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刘邦是怎么来的,他毕竟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天下太平的世界,当时正值战国末期,诸侯杀伐、神州大地烽烟四起,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降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
刘邦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的肚子都靠他的辛勤耕作,才能勉强填饱,已经有了两个或者是三个儿子的刘爸爸(前面说过刘邦在家排行第几有待考证),没有因为这个儿子的降临而感到喜悦,相反倒是增添了几分忧愁。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又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嘴,龙的儿子也得吃饭啊!龙的传人饿着肚子也变不成真龙天子啊!可能是刘太公觉得这个儿子的来历很是神奇,因此对刘邦是格外的疼爱,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供刘邦读书,刘太公望子“早日成龙”的心态可见一斑。怎曾想刘邦不但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经常逃课,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去,总是被老师修理,当成反面教材来警示其他同学们。刘太公大失所望,眼看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都打了水漂,就决定让刘邦辍学回家种地,可是刘邦已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接受不了,也过不了!刘邦的不安心务农以及他玩世不恭的作风,经招致刘太公的训斥,父亲总是说他干活不如大哥,经营家业不如二哥,把刘邦批的是一无是处!要说此时的刘邦就没一样优点吗?还真有,他性格豪爽且对人能够做到宽宏大量,这是刘邦身上最为闪光的一点,也是他日后赖以生存的法宝,更是一个开国帝王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这些对于还是农民身份的刘邦来说,几乎不能算是优点,上海话说就是:不搭嘎。用东北话就是:这孩子有点彪。你说你一介农民穷大方个啥!
成年后的刘邦长相那是帅呆了,浓眉大眼、高鼻梁,很有气质,而且交友广泛,用现在的话说:朋友多、路子野!善交际的刘邦终于通过各方面的关系谋到了一个职位,泗水亭长,看,没白请朋友吃饭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看来,“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活,从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啊!“亭长”是个什么官?可别以为是“电话亭”或是“报亭”一类的营生,那可是政府机构人员,就是现在的“公务员”,还不是普通的科员,而是副科级。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从新划分了地方行政机构,并且推行了郡县制。郡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县是二级,再往下分别是:乡、亭、里,每十里为一亭,设一个亭长,十亭为一乡。所以说,刘邦这个“泗水亭长”相当于比乡长小,比村长大的一个基层小吏。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人家是政府委任的,代表的是国家,吃的是皇粮!当了泗水亭长以后的刘邦,丝毫没有收敛自己的言行,反而愈发的表现出嗜酒好色的本性。
亭长的俸禄具体是多少没有记载,估计也没有人给亭长行贿!为什么?你想啊,如果亭长是个有实权的肥差,那刘邦还用去村里的酒馆赊酒喝吗?如果拿着“公务员”的高薪或者是总有人给亭长送钱花,那刘邦去吕老太公家贺寿,也不至于厚着脸皮谎称“随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铜板也掏不出来。看来,那个时期基层官员的工资待遇不高,权利也不是很大,清正廉洁搞得还是很好的!一个乡政府的副乡长,连酒钱都付不起,还得赊账,这在现今是不可想象的……
刘邦终于是混到个一官半职了,泗水亭长,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但起码是个“副科级”啊!虽然每个月的俸禄不是很多,但起码能跟乡里和县里的领导混个脸熟啊!刘邦后来起兵反秦、成就帝王大业,他的主要助手、搭档都是在亭长任上结识的。西汉王朝的第一、二任丞相,分别是萧何与曹参。萧何,沛县功曹,“正科级”,很受沛县令器重,就相当于县政府的办公司主任,刘邦率兵东征西讨,全仰仗萧何在后方给他运送粮草、补充新兵、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曹参,沛县狱掾,“正科级”,县监狱监狱长,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樊哙,专门杀狗的屠户,追随刘邦戎马一生,大将军,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还有夏侯婴、周勃都是刘邦在担任亭长期间结交的,这些人也是日后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是刘邦最铁杆的拥护者、同乡、最得力的部下。同时也是在功成名就以后,没有被刘邦铲除掉的开国功臣,得以善终不容易啊!
