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5800000035

第35章 学林晴影:佛学谈原

我的有关佛学的几篇文章合起来可以取名“佛学谈原”。

“谈”指的是文体多半是谈话,不是讲义,也不是学位论文形式。只有一篇《说有分识》是早写的,用文言是为方便引用古译并仿作今译,学术气较浓。

“佛学”和“佛教”不同。佛教是宗教,中心是信仰(皈依)。佛学是一种“学”,是研究,不一定以佛教全体作对象,可以只重教理、教义或某一方面。佛教不重语言文字,甚至脱离文字以至脱离语言,重在修行、仪轨、戒律。佛经都是“如是我闻”,是口口相传听来的“佛说”。“结集”原本是“合唱”,集合起来诵出共同承认的佛说经偈。佛学是以语言文字即文献为主的研究,即使调查宗教行为也不离语言文字。

“谈原”不是“探源”。“原”指本原或原本,语言文献。佛教文献出于南亚、中亚,用的是那时的文化通行语,是接近口语或可以上口的文言。后来写成书才用文言即雅语,但和正宗雅语即梵语比,仍有口语“俗”气。巴利语三藏名为用俗语,实是接近雅语的俗语;还有雅俗混合语经典,都是这一类。从语言学观点说,互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上,尤其是在口头上,是可以通行的普通话。法显、玄奘、义净经过中亚、南亚、东南亚,他们的记录中没有提到各地歧异的方言和语言困难。他们所说的文献都是用的佛教界通行的文言。这就是佛教文献的语言“原本”。汉译和藏译佛典都由此而出,各成为一种特殊文言。汉译文往往像是用汉字写出的梵文,不如原文明白顺畅。照历史顺序说,佛教第一兴盛期是摩揭陀国阿育王时期(公元前3世纪,秦)。从当时石刻俗语诏书看,那时佛教文献不多,可能更接近口头俗语。阿育王所推荐的七部经名和现存巴利语经及汉译《阿含》不能直接对上,但大多数可以在巴利语经中指出相应的经。第二兴盛期是贵霜王国时期(公元1、2世纪,东汉)。版图从雪山(喜马拉雅)以南的恒河、印度河流域直到中亚。佛教由此传入中国,先到西域,后入中原。

大量文献在此时涌现,纷纷汉译。第三兴盛期是戒日王统治北印度时期(7世纪,唐)。此时玄奘前去取得大量文献。第四时期佛教在印度日益衰微,渐趋灭亡,或说是换了面貌,或说是与其他派合流而变化。这是8世纪到12世纪(唐、宋)。此时佛教文献大量传入西藏,有了藏译并保存了一些原本。差不多同时(8世纪),唐代出现了“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译出不少密宗要籍。数学天文历法学家一行也参加翻译密宗经典。由文献说,密宗兴盛较晚。由内容说,这和印度的不用佛教名义的密宗(诸经总称怛多罗)应当是同源而且开始可能都很早,又消失很晚(如孟加拉的“俱生宗”20世纪可能还在“地下”。见《湿婆之舞》)秘密仪轨不重文字,写下来成为文献时大概已是后期,而汉译藏译数量还很庞大,印度语言的也陆续印出不少。上述各时期各宗文献用或文或白或文白夹杂的南亚中亚通行语统称梵语写成。这些若作为佛教文献“原本”,汉译、藏译是译本,而依据译本在汉语、藏语以至朝鲜、日本发展佛教的著作对“本”而言就是“支”。根深叶茂,根埋土下,然而,寻见枝叶不能忘了有根茎。我的这些文章只谈译文而追溯原本或本原,不及东土各宗,所以说是“谈原”。

佛教在发源地天竺或古印度只有很短几个时期兴旺。从释迦牟尼开创,“初转法轮”,到大约12世纪灭亡,一直不是天竺宗教中绵延不断的正统。古代印度宗教极为复杂。从文化说,初有古希腊亚历山大侵入西北,后有连接中亚和印度的贵霜王国,8世纪到12世纪伊斯兰教大量进入北印度,随后又进来了基督教。这些在思想文化上直接间接都不可避免产生影响。还有古波斯(伊朗)、古希伯来(犹太)也和古印度在接触中不会不互生影响。拜火教、犹太教在今日印度还存在。印度古时称为“北俱卢”的雪山以北西藏等中国地区的早期文化也不会彼此毫无影响。这些在佛教文献中理所当然不会明显提出,而在思想及行为的发展上仍可察觉踪迹。例如那么多的平等的“大千世界”就不是最多讲到“大九州”的中国人想得到的。所谓影响不是照搬,而是加上自己的解说,由此而或排斥或吸收。

