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08900000007

第7章 独裁体制中的宣传

“二战”结束之后,在对希特勒的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33]进行审判时,他发表了一通很长的演讲,以非凡的敏锐性自我剖析了纳粹独裁的统治术。“希特勒的独裁,在一点上区别于历史上所有的独裁者。他的政权,是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下的第一个独裁政权,他也充分利用了各种技术手段以达到控制国家的目的。他利用的技术工具,比如广播、扩音器,剥夺了八千万民众的独立思想,于是,让这八千万人臣服于一个人的意志,也就变得可能……早期的独裁者们需要高素质的属下——即使是权力的最末端,这些属下也需要独立思考、行动,但在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之下,极权政治系统已无需此辈。多亏了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如今可以将较低的领导阶层机械化,如此便出现了一种新兴人类:命令的盲从者。”

而在我的寓言小说《美丽新世界》中,科技发展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希特勒时代的水平,因此之故,命令的盲从者与纳粹时代的同辈相比,也就更加谨小慎微,也就更加顺从于发布命令的精英。此外,他们出生时基因就经过标准化处理,成长时又经过驯化教育,服从成为其使命,政府因此可以期望他们坐卧行止如机器一般始终可控。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看到,“较低的领导阶层”的驯化工作已经在开展,俄国人并不仅仅依赖发达科技的间接作用力,他们还直接对其低层领导者“生理—心理”的有机体进行驯化,使其身体、思想惯于服从一个无情的、极其高效的(世人一致认为)驯化体系。

斯佩尔还说:“许多人常被噩梦缠住,他们生怕某天国家将会完全通过技术手段来治理。这场噩梦在希特勒的极权体制下几乎实现。”几乎实现,但最终还是没有真正实现,因为纳粹没有足够的时间——也可能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才智和必要的知识——对其低层领导阶级进行洗脑和驯化,这或许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希特勒之后,未来的独裁者们可以支配的武器库里高科技工具已经极大地扩充。除了广播、扩音器、电影摄像机、轮转印刷机,当代的宣传者们还可利用电视机来为其主子服务,传播主子的形象和声音,同时还能通过磁带记录下这形象与声音。感谢科技进步,老大哥[34]如今几乎就像上帝一样无所不在了。

其实,未来的独裁者并不仅仅是借助先进技术伸长了他的魔爪。在希特勒之后的时代,应用心理学和神经病学领域取得了发展,这两个领域正是宣传家、思想灌输专家、洗脑专家特殊的工作范围。过去,这些投身于改变人类思想的专家们都是经验主义者,不断试错之后,他们总结出一套技术和程序,可以有效开展工作,虽然他们并不能精准地知道为什么它们是有效的。到了今天,思想控制的艺术逐渐成为了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领域的从业者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干是有效的。他们的工作受理论和假设指导,但这些理论和假设却牢牢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之上。正因了这些新的洞察力和新的技术手段,“几乎就要在希特勒极权体制中实现”的噩梦很可能马上就要彻底实现。

但在讨论这些新的洞察力和新的技术手段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在纳粹德国几乎就要实现的那场噩梦。那么,希特勒和戈培尔[35]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剥夺了八千万民众的独立思想,让这八千万人臣服于一个人的意志”?而这些大获成功的恐怖手段,其依据的又是何种有关人性的理论呢?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大可引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这些话是何等精辟,又是何等的引人注目啊!

当他写作一些大而无当的东西,比如“种族与历史”、“天意所在”时,其文章实在不忍卒读。但是当他写作有关“德国大众”,以及他如何统治、指引他们的主题时,他的文风改变了,胡言乱语和夸夸其谈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理智、强硬、冷嘲热讽和明澈。在他潜心写作的“哲学著作”中,希特勒或者如在云里雾里梦里,或者将别人的半调子言论拿来反复炒冷饭。但是,在论及民众、宣传时,他是根据自己的第一手经验来写作的。为希特勒写传者中属阿伦·布洛克[36]最为本色当行,他说,“希特勒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煽动家。”

