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400000078

第78章 西部卷(22)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在668座城市,其中400多座面临不同类型的缺水,100多座严重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m3,在众多的缺水城市中,昆明城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2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低于国内严重缺水的京、津、唐,与以色列相差无几。这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现实。与此同时由于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曾经作为昆明市第五自来水厂水源的滇池在1998年6月“2258”工程陆续完工后,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停止滇池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昆明面临着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威胁。而昆明城市用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以每年大于6%的速度递增,等于每年增加2000万m3的用水量,相当于每年新建2~3个中型自来水厂的供水量。为此云南省政府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开展引水济昆工程。来缓解昆明城区供水。

在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与索取中,作为征服者的人类,还未来得及欢庆自己的胜利,大自然已经作出了无情的报复。

谁之过?

对于水,人类的所有文明都极尽溢美与阿谀之词,它孕育了人类的文明,赋予了人类生命。每一滴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川诞生的时候,它们都是一样的:晶莹、剔透、纯洁而冰凉。但当它不再荡起浪花、浊臭如漆时,水何堪以为水,水何堪以为美。

昆明是以滇池为依托而繁荣发展起来的城市,昆明也是一座以滇池为依托而四季如春、景色秀丽、古迹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滇池不仅是工农业、城市饮用水源地,而且还具有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和水力发电等多种功能,是维护昆明区域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没有滇池就没有昆明并非言过其实。

人与水的相依、相存及其争夺和博弈,这个演变的图景是:湖泊减少,湖面减小,人口剧增,城市扩大,污染加重。

曾几何时,昆明竟成了一个缺水的城市!

围海造田:滇池的世纪劫难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我们不得不记叙上世纪70年代滇池的“围海造田”。它对滇池的超负荷运行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恶劣作用。原始落后的开发历史在无休止地延伸,这一次可悲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顶点。

建国后滇池围海造田总共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在滇池围湖筑堤,凅出田11200亩;第二次是经济调整时期,大办粮食,1963年冬筑堤围湖造田1800亩;第三次是1964年,计划围湖造田2500亩,实际完成1134亩;第四次发生在1970年,也是围海造田规模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巨的一次。

1965年昆明市制定的“三五”计划【1966~1970年】关于水利建设部分,计划“使水田达到85万亩,扩大耕地面积15000亩”。这一计划由于“文革”开始,未付诸实施。昆明市革委会成立后,检查“三五计划”执行情况,旧事重提。1969年5至12月,经省、市革委会领导多次酝酿、讨论,决定在滇池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大搞人造小平原,向湖泊要粮,打算以滇池“围垦”为突破口,实现农业大跃进,使粮食产量5年翻1番。

1969年12月28日,省、市革委在昆明东风广场召开10万军民参加的“围海造田誓师大会”,号召“向滇池进军,向滇池要粮”,强调这“是改天换地,为民谋利,造福子孙的大事。各部门,各单位及沿湖县区,都要全力以赴,出人、出钱、出物,在这项工程中为人民再立新功”。要求“当年围海,当年造田,当年受益”。此后,昆明市和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先后开始了规模不等的围海造田。

仿佛是一个历史性的玩笑。从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站立起来的那一刻起,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跟自然博弈并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没有哪一次会比1970年那场对着滇池战天斗地更野蛮更荒唐的行动——

“元旦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把云南大地照得通红。滇池之滨,红旗漫卷,战歌震天,他们挥动银锄,开始了一场改天换地,向自然开战的硬仗……”

“听,隆隆的开山炸石的巨响,宣告围海造田工程全面开工了!”

“看一座座山头崩塌,一只只帆船满载石、土乘风破浪,一块块巨石投入大海,溅起一柱柱浪花。”

事过30年,翻着这一张张早已发黄的报纸,读着这一篇篇向滇池开炮的檄文,我们的心仍在一阵阵颤抖。当年的发起者一定以为这就是创造人间奇迹。他哪知道,世间会有“愚蠢”,会有“野蛮”这样的字。在那样一个荒唐年月,这样的荒唐事举不胜举。即便我们都是屈老夫子,我们也只能望着滇池,对着天问而徒叹奈何!

