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也许是因为我们还小,可以用“我不懂”来推脱一切。
冷眼旁观,只是自我保护?
国庆期间,刚好是稻谷成熟的时间,趁着假期轶云帮着爷爷奶奶收割稻谷。
轶语也被叫去帮忙。
初秋季节,阳光还是很毒辣。就算什么也不干,站在太阳下不出两分钟也能让人汗流浃背。
中午时分,轶语和轶云躲在自家搭起在田边的牛棚二层,随便吃早上从家带来的午饭。
牛棚二层处窄且矮,她们必须佝偻这身体才能进去,面积拥挤着应该能坐下四五个成年人。
“轶语,”轶云先吃好了饭,坐了一会儿叫轶语。
“你初中要去县里上吗?”
“嗯……不了吧。”
其实她是想过去县里上初中的,但去县里也挺麻烦的,离家太远,是一方面,无形的给父母增加负担也是。主要的其实是,轶语并不太敢自己去一个没熟人的地方,这样她会很害怕。
“每年一个镇不都有十个到县民中的名额吗?以你的成绩完全是可以的,真的不打算申请吗?”轶云语气淡淡。
“到县里会更好吧,会比小乡镇的教育会更好些。”
轶语:“都差不多吧,主要还是自己想不想学,在哪都一样的。”
轶语知道的是以前轶云是有机会去县民中的,但是最后父母不同意她去,所以最后按普通升学到了现在的学校。
与轶云不同,虽然轶语的父母从来不关心轶语的成绩,也不管她要去哪上学,但如果她想到县里上初中,她父母一定不会反对。
“我觉得XX中学挺好的,到时候我们又在一个学校了,可以一起去学校一起回家,多好啊!”
轶云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
轶语那时候并不是一个细心的人,所以没看出也感觉不到轶云的任何不对劲。
甚至于后来连续两周都没见到轶云,她都没感觉到什么。
初中过后就是每周周末才回家,轶云的人缘向来好,偶尔有一两个周末不回家去了同学家也挺正常,只是这个周末“去同学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开始轶语以为是到期末了,轶云周末也直接留学校复习了。直到初中都放假了也没见到轶云,才知道轶云没再回来。
一开始轶语还给她发QQ消息,但从来都没有收到过回复,久而久之也不再发了。
轶语发现轶云在乡里邻家的口碑急转直下。
“羡慕你能做你自己……”
“不用担心突然暴露真实的自己引人诟病……”
“……什么乖乖女。”
“……”
原来轶云一直活得就不开心吧……所以她才突然离开了,不给人留任何信息。
轶语走在路上,经常会有人问,
“轶云去哪了,你知道吗?“
“你们不是最要好吗?她走不跟你说吗?“
“轶云这段时间给你打电话吗?“
······
种种、种种各种问,轶语除了会说,“不知道、没有、不清楚“之外,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奶奶还一直用轶云的突然离开来教育轶语。
“你不要像轶云那样啊,什么都不说就跑出去,找也不知道怎么找。“
“轶云那个短命的,没良心得很,跟着爷爷奶奶住着长大的,出去也不给她爷爷奶奶打电话。“
“你不要学她啊,那个不乖的。“
可曾几何时,您不是这么说的--
“你看看轶云,整天帮她奶奶干活,你就一天天的闲着,什么也不会,不多跟她学学。“
“你怎么没有轶云一半的乖啊,你看她每天都会煮好饭菜,你呢,连火都烧不燃。“
“······“
所以,这就是人言可畏吗?
轶语想反驳,但她不敢,毕竟她还是个“乖乖女“,从来都不会和长辈争论······
一连几年,轶语还会时不时的听到邻里在讲轶云的事,多半不是什么好话。
一开始轶云的奶奶也会稍加抱怨几句,有时候讲到她父母又会偷偷抹泪。
不过轶云离开后一年多,听说她有时不时给奶奶打电话,有时会给奶奶寄些钱,只是不回来而已。
始终不跟轶语联系,
或许,她最讨厌的人就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还活得特别单纯,还特别黏她的妹妹吧?
3.
“你,这是早恋吧?“
轶语第一次听到邓哲这个名字,是轶云上初中大半个学期后。
当然,第一次听到邓哲这个人的事迹,并不是在听到他名字之后。在那之前她已经听了不知道轶云说了多少次“我们班有一个男生“。
“早什么恋啊!我们只是互相欣赏!互相欣赏,懂不懂?“
轶语非常认真的看着她,然后说:“不懂。“
说完噗呲笑了起来。
后来,轶云在讲学校的事情时,十句有八句都会提到邓哲。
--我们学校怎么怎么,邓哲怎么怎么样·····
--月考,邓哲又是第一名·····
--上星期我们班会,邓哲······
--邓哲说我写的那篇作文很棒。
--邓哲······
--······邓哲······
怎么都有邓哲,轶语曾怀疑这个邓哲不是人,怎么什么都会,怎么可能存在一个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的人。
直到轶语学到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轶语听着轶云不断的,甚至不重样的夸赞邓哲,她觉得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
“啊!你别再说了!“轶语抱头,“我告诉你,老师说了,早恋是不对的,你是在犯罪!“
轶语的脑袋被拍了一下,“瞎说什么呢!再说了,我说过的,我们没恋!“
“````嗯,那就是暧昧呗,反正就是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但谁也不,嗯--捅破,窗户纸?“
轶云上初二后,就很少再提到邓哲,甚至话变得越来越少,说什么都兴致缺缺。只是在讲到邓哲时,眼神里偶尔有光,但总是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茫然和失落。
“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有点多,让我看清了很多事情。很多东西都不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人的感情和思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轶云像在跟轶语说话,但更像在自言自语。
“没有什么东西是会一成不变的。我想离开······没什么可期待的。在自己还不能真正独立之前,别人想抛弃你就抛弃你,没有任何的办法,甚至就是等着自灭的--“
“别人没错,世界也没错。是我自己太敏感了,敏感的他随便一个眼神自己就能补脑到千万个悲剧。“
“我发现在学校学习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没有真正独立之前,是没资格谈所谓梦想的。“
“没什么,就是觉得不能等着被抛弃·····“
“他挺好,但是我生活一团糟啊。“
“我们都还在无法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年纪,但也该到了选择怎么活了。“
“``````“
轶云说的这些话都包装得非常的巧妙,她从来都不会把这些话一起说出来,而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分割讲到,像是一时感悟。常常与前后内容不一致。
轶语并不敏感聪明,所以她从来都读取不出来被包装的话,从来不知道原来轶云早就跟她说了她离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