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32600000001

第1章 绪论

中国幕府制度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战国时期。其时,七国争雄,养士成风,最为著名者如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都竞相招贤纳士,号称“四公子”,他们的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甚至一些官宦之家也有舍人之类。虽有鸡鸣狗盗之徒混迹其内,而出类拔萃的人才,如齐之冯、赵之毛遂等亦大有人在。蔺相如出仕之前亦曾是宦者令缪贤家中的舍人,后经主人荐之赵王,卒成一代名相。这些食客、舍人,或为主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或奉委承办事件,虽非国家官员却能在政治上发挥作用。“四公子”所以名噪一时,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实则多借食客之力。他们同主人之间只有私人情谊,并无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主对客随意进退,客对主来去自由。凡此种种,与后世之幕僚极为相似,可姑且视为中国幕府制度的萌发时期。其后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渐趋定型,大约在汉代已形成制度,而到了唐代则兴旺发达起来,出现空前未有的盛况。至于幕僚的名称,则又有从事、参军、记室及长史、司马、别驾等等,名称不一而职能相同,都是地方主管官员或奉命出征的统兵将帅自行招聘的辅佐人员。“古者州郡以上得自辟从事、参军、记室之属,故英隽之兴,半由幕职。唐汾阳王郭子仪精选幕僚,当时将相多出其门。”[1]降及清代,幕僚制度仍是经久不衰,六部九卿以至州县,主管官员无不聘有幕僚协助处理钱粮、刑名、文案等务。大将军年羹尧“网罗英杰,凡瑰闳奇特之士,与博弈挞鞠,擅一长一技者,靡不收置幕下。”[2]湖广总督毕沅则广收幕僚编写书籍,其所著《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实多借幕僚之力。

这些人或精通政务,笔下流畅,或善理钱财,熟悉律令,正好弥补科甲出身的官员不习政务的短处。所以,他们凭借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办事能力,包揽钱粮,代办词讼,掌握很大一部分实权,在封建政权体系中处于非常特殊的地位。主管官员必须对他们敬之以师,待之以宾,修资丰厚,礼仪周全,称之为幕宾、幕客、幕友、师爷之类,不得以属员视之。他们亦往往自恃其才,礼仪稍疏,即拂袖而去。而幕僚之间则师徒相承,自成体系,平日声息相通,有事死力相护,盘根错节,牢不可破。所以,有的人招聘幕僚,其主要目的不在治事,而是为了借以勾通上下左右之间,尤其同上司间的声息。也有的官员懒于政务,养尊处优,把经管钱粮、办理诉讼、草拟文稿、清理账目诸务一概交幕僚处理,从而使他们得以从中操纵把持,这就使本已腐败的吏治更加腐败。雍正帝即位之初,曾下令将六部的幕僚逐出京城,移往涿州一带,并相应作了一些限制性规定。经过这番整顿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种种积弊并没有根本改变,直到曾国藩生活的时代依然如此。