当时云南的第一把手叫谭甫仁,后来不明不白地遇刺,至今仍是一个谜案。据说他属“火”,见不得“水”,除了滇池的“围海造田”,他还想把洱海也“围海造田”一番,幸亏他死得早,洱海没有沧海桑田。滇池的“田”成了一片沼泽,当年颗粒未收。可当初造田之际,又出现一副长联,虽说是今天读来,叫人哭笑不得。然而,又何妨一读,品味荒唐岁月的多味人生:

三万亩良田奔来眼底举手挥汗惊浩浩功业空前看前扬赤帜

后响欢歌左落银锄右摇铁臂劳动工农气压昔日愚公教滇池

草海倏忽间春播冬藏更鸭戏羊鸣方现出气象万千集成了十

里长堤万顷粮仓万代丰功千秋伟业

数百万景象涌到心头把镰收宝笑滚滚烟波何在喜银裹棉铃

金翻稻浪绿浸堤树红透思想激浪狂涛退出千年旧地尽龙宫

暇馆忙不及夏去秋来就鱼遁龟逃都化为黄金一片功归于一

轮红日四卷雄文九大光辉七亿英雄

这场规模浩大的围海造田工程一直持续了8个月才告结束。这次伟大的战果有史记载的是,滇池失去了整整3万亩的水面。滇池,就这样无辜地承受了这次浩劫。它受伤的躯体直到今天还在流血。

解放以来,1958年大修水利至1966年,我们向滇池要了两万亩。1978年又是别的原因围去海面23 .3平方公里。事实上,这场向滇池要地的战斗直到今天仍然在悄悄进行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就在上世纪末,当年打响围海造田战斗第一枪的地方——滇池脚下的龙门村,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云南电视台的记者听说这个地方兴师动众,填海造地40亩,便匆匆赶往出事地点,准备作一次实地采访。来到龙门村实地一看,果然不假,记者们出于职业的良知,对这件事进行了录像。结果呢,不用说,突然来了几位乡村“公仆”向这两位记者发动了攻击。机器被砸记者受伤。砸机器的人大声告诉记者,他们填海造地是经过批准的。

在中国,这种对湖泊的巧取豪夺已经是见惯不怪了,这里受到伤害的岂止是一个滇池,这种国家的资源,人类的资源,就这样因个别领导人的狂热野心和愚昧无知而遭到劫难。为了生产和生活可以破坏生态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理论。这让我们想起,为什么中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既不明确,又无法律效力。《环境保护法》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然而多年来,在实际生活中并未得到认真执行,这也是有目共睹的。难怪社会上有人会说中国的官僚主义、愚昧和贫穷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人类的过去往往是受到大自然威胁的多,而今我们却倒过来去威胁大自然。这真是人类莫大的罪过啊!

我们的滇池曾经是富饶美丽的滇池。它灿烂的古文明古文化曾使得这片水域,使我们的民族充满了古朴和神秘,洋溢着高原特具的神韵与魅力。

全市的“围海造田”选定在滇池草海东南部。从1970年元旦开工,经过筑堤、排水、填土造田三大“战役”。从开工到总结大会,历时8个月,投工2400多万个,耗用原粮1680万公斤,国家投资3550945元【据水利局材料】。单位摊销、社队负担、个人自理等开支及由此造成的工厂停产损失,难以计算。其结果,围湖造田面积3万亩,其中2万亩划给官渡区的福海、前卫、六甲3个公社。1万亩由“五七”农场经营,实际成田6300亩,当年种稻5000多亩,单产394市斤,总产约200万市斤,只够农场4000多人1年的口粮。算是实现了“当年围海,当年造田,当年受益”的目标。但和市里原先预期要达到的“大小春亩产双千斤,鸡鸭成群鱼满塘,牛羊遍地猪满厩”的目标,相差甚远。在6300亩水田中,草煤地占80%、死沙地占13%、胶泥地占7%。农场职工说:“这里多数田块,下雨一包糟,干天火可烧”,大多不宜农耕。以后多年,包括复种在内,土地利用率仅为40%。从1971年至1982年的12年间,累计产粮407万公斤,不及当年围垦大军用粮的1/4,等于农场职工12年间口粮的43 .3%。围堤不断渗漏,12年抽水电费100万元。农场年年亏损,不得不另找门路,水稻改为旱作,再搞栽桑、养鱼、养鸭,以后又办磷肥厂,仍甩不掉亏损帽子。12年间,市财政弥补农场亏损1075万元。扭亏无望,只好几次裁员,最后留下二三百人勉强支撑。成立海埂公园,进行园林建设。

这次围海造田,连同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围垦部分,共计缩减滇池水面3 .5万亩【草海2万亩,外海1 .5万亩】。经济损失之外,破坏了沿岸和湖底的水生植物,削弱了湖水净化能力,加速了湖底老化过程。

这项重大工程的决策,事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开工以后,几位科技人员曾经提出:“要尊重科学,做可行性分析;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他们的意见未被采纳,反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秋后算账派”的政治帽子,押送“五七”干校批斗、审查。

