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历史事件
吕宽事件“狗血门”,王莽杀百人
太守严诩调职前为颍川人士哭丧
王莽通过贿赂令塞外羌族归附
拒绝歌颂王莽,公孙闳身死,班稚守陵
平帝怨恨王莽残害母族卫氏,被王莽毒死
王莽成为摄政王,自称“假皇帝”
张竦的陈罪奏章令谋反者封侯
翟义起兵造反,立刘信为天子
王莽“顺应天命”即位真皇帝
主要学习点
在博弈中不可自由行动
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
追问“五个为什么”,找到“真因”
君子小人之不同,就在敬畏和放肆之间
孝平皇帝下
元始三年(癸亥,公元3年)
1 春,太皇太后派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去面试那些女子,回来汇报说:“安汉公的女儿深受道德教化,有窈窕之容,应该承天序,奉祭祀。”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以及太卜、太史令,都戴上鹿皮帽,穿素色衣裳,举行仪式,共同卜筮(卜是用龟甲,筮是用蓍草),都说:“龟甲之兆,是金水王相,蓍草之卦是父母得位,这正是健康强健之占,子孙逢吉之符。”又以太牢(牛、猪、羊各一)祭告宗庙。有司上奏说:“按惯例,聘皇后,聘礼是黄金二万金,折合成钱是二亿。”王莽深切辞让,只接受六千三百万,而且又在其中拨出四千三百万,分给另外十一家被选中的陪嫁滕妾,以及王氏家族的贫困亲属。
2 夏,安汉公上奏制定车马和服饰级别制度,官吏百姓的日常生活、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也都制定品级。又设立祭祀五谷神的官稷,以及在郡国、县邑、乡村,都设立学官。
3 大司徒司直(相当于大司徒的执行长)陈崇指使张敞之孙张竦起草奏章,盛赞安汉公功德,建议:“应该给安汉公扩大封国,和周公相当(周公当年的封国是鲁国),他的嫡长子应该称‘公子’,和周公的嫡子伯禽一样,赏赐品级,也参照周公,其他儿子的封赏,也和周公的六个儿子一样。”太皇太后将奏书给公卿们看,大家正在商议,这时,吕宽事件发生。
当初,王莽的长子王宇,不赞成父亲隔绝卫氏的措施,担心自己家族以后会招祸,于是私自与卫宝通信,叫卫后(皇帝的母亲)上书谢恩,并表态痛斥丁氏和傅氏罪恶,希望因此能被召到京师。
奏书递上来后,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下诏有司,褒赏中山孝王后,加封汤沐邑七千户。卫后日夜涕泣,希望能和皇帝见面,却只得到增加封邑而已。王宇又教她,直接上书请求到京师。王莽不听。
王宇与他的老师吴章及妻兄吕宽商议办法,吴章认为,王莽是无法谏劝的,但是他信鬼神,可以装神弄鬼,让他惊惧,然后吴章再顺着鬼神所示推演,启发他把政权交给卫氏家族。王宇于是派吕宽弄一罐鲜血,晚上去洒在王莽家大门上,不巧却被门吏发觉。王莽将王宇逮捕下狱,王宇饮药而死。王宇的妻子正怀有身孕,也下狱,等她生下孩子后,将她处决。
甄邯等向太皇太后汇报,太皇太后下诏说:“安汉公居于周公之位,辅佐像周成王那样的幼主,而行管、蔡之诛(周公诛杀反叛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以骨肉亲情而伤害君臣大义,朕十分嘉勉!”王莽于是将卫氏家族全部屠灭,只留下卫后一人。吴章被腰斩后,在东市门将尸体车裂示众。
吴章是当世名儒,有弟子千余人,王莽认为这是恶人之党,都不得为官,于是吴章的弟子们,纷纷改投其他老师。平陵人云敞,当时是大司徒掾(相当于助理),上书弹劾自己,称自己是吴章学生,将吴章被车裂的尸块收集抱回,用棺木收殓安葬,京师人都称赞他的高义。
王莽抓住吕宽事件这个机会,扩大打击面,穷治政敌党羽,并把他平时厌恶的人都牵连进来,一网打尽,全部诛杀。汉元帝的妹妹敬武长公主一向亲附丁氏、傅氏,等到王莽专政,又非议王莽;红阳侯王立,是王莽叔父;平阿侯王仁,一向刚直;王莽都以太皇太后的名义下诏,派使者去看守,逼迫他们自杀。王莽再向太皇太后汇报,说公主暴病而亡,太皇太后要亲自去吊唁,王莽极力劝阻,将她阻止。
甄丰派使者乘着朝廷专车,前往各地惩治卫氏党羽,郡国豪杰以及忠直而不阿附王莽的大臣,一律诬以罪名诛杀,何武、鲍宣以及王昌的儿子、乐昌侯王安,辛庆忌的三个儿子:护羌校尉辛通、函谷都尉辛遵、水衡都尉辛茂,以及南郡太守辛伯,全都被处死。(何武当初不举荐王莽为大司马。鲍宣一向以正直闻名。王商——不是王莽一个家族——与王凤不和,被王凤排挤陷害,吐血而死,他的儿子王安不阿附王氏。辛庆忌本来是王凤提拔起来的,三个儿子都很有才能,王莽想要拉拢他们,但是辛茂自以为名臣子孙,兄弟都身居要职,不想和王莽走得太近,又不怎么待见甄丰、甄邯等人,所以被杀。辛伯也是辛氏家族成员,所以一并诛杀。)
这一案,接连杀了数百人,海内震恐,北海人逢萌对友人说:“三纲已绝(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王莽杀其叔父,又杀亲生儿子,这是泯灭人性;再杀先帝的妹妹,这是无君;所以说三纲已绝),再不走,将要大祸临头!于是将冠帽解下,挂到东都门下,回到家乡,带着家属乘船渡过渤海,移居辽东。”
【华杉讲透】
王宇所想的,是不要做得太绝,但是,在说服不了父亲的情况下,他背着父亲,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这就是王莽不能原谅他的地方了。
王宇的想法对不对呢?这是一个博弈论问题。政治斗争是一场巨大的博弈,你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人的决策。王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自由行事。但是,博弈论认为:
在单人决策中,更大的行动自由可能永远没有坏处。但是在博弈中,他却可能对所有参与者不利,这是因为行动自由的存在会影响到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与此相反,“绑住自己的双手”可能会有帮助。
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是因为掌权者有绝对的行动自由,所以对所有参与者不利,每个人都不安全,一不小心就招祸。而能不能“绑住自己的双手”,完全看个人的修养和智慧。张良在辅佐刘邦成功后,能主动减少自己的封地。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能自剪羽翼,裁撤湘军,这就是博弈的智慧。
自由行动,不仅会影响博弈中其他参与者的行动,甚至会触发更大的博弈,卷入更多其他的参与者,将你卷入一个新的博弈,而那是你无法掌控的。王莽的行动,最终把全国百姓都卷进来了,让他身败名裂。
