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9100000003

第3章 解读西吉回族民间文学

王知三马存贤杜斌

一、西吉县概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总面积3143.85平方公里。是宁夏主要的回族聚集县和民族宗教重点县。现有人口47.1万人,现辖19个乡(镇)。有回、汉、满、壮、东乡、蒙古、藏、土家8个民族。其中回族24.4万人,占51.96%,汉族占总人口的48.03%。县内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有哲赫忍耶、格底目、伊赫瓦尼、嘎德忍耶、赛莱非耶等门宦或教派。

以农业为主的西吉县,部分山区林木葱茏,植被茵茵,流水潺潺,山峦叠障,山势险峻,奇峰高耸,景致壮观,自然景观美丽如画。

西吉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处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境内就有原始人群傍依葫芦河、清水河、马莲河、唐家河、十字路河等河谷地带繁衍生息,创造着人类文明。月亮山西南麓的三滴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南麓修筑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规模宏大的宁安寨、白城子古城遗址、马莲河沿岸的秦长城遗址、众多的汉墓群、好水河沿岸的西夏古战场遗址、历代兴盛不衰的云台山、蝉佛寺、石寺山、石城等佛道圣地等,都证实了西吉这块黄土地远古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元时西吉县就有回族居住,从那时,就开始传播着伊斯兰文化。清代晚期,由于种种原因,回回民族大量迁居这里,伊斯兰文化在这里得到长足的发展。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超越了时空的跨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承载了中国穆斯林的所有辉煌和苦难,寄托了他们所有美好的希望和心愿。同时,清真寺集中沉淀了中国穆斯林的宗教、历史、经济、教育、艺术、民俗、建筑等多方面的巨大文化内涵,它也是西吉回族对西吉社会文明的重大贡献。清真寺,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文化实体,它为广大穆斯林营造了一个虔心近主的环境,深化民族意识的氛围。

回族伊斯兰文化积淀了西吉丰厚的民俗文化更多的更丰富的内容,表现着它极其明显的西吉文化特色和独有的地域艺术功用。

西吉勤劳朴实的山民们,祖祖辈辈厮守着赖以维持生命的“不良性”薄田脊土,传承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乡土文化,这就是纯真意义上的西吉民间文化。经过多个历史时期,西吉各族劳动群众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和特别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一整套生产的、生活的、精神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不断的得到“修订”和完善,最后凝固在这块黄土地上,成为六盘山地区独特的文化风情景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最辉煌的宝藏之地。

二、丰厚的六盘山地区文化背景

六盘山地区是一个地域名称。历史上,从汉以来,指甘肃以东部分地区和陕西的关中、汉中等地。从狭隘意义上讲,现在所指的六盘山地区,只是指以六盘山为中心、半径在两三百公里范围以内的地方,即以葫芦河全流域及泾河、渭河、清水河上游的广大地域。它包括宁夏的西吉、隆德、泾源、原州、海原、彭阳;甘肃的静宁、庄浪、华亭、崆峒、泾川、崇信、灵台、秦安、张川、清水、渭源、会宁(东部)、镇原、宁县;陕西的长武、陇县、千阳等县的地方。

六盘山地区丰富的出土文物表明,七八千年以来,聚居在这一块土地上的氏族部落,和戎、羌、匈奴、敕勒、鲜卑、突厥、柔然、党项、女真、鞑靼、回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起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表现着它极其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地域艺术功用。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等诸史书、皆记载了古代六盘山地区政治、经济、民族、人物、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十分丰富的历史资料。仅六盘山地区起自远古至明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所活动的事迹、重大历史事件,都影响和奠基了六盘山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的辉煌历史,使六盘山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文明之摇篮。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神奇而深邃、博大而浑厚!

