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50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政治演进中的农民问题(4)

(1)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体系的建立,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改变了90年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乡镇为主”的格局。200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明确强调农村义务教育投入要从“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转变。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作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建立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通过“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力争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得到资助,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5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共覆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676个项目县、2529个项目学校(其中新开工项目学校2488所)连同2004年已批复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已下达中央资金60亿元,工程建设项目学校4852所,将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921.42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到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覆盖的中小学生增加到3000万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共建成7.8万余个教学光盘播放点、5.3万余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7000多个计算机教室,有15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2005年11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王肃元、姚万禄、付泳.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31—132页.农村社会事业加速发展,2007年,全国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并免费获得教科书。在农民受教育权保障的同时,长期以来困扰农民的教育负担问题基本解决。

(2)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突破,建立了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后,各级政府把保障农牧民健康权利作为政府民生计划重点加以实施,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6%。2008年,全国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超过了8.1亿人。

(3)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农民工受伤赔偿权利得到制度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中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劳动保障部于5月17日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9号),决定在全国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即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要求对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在参保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参保地有关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4)消除制度壁垒,促进农牧民社会权利平等。逐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建立了惠及农民工的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持续增加。2006年,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月平均工资水平为958元,比上年增加103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规定凡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工作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工,均可在当地申请落户;除家庭消亡的外,在承包期内不能收回承包地。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依法明确基本工资制度、岗位工资标准、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以及支付形式和支付时间等内容,合理确定计件工资单价。农牧区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农牧民物质帮助权保障水平提高,《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后,各级政府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工作规划,3566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08年,全国有4284万农民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范围。

(5)农民环境权的保障纳入国家政策体系。针对农村环境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污水土壤污染、垃圾卫生污染、化肥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凸显等农村环境问题,国家提出并实施了建设“生态村”的规划,一是在以种养为主攻方向的活动中,用以草换肉的方法发展养殖业。二是发展沼气,以气代柴,用于做饭取暖,节省薪柴保护山林,节省秸杆沤肥还田,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三是农田四周建防护林带,实现林网化。以施有机肥为主,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生产无污染的“绿色作物”;四是美化、香化、园林化村庄。实现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各地加快了农村沼气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总之,21世纪的中国农民问题,依然是政治学研究的主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农民问题已经从各种对立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中国解决农民问题的成就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发展道路,使中国农民问题在良性发展的社会秩序中得到逐步解决,中国农民逐渐由生活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再到公民权利全面增长。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通过30年农村改革发展,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用“三个极大”高度概括取得的伟大成就,即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一、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讲:“中国人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0页.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响亮地回答道:“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2页.半个世纪过去了,艾奇逊的唯心史观早已破产,而毛泽东的预言已在新中国的大地上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依靠农民的伟大创造,化解了农业生产矛盾,成功实现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199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吨,比1978年增长68.1%;棉花总产量达到450.1万吨,比1978年增长1.1倍;油料总产量达到2314万吨,比1978年增长3.4倍;水果5452.9万吨,比1978年增长7.3倍;猪牛羊肉4089.5万吨,比1978年增长3.8倍;水产品产量3906万吨,比1978年增长7.4倍。林善浪等.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10页.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庄严宣布:“现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12亿中国人民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件事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千年回眸: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N].经济日报,1999—12—28.中国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饥饿,这个在华夏大地上肆虐了几千年的怪兽,已经悄然地退出了中国历史的地平线。2004年—200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三年粮食共计增产1335亿斤。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单产连续三年超过300公斤,2006年粮食单产达到314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棉、油、糖、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获得较快发展,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步伐加快。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比2002年增长37.2%;油料产量达到3059万吨,增长5.6%;糖料产量达到11032万吨,增长7.2%;园林水果产量达到9599万吨,增长38.1%。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棉花、油料、糖料单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畜牧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06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比2002年增长22.2%;牛奶产量达到3193万吨,增长145.7%;水产品产量达到5250万吨,增长15.0%。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先后跃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4个台阶,稳定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570亿斤,和2007年相比,全国粮食增产540亿斤,创造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

二、农民收入普遍提高

农民收入是综合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多方面重要决策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经过30年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质的变化。从1978年到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可以分为6个阶段:

1978年至1984年是高速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为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强大动力,短短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增长2.66倍,年均递增17.71%。

1985年至1990年是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农民收入波动非常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97.6元增长到1990年的686.31元,扣除物价影响年均递增2.97%。

1991年至1996年是回升阶段。从1991年开始,尤其是1992年以后农村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农民收入出现了强劲的回升趋势。1992年农民收入走出了低速徘徊势头,增速达5.9%。随后几年,除1993年农民实际收入只增长3.2%以外,其余几年均超过5%,1996年达9%。