不过,对于未入政坛的士人来说,充任幕僚可以收到历练政务、增长才干的效果,不少人曾在青年时期充任幕僚,而后成为名臣,显示出幕僚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所以,一些考场失意的士子多乐于充任幕僚,一则可借以维持生计,一则可获得历练政务的机会。不过要胜任这一工作,尤其做一个好的刑名师爷,“必求申、韩老手,北面师事,朝夕切磨,积数年之久,方可出而应世。”[3]这样,培养合格的幕僚也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一些有名气的幕僚则不仅广收门徒,且往往著书立说,为学幕者编写教材。于是,《佐治药言》《学治臆说》《幕学举要》《刑幕要略》等相继刊行于世,遂使佐幕之任成为一项专门学问,名之曰“幕学”。这也是中国幕府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然而,这都是讲的清初至道光末年的情况,也是平时的一般情况。及至咸、同两朝,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和督抚权力的膨胀,情况又为之一变,形成清代幕府制度史上前后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自宋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防止地方大吏拥兵自立,对抗中央政府。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于种种原因,对地方大吏尤为加意防范。他们把各省的兵、政、财、人及司法各权分开,地方官员各负专责,各有隶属,相互牵制,谁也不能大权独揽,自行其是,遂使各项大权实际上都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到顶峰。就兵权而论,清朝的主要武装是八旗与绿营,旗营无论驻扎京师抑或分驻各地,兵权实际上都掌握在皇帝手里。就财权而言,各省地丁等项收入都要上报户部,听候指拨,督抚不得擅动。就人事大权而言,三品及其以上官员的任命,由军机处根据考绩拟名呈进,由皇帝亲自用朱笔圈定。自四品及以下官员的任命,则一分为三,分别由皇帝、吏部、督抚掌握,各有定额,不得侵混。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来,清政府财政拮据,兵不堪战,不得不依靠各地督抚征厘募勇同太平军、捻军作战,一时形成犬牙交错、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样,清王朝的安危存亡就主要系于这些统兵大员身上。然而,他们所用的兵员主要是“兵为将有”的自募自练之勇,所用军饷主要系劝捐、厘金等自筹之银,而所行之事则多与国家定制相悖,倘若囿于文法,拘于旧章,必致寸步难行,束手待毙。正像曾国藩总结的那样,“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4]于是,他们为了扭转战局,适应独立作战的需要,包揽把持,独断专行,将昔日束缚他们手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一破坏,把过去与之比肩而立、三宪并称的布政使、按察使贬为自己的属员,遂使兵、政、财、人等各项大权集于一身,本属中央政府的权力落入地方督抚手中。清政府深知此弊而无可如何,只好听之任之。与此同时,各地督抚既要带兵打仗,又要兼理地方,所要承办的事务和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也大大增加。若在平时,聘请几个幕僚,至多十个八个,也就足可应付。而此时的督抚勇要自募,饷要自筹,粮台要自办,劝捐、征厘、办理盐务,在在需要人手,原有属员不敷分配,实缺官员本有定额,只好多多招聘幕僚,将幕府作为自己的参谋和后勤机关,依靠幕僚解决战争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于是,地方分权和幕府制度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在办理军务、赢得战争的旗号下迅速膨胀,一时形成地方拥兵、督抚专政的局面,幕府制度亦随之兴盛起来。其时,用兵各省普遍如此,尤以湘、淮各军,曾、胡、左、李各帅最为突出。他们虽非建立幕府、征厘筹饷的先行者,但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战场充任主力,办理最著成效,其幕府亦成为典型。而规模之大,人员之众,成就之高,影响之深远,则又以曾国藩幕府最为称盛。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翰林出身。历事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曾先后担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两江总督、直隶总督、钦差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他在从军、从政的过程中,设置了大批办事机构,一则治事,一则育人,不仅于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且培养出大批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据统计,出身曾国藩幕僚而后官至三品者达52人,官至督抚、堂官者达26人。此外还有一大批学者、文学家和科学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曾国藩幕府的办事机构,大体可分为军政、粮饷两类。其军政办事机构有十余个,论其职能略分以下几种。

(一)秘书班子,包括曾国藩身边的谋士和各类文案人员。曾国藩称之为“幕府”,而笔者则名之为秘书处。它不仅在军政办事机构中居于首要地位,且是整个幕府乃至曾系湘军的神经中枢。曾国藩对上级的报告,对下级的指令,前后左右的联络协商,内部关系的调整,都通过这个机构进行。秘书处的具体工作主要是草拟咨、札、函、奏,管理文书档案,人员分工明确,各有专责。另外,有时还帮助曾国藩出谋划策和调查、处理重要事件。秘书处的任职条件除“忠实可靠”外,还必须通晓政务,文学优长,尤其是草拟奏章者必须为上上之选。由于他们工作性质重要,且与曾国藩最为接近,故在幕僚中地位最尊,待遇最好,得保最易,得缺最早,使其他人员望尘莫及。同曾国藩关系密切而后又地位显赫的人物,如左宗棠、李鸿章、钱应溥、刘蓉、郭嵩焘等都曾先后在秘书处任职。