以上介绍的萧何等人就是刘邦起家的基本班底,那为什么他们都甘居刘邦之下,死心塌地为其卖命且毫无怨言呢?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自古以来成大功者,都有其必然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刘邦在此等的乱世之中,能从一介平民进而登上皇帝的宝座,号令天下、统一华夏,他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看来这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还真是刘邦奠定大事业的起点!但此时的刘邦不曾想到,还有这么大一事等着自己去做,还有那么多的人等着自己去拯救,还有那么多的枭雄等着自己去领导,还有个送上门的老婆等着自己去娶!
刘邦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史书没有记载具体年龄,只说了是壮年,壮年是多大?我们以前讲过秦始皇嬴政是二十二岁举行的成人加冠礼,那么我们来推测一下这个“壮年”,我认为最少也得二十七八岁或是三十岁左右。已经三十多岁的刘邦还没有娶妻,但是相好的却有几个,史书记载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就是他未婚的私生子。
由于刘邦在乡里的名声不怎么好,且好吃懒做好酒好色,所以混到至今也没个媳妇,因为没有人给他提亲,正经人家的女孩子也没人愿意嫁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酒色之徒。三十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算是个大龄青年了吧?刘邦当亭长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钱,几天下来就花个精光,好在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
当时在刘邦家村子里开酒馆的有二个妇人,一个是武氏、一个是王氏,他经常去这两家白吃白喝,还兼带着眉来眼去、不清不楚。虽然史书说每回只要刘邦一去赊酒喝,此酒馆的生意就特别火,都认为是他给带来的财运,到年底算酒钱的时候就都给刘邦免了。你想想可能吗?噢,你来我这里白吃白喝,临走了打个白条,一年下来老板还说:“谢谢您吃饭不给钱,以后常来哦!”要是没点暗昧关系,就是那两个女老板的精神有问题!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刘邦的前半生,嗜酒、好色、花心成性且穷困潦倒,够不着调的吧?还真没看出来真龙天子跟他沾得上一点边!做梦当上个沛县令都能笑醒的刘邦,皇帝对于此时的他来说那真是想都没想过,但偏偏就是这么个小角色,却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豪言壮语。有一次刘邦去京城咸阳出差,正好赶上秦始皇的车队在大街上经过,跪在地上的刘邦在目睹了天子的威严与排场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大丈夫该如是而!”听听,大丈夫就应该这样,霸道不?听上去跟他现在的身份很不相配的一句话,但去发自肺腑、发人深醒!也许正是这次经历激发了刘邦骨子里的霸气、傲气、脾气还有不客气!
大发感慨、大放厥词的刘邦在回到沛县后以后,并没有准备马上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是依旧老老实实地当他的亭长,在不知不觉中,他的人生转机悄然而至!
刘邦所在沛县的县令,有个好友叫吕公,原籍是山东单县,因为躲避仇家搬到沛县居住。县长的老友来到本县,作为下属理当前往拜访,虽然与这个吕公是素未谋面,但县长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什么“有事您说话”、“知县大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没拿您当外人”等等一类的话,还是必须要去吕公家说一说的!吕老太公一看他的这个老朋友沛县令真有力度,当官真是不一样啊,就是有特权!那好吧,既然大家都来看望我了,我也别辜负了铁哥们的一番美意,办个慈善“酒会”吧,顺便筹集点“善款”。当然,善款归我,知县大人也赚足了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吕公在府上大宴宾朋,全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去“随礼”了,刘邦岂能不去?可是到了那又没有礼金可送,于是这位无赖的刘亭长就想起了一个损招,他把红包里面塞上一张报纸送了上去,做了缺德事的刘邦还敢在门外大喊:贺钱一万。如此不害羞的事恐怕也就只有刘邦做得出来!他也不怕人家当场拆开红包发现里边是报纸一张,一顿暴打把他拉去喂狗!当时是萧何在吕公办的酒宴上当司仪,他一听是刘邦来了还称贺钱一万,就知道这小子在唬人,慌忙上前拦住刘邦说:“别在这闹事,惹恼了县长你吃不了兜着走!”刘邦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大咧咧地就往堂上闯。吕公听说有人来捧场,并且还拿一万钱做贺礼,忙走出来迎接贵客,一见这位刘亭长仪表堂堂且有大贵之相,拉着刘邦的手把他安排在堂上的贵宾席,与吕太公、沛县令并肩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