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7300000035

第35章 族群形式与族群内容反观(1)

纳日碧力戈

国内民族研究多注重从本体论出发,强调民族的内容,例如语言的系属、宗教的仪轨、饮食的分类、民居的特点,强调民族形式后面的政治、经济和历史的因素,而对于民族的形式本身如语言、宗教、饮食、民居,及其象征的对象,例如自我认同、利益分野、边界流动等等,研究不够。本文提出,在全球信息流通的背景下,形式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在有些情况下,会超越内容,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认识对象和研究对象。

一、“社会如何记忆”——问题的提出

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在其名着《社会如何记忆》(How Societies Remember)中指出:

我想论证,我们在寻求理解纪念仪式和其他周密性仪式共有的特征时,有可能受到典型地表现在最现代之仪式解释中的一种倾向的妨碍,即关注仪式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但是,我们一旦开始考虑不同于神话形式的仪式形式,就会明白,仪式不仅是表达某些信仰的另一种方式,而且,某些事情只能用仪式来表达。[1]

康纳顿认为,传统上对纪念仪式的研究,分三种方法: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方法,它们之间虽然有种种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强调内容,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追踪共同规律。从弗洛伊德到迪尔凯姆,他们都曾探索隐藏在社会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但事实证明,表层形式也同样重要。寻求世界“语法”是我们的理想,而“特色”话语也不可忽视。

1969年,F.巴特(Fredrick Barth)主编出版了《族群和边界》一书(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从现象学角度,从族群结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族群边界(boundaries)来解释族群现象,而不是用历史主义或者还原论的观点来解释它。在边界论的框架中,我们找不到对于族群源头的追溯,找不到把民族看成是“想象的社群”和“现代工业化产物”之类的论述。一般认为,文化不过是描述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而每一个族群单位都有特定的文化相对应。与此同时,族群在历史上的边界及其相互关系一直受到关注,不过,族群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边界的性质,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研究。仅仅用抽象的“社会”概念去描述和代表一个庞大的社会制度,并且分析其中的小群体和小单位,这不能解决和解释族群的实际特征和具体边界,还不能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过去有人认为一个部落或者人们共同体故意忽视相邻部落或者人们共同体,以期保持自己文化,这种幼稚的观点显然已经被人类学家放弃。但是,仍然有人认为,地理和社会隔离是文化差异得以存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巴特指出,尽管人们有可能已经跨越了边界,但是原有的边界依然存在,也就是说,类别式(categorical)的族群特征不取决于人口的稳定和缺乏流动,不取决于互不接触和互不交流信息。但是,类别式族群特征却包含着排除与合并的社会过程,正是通过这样的社会过程,互不相关的类别得以保持,而不受社会身份的变化和参与社会方式的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巴特的观点理解为,某种分类形式具有稳定性,它本身具有对外排除、对内整合的机制。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持久、稳定和重要的社会关系,恰好跨越了这样的边界,并且建立在二分的族群地位之上。并不是一旦存在社会互动和社会接受,就会导致民族特征的丧失;族群接触和互相依赖并不导致文化差别的消失。[2]边界论认为,族群首先是族群成员的归属和认同范畴,它对于族群之间的互动具有组织和协调作用。边界论不强调族群和族群关系的类型和分类,而是关注和探讨族群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不同过程,其重点在族群边界和族群边界的保持,而不是不同群体的内部构成和历史。许多民族志材料表明,族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并不意味着接触某一方或者双方的互化或消亡,相反,他们仍然会顽强地存在,有时甚至产生比过去更加强烈的族群意识。边界重于或不弱于文化,形式重于或不弱于内容,这是他们的论点。

二、“民族”与“族群”:历史结构和利益互动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传统上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对“国族主义”全然不知。面对国族如林的现时代,需要把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扩展成为国族主义,中国要成为一个“哪逊”。[3]这是中国现代“民族”产生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说,形成中国民族的必要条件,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产物“民族国家”。柳亚子认为,“凡是血裔、风俗、言语同的,是同民族;血裔、风俗、言语不同的,就是不同民族。”[4]他的说法是本质主义的说法,比较符合中国人理解“民族”的“自然”过程,至于这个说法在学理上的根据,仍然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涉及本质论和相对论的大论战。

中国自古讲“华夷之辨”,以文化取人,而不以领土、血统为限。早期史记载远方之民多以兽旁虫符造字指称,虽不乏蔑视之意,却欢迎他们“华化”,只要化了,就是夏人,倒也简单。近代中国的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尤其是鸦片战争和历次中外之战,使中国人较多地接受到外国人和他们的文化。面对外侮,革命家孙中山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转变为“三民主义”下的“五族共和”,由反清政治转向反帝救国战略,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马克思主义,中国走上先主义、后实践的不同于西方的道路,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和族群时,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自50年代的民族大调查以来,“民族”概念有了新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当时中国的民族学工作者和有关政府部门,主要基于斯大林的经济、语言、地域、文化和心理等“四要素”,来进行民族识别,但并未完全照搬,而是结合国情、结合历史灵活变通。例如,对于满族的识别主要是依据了历史和“心理”;对于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的区别则主要是依据语言;对于东部裕固和西部裕固的认同,主要是依据族源(“血缘”);对于回族的识别则兼顾历史与宗教,等等。从总体上看,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主要是体现在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上的政治一文化体,而“中华民族”则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和地域概念。至于“中华民族”是否也能够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则主要取决于各民族文化融合、心理认同的程度。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5]应当是“文化多元下的政治一体”,是“五十六族共和”。文化多元,世界多极,领土完整,尊重主权,这是近代史以来形成的格局。文化可以跨越政治疆界,政治可以多极并存。不管跨国公司如何强大,信息流通如何自由,人口迁移如何频繁,以军事力量和外交主权为单位的现代国家,始终是近代历史的主角,是联合国的正式“单位”,是最可靠和稳定的利益集团。

