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627400000002

第2章 惊蛰 1624-1636

一爱很短暂遗忘长

1624年2月10日下午4时左右,那场让人畏惧的地震就挑在扬州、南京等地发生,城墙城铺多处倒卸,城民伤亡不少,接连的姑苏城自然被连带波及。姑苏城像被绊了一跤的儒生,顿感生疼,但他立即站起来,拍了拍灰,又跄步迎着阳光走去。

董逸辰和陈慕雪遭此经历,对这来之不易的孩儿,自然十分珍爱,恩爱的两口子,给他们的爱情结晶取了名字—董白,这也算得上陈慕雪敬仰诗仙李白的缘故。

董白在和睦双亲的悉心养育下渐渐成长,出落得模样俊秀,常常一身上粉下绿齐腰襦裙,油黑的发丝梳成双丫髻,额上垂着薄短的刘海,白嫩的脸上一双水灵的眼睛分外娇俏,小鼻子小嘴,两靥巧笑时,银铃般的笑声让董府的每个人心生欢喜。

陈慕雪自小离娘,由父亲养大,父亲是秀才,可惜到老都没有中举,只能在老家嘉兴海盐县澉浦镇的一所师塾教书养家,日子过得颇为清贫,父亲把他的爱和学问倾其所有的教给了白慕雪,等到父亲把他许配给董逸辰后,很快便撒手人寰了。陈慕雪恩念父亲,把父亲对她的一切关爱延续给董白,董白除了缠足时有些扭闹不依母亲外,平日诗文熟读,琴棋两至,《闺阁女四书集注》、针线女红等也渐学不辍,知书达礼,白慕雪甚觉安慰。

“娘,疼…..疼……”

“孩儿,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每当缠足时,董白娇娇滴滴的告苦,做娘的怎会不心疼,自打董白6岁起脚初成型,陈慕雪便让董白拜了小脚娘,之后缠足,从缠紧、缠尖到裹瘦、裹弯,操心了多少个几无中断的日子。机灵活泼的董白,好几次偷偷剪开缠好的裹布,陈慕雪又气又急,面对哭喊闪躲不肯缠裹的董白,只好让几名婢女同时抓紧稳住她,狠下心重新裹了一个比前次还紧的足包,还得苦口婆心的教导她,一双尖端微翘,脚身肥的三寸金莲,是嫁入好人家的基本条件,要是能缠到“瘦、小、尖、弯、香、软、正”,那就完美了。

陈慕雪是爹爹拉扯大的,虽然诗文经书一样不落,但是没娘在身边照顾,等到懂事时,脚已经长长,再裹也只能算“铁莲”,条件这般,与达官贵人家何来缘份,好在董家算一富商,当时商人地位渐渐提升,陈慕雪嫁来也不算命苦,但是面对自己女儿的未来,她希望她能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

虽然裹着脚,脚内热辣难受,夜不能寐;解开裹布、撕开紧粘脚皮的裹布让皮肤异常难受,坐卧难安。但董白听懂娘的教诲,不敢傲扭,终究向娘妥协。

董逸辰宠女儿也不输陈慕雪,虽然绣庄生意繁忙,董逸辰仍旧会注重女儿诗画的培养,再说绣庄就是一个天然的诗画天地,而东厢绣娘们常常在进行刺绣制作,董白耳濡目染地学习着这美好的一切。

姑苏临近京杭运河,河道交通发达,还有水路通达海岸,全国南北及海外贸易繁荣无比,丝绸、酒肉、蔬果、烟草、瓷器、家私,欧洲的西洋钟、美洲的烟草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姑苏城的交通脉道里,而绣庄的绣画作品也通过此脉道风靡各地不衰,所以绣娘们手头上活计总是不断。

刺绣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刺绣也是一种静美的纯手工活,董白常常静静地看着绣娘们绣画,有些绣娘坐在三角凳上,三四成群地围着一副大大的绷架,手里拿着针线,对着绷框里绷紧的同一张丝质(绫、罗、绸、缎)底布,或按所绣内容,或按底布位置,分开有序地绣画着,有的手里拿个画作和绣画进行模对;有的把绷框架在两桌之间,绣娘围着绣布一手布上一手布下穿针引线地绣着。她们用不同的针法,例如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绣出不同的线条,绣出的珍禽异兽,栩栩如生;绣出的花卉,尽态尽妍;绣出的人像和风景,极具特色,好的作品需要好几位绣娘一起合作多时才能问世,董白不时也会向绣娘学习绣法。

董白12岁时,董逸辰应归隐田园的城北王侍郎之邀,到拙政园参观,期时王侍郎到董家绣庄进购过几副刺绣佳作,作新居布置之用,王侍郎喜绘山水,跟董逸辰聊的投契,便邀董一家至新居参观。

董白平日深闺不出,现在爹爹获此优待,能带其参观明闻姑苏的拙政园,心里很是欢心雀跃着。拙政园依山傍水而建的堂、楼、亭、轩等共有三十多景,秫香楼、芙蓉榭、泛红轩、兰雪堂、漱石亭、桃花渡、竹香廊、啸月台、紫藤坞、放眼亭,诗意盎然的落在园里,花圃、竹丛、果园、桃林稀疏错落的夹着其中;园中山石奇峰,栈道曲沿散布,让人如坠仙境。董白去的时候正逢初秋,虽看不到如火山茶、如雪玉兰、杏花盛开,也看不到风姿绰约的夏日之荷,但广池里风吹叠叠的一片片深墨荷叶,还有如锦帐重叠木芙蓉,把拙政园打扮得尤其灵美,董白随着爹娘被主人迎着拾览着这些藏露掩映、似真如幻、叹为观止的庭院景物,心里悸动不已,对这美好久久依恋。

