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网箱结构与材料
网箱一般由箱体、箱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装置等组合装配而成。
(1)箱体是网箱的主体部分。由网线编织成网片,缝制成不同形状和规格的箱体。通常由四周的墙网、底网和盖网缝合为一个封闭的箱体,也有不加盖网的敞口网箱。网线材料有尼龙线(锦纶)、聚乙烯线(乙纶)、聚丙烯线(丙纶)等几种合成纤维或钢丝网等。聚乙烯网线强度大、耐腐、耐低温、少吸水、不用油染,价格便宜(为锦纶线的30~40%),深受群众欢迎。锦纶线编结的网片强度大、柔软,但成本较高,又易附着污物和有寄生物,不易洗刷。
(2)箱架安装在箱体的上纲处,支撑柔软的箱体,使其张开具有一定的空间形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浮力,充当浮子的作用。材料常选用毛竹、木材或无缝钢管等。若箱架的浮力不足,可在网箱四条边角系上浮球或浮桶。
(3)浮子和沉子浮子安装在墙网的上纲,沉子安装在墙网的下纲。其作用是使网箱能在水中充分展开,保持网箱的设计空间。应用最为普遍的浮子是塑料浮子。塑料浮子有泡沫塑料浮子和硬质吹塑塑料浮子两种。一般选用直径为8~l3cm的泡沫塑料浮子。沉子一般采用瓷质沉子,重量为50~250g/个,要求表面光滑。铅、混凝土块、卵石、钢管等均可用作沉子。以钢管作沉子,还能将底网撑开,使网箱保持良好的形状和有效空间。
(4)锚和锚绳锚有铁锚(10~25kg/个)或混凝土块(30~40kg/个)。锚绳用聚乙烯绳或钢索等绳缆均可,长度应超过水深的3倍。
3、网箱制作
(1)网箱的形状和大小网箱的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等多种,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最为多见。网箱的大小可分为三类:大型网箱,面积60~l00m2;中型网箱,面积30m2左右;小型网箱,面积在l5m2以下。
(2)网箱高度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墙网的高度应根据水域的深度、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而确定。一般在水库中墙网的高度取2~4m,湖泊取l.5~2.0m为宜。敞口式网箱的墙网应高出养鱼时水面70cm。
(3)网目大小,以不逃鱼,节省材料,箱内外水体交换率高为原则。不同规格鱼种适用网箱网目。
(4)网箱装配一般用穿、绕、并三种方法缝制。如一个有盖的长方形网箱,缝制方法可有三种:可用六块网片并缝成型;也可四面的墙网每二边合为一片网,再加下底和上盖共四片网并缝成型;也可四周的墙网为一片网,加底网和盖网,由三片网并缝成型。
4、网箱设置方式
网箱在水体中的设置应根据水域条件、培育对象、操作管理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加以考虑。设置方式适当与否,影响网箱养鱼的产量。设置方式既要考虑管理的方便,把网箱相对集中,又要保持一定间距,不影响水流交换和鱼类生长。网箱排列应尽可能使每只网箱迎着水流方向,一般呈“品字型”、“一字型”或“梅花型”,使之相互错开位置,以利箱内外水体交换。
网箱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类:
(1)浮动式其特点是网箱可根据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可使网箱内的体积不因水位升降而变化。浮动式网箱又可分为封闭框架式、封闭柔软浮动式、敞口框架式等。浮动式有单箱单锚(或双锚)固定法和串联固定法二种。单锚固定的网箱可随着水位、风向、流向变化而自动漂动与转向,但抗风浪能力较小。串联固定法由多个网箱(一般为4~6个)以一定间距串联成一行,两端抛锚固定。网箱间距为3~l0m,而行间距离则应在50m以上。
(2)固定式网箱固定在四周的桩上,通常在桩上安有铁环或滑轮,与网箱上下四只角联结。调节铁环位置或滑轮上绳索长度,则网箱可随之升降,但一般情况下箱体不随水位变化而升降,但箱体入水深度随之变化,大多数为敝口式,适用于水位比较稳定的浅水湖泊、河沟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管理方便、抗风力强等特点。
(3)沉下式整个网箱全部浸没于水中,水位变化不影响网箱的有效容积,网衣上附着生物较少,缺点是投饵和操作管理不便。北方地区多用于苗种或成鱼越冬。
5、养殖品种
网箱养殖品种的选择应以市场好、价格高且适宜网箱养殖为原则,依据不同的网箱确定养殖品种。小网箱一般以养殖吃食性鱼类为主,采用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的饲养方式进行养殖。小网箱一般选择罗非鱼、荷包红鲤、斑点叉尾鱼回、南方大口鲶、鲫鱼、建鲤、鳊鱼等品种。大网箱一般以养殖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为主,采用不投饵方式或投喂鲜活鱼类、鱼靡和配合饲料的饲养方式进行养殖。大网箱养殖品种的选择:一般选择鳜鱼、黄鳝、乌鳢、草鱼、黄颡鱼、加州鲈、鲢鱼、鳙鱼等品种,其中鲢鱼和鳙鱼为不投饵网箱应选择的品种。