大量的直接表现劳动人民生产劳动和悲欢离合生活的民歌俚谣,以其广阔的社会背景,繁杂的生活侧面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一幅六盘山地区历史风情画卷。特别是以“花儿”为主的六盘山民歌,数量多、流传广、质量高,成为六盘山地区人们传唱不衰的传统文化精品。

在历史上,六盘山地区是移民迁徙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加之北方十多个古代民族都在这里生活过,因此,各族群、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流、变化、发展;在这个大合、大变、大流动、大促进、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完整的保存了各个民族和各个社会群体所创造的最优秀的文化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由于受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传统的文化艺术表现着六盘山地区民族文化的特点。另外,自明清以来,回族在本地区大量迁徙,居住又比较集中,且历史也很长,伊斯兰文化艺术在这里显示着它的奇特异彩。

三、悠久的回族民间文学历史

历史上,回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在对回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同时,对回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予以极大的摧残。再加上宗教的制约,回族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的发展便极其缓慢。陈赓雅在《西北视察记》中描写当时西北地区禁止唱“花儿”的情景,就是真实的历史记录:有的村庄贴出这样的告示:“无论居民或行人,若在近村唱歌曲者,执打柳鞭一百二十下。”可见其严厉禁绝的程度。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少数有识之士开始注意到回族民间文学这一珍贵财富的发掘、搜集和整理,1925年袁复礼在《歌谣》周刊上首次发表了甘肃花儿30首及民间小调歌词4首;1940年张亚雄编著的《花儿集》收录花儿653首及回族民间叙事长诗《马五哥曲》。后来,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成为这一领域的最先开拓者。早在1929年他搜集出版的《开封歌谣集》,其中在《哭丈夫》这首歌后就注有附记:“本歌只流行于回教女子中。”之后,他又于1936年编辑发表《陕甘劫余录》,1940年搜集并发表《咸同滇变见闻录》等,均系流传于回族群众中的关于云南、西北回民起义的传说故事及歌谣等。这一时期,还有如慕少堂著的《歌谣汇选》,王树民搜集发表了《乾隆四十六年河州事变歌》,萌竹搜集发表的《青海花儿一捆》等,使得一部分回族民歌资料又得以问世。

1949年以后,随着回族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生活的改善,民间文学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回族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有力地促进了回族民间文学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北先后出版了一批歌谣集子,如唐剑虹等辑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回族历史上第一本民歌集《西北回族民歌选》;首次刊印宁夏回族民歌的《陕北民歌选》(何其芳等编选);后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筹备组编选的《回族歌谣》,将这一时期回族民歌予以汇集并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成为回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上的珍贵资料。这些回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出版和发表使得回族民间文学遗产得到大力抢救,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回族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早在1951年,《人民西北》《西北文艺》等刊物就发表了《西吉回民的山歌》等文章,介绍、呼吁重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回族民间文学在这一时期发展昌盛,回族民间文学的发掘、搜集、整理、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回族民间文学”的口号也正式提出。1980年宁夏出版了《中国回族文学作品选》,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李树江、王正伟合编的《回族民间故事选》,1988年,宁夏又出版了中国回族民间文学丛书《回族民间叙事诗集》和《回族民间故事集》,编选了《宁夏民间故事选》、《宁夏民间文学》等专门的集子和刊物,也成为发表回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园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开展,使得大量的回族民间文学作品得到搜集和整理,20余种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出版。宁夏大学还成立了国内唯一一所研究回族文学的专门机构——回族文学研究所,优秀的回族民间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出来。宁夏的回族长篇叙事诗《紫花儿》(原名《吆骡子》)获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此外,回族民间故事《曼苏尔》《金口弦》等也分别被评为区级获奖作品。近年来发掘、搜集、整理的回族民间文学作品体裁多种多样,诸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民间说唱等,应有尽有,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回族文学发展历史上未曾有过的。这一时期,回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开始与国际上的学术交流,回族民间文学研究和发展出现了新的景象。1988年,由李树江、王正伟撰写和提交的《中国回族民间机智人物概述》和《中国回族民俗概述》两篇论文首次将回族民间文学介绍到国际上。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它的创作和流传,讲述和咏唱,始终伴随着回族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作品,是在回族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色。在纯回族聚居区民间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更浓厚、更淳朴。回族所独有民间文学作品大都分布在边远的山区。不论故事还是民歌,极少有文人加工的痕迹,直接从群众口中讲出或咏唱,更富于乡土气息。

四、灿烂的西吉回族民间文学

西吉回族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形式和内容。

神话回族人民创造了相当丰富的神话故事,在西吉回族人民群众中流传的《阿丹与哈娃》就是关于回族起源的神话。这说明,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只不过流传的形式和产生的方式不同而已。虽然回族中的神话不同程度地受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的影响,但也必须看到它具有回族人民的独特创造。《阿丹与哈娃》的讲述者是一位普通的回族农民,不识一个字,但他把《阿丹与哈娃》的神话讲得十分神圣。他说:真主造宇宙只用了六个昼夜,可为了造阿丹人祖,真主亲手和泥就和了四十个昼夜。所以人是很贵重的。

