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战斗结束后,毛泽东说,一定要建立八路军的炮兵团。周恩来从汉口要来了炮兵物资和弹药,还从国军部队里请来了两位专家,一个叫沈毅,一个叫白泯。八路军的炮兵团就这样成立了。
在参军前,杨云溪是一个店铺的小伙计,他听说这支穿着灰色衣服的队伍去打日本人,就要求加入。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同意了,派他站岗。当时八路军连多余的军装都没有,小胡子说:“打过几仗,就什么都有了。”杨云溪就穿着从店铺带来的长袍站岗。后来,杨云溪才知道小胡子是一个朝鲜人,八路军炮兵团团长,名叫武亭,而他的祖国朝鲜,在日本军队进入中国之前,已经被日本占领了。
在关家垴战斗中,杨云溪在炮兵团里担任观测的任务,测定炮弹的方向、距离,指引炮兵发射。
杨云溪说,彭德怀一听说冈崎大队来到了根据地腹地,就指令将这支日军消灭了,一个不留。
杨云溪一直能够记得,彭德怀就在距离自己不到100米的战壕里指挥战斗,他身靠在战壕的一边,一条腿支撑在另一边。日军的飞机飞来了,在头顶上嗡嗡作响,炸弹激起的尘土溅在了彭德怀的身上,但是他手举望远镜,一动不动。一直跟随着八路军总部的记者徐肖冰赶快拍摄了这个情景,这就是以后百团大战中彭德怀的珍贵照片。
然而,即使八路军副总司令亲临一线指挥,即使处在万名八路军的包围圈中,500名日军却像蜷缩成一团的刺猬一样,根根竖起的毫针让八路军无从下手。
冈崎大队一出现在根据地纵深,八路军就从四面合围而来,冈崎大队料定难以抵挡,就从黄崖洞西窜,来到了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
冈崎谦受是参谋出身,懂得用兵之道。关家垴是一个地势高耸的山岗,山顶上有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平台,这种地形很像沂蒙山区的岱崮,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家垴就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关家垴北面是悬崖峭壁,东西两面是陡峭的山坡,只有南面坡度较缓,八路军要攻击,只能选择南面。而且,南面还有一个山峰与关家垴隔沟相望,可以组成交叉火力,拦截进攻的八路军。这个山峰叫作柳树垴。垴是北方方言,意思是小山包。
关家垴上还有几十间窑洞,窑洞的主人在战斗快要来临,日本人一出现在视线里的时候,都逃到了山下。日军将这些窑洞全部打通,组成了阻击阵地。即使八路军攻上了关家垴,也难以攻进这些窑洞里。
这个地方太适合防守,而太不适合进攻了。
彭德怀和左权商量如何进攻。
王政柱说,百团大战的时候,八路军总部和延安的每封电文,最后的签名都是彭左,有的作战命令发布者也是彭左。有人不了解彭左是谁,曾经问过他,他回答说,彭左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我想起了以前读过明代作家张岱《夜航船》序言中的一个故事: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詹台明灭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古代对读书人很尊敬。有人考据说,在唐代,如果你没钱吃饭,走进饭馆只要说“我是诗人”,就能吃到免费饭菜。
王政柱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司令是朱德,副司令是彭德怀,参谋长是叶剑英,副参谋长是左权。抗战第二年,朱德就从山西抗日前线回到了延安,叶剑英没有去过抗战前线,坚持在抗战第一线的是两个副职:彭德怀和左权,所以八路军的电文署名都是彭左。
杨云溪见过彭德怀和左权,两个八路军高级将领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杨云溪眼中的彭德怀将军非常耿直,脾气火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是一个非常正义、毫无私心的人。多年后,我阅读《彭德怀自述》也能够看出这一点。
和彭德怀恰恰相反,左权是一个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人,他总是面带笑容,对每个人都是这样,说话非常客气。彭德怀是霹雳雷霆,而左权是和风细雨,当年八路军最高层的这两个人真是绝配。彭德怀一旦发起脾气,左权就说消消气,消消气,很灵验的,彭德怀很快就脾气变好了。
山崎大队来到黄崖洞兵工厂门口的时候,八路军一个连队没有阻击,连长带着一连人仓皇逃跑,彭德怀大怒:“枪毙了娘卖逼的。”连长被枪毙了。
山崎大队来到关家垴构筑工事,八路军团团包围,彭德怀严令:“把娘卖逼的日本鬼子干掉。”
