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16200000003

第3章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心就被占去得越多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一个崭新的时代已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像以前那种拼命赚钱,再努力把钱花掉的“加速”时代已然宣告结束。换言之,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慢慢结束了。

我们必须停下来思考:在新的时代里,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喜乐?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智慧,能从精神层面上加深,当我们摆脱了物质的牵绊时,它就会飘然而至。

畅销书《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的作者本田直之曾经无法理解:为什么物质富足的日本人并不觉得自己幸福?直到他拜访了幸福指数普遍较高的北欧国家,他才找到了答案。在瑞典,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安德烈亚斯·里贝鲁贝克告诉他说:

瑞典是一个不太会杞人忧天的民族,这里既没有地震,也没有台风之类的天灾,大家都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想读一辈子书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也就感觉不到什么压力,活得不需要太过较真……

活得太过“较真”,而且是对物质追求的“较真”,这正是让很多日本人感到不幸福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日本曾经连续霸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其国民的物质生活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相当富裕的。但对其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却发现,日本人的幸福程度在所有国家中只排在了八十几位。据说,当时很多日本人都因为压力过大,患上了抑郁症。

事实上,如今我们中国也正面临这个问题。自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经济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国民幸福指数却始终不高。2011年到2013年,都排在100多名。而在2014年到2015年,人们的幸福指数甚至呈现下滑趋势。可见,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能保证人们幸福感的提升。

也许有人会说,我还没获得那么多物质呢,更别说从物质中获得幸福了。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们首先要纠正的一点是,并不是说物质不再为我们提供幸福感了,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物质所提供的这种幸福感并不能长久维持。

有时候物质带来的是进步,但太多的物质带来的就是“灾难”了,是思想上的“灾难”。近年来,很多人将金钱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拼命地追求物质上的富足,以至于衍生出了很多荒诞的现象。比如,有的女孩子发出了“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呐喊;有的人为了一部苹果手机,甘愿以健康做赌注,卖掉自己的一个肾,等等。

物质欲望太强,我们就会被这些外物所奴役,进而不自觉地陷入无穷尽的追求中。这样一来,即使我们拥有再多的外在物质,也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君不见,尼泊尔静谧美好,虽然尼泊尔人在物质上是匮乏的,但它却是个充盈着幸福的国度,即便遭遇各种天灾人祸,也能很快恢复过来。瑞典人也很快乐,他们不需要为恼人的政治伤神,不需要为各种名牌奔波,所以这里的人们很幸福。

儿童节当天,小军所在的公司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礼物很特别,里面装着的全是童年的回忆——跳跳糖、泡泡糖、橡皮筋、毽子等,都是大家童年吃过或玩过的。当大家收到这份礼物时,都显得很高兴,相互之间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

当天晚上,小军很兴奋地带着这份礼物回家,跟妻子一起分享。夫妻俩在家里各自嚼着泡泡糖,相互吹泡泡玩儿,都对公司的这份礼物感到很满意。直到现在,一说起这件事,小军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大家脸上的满足感是那么明显。

本田直之在《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一书中提出了幸福的十条新标准:

(1)享受工作;

(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身心健康;

(5)拥有富有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6)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7)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8)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9)敢于预演未来;

(10)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幸福不是外在物质的给予,而是源自内心的安宁。少些物质上的牵绊,多些精神上的梦想和追求,我们的幸福感才能长久。有些人没有幸福意识,只知道拼命往前走,从不停留或回味,他们的生活十分乏味。真正幸福的人心灵富足,善于适应流动的生活。生活本来就是未知的,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没事唱唱歌、跳跳舞,便是美好。

有人说,幸福感是可以从修炼中获得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物质方面做“减法”,只选择我们当下切实需要的东西;在精神方面则需要做“加法”,提升我们自身的爱好和修养。做“减法”能使我们轻装前行,欣赏途中的美景,享受自由行走的过程;而做“加法”,则能让我们用理智的思考来确认我们心中所追寻的目标,专注当下的幸福。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心就被占去得越多

曾有人就中国皇帝的寿命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据说,所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9岁。按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大环境来计算,比普通人的平均寿命低了18岁。同时,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高达44%,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由此可见,做皇帝实在是一个“高危”职业。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皇帝们的死法也是千奇百怪、花样迭出的。可即便如此,想当皇帝的人还是很多,为什么呢?