后来,说真主把阿丹的泥腔体子造成后,把一部分灵魂吹在阿丹身上,阿丹就打了个毛战战站起来了。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真主又在阿丹的左肋子下造出了哈娃,让她做阿丹的妻子,他们两口子就在天堂里住着。他们周游世界时,把麦果带到了天堂,上了自己的大敌易卜利斯的当,误食麦果,被真主赶到大地上来,从此,阿丹和哈娃生男养女,大地上才有了人类。

这个回族神话随着本民族迁居六盘山地区,在西吉乃至整个六盘山地区也流传开来了。《阿丹与哈娃》它表现的题材,反映的生活,都是回族的。由于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这些解释人类起源的神话,同伊斯兰教典籍神话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其来源就在那里,并具有回族的心理、习惯、风俗、特征。从形式方面来看,这些神话突出地运用了回族的语言,在用语词汇等方面鲜明地体现了本民族的特点。而且,这些神话故事得到了回族人群民众的承认。

回族神话搜集整理成文比较迟,没有文字记载,仅靠口头相传,口头性与变异性的特点十分显著。回族神话的来源有着不同于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是由回回民族的来源、形成的独特方式决定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回族,它的神话故事既不同于源远流长的汉族神话的产生,也不同于居住比较集中固定的一些少数民族神话的产生。而是具有自己独到的特点。伴随着回汉在通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和,汉族神话故事也渗透到回族群众的口头创作中来了。由此可见,回族人按照自己的民族意识,以伊斯兰教典籍传说为蓝本,吸收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有关内容,并予以创造,从而形成了回回民族自己的神话,这是回族神话来源的最主要的特征。

传说西吉回族民间传说在整个回族民间文学宝库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内容分历史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和动植物传说等。如流传在各乡镇的《人和狗是怎么来的》《回回的来历》《古尔邦节》《回族习俗传说三则》等,这些传说不仅表现在已经开掘出来的作品的数量方面,而且表现在它的丰富的内容方面。回族民间传说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恰恰如此,回族民间传说正是伴随着回族的形成和发展而存在发展的。它所显示的特点为人们了解回族的历史以及风俗人情的地方特色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材料,也可以说它是回族历史的投影。西吉回族民间传说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它直接取材于本民族的历史,颂扬了本民族的缔造者,反映了本民族源流和形成的过程。二是它突出歌颂本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人物。虽然为他们涂上了十分理想化的色彩,但由于是历史事件和真实人物,仍显得真实亲切感人。三是它与本民族所处的地域、所固有的风俗习惯密切相联系。它对本民族聚居地的江河湖海、名山奇峰、自然风物的解释,往往以一定的历史事件、曾出现过的人物为素材。对于风俗习惯的解释,如《回族习俗传说三则》,来自伊斯兰教经典中的神奇传说,当然,有的地方也经过了加工与选择。这种来源方面相互交错的状况,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西吉回族民间传说尊重民族历史,热爱祖国,在流传过程中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民间故事回族民间故事,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那些幻想性较强或现实性较强的口头创作的故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狭义概念的民间故事。如《尕妹子和老鹰》《要口唤》《努格勒麻乃》等。

西吉回族劳动人民创作的这类故事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它反映了回族劳动人民从古代到现今的各个时期的各种生活与斗争,表现了他们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貌的各个侧面。西吉回族民间故事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表现劳动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故事。二是描写爱情婚姻的故事。三是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故事。四是以揭露嘲笑敌人为主的讽刺故事以及富有趣味的动物故事。回族民间故事的丰富内容主要是通过创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的。这些人物形象中,有苦难的长工、勇敢的猎人、勤劳的农夫、机智的少年、善良的婆婆、美丽的姑娘等,也有吝啬的地主、贪赃枉法的官吏、昏庸腐朽的皇帝以及少廉寡义的小人等。回族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正反面形象,体现了自己鲜明的爱憎,充满了大胆的幻想,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因此,在他们的口中,正面人物形象总是充满了智慧,富有正义感,最终会取得斗争的胜利。而邪恶的势力尽管得逞于一时,但免不了要遭到失败的命运。即使在那些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故事中,也体现了真、善、美必然要战胜假、恶、丑的基本精神。这是西吉回族民间故事反映和表现的基本思想。回族人民把这种感情突出地集中在机智人物形象上,赋予这些人物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或使他们化险为夷,或使他们转危为安,或使他们转败为胜,让他们都有个美好的结果。这些人物既体现了回族劳动人民的愿望,也凝结着回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生动形象的出现标志着回族民间故事喜人的收获。