但好景不长,董白到了13岁,滋润的日子就变味了,这年夏天,酷热难耐,董逸辰初感喉咙疼痛、感冒发烧,继感恶寒、腹痛、频频下泻,吃了几剂药都不见好转,反而多次泻下赤白脓血,不久神昏厥脱,请来名医都无力回天,还没到准备制作寿衣的年纪,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慕雪和董白遂不及防,她们哭得昏天抢地,直等茶房安排来杠房、棚铺、赁货铺、扎彩作、酒席处等人,为董家备好治丧用具、料理完一切丧事,可是直至下葬之后,她们都不愿相信董逸辰已经离去的事实。

董逸辰作为姑苏富商,虽然举行了厚葬重殓的葬礼,客户及乡友众多,但其父母早亡,除了几个家奴,亲戚也没有,现在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妻女了。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还得面对生活。绣庄还在经营着,应承买家的商品还得发货,绣娘的工钱还得发放,一家的家奴还得发粮银……而庄内再也看不到董逸辰迎送客人的谈笑声、看不到他指导绣娘运针绣画的场景,诺大的院屋里再无昔日相守生活的踪迹,就连漫漫长夜里,枕边人的音容笑貌都幻为无尽的虚空。看着董逸辰生前写过的诗画、用的毛笔、茶杯,坐过得椅凳,睹物思人更感伤悲切,这种种的一切都折磨着陈慕雪,使她无力生活。

为了振作下去,她想带着董白逃离伤心地,回避所有,去过个无纷无扰的生活。于是她把绣庄的生意命家奴继续操办,接着花了一笔钱,在外城河边的山塘河岸,筑下了一栋清幽之室。董白至此就和娘住到这个与世相隔的地方,开始恬静的生活。

二无缘乡试急返归

董其昌离开冒家后,冒襄写了诗:“天放数椽文敏笔,惟公许我谪仙才”记下了当日诗集作序的乐事,寄给了董其昌,冒襄瞻仰董其昌的文笔,想其收自己为徒。董其昌爱才惜才爽快答允,还赠寄回很多手迹,并指导冒襄多习学前贤书法,冒襄刻苦好学,很快就成了董其昌的得意门生。

冒襄并非是长孙,他之上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但其兄早夭,作为独存的男丁,深得爷爷冒梦龄的珍视和宠爱,两岁起就一直跟着爷爷,爷爷在哪就任,他就在哪学习生活,他先在江西会昌,十岁在四川酆都,后又到云南省宁州(云南华宁)。爷爷在宁州当知州(州长),出了名的直耿严苛,对待孙子的学习也是一丝不苟。冒襄呢,长期随官,苦读诗书、壮游各地,自然才学过人,被众人称赞“两岁涉四方,十二称文章,束发侈结交,鸿巨竟誉扬”。

冒襄现在回到如皋家中,除了师从董其昌外,还和父亲一起跟着私塾老师的指导,学习科举应试题目。

这个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的、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采用分科取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便是科举。隋后大多朝代,通过科举录取当官的并不多,直到明代帝王对科举高度重视,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起实行扩招,到明洪武十七年(1384)规定每三年秋季八月举行一次,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文人通过科举当官的机会。

考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含科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层层递进的阶段,前三种由地方自行考核,乡试由南(留都南京)、北直隶(京城)和各布政使司考核。乡试开始才算正式的科举选拔。

冒襄16岁应如皋县、府、院试皆中,成为一名秀才, 17岁就能以科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和同是科举生员的父亲冒起宗一同到省城南京,参加晋级的乡试。

踏进天启7年(1627年)八月,冒起宗和冒襄父子,打点好行装,带着一行仆人到南京贡院参加科举考试,他们打算从通扬运河西行至扬州,再到南京。

船走走停停行了两天天,冒襄父子一行来到海安县,看到大大小小运载盐、茶叶、丝绸的船,穿行在和通扬运河相交的栟(bēn)茶运河上,栟茶运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运盐河,当地栟茶人以海水煮盐,产量颇丰,产好的食盐通过此河运往泰州、扬州,直达京杭大运河,再运往各地。栟茶运河濒江临海,东行直达黄海,港口贸易亦十分丰富,所以货船熙熙攘攘来回穿梭,冒襄父子的船一时半会不好穿行,索性泊岸休息。

冒襄这会正和父亲在船舱内品茶习书,却隐隐听到远处传来喊声,“老爷……老爷……”,喊声近了,仆人来舱向冒起宗报告,说家里冒安有急事赶来。冒安是冒梦龄的贴身仆人,冒起宗一听,立刻放下了书,冒襄也跟着父亲,急忙出到舱外等着另一家仆小船的驶进。

“老爷”,冒安示意船夫沿着冒家大船停靠,攀进了船后,忙向走来的冒起宗作了揖。

“老爷,请听我说,大老爷昨天上午在书房注书还好好的,临中午喊老爷吃饭,他应了声好后,身体一站直就开始摇晃,眼看就要晕倒过去,吓得我赶忙扶着他,我喊来人一起扶着大老爷回房,也喊了大夫,老夫人也吓着了,等不及大夫,吩咐我赶上老爷告知一声。”

冒起宗惴惴不安,眉毛皱着在船上来回踱步,没一会就喊船夫掉头,冒襄这时走到船舱外,听到的冒安说的话,心头更是一紧,但听到父亲的决定,他连忙制止了船夫。

冒襄听到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爷爷出事,何尝不想飞奔回去。但现在掉头回去,就不一定能赶上八月九日的初场试了,父亲已经考了5次乡试,现在已经38岁,错过这次思情精力都不如前,况且这三年请来江西有名的私塾老师罗宪岳指导,应试准备充足,万一错过考试,实属可惜。

“爹,爷爷平时身强体健,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孩儿自当赶回家中,父亲断不能耽搁科考。”

“老爷,老夫人也是担心,所以急的要小的来报,说不定这会大夫已诊断好,少爷说得对,老爷可不能耽搁,要不我送少爷回去,再赶上会老爷好吧?”冒安见老爷仍在忧虑,顺着冒襄的话说道。

“不过……”

“有孩儿在,爹请放心!”