诚然,当皇帝看上去的确是风光无限——住最好的房子,拥有天下最尊贵的地位和最大的权力,自己说一别人不敢说二。可问题是,皇帝所要承受的风险和压力也远比那些不是皇帝的人要大很多。比如,我们若是做了皇帝,就得受到以下束缚:

第一,娶老婆不能太漂亮,不然就很容易被人视作荒淫的昏君。

第二,永远吃不到天下最美味的佳肴。因为御厨们担心养刁了皇帝的口味,一旦我们天天吵着要吃,会让他们觉得难做,引来杀身之祸。

第三,会有很多人想着要骗我们。我们必须学会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区别他们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一旦区别不开,就很容易被人骂作昏君。

第四,我们还必须得防着自己的母亲、兄弟、姐妹、老婆、孩子,不然,一个不小心,天亮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脑袋不见了……

无数史实证明,做皇帝固然好,却也很悲哀。君不见,明太祖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料记载,他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我们只看到了朱元璋的权力,却没有看到他被权力奴役的痛苦。

有人说,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去得越多。常言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在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就必定要失去别的东西。正如那些拥有好身材的女孩们,为了维持体形,不得不抛弃美食和享受。

小娇是一名粉丝众多的网红,人长得漂亮又可爱。每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和粉丝们问好。几乎从早到晚,都会有人不断地跟她打招呼、示爱、送花和打赏。她有什么伤心事了,大家就会安慰她;有什么开心事了,大家也都会祝福她。

在她的朋友们看来,小娇的生活简直太完美了,不用上班,可以天天在家睡觉或出门旅游,甚至就是和朋友们一起聚个餐都能挣钱——这已经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然而,小娇却对闺密说,其实她的日子过得根本不像大家想得那么好。因为她当初是以好看的脸蛋吸引粉丝的,所以她得时时注意保养,生怕容貌减分,流失粉丝。又因为在网上有了一份好名声,所以她总是不敢随便发言,怕被人抓住把柄。还因为占有了粉丝的爱,她连谈恋爱都不敢说出去,害怕招来别人非议,男友为此常和她闹别扭。

她说,当初没做网红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多烦恼,可随着她的粉丝越来越多,在网上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私生活已经严重受到干扰,甚至波及家人。

明朝朱载堉写过一首《十不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有道是,钱不在多,够花就行;名不在大,自知就行。人生的快乐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调整到快乐的频道。

但很多人总是想要的太多,一旦得不到满足,便“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而一旦拥有了,又想要更多。房子不停地换,手机不停地换,恋人一年一换……然而,等到想要的都得到了,又开始患得患失起来,并为之整日仓皇。

在古龙小说《小李飞刀》中,兵器谱上排名第一的是天机老人。自从得到“天下第一”的名头后,他终日胆战心惊,既害怕自己被人赶超,又担心自己的实力名不副实,被人耻笑。结果就在纠结中,他渐渐变得不愿与人动手,实力也越来越弱。到最后,面对上官金虹的挑战,他甚至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了。可叹矣,一代高人,未免太过“窝囊”。究其根由,实为声名所累。

我们常说,一个人最强的地方,也是他最大的弱点。拥有无与伦比的财富,势必整日为这笔财富的运用而愁;拥有良好的名声,势必整日为维持这份名声而愁;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势必整日为保住这份工作而愁。

总而言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人占有的越多,也总会在同一件事上,被占去的越多。品一杯茶,饮一世风雅。何不让我们放宽心,知足常乐。

所谓豪华的生活,并不是必需的

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说过:“大多数所谓豪华和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为此,有识之士更愿意选择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简单和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完全可以简单地活着。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的越少,就越近似于神。”或许,简单和素心就是我们追求的“精神国度”。

潘瑞特一家——凯瑞格和妻子丹妮尔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的生活十分美好。他们将豪华宽敞的房子卖掉,购买了一辆二手房车。

“我们过去生活在46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现在的房车面积为32平方米。这不只是九个月的旅行。加上前前后后的时间,我们在这辆房车上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凯瑞格说道。

丹妮尔说,对于她来讲,这次旅行是她与丈夫、孩子们好好相处、交流的大好机会。以前,大人忙着生意,孩子们忙着学业,家人很少有时间能够聚在一起——“之前我们都为豪华的生活忙碌着,可那样的生活里没有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场面。”

潘瑞特一家将他们所有的建筑生意以及所有财产都卖了出去,一家人开始了旅行生活。

“我们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承受生活。”丹妮尔说道,“生活不只是一直忙着挣钱,住在豪华的房子里,或开着最新款的汽车,幸福的生活是有关家人的。停下奔忙的脚步,跟家人一起,简简单单地过,一切都给人幸福的感觉。”

现在的人都在忙,为了房子、车子、孩子、票子,还有最重要的面子。我们的笑脸在紧张生活的逼迫下渐渐变少,愁绪却如同田野里的荒草,疯狂地蔓延。其实,人们都在为了生活而逼迫自己。“广厦千间夜眠三尺,弱水三千只饮一瓢”,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绕不开世俗的成功标准,放不下现实生活中的名与利。

