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世祖武皇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
春,正月,丁卯,立子衷为皇太子。诏以“近世每立太子必有赦,今世运将平,当示之以好恶,使百姓绝多幸之望。曲惠小人,朕无取焉!”遂不赦。
登基第三年春,司马炎立九岁的二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司马炎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司马衷不是他唯一的儿子,但是是他唯一一个弱智的儿子。从历史文本提供的素材,还真不好测定司马衷的智力水平,他有时傻有时浑,但也有特明白事儿的时候。但不管怎么说,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智力不足以承担做皇帝这样的重任,要是只生这么一枚傻宝不得挑也就罢了,司马炎他本来有得挑,但他没有挑。
我们在解读司马炎的言行时,在评论他的为政得失时,常常有片面性,实际上他的许多缺点也正是他的优点,比如不追求完美,反过来也就是不苛刻下人,容易妥协,反过来也就是凡事好商量,不那么霸道。但是司马炎唯一不能被他列祖列宗原谅的,也是不能被后世所理解的,就是立个傻儿当太子。
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有大臣进言,希望司马炎换个太子。如果说泰始三年立司马衷时,司马炎还有好多儿子没有生出来,或生出来太小看不出优劣,但是后来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司马炎有很多优秀的儿子,随便换一个历史就会改写。但是,司马炎在别的事情上好商量,会妥协,就是在太子问题上没有商量,坚持二十多年不动摇。他的主意不动摇,结果搞得晋帝国的江山动摇了,立傻儿不是错,错而不改才是大错。
司马氏祖孙三代,不说费尽辛苦,起码是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夺取天下,统一中国,但晋帝国二世而乱,且一乱就是三百多年,无数人的性命,无数人的和平生活,可以说都毁在司马炎这个不负责任的决定上。专制体制是个浑蛋体制,唯一的解药就是皇上圣明。司马炎拒绝圣明,立了个傻儿司马衷,让天下人对“圣明”两个字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绝望。
司马炎并不是不知道司马衷不堪大任,“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司马炎的皇后叫杨艳,是司马衷的生母。如果皇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子以母贵,也算一条理由,而事实上杨皇后生有三子,长子司马轨早夭,三子司马柬是时五岁,脑子好使。这个小皇子既是嫡子又是贤子,为什么不替换一下呢?
我们老家有句俗语,说当娘的是:“亲大的,爱小的,见不得的是当中的。”这对有好多孩子的母亲来说,这个心理应该是普遍的,杨皇后看来是例外。
所以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司马炎家的事真是让人猜破脑袋。杨皇后死守“立嫡以长”,很难说是一种对先王之法的认同的崇敬。如果是这样,那她真是个桶装饮水机,脑袋里全是水。
皇后脑袋进水没关系,皇上也跟着进水,这才叫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