冒起宗很为难,父亲多年在外为官,不能近伺,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何孝而言,但是自己这次错过应考,更对不起父亲的栽培和厚望。现在也只好让襄儿先回去看望再说。

“那……好吧,那襄儿先行回去,如果你爷爷无恙,我们到南京再会。”

就这样,父子各乘坐一船,在繁忙的栟茶运河口离向驶别。

冒襄赶回家时,冒梦龄依旧安睡在床上。

“冒老爷幸好没摔倒在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冒老爷年事渐高,血脉运行不畅,如果性情严燥,气血就容易骤升,诱发中风晕眩,现在乃中风前兆,晕眩间发,需多休息安养。”

冒襄怜悯看着熟睡的爷爷,心里响起了大夫说过的话。爷爷总是严于律己,对事追求完美,对自己的学业也管得很严,但是冒襄知道爷爷是对自己好,不曾埋怨,现在只想爷爷能放松些、体恤下身体,他坐在床边、摸着爷爷的手陪了好久,直到早已放心的奶奶来催促,冒襄才先行回房去。

爷爷是第二天晌午才醒来的,虽说脑袋仍有些晕沉、四肢乏困不便走动,但意识已清晰如旧,知道襄儿回来后又开始厉声斥说奶奶干扰儿孙赶考。冒襄怕爷爷气血又升,请奶奶回避后,又独自安抚了爷爷许久,等到爷爷睡稳、安慰完奶奶,家中一切都稳妥后,时间就到了八月初六了,冒襄想着自己现在出门也赶不及去报到,再说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大把机会,就吩咐冒安自行赶去父亲那说明情况,要父亲安心考好。

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考一天。考生们提前一天凌晨入场,黎明开考,对号入座。

冒起宗等凌晨礼炮响过,早已拿好号牌入号舍休息,等待黎明时分发题,进行第二场的乡试。冒安赶到南京贡院时,正好冒起宗已入了号舍,眼下只能等到十二日考试结束,他才能见上老爷,冒安只好到老爷下塌的桃叶渡河房,向老爷贴身仆人蔡孟昭告知。

冒起宗等到初八入闱后都不见襄儿,只好在忐忑中结束了第一场试,所幸第一场试题是作《四书》文章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写《五经》文各一篇,这些均是平日熟记,不太费神;等到初九拿到第二场号牌还没见襄儿,回到桃叶渡房休息,一行仆人也没有任何消息,是爹病的原因还是襄儿路上耽搁的原因,凡此重重设想都让冒起宗不安,他只好在焦虑中又开始第二场考试,卷题发了下来:“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任选一道。他思绪一片缠绕,竟然无从下笔,索性放笔机械地磨着墨。

一万多人参加第一场乡试,到第二场时还有八千多人。同等间隔的号舍一个连着一个,密密麻麻又规整的“码放”在贡院里。那么多的考生们,作题休息吃饭都分别全在这个不到两个平方米的号舍中,号舍有两块木板,白天取一块扦插到两边高墙,便为桌案,可写文作字;到了晚上木板归回原处和另一木板拼合,可作卧席。

这会离冒起宗号舍不远处,一考生或许因为空间狭仄没休息好,作题没多久便喊头晕胸阻,两位巡绰搜检官只好扶其到场外。

这是位上了年纪的了考生,约莫70多岁,他头戴红方巾帽子,身穿长套,脚蹬靴子,神色暗沉,和帽子下白花花的头发一衬,越显干瞿老态,他闭目呻吟着被监官扶着,在冒起宗面前走过。冒起宗看着这幕有些心酸,神思忽被触动,竟聚精会神答题起来。

冒起宗是顺利收到了第三场的号牌后,被前来接他的仆人蔡孟昭口中,得知家中老爹及襄儿没来应考的事情。爹身体尚好的消息虽使他紧张不安的心得到缓和,但连累襄儿错过应考,不免内疚一番,连日来考试的压力和在号舍的休息不佳着了凉,等到第三场考试的时候,冒起宗已经感冒不适了。

这最后一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冒起宗这下脑袋昏沉、喉咙焦干、四肢困倦,眼睛灰蒙,看不清试卷的题格,不知道在哪下笔。

好在心里的大石落下了,思想轻松悠然,冒起宗长吁了一口气,开始执笔落纸后,就好像神灵庇佑着,没等三支蜡烛燃尽,竟洋洋洒洒写完了各篇。

三入阁无望得杖刑

当钱谦益在家中过着不惑之年的日子时,朝廷里的党争并没有停歇,最突出的仍属“东林党”和“阉党”之争。

东林先锋杨涟离开常熟后入朝当官,在“移宫”案中,杨涟因正宫闱、安定朝局,升迁至左副都御史。天启五年(1625年),他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阉党还对其他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接着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东林朝臣殉难。党争持续到了1627年,事情才有了变化。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当秀才们在贡院科考的时候,年仅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了,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人逮捕其按法惩办,魏忠贤最后自缢而亡,之后其余阉党分子被肃清,同时杨涟获平反。崇祯帝念杨涟忠国,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崇祯帝接过的大明王朝如今已是吏治腐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国内狼烟四起、边境狼烟四起的局面。