所以,当我们身在博弈之中,一定不能按自己的利欲和意志自由行动,因为我们的行动会引来别人的反应,我们一定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各方的立场,忘掉自己的立场,去思考推演。而且,我们还要关注局外人,因为博弈的推演,有一天会把局外人卷进来,变成局内人,改变了棋局。
棋局如此复杂,如何驾驭呢?简单来说,你不要指望自己能“驾驭”,不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要追求战胜,要追求不败。要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是无法被驾驭的,特别是自己的欲望。
王莽征召通晓礼制的少府宗伯凤,到朝廷讲解“为人子者为人后”的大义(意思是说皇上既然继承先帝,为先帝之子,就不能再顾自己的亲生父母),让公卿、将军、侍中、朝臣一起听讲,想要以此对内教育小皇帝,对外堵塞天下百姓的讥议。
在此之前,秺侯金日磾的儿子金赏、都成侯金安上的儿子金常,都因为没有儿子,封国被撤除。王莽以金赏的曾孙金当,以及金常的孙子、京兆尹金钦,分别继承爵位。金钦说:“金当应该给他的亲生父亲和祖父立祭庙,而令大夫去主持金赏的祭祀。”甄邯当时在旁,当场呵斥金钦,并弹劾他说:“金钦诬辱祖先,不仅不孝,而且大不敬!”将金钦逮捕下狱。金钦自杀。甄邯被褒奖为“纲纪国体,无所阿私,忠孝尤著”,增加封邑一千户。重新改封金安上的曾孙金汤为都成侯。金汤受封之日,不敢回家,以表明他已经是金安上之后,不能再顾亲生父母了。
【华杉讲透】
金当是金赏的弟弟金建之孙,他继承了金赏的爵位,按礼制,他应该以金赏为祖父,为金赏祭祀。但是金钦的建议,是让金当给自己的亲生父亲、祖父祭祀,而把金赏的祭祀交给大夫代理,这就触犯了当时的政治禁忌。所以甄邯反应强烈,而王莽也感到有必要组织百官学习,请礼制专家来讲解“为人子者为人后”的大义。
宗族香火是中国人的价值观,金赏的香火断了,将金当过继给他家,继承他的爵位,供奉他的祭祀,那金当就是金赏的子孙了,这是合理的。如果要照顾自己的亲生父祖,把金赏的香火交给别人打理,那就不公平了。你如果要祭祀亲生父母,你可以不接受这个爵位啊,还有别的叔伯兄弟愿意呢!
4 这一年,尚书令、颍川人钟元被任命为大理(哀帝元寿二年,将廷尉改为大理,掌司法)。颍川太守、陵阳人严诩,当初是以孝行闻名,被举荐为官,性情温良,对属下掾、史等属官,都以师友相待,下属有过,则闭门自责,从不大声斥责,后来,郡中大乱。
王莽派使者征召严诩,官属数百人为他设祖道(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的仪式),严诩伏在地上大哭。掾、史说:“中央英明,征召您一定是好事,不必这样。”严诩说:“我哭的是颍川之士,我自己哪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因为柔弱而被调走,一定会有刚猛的人来替代我!替代我的人到了,就一定有人要被诛杀,所以我这是给你们吊丧啊!”
严诩到了京师,拜为美俗使者(负责宣传推广美好风俗)。陇西太守何并调任颍川太守,何并到任之后,逮捕了钟元的弟弟钟威,以及阳翟人、侠客赵季、李款,皆杀之,郡中震栗。
【华杉讲透】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无穷尽地上溯,也可以从这个原因推测它的其他后果。但是人们通常不太注意去思考原因,或者思考的时候找错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失败了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失败的,成功后总结经验,得到的也是误会,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找到“真因”,就能判断下一个结果,进而制定对策。严诩看到了真因,看到了自己的问题,也看到了上级的意图,其他人却不知道将要大祸临头。新太守来了不知道收手,继续轻狂。
找真因的方法,是追问“五个为什么”,来穿透真因:
第一问:为什么中央征召严诩?答:因为颍川郡太乱了。
第二问:颍川郡为什么乱?答:因为严诩太软弱了。
第三问:严诩为什么软弱?答:因为他本身就是以孝行闻名的官。
你看,这件事都用不着穿透五次,三个为什么就找到了真因——太守软弱。要解决太守软弱的问题,矫枉必须过正,当然就会派一个严酷的来,这就可以预测下一个结果了。严诩软弱,是因为他的孝行和性格,到了中央,他什么官也胜任不了,只能让他做“美好风俗宣讲团团长”。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追溯五次来穿透“真因”的好习惯,可以帮助你解决好多问题。
读历史,我们能读到很多古人的智慧,而古人的智慧,往往在现代管理学中都有对应的方法,要结合起来学习,就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元始四年(甲子,公元4年)
1 春,正月,皇帝到郊外用祭祀天地之礼祭祀高祖刘邦,以配享上天,又在明堂用祭祀祖宗之礼祭祀孝文帝刘恒,以配享上帝。
2 改封殷绍嘉公为宋公,周承休公为郑公。
3 皇上下诏说:“妇女除非本人犯法,不得囚禁。男子八十岁以上老人,七岁以下儿童,家人不是犯‘不道’之罪,或诏书指名逮捕的,不得囚禁。需要调查时,官吏到老人或儿童家里询问,不得传唤到庭。本诏书即日起成为法令!”
4 二月初七,皇上派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等人,带着御用乘舆及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宅第,授皇后玺绂,入住未央宫,大赦天下。
5 遣太仆王恽等八人为钦差大臣,假以符节,每人配一位副使,分别前往全国各地,考察社会风俗。
6 夏,太保(三公之一)王舜等以及吏民八千余人上书,一直要求“请接受陈崇的建议,加赏于安汉公”。有司奏请:“加封安汉公采邑,将召陵、新息二县,以及黄邮聚、新野两地耕田,全部划入。合并伊尹、周公的称号,尊称安汉公为‘宰衡’(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冢宰),位在三公之上,三公向宰衡奏事,要称‘敢言之’(斗胆上言)。赐安汉公母亲尊号为功显君,封安汉公两个儿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给皇后的聘礼追加三千七百万,共合为一亿,以明大礼。太皇太后到前殿亲自封拜,安汉公在前叩谢,两个儿子在后面拜谢,和周公当年一模一样(周成王拜伯禽为鲁公时,周公在前,伯禽在后拜谢)。”
王莽叩头辞让,呈上亲启密奏说:“希望只接受给母亲的尊号,归还王安、王临的印绶以及号位户邑。”事情交给大臣们商议,太师孔光等人都说:“奖赏并不足以酬报安汉公的功勋,而谦约退让,是安汉公之前一贯的态度,不能听他的。忠臣的气节,有时应该委屈自己,让主上能够伸张大义。应该派大司徒、大司空等人持节承制,召安汉公赶快入朝办公,下诏给尚书,让他们不得再接受安汉公的辞让!”