有人会加上一句说“仅仅是一个煽动家罢了”,他们可没有领会在大众政治时代,政治权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希特勒本人就说过:“成为一个领袖,意味着能够动员民众。”希特勒的首要目的是动员民众;民众受其蛊惑,其道德观和对传统的忠诚便被他连根拔起;于是,大多数人被催眠,只知道同意;最终,希特勒便可在民众身上施加其自创的一套新的独裁体制。赫尔曼·劳施宁[37]在1939年写道,“希特勒对天主教的耶稣会[38]具有深深的敬意,倒不是说他多么欣赏基督教义,而是赞成其精心设计、严格控制的一套‘机械系统’,欣赏其等级森严的体系、极其聪明的伎俩、对人性的熟知,并钦佩它们在控制信众时能机智地利用人性的弱点。”

去除基督精神的教会主义、修道士一般的苛刻纪律,不是为了献身于上帝,也不是为了达到自我救赎,而是为了献身于国家,献身于由煽动家转为独裁者的那个人,匍匐于他那伟大的荣耀与权力之下。这就是系统性的群众动员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且来看看,希特勒是如何定位他所要动员的群众,以及他是如何进行动员的。第一个原则,是关于价值判断的:民众其实轻如鸿毛,他们无法进行抽象的思考,越出他们直接经验范围的任何事务他们都绝不感兴趣,他们的行为并不取决于知识或理性,而是取决于情感和无意识冲动。正是这些本能冲动和情感,“是他们形成肯定或否定态度的真正根源”。因此,要想做一名成功的宣传家,务必要学会如何控制民众的本能和情感。

“在此地球上,曾制造翻天覆地革命的驱动之力,从来都不是超越民众之上的科学教育,而总是鼓舞民众的献身精神,经常还会是一种歇斯底里——它能刺激民众迈向行动。任谁想要主宰民众,首先必须掌握打开民众心灵之门的钥匙……”用弗洛伊德学派的术语来说,就是掌握民众的“无意识”世界。

希特勒就发出了强烈的吁求,他吁求的对象,是那些下层中产阶级人士,此辈在1923年的通货膨胀中饱受摧残,1929年及其后数年的经济衰退给了他们又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希特勒口中的“民众”,就是这些困惑的、受挫的、长期焦虑的千百万人。为了使他们更加群体化、同质化,希特勒将他们组织起来,于是,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广场、大厅,在那里,个体的身份消失,甚至基本的人性都不再存在,终于,个人融入了群众。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社会直接发生联系。其一,作为家族、行业、宗教等团体的一员;其二,作为群众的一分子。团体是能够表现出道德与才智的,就像组成团体的个人一样;但是群众却是乌合之辈,他们组织混乱、漫无目的,而除了明智行动和务实思考外,他们倒是无所不能呢。

融入群众之中,人们就会失去理智的力量,也会失去道德抉择的能力,他们习惯于被人教唆,终至失去判断力和自主意志。他们变得极其易怒,丧失个人的理智以及集体的责任感,突然爆发的狂怒、激情和恐惧极易感染他们。一言以蔽之,身处群众中的一个人,其举止好比吞食了大量强力麻醉药一般,他就是我所谓的“群体毒药”的受害者。像酒精一样,“群体毒药”是一种能使人活泼、性格外倾的药剂。被“群体毒药”麻醉的个人逃避自己的责任、才智、道德,变得发狂,如禽兽一般。

在希特勒的执政生涯中,他长期都是一个煽动者,他研究了“群体毒药”的药效,学会了根据个人所需加以利用。他发现,演讲者可以唤醒“潜藏的力量”,并激励听众行动——这比那些作家写作的效果彰明多了。阅读乃是一种私密的行为,于是,作家只能针对单个的人说话,这些个体独自坐着读书,心思明澈;演讲者则针对众人说话,这汇聚的群众已然中了“群体毒药”,他们任演讲者摆布,如果演讲者清楚自己的目标,他可以对群众为所欲为。

作为一个演讲者,希特勒自然极其清楚自己的目标所在。他自己说,他能“牵引庞大的群众,随意自如,当他需要一个准确的词语,他的听众那鲜活的情感就会把这个词表露出来;反过来,这个词被他说出,便直接打动了听众的心灵”。奥托·斯特拉瑟[39]这样评价希特勒:“他是一个扩音器,将一整个国家最隐秘的欲望、最见不得人的本能、最痛苦的折磨和国民的反叛性全部昭告天下。”