1997年至2000年是增幅持续下降阶段。1997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继续下滑,增速只有4.3%,1999年增速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收入增长速度只有2.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2001年至2004年是恢复性增长阶段。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比上年增加113元,增长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扭转了增幅连续四年下滑的局面。此后几年农民收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4年至2007年是稳定增长阶段。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300元;扣除价格因素,增幅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超过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从改革开放30年农民收入增长看农村改革成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比2007年增加了621元。这是农民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年均增加2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4.8%,提高到2006年的7.4%,打破了“十五”前三年收入增长缓慢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2004年—2006年农民增收连续三年超过300元,历史上前所未有。随着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农民收入结构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人均工资性收入比2005年增加200元,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0.2%。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2006年农户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931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53.8%,比2002年下降6.2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38.3%,比2002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三、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一)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膳食营养改善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本书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为治理新疆而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完整呈现出来,同时还与其他历史时期作对比,以大量史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新疆是新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
  •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2019年修订)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2019年修订)

    重视理论创新,推动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建设,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本书共八章,主要围绕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呈现新面貌、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等方面展开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推进历程和实践走向,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启发、巨大激励,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作者从中央三代领导心系宁夏,当代中国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与宁夏实践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
  •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本书体现了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前沿,对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九州情歌——雪峰诗选集

    我从小学起就爱读诗歌、爱唱歌,是抚顺市中心小学歌咏队的小歌手。初中时期开始学写诗歌,可惜都遗失了。高中时期又陆续写了一些,虽很稚嫩,却还保留了一些。
  • 葬武传说

    葬武传说

    “万物刍狗嘶引葬,乾坤毕竟归玄武”一个天生绝脉不能修武的废材,却随身携带着地球武侠小说中各种武林秘籍。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无奈,他该如何抉择?他是否能逆转乾坤,走上强者,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敬请关注,葬武传说
  • 闪婚冷傲总裁的撩人娇妻

    闪婚冷傲总裁的撩人娇妻

    她,在目睹了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员工与男朋友在酒店里缠绵之后,决意去酒吧借酒消愁。一杯烈酒下肚,心中的不甘之意越浓烈,握着酒杯的手,关节泛白,松开又握紧。片刻之后,起身,决定去找牛郎报复,结了账刚出酒店就被撞了满怀,还没看清那人的脸,就被粗而有力的手打横抱起往停在酒店门口的车去了……
  • 快穿之病娇少年惹不得

    快穿之病娇少年惹不得

    千千万万个个小世界里,每一个“幸运者”都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才可回到现实。她是那批“幸运者”的其中一个,在每一个世界里,都会遇到一个与上一个世界相似的少年………在她最后一个世界里他问她:你会一直陪着我吗?她沉默了好一会,回答:不会…他说:是吗?不会…留下啊…对啊…你终究会离开,就像前几个世界一样,总是会一次又一次的将我抛下…但是这一次,不会再让你丢下我了…………
  • 心血管生活宜忌与调治

    心血管生活宜忌与调治

    本书以自我调理为目的,分为生活宜忌篇和调治篇。其中,生活宜忌篇包括思想认识、运动锻炼、生活习惯、用药以及诊疗宜忌;调治篇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入手,具体介绍了疾病的症状成因、饮食调养和生活保养治疗等方面内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阎魔侠

    阎魔侠

    “月魔”有记:一枝残断,可谓阴阳。天分月影,地破阎魔。岸兄主发多元大陆论的其中一支[玖阙大陆],渲灵共和国。—————————————少年“古烨”遁寻着宿命的指引之音,在鲮鲤山涧处,获得了万象力的七星传承。三本上古武书,开通他全部的经络,以武术极致换取梦幻三式——撕裂、置换、模糊。亦是超越理法之能,亦是功法大成之境……国之无道,怨灵遍布。正义不是迟到,而是无人手持正义之刃。阎魔出世,不背负侠义,只求撕开阴霾觅得公道之影。以邪恶之爪,破正义虚墙。——————————————月影是他天命的英雄,他是月影命定的宿敌。你是科幻月影,我是武幻阎魔。“背负阎魔之名,纵使断腿,也不安然下跪!”……分线故事《月影侠》衍生系列,暗黑反派主角故事,特此献上《阎魔侠》!
  • 网游之战神降临

    网游之战神降临

    大陆的组成,分为四大部份!由四个不同的超级种族来进行支配!由人类所占领的亚特兰蒂斯帝国。这里是人类的领地,人类、亚特兰蒂斯的主宰者。这些种族有的加入了光明联盟,也有的加入了黑暗联盟。接着,这片大陆不在安宁、一场种族大战便这样爆发了!
  • 都市仙帝无敌归来

    都市仙帝无敌归来

    『本书无敌文,热血爽文!』五年前,他被自己女朋友背叛,被权势滔天的公子阔少当面凌辱,打断双腿,抛尸河里!父母和妹妹被赶出家族!父母又被人陷害离开了人世间!五年后!仙界至强者“青云仙帝”带着强大的修为归来,曾经伤害过我的人,等着我的怒火吧!(无敌爽文,主角高冷,不圣母,不见女跪,单女主,杀伐果断)
  • 契约婚姻

    契约婚姻

    一场命中注定的偶遇,开启了人生截然不同的篇章,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绊绊,不过最后庆幸最后陪在彼此身边的还是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