太皇太后批准了孔光等人的意见,于是王莽勉强恢复上班,只是减少了召陵、黄邮聚、新野的田地而已。
【华杉讲透】
这一段很形象,展现了王莽的梦想,就是模仿甚至超越伊尹、周公。模仿,是连周公受封时拜谢的仪式,他也要一模一样地模仿,向年轻时的偶像致敬。超越呢,就是要把伊尹、周公的称号合起来加到自己身上,这样又满足了他的胜心,胜过伊尹、周公了。
但是,周公所受之封,是天子给的,王莽所受的封,是自己策划索取的。伊尹、周公,都是千古忠臣。特别是伊尹,能把无道昏君软禁三年,让他改过,而且真的把他教好了,又迎回重新执政,成为一代明君。伊尹对逝去的先主的忠诚和对新君的爱护,中国三千年唯此一人。而王莽却是一个篡夺之人,他的模仿,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王莽又将所增加给皇后的三千七百万聘礼中,拿出一千万钱,送给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左右侍从。王莽虽然专权,但是以他的欺骗迷惑谄媚取悦太皇太后,下至左右侍奉的长御(宫女之长),都用尽各种方法,贿赂以千万计。又建议封太皇太后的姐姐、妹妹都称尊号为“君”,食汤沐邑。所以太皇太后左右的人,都日夜称誉王莽。
王莽知道太皇太后一个女人,厌倦居于深宫之中,就策划给她安排一些欢娱的节目,来换取她手里残余的权柄。于是,春夏秋冬四季,都安排太皇太后到四郊巡狩,接见孤寡老人和贞洁妇女,所到各县,则广施恩惠,赐给百姓钱帛、牛酒,成为惯例。太皇太后的弄儿(官婢、侍史所生的儿子,取以作为供狎弄的童子)生病,住在外舍。王莽都亲自去探视。王莽对王政君的手段,大致如此。
【华杉讲透】
王莽对太皇太后用上了《孙子兵法》的手段,给太皇太后的宫女行贿,是《孙子兵法·用间篇》:
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这些人全成了王莽的间谍,不仅日夜在太皇太后跟前称誉王莽,而且会把太皇太后的一举一动、说的每一句话都告诉王莽。
给太皇太后安排视察节目,是《孙子兵法·九变篇》:
役诸侯以业。
给她安排点业务工作,分她的心,占满她的时间和精力,她就只能把剩下的权力事务都交给王莽了,也不太注意王莽到底在干什么。
这些计策都很明显,特别是王莽公开大笔地馈赠金钱给太皇太后左右的人,这是大忌。你的左右近侍,从别人那里拿的钱比你发的工资还多得多,这怎么可以呢?但是太皇太后把王莽当自己家人,完全没有防备。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但一切都晚了。
骗术都是老套路,上当的人却前仆后继。为什么呢?因为她不读书,不学习,没经验,不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机关算尽”,都算尽了,没有遗漏,就达到“算无遗策”,就是传说中的“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王莽就在下这盘棋。太皇太后呢?她根本不知道机关在哪儿,哪儿有机关,她就进到机关里面,束手就擒了。
太保王舜奏言:“天下人听闻安汉公不接受千乘之土,推辞万金之币,莫不倾慕感动,而被教化,蜀郡男子路建等人,正在诉讼,自己惭愧,主动撤诉了。就算是当年文王化解了虞国、芮国的争斗,也不过如此!应该报告天下!”(虞国、芮国争夺田界,听说周文王有德,两国国君就一起去找文王评断。进了周国国境,看见耕田的农夫在田坎上相让,走路的路人在道路上相让,二人惭愧说:‘咱们真是小人!不能去辱没了君子的门庭!’于是相让,将所争之田设为闲田,谁也不要。)
于是孔光更加恐惧,称病坚决辞职(孔光看到政治气氛越来越诡异,终于知道害怕了)。
太皇太后下诏:“太师不必参加朝见,可以每十天进宫一次,为您准备几案手杖,用餐标准十七道菜,然后回家。太师府官员,一切维持现状,照常办公。”
7 王莽上奏,设立明堂(皇家大会堂)、辟雍(学校)、灵台(天文台),为学者修建宿舍一万间,规模宏大。又设立《乐经》研究所。增加博士名额,每一经五人。王莽又征求:凡是对儒家六艺中能通一艺,又收过十一个学生以上的,以及藏书有散落不全的礼制及尚书、天文、图谶、音乐、历法、兵法、历史等,并能通晓其意的,都到公车报到。如此网罗天下奇能异士,前后来应征的有数千人,叫他们把自己所知道的写下来,准备指出其中的谬误,消灭异端,统一思想。
又征召能治河者上百人,他们提供的战略各有不同,长水校尉、平陵人关并说:“黄河决口,主要是在平原、东郡左右,因为当地地势低下,土地疏松,听说大禹治水的时候,本来是将这里空出来作为泄洪区,洪水来的时候,就注入此地,形成一个湖泊;水小的时候,它自己就干涸了。考察近代秦、汉以来,黄河在卫国、曹国一带决口,其南北不过一百八十里。可以把这一片土地空着,不要修建官亭、民宅而已。”
御史、临淮人韩牧认为:“可以寻找当初大禹疏通黄河的九河故道,重新加以穿凿疏通。就算是不能找到九条,找到四五条也不错啊!”
大司空掾王横说:“黄河流入渤海的地方,地势高于韩牧所主张挖掘的地方,之前天常连雨,东北风起,则海水溢出倒灌,向西南倒流泛滥数百里,当初的九河故道,早就被海水吞没了。大禹治水,本来是顺着西山(太行山),下东北而去。《周谱》上说:‘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那么说我们今天的黄河,并非当年大禹所穿凿的河道。又,秦国攻打魏国的时候,决开黄河,放水去灌魏国首都大梁,决口扩大,无法堵塞,应该将平地人家迁移出去,随着西山开凿河道,让黄河由高处向东北流入渤海,这样才能没有水灾。”
司空掾、沛国人桓谭参与讨论,对甄丰说:“这些建议中,一定有一位是对的,应该详细考察,则一切皆可预见,计定之后,再举其事,费用不过数亿万,也可以以工代赈,赈济那些无业游民。让他们游手好闲,和让他们参与劳动,穿衣吃饭都是一样的,现在,让他们吃穿都由政府供应,但是给政府干活,两边都方便。上可以继大禹的功勋,下可以为百姓解决问题。”
当时王莽只追求虚辞空谈,对这些需要实际去做的事不感兴趣。
【华杉讲透】
王莽之志小也哉!他要模仿古圣贤,只是模仿周公受封行礼时跪拜的班次和位置;他要超越古圣贤,只是将伊尹和周公的尊号合二为一,来做自己的尊号,认为这样地位就比伊尹、周公都高了。但是,要他模仿大禹治水,治一治黄河,他就顾左右而言他了。王莽的政治才干,只在攫取和控制权力,一到治国理政,他就“白痴”了。