如今一提到“围海造田”,昆明人记忆犹新,同时胆战心惊,恨得咬牙切齿。围海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这种荒唐的“围湖造田”,不独昆明。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政治口号甚嚣尘上,无人敢反对。有资料说:湖北省由于湖泊不断减少,萎缩后的湖泊已基本丧失了原有的调蓄功能,造成水旱灾害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46万多公顷,80年代增长到170多万公顷。90年代以来的八个年头里,除1993年外都大大超过80年代的水平。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滇池呢?从1970年1月1日起到8月底,每天至少有10万人在往滇池里倾倒石头和泥土,在征服大自然的激情下,滇池柳堤的水很快就不见了,昆明八景之一的“坝桥烟柳”转眼就变成了乌黑的腐殖土,单纯的人们幻想着,来年将是一片绿色的田野和金色的稻谷的收获。然而,滇池没有像从前一样,为我们的先辈提供沃土良田。经过数年的努力,被围垦出的7500亩耕地,因属腐殖型,根本不适宜种粮,最好的亩产仅54公斤,大多颗粒无收。有案记载的数千万元投资,不仅一分效益没有提供,至1982年的12年中,还多支出了千万元。

就这样,在两年之中,滇池被围去了3 .8万亩水面。然而,滇池被围去的,正是鱼类繁殖和索饵的好场所,过去的滇池每年向昆明市提供至少几百吨的淡水鱼类、虾类和螺蛳,而今,人们很难从市面上买到产于滇池的鱼虾。围湖造田的结果,缩小了滇池的水面,直接减弱了滇池的蓄水能力,使鱼类失去了大片优良的生存空间。四季如春的昆明城,也出现了干燥、酷热的城市“沙漠化效应”。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几乎没有机会穿短袖,因为即使是夏天,昆明的气温也在25℃左右。

正当我们在围垦滇池时,1970年4月22日,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发起了第一个地球日活动,当天美国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人类已意识到对地球资源的不科学滥用,已危及人类的生存,地球日益在提醒人们在开发地球的同时要保护地球。而中国那时正沉醉在政治运动的狂热中,并不理会大洋彼岸传来的信息。

……

走近滇池:昆明人心中不能承受之爱

当然滇池的一步步缩小,应该只是给滇池带来伤害的一个部分。

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自进入20世纪以来,滇池开始进入衰老期。湖盆开始缩小、变浅,再加上没有大江大河的注入,水体自净能力一直在逐渐减弱,进入老龄化。

在这种客观的情况下,污染是当今最致命的祸害。

从污染的角度讲,它带来的直接原因是自净能力的减弱。特别是内湖草海。

五百里滇池,一条天然的海埂把它分为内海和外海。根据资料记载和老昆明人的描述,内海水不深,鱼虾成群,水草摇曳,植被占湖面的90%,因为海菜花繁茂有人称它为“花湖”,也叫“草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湖水还是清澈透明的,那时候的草海,浩淼的烟波共长天一色,青青的芦苇与点点帆影争辉。云在水中,鱼在天上。最让人们怀念的是满湖轻柔雪白的海菜花。以及各种各样的鱼类。草海是滇池鱼类产卵的地方。是人们心中的花湖。那时候,城市人口相对不多,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进入草海后,重金属大部分沉淀,污水被大量水生植物吸收净化,使污染物得到稀释,从而基本保持了水体的透明度。那时候的草海足足有32平方公里的水面。

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大量侵吞垦殖,使草海面积缩小了近3/5,现在只剩下了8 .15平方公里。矛盾就在这里,一方面面积在一天天缩小,另一方面城市在一天天扩大,人口在一天天增加。仅昆明市而言,到上世纪70年代初昆明的城市人口是50多万。而现在呢,也就30年左右时间,昆明人口翻了近6倍,达到了近300万,这还不算流动人口。按照现代新昆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10年后昆明的总人口将从现在的578万发展到800万,城镇人口由300万发展到650万,城镇化率由52%提高到81%。这样的发展速度对滇池而言必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围绕滇池的污染,除了“围海造田”的恶果外,专家一致认为都不外乎三点:一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形成的点源污染,这一部分大约占整个污染源的84%还多一点;二是由降雨、湖面降水、降尘及人为活动形成的面源污染;三是由沉积的底泥向湖水释放污染物形成的湖内污染源。这一点草海尤其如此。

