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对南蛮和西南夷部族的战争,在东汉建立之初,是刘秀统一中国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汉中后期对南蛮和西南夷的作战,基本上都属于镇压兄弟民族起义与反抗的战争,这些战争主要有:
东汉平定交趾“二征”叛乱之战发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冬,至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十月。汉命伏波将军马援率水陆两军1万多人,进击交趾雒将之女征侧、征贰发动的武装叛乱。汉军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终于将叛军歼灭,维护了交趾地区的统一。
东汉军平定五陵蛮反汉之战发生于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至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汉王朝两次派军苹定五陵地区五溪蛮的反汉武装,终于将五溪军战败。
东汉军连续镇压南蛮诸部族的反汉之战这些战争断续发生于东汉章帝、和帝、顺帝、桓帝、灵帝等帝王当朝期间。汉王朝对诸夷部落的反汉和起义,都采用军事镇压和招降利诱的两手策略,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东汉军断续镇压日南等蛮夷反汉之战这些战争断续发生于汉和帝、顺帝、桓帝、灵帝当政期间。汉王朝仍以残酷的军事镇压和政治上的分化瓦解,扑灭了蛮夷人民起义的战火。
东汉军断续平定和镇压南郡巴郡诸蛮夷之战这些战争相继发生于汉光武帝、和帝、灵帝当政时期。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帝派武威将军刘尚,镇压了南郡山蛮的叛乱;汉和帝和汉灵帝则通过围剿和利诱的手段,使蛮夷人民的起义斗争不断遭受挫折。
东汉军断续平定和镇压西南夷反汉之战这些战争相继发生于汉光武帝刘秀,明帝、章帝、安帝、灵帝当政期间。汉光武帝刘秀派兵镇压了益州郡叛乱的诸夷族部落的首领,维护了汉朝西南地区的统一。东汉王朝后期,南夷人民的起义斗争,给了当时腐朽没落的东汉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但最终仍被汉镇压。
§§§第一节 东汉平定交趾“二征”叛乱之战
一、平定交趾叛乱前汉王朝在南方和西南方的战略形势
东汉王朝继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陇西太守马援军破先零等诸羌叛乱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大司马吴汉又率军攻克了公孙述盘踞多年的蜀地。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陇西太守马援又率军平定了陇右地区参狼羌的叛乱。至此,刘秀遂基本完成了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统一大业。以后,至光武末虽然还有一些地区时有战乱发生,但多系局部的叛乱,无损于东汉王朝的统一大局。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发生了今安徽省潜山地区巫土李广等人的聚众反抗。攻没了皖城,杀皖侯刘闵。李广自称“南岳大师”,气势一度较盛。汉王朝派谒者张宗率兵数千前往讨伐,但却为李广所败。后来派马援率诸郡兵1万多人再次征战,才冬李广徒众歼灭。南方之江淮流域地区已基本平静。
二、交趾地区“二征”叛乱的兴起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以来,交趾郡(今越南红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雒越贵族女子征侧、征贰。煽动蛮夷大规模叛乱,攻夺了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蛮夷一些上层首领也率部众而起,“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
交趾地区的雒越人,原出于我国南方的越族,故自古代以来即与中原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为中原历代王朝的边境少数民族。秦和西汉时期在这里设置了郡,尚无县级政权机构,郡以下均由雒王和雒将主宰各部落的军政大权。这次叛乱的首领征侧、征贰就是雒将的两个女儿。