8 群臣上奏说:“当年周公摄政七年,制度才确定下来。如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而实际经营制作不过二十天,就大功告成,应该升宰衡的位置在诸侯王之上。”太皇太后下诏说:“可。”于是下令商议九锡之法。
【华杉讲透】
锡,在古代通“赐”字。
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如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加九锡,基本上就是“预备皇上”,下一步就是篡位了。
9 王莽上奏,尊孝宣皇帝庙号为中宗,孝元皇帝庙号为高宗。再奏请:撤毁宣帝父亲史皇孙的祭庙,撤销南陵(文帝母薄太后陵)、云陵(昭帝母赵太后陵),改为两个普通的县。
太皇太后批准,奏可。
10 王莽自以为向北教化了匈奴,东至海外,向南怀柔了黄支国,唯有西方还没有动静,于是派中郎将平宪等人带了大量金币去贿赂塞外羌族,让他们献出土地,自愿归附。
平宪等人上奏说:“西羌诸部落首领良愿等人,一共一万两千人,愿为汉朝内臣。献上鲜水海、允谷、盐池,水草肥美的土地,都送给汉民,他们自愿搬走,居住在险阻之处,作为藩蔽,守边保卫!臣询问良愿,为什么要这样投降呢?他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庄稼都长到一丈高,有的一粒粟里面,就长出三粒米!有的地方没有种粮食,它自己就长出粮食来,有的蚕不吃桑叶,自己结茧成丝。甘露从天而降,醴泉从地而出,凤凰来仪,神雀降集,从安汉公辅政这四年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所以都想归附。’所以,应该给他们安排土地,设置属国保护他们。”
事情交给王莽处置。王莽上奏说:“如今已经有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请接受良愿等投降的土地,设置为西海郡。分天下为十二州,和古制相同。”
太皇太后批准。冬,设置西海郡。又增加法令五十条,犯者流放到西海,成千上万的人被驱赶到西海,百姓这就开始怨恨了。
11 梁王刘立,因为与卫氏交通,被废去王位,迁徙到南郑,自杀。
12 将京师分割为“前辉光”“后丞烈”两个郡。又更改公卿、大夫、八十一种官称及位次等级,又更改十二州的州名和地界。各郡各国,哪个县归哪个郡,哪个国、哪个县撤销,哪个县新建立,改来改去,天下多生事端,官吏们都记不下来。
【华杉讲透】
男人永远都有男孩心态,什么都是他的玩具,一旦玩具到手,他就要捯饬捯饬,捯饬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路易十四说了,什么是国家?“朕即国家!”无论是主政一个城市,还是主政一个国家,都是这大男孩的大玩具,他要把这儿收拾收拾,那儿改动改动,调整到“自己看上去很美”,获得满足愉悦。王莽权力稳固后,就开始玩儿了,改官名和重新划分郡县,这是他的游戏,也是建立新朝的准备,和过去都不一样。可是治黄河他怎么不干呢?因为那不好玩儿!
后世的篡位者武则天,也有一套改官名的把戏。
企业家也一样,有时候这企业就是他的玩具,他也是把企业像乐高玩具一样,拆开来,装上去,左看看,右捅捅,乐此不疲。等突然发现玩坏了,哎哟!赶紧调整回去!
元始五年(乙丑,公元5年)
1 春,正月,皇上在明堂举行祭祀,祭庙被撤毁的先祖,都与高祖合并一起祭祀,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宗室子弟九百余人,都被征召来助祭。祭礼完毕,助祭的人都得到增加封邑、赐爵、赏赐金帛、增加俸禄、补缺任官等不同等级的封赏。
2 安汉公又奏请恢复长安南、北郊郊祀。三十余年间,祭祀天地之礼,变更了五次。(成帝建始元年撤销甘泉祭天、汾阴祭地,改为长安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永始三年,恢复为甘泉、汾阴。成帝崩,皇太后下诏恢复长安南、北郊。哀帝建平三年,再改回甘泉、汾阴。如今第五次变更,恢复南、北郊。)
3 皇上下诏说:“宗室子弟从汉朝建国以来,已经有十余万人,各郡国应各自设置宗师(掌管宗师子弟教导的官员),负责教育训导,不要犯错犯罪。”
4 夏,四月初一,博山简烈侯孔光薨,赠赐、葬送极为丰厚,送葬的车子有一万多辆。朝廷任命马宫为太师。
5 全国官吏百姓因为王莽不接受新野采邑而上书请愿的,前后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诸侯王公、列侯、宗室子弟,都叩头说:“应该赶快加赏于安汉公。”于是王莽上书说:“诸臣民所上奏章并交下来讨论的事,请搁置勿议,让我能够全心全意完成制作礼乐的工作,事成之后,愿退休回家,为贤者让位。”甄邯等人向太皇太后汇报。太皇太后下诏说:“您每次觐见,都流涕叩头说,坚决不接受封赏,如果加以赏赐,你就辞职。如今礼乐制度尚未完成,事情都需要你决定,所以暂且听你的,让你专心工作。大事完成之后,大家汇报上来,再讨论之前的封赏建议。但是,关于九锡的礼仪,赶紧奏报上来!”
五月,策命为安汉公加九锡。王莽稽首再拜,接受绿韨,衮冕、衣裳、玚琫、玚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九旒,皮弁、素积,戎路,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设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卫士三百人。
【柏杨曰】
绿韨,遮蔽膝盖用的彩绸。衮冕,龙帽。衣裳,龙袍。玚琫,刀柄装饰碧玉的佩刀。玚珌,刀鞘装饰碧玉的佩刀。句履,鞋尖上翘的御鞋。鸾路,皇帝专用的御车。乘马,四匹骏马。龙旂九旒,有九个尾梢的龙旗。皮弁,皮帽。素积,白袍。戎路,作战指挥车。乘马,四匹骏马。彤弓矢,红色弓箭。卢弓矢,黑色弓箭。左建朱钺,大门外左边树立赤色巨斧。右建金戚,右边树立金色巨斧。甲、胄一具,铠甲、头盔各一具。秬鬯二卣,美酒两坛。圭瓚二,碧玉酒壶两个。九命青玉珪二,作为最高官位(九命)信物的青色玉珪两个。朱户,纳陛,特准朱红色大门和台阶。宗官,宗族官。祝官,祭祀官。卜官,占卜官。史官,天文官。虎贲,武装卫士。