(二)思想文化机构,包括采访忠义局和编书局。采访忠义局简称忠义局,又称采访忠义科,其主要任务是采访在战争中为清王朝“阵亡”、“殉难”的官绅,汇总事迹,由曾国藩奏请建立专祠、专坊,以扶持礼教,维护风化。实际上,这是曾国藩为封建地主阶级做的一件思想政治工作。该局工作人员主要有陈艾、汪士珍、方宗诚等。编书局简称书局,主要任务是刊刻名籍。其工作人员中有不少宿学名儒,如刘毓崧、刘寿曾、张文虎、李善兰等。

(三)军事和情报机构,包括营务处和采编所。营务处略似今日军中之参谋部,而职权稍有不同,其任职条件是文武兼备,沈葆桢、李榕、李元度等都曾任职其中。采编所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人、难民和侦察活动搜集和整理太平天国的战略情报,编纂《贼情汇纂》一书,其工作人员主要有张德坚、邹汉章、程奉璜等。

(四)司法机构,包括审案局、发审局和查圩委员。审案局大约于咸丰三年初设立,主要审理湖南地方案件,其承办人员有厉云官、刘建德等。曾国藩“东征”后审案局改名发审局,有时也称发审所,成为幕府中的常设机构,遇有案件,即交发审委员审理。这一时期大多审理军中犯案,如万瑞书抢劫粮台案,李金旸“通贼”案等。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期间,为清理历年积讼和办理天津教案,都曾设立发审局以审理案件。在发审局任职的人员主要有张丞实、李沛苍、李兴锐、吴汝纶等。同治四至六年在皖、豫、苏、鲁剿捻期间,曾国藩还曾仿照湖南“清查土匪”的办法,派遣大批查圩委员赴捻军老家蒙、亳一带查圩,以整顿和重建地方基层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割断当地绅民同捻军的联系。查圩委员握有生杀大权。他们按照曾国藩的命令,对一切靠拢湘、淮军的士绅,不管过去是否从苗从捻,一律加以提拔、重用、奖励;对一切不愿为其所用的士绅,即使从未从苗从捻,也要加以撤任和惩办;对一些回乡捻众或同捻军有联系的人,更是大加捕杀。曾国藩为了多捕多杀,对查圩委员以杀人多少定功过,多杀者大加鼓励,心慈手软者严厉斥责。不少人开始缩手缩脚,被斥后胆大妄为,滥捕滥杀,遂被视为“能员”。查圩委员主要有桂中行、朱名璪、薛元启、尹沛清等。

(五)善后机构,包括善后总局及团练、保甲、田产、工程、抚恤等局。湘军攻占安庆和江宁之后,曾国藩曾先后在两地设立善后总局,下设团练、保甲、田产、米粮、工程、子弹、火药、抚恤等局,以维持秩序,清查田产,催收钱粮,供应军需,救济灾民等。负责这一机构的人员主要是李榕、庞际云、洪汝奎等。

曾国藩的粮饷筹办机构分为供应和筹款两大系统。供应系统包括粮台、报销局和军工企业。粮台分为行营粮台、中转粮台和后路粮台,其总的任务是负责粮、饷及各种军需物资的供应,而不同的粮台则又有其不同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特点。行营粮台又称支应粮台,主要负责对前线各军的供应。它一般随曾国藩湘军大营一起行动,有时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也常于行营总粮台之外另设台、所,如祁门粮台、徐州粮台、安庆与金陵银钱支应所等,以就近解决前线某军或数军的供应问题。这些台、所实际上也属于行营粮台之列。行营粮台的经办人员主要有李瀚章、张韶南、隋藏珠、王延长、李兴锐、李鸿裔、李作士等。中转粮台又称转运粮台或转运局,主要有岳州转运粮台、汉口转运局、清河转运粮台和灵宝粮台。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粮饷及其他军用物资的居间转运,其经办人员主要有夏廷樾、胡大任、吴世熊、钱鼎铭、薛书常等。后路粮台主要有长沙粮台、南昌粮台以及驻扎江宁的北征粮台,其主要任务是准备钱物以应行营粮台之需,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负责外出采购或组织监制。此外,设在长沙的后路粮台还负责向裁撤回籍的湘勇发还欠饷,向新募湘勇提供就地训练和路途行军的费用。后路粮台的经管人员主要有裕麟、厉云官、李桓、孙长绂、彭嘉玉等。

