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我们可能会深感头痛。不管做什么事情,或某个环节出错,他都会坚持重新来过,不给他机会,那就翻了天了。如果我们时间充裕,情绪也不错,可能就会由着他,等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这个冲突很快就解决了。如果我们时间紧迫,情绪不佳,或者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缺乏认识,可能就会跟孩子对着干,最终让亲子双方都很受挫。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满足他还是满足他为好。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随他去吧。倘是原则性的问题,那就如同前文所述,坚持三个“到底”的原则,既让孩子明白我们会坚持原则,又不至于使他受到伤害。
秩序敏感期常常与完美敏感期结伴而行。秩序敏感期可以看成是孩子追求完美的另一种表现。处在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凡事要求完美,但凡有一丁点不如意就反应激烈。比如,给他一只香蕉,因为担心他吃不下,你好心掰下一截,他会伤心至极。他不是为了争另外那半根香蕉,而是忍受不了一根完整的香蕉被你掰断这个不完美的事实。你给他一块饼干,不巧这块饼干缺了一只角,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不足一提的事情,就可能引发他强烈的反应。同样的,他不是为了那缺失的一角伤心,而是因为这块饼干不再完美而难过。解决的办法是给他换一根完整的香蕉或者一块完整的饼干。如果没有完整的香蕉或饼干给他,那就只好陪在他身边,跟他简单共情,然后搂着他,平静地等待他平息下来。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为的过程,最需要的就是淡定的心境。这种心境能帮我们接受孩子的种种不乖,还能传递给他更多正面的心理能量,让他内心变得更为强大,遇事能更快地平静下来。将来成人后,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他才能承受更多的不如意。
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虽然让我们头痛,但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一切都变了。相反,利用孩子的这两个秩序敏感期,我们还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益。首先,追求完美,讲究秩序,这二者都是好事。没有乔布斯追求完美的那股偏执劲头,苹果公司走不到今天。缺乏秩序感,人就条理不清晰,过于自由散漫。因此,当孩子处于这两个敏感期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跟孩子冲突。相反,还可以通过努力,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让家里的物品尽量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以保证孩子在有序的空间里能快速地找到他想要的东西,让他看到一切都处在一种“正常”状态。利用孩子的完美和秩序敏感期,父母可以顺势引导他学习将自己的物品、玩具等放在固定的地方,摆放整齐并自行保管,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比如让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在固定的时间睡觉,睡前有一套他习惯的固定的程序——玩一个比较温和的游戏,看会儿书,然后洗漱、上床、关灯,听妈妈讲睡前故事,就寝……此外,当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突然莫名哭闹时,应该考虑一下,是否做某件事情的程序出了问题。一旦程序正确,他的哭闹也就自然消失了。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教条,强弩着去做某些事情。过于程式化也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尤其当我们做某个事情变得过于偏执的时候。至于这个度怎么把握,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不管做什么,孩子既有度又开心,并且亲子双方都感觉比较舒服,不会有很压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