王莽接受的东西,超过九锡太多。九锡已不能做机械解释,王莽所拟定的这项制度,也并不完全跟古代相符。然后,用和平手段转移政权时,只要通过“九锡”这一关,就大局已定。
6 之前派出去全国观览风俗的王恽等八人回到京师,说天下风俗混一相同,又假造郡国歌谣,歌颂王莽功德,一共三万字之多。闰四月初四,皇上下诏命羲和(柏杨注:首席部长)刘歆等四人修建明堂、辟雍(大学),使长安城与周文王筑灵台、周公建洛邑的规划配置相符。太仆王恽等八人巡行观览风俗,宣明德化,让天下风俗统一,刘歆等四人皆被封为列侯。
当时广平国丞相班稚唯独不呈进祥瑞和歌谣,琅琊太守公孙闳在官府说灾害。甄丰派遣下属分别驱驰到两地,讽喻吏民(赶紧呈上祥瑞歌谣,不许说有什么灾害),然后上书弹劾说:“公孙闳捏造不祥之事,班稚阻绝祥瑞歌谣上呈之路,嫉妒损害圣明的政治,都属于‘不道’之罪!”班稚,是班婕妤的弟弟。太后说:“不宣传圣德民德之美,应该和宣称有灾害的人区别对待。况且班稚是后宫贤德的班婕妤的家人,我对她十分哀悯。”于是公孙闳下狱,伏诛。班稚恐惧,上书陈恩谢罪,愿意归还相印,到长安延陵(成帝陵墓),做一个守陵的园郎,太后批准。
【华杉讲透】
去年派王恽等八人去全国“观览风俗”,今年见到了王莽此举的目的,就是那三万字的全国各地歌颂他的民谣。而这八人,仅仅凭着自己的无耻,轻而易举就得到封侯的奖赏。
当王莽要求全国歌颂的时候,没有人有沉默的权利。班稚沉默,甄丰马上就派人飞驰而去,紧急处理。因为他知道很多人都不愿意歌颂,一旦沉默者不被惩罚,就会一片沉默,就没有篡位称帝的气氛了。沉默都是罪行,谈论灾害,传递坏消息,就更是死罪了。琅琊太守公孙闳在自己官衙谈论灾害,这本来是他的职责,因为有灾害就要负责救灾,但在这时却因此丢了性命。这一方面是当时的形势所不允许,另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属下中有告密者。可见王莽要什么,全天下都知道,小人就会告密领赏。
7 王莽又上奏,制定新的制度,宣称要实现市场上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不讨价还价,官衙里没有诉讼案件,城邑没有盗贼,田野没有饥民,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捡,男女走路都分开不混杂在一起。天下风俗如此之美,刑罚就不需要了。如果有犯罪的,就处以“象刑”。
【华杉讲透】
象刑是尧舜时期的象征性刑罚,对犯罪者仅处罚穿上特别的衣服,以示耻辱,表示一片祥和,无人犯罪。王莽之举,当然不能当真,公孙闳人头刚刚落地,他不会对公孙闳处以象刑。
8 王莽又上奏说:“共王母(傅太后)、丁姬,之前不守臣妾之道,坟墓竟然和元帝的坟一样高,而且身怀帝太后、皇太后的玺绶下葬,请掘开共王母及丁姬坟墓,收缴玺绶,将共王母迁回定陶,葬在共王墓园。”太皇太后认为这是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去挖她的坟墓。王莽力争,太皇太后下诏就以之前的棺木抬出来改葬。王莽又上奏说:“共王母和丁姬的棺材都是名贵的梓木制成,并身着珠玉之衣,不是藩国臣妾应该享有的。请将她们改为普通棺材,除去珠玉之衣,将丁姬葬在从嫁女子墓旁。”太皇太后批准了王莽的意见。
在位的公卿大夫都迎合王莽意旨,进献钱帛,派遣子弟及诸生,以及四方邻国旅居京师的人士,一共十余万人,拿着工具,协助工程部门挖掘共王母、丁姬坟墓,二十天左右,全部铲平。王莽又在周围种上一圈荆棘,以警戒后世。又撤毁共王庙,当初提议修建的泠褒、段犹等人,都被流放到合浦。
征召师丹到公车(掌管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的官署,上书征召都经由此处受理),赐爵为关内侯,恢复他过去的封地。过了几个月,又加封师丹为义阳侯(当初泠褒、段犹等提议修建共王庙时,师丹为大司空,因反对而被免职,并撤销爵位)。又过了一个多月,师丹逝世。
当初,哀帝的时候,马宫为光禄勋(宫殿门户的宿卫,总领宫内事务),与丞相、御史一起议定傅太后谥号为孝元傅皇后,如今王莽清算诛杀当初提议的人,马宫因为与王莽亲厚,唯独没有牵连到他。马宫自己羞惭恐惧,上书说:“臣之前参与议定共王母谥号,为了迎合上意,违背经典,假借邪说,以迷惑误导主上,这是我的不忠。幸而得到洗心革面的机会,但是,也实在没脸再列位于朝廷,也无心任职于官府,也不宜再享有封国食邑。我自愿缴还太师、大司徒、扶德侯印绶,为贤者让路。”
八月二十日,王莽以太皇太后名义下诏给马宫说:“四辅之职,是为国家维护纲纪;三公之任,是承托君王的鼎足;不能旗帜鲜明地固守原则,就不宜再居于此位。你的话一片至诚,不为自己掩饰过失,朕十分敬重!现在,仍保留你的爵位和封邑,把太师、大司徒印绶交给使者,以侯爵身份回家吧!”
9 王莽认为皇后有多子之象(本年十四岁,开始有月经),于是开凿子午道(子为北方,午为南方,子午道打通南北,也打通阴阳之道,协助皇后多子多福),从杜陵横穿南山(秦岭),直到汉中。
10 泉陵侯刘庆上书说:“当年周成王幼小,周公摄政,如今皇帝尚未成年,应该令安汉公行使天子职权,如周公故事。”群臣都说:“应该按刘庆说的办!”
11 当时皇帝渐渐长大,因为母亲卫后不能来京以及卫氏家族被屠杀的缘故,对王莽怨恨不悦。冬,十二月,王莽趁着腊日大祭献椒酒的时候,在酒中下毒,皇帝中毒病发。王莽撰写祷文,请命于泰畤,向天神请求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回皇上的健康,将请命的策书锁入金縢(收藏书契的柜子),藏于前殿,并下令知道此事的官员不得泄露(这也是模仿周公,当年成王生病,周公也祈祷愿意替成王而死,并将向天神请命的策书藏于金縢)。
十二月丙午日(十二月无此日),皇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王莽下令六百石以上官吏都服丧三年。又上奏太皇太后,尊成帝为统宗,平帝为元宗。收殓孝平皇帝,加元服(皇帝尚未成年,还未加元服),葬于康陵。
【班固曰】
孝平皇帝之世,政事都由王莽决定,褒扬善行,彰显功德,以展示他自己的尊贵盛大。看他留下那些文辞,方外百蛮,无不心悦诚服,祥瑞纷起,颂声并作。但事实上,天变于上,民怨于下,种种暗流涌动,王莽也无法掩饰。
12 任命长乐少府平晏为大司徒。
