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5000000057

第57章 中国政治发展与农民问题(6)

所谓法治政治,就是通过法律规则的选择与运用以建立社会秩序,分配社会利益的公共治理活动。正如布坎南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的社会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包括经济是当然具有‘政治性的’,因为所有的行为都被包围着它的法律所制约,而法律本身又必须在政治行为中找到最终起源,或至少受到基本的强制力量的支持。或许可以预料的是,政治和法律之间划分的界线是难以维系的,不论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如此。”〔美〕布坎南等著.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页.根据这种法治政治观念,法与政治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性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而政治是一种社会规则性活动,是选择和运用法律规则的活动。法治政治具有规则性,法治政治是以法律规则为本位的政治。法治政治是以人为本的政治,法治政治通过对规则性的确认与张扬,对人的政治本性和人的政治主体性的肯定和推崇。法治政治是政治人公平参与政治的平台。法治政治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对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和公正等人的政治主体价值和主体利益的追求。政治是自由人的活动,政治就是让人展现其自由本质的领域。洛克认为,“通过赤裸裸的暴力建立的政权与国家的本质是相对立的。因此,只有在人民自由表达意志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建立的政权才是合法的政权。”马啸原著.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7页.卢梭也提出,政治的形成不能源于强力而是人们的约定,他说,“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剩下来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卢梭著.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4页.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视野中,政治就是权力的政治,而不是权利的政治,政治是权力人的政治。“从政治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来看,政治具有一种特殊的权力本质。政治状态与非政治状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状态建立起了一种普遍的、正规的、用来对社会进行组织管理、调节控制的政治组织与设施——公共权力,而非政治状态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政治组织。政治状态愈是成熟,公共权力便愈是发达,国家是最发达的公共权力,因而国家社会是最成熟的政治社会。公共权力不仅是政治状态与自然状态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而且是政治社会全部政治生活的核心。”

罗予超著.政治哲学论纲[M].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41.“权力是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权力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是一切形式的意志统一,社会结合、社会协作,社会的组织、管理等等社会事务的根本动因。”罗予超著.政治哲学论纲[M].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42.如普遍存在的权力崇拜或强力崇拜,社会关系的权力等级制,权本位的社会利益分配方式,权法关系上的权力至上,权力寻租与金权政治等等,都是以权力政治文化为支撑的,政治权力失去了社会制衡,公民的利益表达渠道被堵塞。社会陷入一种或明或暗的政治对立中。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视野中,统治与治理是不加区分使用的。实际上,统治与治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治理与统治的最基本区别是依托的权威类型不同、主体不同、管理过程也不相同。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构,而统治的权威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官方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官方机构,也可以是民间机构,还可以是官民机构的合作。从管理的过程讲,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状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1:(9)在此背景下,治理而不是统治理应成为探索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基本理论起点。

从已有政治发展经验来看,这种以政治人权力为本位的权治政治并不利于社会的建设,而法治政治则积极的多。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法治政治为导向,不断推动从权治政治向法治政治的政治转型,推行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政治文明。从邓小平强调,“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6页.到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政治方略,要求将“发展民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十六大将法治政治作为政治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和任务。都标志着中国推进从权治政治向法治政治的政治努力,从根本上抛弃权治政治的“权力至上”观念,确立法治政治的“法律主治”的观念。通过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宪政的神圣性,完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增强人们的宪法和宪政意识。在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实现“政治法治化”,实现执政理念、体制和方式的转变,使中国共产党真正能够在法治政治和宪法政治下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同时,国家重新构建规范政治权力,健全对政治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国家公务员法》为制度基础,健全公务员制度的政治功能与机制,强化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责任追究机制,划分公务员的职责类型,确立业务类公务员的利益中立制度等。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包括政治主体法、政治关系法、政治行为法和政治程序法在内的政治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限制政治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政治法律体系,规范行政行为、政务信息公开和公民政治参与等,健全公民利益博弈的政治协调机制,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方面,中国从“政治主导型利益博弈”和“政治参与型利益博弈”走向“政治协调型利益博弈”,不断推进人权与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

(二)中国农村治理结构新模式

农村治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既有政府的统治,又有村民的自治;既有法定的制度,又有村规民约;既有国家权威的介入,又有民间权威的参与。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由此提出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社会治理模式,核心是要建立农村社会治理的法治治理结构。

