曹聚仁觉得知识分子的命运已定,遂抱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香港”的态度南来,孰料一到香港便受到左右夹击,成为1950年港九的“新闻人物”。某港报资料室一位小姐,把报刊上批曹的文章剪存起来,竟有800篇之多。不过,曹聚仁并没有被“乱箭”射倒,他承认自己是该死的“异端”,但“甘于成为绝物”,要像“世故老人”鲁迅那样,努力加餐饭,“活给那希望我倒霉的忠贞之士多头痛一些日子”。除了担任《星岛日报》主笔外,他和徐訏、朱省斋、李微尘等创办了创垦出版社,还出了个《热风》刊物。更重要的是,从1950年到1956年,寄身香港的曹聚仁勉力笔耕,出版了“采访”系列、《新事十论》、《文坛五十年》、《鲁迅评传》等20余种著作,成就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其中,《新事十论》是曹聚仁发奋续接冯友兰《新事论》之作,该书中下面的这段话,尤其能够反映他当时的学术思想与信念:

儒家是我的嘉陵江,道家是汉水,佛家是湘沅诸水,宋明理学、浙东学派是赣江,马克思学说乃是苏州河与吴淞江,这样形成我的思想上的扬子江;我的每一勺水中,都有着这些支流的成分。世界上,只有这样的水,才是真正的水;那不掺杂任何成分的蒸馏水,除了医药,并无其他用处的。我曾说笑话:有一天,我要讲“马曹主义”,大家一定嗤之以鼻,说我的神经有些不健全了。可是,我一说起马列主义,他们却又并不惊讶了。可惜马克思已死,无法使之复生;否则“马曹主义”与“马列主义”的优劣论,老师眼底,自有权衡,不一定如世俗人的说法的……“马曹主义”固是一个笑话,但既有了“马列主义”,便不能限制“马曹主义”的成熟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为学者,不可不存此抱负;一个人在思想上,不可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我可以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我的自发行为;你要强迫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我就要考虑一下子了。为了生活,孔子可以连打更的工作都去做,但颜回虽居陋巷,并不改变他的思想的。明末清初,也是时代的转角,从“大同”说,顾亭林、黄梨洲、颜元、李塨,连那独学无友的王船山,也在山谷间有同样的转变;但,颜、王、顾、黄四家,各有所见,各自完成其思想系统,既未舍己从人,也没强人从己的。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自1934年米德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后,角色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总第一辑)

    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总第一辑)

    本书主要内容有:试论构建中华话语研究体系、亚洲传播研究目前的情况和发展趋向、东西方语言研究传统——相抵还是互补等。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热门推荐
  • 仙君的桃花酿

    仙君的桃花酿

    我在送魂路捡了个俊美卓然的师父,之后逃婚闯江湖,被师父逮到,那脸色是阴晴不定。可惜眼前那桃花灼灼,桃花大把。坐拥江山,纵马江湖,是人人都好!偏偏我的境况不甚好。
  • 君妇难为

    君妇难为

    沈盈盈原想着嫁入这富贵人家,不斗斗恶毒婆婆,和小妾争风吃醋,这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嘛。
  • 迷惘一生尽是秋

    迷惘一生尽是秋

    本书讲述了女主角于秋霞的一生。在收到入学通知的当晚她惨遭……昔日好友反目,“重男轻女”“女孩子读书没用”各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逼迫着她,最终于秋霞选择了离开。在A城她无意中认识了县长的儿子,这一切是美好的开始,还是美好的结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王之骇人恶兽

    海贼王之骇人恶兽

    广袤无垠的大海上,多少豪杰横空出世。四皇、七武海、黑暗界的皇帝、极恶世代......看穷乡小混混如何成为一方巨擘!
  • 小航子和云姐

    小航子和云姐

    失去爱,我们还剩什么呢?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宁愿未曾认识你。
  •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

    我,似鸽杀手;我,么得感情;也,么得钱。我是易姓匿迹的易海舟;那个四大发明精通一半的男人;我不想跟你说话,并朝你扔了个BENG……书友新群:1083657061欢迎吹水不喜欢追更的,可以先看完本美术职业文《大美时代》
  • 我为魔

    我为魔

    亿万年,沧桑无限;忆往昔,无尽悲叹;数江山,还看今朝;莫空谈,纵行无线;论风雅,举世皆我;不风流,只此红颜;震天地,谁人堪我?怒苍天,怎敢欺瞒!我便是我,不一样的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众生将因我超脱,这天地将因我震颤,这世界将因我转变!便叫这芸芸众生,苍天血契,因我而悲!因我而恫!因我而浮沉!我叫达奚默,请尊我魔道大帝!
  • Fate同人短篇

    Fate同人短篇

    Fate同人,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时间线变动。
  • 许你南风暖

    许你南风暖

    顾南臣第一次见夏微暖时在她还是婴儿的时候给了自己的初吻,后来她消失在了自己的生活里面。一场意外的见义勇为让他找到了她。随后一系列的布局都只为把小时候的那个小丫头骗回家当老婆,毕竟她可是把自己的初吻骗走的,所以要负责啊!婚前夏微暖用了十八般武艺去撩顾南臣,可是却没有收获。就在她准备带顾南臣去医院时,夏微暖第二天没有从房间里面出来过婚后“顾大宝,你看看你儿子我好不容易赶出来的作品”“乖,丫头你先歇会,我来教训这混小子”说着提上一脸懵逼的小子走了出去……“顾大宝,我要离家出走”“离家出走呀,好,只要丫头明天起的来”“你…”余下的话语被某人堵住……好不容易才拐回家的丫头除了宠之外当然还是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