八路军攻打山崎大队受阻,伤亡很大,刘伯承想让部队撤下来,彭德怀又一次骂娘卖逼的,他对刘伯承发火:“拿不下关家垴,撤销129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他居然要杀刘伯承。
杨云溪说,彭德怀是一个直杠子人,左权是一个聪明人,刘伯承是一个老好人。
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冈崎大队据险坚守,所以,八路军有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展开。
几十年来,各种书籍对关家垴的记载出入很大,有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的违背事实,大肆渲染。而对战斗的结果也众说纷纭。
战斗是在1940年10月30日凌晨3时打响的,首先攻击日军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直接来到团部指挥的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彭德怀和左权都来到了前线阵地,可见关家垴战斗有多重要。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是保卫总部安全的警卫部队,战斗一开始就把精锐的警卫部队派上去,可见彭德怀和左权歼灭冈崎大队的决心。
冈崎大队就是一把抵近八路军总部的刺刀,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把刺刀折断,付出再大的努力也要折断。
近战、夜战是八路军的特长,这次攻打山崎大队依然需要近战、夜战。八路军并不是喜欢近战、夜战,而是万般无奈才采取这种搏命打法。日军占据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兵力集中在方圆几百平方米的两个山头上,如果八路军有飞机,有像美军那样的燃烧弹,只需飞到空中丢下两颗燃烧弹,这股日军就会被烧成木乃伊,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苏军那样的喀秋莎火箭炮,有足够的炮弹,只需对准目标,一通猛轰,这股日军也就上了西天,可是八路军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德军那样的豹式坦克,排成方阵,沿着南面的山坡轰隆隆开上去,日军就会被压成肉饼,可是八路军还是没有;如果八路军有像日军那样的毒气弹,只需发射几颗,这股日军就会变成人体标本,可是八路军仍然没有。同一时期的“二战”军队中,中国军队是最贫穷的,我们只能用血肉之躯,用不屈意志,与日军的钢铁机器抗衡。
特务团偷袭的这个夜晚,冈崎大队意识到将要面临一场恶战,他要以自己为饵,吸引八路军主力进行包围,然后外围的日军援兵实施反包围,聚歼八路。冈崎大队这天晚上挖了半晚上的防御工事,在特务团攻击开始前不久,刚刚睡着。
起初的战斗相当顺利,特务团的两个尖兵偷偷摸上了关家垴,将两名站岗的哨兵刺死了,紧跟在后的第2营对着窑洞扔出了一连串的手榴弹,爆炸声震天动地,埋伏在半山坡的大部队呼啸着卷上坡顶,关家垴的第一排窑洞就这样轻易被占领了。
杨云溪说,刚开始非常顺利,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会打得那么残酷。
日军将所有的窑洞打通了,每一排窑洞的前面都挖有散兵坑,第一排窑洞被拿下后,所有的日军都集中在了第二排窑洞里,拼死抵抗。冈崎大队里的每个敌军都明白,现在只能做困兽斗,因为关家垴三面环沟,退无可退,再退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关家垴上极为狭窄,八路军特务团根本就无法投入更多的兵力,只能一个连一个连进行攻击,这就是兵家大忌中所说的“添油战术”。而日军蹲在掩体里,架着机枪,只需要对着出现在视线里的身影开枪就行。日军强大的火力压得八路军抬不起头来。
杨云溪说,那天晚上,枪声一直响到了天亮,八路军被抬到山下的伤员一批又一批。每个人的伤口都是在身体前面,都是倒在冲锋的路上。
天亮后,特务团仍旧无法攻占关家垴,只好暂停攻击。
早晨9时,大部八路军援兵赶到,对关家垴和柳树垴再次发动攻击。穿着灰军装的身影沿着陡峭的山坡密密麻麻地向上爬,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去,鲜血顺着山坡向下流淌。八路军一部甚至已经占领了柳树垴,关家垴也岌岌可危。八路军杀声震天,士气大盛。就在胜利在望时,天空中突然飞来了几架日军飞机,对着山坡疯狂扫射轰炸,八路军躲无可躲,伤亡惨重。
柳树垴上,龟缩在散兵壕里的日军趁机反扑,再次抢占了柳树垴;关家垴上,已经占领了第一排窑洞的特务团,因为后无援兵,不得不再次停止攻击。