13 太皇太后与群臣商议立嗣。当时元帝已经绝后。而宣帝的曾孙在世的,还有五位亲王,四十八位列侯。王莽厌恶他们都已经成年,说:“兄弟之间不能相互继承。”于是,把宣帝的玄孙(四世孙)辈全部召到京师,准备从中选立。
就在本月(十二月),前任辉光谢嚣上奏说,武功县令孟通在挖掘水井的时候,挖到一块白石头,上圆下方,上面有红色的字迹:“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符命运动,就此发动。
王莽指使三公一起向太皇太后汇报,太皇太后说:“这种欺骗天下的伎俩,不可施行!”太保王舜对太皇太后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我们没有力量阻止。王莽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是要求一个摄政的名义,加重权力,镇服天下而已。”太皇太后心中明白不能这样做,但是已无力制止,于是听许。王舜等当即让太皇太后下诏说:“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经派有司征召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从中选拔合适的,做孝平皇帝的后嗣。玄孙们都还在襁褓之中,没有至德的君子,如何能保护新君呢?安汉公王莽,辅政三世,与周公时代不同,但事迹相符,如今前辉光谢嚣、武功县令孟通,上书说丹石之符,朕深思其中的含义,石头上丹书说‘为皇帝’,就是摄政行皇帝之事的意思吧!现在,就令安汉公摄行皇帝事,就像当年周公一样,请大臣们商议具体礼仪,上奏给我。”
于是群臣上奏说:“太皇太后圣德昭然,深见天意,诏令安汉公居摄政之位。臣等请安汉公践祚(登主阶、主位、皇帝位),穿着天子冠帽服装,背靠画着斧纹的屏风,立于门和窗之间,南面接受群臣朝拜,听取政事。出入宫廷,一律警戒,民臣向他自称臣妾,都如天子之制。主持郊祀天地,宗祀明堂,享祭群神,祭祝致辞时,自称‘假皇帝’(代理皇帝),而臣民们称呼他为‘摄皇帝’,自称‘予’。决策国事,如同皇帝诏书,称为‘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护孝平皇帝的幼嗣,以符合寄以天下,托以幼孤之义,隆重其治国平天下之教化。但‘假皇帝’在朝见太皇太后(王政君)、帝皇后(平帝皇后,王莽的女儿)时,还是回到臣子之礼节。安汉公原来的家宅,就改为施政的宫殿。封国依旧,另划武功县为采邑。其他礼仪,仿效诸侯王惯例。”
太皇太后下诏说:“可。”
王莽上
居摄元年(丙寅,公元6年)
【胡三省曰】
王莽摄政,改元为居摄。
1 春,正月,王莽祭祀上帝于南郊,又举行迎春、大射、养老等仪式。
2 三月初一,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当初周公辅佐成王,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说:“公将不利于孺子。”王莽将皇太子号为孺子,好让他继续处处模仿周公。)刘婴是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年仅二岁,王莽谎称是卜卦及相面最吉利,所以立他。尊皇后为皇太后。
3 以王舜为太傅(上三公之一)、左辅(四辅之一,四辅为:前疑、右弼、左辅、后承),甄丰为太阿(即阿衡)、右拂(就是右弼),甄邯为太保(上三公之一)、后承。又设置“四少”官职(少师、少傅、少阿、少保),俸禄级别都是二千石。
4 四月,安众侯刘崇与封国丞相张绍密谋说:“安汉公必危刘氏,天下人都反对他,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先举事,这是皇族之耻,我身为皇族,率先发动,海内一定响应。”于是张绍等人和一百多个随从进攻宛城,攻不进而失败。
张绍的堂弟张竦与刘崇的叔父刘嘉到宫门前自首,王莽赦免他们无罪。于是张竦替刘嘉撰写奏章,称颂王莽德美,历数刘崇罪状,说:“我愿为皇族表率,父子兄弟一起,拿着竹筐和铁锹,驰奔南阳,依照古代制度,将刘崇宫室铲平,变为蓄水的污池(上古时代,诸侯国君叛变,诛杀后,就撤毁他的宫室,并用水淹没);刘崇家族的祭庙,也跟殷商亳社一样处置,祭器分赐诸侯(武王灭商时,撤毁商朝祭庙,并将祭器分赐给其他诸侯,断绝商朝先祖之灵和活着的子孙之间的沟通),作为永远的警戒!”
于是王莽大悦,封刘嘉为率礼侯,刘嘉的七个儿子都赐爵关内侯。之后又封张竦为淑德侯。于是长安人都说:“欲求封,过张伯松(张竦,字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从此之后,凡是谋反案,案犯家宅都灌为污水池。
群臣又上奏说:“刘崇等谋逆,都是因为王莽权轻的缘故,应该对王莽尊崇加重,以镇服海内。”
五月十七日,太皇太后下诏,以后王莽朝见太皇太后时自称“假皇帝”。
5 冬,十月初一,发生日食。
6 十二月,群臣上奏,以安汉公休息处为“摄省”,办公处为“摄殿”,宅第为“摄宫”。奏书得到批准。
7 这一年,西羌部落酋长庞恬、傅幡等人怨恨王莽夺了他们的土地(设置西海郡),于是攻击西海太守程永,程永逃跑。王莽诛杀了程永,派遣护羌校尉窦况出击西羌。
居摄二年(丁卯,公元7年)
1 春,窦况等击破西羌。
2 五月,铸造发行新货币,错刀,一个值五千钱;契刀,一个值五百钱;大钱,一个值五十钱;与五铢钱同时流通。民间很多人盗铸。王莽下令,列侯以下不得私藏黄金,所有黄金都要上缴到御府,由御府兑换新钱。但是,上交黄金的人,并没有得到价款。
3 东郡太守翟义,是前宰相翟方进之子,与姐姐的儿子、上蔡人陈丰密谋说:“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故意选择宗室幼儿,称为‘孺子’,假托周公辅成王之义,来试探观望天下人心,最终必将篡汉,迹象已十分明显。如今宗室衰弱,外面也没有强大的藩国,天下人只能低头服从,没有人能拯救国难。我幸得为宰相之子,身守大郡,父子都蒙受汉室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我欲举兵向西,诛杀不当摄政之人,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就算是时命不成,犹可身埋而名立,无愧于先帝。如今,我将发兵,你肯跟从我吗?”