报销局主要有吴城—湖口报销局、安庆报销总局、金陵报销总局,分别负责办理几个不同时期的军费报销事宜,其经办人员与行营粮台的人员大致相同。

曾国藩兴办的军工科技机构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金陵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驻美中国留学生局。其中两所一总局的主要任务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及大小轮船以应军需。轮船分兵轮、商轮两种,兵轮用于作战,商轮用于军中运输。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担负新轮操练和驾驶、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翻译馆属于江南制造(总)局的一部分,兼有外语教学和翻译、出版三项任务。驻美中国留学生局的主要任务是办理中国留美学生的招生、遣送和在美学习等事务。首批留美学生分军政、船政、科学技术三项专业,都是与军事有关的。在上述机构中担任科技、管理、制造、训练、教育、翻译、出版等工作的中国人员主要有徐寿、华蘅芳、徐建寅、吴大廷、丁日昌、冯焌光、李兴锐、陈兰彬、容闳等,另外还有英国人傅兰雅、伟烈亚力,美国人林乐知、玛高温等外籍人员。

粮饷筹办机构的筹款系统,主要有各地劝捐局、饷盐局、厘金局、盐务局及其为数众多的下属分支机构。劝捐局包括衡阳劝捐总局、樟树镇劝捐总局、汉口劝捐局,以及设于各府、州、县的分局,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其主要任务是劝谕富绅出钱助饷,按各例捐官章程折成实收,依资填发执照。饷盐局主要是樟树镇饷盐总局及下属局、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招商承运的办法,将浙盐运往江西销售,从中抽收税金,以应交户部之盐课抵该部应拨曾国藩一军之饷,故称此盐为饷盐。办理劝捐与饷盐的人员主要有黄赞汤、万青黎、万启琛、郭嵩焘、胡大任等。

厘金局包括湖南东征局、江西牙厘总局、赣州牙厘局、安徽牙厘总局、皖南厘金局、江北厘金局、韶关厘金总局及其下属分局、厘卡,广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广东六省,其主要任务是向行商、坐贾征收厘税,按期解送粮台以充军饷,各省皆有定额,不得贻误。对各厘金委员亦以收款多少计功过而定奖惩。厘金征收办法一般是按照货价值百抽一,而江西与湖南则有所不同。江西厘金自同治元年开始两起两验,实际税率已大大超过百分之一。湖南东征局则于湖南征收的厘金外再加抽五成,实际上与重征无异。厘金各局于咸丰十年五月起陆续设立,同治四年前后陆续移交各省办理,其间解款成数也屡有变更。设立之初所收款项全部解送曾国藩粮台,本省不得扣留。自同治二年起各省开始提留,三成、五成、七成先后不等,直到全部停解,交由本省征收。经办厘金的人员主要有黄冕、郭崑焘、恽世临、胡大任、李桓、李瀚章、孙长绂、万启琛、李宗羲等。

盐务局包括泰州招商总局、大通招商局、瓜洲盐务总栈、江西督销局、湖北督销局、淮北督销局、武穴督销分局、新堤督销分局及其下属分支机构,主要分布于湖南(其督销局由东征局兼任)、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监督淮盐运销,征收与查验盐税,借以筹集军饷,而不同种类的盐务局其具体任务则又各有侧重。泰州招商总局负责整个淮盐的招商承运工作,瓜洲总栈负责长江过往盐船纳税单据的掣验事务,大通招商局兼理招商承运和过往盐船的厘金征收两项任务。其他各督销局则负责所在省、区的岸销事务:一是平抑盐价,防止暴涨暴跌;一是维持引岸秩序,监督盐船、贩夫,禁止跌价抢售或越序争购。此外,为了使淮盐畅销,增加税收,曾国藩还派人在各通商要道、水陆码头设立盐卡,加抽盐税,以减少邻省私盐入境。其中较为著名的盐卡有吴城、湖口、万安、新城等卡。办理盐务的人员主要有张富年、刘履祥、程桓生、李宗羲、杜文澜等。