从中国方面举例说,印度处于热带,人的生活情况和雪山以北处于温带的中国广大地区不同。在南亚人视为当然毫不足奇的,在东亚人会另有看法、想法。文献解说本来是随时随地随人而异。各种文化之间有同有异,而近似的更多,所以难解、误解、“格义”,以此解彼又以彼解此的情况是极其自然毫不足怪的。往往误解会成为正解。因此,传原本时往往另有解说,翻译离不开译者的解说。在忌讳极多的中国人看来,古印度人是几乎没有忌讳的。中国人所忌讳的,如神、圣、帝王的名字,古印度人不觉得要忌讳,反而用神名给人取名,挂在嘴边。修道人赤身露体(裸形、天衣、涂灰)乞食为生,也不是中国人习惯所能接受的。王维号摩诘之类名字很少,维摩诘只是居士。古罗马继承古希腊的文化而发展,以此为彼以讹为真的情况不一而足。古希腊并非今希腊,其文化包括地中海中岛屿及小亚细亚和北非。

罗马帝国中希腊语和拉丁语并行,一东一西都是通行语而非地方语。这和古印度及中亚以梵语为通行语情况相仿。各地方语言终于分裂独立,各自记出拼音成为书面语,这一点在欧洲和印度也相仿。中国古人(汉族)记语言重字而不重音。从秦代将六国文字统一以后,孟子所说的齐语楚语之别在文献中消失了。文献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距离越来越大,但没有各方拼音分裂成为不同书面语的情况。中国人因此不易感知并理解南亚中亚的语言和拼音文字思想文化的复杂情况,正如欧洲人不能懂中国人不习惯用拼音文字而用方块字一样。因为汉语和梵语不仅是语言不同,还包含思想习惯在内,所以在东土发展后所著的佛教文献和天竺原本的佛教文献似是一事而有区别,仿佛欧化汉语或汉化欧语不等于欧洲语。因此我以为注意原本并非无益而有必要。当然不可颂根本而斥枝叶为非,也不可据枝叶而忽视根本。这是我“谈原”的出发点。(以上所说不包括藏语情况。)

还想赘述一点鄙见供读者参考。用现在的习惯语言说,有出世和入世,消极和积极之分。我们往往将佛教思想文化归入消极出世一类。依我看,对佛教原本说,这不仅不是全面,而且也许正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坐标轴而将佛教归入负号一边。若从原本的古印度一方面看,可以说正负是相反的。佛教讲降魔,讲“精进”,讲“无畏”。胁尊者“不以胁至地”就是不肯认倒,正像达摩面壁九年的传说。信佛的阿育王统一天下,戒日王信佛而有武功文治,都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出世。印度人口繁殖更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禁欲(印度的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是同一个)。出家当“乞食者”(比丘),在多森林多毒蛇猛兽的野外修行,非有勇气毅力不可,并不要求信佛的人都这样。这是“僧伽”的严密“戒律”组织,是“皈依僧”的“僧”,不是个人。

有一些人乞食生活在古代印度并不影响社会生产(那烂陀寺非常例且已是7世纪),不像中国人出家归庙享受“供养”,人数众多,会影响农产、税收、兵源而遭禁。(韩愈《原道》说:“不出粟米麻丝以奉其上则诛。”)当代的佛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也不像中国人想象的信佛人都遁入山林诸事不做以致人烟稀少生产衰退。佛教文献的读者本来是“内外有别”的,许多是“不得外传”的。至于印度次大陆之所以“外患频仍”,应当注意其经济及社会结构与政治的特殊“国情”,不能单独归咎于思想文化的“兼容并包”缺少抵抗力。否则又如何解说佛教在本土灭亡而在异国昌盛?那岂不是要说中国文化抵抗不住佛教是更没有抵抗力吗?文化独存,证明不弱;文化若亡,必有内因。单就文化说,追究原本实际,全面了解,作分析解说,而不下简单结论,我以为这才是有效率的思想方式。

希望以上这些简单说明有助于读者看我的文章。我现在对这些带有时代痕迹的文章都有不满意之处,但已经无力改动或另作了。

同类推荐
  • 大家小札系列(全集)

    大家小札系列(全集)

    “大家小札”系列包括:《末世悲歌红楼梦》《旨永神遥明小品》《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聊斋的狐鬼世界》《儒林外史的人间》《公案中的世态》《武侠小说史话》共七册。“大”,因其作者皆是各自领域内专业研究者,毕生浸淫其中,笔墨见才情,思想可燎原。“小”,因其文易于涉趣,易于入目,避免让人正襟危坐,可于枕边案头,随手翻阅。“大家小札”文字形式,不拘一格,或如师友晤对,或似书札往来,平凡之中,偶有警语,闲扯之际,忽现闪光。于少年有读书求知启迪之用,于成年有增广见闻之功,所谓浅者自见其浅,而深者足见其深。上述七种书主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性解读和评论,既有关于具体作品,如《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的讲解,也有关于某一类别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流变的梳理。无一例外,都可以增长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也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谴责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故事·谴责故事