回族民间故事的丰富内容还通过这些故事丰富曲折的情节发展来体现,也具有如同其他民族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般特点,如重视事件的产生、发展、变化、结局等。但是,这些情节的发展常常具有回族独特的创造。例如《要口唤》中,哈三先是因为路途中又饥又渴,没有得到果园主人的“口唤”便摘吃了一个果子。后来找到主人要“口唤”,又引出主人给他提出的条件:必须和果园主人的瞎子、没头发、没脚又是哑巴的女儿做妻子,否则不给“口唤”。诚实的哈三为了要到“口唤”,便答应了这个条件,但到新房之后,看见妻子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才弄清楚主人所说的瞎子、没头发、没脚、哑巴的原因。这些情节不仅曲折奇特,而且确实与回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类故事正是以这些独特的优点与其他民族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红色故事1935年,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向陕北转移,8月经过回民区甘肃静宁、平凉,宁夏西吉等地。后来,中央红军从单家集路过时,回民群众更是搞慰问、热闹喧天。毛主席等同志还亲切与回民交谈。红军长征给予西吉回族人民革命斗争的深刻影响。1936年在宁夏同心县、海原县境内建立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尤其豫海回民自治县的建立,给甘宁一带回族以极大鼓舞。回族人民热爱自己的政权,保卫自己的政权。红色革命为西吉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如《红军在单家集的故事》《红军西征总部——代家岔》《红粉条》《毛主席过回民村》等。

民间歌谣民歌是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富有生命力,其优秀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它植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具有比较直接的多种实用功能。它紧密伴随着人民的历史前进,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民心理,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西吉民间歌谣是指那些没有作者姓氏、自然流传在民间的诗歌与歌谣等。一般分为汉民族的民间歌谣与回族的民间歌谣。回族民间歌谣是回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的艺术。回族歌谣的主体部分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花儿”,此外,还采用了汉族传统歌谣的各种形式,如《回族劝力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谣。

西吉民间歌谣丰富多彩,精深博大,大致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花儿)、宗教礼仪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山歌(花儿)传播最广。

回族的民间歌谣的产生背景和内容,多与其生活方式、礼俗、娱乐等有关。回族迁居六盘山地区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充满着浓厚民族气息的各种民歌,抒情色彩和乡土气息浓厚。

“花儿”即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也有反映生产劳动的。曲调自由,演唱节奏婉转,悠声缠绵,优美动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劳作歌如《夯歌》《跃进打夯号子》《牛佬佬调》《牛唠唠》《牛娃娃》《叫卖调》等。劳动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

山歌即“花儿”,如《来到了离乡的路上》《婚缘满了好留下》《康熙王访贤夜迷路》《阿哥是过路的难民》《尕姊妹宽心着哩》与《心疼着咋扔得下哩》《血痂儿坐到了嘴》《上去高山看平川》等。

花儿有“调令花儿”和“干腔花儿”之别。“干腔花儿”如《清眼泪不由着淌哩》《四四方方一座城》《把尕花儿闪到(个)后头》《个人的地方上坐走》《好像石榴的花败了》《模样子咋这么俊哩》等。“调令花儿”,如《山丹红花开》《九月里菊花开》《白牡丹》《尕马儿》《绕三绕》等。

“新编新花儿”也是花儿中的一类,如《毛主席好像太阳》《英雄的解放军到了》《自己的婚事自己来》等。歌词大都是反映的回族劳动人民过上了新生活的喜悦和感激之情的内容。

“民俗小调”如《开场》《喜新年》、酒令《十杯酒》《尕老汉》《打五更》等。

“戏曲小调”如《南桥担水》《王祥卧冰》《五更鸟》《匡胤送妹》《李三娘碾磨》《探情郎》等。

上述这些都是早期西吉民间典型的歌谣。抗战时期及西吉解放后,西吉民间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歌谣,典型者如《不做亡国奴》《马匪抓兵》《解放歌》《歌唱新农村》《民兵哨》《十二月庆丰收》《上新疆》等。这些民间歌谣在西吉至今仍广为流传。