曾国藩幕府能以超越胡、左、李诸人,成天下一时之最,则又有他个人方面的特殊原因。第一,他地位最尊,权力最大,辖地最广,统兵最众,实为他人所望尘莫及。就个人资历而言,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他中进士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大员。左宗棠中举之后三试礼部而不中,长期充任馆师和幕僚。胡林翼入仕早于曾国藩两年,但其官运不佳,直到咸丰四年投靠曾国藩时,方刚刚被任命为贵州的一个实缺道员。就当时的实际地位而言,左、李出自曾国藩的幕府,胡亦曾是曾国藩的部下,三人位至封疆皆有曾国藩的奏荐之力,其高下之分是不言而喻的。就个人拥有的权力而言,胡得任封疆最早,但从未担任过钦差大臣,左、李担任钦差大臣则都是同治五年的事。而曾国藩自咸丰十年担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一再加任,殆至同治二年,已身兼五钦差大臣之职,过去由何桂清、和春、张芾、周天受、袁甲三、多隆阿六人分掌的权力,统统握在他一人手中。这在有清一代以至历朝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就所管辖的地域而论,胡林翼限于湖北,左、李亦至多两省,而曾国藩则管辖江西、江苏、安徽三省之地,节制四省(外加浙江)军事。这也是其他三人所无法相比的。就统兵而言,曾国藩统兵最多时达12万人,仅由他供饷的军队即近于10万之众。而其他三人之兵一般只有四五万人,最多也不过六七万人,皆不能与他相匹敌。毫无疑问,兵多饷需亦多,地广方便于筹饷。战事最紧张时,曾国藩曾在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六省设局征厘,厘金停解前后又在三江两湖遍设局、卡征收盐课,先后敛银不下3000万两,所揽利权之广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这样,他既有需要,又有条件,其幕府规模最大,人员最多,也就全在情理之中了。第二,曾国藩在士林中的声誉和地位也是其他三人所无法比拟的。胡、左、李三人皆有真才实学,亦堪称有清一代之大手笔,但若论治学根底和在士林中的名气,却远不如曾国藩。曾国藩学兼汉、宋,尤善词章,早在道光末年为官京师时,即已称誉士林,闻名全国,故能将刘毓崧、周学浚、李善兰等宿学名儒一一聘请入幕。这也是其他三人所不能及的。

曾国藩幕府在历史上存在了近20年,随着战争形势和曾国藩个人地位的变化,其发展过程亦呈现出形成、发展、鼎盛、萎缩四个不同阶段。

(一)形成期,大约为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出办团练至咸丰七年(1857)二月弃军奔丧。这是曾国藩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期。他事事草创,不断碰壁,客军虚悬,无权无位,兵微将寡,屡遭挫败,既无太多的事可做,也无太多的钱养士。而对当时一般知识分子来说,充任曾国藩幕僚,虽有风险承担,却无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可言。所以,所设办事机构较少,办事人员也不多。这一时期的军政办事机构主要有秘书处、营务处、审案局、发审局(所)、情报采编所。粮饷筹办机构主要有行营粮台、岳州转运局、汉口转运局、长沙后路粮台、南昌粮台和衡州劝捐总局、樟树镇劝捐总局、樟树镇饷盐总局及其所属分支机构。这一时期的幕僚多为至亲好友、亲朋子弟、降革人员和地主阶级的血性书生,如郭嵩焘、刘蓉、李元度、李瀚章、李沛苍、程桓生等。