国内狼烟四起-当时全国性饥荒连年,“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即起义)而死。“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曾以贩马为业,善骑射,膂力过人的高迎祥自称闯王,率众起事,四处活动。

边境狼烟四起-曾向明朝朝贡的女真各族部被努尔哈赤统一后,于1616年自建“大金”国,1618年,他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同时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紧接着连陷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虽说不久努尔哈赤病逝,但即位的皇太极仍在明朝关境征战杀戳。

年方17岁的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而要重整江山,首要是有人辅助。

崇祯帝当上皇帝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学***王修齐治平之道”,除了每天“日讲”的祖训政要,每月还进行“经筵”学习四书五经等史书。作为帝王的经筵讲官,大部分都从翰林院中选拔,有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但是给崇祯帝讲学的帝师黄锦,声音细小如飞蚊、讲的《尚书》毫无激情,崇祯无奈在气恼又悲伤的心情中,罢了黄锦的职。这件事刺激着崇祯,他想着得像先王那样,有张居正等能人辅助,国家振兴才有望,于是物色得力的官员来辅佐革新成了现时治国的要事。

崇祯帝在打击阉党的同时,留下了许多朝臣空缺,所以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他便破格提拔重用。至于增补空缺的内阁阁员,更亟需选定,于是下一诏令;推臣入阁。

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内阁的官员称大学士,它有别于对皇帝授书经学的翰林院学士,内阁大学士辅助皇帝直接参与国事运筹制定等事项,而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是与内阁“次辅“、“群辅“等大学士相对而言的。首辅职权极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次辅都不敢与之较量,所以入阁、争夺首辅之位成了推选的朝臣攀登的山峰。

入阁的诏令颁发前,崇祯帝已升温体仁为礼部尚书,又从留都召回了周延儒,钱谦益也获复出,任詹事,并被升任礼部侍郎。

温体仁为万历26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升其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

周延儒为万历41年(1613年)进士,20岁时,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成为状元,连中二元。周延儒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入翰林院为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召其为礼部右侍郎。

当崇祯帝开始推举阁臣的时候,钱谦益作为“活下来的东林党人”中,资历及威望最高,但考虑如果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侍郎周延儒并推入阁,他们资历却比自己深,自己随时有落选的可能。即使成功入阁,也未必有多少话语权。在家闲居多时,急需一展抱负的钱谦益只能想办法,阻止他们进入选臣名单。

擢户科给事中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学生,他屡疏劾斥掌权佞臣,多被崇祯采纳。钱谦益遂派瞿式耜向皇上进言,瞿式耜挑了成基命、钱谦益共11人供皇上甄选。成基命等十人资历高,入阁无可厚非,但比钱谦益资历高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却不在名单上,这下不仅让温和周视钱谦益为敌,皇上见自己甚为器重的周延儒不在内也心生怀疑。

温体仁官运亨通,不管魏忠贤把持朝廷还是连党被削时,他都能独善其身,就不能忽视他为人圆滑之道,他看到资历威望比他高的周延儒都不在名单上,一下就联合了周延儒和其他同僚,一起攻击钱谦益。

他们上疏崇祯,重新揭出了钱谦益浙江主考受贿案,要皇上取消钱谦益阁臣资格。崇祯有些不信,召集了各臣上朝面议。

钱谦益被这阉党之争的往事吃尽了苦头。但此时朝堂上,想着苦尽甘来、升迁在望、自信洋溢的他,怎么也没想到温体仁在这个档口,当着皇上和众臣提起这事,一时间僵住了笑脸,错愕地无言以对。倒是好多官员,例如章允儒、钱龙锡等先后为钱谦益辩护。这个场面和万历朝孙承宗被污蔑时何其相似:那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孙承宗主持应天乡试,因为试题上写了孙承宗的语录,而遭到当朝党人的忌恨,党人试图利用官员每三年一次的考核将孙承宗逐出京师,学士刘一燝力保孙承宗,孙承宗得以相安无事。这次同情钱谦益的同僚也效前据理力争。而温体仁人呢?一看这么多人为其辩护,顺势就怀疑地说他们是一党的。朝堂火药味浓烈,很快,温体仁成了众矢之的。

早在崇祯被封为信王时,曾亲眼见到魏忠贤一伙广植党羽、残害忠良,因此他对朝臣植党无比痛恨,此时眼看温体仁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党争这一敏感源顺势而至,令崇祯不免恻隐又气愤,双眼愠怒地看着堂下辩解胶着的大臣们。这时朝堂里默不作声的周延儒冷冷地参牌作揖,补了些话:“会推臣阁,表面上看着公正,但实际上只由一两个人推选,其余的臣官哪敢有意见?即使有分歧,那也只是徒然引火烧身而已。主考一事早就定案了,我看皇上就不必再问诸大臣了。”

崇祯一听,已不再疑虑了,既然定了案,作为主考官肯定有责任,德才不兼备的止于阁外。至于党植事项,这刻绝不姑息。他立即作出决定,罢免钱谦益,并将章允儒、钱龙锡问罪下狱,瞿式耜一同被贬削,还有很多官员一同被牵连。

周延儒最懂察言观色,也最摸得准崇祯的脾性,对锦州边防军发生哗变,抚臣袁崇焕商量给饷一事的分析,已经博得崇祯的好感,这次的朝堂之话,更进一步得到崇祯的关注,周延儒遂被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功入阁。而令崇祯怜惜的温体仁,没多久就被御史毛九华、任赞化揭发其贿赂阉党、在杭州为魏忠贤建生祠并作诗颂扬魏、娶娼、受贿、侵夺他人田产等事项。但温体仁在崇祯面前一再装可怜,说这是钱谦益的报复,崇祯理解党争的危害,以此考虑继续相信温体仁,最后却就把毛九华、任赞化投入监狱。受到崇祯同情信任的温体仁,紧接着也入了阁。