苏格拉底对学生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幸福的生活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一间舒心的房间——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凡事不要太强求,越简单越好。”

日子过得越简单,才能越幸福。因为幸福来自于一颗踏实安静的心。没有日日奔波劳累的疲惫,没有在公司里瞻前顾后的算计,没有患得患失的犹疑,也没有摧眉折腰的谄媚……简单的人,安稳笃定,从容淡然,宽广如海,和如春风。

有人认为,瑞士人幸福是因为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湖光山色,湖边有柔软的草地。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样我们无法企及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特有的幸福观念——简单、从容。

这种简单的幸福,是一种返璞归真之后的幸福,更是一种脱离了“唯物”论之后的幸福。

这里的人都喜欢沿街坐着晒太阳,他们发呆、聊天、喝咖啡、喝酒,伴随着有轨电车叮咚的响声,心满意足地哼着小曲。慢跑的人充满节奏的步伐,滑板少年从你身边呼啸而过,以及被牵着的小狗欢快蹦跳。

在这里,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焦虑的神态,只有简单的生活和善意的微笑,如同孩子般纯净。人们在这里来去自如,并诗意地栖居着。

多一分满足,少一分欲望;多一分真实,少一分虚荣;多一分快乐,少一分悲苦;多一分停留,少一分忙碌。这就是简单单纯的生活所追求的目标。

外界生活的简朴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使我们明白,再多的负担与欲望在最平实的简单面前,都显得那么卑微。

幸福没有遮拦,就像山坡上静静地吐着芬芳的野花,没有围墙,也不需要门票。只要你有一颗清透的心和一双清澈的眼睛,就能得到它。

幸福指数最高的不丹王国的国师噶玛乌拉说:“真正的幸福,恐怕不是数字可以计量的。所有明确的幸福答案,都来自最不明确的族群,给予最虚无缥缈的理由。简单的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坚持,是我们唯一的优势。”放下负担和欲望,简简单单的平淡从容,才是真的幸福。

“买买买”,不会让你变得更幸福

“不能‘买买买’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买买买’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买买买’让人更自信,更独立,更有尊严!”

很多人相信,买东西带给我们的强烈、持久的幸福感,能够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于是有些人沉浸在购物狂潮中无法自拔。但是,“买买买”真的能让我们更幸福吗?人的幸福感真的是和购买能力直接挂钩的吗?

幸福是什么?是拥有一间大房子,或是一辆豪车吗?还是拥有各种奢侈品?在多数人看来,财富和名望都能让我们幸福。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些因素中,没有哪一项能显著地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美国霍普大学心理学家戴维·G . 迈尔斯,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自1950年以来,美国人均购买力增长了两倍。如果以“购买力决定幸福感”的逻辑推算,美国人此时的幸福感应该是1950年的3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早在195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就一直在进行一项持续性的调查:让美国人评估自己的幸福程度。迈尔斯将这些调查数据与经济数据对比以后发现,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竟然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换句话说,尽管现在这代人的经济条件比上一代更加优越,但他们却并没有觉得比上一代人更幸福。

为什么会这样呢?日本畅销书《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的作者本田直之,在写作该书的时候,曾亲自到欧美诸国做过调研。他向当地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他问的是“东西”,可回答的人却更多地提到了“想要家人健康”“希望朋友和我认识的人都能取得成功”之类的答案。

从这些人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心灵和经历上获得的幸福感远远超过了物质”。诚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买买买”的确会令人产生一种精神愉悦感,但这种感觉是难以持久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几年前,甚至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印象最深刻的永远是那些有意思的经历,而不是当时买了什么东西。

戴维是一个向往过简单生活的美国人。他常选择在西部牧场、国家公园或是季节性的度假胜地打工。他的哥哥则正好相反,是一个活在纯物质世界的人。他的哥哥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花钱就能买到一切。因此,哥哥经常给他寄些照片,都是一些所谓“美好生活”的写照。照片的题目大多是“我新买的ipad”或者“我的新车”之类的。

有一次,戴维回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给哥哥,从此再也没收到过哥哥的照片。当时,他寄给哥哥的是一张大大的风景照,上面是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标题是“我的后院”。

抽样调查方法的创始人盖洛普曾对世界各国进行了一项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于年薪2.5万美元以上的人来说,通过‘经历’获得的幸福感要比购物所带来的满足感高出2—3倍”。

很多人以为用金钱和竞争就能追求到幸福,或者买到幸福,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萌发了拜金思想。事实上,财富竞争非但不能让人获得幸福,反而会让人自寻烦恼。

