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百会大椎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合谷随证配穴:语言障碍配通里、廉泉、金津、玉液,颈瘫配天柱,面瘫配颊车、下关,上肢瘫配肩、曲池,下肢瘫配环跳、阳陵泉,腰部软瘫配腰阳关,智力迟钝配通里,耳聋配听宫、听会。
操作:毫针刺,虚证用补法,加灸;实证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附注】
(1)针灸治疗风疹效果良好,多次反复发作者须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2)属过敏体质,忌食鱼腥等发物,便秘者保持大便通畅。
第六节针灸治疗皮外科常见病证
一、风疹
风疹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成块的风团为主症的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又名“瘾疹”,时隐时现。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风疹属现代医学之“荨麻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致病原因甚多,发病机制复杂,但其主要因素是机体敏感性增强,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性病变、出血和水肿所致。
【辨证分型】
1.风邪外袭发病迅速,全身瘙痒,皮疹形状、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白色,边界清楚,此起彼伏,兼见身热、口渴、咳嗽、肢体酸楚等症。
2.胃肠积热在发皮疹的同时,伴有发热、脘腹胀痛、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
【针刺治疗】
治则:疏风清热,活血和营。
处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膈俞
随证配穴:呼吸困难配天突,胃肠不适配天枢、大肠俞。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二、痄腮
痄腮,又名“蛤蟆瘟”,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好发于5~9岁儿童,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绝大多数可获终身免疫,也有少数反复发作。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流行性腮腺炎。
【辨证分型】
1.温毒在表一侧或两侧耳下,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漫肿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轻度不适,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蕴结腮部热疼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高热,烦躁,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咽痛,睾丸肿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针刺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
随证配穴:温毒在表配风池、少商,热毒蕴结配商阳、曲池,睾丸肿痛配太冲、曲泉,惊厥神昏配人中、十宣。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点刺出血,10次为1个疗程。
三、乳痈
乳痈系指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病证。多发生于产后哺乳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发病多在产后2~4周,未分娩时、非哺乳期或妊娠后期也可仍见本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不能完全排空,或乳管欠通畅,影响排乳,致使乳汁淤积,利于入侵细菌的繁殖而致病。
【辨证分型】
1.郁乳期乳房肿胀触痛,乳汁淤积,排泄不畅,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可伴有寒战、高热、口渴、纳差等症。
2.酿脓期肿块逐渐增大,红疼痛,寒热不退,持续性搏动性疼痛加剧。
3.溃脓期脓肿形成,触之有波动感,局部红紫,经切开或自行溃后脓液大量流出。
如脓流不畅,肿势不消,发热不退,可能波及其他乳络,致成“传囊乳痈”。
【针刺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肩井天宗合谷膻中少泽太冲膺窗随证配穴;气郁配期门、行间,胃热配梁丘、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郁乳期隔蒜灸。
【附注】
(1)针灸对乳腺炎早期出现肿块而未化脓者有一定效果,初起可热敷配合治疗,若已化脓须转外科治疗。
(2)哺乳前后保持乳头清洁。
四、肠痈
肠痈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急、慢性阑尾炎可参考本证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阑尾腔梗阻和细菌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辨证分型】
1.轻症初起在上腹部或脐周作痛,为阵发性钝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逐渐加重,伴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腹胀,溲赤,苔黄腻,脉洪数。
2.重症痛处固定不移,痛势加剧,腹肌紧张拘急,拒按,局部可触及局限性肿物,高热不退,属肠痈重症,应采取综合疗法。
【针刺治疗】
治则:清热导滞,行气活血。
处方:阑尾上巨虚天枢
随证配穴:恶心呕吐配上脘、内关,发热配曲池、大椎,腹胀配大肠俞、次。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或2次。
【附注】
(1)针灸对单纯性阑尾炎效果良好,若症状严重有阑尾穿孔或坏死倾向者,须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2)慢性阑尾炎可参照以上方法治疗。
五、扭伤
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扭伤,而无骨折、脱臼、皮内破损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肩、肘、腕、腰、髋、膝、踝等部位。
【辨证分型】
扭伤部位因瘀阻而肿胀疼痛,伤处肌肤青紫,患肢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伴有局都热痛。
1.新伤局部微肿,肌肉压痛,肌肤发红,则伤势较轻。如肿胀高起,皮色紫红,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剧烈,表示伤势较重,或有瘀血留滞。
2.陈伤一般肿胀不明显,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常因风寒侵袭或劳作而反复发作。
【针刺治疗】
治则:活血止痛,祛瘀消肿。
处方:
肩:肩肩肩贞
肘部:曲池小海天井
腕部:阳池阳溪阳谷
腰部:肾俞腰阳关委中
髋部:环跳秩边居
膝部:膝阳关梁丘血海膝眼
踝部:解溪昆仑丘墟
随证配穴:疼痛较重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
操作:新伤毫针刺,用泻法,或用粗针点刺放血;陈伤毫针刺,用温通手法,或留针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附:落枕
落枕提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失枕”。系颈部伤筋,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是颈椎病的反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
本病可因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致使颈项部肌肉遭受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或因感受风寒,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颈项强痛。本病多起于睡眠后,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颈项强痛,头颈活动受限,转动不利,向患侧倾斜。重者疼痛牵及肩背,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
【针刺治疗】
