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气候持续变暖、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生态系统脆弱的三角洲城市首当其冲。它们不得不面临遭受大段海岸线被侵蚀、大片土地被淹没的厄运。在我国,这些地方正是上海、广州、天津等繁华之地。
有人曾形象地把海洋比喻为气候变化的“雷达”,因为气候的扰动最容易从海洋的变化发出信号。当20世纪的百年工业化车轮快速驶进21世纪,我们看到了那些附着在深海里的“咒语”正在慢慢应验。
一、南极消失后的中国模样
下页的这幅地图(图一)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地图中出现的黑色粗线条却如一道缝合后的刀疤,彻底改写了神州大地那雄赳赳的金鸡形象。这幅地图最早出现在2008年11月的《华夏地理》杂志网页上,绵延曲折的黑色粗标线乃是制图者重新描绘的中国海岸线。
黑色之粗线从何而来?制图者是以海平面上升50米后为假设,划出的中国届时的新海岸线。这个“未来新海岸线”显示的是,总体看来,届时,我国国土的东部沿岸自北向南都将斗转星移。最东部将新增入海口,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乃至全国三大粮仓均不幸被淹,沿海地区海岸线后退。
我们也许可以更详细地罗列预测者所描绘的“中国新海岸线”:
1.东北平原上新增两个出海口,一个位于我国境内最东部的黑龙江抚远县,该县城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另一个则位于吉林省珲春市,该县级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处,是中国从水路到达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欧的最近点。
2.辽东湾将向北退至铁岭市。
3.京津冀地区的秦皇岛、天津、唐山、北京以及河北省的东南部将沉入海底。
4.中国最大半岛山东半岛将一分为二,将变成两个岛屿,第一大岛不再是台湾。
5.江苏和上海消失,仅有云台山、紫金山等成为零星小岛。
6.安徽的淮北平原和长江沿岸地区被淹。
7.全国三大粮仓江西的鄱阳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被淹没,形成一个大湖区。
8.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海岸线退缩较少,但杭嘉湖平原和珠三角平原淹没。
9.台湾、海南的沿海平原被淹。
如果气候真的这样持续变暖,或许上海艺人周立波在其一周脱口秀里所调侃的“哪天,都可以在甘肃享受海景房了”,真会一语成谶了。
也许,上面的地图会让很多人产生质疑,因为那更像一个“极端猜想”。但不妨让我们再看看后面的这张图(图二),那似乎更加不可思议,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过。
这幅图出自2010年4月份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描绘的是末次盛冰期太平洋西海岸古海岸线示意图,在这张图里的东亚各国海岸线与现在有天壤之别。1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冰期,这段寒冷的岁月持续到1万年前才结束,其中最冷的时期距今大约2万年,科学家即称此为末次盛冰期。随着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成为了冰川的中心,广阔的冰川及冰盖固结了大量的液态水,使该时期的海洋面积收缩,海平面下降到比现在低120—130米的水平。今日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全部消失,成为陆地,上海、香港变成内陆城市。海南岛、台湾岛都与大陆相连,韩国的度假胜地济州岛变成了“济州山”,而日本四岛相连变成了“扶桑半岛”。深色线条标注的一条几乎连贯的海岸线将东亚与太平洋相隔。
1万年后的今天,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海岸线泾渭分明,海升海退、陆显陆没、在地球的历史上再一次挑战了我们“保守”的神经,只是时间太遥远,遥远得都无法想象。
气候变暖、海平面持续上升是上幅令人震惊的“未来示意图”成立的前提。目前科学家的推测是,当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0米。而备受争议的刘小汉教授(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球科学组中国国家代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更为语出惊人地预测——“最快到2050年,南极冰盖可能将全部融化,海面将上升近70米,全球沿海城市将受到极大威胁!”