在麦迪逊大道[40]着手“动机研究”之前二十年,希特勒已经系统地钻研了德意志民众那隐秘的恐惧、希望、渴望、焦虑和挫折感。广告业的行家里手通过操纵“潜藏的力量”而引诱我们购买商品,比如牙膏、某种牌子的香烟,或选择某个党派候选人。同样,希特勒也是吁求那“潜藏的力量”(还有其他一些手段风险太高,麦迪逊大道不敢涉足),引诱德意志民众选出了他们的元首、一种疯狂的哲学,以及一场世界大战。

与民众不同,知识分子的趣味在于理性和事实。因此,宣传或者能对大多数人起很好的作用,但碰到这些喜欢较真儿的人,就不大行得通。在民众之中,“本能地位至高无上,于本能中产生信仰……当健壮的升斗之民们出于本能联合在一处,便形成群众的共同体。”(不用说,这是在一个领袖的掌控之下。)“知识分子就不同,他们四处乱窜,就像养鸡场里的鸡一样,指望他们是创造不了历史的,他们也不能成为群众共同体的一分子。”

知识分子要求提供证据,看到逻辑矛盾和谬论,他们就一惊一乍。他们视过分的简单化为思想的原罪,又鄙夷口号、武断之论、泛泛之谈,不过这些可都是宣传家们的惯用伎俩。希特勒写道:“一切有效的宣传,必须是针对少数必要的情况而发表,且务必用一些陈旧的公式。”这些陈旧的公式必须不停重复,因为“只要不停重复,终将成功在众人脑海中牢固刻下某些观念”。

哲学教会我们,对那些看起来不证自明的事物要持怀疑的态度。与之相反,宣传则要求我们接受这些不证自明的事物——本来我们理应对其表示怀疑。煽动家的目标即是在他的领导之下,建构社会凝聚力。但是,正如罗素所言,“教条的体系其实并无经验支撑,比如经院哲学和法西斯主义,但它们却能在信徒中建构庞大的社会凝聚力。”

因此,善能蛊惑人心的宣传家们必须保持始终如一的教条,他所有的陈述都是无条件正确的。在他的观念里,世界非黑即白,黑则如魔鬼临世,白则如天神下凡。用希特勒的话来说,宣传家需要采取“一种系统化的一边倒态度,来应对所有的问题”。他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承认自己也有可能犯错,或者承认持其他观点的人有可能部分正确。至于对手们,根本无需与之辩论,而是直接攻击,盖住其声音,倘若他们太过麻烦,则直接将之清除。道德上带些洁癖的知识分子知道有这种事,只怕会目瞪口呆。可是群众总是确信“主动的攻击者永远正确”。如此便是希特勒关于群众之人性的观点了,格调或许不高,不过,它是否错误呢?

由果子可以知树。而关于人性的一种理论,倘能启发极其有效的统治手段,那么它至少还是有点真理的因子吧。在一个小团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若能自由交流,则能激发美德与才智,可也会激发罪孽和愚蠢。但是当煽动家刺激着他的受害者走向行动时,他所吁求的乃是没心没肺,所倚赖的则是道德上的低能。没心没肺和道德低能,并非是作为个人的男男女女的特征,而是作为群众之一员的男男女女的特征,这两者本不存在于人的属性中,而是“群体毒药”发作的症状。

在全世界所有高级宗教中,拯救与教化都是针对个人的。天国其实存于个人之精神,而非存在于群众的集体性的丧智状态之中。两三人并处,则耶稣承诺现身。若成千上万人皆中了“群体毒药”,互相皆迷狂,耶稣焉能显灵?在纳粹统治之下,庞大的人群被迫花费巨量时间,组成密集的行列,前进前进,从此处到彼处,然后再从彼处到此处。“命令全体民众不停行进,似乎只是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是许久之后,”赫尔曼·劳施宁又说,“才发现原来此种活动含义微妙,其理论基础是精准的调节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需知,行进活动转移了人们的思想,最终杀死思想。它终结了个人的存在感。它好比不可或缺的魔棒,在其指挥之下,群众便逐渐适应一种机械的、准仪式性的活动,直到它成为人们的第二天性。”

就其观点和选择执行他那恐怖事业的程度而言,希特勒对人性的判断完全正确。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视男男女女为个人,而不是群众或严酷集体中的成员——的人来说,希特勒似乎大错特错。

在人口过剩、组织膨胀的趋势不断加速的时代,在大众传媒宣传手段越发高妙的今日,我们如何来维护人性的正直,并重申个人的价值?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追问,也许我们还有机会获得有用的答案。倘若再过一代人,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已经太迟了。在未来社会那令人窒息的集体氛围中,甚至连追问这个问题或许都不再可能。