6、放养前准备与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应提前10~5天将网箱置于养殖水域中,箱壁附着藻类后可防止鱼体磨擦损伤,以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鱼种放养时,应用3~5%的食盐水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5min后,再入箱。鱼种应选择无病无尚,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健康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产量设计和上市时的规格而定,小网箱一般放养量为200~500尾/m2,大网箱一般放养量为5~50尾/m2。
7、饲养管理
配合饲料的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2~5%,鲜活饵料或鱼靡的日投饵量一般为鱼体重的5~8%,具体应视天气、水温、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掌握,一般以15~20min吃完饵料为准。日投饵为两次,并应根据不同养殖鱼类确定各自投饵时间。总之,饵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并依据天气、水温、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掌握。
8、日常管理
勤洗刷网箱。每隔7~10天洗刷一次,及时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网目堵塞影响水体交换。
及时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体。同时根据剩饵情况调整当天的投饵量。
防止破箱逃鱼。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衣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及时修补。
2.2.4围网养殖
淡水围网养殖是将鱼类圈养在湖泊、江河、水库等天然水环境中,融入多种养殖技术的仿生态集约化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具有水体交换好、鱼病少、鱼类生长快,投资小、效益高等特点。
1、场地选择
要求水面开阔,河底平坦,底质为淤泥或泥质沙,以便于布设围网,水深一般为3~5m,围网区要有较好的水体交换条件,有较缓水流,风浪不太大,避开主航道和污染水流,交通方便。
2、围网设计
围网走向应与主流垂直,一般由墙网、隔网、囊网、支架等部分组成。墙网是围网的主体部分,设为双层,内层与外层相隔3~4m,内层主要作用是防逃,外层起保护作用,阻隔污染物,防止野生杂鱼等侵入。隔网是把两层墙网的过道分成数段,每段设置1个囊网,用以检查是否有逃鱼或野生杂鱼侵入。墙网用毛竹和石笼做支柱,为加强围网的牢固性和抗风能力,可适当加横杆、脚桩等。
3、放养与管理
(1)放养前的准备。围网架设后,需清除野杂鱼和敌害鱼类,常用的方法有大网驱赶法和电击法。
(2)种苗放养。养殖品种根据水域中天然饵料的丰欠来决定。若饵料丰裕,则放养品种以鲢、鳙鱼为主;若饵料不足,放养品种则以吃食鱼类为主。鱼种规格要大些,一般规格为草鱼每尾重500~800g,鲢鱼、鳙鱼每尾重250g,团头鲂每尾重200~250g,鲤鱼、鲫鱼每尾重50~75g。
(3)饲喂。围网养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一般从水温达到10℃时开始投喂。前期应以投喂精饲料为主。5月下旬到9月下旬,可大量投喂水草,同时搭配一定的精饲料。10月份以后,以投喂精饲料为主,并搭配投喂浮萍等水生植物。
4、注意事项
(1)防逃。这是围网养殖的关键,必须做到石笼入泥不移动,中部网片无破损,上部墙网鱼跃不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囊网内有无鱼类,以便及时发现墙网有无破损。
(2)防风浪、防汛期。恶劣天气来临前应及时加固围网支架、加高网片。此外,要勤捞除残饵、剩草、死鱼和网上的附着物。
2.3水产品养殖管理
2.3.1水质管理
1、水质培肥
为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繁殖状态,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经腐熟的人畜粪施用量为250~300kg/666.7m2;追肥应根据季节、水温、水色、透明度及养殖品种等情况确定,一般以15~20天施1次为好。
2、加注新水
池塘养鱼应掌握春季浅水、夏秋季深水的原则。春季浅水养鱼有利于提高水温,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天然饵料;夏秋季随着鱼的生长,加大水体,采用深水养鱼则能相应增大鱼的生活空间,促进鱼的生长。
3、搅动底泥
选择晴天中午,用铁耙、铁链、石链等定期搅动底泥,一般每月1~2次,以增加水中肥分,且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在池塘中积累,造成化学耗氧和生物耗氧增加,导致鱼缺氧浮头。
4、机械增氧
采用增氧机、潜水泵、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施及时调节水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应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机,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以维持鱼塘的优良水体环境。
5、化学法改良水质
