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于事无与亲。
译文:
对于各种世事不分亲疏没有偏私。
大师语录:
“于事无与亲,”有道之士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是“无与亲”,就是佛学讲的不执著。所以,人生应该做的事都该做,做完了不执著,不抓得很牢,如行云流水,游戏人间。譬如第一个,不要对自己的生命抓得很牢,年纪大了总有一天要再见,再见就再见,也没有什么关系,一切都很自然。万事不执著,才能入世。
心灵感悟:
不要过分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要放下的就要放下,无须执著。
一只蚂蚁想往瓷砖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另外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这原本是个哲学故事,曾有人去问智者谁是谁非,智者说两个人都没有错,这只是反映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错误的认知、认同,本来没有的东西,却认以为真,这是执著。那么不要执著呢?自然就是不要去认同、肯定、坚持那些错误的东西。
执著,在很多情况下也会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追求既定的高远的目标很执著是美德,但不要过分执著,不要盲目执著,不加分析地过分执著就是固执了,就陷入了不可自救的境地了。
有个书生,因一度相爱的人嫁给了别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眼看他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他一下。僧人走到书生床前,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体地躺在海滩山。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尸体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了个坑,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掩埋了。
书生不明白其道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好比是你深爱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个路过的人,你们之间的爱只是一件衣服的恩情与缘分,而那个最后将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与之一生一世的人,因为在来来往往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人给了她彻底的体恤,永久的心安。”
书生大悟,唰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病好了。
不要过分执著。该放弃时就放弃。当你果断放弃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海阔天空一般的晴朗,看到光明,感受到温暖。当你放弃的那一刻,你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你的心理保持不了沉稳与宁静时;在激烈紧张的竞争中,你的内心无法处于松弛平和时;在事业上遭遇挫折失败,你的心态缺乏坚强与豁达时;在婚姻家庭行将破裂、感情受到伤害无法体现理智与宽厚时;万事不执著是一种智慧!
不执著不是甘于堕落,更不是甘于沉沦,而是一种远离名利远离喧嚣的坦然,是拨云见日后的一份从容。很多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不过分执著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有一个学校举行智力竞赛,校长对参加决赛的6名选手说:“我现在把你们分别关在6间教室里,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卫把你放出来。不过有两个条件,一是不准硬闯出门,二是即便放出来,也不能让门卫跟着你。”
3个小时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对门卫说:“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这场竞赛了,请您让我出去吧。”
门卫听了,打开房门让他走了出来。然而走出大门的小家伙随即又回来了,他走到大厅里对校长说:“校长,您看,按您的要求,我办到了!”
校长高兴地说:“好孩子,你确实是这次竞赛的胜利者!”
要知道,放弃心中那份执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拥有,只有放弃执著和压抑于心的东西,才能去承载许许多多更美好的礼物。世上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而我们也该在这内心的平衡中找到和谐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