同类推荐
  • 不做旁观者

    不做旁观者

    作者姜广平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作家、学者、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中学语文名师,因而,在作者的笔下眼底,教育视野更加开阔。《不做旁观者》以介入的姿态关注教育、关心教育。全书分为五辑,分别从教育本质、学校文化建设、教师自身定位、教师深度阅读与教师成长等角度言说当下教育,掘开新见,发人所未发。其中很多篇目在发表之后,曾引起广泛关注与极大的社会影响。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现阶段,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化深度不足与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公正问题不断凸显。本书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从探讨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共性问题开始,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与外在途径,探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与制度成因,实证分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状况,研究中国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及其影响。为实现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想的都市圈与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的,形成大集中与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应当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与尺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化,改革中国相关制度,推进深度城市化,才能使得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生产保持对称状态,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空间正义。
  • 校长学校岗位与师生的管理(上)

    校长学校岗位与师生的管理(上)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热门推荐
  •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全集

    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全集

    本书将从20几岁女人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她们会遇到的人生难题展开论述,语言简练活泼,叙事生动有趣,没有空洞、教条的说教,有的只是如朋友般的促膝长谈,用亲切的话语安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以完成编者为每一位20几岁的女性朋友排忧解难的初衷。作为一本专为20几岁女性编撰的青春励志宝典,本书希望能成为一盏指引20几岁女人的明灯,为照亮她们的爱情、事业、生活之路尽一份绵薄之力。
  • 时空至尊神

    时空至尊神

    夜风现实本是一个美团外卖的快递员!在某一天暴雨的晚上发生了人生只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不小心竟然穿越了,来到了修武世界的青灵大陆。。看着主角在这样的异世界中混的风生水起哈哈哈这地方真不错啊有力量的感觉还是挺爽的
  • 学园都市异闻录

    学园都市异闻录

    一本(非)严肃向的魔法禁书目录同人。本书讲述了一个从进行着残酷实验的地下研究所开局的穿越者故事。被研究所强行复刻出白井黑子同款超能力的与剧情人物毫无关系的北原悠太,该如何在这个世界实现自己的真实?本书将按照《魔法禁书目录》的时间线进行剧情推衍。原著人物将尽可能原设描写。只是文笔有限,对剧情构架能力也有不足之处。为此,作者对于想看爽文的书友们说声抱歉。开书灵感来自B站UP主阿泥妹饭,只眼姬,以及上条当麻先生,本书参考的主要资料来自于Wiki。部分文梗来自《魔法禁书目录贴吧》众多大佬吧友。在此感谢以上大佬对《魔法禁书目录》以及《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某科学的一方通行》,《某科学的未元物质》的剧情整理以及设定补全。科学与魔法的交汇,光与暗的边境之处。故事,即将开始。
  • 风月鉴

    风月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师兄:风起

    师兄:风起

    “参见教主。”他当即扯回视线,单膝跪地,头深深地埋下,我看不清他的神色。抑或又是绝情?我不曾理会肩上的伤口,只是静静地看着昔日的风师兄一反既往,陌生地跪在雪地上,脊背僵直,所向着的却再不是师父。
  • 盛世潜婚:豪门老公警花妻

    盛世潜婚:豪门老公警花妻

    绝美无双的黑帮老大挽着她的手,出现在她前男友的婚礼上。他含情脉脉地嘴角缓缓勾起,走到一对新人面前,举杯恭祝:“谢谢你的眼拙,让我白捡了个大便宜。”说罢,抱着醉得不省人事的她,直接进了五星级大酒店。
  • 快穿之重生的地域花

    快穿之重生的地域花

    “你来了……”她嘴角流着鲜血,眼角落下了眼泪。“你必须去死,这样我才能拿到你的位置。哈哈哈……”他眼睛里冰冷的目光刺痛了她的心。她用凄惨的目光他着他“我死了,你也不会好过……”在他呆愣的一瞬间,她死在了他的剑下。他眼角的泪慢慢的流下……一道红光闪过,鲜血从他的嘴角滑落,他说着“等我,我马上来陪你…”曾经的他们,是天道的神仙眷侣,现在双双惨死。这是命运的轮回,还是一场捉弄人的游戏,无人可知。(可虐可甜1V1,男主都是一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积聚门

    积聚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穴汇解

    经穴汇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