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圈子对于成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促使人共同做一件事时能起到较好的胶合作用。
据说,一位生物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往水池中放鱼苗时,如果一瓢舀20条鱼,从放入水池到长大,中间如无死亡,它们始终在一起生活。一直遵循着既不轻易吸收其他的鱼进入这个圈子,也不会有任何一条鱼轻易脱离它自己生活的圈子。人在这方面也具有与鱼类相似的集群性。你可以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受单位的约束,但你不可能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圈子的人。事实上,住在哪里、住在什么地方对人的影响不像幼儿时期那么重要,真正影响、改变你生活的是你生活的那个圈子。所以,建立自己的圈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人都已意识到圈子的重要性,在进入社会后,人们就会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个最初建立起来的圈子将是他一生交往和主要活动的范围,从此他在社会这个神秘莫测、险象环生的海洋中,一直依循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理生活,因为每一个人在建立自己的圈子时,必然带着适应他的基本情况,这种圈子高有高的标准,低有低的条件,这种圈子经过数年的生活考验便基本稳定下来。
此时稳定下来的圈子,就好比一瓢鱼儿,他们之间的优点、缺点、性格、脾气、品质、情操等,彼此都十分了解。自己有了困难,知道圈子里的人会帮助他,别人有困难自己也会尽力帮忙。
圈子里人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也基本上是在圈内进行的。一个人每天可能会面对很多人,说很多话,但真正的心里话有很多是对圈内人说的。同事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如果不是圈内人,是绝对不会说知心话的。有了难处,你也不会请他们帮助。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圈子对于成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促使人共同做一件事时能起到较好的胶合作用。如果在圈子里做事,由于彼此间有一种信任、默契,因此会获得较高的效率。
在自己的圈子里,平时难免有吵吵闹闹、磕磕碰碰、争东夺西的现象,但绝不像圈外人一样记仇,一般过后会很快相互谅解、互相帮助。即便争执激烈,说了一些过头的话,但说者是姑妄说之,听者是姑妄听之。如果有言行损害了圈子里朋友的利益,一般都会有人出来说公道话的。
圈子一旦形成,就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与自己实力相当的群体来往,这个群体是他们衡量自身成败的参考指标。例如,年收入在3万~4万元间的阶层,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一年赚3.8万的就堪称高收入,3万元则是低收入。一年赚3.8万的人如果要采用一年赚10万块钱的人的标准去找朋友,结果不一定如自己所愿,因为你自身的情况决定了你交际的范畴。
正是基于这个前提,每一个收入阶层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形成圈子的可能,即相同的爱好或情趣所组成的圈子,这个圈子的形成则没有年龄、性别等太多的限制,人与人之间也很平等,大家在一起时更多的是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交流。不管是哪一种圈子,我们最好是让自己主动融进去,这样就会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使自己的交际圈子不断扩大。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好适合自己交际的圈子呢?
第一,筛选。就是把与自己工作、生活等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关系不重要的人记在另一张纸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在记录时要尽量详细一些,如职业、性格、爱好、缺点等。
第二,排队。所谓排队就是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从排队的顺序,你就能够看出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则只需要一般保持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
第三,了解。就是明晰他们的不同作用。在交际中我们需要很多方面的资源,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我们出谋划策,有的能为我们提供某种信息,有的则能够耐心地倾听我们对生活、对工作的抱怨等。虽然作用不同,但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充公了解,把他们都编织到自己的圈子之中。
当然,圈子建立好后,为了牢固,我们还应该不断检查、修补它。因为随着圈子里某个人位置的变动,圈子就有可能出现“缺口”,因此,只有不断地维护,并添加进新的关系,圈子才会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