众所周知,习惯向上比较的人容易滋生不满情绪。美国国家民意研究中心1989—1996年的调查数据表明,社会群体中收入差距越大,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越不满意。通过对1972—1994年从美国及其他7个国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人们发现,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随着收入差距的缩小,生活满意度的平均水平也会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当我们意识到别人的境况比自己更好时,我们的满足感就会饱受折磨;与之相反,和那些境遇比我们更糟的人比较,则更容易使我们满足。

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就此放弃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而是要减少我们过多的欲望。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在2005年的研究表明,幸福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幸福的人在成功后不一定更加幸福,但他们往往比那些没那么成功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换言之,成功是幸福的结果,而不是幸福的原因。

有一个叫赖安的美国青年,虽然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高管,手握重权,还拿着6位数的月薪,但他总感到很焦虑,内心有一种空虚不能被填满。于是他和所有人一样,花很多钱购物,比如豪华跑车、名牌衣服、高级电子产品……

可是他内心的空虚就像一个无底洞,即使他拥有再多、再贵的东西也填不满。最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学会了简单生活,将家中多余的家具或是电子产品都捐赠了出去,甚至辞掉了一周70个小时的工作。当做完这一切后,他却发现自己变得轻松惬意多了。

美国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曾说:“宇宙万物令你满足,空气与水使你身心愉悦,清晨漫步、日落散心令你心神舒爽……夜晚的繁星让你精神振奋,小鸟的窝巢、春天的野花令你心情欢畅——这都是简单生活给你的犒赏。”

中国台湾女作家张德芬说,生活当然是越简单越好,加法加到最后,就没有办法再加了,因为所加的都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辛勤工作在本质上是没错的,我们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维持生活,但如果我们将金钱的追求放在首位,那就本末倒置了。

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现代家居整理术“断舍离”的提出者、全世界唯一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曾说:“人类一直在获得和放手的循环往复中螺旋式前进。”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购物时附赠的商品清单、早已不再用的电子产品五花八门的数据线、各种外卖的电话名片、常年被遗忘在衣柜深处的陈旧衣服……无意义的堆砌物在我们身边堆积。

生活中,正是因为这种在实际上对我们并无用处的堆砌物太多,一步步压抑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不快乐。对此,山下英子的解释是,“现代社会无论是物品、信息,还是人际关系,都处于一种过剩的状态。无论不足还是过剩,对我们都是无益的”。

她说:“人类生活所要面对的问题在于‘不足’还是‘过剩’,现如今更多的应该是‘过剩’。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做‘加法’,造成了太多的过剩。”

既然知道了这种“过剩”的危害,我们就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适或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东西,同时与内心的“垃圾”说再见,对自我进行清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从关注物品转为关注自我,让我们真正从精神上感到放松。

年轻的时候,山下英子曾前往日本高野山的寺庙进行短期修行。第一天,师父把她带来的衣箱丢到了窗外,只给了她两套僧服,并对她说:“对物质放下的过程,就是清理自身、精简迷惑的过程。”

之后的几天,山下英子看到寺院的僧人们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生活必需品,把每个角落都仔细打扫干净,日常空间整洁而舒畅。这种舒畅与都市里的舒适感不同,都市里讲究的是把繁杂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收纳整理。而在这里,则讲究把不需要的、不是必需的东西全都丢掉,留给自己一个相对清空的空间,这让山下英子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山下英子开始反思起来:花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收拾那些不太需要的东西,真的值得吗?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整理技术触及根本问题了吗?

透过寺院僧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她逐渐意识到:人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甚至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人们也都精心呵护着。自那之后,她明白了,生活必须要学会舍弃。

这里的“舍弃”,指的便是让我们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我们要明白,自己当下究竟需不需要这些东西?如果不需要,那就大胆地丢弃它,还自己一个清爽的环境。这与平时打扫房间不同,而是本着以人的居住感受为前提完成对闲置物品取舍的技术。大量存储闲置物品,实质上只会让我们为此而身心俱疲。

比如,很多人在购物时,面对一样物品,往往考虑的不是“我现在需要吗”“这个东西适合我吗”,而是更多地秉持着“趁着这次搞促销,买大包装的划算一些”“现在囤着,以后能用上”“这价格真够便宜的”“这样子真好看”这样的思维模式。

又比如,当我们纠结着要不要扔掉某件东西,或将其送人时,也是如此,并不是出于“我现在要用吗”“我还很喜欢吗”这样的考量,而是想着“还没坏,还能用,所以留下来”“扔掉好可惜啊”“当时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收藏的”,等等。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身边的空间比作我们的肠道,那么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舍不得丢弃,且越来越多的东西就是肠道中的秽物。如果只进不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越积越多并最终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当下不需要的东西,就该果断舍弃。