陈丰时年十八岁,勇猛强壮,一口答应。翟义于是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的弟弟武平侯刘璜结盟,在九月都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时斩杀观县县令,控制了他的车马、武卒,又招募郡中勇敢之士,部属将帅。刘信的儿子当时为东平王,于是联合东平国兵马,立刘信为天子。翟义自号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檄文通告各郡国,说:“王莽毒杀孝平皇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震动。大军到了山阳,人数已经有十余万之多。
【华杉讲透】
翟义糊涂,一发动,就已经败了。败在哪里呢?败在立刘信为天子。王莽将要篡汉,天下人都知道,都不服,翟义本来有很大的机会成功。但是,对于王莽必须下台,大家都同意,至于立刘信当皇帝,大家就不能同意了。特别是一开始就立了天子,别人就没机会了,就不是天下人的事业,而是刘信的事业了,别人再去跟从就已经晚了,首义之人已经把胜利果实分完了。
既然是匡扶汉室,那传檄天下就应该仅仅是号召讨伐王莽而已,诛王莽之后,愿解甲归田,于宗室子弟中,选贤德而年长者立之,这样才能激励所有人参与。至于最后谁做皇上,打到最后才知道。一起兵就称帝,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
对王莽的罪名,也不能只有毒杀孝平皇帝一条,还要加上“胁迫太皇太后”,这样也可打击王莽以太皇太后名义动员的合法性。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翟义没有做好先正名这一步,就成了先烈。
王莽听到消息,惊惶恐惧,饭都吃不下。太皇太后对左右的人说:“人心都差不多,我虽然是一个妇人,也知道王莽一定以此自危。”王莽于是出动他的党羽和亲族,拜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春王门,汉长安城宣平门,王莽时改名春王门)王况为震威将军,宗伯(掌管宗室之事,本名宗正,王莽改回西周时期官名)、忠孝侯刘宏为奋卫将军,中少府(长乐宫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一共七人,各自选择关西人为校尉、军吏,率领关东甲卒,征发奔命(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命”)迎击翟义。(军官只用关西人,是担心关东人临阵倒戈。)又以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屯驻函谷关,将作大匠、蒙乡侯逯并为横野将军,屯驻武关,羲和、红休侯刘歆为扬武将军,屯驻宛县。
三辅地区(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行政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听闻翟义起兵,从茂陵以西到汧县二十三个县,盗贼并发。槐里男子赵朋、霍鸿等人自称将军,攻烧官府,杀右辅都尉(右扶风都尉,三辅都尉之一)及斄县县令,两人谋划说:“诸将精兵都向东去了,京师空虚,可攻长安!”此时,二人部众已有十余万人,沿途放火,未央宫前殿都可以看见火光。王莽又拜卫尉(九卿之一,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掌管藩属事务)、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西击赵朋。以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屯驻平乐馆。骑都尉(统领骑兵的武官)王晏为建威将军,屯驻城北。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都勒兵戒备。以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在高庙接受斧钺(象征最高军权,可专断诛杀),总领天下兵马,左边执持天子符节,右边把着斧钺,屯驻长安城外。王舜、甄丰昼夜在皇宫中警戒巡逻。
王莽每天抱着孺子,在郊庙祈祷,会见群臣,说:“当年成王年幼,周公辅政,而管叔、蔡叔裹挟纣王之子禄父反叛。如今翟义也裹挟刘信作乱。自古大圣人也害怕这样的事情,何况我王莽这样渺小之人!”群臣都说:“不遭遇这样的变故,不能彰显您的圣德!”十月十五日,王莽模仿《尚书·大诰》,也写一篇《大诰》(管蔡叛乱时,周公写了一篇《大诰》,晓谕天下,王莽也模仿他),说:“当反书上闻之日,皇族宗室见在者,有四百人,民之表率贤达,有九万人,我依靠这些宗室之俊秀和民间贤达,共谋国事,终成继嗣之功。”又派遣大夫桓谭等,巡行全国,晓谕天下,表明将来还政于孺子的决心。
诸将东至陈留郡菑县,与翟义会战,破之,斩下刘璜首级。王莽大喜,下诏先封车骑都尉孙贤等五十五人皆为列侯,就在军营中拜受。又大赦天下。于是吏士精锐再将翟义包围在圉城,十二月,大破之。翟义与刘信弃军逃亡,逃到固始县界,翟义被捕,押解到陈县,五马分尸,在街市公开处决示众。未能抓到刘信,他从此不知所终。
始初元年(戊辰,公元8年)
1 春,发生地震,大赦天下。
2 王邑等人回到京师,与王级等人合击赵朋、霍鸿。二月,赵朋等人被歼灭,诸县全部平定。大军凯旋,王莽置酒白虎殿,劳军赏赐将帅,下诏让陈崇核定军功,第其高下,依照周朝制度,分五个等级爵位,封功臣为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一共三百九十五人。赞美他们的功勋说:“皆以奋怒,东指西击,羌寇、蛮盗、反虏、逆贼,转眼之间,应时殄灭,天下咸服。”其他应该赐爵为关内侯的,改名为“附城”(也是复古的名称,就是附庸,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又封了数百人。
王莽下令,发掘在汝南的翟义父亲翟方进及先祖坟墓,将棺材灵柩烧毁,夷灭三族,连婴幼儿也不能免死。屠杀之后,将男女老幼全部埋进一个大坑,用荆棘和五毒(蜈蚣、毒蛇、蝎子、马蜂和蟾蜍)羼杂一起埋葬。又取翟义、赵朋、霍鸿党众的尸体,堆聚在道路旁,分别在濮阳、无盐、圉、槐里、盩厔五个地方(翟义首先在濮阳起事,在无盐集结,在圉城被灭。赵朋根据地在槐里。霍鸿根据地在盩厔),尸堆上竖起一块木牌,上书:“反虏逆贼鲸鲵(大鱼为害者,比喻敌人之勇桀者,男的叫鲸,女的叫鲵)。”
翟义等人既然已败,王莽于是自以为威德日盛,开始谋划真当皇帝的事了。
3 群臣上奏:进封摄皇帝王莽的儿子王安、王临为公爵,封王莽哥哥的儿子王光为衍功侯。当时,王莽将他的封国新都国交回(因为做了摄皇帝,不是新都侯了,所以交回封国)。群臣于是上奏封王莽的孙子王宗为新都侯(王宗是王宇的儿子,王宇是王莽长子,之前因交通卫氏被王莽所杀)。
4 王莽的母亲功显君死。王莽认为自己是摄皇帝,居天子大位,承奉汉室大宗,不是母亲的儿子了,只能穿缌缞(粗疏的细麻布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为远亲服丧所用),加麻环绖(用麻绕成环状,戴在头上)如同天子哀悼诸侯国君时的丧服,到灵堂吊祭一次,巡视两次,而让新都侯王宗为丧主,服丧三年。
【华杉讲透】
大凡小宗继承大宗为天子,总想要突出自己的亲生父母,历朝历代,经常因此闹出政治风波。王莽则相反,他根本就不姓刘,却硬要自称“奉汉大宗之后”,自己亲生母亲都不认了。
5 司威(掌督察)陈崇上奏:王莽哥哥的儿子、衍功侯王光,私自委托执金吾(掌京师治安)窦况,让窦况帮他杀人。窦况接受王光请托,将那人逮捕,判刑处死。王莽大怒,严厉地责备王光。王光的母亲对王光说:“你自以为与长孙、中孙相比如何?”长孙,中孙,分别是王宇、王获的字号。于是母子都自杀,窦况也获罪而死。
当初,王莽以事奉母亲,奉养寡嫂,抚养侄儿而获得名誉,其后又舍弃骨肉至亲,来显示他的公义。王光死后,王莽命王光的儿子王嘉嗣爵为侯。
6 这一年,广饶侯刘京汇报说齐郡忽然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属下千人(武官职位)扈云说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属员臧鸿说右扶风境内雍县发现奇石。王莽统统迎受。十一月二十一日,王莽上奏太皇太后说:
“陛下正处在汉朝传承十二世之际,遭遇三七厄运(三七二百一十年,如今汉朝建政二百一十四年),下诏让我居于摄皇帝之位。广饶侯刘京上书说,七月中,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晚做了几次梦,听见有声音说:‘我是天公的使者。天公让我告诉亭长,摄皇帝应该做真皇帝。如果你不信我的话,去看一看,你亭中会出现一口新井。’亭长早上起来巡视,果然在亭中发现一口新井,深达百尺。”
“十一月初九,正是冬至,巴郡发现石牛,十五日,雍县又发现有字的石头,都已经运到未央宫前殿。臣与太保、安阳侯王舜前往视察,忽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天昏地暗,风停下之后,看见一块铜牌和一段有图文的绸缎,上面写着:‘天告帝符,献者封侯。’骑都尉崔发等人在现场,看见这句话并念出来。”
“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臣王莽不敢不遵从上天的命令!请允许我共同祭祀神祇、宗庙,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都自称‘假皇帝’,号令天下,或臣民奏事时,去掉摄皇帝的‘摄’字,以居摄三年为始初元年,计时的漏刻,改为一百二十度,以顺应天命。臣王莽夙夜养育成就孺子,让他长大之后,品德能与周成王媲美,宣明太皇太后威德于四方,让天下富足而教化。等到孺子成年,加元服之后,我再将政权奉还,就像周公当年一样!”