定期采用泼洒生石灰、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泼洒生石灰既能调节水体pH值,又能杀灭池水中的有害病菌,还能使淤泥释放出无机盐,增加池水肥度。一般养殖期间每隔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20~30kg/666.7m2。
6、生物法改良水质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合细菌制品。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有机质进行营养繁殖生长,而又不消耗氧气的有益微生物。光合细菌用于水产养殖,能有效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减少减轻鱼类的浮头、浮池现象,预防细菌性鱼病,提高鱼的摄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以使鱼苗增重提高30~50%,成鱼产量提高20~3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视具体情况推广应用。
2.3.2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坚持定点投喂、定时投喂、定量投喂和定质的“四定”原则,坚持用高质量配合饲料,合理安排日投喂次数、投喂时间和日投喂量的。
“四定”投饵原则:
定质草类饵料要求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精饲料要求粗蛋白质高。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适口,在水中不易散失。不投腐败变质饵料。
定量每日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以避免鱼类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并易引起鱼病发生。
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通常草类宜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精饲料和配合饲料,应根据水温和季节,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指1日投饵量分成多次投喂),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鱼类对特定的剌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有利于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并便于清除剩饵,保证池鱼吃食卫生。特别是投精饲料和配合饲料,要在池边搭设食台。投饵时应事先给予特定的剌激(如音响等),使鱼集中在食台附近,然后再投饵。这就防止了饵料散失,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1、日投喂次数
取决于鱼类的摄食习性和消化特征,与水温和鱼体规格大小有关。水温低时,每日1~2次;水温高时,每日3~4次。鱼体规格小时,投喂次数多;规格大时投喂次数少。如:鱼苗阶段每天投喂4~5次,鱼种阶段每天3、4次,成鱼阶段每天2~3次。
2、投喂时间
应掌握每天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两小时之间投喂的原则,夜间不宜投喂。每两次投喂时间间隔控制在3~4h之间。如:8∶00、11∶00、14∶00、17∶00(每日4次);8∶00、12∶00、16∶00(每日3次);10∶00、15∶00(每日2次)。
3、投喂数量
坚持“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喂第一顿时,水温相对较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水中溶氧量相对较少,不宜多喂;最后一顿喂完后,太阳即将落山,水中溶氧量逐渐减少,鱼吃得越多,消化时耗氧越多,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现象,不宜多喂。中间1~2顿,水中溶氧量高,可适当多喂。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1)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投饵率。
春季水温低,摄食量小,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投饵率可控制在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投饵率可控制在3%左右,但此时也是鱼类疾病多发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的适口性。水温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速度加快,要加大投喂量,投饵率可控制在4~5%,但需注意保证饲料的质量并防止投喂过量,经常调节水质,防止水质突变。秋季天气转凉,水温稍有降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需保证投喂量,投饵率可控制在3~4%。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摄食量日渐减少,在天气晴好时,仍需投喂少量饲料,以保持鱼体的肥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