西吉民间歌谣其艺术特点是:用词鲜明生动,口语化,多用比兴手法、幽默诙谐。比兴手法是西吉民间歌谣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些比喻极为微妙传神。这种艺术特色篇篇俱到。口语运用高妙,恰切,生动而又微妙地表现乐人们的心理。

西吉民间歌谣产生年代久远,是西吉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文学上或音乐上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上西北是回族及其先民活动的重要区域。回族与“花儿”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同一片土地上生长、繁衍,“花儿”与回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回族对“花儿”的传播上,哪里有回族,哪里就流传“花儿”,哪里唱“花儿”,哪里就必然有回族。回族在“花儿”传播及其辐射带进行商贸活动的大致趋向是:西进藏区、北上蒙区、东去京津、南下川陕,而通过行商活动传播的“花儿”最为繁多。西吉民间传唱的“花儿”就是在这一种历史背景下得以流传的。

西吉“花儿”,是六盘山区“花儿”中绚丽多姿的一束。那粗犷豪爽的野味,那热烈奔放的激情,那绻绻绵绵的曲调,创造了一种大都市无与伦比的环境氛围,深邃而恬淡,遥远而亲近,空旷而密集,欢乐中夹杂着惆怅,苦闷中表露出欢乐。“阿哥的肉,面片子,稠地舀上。”这是西吉回汉老少都唱的“花儿”。这本是“臊(情歌)花儿”中的一句副歌,但在蔬菜代食的年月,却成了人们呼唤主食的心声。“清油辣子醋调上,面片子稠稠地舀上,阿哥吃了上新疆,你把尕妹子领上。”

西吉“花儿”常以六盘山地区的地名打头比兴,来阐发感想,表达心愿。如西吉县境内流传的“花儿”就多以该县境内的地方名作比兴。

穆家营花儿开的红,

有的深红有的品红;

嫁了个阿哥是个过路人,

不知是回民(么)汉民?

西吉有个月亮山,

盘盘路儿(者)上哩;

维了个花儿赛貂蝉,

一天(么)三回(者)浪哩。

火石寨有个云台山,

月亮山连的是南华山;

尕妹是麝香鹿茸丸,

阿哥是吃药的病汉。

穆家营是西吉县城的别称,用穆家营填花儿的副歌是西吉“花儿”的突出特点。

山里的野鸡娃红冠子,

我给尕妹子插簪子,

穆家营,说一回烦心;

山里的野鸡娃白脖子,

我给尕妹子戴镯子,

穆家营,说一回烦心;

山里的野鸡娃绿嗉子,

我给尕妹子扯裤子,

穆家营,说一回烦心;

山里的野鸡娃蓝翎子,

我给尕妹子穿裙子,

穆家营,说一回烦心;

山里的野鸡娃花尾巴,

我给尕妹子织手帕,

穆家营,说一回烦心。

西吉“花儿”又是麦浪里汗水冒出来的。五黄六月,壮实的小伙子一字儿排摆在滚滚的麦浪间,“花儿”飞出心窝窝,借以引起姑娘们的注意,也借此来缩短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喳,喳,喳”的镰刀声错落有致地打着节奏。

青稞大麦穗连穗,

豆角儿没有个秕的;

天下十三省我游到,

没有顶住尕妹你的。

麦子割了草留下,

地雀儿抱一窝蛋哩;

婚缘满了情留下,

路头路尾(者)见哩。

西吉的麦客子还把“花儿”带到八百里秦川,带到泾川火辣辣的麦场上。

白洋布汗衫黑纽子,

难怅者没有个里子;

阿哥是西吉的麦客子,

尕妹是泾川的女子。

尕妹你把人活好,

回来只等麦割倒;

泾川的麦子割完了,

尕妹想成黄连了。

西吉“花儿”在毛驴背上漫开,那又是另一番滋味。

骑驴要骑在尕马上,

一根(么)尕枪儿背上;

尕妹妹站在尕门上,

一对儿尕眼睛瞅上。

铁青的马儿红肚带,

清水的河里饮来;