小玲在个人物品的保管上有着极大的困扰,比如,她在想找某件衣服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不需要的时候,那件衣服又会自己跳出来;买了一件新衣服,结果回家却发现相似风格的自己已经买了三件……诸如此类,让她烦不胜烦,苦恼不已。

终于,她决定做一次彻底的“大扫除”:首先,她把衣物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几个大类;接着,在笔记本上专门做了一份文本,为每件物品拍照,并按类别贴入文件里。全部完成后,她对自己拥有多少件外套,多少件上衣了然于心。

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她发现这个冬天自己不再添置衣物也完全没问题;而“舍掉”的部分则被她打包,一部分捐掉,一部分直接扔进了垃圾箱里。之后,她感觉整个人都轻松起来。她说:“谨慎拥有,珍惜使用,勇敢舍弃,这才是人与物品之间最好的关系。”

山下英子说:“如果你连一件东西的存在都忘了,就根本提不上什么爱惜了。”着眼于自身,把我们当下不需要的东西,或者对我们来说并非必需的东西舍弃掉,还自己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是帮助我们逃离堆砌物奴役的一种有效方法。

幸福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拥有的

幸福感缺失,是现代人共有的毛病。我们总是认为自己不幸福,因为有太多的东西,我们欲求而不得。殊不知,之所以不幸福,正是由于我们想要的太多。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得不到的那些才是幸福所在。但当我们拼尽一切,终于得到那些时,又发现它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而我们却为此失去了太多的东西。

有人说,不要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成为我们将来所羡慕的。细细想来,这不正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吗?不然,又何从谈起“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呢?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也不是我们所渴望得到的,恰恰是我们已经拥有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得到很多幸福,不要在拥有时不知道珍惜。

小玲到广州打工已经整整10年了,依旧过着“蚁族”的生活,没车没房,居无定所。她常常痛苦不已:这个地方不仅埋葬了她的激情和梦想,连男朋友也被曾经一起打拼的闺密抢走了;更不幸的是,她还遭遇了车祸,虽然很快康复了,却失去了工作。

小玲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徒四壁,还要供养弟弟念书。一连串的遭遇,让她柔弱的肩膀难以承受。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幸了,自己的幸福在哪里?

她心里很不甘:明明自己也不比谁差,为什么奋斗了这么多年,却连一个主管或经理都混不上呢?更不用说与所爱的人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有车有房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处在茫然失措、苦恼缠身的状态。直到一年春节,她回家看望自己的中学老师,老师对愁眉不展的她说:“其实,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很多。”

老师告诉小玲:“男朋友的离开,恰恰是让你看清了这个人。他不适合你,你应感到幸运。否则继续下去,结了婚生了孩子,那时再发现,才是灾难。

“你遭遇了车祸,却很快就康复了,这不正意味着,你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吗?其实幸福有时候很简单,换一种视角,幸福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

“你为了一家人打拼,现在的工作也不错啊!弟弟也上了大学,而且成绩这么好,准备念硕士,这就是你的成功和伟大呀!至于爱情,说不定就在某个转角处呢。”

听完老师的话,小玲心中大为震动:“是啊,我现在不就是幸福的吗?比起初到广州时一个月几百块的微薄收入,我现在至少有能力畅想未来了,还求什么呢?”

佛说:“心造世界。”以悲戚感知,生活是悲剧;以苦难感知,生活充满了灾难;以快乐感知,生活快乐;以简单感知,生活简单;以幸福感知,则生活处处甘甜。

一念所起,哪怕只是简单的吃饭、工作、睡觉,也是幸福;一心所动,每天早晨我们都能再次醒过来,继续昨天没干完的事,走没走完的路,也是幸福。

幸福并不是要成就多大的事业,拥有多少的财富,而是懂得发现每一个幸福的瞬间,享受每一个幸福的时刻。

很多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眼前,我们该如何抓住它?学会换一种心情看世界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个视角就等于换了世界;同样,换份心情,世界也会大大不同。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珍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足感,从与爱人的相处中找到彼此的优点,与书里的人物共欢乐。此时你便会发现,世界无限广袤。

不要宅在一处无所事事,多走多看

不要总把自己困在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面前。有时间多走出家门看看,感受一番我们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大自然并不止七种颜色;还有很多处境比我们糟,却比我们快乐得多、积极得多的人;原来,我们比大多数人都要幸运、幸福。

