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米勒
断定短时记忆广度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诸如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与情感、做过的动作等,都可能保存于头脑中。从保持的时间角度来看,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叫做短时记忆(short te瑚memory)。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只要得到注意,就能进入短时记忆。例如,你从朋友那里听来一个电话号码,马上根据记忆来拨号,过后就记不住了。另外,听课时边听边记笔记,也是依靠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系统进化的重要成果。如果没有短时记忆,个体就无法将最重要的少数刺激提取出来进行精细加工。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短时记忆的内容如经复述、编码,就进入长时记忆,作为知识经验长期储存起来。
那么,人的短时记忆能力有多大呢?米勒搜集了大量的实验证据,它l们表明,随机数字的记忆广度(记忆容量)在7左右,其他各种随机的刺激单元(例如字母、单词和缩略语等等)的记忆广度也同样如此。
米勒测定被试者短时记忆广度的程序是这样的:先呈现刺激项目,每次呈现的项目数(长度)逐步增加,刺激消失后让被试者复述;每一种长度可以反复多次;随着长度的增加,被试者的复述将越来越困难,直到不能正确复述为止。最后,根据被试者的复述情况计算出记忆广度。
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先找到被试者复述完全正确的刺激项目最大长度。例如,假定每一种长度都反复3次,某个被试者在长度为6和6以下时,3次复述全部正确,则定记忆广度基数为6。接下来对长度超过6的复述计分。由于被试者对长度大于6的刺激的复述有对有错,所以每一次正确复述都计1/3分。例如长度为7时,被试者3次复述2次正确,得2/3分;长度为8时,被试者3次复述1次正确,得1/3分;长度大于等于9时,被试者复述无一正确,得0分。这样,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就是6+2/3+1/3=7。
第二种计算记忆广度的方法类似于心理物理学中的恒定刺激法。由于对不同的长度都进行了一定次数的重复实验,就可以找出正确重复率为50%的刺激系列的长度,得到的记忆广度约为7.4个组块。
但同样是记忆广度7,7个数字或字母与7个单词的实际长度是不等的。米勒最后引入了一个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组块(chunk)。也就是说,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组块。每个组块的容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句话、一段文字。形成组块(chunking)的过程就是学习和识记的过程,就是将小的刺激单元组合成大的刺激单元。如果没有学习和识记,看到MTV三个字母,还是认为它们是没有关联的j个单元。因此,米勒将组块的形成看作克服短时记忆广度限制的一个重要策略。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能量非常大。其实,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反复加工阿结果。也就是说,对短时记忆进行重复,短时记忆就会成为长时记忆。
心灵智慧点滴
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组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比如把10个项目分成两块来记,比分成10块要好记。例如,某个移动电话号码13701355683有11位,超出了7位的界限,但如果把它分为137(局号)、0135和5683三个部分来记,就能很容易记住了。
以此类推,利用分解法来背英语单词也可以提高效率。比如,你来记in formation这个单词,如果你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去记会很费劲,而且还容易丢掉字母。要是把这个单词分成四个部分:in、for、ma、tion,就好记了。
人物志
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1920一),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在记忆方面的研究十分著名。他1956年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6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