争权未遂、还差点入狱的钱谦益被撤职,坐杖罚。

这个西汉开始的残酷肉刑到了明朝变得温和了许多,但是被这江南统一生产的长五尺、阔一寸、半寸厚的竹板打个几十下,死的人依然大有人在。

从阴阳怪气的监刑太监喊了一声“打”开始,撩起长官衣、褪下长裤,坚忍的钱谦益,被几组锦衣卫(打五下为一组)轮番伺候后,拖着半条人命,悲愤归乡。

四云烟翻腾荡辽疆

回到山海关的孙承宗看似平静地指派各个将领镇守各方,但心依然气恼,内廷已经被魏忠贤控制了,因到京面上这事,刺激了魏忠贤,他把矛头对准孙承宗,让党羽李蕃、崔呈秀、徐大化上书百般诋毁。孙承宗没想到魏竟然把主意打到自己这边,一时气不过,上奏皇上请求罢官。

孙承宗这下成了内廷争论的焦点,魏党乘机数落他的不是,连冒领军饷也搬了出来,但正直的朝臣依然力挺孙承宗,尤其吏部尚书崔景荣,最后,皇上朱由校下诏,让孙承宗继续督师辽东,同时孙承宗要精兵简将,减少军饷。

拿不到出征那二十四万辽饷也就罢了,如今还要减兵少饷!孙承宗才派遣诸将分别驻守锦州、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石屯等地,扩张二百里,打算以扩防守,现在皇上旨意,孙承宗只好遵从。无奈下,他将尤世禄、李秉诚等将罢免,裁剪军队一万七千人,节省各项开支。忍着性子着力巩固边防。

他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垒,招练兵马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两个火器营,八个前锋后劲营,制造甲胄、军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装备有几百万,开疆扩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顷,每年还依靠田产收十五万补贴年饷,循环以作边防开支。

正当63岁的孙承宗默默为固守边疆努力,积劳成疾、卧病关上时,朝廷的党争依然暗涌潜伏。表面上内廷消停了一阵,但谁知道,魏忠贤铲除异己的手段变得越来越精恨彻底,和孙承宗配合地很好的制辽大将袁可立,把辽海治理的十分出色,他训持战船四千艘,组成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军队,以此联络诸岛、收复旅顺,还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通过招降纳叛等高明手段,使得二千里辽东海疆得以巩固,让后金无法对山东半岛构成军事威胁,他苦心经营着海防计划,但魏忠贤却处处为难他,他只好愤而离职。没多久,传言入狱判了死刑的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得不到油水的魏忠贤大为气恼,想立即铲除熊廷弼,于是就在皇上朱由校跟前诬陷熊廷弼,说他写了一本为自己开脱罪名的《辽东传》,失了一大片辽疆的皇上正在气头上,于是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下令把熊廷弼杀了,还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

孙承宗看到熊廷弼的首级,心中钝痛,熊廷弼曾经镇辽,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布阵严谨,他还审度形势亲,巡检沈阳、抚顺,召置流民、安定民心。这些都是孙承宗认可并沿用的,但熊廷弼和贞化不和,固守边疆,而广宁之战开始后又引导数十万军民退守山海关,没尝试反击,所以金兵轻而易举就占领大片疆土。纵然知道魏忠贤一党有意诬蔑熊廷弼至杀头,孙承宗也只能在心里暗暗怜惜他,并避免在军阵攻守上失误。

熊廷弼的首级刚传首,朝廷又传来杨涟死在狱中的消息,原来熊廷弼一死,魏忠贤又想着法子铲除杨涟,他诬陷杨涟曾受熊廷弼贿赂二万两,现在熊死,死无对证,杨涟就被“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穿脑“等残忍的审讯手段加害致死。

内廷乌烟瘴气,等消息传到埋头公务的孙承宗时,孙承宗实在无法无视这一切,但毅然回朝,必定如上次一般,被莫名加以擅离职守的罪名,他只好尝试上奏,借探望病父为名回京。

奏折还没拟好,部下马世龙就来上报,说投降后金的汉人秀才刘伯镪,曾和一群同为降金的汉人被后金派到三岔河南盐场煮盐,中途得以逃脱回到关内求救,他称后金四贝勒皇太极带着不满三百人的兵驻扎耀州(今辽宁营口县一带),如果出其不意袭击他们,肯定能把别的汉民一同救出。刘伯镪还捎来汉民的来信,信中难民说要是明军来攻打耀州,他们就联合起来杀掉皇太极,投奔大明。马世龙了解后很兴奋,急匆匆地在例行军会上向孙承宗禀报。

“督师,这实在是一个好机会,建奴寥寥三百兵,轻轻松松杀他个措手不及,一可救民,二可震挫其士气,复辽可望啊。”

正被内廷的事弄得意志消沉的孙承宗听后,眼前为之一亮,不错,这个袭击虽不算正式的战役,但如果成功,不惜为一个笼具民心和立功的好开端。要知道这四年来日夜固守,自己早已做好了主动进攻的准备,再说,打赢了,魏党,可就没那么容易污蔑和掐制自己了。孙承宗沉默一番后,望向他的将领们。

“嗯!诸位将领要是没有别的意见,就请马将军制定策略,择近日袭取。”孙承宗会后,暂时收置了归京的奏折,一心指导部下做出兵的准备。

袭击就定在这个八月尾,马世龙制定的“快刀斩乱麻”策略是这样的:三岔河在辽东湾(今渤海)对岸,需调遣驻觉华岛的水师游击将领金冠、姚与贤备来军船,帮助马世龙部下鲁之甲和李承先二将率领的数千名明兵渡海前往,计划要求水师22号开始渡河,27号登岸发动进攻。