但是,国外有国,族内有族,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民族”是历史结构的产物的话,那么“族群”就是利益互动的“宠儿”。族群(ethnic group)不同于民族(minzu),它可以包括“民族”、“民系”,也可以包括从政府的角度看并不十分确定的“人”(“摩索人”、“门巴人”);或者说,族群是相对“自然”的文化或利益群体,它们不一定要经过政府“识别”,不一定要享受“优惠政策”(不以“优惠政策”为族界),而民族则要经过政府“识别”,要享受“优惠政策”,即要以“优惠政策”为族界,例如在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要有一定比例的享受自治权力的公民担任主要政府领导人,以及其他等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历史悠久,,地形复杂,民族文化丰富,风俗独特。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六转玲珑心

    六转玲珑心

    百转轮回,万物生死。碎心峰下,六颗完全不同的碎心合而成一,六位绝世天才复苏于一颗玲珑心中……天下,以万物为刍狗!滚滚红尘,情之一字如何看?魔道佛缘,因果轮回,何为善恶?兄弟羁绊,师生恩情,亲人依靠,堕落还是升华?于这千穹大陆中,我们一起来见证六重人格风毅的玄幻之路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两小无猜糖衣恋

    两小无猜糖衣恋

    “宝贝儿,叫珣哥哥!”温柔的少妇抱着自家刚满一岁的可爱小女孩儿。“个……”小女孩高兴的张着笑嘴巴却无能为力的准确发出声音。“妈妈,我不想离开这里。”倾影低着头带着哭腔。“我们以后还会再回来的。”温柔的少妇亲了亲自己的女儿。“珣哥哥…”倾影流着眼泪哭泣着,那是她最舍不得的挚爱。“妈妈,是不是我跟她吵架了,她才不理我走掉的。”允珣埋着头不甘心的问着妈妈。“傻孩子,当然不是因为你的原因了,只是意外……”“只是意外就可以不辞而别吗?”悲愤的允珣冲出自己的别墅,眼神迷茫的看着那栋空荡的别墅。十年之后的相聚又会如何用真情换回昔日的两小无猜。童年的小插曲回荡在暧昧的订婚宴上,映照着至死不渝的承诺。
  • 孤相

    孤相

    当天地各方都在争权夺利的时候,孤相在广开粮仓,救济贫民。当天地各方为民做事时,方才想起孤相为他们做好了一切。
  • 娱乐之大佬你的马甲又掉了

    娱乐之大佬你的马甲又掉了

    重生一回的何云,在经历过荣华富贵,享受到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生活之后,看淡一切,决定回家找哥哥嫂子姐姐,过普通人的生活之后.....可惜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想平淡,但偏偏生活不如人意!没有办法,只能爆出自己曾经的一个个身份.....单女主大力.....
  • 重生之豪门太太的逆袭

    重生之豪门太太的逆袭

    丹琪穿到了《纨绔总裁从良记》一书中,不过,她既不是白莲花女配也不是绿茶婊女主,而是里面的炮灰前妻。但是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又重生到了三十岁那年。想到前世的自己被活活气的抑郁而死,自己唯一的儿子又被剥夺了继承权而发配到欧洲,最后因自我放逐赛车而亡。原来她会被写死,就是因为男主需要一场刺激来成长。自己就是男女主情感扫平一切障碍,自己会成为炮灰,就是为了女主让路!女主是作者的亲闺女,看着现在心里黑的女主,丹琪决定迎难而上!既然让自己从地狱归来,那就有仇报仇,有冤抱冤吧!重生而来的丹琪:把你们送下地狱,让你们在那里秀恩爱吧……
  • 教育春秋

    教育春秋

    自小生长于清华校园,世家出身的兄弟,小学、中学、大学、留学生,一路匆匆而行。当中充满着种种渴望与期待、煎熬与挫折、忧愁与无眠、喜悦与快乐。不惑之年重归清华校园备课、教学、答疑,前后忙碌解惑、授业、传道,一园桃李。时光飞逝,不经意间,竟至退休之年。回首过往,一脸的茫然与惶恐,恍惚间人生竟成数晃,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只好请人填空了。好在晃动中,竟也晃出了一片小小的想往,想往着哪天,一缕月光之下的电脑,几杯清茶之中的凝思,隔着岁月与时光,和朋友们聊点教育那方面的事儿为了展示与回顾也为了提升与归纳。
  • 公主们的冷爱恋情

    公主们的冷爱恋情

    她,冷漠,高贵,神秘。她,活泼,可爱。他,冷漠,腹黑。他,花心,温柔。他们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 一只悠的异界之旅

    一只悠的异界之旅

    墨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的,穿了!
  • 假如世界变成了这样

    假如世界变成了这样

    改变,世界无时无刻都在改变。接受改变带来的便利容易,为改变而改变观念却很难!不理解,少数的极端主义,带来的是整个世界的动乱!科学发明是为了生活更好,却在威胁人类生命的武器中得到最好发展!有人相信未来战场胜负决定于人的潜能!有人相信未来战局优劣决定于武器的精良!两种观念孕育着不同的科学发展!两种科学的发展孰优孰劣?战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