(二)发展期,大约为咸丰八年(1858)六月再出领军至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攻陷安庆。这一时期,由于曾国藩统兵渐众,饷需日增,且事机较顺,处处得到两湖及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尤其是咸丰十年六月受命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之后,政治地位有了很大改变,对士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遂使机构益增,人员益众,设置渐趋齐备,幕府渐具规模。这一时期,除江西牙厘总局、赣州牙厘局、湖南东征局、安徽牙厘总局、皖南厘金局等筹饷机构相继成立外,还增设了山内(又称祁门)粮台、吴城—湖口报销局、江西总粮台、东流总粮台、安庆银钱支应所、江西支应局以及两江采访忠义局、江西递文所等。同时,办事人员大大增加,幕府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李鸿章、李宗羲、李兴锐、李榕等,都是这一时期入幕的。由于对太平军的战争胜败未分,曾国藩大营迁徙不定,险象迭出,立足不牢,所以不少人仍望而却步,入而复出,幕僚时聚时散,人数仍不太多。

(三)鼎盛期,大约为咸丰十一年八月进驻安庆至同治七年(1868)六月最后将捻军镇压下去。这一时期,曾国藩有权、有位、有地盘、有官衙,对太平军的战争稳操胜券,在统治阶级中的声望越来越高;加以统兵骤增,需饷孔亟,用兵、筹饷、恢复地方政权和文化事业在在需人,征聘日广,荐举日众,充任曾国藩幕僚一时成为升官发财的捷径,即无做官之念者也以一与交往为荣;遂致机构设置日增,投效人员日众,“拚命做官”者去而复返,遁迹山林者出游幕中。军政办事机构中的编书局、安庆善后总局、金陵善后总局及其所属机构,供应机构中的金陵粮台(后改北征粮台)、徐州粮台、清河转运粮台、灵宝转运粮台、安庆内军械所、金陵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筹饷机构中的广东厘金局、江北厘金局、泰州盐务招商总局、瓜洲盐务总栈、大通招商局、江西盐务督销总局、湖北盐务督销总局、淮北盐务督销局以及长江沿岸和皖北各地的盐务厘卡,都是在这一时期设立或接管的。曾国藩幕中的一些重要或知名人物,如“文学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汉学家刘毓崧、刘寿曾,数学家李善兰,科学家徐寿、华蘅芳,留美归国的容闳,以及后来官至军机大臣的钱应溥等,都是这一时期投入幕府的。此时的曾国藩幕府,机构最多,人员最众,声望最高,盛极一时,无论古往今来,抑或同时流辈,都无人能与之相比。

(四)萎缩期,大约为同治七年七月剿捻战争结束至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曾国藩去世。这时,战事基本结束,各项制度渐复旧制,战争期间设置的一些机构有的精简裁并,有的移交所在省份地方官员接管,遂使幕府萎缩,机构骤减,得以保留的只有秘书处、营务处、忠义局、编书局、报销局、军需总局(由北征粮台改名而来)、各种盐务机构、军工科技机构等,新设机构只有中国驻美留学生局(又称留美学生事务所)、补习学校。有的机构,如秘书处、营务处等,虽名称依旧,人员却大为减少。这样,整个幕府用人大减,而前来投效者却络绎不绝,遂使曾国藩大有人满为患之感,不得不将一些有用人才荐往他处,平平之辈赠金遣回,并四处写信劝人不要来营求差,不要再荐幕僚。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江南制造总局不断发展,所用科技、翻译和管理人员较多,在幕僚中所占比例增加。不过,由于江南制造局是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合办的,幕僚究竟属于谁的门下不易辨明,只能根据情况作一大致区分。

总之,曾国藩幕府直接为战争服务,与地方政权相结合,实际上是他统兵作战的参谋部与后勤部,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权组成形式和培养人才的学校。同时,它又是中国幕府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清代咸、同年间督抚专政、地方分权的产物,对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研究曾国藩幕府这一课题,对于进一步了解曾国藩集团和中国幕府制度,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是有所助益的。