好好休息,不要一味地使自己疲惫

相比成天累成“狗”的人,精力充沛的人往往更有幸福感。不要一味地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杂事挤占自己的时间。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休息好了,心情才会好。

多陪伴身边的人:爱人、亲人、友人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陪伴也是最能让人幸福感爆棚的。没事少参加那些无聊的应酬,把时间多用来陪陪家人、爱人、朋友。与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但可以放松我们紧绷的神经,还可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没有人会活得一无是处,也没有人能活得了无遗憾。不必在乎自己的平凡,平凡往往使生命更加真实。做最单纯的人,走最幸福的路,人生其实就这么简单。

幸福,在大多数时候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感觉,沉淀在我们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总之,幸福就是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如果不懂得珍惜,失去就不会再有了。接受现实,感受现在,珍惜拥有,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住小房子就必然“憋屈”吗

“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阳光洒在地板上/也温暖了我的被子/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房间/一个房间有最快的网路/一个房间有很多的吉他/一个房间有我漂亮的衣服……”

孙燕姿的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女孩对完美的家的无穷想象。如今,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毕生的梦想:拥有一所自己的大房子。

在我们固有的思维里,房子就是我们的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就有了我们自己的归属。一个“北漂”如果能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从心理上来讲,他也就在北京扎根了。如果孩子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那么在父母眼里,他也就真正长大、成家和独立了。

房子,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是生活的必需品,由此便引发了我们对房子的渴求。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但要有房子,而且最好是大房子。房子越大越好,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共识。

但事实真就是那样吗?不,并不是。在传统认知里,素有“宅大人少不吉利”“房子大了会吸气”的说法。当然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如今房价偏高,如果能负担得起,那倒还好;如果负担不起,还去过度追求大房子,只会让我们经济拮据。

美国有一对小情侣,珍娜和纪尧姆。三年前,他们做了一件很多人想做却一直不敢做的事情:辞去工作,开着房车,开启了人生最精彩的旅行。

他们花了数千个小时,亲手制作了一辆房车。小到收纳柜木板的装钉,大到房车的屋顶构造,甚至是房屋设计、材料选择等,全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操办的。

房车并不大,总面积只有125平方英尺(相当于11.6平方米),上层还隔出一间60平方英尺(相当于5平方米)的卧室。因为空间有限,两人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拼命算计,要搞清楚哪些是必须要带的,哪些是没必要带的,如何精简过多的物品。

珍娜说:“在建造它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自己变了。这种感觉就像一种开悟,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并非那么不可缺少。”

建好房车后,他们两人便以一辆高马力的“皮卡”做动力,拉着他们的房子,开始了横穿美国的旅行。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沿途的照片:雪山、秋景、草原,还有静谧的星空。遇到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在自己的户外小厨房做饭,或透过天窗拍拍蓝天。

人们往往以为,住小房子必然意味着“憋屈”。但珍娜和纪尧姆却用明媚的笑容给出了答案。纪尧姆说:“我觉得自己比90%的人都更幸福!”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盲目地追求大房子,本着一种“不买房、不买大房不成活”的变调心态,将自己和家人拖进经济困难的深渊。“恐慌性购房”以及“有房才有家”“有房才有资格结婚生子”等论调,催生了大批的“房奴”。

比如电视剧《蜗居》中的女一号郭海萍,在买房过程中,她不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把全家老小全部裹挟其中,为她一个人“埋单”。用剧中男主人公宋思明的话来说,就是:“资本市场从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玩的,但他们偏偏要充当陪练。”

在买房子这件事上,还是量力而行比较靠谱。否则,不但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幸福,反而会把自己推向不幸的境地。那么,房子究竟买多大的才最合适呢?

适合三口之家或没有老人的家庭

一般来说,人均住房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就足够了。比如一个三口之家,有一套80到120平方米的两居室就可以了。卧室的大小,一般15到20平方米也足够了。如果是没有老人的四口之家,我们可以通过“年龄计算法”来计算,把全家人年龄加在一起,再乘以1.1,得出的数字便是合理的住房面积。

根据家中不同的角色来分配住房面积

这个办法适用于有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既然是要改善,肯定更追求舒适度,尽量地满足所有的需求,否则,生活品质得不到改善,购房也失去了意义。所谓的需求,就是考虑家庭成员在房子里需要多大的活动空间。如果家庭还有其他需求,比如书房、影音室、健身室等,再额外加上应考虑的面积。

针对这样的家庭,我们可以按以下标准分配:夫妻总共50平方米,学龄前儿童10平方米,小学至高中的学生每人15平方米,读大学的学生和老人每人20平方米。

根据家庭经济出入状况计算房屋面积

家庭总的年收入乘以5,便可得出此家庭可承受的房价总额,再用房价总额反推可选择的住房面积。这个算法适用于准备购买第一套自住房的年轻人。因为刚入社会不久,经济还不太宽裕,根据自己的收入来考虑,有多少钱就买多大面积。