谁知道8月25号,还迟迟不见军船的身影,鲁之甲等军心躁动,又不敢拖延上司马世龙的开战计划,索性找来几条小船,将兵马器械分批渡海,船少兵多,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昼夜,但叮咚哐噹的动作声太大,他们还不知道已经打草惊蛇了—金兵已侦知了,迅速在耀州城外做好埋伏。

等到他们登岸兵分上游、下游两路进攻时,下游的先行部队鲁之甲和李承先立即就中伏了,后续欲进攻的明兵知道后大批退避,鲁之甲、李承先和400名明兵因为退至柳河后无法渡海,最后拼战而死。好在另一路在上游辅击的将领左辅及时度势赶回到下游撕拼,最后俘获500金兵而归。

这场柳河战役胜负相当,但毕竟一场袭击就损失了400明军,督军的阉臣又只看到后续本该投入作战的士兵大片溃逃,消息一到了朝廷之后,阉党就把这战役渲染成了“柳河大败”“精锐十万虚败”“旦夕失守”,想趁机通过攻击马世龙打击孙承宗。孙承宗百口莫辩,上奏皇上朱由校的信件估计又被魏忠贤加油甜醋,最后只得到皇上一道责备的旨意。

诽谤谩骂都不曾打击到他,因为它始终相信皇上圣明,这回皇上的误解,彻底让孙承宗失望了,终于理解“散文诗词可比苏轼;韬略不输诸葛;探案神断;刚正清廉”的袁可立,前阵子愤然而辞之心,孙承宗看着袁可立离辞前写下的《观海市诗》,“楼阁飞檐栏灵霄,云烟翻腾荡心胸。群山簇簇相映带,千态万变皆不同。”、“得见海市无憾生。即赴归程动天地……”竟陡增惜怜之意。

孙承宗学着袁可立“登楼推窗远眺望”这“天下第一关”后,绵延巍峨的长城被云雾遮蔽了视线,不远处坚固的入海石城,如巨龙慢慢隐潜入海……他再也按捺不住,上奏罢官。

皇上朱由校收到孙承宗的辞官信有些吃惊,但魏忠贤说孙承宗身体欠恙,朝廷中还有兵部尚书高第能胜任辽事,于是皇上就同意了孙承宗的辞呈。

十月伊始,朱由校派人保护孙承宗回家,并给孙承宗加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又赏赐蟒服、银币等。这温和进行的时刻,山海关因孙承宗的离去变得仿佛退去了一层保护色。

关外的努尔哈赤最忌惮的两位名将非袁可立、孙承宗莫属,他们一联手,他的后金没有任何出击的余地,这下两个人接连离去,就相当于给他扫清了出击的两座大石。努尔哈赤抓着这大好时机,做出计划,1626年1月,他带着后金兵员大举进攻。

山海关中,新任辽东经略的高第修整了孙承宗以守待攻的军策,用“枢辅抚镇,率兵驻关,共图防守”,严防死守的消极应战对策,命原拓守的诸城将士带齐器械、枪炮、弹药、粮料全移到山海关内撤守着。

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为明军的前锋要塞,如果撤防,原先孙承宗和一众将领辛苦拓防、安置辽民、收复而来的200里封疆就白白丢弃,守疆的部分将领不满撤弃政策,上书不满,尤其是最早提出复辽拓防,现负责宁远宁前道的原孙承宗爱将满桂、袁崇焕,力争说:“兵不可撤,城不可弃,民不可移,田不可荒。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屹立,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复可必。”

有阉党撑腰的高第借着御赐的尚方宝剑、坐蟒、玉带等气势执意撤城,满桂、袁崇焕坚决不从,最后,所有关外驻军屯民抛下城池和大量粮谷,都赶回山海关。独独满桂、袁崇焕率领一万余名官兵孤守宁远,抵御后金军的进犯。

督师孙承宗离任,又与现任意见相左,后无援兵、西蒙古虎视、东朝鲜无助、宁远城外邻近敌区,满桂和袁崇焕凭着一腔热血与不怕死的勇气号召城中兵民誓与城共存亡,以“死中求生,必生无死”的心态作,命副将左辅、参将祖大寿、副总兵朱梅坚守城门,相互为援,满桂巡督全城,而袁崇焕则坐镇城中,统领全局。袁崇焕还听从同僚茅元仪及幕僚王喇嘛的建议,将11门从澳门购进的葡萄牙制红夷大炮置设城内,作好与努尔哈赤军正面迎战的准备。

来势汹汹的13万八旗军跟着努尔哈赤,很快就攻克了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几座撤空的城堡,然后直奔宁远城。

努尔哈赤派被掳汉人去劝降,宁远城的将士们拒不投降,接连发炮轰击后金大营,于是双方就开始了激烈的对抗战。不断地有金兵围城,满桂、袁崇焕就带领着宁远城民不断地放箭、矢石、大炮解围,最终把征伐了四十来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打跑了。宁远这一战打了三天三夜,城内斩了金军260首级,城下被炮石打死打伤金军将近1万。损兵折将严重的努尔哈赤带着余兵愤而围攻附近,明军的一个囤积粮料的基地-辽西海湾的觉华岛。

一月的辽西海湾天寒地冻,海面都结冰了,后金军轻而易举地踏着沿岸的实冰直奔岛上,迅速破城并焚烧城中囤积的粮草,岛上一时浓烟蔽日。岛上的明兵都是水师金冠、姚与贤带领下的水手,只悉水性,手无盔甲兵械,很快就不敌凶狠的人马敌刀,总兵满桂命袁崇焕出兵营救,但袁崇焕看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又无城挡炮击,就放弃救援了。最后觉华岛死亡近2万民兵。