    本书中节选了古代两部著名小说,小说中有为了钻营候补、不惜败坏伦常道德的欺诈行为,也有买通关节、贪赃枉法的鬼蜮伎俩;既有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奸计暗谋,也有迷信卜乩、置千里赤地和百姓生计于不顾的昏愦颟顸;既有遭逢民变、闻风丧胆的各种丑态,又有科场应试、千奇百怪的众生瘿相。
  •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

    生命是创造自己的过程

    亲爱的读者,现在呈现给您的这一篇篇璀璨夺目的美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中的每一篇都值得您反复阅读,甚至背诵。“双语美文悦读馆”里的美文以绚丽的文笔,引领您进入一个不同文化的人生世界,细细品味,不仅给您美的享受,更给您以人生的启迪。在清凉的午后,或者是温馨的夜晚,一边品尝杯中的香茗,一边欣赏书中的美文,心旷神怡、宁静淡远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感悟人生真谛,沐浴智慧光芒,在红尘中做一次出世旅行,于平淡中追寻隽永,于短暂中思考永恒。
  • 莎乐美

    莎乐美

    《莎乐美》是王尔德根据圣经故事而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讲述了犹太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施洗者约翰的故事。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不惜令人砍下约翰的头。两千多年,她的形象遍及绘画、雕塑、文学、戏剧、歌舞、电影等多个领域,成为无数艺术家的灵感焦点。诸位大师通过莎乐美,传递他们对人性的理解。王尔德塑造的莎乐美,将她的爱与恨交织在故事里,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赋予了这个形象新的内涵。
  •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

    我把一个农业报的临时编辑工作担任了下来,正如一个惯居陆地的人驾驶一只船那样,并不是毫无顾虑的。但是我当时处境很窘,使得薪金成了我追求的目标。这个报纸的常任编辑要出外休假,我就接受了他所提出的条件,代理了他的职务。
热门推荐
  • 浴血皇权

    浴血皇权

    传国玉玺,你争我夺,屡易其主,辗转两千余年,五代十国,销声匿迹,杳无音讯,令人扼腕,终成千古之谜。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皇权频繁更迭,伦理丧失殆尽。战乱与人祸,投机与背叛、献媚与折腰、屠杀与灭绝……从黄巢入京到赵匡胤建宋,五代十国,浴血的皇权之下,最廉价的是人命,最昂贵的是忠诚!
  • 冷魅影后和傲娇影帝

    冷魅影后和傲娇影帝

    倾云初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一场车祸丧命后竟穿越到娱乐圈一个被抺黑的小演员,好在她也有某些实力,终于成为了娱乐圈第一影后,不过,这个邪魅微笑的主人是谁,还赖上了她:我影帝,你影后,咱俩配一对?
  • 毒妃倾城:鬼魅女皇大人

    毒妃倾城:鬼魅女皇大人

    她,21世纪天才杀手,又是豪门千金,却被自己的未婚夫背叛,惨死在她的婚礼上。天不亡她,穿越到一国公主,未来的女皇身上,只可惜这个公主不能修炼。废柴?叫你看看什么是天才!一朝穿越,虐渣男,暗斗白莲花。不过是意外救了一个美男子嘛,怎么缠着她不放。奔泪啊!他对她宠到骨子里,她登上强者之路,他一直在陪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双三国杀系统

    无双三国杀系统

    肖洋本是一名电子厂的普通屌丝,到后来偶然间被植入系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上任ceo迎娶白富美,实打实的屌丝逆袭……
  • 天才外卖员

    天才外卖员

    江辰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外卖员,一场失恋使得江辰想到了投江自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危机,让江辰获得了一个叫做系统的东西,从此以后江辰的人生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简直堪比阿三哥附体,一发不可收拾!
  • 美的感受

    美的感受

    生活处处是美,当你觉察时便感觉到、体悟到诸多美好。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择一城,等一人

    择一城,等一人

    片段一:“陌老头,你看月丫头那不服输的劲,多像我啊”沈腾拿起白色棋子落下,欧阳陌有点鄙视沈腾,不就是收了一个天才孙女嘛,那么得瑟“是啊,跟当初的我们挺像的”门口处,一个穿白色T恤,牛仔短裤的沈寒月说,“老头~我有你这么丑吗?”片段二:一袭红袍拖地,脸上戴着妖艳的红面具,面具将脸遮住,只露出眼睛和嘴巴以下的地方,目光冷冽,她一闪就到君后位置掐着她的脖子,慢慢将她从座位上抬起,众人都没来的及反应,仙君第一个回神道“魔主大人未免太放肆了些”众大臣心惊‘不愧是魔界魔主啊’
  • 影光雾迷

    影光雾迷

    总会有一个人出现在你最狼狈的时候一见钟情,只是因为命中注定她命运坎坷,幸运的是遇见了守护自己的人人生所能承受的打击,她一个不落她想过的死法多过了生命美好的享受却因为他开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