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搞清楚拥有一套房子的真正目的。买房,与其说是拥有一种物质实体,不如说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居住,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房子的基本功能就是居住,不必为其添加额外的意义。生活不是有套房子这么简单,有保障、有质量的日子才舒心。有道是,“家不在大小,心安之处便是家”。

不依赖汽车,回归环保生活

汽车已成为大众最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仅在2015年里,中国汽车产销量就超过了2450万。曾有人开玩笑说,现如今谁要是没辆汽车,都不好意思带着脸出门。可以说,几个世纪前科幻小说家曾经幻想的“人手一辆小汽车,出行车来车去”的时代已然来临。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大:走出汽车,回归环保出行。现在,欧洲一些大城市,如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等,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等,也以不同的形式去汽车化。

甚至有专家说,在不久的将来,开车将成为一种“穷人”的标志。因为有钱人开始对开车感到厌烦,他们不再希望居住在远郊。这样一来,城市房价继续升高,就有可能把穷人挤走。到时候,市中心的富人很少开车,郊区的穷人自然就离不开车了。

上述言论未免偏激,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走出驾驶室,不依赖汽车,回归环保生活,低碳出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有识之士的共识。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越来越把汽车当成一种普通的工具,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并非一种必要的追求。

“今天路上的汽车比平时少多了,空气也变好了,真希望天天都是无车日。”某地产公司的总监王先生说。他从去年开始,由开车上下班改成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去了不少赘肉,“大肚子”也不见了,整个人变得更有精神了。

有一位网友说:“本来买车之前,是想着自己以后每天上班的时间可以减少,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以后不用挤地铁、公交了,去哪都不用转车了,感觉好幸福!”可等到真有车之后,他才发现,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他每天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去公司附近占车位,不然就只好等着被交警贴罚单。有时候车位是有了,可开车时发现被别的车堵住了,还要联系其他车主赶紧来挪车,有时一等就将近半个小时。最不幸的是,一旦碰上限号,车就不能开了,只能当废铁扔在车库里。此外,每年的保养费、车险费之类的都不能少,真悲惨!

某广告公司的小张,以前也是“出行必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则关于挪威驻广州首任总领事安佩德的报道:安佩德一周内以自行车、地铁、出租车、公交车和滑轮五种方式上班,以此呼吁大众低碳出行。

这则报道触动了小张的心。自那之后,他封存了自己的爱车,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和出行。为此,他特意买了一辆专业的越野自行车。他说:“虽然这样做会给我带来不少困扰,但我得到的收获更多。至少,我的身体更强健了,心情更舒畅了,生活品味也更高了。”

其实,不单汽车,我们在其他很多方面都需要反省。最新款的手机、最昂贵的电脑、最大屏幕的电视机……它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们,但也让很多人为此疲惫不堪,甚至为此陷入“经济危机”。诚然,每个人都有追求品质生活的权利,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更何况,从它们当中脱离出来,反而能让我们活得更轻松。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放下对它们的执着,重回环保、自然的生活方式呢?

走路或骑车上下班

如果住所离单位并不太远,我们可以尝试着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也许我们会因此牺牲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睡眠时间,但收获的却是新鲜的空气、沿途的风景以及越来越健康的身体。另外,我们还为拥挤的交通和城市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用手帕代替纸巾

很久以前,我们都是用手帕,而不用纸巾。不要觉得那是20世纪的古老玩意儿,它其实是环保的象征。纸巾也是树木的产物,其利用率比打印纸还要低,很可能只是用到了中间那一小块,然后就被丢弃了。请在口袋里预备一块手帕吧,在让你回归环保生活的同时,也让你的品味得到提升。

拒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

如今,一次性的用品不胜枚举,如餐厅的筷子、宾馆的洗漱用品、超市里的塑料购物袋等。这些东西都是耗费了极大的资源才制作出来的。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看似卫生、有档次,实际上既浪费又不环保,也未必真的卫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为节约资源出一份力。

拒绝“宅”在家里

现在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宅在家里,长此以往,对心身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会浪费不必要的电。还是多出去走走,逛逛公园,陪家人打打羽毛球,多和朋友聚一聚比较好,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让我们从钢筋水泥及各种电子产品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选择一种生态环保、低耗能的方式生活。这样不但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也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