太皇太后批准了。
全国百姓都看出王莽的目的,在于宣示他已经接受上天的符命,授意高级官员们再发动新一轮拥护的上奏,去掉假皇帝的“假”字,做真皇帝罢了。
【华杉讲透】
王莽奏书上引用了《论语》里孔子的话: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是敬畏。天命,是天所赋予人的义理。大人,是有德有位之人。圣人之言,是书上记载的圣人的话,比如这《论语》里孔子的话。狎,是亵狎。侮,是戏耍。
孔子说,君子小人之不同,就在敬畏和放肆之间,君子有三个敬畏:
第一敬畏,是敬畏天赋之正理,也叫作天命。君子一举一动都戒慎恐惧,如同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敢造次。
第二敬畏,是敬畏有德有位的大人。因为他是能全尽天理之人,君子尊崇其德,尊崇其位,致敬敬礼,不敢怠慢。
第三敬畏,是书上记载的圣人之言。君子懂得那句句都是深刻的大道理,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功夫,君子佩服其教导,反复诵读,心向往之,爱慕之,反复琢磨,切己体察,认真践行,不敢稍有违背。
而小人恰恰相反,君子敬畏的,都是他藐视的。
对天理,小人冥顽无知,他不知道天理为何物,恣情纵欲,无所不为,他哪里知道天理之可畏?不说别的,就简单说一个交通规则,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守交通规则,敢在高速公路上倒车,更有甚者,还有掉头在高速公路快车道上逆行的,为什么?因为他不害怕。
王莽引用这段话,真是绝妙讽刺,因为他的引用,正是小人之举。不知天命而不畏,他自己就是不害怕,啥都敢干。狎大人呢,他狎弄太皇太后。侮圣人之言呢,他侮辱了孔子的话。
读书当知行合一,王莽熟读儒家经典,却没有一个字照做的,无论于国于家于己,他连一丁点儒家的价值观都没有。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熟悉圣人的话,但从来没有当真,从来没有放自己身上想过,都是用来说别人,服务于自己的目的。
7 期门郎张充等六人合谋劫持王莽,立楚王刘纡为帝。事情被发觉,六人全被诛杀。
8 梓潼人哀章在长安求学,一向没有德行,喜欢说大话,见王莽代居天子之位,就做了一个铜匮,里面放了两张书简,一张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张写着“赤帝玺刘邦传予皇帝金策书”,策书上说王莽为真天子,太皇太后当遵守天命。策书上又画着王莽的大臣八人,再增添王兴、王盛、哀章,并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一共十一人,都写上官职爵位,为王莽辅佐。哀章知道了王莽对齐郡新井、巴郡石牛的处理意见,即日黄昏,穿着黄衣,拿着铜匮,直奔高庙,将铜匮献给高庙仆射。仆射汇报上去。
十一月二十五日,王莽亲自到高庙,拜受金匮神禅(意思是有禅命,令汉禅位于王莽),戴上王冠,谒见太皇太后,然后回到未央宫前殿,下书说:
“我以无德,但幸而为皇初祖考黄帝后代,也是皇始祖考虞帝(舜)的苗裔,以及太皇太后的亲属。皇天大帝隆显他对我的保佑,命令我继承大统,赐下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昭告,将天下兆民托付于我。赤帝、汉朝高皇帝之灵,也承天命,向我传下金策之书。我十分敬畏,怎敢不接受!兹定于十二月初一,御皇冠,即真天子位,改国号为新(以新都国定国号),改正朔(历法),改变服装颜色,改变祭祀牺牲,改变国旗及器物规制,以十二月初一为每年元旦,明年定为‘始建国元年’,以丑时为一天的开始,服装颜色定为黄色,祭祀牺牲用白色,使节的旗幡都用纯黄,上书‘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之威命!”
王莽即将继位真皇帝,先奉上诸符瑞向太皇太后汇报,太皇太后大惊。当时因为孺子还没有即位,皇帝玺绶都在太皇太后的长乐宫。等到王莽即位,找太皇太后要国玺,太皇太后不肯给。王莽派安阳侯王舜来取。王舜一向谨慎,太皇太后非常信任他。王舜见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知道他是来为王莽索取国玺的,怒骂道:“你们父子宗族,蒙汉家厚恩,富贵累世,既无以为报,受人托孤之任,反而乘便利夺取其国,不顾恩义。做人如此,猪狗都不待见他!天下人还容得下你们兄弟吗?况且你自己搞些金匮符命来称帝,要改历法,改服装规制,那你自己刻一个国玺,传你自己的国吧!何必要用这亡国之玺呢?还来找我要!我汉家老寡妇,早晚就要死,我要这玺和我一起下葬,绝不给你!”
太皇太后涕泣而言,左右的人都垂涕,王舜也悲伤不能自已,过了很久,王舜说:“臣也无话可说,王莽对国玺势在必得,太皇太后难道能不给他吗?”太皇太后听到王舜言辞恳切,担心王莽胁迫,于是将汉朝传国玉玺拿出来,扔在地上给王舜,说:“我年老将死,看不到了,但是也知道你们兄弟将被全族屠灭!”
王舜得了国玺,上奏给王莽。王莽大悦,为太皇太后在未央宫渐台摆设酒宴,众人一片欢腾。
王莽又想改太皇太后汉家旧号和玺绶,怕她不接受。王莽的远亲王谏想要谄媚巴结王莽,上书说:“皇天废汉而立新,太皇太后不宜再称尊号,应该随着汉室之废而废去,以奉天命。”王莽将王谏的奏书给太皇太后看,太皇太后(愤激)说:“这话说得对!”王莽(见情形不对),顺着说:“这是悖德之臣,其罪当诛!”于是,冠军人张永献上符命铜壁,上面写着,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王莽于是下诏,听从天命。于是鸩杀王谏,封张永为贡符子。
【班彪曰】
三代以来,王者失去政权,很少不是因为女宠的缘故。王莽的兴起,也是如此。王政君从孝元皇后开始,历四世而为天下之母,享国六十余年,家族群小,世代把持政权,掌握国柄,先后五位大将、十位侯爵,最终造成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子大位已经归了王莽,王政君这时反倒握着一颗御玺不肯给,真是妇人之仁也,悲夫!
【华杉讲透】
只要上面有想法,下面就不缺创意。哀章的政治赌注,真是太有想象力了,胆大包天,真把天都包了。一个拙劣的“假古董”,给王莽骗取天下射了临门一脚,他竟把官爵都帮王莽分配完了,还把自己名字写进去,暴得富贵。这种伎俩,现在也不少,比如行业里评“十大某某企业”,就是一些“哀章公司”搞的,找几家众望所归的知名公司,搞一个名单,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塞进去。但他们所得的酬报,跟哀章比就差得太远了。
王谏也想搞政治投机,但是姿势不对,只换得一杯毒酒。张永前赴后继,封了子爵。
小人无所顾忌,成败全看运气。王莽和他们是一路货色,最后运气也不好。王莽倒台的时候,哀章的好运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