交趾自秦汉设郡治以来,由于更多地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文化的影响,整个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雒越奴隶主贵族,力图保持其原始落后的奴隶主特权,对封建制度给予交趾地区带来的冲击,深感恐惧,因而必然寻找事端,发动叛乱,以阻挡历史潮流的发展。这样,便以交趾太守苏定将雒将之女征侧绳之以法的机会,发动了这次叛乱,目的在于破坏东汉统一的大局。
“二征”的叛乱声势较大,很快传到了京师,东汉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遂决定派兵前往征讨。
三、东汉军的作战序列和作战策划
东汉王朝为了平定交趾叛乱,做了一切必要的准备,下令长沙(今湖南长沙)、合浦(今广西合浦东北)、交趾等郡“具车船,修道桥,通障豁,储粮谷”。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冬,汉王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以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统率楼船将军段志,调发长沙、桂阳(在今湖南郴州)、零陵(在今广西全州西南)、苍梧(在今广西梧州)诸郡兵1万多人,编成水陆两军向南进发。
四、平定交趾叛乱的作战经过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马援受命后,即率领汉军向南进发。马援率军从陆路前进,楼船将军段志率水军沿粤江南下,汉军行至合浦时,段志因病亡故,刘秀下诏,命马援兼统水陆两军。于是,马援率军从合浦人海,从海上进入红河,缘河逆水而上,开道1000多里,进入“二征”叛乱地区。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四月,马援军进至浪泊(今越南河北仙山地区)。浪泊地处盆地的低洼湖区,二征叛军借助水阻和有限的陆地,布设重兵防守。马援则避开敌人险要地区,顺利进入浪泊,旋即与叛军交战,“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叛军败走禁(今越南永富安乐),马援军紧迫不舍,又数次将叛军击败,终于于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正月,斩征侧、征贰,将其首级传至洛阳。马援因此役的胜利,被封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十月,马援又率大小战船2000余艘,土卒2万多人,南上九真郡,追歼“二征”余部都阳等叛军。马援军克服惊涛骇浪,登岸后又劈山开路,自无功至居风(今越南宁平省东南至清化一带地区),兵锋所至,叛众皆降服,斩获5000多人,九真郡遂告平定。
五、平定交趾叛乱后的措施
马援军平定“二征”的残余势力后,为在交趾地区建立和完善封建政治制度,防止落后的奴隶主势力再次抬头,第一项措施是把俘获的300多名雒将迁至零陵地区,以剥夺他们叛乱的基础;第二项措施是郡以下设立的县级行政机构,均以县令、县长等官吏进行治理,废除了雒将统治部落的世袭特权,第三项措施是修订和完善律法,第四项措施是治理城廓、开凿道路、兴修水利,穿渠灌溉。这些,对加快交趾地区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雒越人民及其后世,为了纪念马援平定“二征”叛乱的历史功勋,将马援奉若神明,“伏波庙”遍布越南各地,家家供奉马援的神位。
§§§第二节 东汉军平定五陵蛮反汉之战
一、五陵蛮的反汉
居住于武陵郡(今湖南常德西)的五溪蛮部族,历来以骠悍善战著称。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五溪蛮在其首领精夫单相程的率领下,聚众反对汉王朝的统治。攻掠附近郡县,郡县武装难以与其为敌。东汉王朝深以为患,便命久经沙场的武威将军刘尚军前去平定。
刘尚受命后,立即调发南郡(今湖北江陵),长沙,武陵等郡兵1万多人,乘船沿沅水(今湖南沅江)入武溪(沅江支流),向五溪蛮军进击。刘尚轻敌,冒险深入,进入谷深水疾之地,舟船再难以行进,陷于进退维谷之中。五溪蛮军知道刘尚军轻兵远袭,军粮映乏,道路地形生疏,遂将部队埋伏于险要之处,待刘尚军食尽退兵之际,五溪蛮军突然向刘尚军猛击,一举将汉军击灭。
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单相程等,又率众攻克了临沅(今湖南常德)。汉王朝遂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等率兵征讨,五溪蛮又将汉军击败。如何才能击灭五溪蛮的反汉武装,已成汉王朝的一件大事。
二、东汉的再次调兵遣将