70米可能算是所有预测海平面上升数字中最高的一个了。但是,这个70米有根据么?有存在的可能性么?刘小汉的解释是:8000万年前,地球气温非常高,平均气温比现在高6.5℃。由于高温带来的强氧化作用,那个时代的地层泥土都呈红色,专家称作“红层”。在那个时代,南极和北极格陵兰都是没冰盖的,地球随后逐渐变冷,距今约3400万年前,南极冰盖逐渐形成。
目前,南极大陆上覆盖着2000米厚的冰盖,英国科学家发现。位于南极的拉尔森地冰架,从2002年1月31日开始,占整个冰架1/4的部分也就是800多平方公里的冰架开始和主体分离,只用了35天就从卫星照片上消失了。科学家担心随着气候变暖,还会有更多的陆地冰架融化。据CCTV10播放的纪录片《地球在变暖》中介绍,南极的大陆性冰架和海洋性冰架不同。海洋性冰架就好像杯中的冰块,它的融化不会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但大陆性冰架如果融化,原本位于陆地的冰层落入水中,如同额外地给水中加冰,当冰融化时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而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预测,在未来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气温可能上升到8000万年前的历史高位,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南极是不可能存在冰盖的!若平均厚度4600米的南极冰盖届时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6米,而算上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海平面将再上升4到7米,事实上,还有北极和青藏高原的融化的冰……
南极冰盖融化的现状,我们已经在“地球危机报告丛书”第一卷《2012地球悬念》中有详细的解读。最新的消息是,欧洲航天局在2010年3月9日公布了一组环境观测卫星拍到的图片,它记录了今年2月初南极巨大冰山相撞的情景。由来自南极东部的B-9B冰山和一条长达160公里的默茨(Mertz)冰舌相撞产生了世界第二大冰山,新冰山被命名为C-28,该命名意味着它是自1976年以来从南极洲临澳大利亚部分分裂出的第28座冰山。其长度为78公里,宽度为39公里,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半香港岛(面积约为702.64平方公里)的大小。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合作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此发表了简短的声明:“未来两座巨大冰山的位置很可能会影响当地洋流循环、海冰及深海海水的形成。”南极冰盖的消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是消融后引发的海平面上涨尺度还在科学家的研究和确认中。
预测海平面上升70米并不是刘小汉的一家之言,大洋彼岸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安德斯·卡尔森教授也在其所从事的研究中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只是他的对象指向了格陵兰岛。格陵兰全岛约4/5处于北极圈内,是继南极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根据美国宇航局地球物理学家斯科特·卢瑟科的“重力恢复与气候试验”(GRACE)卫星测量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2004—2009)格陵兰岛大约消失了一半以上的陆冰。这些融化的冰水足以装满11个切萨皮克湾(切克萨皮湾是美国最大的海湾,面积约为16.5万平方公里)。
卡尔森及其同事重建了最后冰河时代末的冰盖融化事件,他们选取了当时覆盖大部分北美地区的劳伦泰(Laurentide)冰盖作为原型,模拟在温暖世界中的冰原是如何快速消融的,又如何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研究小组发现有证据表明较大的冰原能快速分裂,而且,导致劳伦泰冰盖快速分裂的力量相当于现今格陵兰冰原所面临的这种破坏力。如果科学家从劳伦泰冰盖消亡获得的研究结论是对的,那么由格陵兰冰原消融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估计就严重低估了,这些冰原拥有的水量足可以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0米。
刘小汉与卡尔森模拟推测的结论可能属于大部分科学家口中的“少数派报告”, 仍然有科学家们表示,海平面涨得没那么快,上述说法太过夸张,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如果南极西部冰盖在未来数百年甚至数十年间局部甚至全部崩塌,将会造成全球部分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6至7米。
6米,亦或60米、70米,这些数字本身都不是很大,也没有感情。但是,倘若置于海平面上升的境地中,这些数字都将是灾难性的,人类的祖先世代于黄土地上辛勤耕作开拓出的版图,却不得不面对时间长河中弹指一挥的潮起潮落,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相处啊!
由我国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比常年高出68毫米,也比2008年高出8毫米。数据分析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平均速率。专家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王诗成则认为未来可能是这样的一种趋势:“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约10至40厘米,2050年将上升约30至60厘米,2100年将上升约40至90厘米。”
尽管我国相关部门对海平面上升的幅度预估远远低于国际上的预测数据。然而,即使是30厘米、40厘米的升幅,仍然会对我国造成不可轻估的伤害。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估算,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珠三角、长三角和黄河三角洲、华北平原可能遭淹没的海岸低洼土地面积超过2.3万平方公里。该报告是由我国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布的第一部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