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商文化研究资料系列丛书”总序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也正是地方高校面临严峻挑战之时。地方高校应对挑战的抉择,旨在选择“立地顶天”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意蕴,实质上就是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的“文化高地”,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地方优势,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创新科研成果、学术品牌和人才培养优势,造福地方人民,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曲靖师范学院位于素有“入滇锁钥”之称的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地跨滇东、滇东北,西接四川,东联贵州,向来是云贵高原中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之地。在本地众多的地方文化资源中,明清时期云南铜业开发留下的文化遗产,应是最为富厚而又最具特色的。
滇东北是我国著名的川滇铜矿带上铜矿存储量最富厚的地区,而滇东北铜矿最富之地,又在明清的东川府(其辖地包含今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巧家县、昆明市东川区)。该区域的铜业开发,一般认为可以上溯到商代,但最盛之时还是在明清时期。明代中后期,东川府铜矿的私人采冶日渐兴盛,诞生了有“钱王”之称的世界最大铜币“嘉靖通宝”。自清代康熙后期开始,东川铜矿渐渐为国家所介入,以“官本招商、垄断采购”为主要模式,将采冶推向极盛;乾嘉之世,东川府供应了全国60%以上的铸币用铜。深处乌蒙大山、难于蜀道的滇东北,也因之商贾辐辏、官民聚集、道桥广修,成为不同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迎来了其空前的文明盛世。当时的东川府以一县一厅的编制,列为名郡,府治会泽县,各省会馆庙堂聚集,号称一百零八所,遗留至今,生生将荒土僻壤的会泽县推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荣耀之列。也凭着这份文化积累,清末民国,叱咤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滇省风云人物如唐继尧、龙云、卢汉、罗炳辉等,也多出于滇东北。而整个滇东北,虽深处乌蒙大山,难入胜于蜀道,但至今仍是全滇传统汉文化保存最好而又人口稠密的地区。这是一个与滇东北铜业开发脱不了干系的奇迹。
如果将视野突破滇东北,放眼全滇,滇省从文化上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时期,是在清代。清代滇省首政便是铜务,全国60%以上的铜材来自滇东北,而云南全省则供应了全国近85%的铜材。滇西、滇南皆有大铜厂,既供应京城铸钱局,也供应黔、鄂、赣、浙、闽、粤等省的铸局采买。铜业开发,将云南与北京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空前的人员和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最终完成这个文化一体化的过程。
如果把视野再投向全国、全世界,进入青铜时代几乎就等于进入文明时代。在中国,青铜时代还意味着国家时代的来临。中国的青铜文明,不仅是世界最灿烂的青铜文明,而且是中华民族本初性格的塑造者,青铜器上沉淀的中国文明,还在秦朝大一统之前,已然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实现了万里同风的格局。而青铜时代之后,铜作为秦汉以降最基本的货币材质,持续推动着古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铜钱的铸造,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朝代合法性的象征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铜实际上就是中国历史最具贯穿性和代表性的金属。
斯宾格勒曾经说过,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以滇东北铜业开发为切入点,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铜的开采、冶炼、流通、使用,及其附带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生态影响等,就可以挖掘其“立地顶天”的潜质。我们暂且把这项研究称作“中国铜商文化研究”。从研究资料上说,这项研究拥有大量的文献、考古、文物、田野、地方特色资料等。历史遗存越多,表明文化越发达,因而,要把这项研究做到“顶天”的程度,至少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成立了“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作为开展这项研究的平台。
开启研究,面对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布零散的资料,进行系统的资料整理是首要的任务,所以我们先期出版这套“中国铜商文化研究资料系列丛书”,以为研究方便之用。
这套资料丛书的编纂,计划分为七大系统。其一,是散布于历代传统文献中的资料,如二十五史、诸子百家等;其二,是明清时期的档案、实录资料,如清代奏折、《明实录》《清实录》等;其三,是考古资料,包括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古调查资料,如铜矿遗址的发掘报告、清代铜运道路的调查资料等;其四,是清代专业文献资料的梳理,如《云南铜志》《滇南矿厂图略》《运铜纪程》等;其五,是隐藏在碑刻、谱牒、方志中的资料;其六,是国外档案资料和历代文人笔记、小说等中的资料;其七,是铜商会馆庙堂的详细建筑数据资料。这些资料由于专业性强、内容繁杂、头绪繁多,搜集难度很大。因此,我们采取边搜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和谋求广泛合作的思路,以期尽快推进。
“中国铜商文化研究”,本质上是一项以大量文献、文化遗存为依据,以铜商历史文化为主要对象,并进而认识云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但在边界上,它是一门结合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等史实的研究,因此,中国铜商文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并且由于长期被主流文化所忽视,因而具有开创性意义。从目前已有的中国铜业研究来看,也确乎如此。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平台,这个学科以铜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内核,没有具体的学科边界,只有规定的从铜的视角去窥探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切,去思索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去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考量。
万事开头难,踏实的起步,是“顶天”的根基。唯在勤、唯在定、唯在思、唯在行,以小我之事业入于大我之情怀,以宇宙之浩淼不足一眼之放量,与诸君共勉。
曲靖师范学院 李国疆 杨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