汉军的两次作战失利,使汉王朝惊慌不安,于是决定再派精兵勇将前去围剿。这时,年已62岁的伏波将军马援,在病中得知此事,便主动向汉光帝刘秀请求率兵出征。刘秀念其年迈,不便让他前往。但早巳定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草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誓言的马援,却坚持向刘秀请求说:“臣尚能披甲上马”。刘秀只得让马援当场上马一试。马援牵过战马,飞身而上,威风凛凛,不减当年。刘秀被他的忠心感动,遂立即决定以马援为将,统率中郎将刘匡、耿舒、马武,孙永等将校,以12郡兵马及刑徒共4万大军,进击五溪蛮。
马援临出兵之前,以誓死不归的决心,向其友人一一诀别。马援对其至交谒者杜说:“我受朝廷厚恩,年近古稀,活在世上的时间不长了,时时担心不能为国捐躯,这次出征我决心拼一死战,不消灭敌人愿裹尸而还”。马援并向杜表达了自己不愿与耿舒等权贵子弟一起出征的不快心情。
三、汉军的作战序列与作战策划
统帅伏波将军马援
将领中郎将马武
中郎将耿舒
中郎将刘匡
中郎将孙永
总兵力4万多人
汉军在出征之前,对如何镇压围剿五溪蛮军进行了详细策划:汉军预定蛮军遭大军打击,一旦退向山林,汉军应取捷径,切断敌人退路,以求全歼蛮夷军。
四、围剿武陵蛮的作战经过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汉军进至临乡(今湖南常德西),正遇五溪蛮军攻取临乡城,马援于是指挥汉军开始镇压五溪蛮军。五溪蛮部众兵遭汉军突然攻击,无法与汉军匹敌,被汉军斩获2000多人,其余败入山林之中。
马援率军向西南方向追歼五溪蛮军,当汉军进至下篇(今湖南沅陵)时,五溪蛮军则已进至壶头山之深山中(约在今沅陵东)。进入壶头山有两条路:一条为近路,但山高路险水深,行进确有一定困难,然而走此路则可直捣壶头,能够乘敌立足不久,抓住战机,剿灭敌人,一条为远路,迂回至充(今湖南大庸西)。再绕向东南而入壶头山,此路平坦、安全,但却多走数百里路程。而这条路线在出征之前,进行作战策划之时,就曾被刘秀否定。但当汉军至下携时,中郎将耿舒却又提出大军应走充县之远路。马援则认为,不如走近路,直捣壶头,这样,能抓住战机,争取时间,少费军粮,且可一举扼敌咽喉,敌不攻自破。二人争执不下,只好上书刘秀,刘秀赞同马援之策。汉军于是在当年三月急进至壶头。五溪蛮众后退充县之路,被汉军切断,故据险而守。壶头山下水深流急,汉军舟船难以靠近,马援军遂弃舟而行,行至山腰,无法再往上攻,两军形成对峙。
这时,天近炎热,疾病流行,汉军士卒多患病而死,马援也身染重病。为躲避炎热,汉军便凿穿石壁为洞,继续监视五溪蛮军的行动。
汉军将五溪蛮军围困于山头之上,水源断绝,粮食不继,处境十分困难。马援虽身患重病,但每当听到五溪蛮军的动静,他便拖着病重的身体,外出巡查,“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此时,中郎将耿舒见两军这种僵持局面,便又借机参奏马援,他上书给他的哥哥建威大将军耿,述说他原先坚持从充县进军如何如何正确,现在大军困守壶头,不能前进,土卒因疾病死伤严重。说马援好似西域的商人,每到一处便停止前进,以致失去了歼灭敌人的机会。耿宾得到耿舒的书信,便向刘秀禀告。刘秀听后很生气,便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前往壶头责备马援,并充当马援的监军。
当梁松尚未到达马援军时,马援已病逝。不久,五溪蛮部众因食尽水绝,无法坚守,精夫相单程遂率众投降汉军。
五、围剿五溪蛮战后汉军的动向
汉军回师京城后,中郎将梁松因以前探望马援病时,马援没有起床迎接他,他忌恨在心。这次梁松回京,便借机又对马援诬陷了一番,更加引起梁松岳父汉光武帝刘秀的震怒,遂追收了马援生前被封的新息侯印绶。
过去,在马援平定了交趾叛乱回京时,曾带回一车交趾地区出产的薏苡,想回到京师引种。当时,朝臣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便以为是马援私吞交趾的奇产珍宝,但因马援当时功高名盛,深受刘秀宠信,故无人敢说三道四。现马援已死,便有人上书就此事参奏马援,中郎将马武和于陵侯侯昱等,也绘声绘色地上书述说这种宝物的奇特。由此,刘秀更加愤怒。马援家人不敢将马援葬:于祖坟之内,偷偷买了几亩荒地草草掩埋了他。
汉军围剿五陵蛮反汉之战评述
发生于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地区五溪蛮部族的反汉战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战争抑或它的反面,当代史学界说去不一。有的说它是为阻碍封建制度在武陵山区推行的叛乱战争;而由朱绍侯主编的我国现行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却说它是蛮族人民的起义,“起义者在饥饿困乏的情况下,被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