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重要课题,总是泛言者多,深究者少,致使事过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时,研究这一问题的专门著述仍只有一书一文。薛福成《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一文,实际上只是一个83人的人名录,尚不及实有人数的四分之一。同时,由于他同治四年方始入幕,为时较晚,仅据眼见耳闻,所知多有局限,尤其对前期幕僚,知之甚少,多有遗漏。曾在曾国藩幕府担任要职而后又官至二品者,如沈葆桢、庞际云、勒方锜、厉云官、万启琛等均未提及,而一些过往游客,如吴敏树、王闿运、俞樾等却被拉入名单。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一书,不过依照薛福成开列的名录略增数人[5],摘录有关传记编排而成,全书仅6万字,且有不少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则尚无一部研究曾国藩幕府的专门著作,有关文章亦不多见。前不久见到台北新出版的《曾国藩的幕僚群》一书,但其有关幕府与幕僚部分,却基本上是李鼎芳一书的翻版,虽字数略有可观,仍没什么学术价值。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则不外有二,一是档案缺乏,资料分散;一是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前者使欲行是事者不免有事倍功半之虑,望而却步,不肯躬亲一试;后者则使人们囿于旧说,难以将这项研究深入一步。按照曾国藩自己和一般人的通常说法,所谓幕府与幕僚,专指那些在幕主身边出谋划策、草拟文件及办理书启、文案的人员。但若囿于此说,就很难揭示出曾国藩幕府的实际状况和时代特点。薛、李二人未能将这项研究深入展开,与此亦不无关系。他们所列八九十人,多属从事“文事”的文秘人员,但却又有一批办理粮台、厘金、营务、军工科技及忠义局、编书局的人员,如李瀚章、甘晋、李宗羲、李兴锐、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混杂其间,在体例上显得颇形混乱。这说明他们对于界定曾国藩幕僚的标准并不明确,基本上接受了上述说法而在实际上又不能严格遵照办理,加以他们采用以人系事的办法,以各人的特长分类,而对于这些人的在幕时间与所任职事却多不详,遂使幕僚之说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唯一根据就是曾为曾国藩幕僚的薛福成的见闻与记忆。这就使后来而有心者很难着手,只可在此基础上小打小闹,修修补补,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笔者认为,曾国藩的幕府和幕僚不应限于身边文秘人员,实际上他所新设的各种机构[6]都属于他幕府的范围,其中的办事人员,即所谓“委员”,都是他的幕僚。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向无额缺现有职事之员,皆归此类。”[7]据笔者考订,曾国藩在其从军从政的近二十年间,所设机构不下数十,幕僚总数超过四百[8],实际上要比薛福成、李鼎芳开列的名单多出三倍以上。同时,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摈弃了他们那种以人系事的做法,直接从曾国藩幕府的组织机构入手,先查它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能、实施方针、办理成效,再查其中的办事人员以及他们的在幕时间、所任职事、幕中活动、一生经历。然后进一步考察了曾国藩的人才思想、用人方针、培养方法、荐举手段,以及曾国藩幕府的发展过程与胀缩规律,幕中的主客关系和相互影响。最后又将曾国藩幕府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从中国幕府史的角度考察了它的历史成因和地位,并对曾国藩及其幕府对晚清政局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不过,由于资料与水平所限,这种研究仍属于初步的和基础性的,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且其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求改进。

同类推荐
  • 大雍

    大雍

    北凉蛮族,依仗天生的骠悍,手握弯刀弓箭骑着草原上的烈马云卷四方。随之而来的便是征服和杀戮。大雍王朝与之抗争了百余年,几乎亡国灭种,但即使在民族最弱势的时候,我们的民族魂没有丢,男儿的脊梁未断!看大雍新主如何挽狂澜与即倒,积蓄力量,复我中原王庭,分谴猛士固守四方!建了群,大家进来聊聊本书:542933603
  • 金丹赘婿在晚明

    金丹赘婿在晚明

    他,是多情书生,怜众生之殇!他,是斗战圣魔,屠天下恶人!他,是第一觉者,缔华夏精魂!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晚明之歌!
  • 智多星吴庸

    智多星吴庸

    以武为尊,天下纷纷。智者谋士,茕茕孑立。吴庸没别地爱好,就想改写历史。只因武夫们永远不懂,智慧才是第一生产力。
  • 明荒之否极泰来

    明荒之否极泰来

    修身齐家,治国安民,太平天下......崇祯十四年初,国家败亡的趋势愈演愈烈,皇帝求治中兴的希望至此彻底化为泡影,时逢皇朝末路,置身于这个大乱局中的人无不在苦苦的找寻出路。底层小民于战乱动荡中挣扎求活,而可以影响到时局变化的大人物们做事又受到各种自身局限和外界迷惑,最后统统不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结果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有的身败而兼名裂......这本将是一部从个人到国家集体全部失败的历史总记录。而也就这个时节,在繁华尚存的南京城里,落魄的公子哥脱离束缚自身的牢笼枷锁,走出了他安身立命的第一步。
  • 为政大明