1.以政府权威主导,健全农村社会调适机制

以往中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经验表明,无论何种治理模式都离不开国家政权的主导。农村社会治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治理定位、制度安排和职能转变。第一,加快行政控制手段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其要点是要革除政府自身的利益,使基层政府成为与广大农民利益一致,为农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成为负责任的政府。第二,加快推进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将乡镇政府的行政行为置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其中既包括保障农民自主进行生产、生活决策等经济权利,也包括保障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社会管理,体现自身价值等政治权利。第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注重协调和化解农民与基层干部、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协调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协调乡镇政府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第四,明确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划定各自职能,使国家管理与村民自治能够相互协调,使乡村关系达到有机互动。第五,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当前农村治理是较为典型的三元权威结构,即政府、村民组织与党的基层组织。实践证明,要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只能坚持、加强,不能削弱和动摇。因此,党员队伍的建设,党员素质的提高,民间经济精英向政治治理精英的转化,既关系党的建设,也关系到农村治理模式的基础建设。

2.全面整合乡村社会力量,建设农村公民社会

乡村社会力量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权威资源和治理平台,中国农村治理的理想成熟状态的最终落脚点是市民社会。第一,要控制和引导好政府体制外的农村精英,使他们发挥“正功能”作用。体制外农村精英既包括乡村卸任的村干部、退伍军人、某姓氏的代言人,也包括成功创业或致富的农村经济能人。在中国发达地区的农村,如广东就已经出现了能人治理与制度化治理相结合的新的农村治理模式,实践效果良好。王金红.村民自治与广东农村治理模式的发展[J].中国农村观察,2004:(1)第二,要团结和引导好开明进步的宗族代表与宗教人士,充分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社会权威,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第三,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村社会中介组织,使其发挥更大的管理农民内部事务的自治功能。目前农村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协会、行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它们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个人、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交流的纽带,发挥着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功能。西方国家农村社会现代化及有效治理的实现基础即在于此。

3.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促进农村治理的法治化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治理结构,一定的治理结构适应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传统农村社会,由宗法关系、宗教关系和财产关系确定了社会的认同纽带,形成了一定的权威结构。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关系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大相同,因此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随着国家力量的增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权威、业缘组织的权威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权威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导权威,形成了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国农村从单纯“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民主政治是在“陌生人社会”中最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权威结构。有利于把乡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新现行乡村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既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保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从而达到整合农村资源,实现利益聚合的目的。

一是探索以村落为基础的农村社区管理新格局。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群众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组建村落社区,变单一行政型治理模式为社区服务型治理模式。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地区,推动农村村落管理模式向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转型,消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二是探索以村村联合为载体的联村管理新格局。在不变更原有行政村组织形式、土地及财产所有权及债权债务的情况下,本着“群众自愿、就近便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由两个以上行政村进行联合,设立联合党总支,实行联村管理。探索以村村合并为形式的并村管理新格局。通过村与村之间的合并,即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节约农村管理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三是探索以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为重点的组织管理新格局。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打破行政村域限制,引导农村党支部跨地域整合联建,形成利益链、区域链、服务链等多种设置形式。在一些农业产业特色较为鲜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地区,以合作组织为依托,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开展组织活动,使党的组织体系覆盖到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顺应农村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非公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农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等特点,实行村企联合,建立市场型党组织。如建立外出创业人员联谊会党支部、城镇工商业联合会党支部和非公企业党支部等。在城乡二元体制向一元化迈进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同一切与发展农村经济有关的城市经济社会实体的党员和党组织建立联系,进行组织共建和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四是完善乡村社会自主治理组织,化解农村冲突。社会自主治理,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能自己组织起来,在不依赖外部代理人的情况下,为解决群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获得共同利益而进行自主协调,并由此设立相应有效的制度安排。乡村社会自主治理有两个主体:一是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激发基层活力的主要载体。实践证明,加强村民自治是建立现代乡村社会自主治理的重要环节。村民自治可以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乡村民间组织。当前,乡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据估计,全国已登记和未登记的乡村两级民间组织至少有300多万个,占全国民间组织总数的2/3以上。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2003年至2005年底,全国性社团3年基本没有增加,省级登记的社团3年只增加了89个,地(市)登记的社团略微增加,而县级登记的社团则大幅度增加,3年共增2.5万个,其中大部分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经成为乡村民间组织的主体,成为乡村自主治理的有效载体。研究表明,乡村民间组织能很好地进行多向度的合作,既降低政府直接控制乡村导致的成本,减少政府管不胜管所带来的失败,也使得乡村社会内部充满活力。

(第三节)权利政治发展与农民公民权保障

同类推荐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大总体上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加强。本书通过大会背景、大会纪实、重要文献、历次全会、热点聚焦等栏目,客观全面介绍了在林彪集团覆灭后,依然坚持的“左”倾错误。
  • 西方世界的衰落(修订版)

