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过60%的人口,以及2/3的大中型城市,都生活和构筑在河口之上。河口的健康和安全,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也关系到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WWF全球总干事詹姆斯·利普在高峰论坛的主题致辞中指出:“同时,河口也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口浪尖。海平面上升,盐水入侵,洪涝干旱,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丧失,新时期河口面临着更多的威胁。”
在此背景下,WWF倡导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流域综合管理为核心,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综合性的河口保护措施。在该论坛上詹姆斯·利普提倡“顺应自然”的河口保护措施。他举例说明:由于泥沙的减少、红树林的退化、海平面的升高和龙卷风的增加,位于印度和孟加拉的孙德尔本斯(Sundarbans)三角洲正面临失去沿海岛屿的威胁。
而再造红树林、建设天然屏障的项目不仅创造了绿色工作岗位,而且调整了河流管理战略——堪称是一种超越了单纯的水资源管理的模式。
多南那(Donana)三角洲地处西班牙最大河流所在流域,一直受到农业扩张的严重影响,不断扩展的农业不仅摧毁了地中海森林,而且过度使用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WWF的支持下,经营农业的农民们如今可在其草莓生产中节约15%的水资源。WWF还在与欧洲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合作,为草莓生产制定环境标准。与此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当地社区和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协作,改善农业景观规划,以修复地中海森林中18000公顷的生态走廊。
这些案例给我们的关键信息是:应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综合方法、吸引主要利益相关方参与是确保河口健康的关键所在,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国的长江流域,“在过去20年中长江沿岸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通过长江论坛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方也日益认同保护和发展双赢的重要性。”詹姆斯·利普建议长江论坛参与各方继续流域层面的流域综合管理措施,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探索保护和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为最专业的湿地专家,在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世界河口三角洲如临大敌之际,湿地国际表现出了“甘苦与共”的决心。
湿地国际官方网站在2010年3月发布系列文章,对湄公河拟建水坝带来的危险、云南动物面临饮水难、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近况等进行跟踪了解通报,其中表现了对国际湿地资源的关注和期盼。
湿地国际创建于1995年,是由亚洲湿地局(AWB)、国际水禽和湿地研究局(IWRB)和美洲湿地组织(WA)3个国际组织合并组成,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开展工作,致力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湿地国际的全球和地区项目由120多个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开发机构和私人机构提供支持,项目活动分布于六大洲14个地区,在非洲、南美洲、南亚、东亚和北亚以及中欧、东欧和大洋洲设有16个办事处和协调机构,总部设在荷兰瓦格宁根。
湿地国际通过开发工具、提供信息来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公约和条约,以满足湿地保护的需求。该组织凭借科学的分析以及在全球和国家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项目中取得的经验,在某些影响湿地的关键问题和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优先行动方面,提供最佳的信息来源。目的是通过能力建设、伙伴关系、跨区域合作和多部门的实地项目把它们和其他组织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为湿地管理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湿地国际正努力实践自己的四个长期全球战略目标(2005—2014年),即使有关利益方和决策者充分了解湿地的现状和趋势及其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价值和行动的优先领域;认识到湿地所提供的价值和服务,并把它们综合到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综合的水资源和海岸带管理实现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通过大范围的、跨界的湿地物种和关键湿地栖息地动议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三、个人的付出
感受地球发生的冷暖交替、海平面上升、家园沉陷、物种消失,廖晓义和行走在保护河口第一线的人们,以事实带领我们从心体悟:行动的迫切性。一己之力,也能积少成多,用我们日常的点滴贡献,共建三角洲文明、城市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全新未来。
大至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级别的国际会议,小至安步当车、种一棵树,个人对河口的保护措施不容忽视。暂且不论参与这些行动的个人,是总统、环保人士、志愿者,还是潮流明星、童子军,都是我们极其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的河口城市、三角洲得以长久繁盛所必须的民众土壤。
一个人的环保诊断书
“70亿棵树运动”,你参加了么?