    为政大明

    外临建奴欲下关,内忧流民频作乱。汉家男儿须奋起,寸土不失存江山。在明末这纷乱大世之中,生死存亡之迹,如何让这片热土重燃生机,需选上一条路走……
热门推荐
  • 十方界之玄黄真界

    十方界之玄黄真界

    听说过化神境吗?还有九转化神境。还有...三界主法则:天地,生死,阴阳,规则,毁灭,轮回。辅法则:空间,觉醒,融合,转生,重生,心灵飞升远远不只有人界,神界,仙界,这三界。还有越仙界?甚至还有....战斗攻击也不只是简单地五行金木水火土,还有天五行,光暗风雷冰,还有精神和魂力的融合,转生,还有...神兽不只有一味的强大对男主的服从,它们还有自己的选择,是亲人,伙伴。还有阵法,或许你听说过,但是我这里能说出详细的过程。或许会让你看到和我们的世界相似的地方。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许多乐趣。一部会有结局的玄幻小说。你要的玄幻剧情,或许都会在这里发生。
  • 焚天魂主

    焚天魂主

    韩易以焚天之子自居,外人眼里,他就是小人。和韩易比霸道?韩易乃是睚眦必报!他就是吃人!左手《武经》右手《魂诀》,想吃谁就吃谁。和韩易讲道理?韩易说过,道理是我讲给你听的,在我这里,别跟我讲道理!和韩易比自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韩易是佛挡灭佛,天阻焚天!妖魔鬼怪靠边站,美女神兵全归我!人仙魔神佛,任何形体都无法摆脱灵魂束缚,焚天之子韩易,吞噬神兵,霸占美女,以武入道,祭炼《魂诀》,成就万魂之主。
  • 请叫我枪神

    请叫我枪神

    队友:江枫这怪物我们不破防!!江枫:交给我!【狙神状态(主动)?描述:?狙击伤害提高150%,穿甲弹伤害提高190%,基础命中大幅提高,敌人中度创伤50%概率触发【致命一击】‘处决’伤害,技能时限五分钟,冷却一分钟。【枪械精通】可开启技能更高层次状态。】“搞定!”
  • 万魂叶帝

    万魂叶帝

    叶航被神秘人杀害,关键时刻弟弟叶帆悄悄救下哥哥,和哥哥一起转生神魂大陆,看叶航如何寻找真相复仇直上青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罗武魂

    修罗武魂

    常年遭人嘲笑,被视作废物的杨叶,他的体内竟然暗含着顶级神魂!境界频频攀升,魂法一一学会,强敌通通击退。所有欺我辱我,让我的朋友,亲人陷入危险中的人们啊,颤抖吧,诚服在我杨叶的脚下吧!
  • 都市梦境成真系统

    都市梦境成真系统

    一次偶然,来自遥远文明的梦境成真系统,降临到一个小人物身上。以前压抑的梦想,终于敢大胆的说出来。欺压我的人,终将被我踩在脚下。不服气的尽管来找茬。所有的梦想,都会一步步的实现。以后的人生,每一天都会精彩万分。老铁们,大家一起嗨起来。
  •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谎言与真相∶人类文明惊天骗局与悬疑全破译

    追述过去一两百年来的各种骗局,从军事、政治、科学、文学到灵异,无奇不有。骗局的英文为hoax,来自过去魔术师的咒文hocus pocus。有的骗局是犯罪行为,有的只是玩笑,有的可能是二者的混合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乱世之芊芊阙歌

    重生乱世之芊芊阙歌

    ?重新发文??被男友背叛,被亲人抛弃……她决然离去。许是她命不该绝,异世大陆,她是天地的宠儿,看她玩转异世,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