这么说来滇池大部分的污染源说来说去还是人的问题。

同类推荐
  •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铜墙铁壁:河北民间抗战纪实

    本书作者走访省内外许多地方,采访数百个人物,记录了河北民间抗战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的英勇事迹。
  •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一,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皆大欢喜》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罗奇散文体的牧歌传奇《罗瑟琳》,这种世外桃源式的吟咏牧羊人纯洁无限爱情的牧歌文学是欧洲一个源远流长的艺术传统。牧歌传奇在中世纪中断之后,文艺复兴时代重又兴盛。
  • 悉尼

    悉尼

    温和的村上,首次犀利批判!你以为只看电视,就能看透奥林匹克的一切?“体育是残酷的东西。而要对抗这残酷的体育,只能反过来残酷地对待体育。挨了揍立即还以老拳!”因酷爱跑马拉松,2000年,村上春树应《Number》杂志邀请赴悉尼采访奥运会。本书以悉尼奥运为切入点,坦诚地表达了村上对奥运会、对竞技体育的反思,并幽默地写下对澳洲人文的考察、对考拉和袋熊的趣味观察。
  • 风雅湘西

    风雅湘西

    这是一本作者的散文集。怀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作者土生土长在这个地方,从小耳濡目染当地的饮食、服饰、住宅、丧葬嫁娶、风俗礼仪、民间技艺等各方面的文化。作品书写当地风土人情、景点、小吃等特色文化。作者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着对家乡的独特情感,写下了记录家乡方方面面的文章,也让读者通过这样饱含深情的文字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感受伟大祖国的地大物博,习俗的千差万别。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划过星空的wish

    划过星空的wish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拥有鲜活的生命,让我们感动得流泪,也让我们开怀得大笑,有时候在这些故事里面我们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也能发现自己一直向往的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唐穿之雨后荷花

    唐穿之雨后荷花

    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王雨荷变成了王皇后,她知道自己的结局,但她最想改变的是家人的结局,以及看他如何划上她的结局。
  • 未来通话

    未来通话

    修手机修出来个传说中能用来砸核桃大哥大以后,张大雷的生活彻底的改变了,不是说天天有核桃吃了,而是能接到来自未来的电话和短信。你想知道几天后的天气预报,没问题,掐掐手指就算出来……张大雷掏出手机翻出天气预报。想知道未来几天股市的走向,没问题,扣扣脚丫就算出来……张大雷掏出手机翻出手机报纸。通话未来,掌握未来,尽在《未来通话》(感谢书友宝宝公爵提供的简介。)感谢破烟头同学提供的书友群:18498569,人员稀少,都来聊天打屁哈!
  • 黯淡之心

    黯淡之心

    极悲,极乐,极痛。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获得了升华,有人走向了堕落。那有没有第三种呢?当黯淡的心经历了重生与毁灭,他会步入何地呢?是追寻心中的一点光明,还是探入无尽的黑暗。一切...都未可知。
  •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探讨了萨特与波伏瓦这对情侣的情感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命状态。作者以跨文体、思辨性的随笔形式,融写实、想象、故事、书信、日记、议论、抒情于一体,从萨特、波伏瓦两人的思想成就,两人之间奇崛的关系,及他们两人分别与别的异性的关系出发,深入人物的灵魂世界,对人类两性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各种可能性作深入探溯及思考,同时也对当代人的情感婚姻中敏感的、深层的问题,有着得体、到位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秦时明月之隔世若初见

    秦时明月之隔世若初见

    「穿越文」“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就此别过,愿各自安好。”一句话,分开了相识多年的老友,彼此走向属于自己的道路。“我希望她能够更好,没有谁会一直陪着谁,总有一天有一个人会先离开。”“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再见。”“但愿下次见面,她的心还是如此澄明,初心不变。”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 锦衣卫君

    锦衣卫君

    位高权重的恩国公秦启庚被诬陷造反谋逆。一夜之间秦家跌落到低谷,秦启庚被充军辽东,女儿秦明妆被罚入教坊为妓。教坊司劫难里,秦明妆为了生存学会使计用谋,左右逢源。又得锦衣卫指挥使帮助,逃出教坊司,却迎来新的身份,锦衣卫校尉负责打探情报。痴傻的太子,不安分的藩王,疑心病的皇帝,野心的皇后。秦明妆明明知道自己在一系列阴谋中被利用,但别无选择。
  • 侠踪萍影录

    侠踪萍影录

    大道三千,道亦使然。浮萍剑客,练剑、成剑、舍剑。飞蝗蝇虫总是熙扰。无剑怎成剑?有剑怎成剑?柳浮萍如同浮萍。漂泊、放荡、又极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