虽然觉华岛失利,明军伤亡更重,但宁远这一战是继镇江大捷7、8年后明军再一次重挫金军,而且让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不克而归,明朝举国士气为之一震。

皇上朱由检大喜,升总兵满桂为左都督(原从二品到正一品)荫副千户,世袭。由于袁崇焕后期未能按满桂指示出兵,则降为右佥都御史(原从三品到正四品)。

宁远大战后,辽东的将领们继续执行以辽人守辽土的作战方略,加固和扩建锦州、宁远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凌河等关外诸城堡,重新调集兵马,储粮饷,屯农田,召集兵员据守各城。

战败的努尔哈赤到了四月,又率领后金军,转而征服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没过一月便病死了。经过激烈的易位之争,继任的后金大汗皇太极待人马军心收拾妥当,一心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次年(1627)5月,继征战朝鲜后,他大肆进攻宁远、锦州,但围了24天,久克不下,只好下令撤军,一路上还伺机毁坏城墙、工事。

这次宁锦之战,大明又再一次胜利。满桂等将领获得进一步赏赐,而袁崇焕又因固守宁远无法援助锦州,被魏忠贤的党羽弹劾,只能增加一级官阶。袁崇焕大为不满,他给魏忠贤建了生祠,百般讨好魏忠贤,却始终官运受阻,他渐渐觉得是满桂这个上司的存在碍了事。

当初丝毫不援助宁远和觉华岛的高第自然被免职了,明廷便以王之臣接替之为辽东经略,满桂继续留任。但袁崇焕按奈不住,借着一些宁远驻兵问题与满桂发生争执,还上书朝廷请求派满桂镇守其他城镇,满桂就先被召回北京再议。王之臣反对,又上书朝廷让满桂镇守山海关。明廷怕其内部不和影响辽东镇务,最后就命王之臣专管关内,关外的将兵就由袁崇焕派遣。这样的战防守务推行了一段时间后,袁崇焕开始有些后悔,并感力不从心,上书朝廷请求依照王之臣建言管理,7月伊始便辞官回乡。王之臣则为督师兼辽东巡抚。

五执笔勇书治国道

1625年,努尔哈赤带着浩瀚的八旗大军迁到沈阳。距今7千多年前,人类就在这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历朝历代都是中华属地,元代把沈洲改名沈阳后,沈阳之城名便一直沿用。

明洪武21年(1388年),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闵忠督建沈阳城,这城其实是建造抵御北部蒙古族、女真族的城墙,城墙建成后,城墙周长约4600米,高约7米,城内中心设庙,内有驻兵。明嘉靖22年(1543年)扩建沈城,加固后的军事防御能力更强。1618年,从努尔哈赤率兵讨明起数年战伐后,沈阳城墙除北门外“镇边门”外,几乎全部被毁坏。

努尔哈赤就命人挨着城内的镇边门处,建了一个女真建筑模式(桦木、垒土为主),简单的“居住之宫”,之所以没有着手修筑宫殿,是因为他收到孙承宗辞官的消息,眼中钉已除,正是大肆进攻明朝的时候,所以收紧兵力,于1626年1月率大军进攻,之后久攻大明不克,4月改征蒙古喀尔喀,7月毒疽缠身,8月病危欲归沈阳,还没回到,这位68岁战果累累的后金大汗却病死途中了。

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大金”国时,任命了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四贝勒皇太极为四大贝勒。当其时,身为长兄的代善极力拥护皇太极,对诸贝勒及大臣说其“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也是,1618年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萨尔浒大战(今辽宁抚顺一带),就是皇太献计袭取了抚顺。尽管皇太极再三推辞,众贝勒都心服口服般请其上嗣位。于是1626年农历九月一日,皇太极众望所归地在行宫大政殿继承了汗位,他焚香祭祖告天,宣布1627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继位后,正值明朝因宁远之战的获胜而强盛,他则默默训备八旗军,一面加紧增强兵员素质,一面加紧修葺新城。他在原来沈阳城墙的基础上建设城郭,继续巩固城墙,将明朝的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将努尔哈赤居住过的原北门“镇边门”保留,成为第“九门“。在城内建设大汗王宫、王府、衙门、庙宇等。城外多余的土地则安排民户耕种发展农业生产。八旗整顿、生产有序。

1627年5月,攻大明宁锦不克,损兵折将的皇太极回到沈阳,他以为打好这战就能悼祭父亲,如今只得重振兵心,从长计议战法。诸贝勒和大臣在议会上义愤填膺,满腔热血地说着要计划再次袭击。皇太极带着众臣的建议回到文书馆,命范文程将会上记录各人的言论再念一遍,他需要梳理权衡并再三考虑。

当身材魁梧的范文程念完后,皇太极看着毕恭毕敬的他,突然有了想一探这位文书馆的想法,虽说父亲在世时,许多战谋巧策均由范文程记录,但极少听到父亲询问过他,皇太极自己就是爱思考并以果敢巧辨为处事原则的人,所以趁着此时思绪纷繁的时候,他想听听,这个果敢又温顺的文书馆有什么建议。

“范章京。”

“奴臣在!”范文程一惊,抖了一下身板。

“你同意诸贝勒和大臣的提议吗?”

“呃…”他不曾料到皇太极会向自己问起话来,而且皇上问的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你大胆说说,说什么,朕不怪罪你。”皇太极向范文程丢了颗定心丸。

“是,回皇上,我同意诸贝勒和大臣的建议,但此时机并不合宜。”范文程目光始终落在地上。

“哦?那范章京认为何时合适?”

