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干,你与那曾麒素未谋面,当初为何会不遗余力的举荐于他?”
“呵呵!当初之情形伯喈兄也看在眼里。并非植不遗余力,实在是无奈之举。大汉养士数百年,如今沦落到要靠一个身份不明的山门弟子守国门,悲哉!痛哉!”
“子干此言,邕不敢苟同。何为身份不明?同是山门弟子,燕王、秦王是否嫌弃苏秦、张仪身份不明?齐王、魏王是否嫌弃孙膑、庞涓身份不明?此子有仁有义,有勇有谋,或许又是山门中走出的一位大贤。”
“哈哈!是否为山门大贤,我等很快就会知道。但愿如伯喈兄所言。”
两人正是从洛阳而来的卢植和蔡邕。为了了解曾麒的为人,卢植还特意回了一趟琢郡老家,见了管家卢忠的妻弟,也就是被曾麒所救的其中之一。并且在其强烈要求下,也跟着来了宁县。
“老爷,前方就是宁县地界。”驾车的卢忠提醒道。
“嗯!命令车队缓行半日。我等先行一步。”
“是!”
卢植带来的车队着实不小,这是皇帝陛下特意吩咐犒赏三军用的。钱财当然是不可能的。是酒,全部都是御酒。
一辆马车,两个随从,几名护卫,脱离了车队往宁城而去。
“咦?”
走了不到十里,卢植发现官道两旁出现了不少忙碌的身影。
“停车!”
脱离了队伍就是为了看点真实得东西,眼前不正是机会吗?
“这位老哥,歇着呢!”卢植走到田间地头,和一位头发半白的老者打招呼。
“是啊!贵客远道而来,辛苦了!若不嫌弃,喝口凉水解解渴。”老汉显然很好客。
“哈哈!哪有嫌弃一说!不瞒老哥说,我前几年也是在家侍奉几亩薄田。农忙时有口凉水喝就不错了!”
“哈哈!”
老者很高兴,卢植三言两语便拉进了两人的距离。一旁的蔡邕很是佩服自己这位老友。
“老哥,你们这是准备种植冬小麦啊!”
“那是啊!曾大人说了,冬小麦的产量要比春小麦高的多了。”提起曾麒,老者双手抱拳以示尊重。
“的确如此!不过此时种植冬小麦似乎为时过早吧!”卢植问道。
“是早了几天。我们这不是在松土施肥嘛!等过几天下一场秋雨再种也不迟啊!”
“施肥?”卢植有些疑惑。
“哈哈!客人不知也不奇怪。我等开始也不知道还要给地施肥。直到曾大人做了宁县县令后,才知道了什么是施肥,什么是生肥,什么是熟肥。生肥不能直接使用,只有发酵后的熟肥才能施到地里。”老者显然也很健谈。
“这其中有何道理呢?”卢植像个求学的学子一般渴望着明白其中的道理。
“曾大人说了,天地万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只取不予非长久之道。所以要把一些东西返还给大地。”
“什么东西?”卢植觉得此言蕴含着大道理,于是急忙追问。
“客人请看。”老者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盖着秸秆的土包。
卢忠走过去,皱着眉头小心翼翼的掀开秸秆。呼!差点没把他熏个跟头。
就连卢植这里都有一股臭味迎面扑来。
“这、这……”
“没错!人畜粪便。曾大人称之位五谷轮回之物。你可不要小看他,今年秋收老汉每亩地均产粮二石二斗(汉时的大石,非三国时的小石)。往年最好的年景不过才收一石八斗,整整多收了四斗,嘿嘿!”
“每亩收成提高了两成有余。这……”卢植和蔡邕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骇与惊喜。
“好处不止这些!曾大人说了,施肥后土地不需要轮休,第二年可照常种植。”
“……”
卢植走了,带着一脸茫然的走了。
“书中记载,战国时期便有人发现牲畜之粪便、尿液有促进植物生长之效。为何至今没有人用在种田上?”卢植像是在自问,又像是在问蔡邕。
“邕不知!邕只知道仅此一件事,曾麒便有资格被称之为大贤。”
“再看看吧!”卢植有些患得患失。他希望曾麒真如蔡邕所说的那样,是一位出世的山门大贤,这样也证明了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
可他又怕曾麒是山门大贤。因为大贤往往会侍奉明君,可如今这位陛下真的能留住大贤吗?
又前行了数里。卢植发现这宁县也真够富裕的。八成的人家都用牛、驽马、驴子在翻耕土地。甚至有不少人在放羊,这哪像刚刚遭受兵灾的样子啊!
唯一的缺点就是老人占的比例甚大,青壮却很少。
“这位老哥请留步!”卢植又要开始他的‘微服私访’了。
“见过这位贵人,老汉有礼了。”
“咦?老哥读过书?”
“呵呵!老汉哪有福分读书啊!不过托曾大人的福,如今老汉的小孙儿也是读书人了。孙儿说要知礼,老汉照猫画虎罢了。”老汉嘴上这么说,脸上却是骄傲非常。
“老哥能否仔细说说。”
“这有何不可?曾大人在宁县设立了一座藏书楼,吸引了周围郡县不少学子前来。
曾大人便趁机聘用了十位先生,在藏书楼旁边开馆收徒,教授适龄孩子们读书写字。”
“原来如此。”卢植和蔡邕对所谓的藏书楼产生了好奇。尤其是蔡邕,他家里可是真正的藏有万卷书籍。
“老哥,这宁县不是去年刚刚遭受了兵灾吗?怎么会如此富裕?家家户户皆有牲畜。”
“莫说去年,如果贵人早来十几天,刚好能赶上宁县大战。不过胡人哪是曾大人的对手啊!仅仅两三天便被打的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宁县从此安宁喽!
至于那些牲畜,大部分是曾大人免费租借给农户的。还有就是战死儿郎们的抚恤和赏赐。”
“怪不得青壮如此之少。”
“青壮可不少,只是他们今天大都有事罢了。”
“有事?莫非胡人又要入侵了?”
“呵呵!那倒不是!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贵人远道而来,定然要去县城。只要到了县城,您就明白了。”
“那好,多谢老哥了。”
“不当谢!贵人慢走。”
卢植和蔡邕坐上马车直奔县城。
进入宁县地界后,处处透着与众不同。所以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何青壮不来务农却全都聚集在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