    西方世界的衰落(修订版)

    本书从理性概念出发,通过理性的同化与异化分析,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与衰落的内在机理,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进行解构。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就是理性同化的过程,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过程中就埋下了理性异化的祸根,随着理性同化的完成,理性异化的力量逐渐显现和增大,并导致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得出了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落的结论。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一)

    本书内容包括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热门推荐
  • 那些被无赖插足的失春岁月

    那些被无赖插足的失春岁月

    如果再给齐绯云一次机会,她宁愿舔着一张老脸去其他社团安身也不会招惹像王墨这样的二货。果然爸爸说得对,天下间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干活的社团。如果再给林小鱼一次机会,她宁愿掏出几块钱赔给齐绯云,也不会签下那张社团报名单。果然贪小便宜吃大亏。如果再给周云帆一次机会,他宁愿拉着凤谦爵私奔,也不会在那个幼儿园的手工课上和凤谦爵一起做手工,然后被王墨搬着一张凳子插足在他们中间,从此不再离开。如果再给凤谦爵一次机会,他宁愿拍死自己,到十八年后再出生在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地方,也不想再面对王墨和周云帆变得越来越像二货的日子。如果再给双胞胎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打包好齐绯云和林小鱼,到隔壁班去创立一个不爱学习协会,然后和王墨这个二货分庭抗争。如果再给王墨一次机会,他一定会早点搬张凳子坐在凤谦爵和周云帆中间,早一点创立学习爱好者协会,早一点开始和这群人拉扯不清的青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游穹海

    傲游穹海

    大胆!我的人你也敢欺负,也不看看你是谁?话音未落,一白衣女子如仙而来,一只虚无的巨手狂压而来。羽落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没能抵挡住千斤重的虚影,全身筋脉发出“嘭”“嘭”的声响,寸寸皆断。
  • 葵天宝典之雪芊荨

    葵天宝典之雪芊荨

    也许是东方教主的香消玉殒了断了雪芊荨千般万般的念想。原以为远离了江湖上的是是非非,可以好好地去过完余下的人生,谁知退隐江湖,却惹上朝廷。殊不知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间处处是江湖。避不开,逃不掉,因因果果,皆已注定。好不容易才将尘封的心结打开,却又被割得遍体鳞伤。雪芊荨黯然落泪:是自己热乎乎的心捧了出来,别人才有机会一刀一刀的刺下去……此生情意终不悔,怆然千滴胭脂泪。有此雪芊荨,世上再无第二人。
  • 沉默都市

    沉默都市

    一个每天都做的血腥之梦,一个只有两年记忆的少年,是否能找回原先的自己?校花?女警?职业御姐?特工妹子?女吸血鬼?你们,你们别过来啊!再过来我就报警了!啊!救命……
  • 光下

    光下

    平行宇宙中,另外的你,是谁?数千年的神鬼道,从何而来?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向何方?本书由一条会说话的狗,带领主人公秦牧探索平行宇宙中神鬼世界。
  • 死亡效应

    死亡效应

    一款网络游戏攻击了华威校园网,版主倪青意外发现这款游戏其实链接着一个时间空间,玩家通过游戏,进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在那里,时间会带你回到过去,甚至可以改变过去。但是根据倪青对游戏信息的掌握,她发现只要闯关失败,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倪青不经意间开启了游戏端口,从此被各种诡异事件折磨,就连知己好友也离奇消失。倪青为了寻找好友,通过游戏进入到时间的空间,在那里,她竟然看到死去多年的男友……她能否闯关成功吗?她能够穿越时间改变过去吗?又是谁创造了这款游戏?一切答案,尽在《死亡游戏》中为您揭晓:))qq群:42190135
  • 随想话谈

    随想话谈

    写一些简单的故事,写给自己,写给以后,写给我
  • 王俊凯之不平凡的恋爱

    王俊凯之不平凡的恋爱

    他是娱乐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是缘分还是天意让他们两个认识彼此。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处处透露着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1934年,沈从文回乡探母,目睹沿途风土人情,见证昔日如诗如画的美丽家园呈现凋零、衰败,陡生悲凉,遂将一路所遇的风景、人物和发生的事倾诉于笔端,写成《湘行散记》。作者用自然质朴的文笔,将湘西历史沉淀下来的古朴气息,湘西人的单纯和厚实,以及自己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浸溢在字里行间,谱写成一首哀婉凄美的田园牧歌,读来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