叫一声尕妹你跟前来,

治我的相思病来。

最惬意、最热闹的要数对“花儿”。小伙子的“花儿”常常撩拨得姑娘、媳妇春心萌动,不能自已,于是便羞答答地对唱起来。

男:大山洼里花儿红,

照花了阿哥的眼睛;

看着尕妹子怪心疼,

花衣裳穿了个紧称。

女:墙头上一对红公鸡,

我当是一对老鸹;

阿哥唱歌好声音,

我当是吹响的唢呐。

男:荞麦三棱豆儿圆,

胡麻开花(者)瓦蓝;

尕妹模样儿真好看,

脸蛋儿好像朵牡丹。

女:一把尺的小刀子,

蛇蜕皮的鞘子;

阿哥是少年的人梢子,

麻利得活像个鹞子。

男:后花园里的刺玫花,

花儿俊得抖哩;

我有心摘一朵噙在口里,

就怕是碎刺儿扎手哩。

女:刺玫花儿一扑啦,

碎刺儿护住花花;

摘花儿心诚要胆大,

才算个攒劲的儿子娃娃。

六盘山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西吉“花儿”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传承的活力。所以,几百年来,西吉“花儿”一直在六盘山大地鲜艳的开放着。

西吉保存下来的珍贵的“花儿”艺术,根据它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产生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它产生的自身特征,这些“花儿”艺术的社会功用有着它的双重性,即个体的“娱乐性”和整体的反映历史的“社会性”。西吉“花儿”是六盘山地区一带重要的民间文化内容,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艺术性。西吉“花儿”,是中国“花儿”园地里的一枝小花。它开放于六盘山地区的广大农村,源远流长,文化背景深厚。

民间谚语回族民间谚语是回族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结晶。由于回族和汉族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以及有着许多共同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等,因而回族中流传的不少谚语在汉族和其他民族中也广泛流传。如宁夏近年编纂的“三套集成”中搜集整理的民间谚语特别注明流传于某地区“回、汉族群众中”,多少反映了这种状况。回族人民群众中大量流传的民间谚语确为回族独有,其内容、语汇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回族民间文学宝库。回族民间谚语与回族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回族日常生活、生产习俗与牛、羊、骆驼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许多回族谚语中都以这类动物作为比喻的形象。

大买卖不要宰牛,小买卖不要贩油。

瘦牛不瘦头,四个蹄子全是油。

使牛靠鞭,种地靠天。

养羊要喂盐,每日二三钱。

羊走十里饱呢,牛走十里倒呢。

若要壮,牛羊满山逛。

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回民饲养牲畜的经验和习俗。可以看出,回族群众中流传的这类谚语有的是对畜牧业及生产的经验总结,有的则充满了哲理和情趣。

回族民间谚语还总结了许多生活经验,抒发了真挚、淳朴的感情,反映了本民族的心理特征。比如,回族比较团结、互助,一些谚语就总结了这方面的特征:

老回回没有隔夜的仇。

亲帮亲,邻帮邻,亲邻团结一家人。

出门一伙,不说你我。

走不完的路,维不尽的人。

邻家结冤一世穷。

有些谚语教人坚持勤俭节约: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有穷家,没有穷山。

细水长流,断顿难挨。

春天勤一点,冬天多一碗。

靠千座金山,不如靠两只手。

要想吃和穿,必须勤动弹。

回族卫生谚语,不是靠文字记载,而是通过口头世代相传的。它高度概括,形象生动,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具有浓厚民间色彩。它的内容丰富,包括了回族医药卫生的各个方面。例如“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指伤筋动骨的毛病,需要一百天才得康复。“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人命”,是说牙疼并非小病,不可等闲视之。此外,还有“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少无风瘫老无痨”,“无积不成痢”,“无痰不成疟”等,形象生动地揭示和描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情的一般规律。

有些谚语对常见病的防治卓有贡献。如“打得地下爬,快寻八棱麻”,指出八棱麻是治疗跌打损伤的重要药物。与防治毒蛇咬伤有关的民谚有“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等等。

“是疮不是疮,采用重楼解毒汤”,“有人识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疮”等,都是用于防治疮毒、痈疽等外科病症的。