同类推荐
  • 商界沙场人脉战术

    商界沙场人脉战术

    酒香也怕巷子深,人脉自然是发展事业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论是拓展事业、创业还是日常工作,如何沟通就成了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这里就有10个简单的方法,帮助你积累口碑,成功沟通。
  • 一切改变,从欣赏开始

    一切改变,从欣赏开始

    每个人都具备欣赏别人的能力,也都有需要别人欣赏的心理。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我们容易欣赏到自然风物之美,却难以做到欣赏他人。当我们懂得欣赏人心,欣赏磨难,欣赏自己,欣赏同事、朋友、爱人、孩子,甚至是我们的对手,当我们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审视人生与世情,便会发现一切原来如此美好。
  • 人性的弱点(人际关系与影响力进阶宝典)

    人性的弱点(人际关系与影响力进阶宝典)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学的教材。浓缩了卡耐基励志哲学中的思想精华,帮助大众发掘自己人性的弱点,克服它。卡耐基绝不是纸上谈兵,他分享的经验能产生奇迹,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本书的唯一宗旨,就是要挖掘你“与生俱来的各种能力”,最大限度唤醒你的潜能。·为人处世的基本技巧·讨人喜欢的六种方法·如何让他人为你着想·如何成为领导者·家庭幸福要遵守的七条原则·如何保持平安快乐。
  •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

    《送给青少年的羊皮卷》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精心挑选了对青少年有着巨大激励作用的13本经典著作,加以精细解读.并在其中穿捅讲述了许多富含人生智慧、成功经验的各人故事,力求为青少年朋友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智慧上的启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羊皮卷”的无穷魅力吧!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桃色情焰

    桃色情焰

    台湾作家[骆沁]的免费全本小说《桃色情焰》。
  • 我的师父不可能是路痴

    我的师父不可能是路痴

    “师父,接下来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走啊?”小男孩抬头看着师父,眼中带着迷茫。“别急,容为师算一卦。”
  • 千年帝王墓之秦陵血玉

    千年帝王墓之秦陵血玉

    一块尘封已久的千古血玉引出了诡异神秘的秦陵卷轴。卷轴的再次问世引诱着五个盗墓贼一步一步进入皇陵,而最后一张神秘卷轴也随着谜团的解开渐渐浮出了水面。千年之后这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似乎在某个程度上又有着惊人的相似。血玉,这到底是个什么,它真的有那么简单吗。秦王之墓除了血玉还有什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千万记得永远不要太相信自己眼睛,也许你看见一个活人站在你面前和你说话,说不定他其实早已死去,只是披着一张人皮在世上苟活罢了。
  • 台北少女成长救赎:那年榕树下

    台北少女成长救赎:那年榕树下

    四个人在青春校园里上演着一场关于青春、关于疼痛的爱情故事,同时由于夕宸为了保护七禾而犯罪,七禾没有夕宸后堕落风尘交织在故事后面。最后,七禾终于等到夕宸,用纯爱救赎一段最初刻骨铭心的感情。
  • 接手这个异世界

    接手这个异世界

    系统竟然给了我一个要拯救异界的任务,可是大哥,既然是这样,让人穿越的时候,就不能打个招呼?而且这个异界实在是不太平。落后且即将失去力量的人类,被邪教迫害的妖族,强大可怕的魔兽,真是忙不过来啊。什么?还不止这些?没有肉体的亡灵族,灵魂可化为法器的器灵族,拥有法则力量的恶魔,凭肉体就可以毁天灭地的龙族……大哥,你到底是要我种田赚钱,还是要我升级打怪啊?-------------------------------恳求各位衣食父母的喂养,谢谢~~~
  • 法爷的位面殖民企划

    法爷的位面殖民企划

    我叫吴明世,是个法爷,我要开启位面大殖民企划,但是现在我要先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学习。欢迎加入神船穿越本,群号码:300,537,084
  • 修神计

    修神计

    “系统,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父亲是谁?”一个男孩疑惑地问道。“叮!你的父亲是自系统开办以来最接近于神的男人!他是系统最为骄傲的实验品,没有之一!”男孩更加疑惑了,问道:“那他到底是谁?”“宿主权限不够,无法得知!”………………
  • 夏北遇寒谙

    夏北遇寒谙

    韩逸希是黎谙的青梅竹马,却在九岁时与黎谙分别。韩逸希是慕北北的初恋,却在一年后从慕北北的世界消失。而黎谙跟慕北北却变成了室友,亲密无间的姐妹。这时韩逸希重新出现在两人的世界里,他回来复仇。究竟发生了何事使他消失又满怀仇恨的出现?而他的出现又给两个姑娘带来诸多痛苦与磨难...因为无可奈何的命运,因为无怨无悔的爱恋,这些青春少年的结局又会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