2009年9月21日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联合国“10亿棵树运动”宣布已超过70亿棵的目标,即地球上每人一树。这个宣布表明: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人人有份。
在过去三年里,数百万人曾卷起袖子,不怕肮脏,为了环境而植树。他们当中有童子军,有国家领袖,有小学生,也有城市居民和企业领导。
中国政府宣布在这场特别的运动中植树26亿棵。由此,总植树量达到73亿棵,里程碑得以实现,并且遍布世界各地的167个国家和地区。
或许会有人记得,2006年11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公约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农林中心联合发起“10亿棵树运动”当时,有无数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是炒作,有人认为会半途而废,总之,持无法实现的态度的大有人在。
但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人们走进花园、公园和城市,走进乡村和农村地区,证明怀疑者错了。
该运动的首个目标是促进10亿棵树的种植承诺和实际种植,以表达公众挑战气候变化和森林及生态系统退化的态度。此后,“10亿棵树运动”的成果大大超越了其原有目标,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运动”,所有参与者中一半以上(52%)是个人。
站在2009年9月21日这一天,过去8个月里,中国植树61亿棵,其中26亿棵是为“10亿棵树运动”栽种的。这额外种植的26亿棵树一经宣布,便使该运动截至9月21日的植树总量达到73亿棵。 世界各地植树超过一亿棵的国家还有埃塞俄比亚(14亿棵)、土耳其(7.11亿棵)、墨西哥(5.37亿棵)以及肯尼亚、古巴和印度尼西亚等。
“10亿棵树运动”举行以来,植树已成为跨信仰、跨世代的活动,一棵棵树木象征着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联系,还将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维系起来。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肯尼亚“绿色带运动”创始人、该运动的赞助者之一旺加里·马塔伊说:“让我们种植更多的树木来庆祝这一卓越成就,这是全球所有人集体行动的结晶。通过促成‘10亿棵树运动’大获成功,各大洲的人们正在呼吁他们的政府切实开始呵护地球,并寻求统一力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纳哥元首、该运动的另一位赞助者阿尔贝二世表示:“我一贯坚信‘造林植林护地球:10亿棵树活动’具有强大的示范力量,并且很高兴看到这项活动不负众望,超越植树活动本身所带来的裨益,造福子孙后代。”
“70亿棵树是70亿份对行动的承诺。”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指出:“最重要的是,‘10亿棵树运动’说明植树活动虽然轻而易举,却能在非洲贫民窟的儿童和墨西哥总统之间,或是巴黎一名企业总裁和东帝汶的联合国维和人员之间产生共鸣,凝聚力量。”
“10亿棵树运动”除了促使各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重新造林之外,还成功地推动了社会各界的植树活动,结合了世界各地极具启迪性、原创性和开拓性的举措。
举例而言,“新奥尔良补植倡议”支助种植果树,帮助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余殃中艰难前行的社区获重获生机;南非的“索韦托绿化运动”通过2010年国际足球联合会世界杯的筹备工作进行集资,旨在将尘暴区转变为树木葱茏的街区;另外,一名11岁的男孩发起了”少说话,多植树”运动,其中来自56个国家的132名儿童承诺植树共计100万棵。
“10亿棵树运动”开展以来,除得到环保名人和王室、国家的认可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在阿富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伊拉克、利比里亚和索马里等曾经发生或正在冲突的地区,这一植树活动也深受欢迎。
地球需要的,不止是“熄灯一小时”。
2010年3月27日晚上8:30至9:30,是自豪的一个小时,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参加者最直接的感受。沉浸在黑漆漆的世界,在短短一个小时内,静悄悄地思考地球与人类应有的正常关系。“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这是身在纽约、哥本哈根、墨西哥、东京、悉尼、吉隆坡、上海、北京的人们共同的疑问。
“地球一小时”是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2010年,“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通过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的积极加入,使“地球一小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行动。
事实上,自2007年该项活动从悉尼启动以来,其全球影响力就一直在不停的扩大。
2007 年3 月31日19:30,悉尼220 多万个家庭和企业关灯一小时。作为“地球一小时”的源起,悉尼率先向全球发出了“行动起来,遏制全球变暖”的倡议。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万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 年3 月28 日20:30 ,来自88个国家的4159个城市的数亿人,其中包括 73个国家的首都、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城市中的九个,以及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世界金融中心,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内的全球地标建筑都关灯一小时,表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一个小时很快,快得只够我们听几首舒缓的轻音乐,快得不够我们看完一集肥皂剧,可是这一个小时,却有另外截然不同的影响。
以北京为例,2009年3月28日20:30,在活动开始那一刻,北京电网负荷实时监测系统显示,此时北京地区用电负荷比正常负荷降低7万千瓦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一数字意味着北京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7万千瓦。北京2008年夏天的最大负荷是1248万千瓦,7万千瓦这个变化对整个电网来说,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但这一数字反映了公众对节能的关注。
2007年的3月31日,同样是“地球一小时”活动,悉尼当天省电10%。当时的民众并不以为意,还发出各种质疑的声音:就这么一个城市,这么点人,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能起多大作用呢?时间来到2008年3月29日,悉尼为地球再次熄灯一小时,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大利亚全国370多个城镇和乡村参与了活动。正如悉尼市长摩尔所说,“一年前在悉尼萌发的一个有创意的想法,如今成为世界性的行动了。”经过换算,我们得知,澳大利亚在熄灯的一小时内,节省的能源相当于减少了400万辆汽车的废气排放,或减少了2000吨温室气体排放。
一个小时的熄灯,不会对河口城市的海升困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会对三角洲的人为沉陷起到救急的作用,但它从源头上警醒了我们:个人的行动,关乎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
任何行动,都是有意义的。
这只是个开始,不只是熄灯行动才开始,而是关注地球环境的行动才开了个头。
你是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