关于回族药物方面的谚语,更是不胜枚举。如“十月茵陈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巴豆未开花,黄连先结子”,“知母好刨,就怕拔毛”,“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等,都记述了药的采摘季节及栽培等方面的知识。在介绍药物作用方面的,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一进九月九,医生抄了手,家家吃萝卜,病从何处有”。此外,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所以产褥热、破伤风等疾病,不知断送了多少生命!这方面亦可举两句谚语,“生儿好比爬血山,满月才算过鬼关”,“只见娘怀胎,不见儿走路”。

医药卫生谚语,虽反映了不少历史真实和防病治病的经验,但也有其局限性,而且由于口头流传,有些难免失真,其中还有不少违反科学道理的。如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仍有积极的意义。这些谚语,语句虽短,却反映了深刻的道理,成为回族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在民族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深刻的感悟到,西吉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纷呈万千的气象,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各显秋色。悠久的历史使西吉民间文化更加厚重和恢弘;共存的多民族使西吉民间文化更显浩瀚和辉煌;静穆的伊斯兰文化使西吉民间文化凸显珍奇和光彩。

同类推荐
  •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时54分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为了纪念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我们特推出了曾仕强经典语录及系列国学经典珍藏版图书。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孝经》有着深刻的研读和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为要义,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将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强教授认为: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相信大家的烦恼、痛苦、恐惧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关系有关,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探索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建立更加和谐、友爱的家庭。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嗨黑化吗

    嗨黑化吗

    许漫意外进入“炮灰必须死”系统中,任务是不洗白,将恶毒女配属性进行到底,既要努力去拆散男女主角,又要让他们幸福happyEnd!面对越来越狗血奇葩的任务,各种三观不正、作天作地的男女主角,许漫是继续当一枚典型工具性炮灰,男女感情的催化剂,还是一脚踹翻渣男贱女,从此走上彻底黑化之路?
  • 不悔惊鸿梦归处

    不悔惊鸿梦归处

    人妖殊途,奈何情深。是否只要够强,就能把握命运?
  • 旧爱来袭,老公太霸道

    旧爱来袭,老公太霸道

    三年后,她是盛大婚礼的女主角,他强势闯入,裤脚边还粘着一个奶娃娃……原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幸运的新娘,却发现,一切都是蓄谋已久,这个霸道又嚣张的男人,毁了她的婚姻,还要腻着她一辈子?!
  • 灵王天印

    灵王天印

    一次机会,使亚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亚瑟找到了乐趣与自我。
  • 分天神木

    分天神木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谁而活,为何而战?!善恶本来就是如黑夜白昼交替,总有一瞬间无法分辨。黑夜路过无尽群山,白天穿过红尘漫漫,我是一棵树,生长在光明黑暗的交界处,善恶本难分明,为善,悲天悯人;为恶,罄竹难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在这里强大体魄还是桀骜的灵魂都是强大的倚仗,禅术,祝由,毒理,五行,元素,法则,符咒,铭文,手印,秘术,都会一一解释出现实世界的神秘。这是一个构建在每个人心中的历史画卷,脱开桎梏,走进奇幻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守护她的一生

    tfboys守护她的一生

    那一瞬间,你不在是他,她也不是她自己,这十年来,直到那一年,才遇到彼此,而这十年来,你过着他的生活,他过着你的生活。雪花纷飞,梅香阵阵。你们。。。。。。心如雨落桃花片片凋零;你清泪洒落,痛在心间纠结,情在风雪中凝成一片片晶莹
  • 独宠娇妻:傲娇总裁,别这样

    独宠娇妻:傲娇总裁,别这样

    “陆霆天!天杀的。”怒吼的声音响彻在房间里,女孩摇摇晃晃的下了床,正在穿衣服的男人,听见女孩的声音,笑了笑“夫人不要急,为夫我这就满足你……”“滚!”她只不过就是昨天一不小心看了一眼帅哥嘛,没想到这男人这么小气,折腾了她大半夜,全身痛死了。“嗯?你确定还要继续滚?”男人厚脸皮地问了句。“你……”女孩被气得不轻,美眸瞪了一眼他
  • 恶魔校草:呆萌甜心跑不掉

    恶魔校草:呆萌甜心跑不掉

    她。隐藏身份,只想安静享受高中生活。却命中注定闯进他的世界。在胜琪墨学院又会发生什么?她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命运绕着时光的大门,等待着他们的又将是一道道关卡。一对一宠文.欢迎大家来收藏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