治则: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处方:落枕穴压痛点后溪悬钟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先刺落枕穴或悬钟,轻轻捻转,嘱患者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当即缓解,再针近部诸穴,并可配合温针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六、肘劳
肘劳是指肘关节外上髁部疼痛,伴有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关节的劳动者,如木工、钳工、水电工及网球运动员等。
类似现代医学的肱骨外上髁炎。
【辨证分型】
起病缓慢,常反复发作,无明显外伤史。多发于一侧,亦有双侧发病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和肱桡关节附近局限性疼痛,肘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有时可放射至前臂、腕部和上臂。局部肿胀不明显,肱骨外上髁处增厚变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正常。
【针刺治疗】
治则:舒筋通络。
处方:压痛点曲池肘手三里合谷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得气后留针,局部用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七、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内含有无色透明或微呈白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属中医学“筋结”“筋瘤”的范围。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常见于手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手或足的肌腱关节的慢性劳损有关。
【辨证分型】
本病为局限性发展缓慢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肿块,高出皮面,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日久囊液充满,囊壁纤维化而变硬,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仍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针刺治疗】
治则:行气活血,舒筋散结。
处方:局部围刺。
随证配穴:发于手腕配外关,发于足背配解溪。
操作: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在囊肿的正中和四周各刺入1针,针尖均刺向囊肿的中心,以刺破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并用艾条在局部温和灸。隔日1次,至囊肿消失为止。
八、丹毒
丹毒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突发片状红斑、鲜红灼痛为主症,并伴有恶寒、高热等。因其病损部位色赤如丹,故名丹毒。
本病好发于颜面和小腿,生于头部者称“抱头火丹”,生于腿胫及足部者称“流火”或“火丹脚”,游走全身者称“赤游丹”。春、秋是其发病季节,多见于幼童和老年人。
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侵犯皮肤或黏膜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辨证分型】
发病急速,皮肤红肿热痛,状如云片,边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征。
初期以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为主,并伴有头痛、口渴、呕吐和厌食等症状;继则局部皮肤一片鲜红,色赤如丹,边界清楚,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皮肤表面,并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肤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可有小片表皮脱屑,或见大小不等黄色水疱,溃烂流水,疼痛作痒。如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痉厥,为邪毒内攻之象,乃属危急之候。
【针刺治疗】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处方:合谷曲池阴陵泉大椎委中阿是穴
随证配穴:头痛配太阳、百会,呕恶、厌食配内关、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点刺出血。
【附注】
(1)针具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2)如因混合感染形成溃疡,或出现败血症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
九、蛇丹
蛇丹,即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骤然,以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胸背、面部和腰部,好发于春、秋两季。
【辨证分型】
初起患部皮肤烧灼刺痛,局部皮肤潮红,伴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丘疹,迅速变为水疱,如绿豆或黄豆大小,疱液先为透明,后转浑浊,三五成群,排列如带状。疱疹在2~3周后,逐渐干燥结痂,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少数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1.肝胆火盛皮损鲜红,疱壁紧张,口苦口渴,烦躁易怒,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胃湿盛皮损淡红,疱壁松弛,口不渴,纳呆,便溏,舌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濡数。
【针刺治疗】
治则:清火燥湿,解毒止痛。
处方:局部围刺夹脊穴合谷曲池
随证配穴:肝胆火盛配太冲、支沟,脾胃湿盛配血海、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十、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肥厚性皮肤病,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属中医学中“顽癣”的范畴。
本病以皮肤革化和阵发性剧痒为特征,多见于成年人。本病多局限于某处,如颈项、肘窝、窝、阴部、骶部等,偶见散发全身,双侧对称分布。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系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
【辨证分型】
1.风热客于肌表局部仅有阵发性瘙痒,多因搔抓或摩擦等刺激,局部皮肤出现苔藓样皮疹,呈多角形(或圆形),如帽头大小,皮色淡红或如常,兼见情志抑郁、失眠易怒等症。
2.血虚风燥,邪结肌表丘疹融合成片,皮肤增厚,干燥粗糙,或有少量灰白鳞屑,而成苔藓化,阵发性瘙痒加剧,常因瘙痒搔抓而见抓痕、血痂和继发感染。
【针刺治疗】
1.刺灸法
治则:祛风止痒。
处方:阿是穴合谷曲池血海膈俞足三里
随证配穴:失眠配心俞、神门,烦躁易怒配肝俞、太冲,血虚配脾俞、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阿是穴围刺,并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耳针法
选穴:交感神门耳中耳郭上相应点缘中肺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小手术刀片轻割相应部位耳穴,以轻度渗血为度。
3.皮肤针法
选穴:阿是穴
方法:先轻叩刺皮损周围,后重叩患处以少量出血为度,同时配合艾条灸。
十一、痤疮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中医学称“肺风粉刺”。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多见于颜面、胸背等处,多数青春期过后自然痊愈,少数严重者终身留有瘢痕。
【辨证分型】
本病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损害主要发于前额、双颊部,其次为胸背部。
初起为粉刺,有的为黑头丘疹,可挤出乳白色粉质样物,常呈对称分布,可散在分布,在发展过程中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甚至瘢痕等,往往数种同时存在。
病程缓慢,常持续到中年才逐渐缓解而痊愈,遗留或多或少的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
1.肺经风热多以丘疹损害为主,可有脓疱、结节、囊肿等,苔薄黄,脉数。
2.脾胃湿热多有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脓疱、结节、囊肿等,伴有便秘,苦黄腻,脉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