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在1914年。这场战争是人类一场空前的灾难,但是它却为美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战结束后,欧洲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王朝被扫进了坟墓,欧洲交战诸国元气大伤。美国在战争中却大发横财,坐收渔人之利,不仅跻身世界强国,而且开始扮演起作为一流大国领导世界的角色。
美国政府的中立与调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的威尔逊政府正致力于改革内政,大力推行威尔逊“新自由”的改革纲领。威尔逊政府最初发表的关于外交政策的几个声明中,都正式认可了当时全美上下一致的中立态度。1914年8月4日,威尔逊发表《中立宣言》。8月19日,威尔逊又呼吁美国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谨防那种对于中立的最深邃、最巧妙、最根本的破坏,这种破坏可能源于他们所属的民族,也可能出于过激偏袒。在这些考验人们灵魂的日子里,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我们既要在行动上,也要在思想上不偏不倚。”
在整个中立期间,美国舆论要求政府既要坚持保护美国的海上权利,又要维护和平。因此,用调停来结束战争便成为美国政府唯一可行的方法。1915年1月,威尔逊派遣豪斯上校前往欧洲,开始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调停使命。豪斯在初始过程中发现,只要德国同意撤出比利时以及战后实行裁军,并明确保证将来欧洲的和平,英国就愿意商讨和平条件。但德国不愿意作出这样的保证,豪斯的和平使命以失败告终。
1916年下半年,交战双方的僵持状态正在打破,双方都想利用各自手中的先进武器置对方于死地,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而美国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要么通过调停结束战争,要么被迫卷入战争。
美国宣布参战
1917年1月22日,威尔逊发表了“没有胜利的和平”的演说,强调美国是为了实现“没有战胜者和战败者”的和平,其结果是没有兼并和赔偿的媾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久而稳定的世界秩序。1月31日,德国答复威尔逊的和平呼吁,宣布自2月1日起,德国潜艇将无限制地击沉所有在英、法、意和地中海东部广大海域航行的交战国和中立国船只。至此,威尔逊“感到世界突然天翻地覆,东西旋转,无法保持镇静”。威尔逊只有宣布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但仍然不希望卷入战争。
1917年1月17日,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致电德驻墨西哥公使称:“如果德美之间发生战争,提议与墨西哥结为军事联盟,德国为墨政府提供财政援助,支持墨西哥收回19世纪中期与美战争中失去的领土。”这份电报被英国情报部门破译,2月15日,英国将这份密电寄给美国政府。威尔逊看后认为这是对美国尊严的侮辱和对美国安全的挑衅,3月1日,新闻界将电报公布,美国一片哗然,反德浪潮迅速席卷全国。齐默尔曼电报的公布使美国人免于参战的侥幸心理荡然无存,最终导致美国走向战争。由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了大批美国商船,致使大批美国人丧生,美国的反德情绪日益高涨,美国参战难以避免。1917年4月2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为了美国的权利与荣誉”,必须对德宣战。4月4日,参议院和众议院以多数票通过威尔逊的战争咨文,美国正式参战。
战争中的美国海军
1917年4月,以阿瑟·鲍尔弗为首的英、法代表团先后到达华盛顿。鲍尔弗随身携带着协约国之间缔结的、在最后胜利时各国进行分赃的密约。但是美国的目的是首先打赢战争。1917年4月24日,国会拨款70亿美元,其中30亿将贷给协约国政府。
为了打破德国海军潜艇的残酷封锁,1917年4月10日和11日,美国海军部部长丹尼尔斯与英法海军将军们进行商谈,初步划分职责范围。美国海军在西半球进行防御和巡逻,协助英国巡逻不列颠群岛周围。5月4日,美国第一批6艘驱逐舰到达爱尔兰的昆斯敦。此后3个月内,共47艘美国驱逐舰进驻欧洲水域。
建立护航制和加强反潜战斗,是遏制德军潜艇的决定因素。美国西姆斯海军上将主张使用驱逐舰为横渡大西洋的商船护航。11月17日,美国驱逐舰首次摧毁一艘德国潜艇,新的商船护航策略和进攻性的海上巡航计划初步取得成效。
海军的另一项任务是运送美国远征军。1917年7月1日,美国海军部共有7艘军船和6艘货船。到1918年11月,美国海军已建立起一支具有143艘舰艇的巡洋和运输部队,共运载91万名美国士兵到法国。此外,美国海军还积极采取措施对德国潜艇队加压进逼。一支由120艘猎潜舰艇组成的舰队,在亚得里亚海与奥地利海军展开激战。海军飞行员也在欧洲参与战斗。
1918年6月,美国海军实施了横断北海的大规模的水雷布防,以封闭敌方潜艇的出路。当时美国发明家布朗发明了天线触角水雷,封锁北海只用了10万枚水雷。在布设水雷前,海军少将林·罗德曼率领美国战舰前来奥克尼群岛,与斯卡帕弗洛港的英国主舰队会合。两支舰队会合后,将德国的海军截堵在港湾内,严重挫伤了德国士气,最终促使德国在1918年11月投降。
美国陆军的战绩
1917年6月,美国第一步兵师抵达法国,在7月4日穿过巴黎街道举行检阅游行。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检阅了这支美国军队。到1917年年底,法国境内已有20万名美军。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革命并宣布退出战争,致使数十万德军转调西线。1918年春,西线德军占尽优势,德国信心十足地准备直取巴黎。协约国组成最高作战委员会统一指挥,并敦促潘兴指挥美军进行增援,但遭到潘兴拒绝。在德军大举进攻面前,协约国已经溃不成军,至此,威尔逊总统任命法军元帅费迪南·福煦为最高统帅,潘兴将作战部队交由福煦统一指挥。
1918年4月,威尔逊在巴尔的摩演说时表示,美国人必须使用“武力,最大限度的武力,毫不吝惜和不加限制的武力,能恢复世界的法律并消灭一切自私统治的正义的和胜利的武力”。在1918年3~10月,共有175万名美国士兵到达法国。德军总司令冯·鲁登道夫当时说:“美国就这样成了在这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
1918年5月17日,德国发动了埃纳攻势,打得法国第六军团溃不成军,节节败退。6月3日,德军再次进攻到马恩河。法军向潘兴将军求救,美第二师与德军展开短兵相接,制止了德军的进攻。在此战之后的反攻中,美第二师及其所属海军陆战队向贝莱奥森林发起进攻,美军经过三周血战,把德军赶出了森林。
德军企图孤注一掷,与美军速战速决。6月,德军又向马恩河扇形地区发动进攻。幸好8个美军师及时到达法国,参加了法军的反攻。8月上旬,法美联军肃清了马恩河扇形地区的全部德军。潘兴指挥的美第一军接管了圣米耶尔附近的南部战线,并于9月击溃了那里的德军。同月下旬,潘兴对凡尔登与色当之间的德军防线发起进攻。9月下旬,在默兹—阿尔贡战役中,美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美军参战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斗:战事为期四十余天,共投入兵力120万人,飞机840架,坦克324辆。此次胜利,加上英法军队的反击成功,为停战谈判准备了条件。
早在8月,鲁登道夫已预感到德国的前景不妙。协约国兵力已占优势,福煦计划1918年春发动新攻势。10月2日,鲁登道夫通知德国政府德军已难以坚持。次日,德国马克斯亲王向威尔逊总统提议:要求以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为基础进行议和。当时,德国海军发生兵变,德国无力继续抵抗。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