关家垴是长期从事游击战的八路军所打的第一次大型攻坚战,因为缺乏重武器,伤亡前所未有的惨重,772团是担任主攻的一个团,1营1连上百人,仅剩3人;3连仅剩指导员和两名伤员;四连仅剩下十几个伤员。这个营被换下来的时候,能够拿起枪支的,仅剩下六个人。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个情节。
现代战争,打的是武器装备,而不是人数。
杨云溪说,他看到有一个八路军战士,站在一具具牺牲的战友尸骨前,大声哭。
杨云溪还说,那时候彭德怀的脾气很大,他抿紧嘴唇,瞪着眼睛,看起来很凶。
八路军最著名的几员将领彭德怀、刘伯承、陈赓,都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打过无数的恶仗、险仗,每个人都拥有辉煌的战争经历,他们此后都是共和国的元帅大将,可是此刻,面对500名日军残兵坚守的土坡和空中盘旋的日军飞机,硬是没有丝毫办法。
没办法,武器不如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抗日战场上,枪口在后背会被所有中国军人认为是耻辱。而此时八路军的伤兵,没有一个人的伤口是在后背上的。
说一个与伤口位置有关的故事。
滇军一直被认为是战斗力很差的军队,和桂军比起来,滇军几乎没有留下可以称道的记载。我想,这可能与滇军没有人在国民政府担任高官有关,桂军有白崇禧、李宗仁,而滇军有谁?滇军中的云南王龙云的影响力,是远远不能与白崇禧、李宗仁相比的。
然而,滇军在抗战中一直打得有声有色,只是没有为后世的我们所知罢了。
抗战一开始,滇军组成的60军四万官兵就徒步一千多里,穿越莽莽苍苍的横断山脉,跨越浊浪冲天的怒江、澜沧江,来到了长沙,在这里,他们才能乘上火车,开赴徐州,又从徐州一路奔往台儿庄战场。
60军刚刚到台儿庄战场,就遇到日军进攻,国军将士们来不及喘口气,来不及吃口饭,就投入了战斗。尖刀营与日军奋勇厮杀,营长尹国华和500多名战士阵亡,仅生还一个名叫陈明亮的战士。团长莫肇衡身负重伤后,以手指蘸血在路边石头上书写:“壮志未酬身先死”,含恨殉国。旅长王秉障手持三八大盖,亲自与日军拼刺刀。滇军中的将领都有武术基础,龙云就是一名武术高手,他年轻时候曾经打败过在昆明摆擂台羞辱中国人的法国大力士,所以,滇军中习武成风。
旅长王秉障手持三八大盖,接连挑死十几名日军后,自己的胸脯上也被日军射了一枪。战斗结束后,旅长王秉障摇摇晃晃走到了师长张冲面前,笑着说:“师长看看,枪口是不是在胸前?”
张冲是60军184师师长,184师坚守禹王山长达22昼夜,当年,此战例被编为军事教材,提供所有国军学习。
很多经历了关家垴战斗的八路军老兵,在以后的回忆录中都说,这场战斗打得实在艰苦。
之所以会打得艰苦,是因为八路军没有重武器。
八路军来到陕北之前,经历了漫长而艰险的长征,一路爬雪山过草地,来到陕北的时候,只剩下轻武器。而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仍没有重武器。龙云在他的《抗战前后我的几点回忆》中说,七七事变后,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他与朱德交谈,问朱德:“这次抗战,政府给了你们些什么武器?”朱德说:“我们只要轻武器。”朱德是龙云的师兄,两人都毕业于云南讲武堂。
为什么只要轻武器?可能那时候红军已经做好了打游击的准备,而重武器不利于运动战,只会带来麻烦。重武器运输难、补给难。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八路军用骡马拉着大炮,如何能够躲过日军炮楼的视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重达千斤的重炮,又如何能够转移?而且,就算有了大炮,炮弹呢?八路军在敌后作战,远离西南地区的兵工厂,而自己又不会生产炮弹,大炮只能称为聋子耳朵。
八路军不是会缴获吗?为什么不缴获日军的呢?
日军每个大队有两门步兵炮,牵引步兵炮的是汽车,日军把他们的大炮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有那么容易缴获吗?
百团大战后的1942年4月16日,日军100多名军官来到晋中地区视察,第63师团高木联3大队一部武装护送。八路军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代司令刘昌毅侦察到这个情况后,率部设伏袭击,日军逃走。打扫战场时,战士们报告说缴获了一门山炮,刘昌毅喜出望外,奔跑过去查看,却发现只有炮架,没有炮筒。日本人不可能出征的时候只带着一尊炮架,刘昌毅让分头去找,果然在小河中找到了日军掩藏的炮筒,炮筒上还有一行日文。日军也知道大炮携带困难,逃跑的时候,就把大炮分解掩藏。
半个月后,刘昌毅收到一封日本人写来的信,信中写道:
将军阁下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