“皇上,恕奴臣斗胆谏言:虽说我们八旗军战斗力十足,但纯粹的用武力蛮攻大明火炮,先祖和皇上之前的两次对攻都大有损失,奴臣认为,对明不能操之过急,同时避免正面硬对,何不尝试择选其他方式?”

皇太极眼神敏锐地看着范文程,饶有兴趣地听着。

“接着说......”

“是,眼下朝鲜难抗我军,尽力拉拢蒙古可以化敌为我方势力,至于大明,需迂曲回避,大明都是文官在统领军事,了解他们的作战思路,比作战本身,于我方更为有利。”皇太极会心的一笑,范文程的话像迷雾中的灯,清晰地点醒了他的烦恼,蛮干真的不如智取。

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建议,致函给此时统领关外的袁崇焕议和,其实是争取时间和收紧兵力,尽力继续通过打压、权归等手段渗透蒙古诸部。

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多年征战和打击,被明朝打得四分五裂的蒙古部族中,活跃于明疆的大致划有科尔沁部、内喀尔喀、察哈尔部等部。此时科尔沁部已投入后金阵营,内喀尔喀在后金和察哈尔部不和、进而互战的原因下基本覆灭,如今还有察哈尔部,皇太极开始向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渗透。擦哈尔部内有8个鄂托克(蒙古语,部落、营的意思),皇太极使用贿款的手段策反了其中的两个邻近后金的鄂托克-奈曼、敖汉,狠狠地削弱了时任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左翼力量,说是首领,年幼就继承汗位的林丹汗目前也才20出头,他立志恢复蒙古的统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但此时他的威望却不足以慑服整个察哈尔部,加之后金的干扰,内部仍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听随林丹汗。所以随后,林丹汗留下一个鄂托克-多罗特留守故土,携万众西迁,离开河套平原,一为继续平定察哈尔部右翼力量,二为夺取右翼所拥有的和明朝互市的“市赏”。原来蒙古和明朝贸易的据点广宁已经失陷。(1622,后金与明朝的广宁之战,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

与明议和及林丹汗的远遁,给了皇太极更多审视及重视后金内部发展的机会。他看到连年征战,此时的女真人大多已目不识丁,加之努尔哈赤对有异心的汉族知识分子诛杀几净,治国更偏向重武轻文,当他听到范文程说明朝的文官掌武,才深深知道文化的功效。皇太极一改努尔哈赤忙于战争,漠视文化教育之习,立下文武治国的决心,范文程也是在这时,真正得到皇太极赏识,并被要求负责,仿效明朝开科取儒的相关事宜。

时后金制度,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庄内其余民户,分屯别居。范文程住在向阳的由木珊栏和垒土建造的三合院内。

院内正房的其中一间,范文程坐在炕上,炕柜边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都说三十而立,范文程也在这时体会到他离梦想的自己更进一步,或者可以说,因皇太极的赏识,他追随先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的梦想有了可实现的开端。他默默地挥笔,将自己的辅国思想,用游移的笔尖写了下来。

“治国之道,文武不可偏废,武王克商而哥大武,唐祖代隋而舞九功,是文武兼备也。徐偃王尚仁义,刘景升作雅乐,皆至亡国,是重文轻舞也,赵主父胡服骑射,变起萧墙,卒至槁死,是尚武费文也……”。

六官哥践别剿义军

一年一度的莱阳赶山会开始了,每年正月初九至中旬几天,梨乡的男女老少纷纷出门参加。都说初九赶山会,十五赶庙会,最热闹的,非属有“小蓬莱”之称的玉皇庙不可了,相传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不管是不是去诚心供奉玉皇大帝神像的,反正莱阳的乡亲都不会错过到庙里欢享这普天同庆的时刻。

庙大多建在山上,就拿这个玉皇庙来说吧,它元末始建,明洪武初至今,已修葺了几次,庙建在景色绝俗的山顶上,仿佛仙之楼阁,加之依庙而兴搭的许多市集贴绕,吸引着乡亲们从山下赶往山上,又从山的这一头赶到那一头,似乎四面八方地从山底循“仙迹”而上,又“饮仙”般散漾而去,所以就有了形象地赶山、赶庙会之称。

李信今天也陪母亲到玉皇庙祈福。

近十年了,李家几兄弟现都已是拔健的小伙子,20岁的李信才在前月得知桂榜中举(农历九月乡试),父母倒是要他历练多一阵,先把与汤知县长女汤氏的婚事敲定了,要知道他表哥宋玫天资卓越,19岁就和他族叔宋应亨一同中了进士,没几年宋玫哥哥宋琮也中了进士,三人分别在虞城、清丰、祥符(今河南各地)当知县,三地壤地相接,治理政绩有口皆碑,可谓并治有声。前阵子宋玫还因才调至杞县,偏偏官场得意,家中失意,母亲李月白得病离世了,宋玫年纪轻轻就开始埋头公事,等到母亲催亲了却总因路途假期之固而没好好把亲事衔接开展。天不遂人愿,她没来得及操办儿子大事就与世永别,成了宋玫彻痛的遗憾。

李信的母亲对李信登科做官的道路十分自信支持,倒是害怕李信学他敬崇的表哥那般一心为公,疏忽了成家大事,一知道中举就急急地把婚事张罗开去。这阵子李信就是陪母亲到玉皇庙姚大师傅算算八字、合合婚。

父母之命在,李信对婚姻表现的并不抗拒也不很热衷,他倒是一心想着跟着热孝刚过的表哥宋玫,到杞县去学习去看看。毕竟杞县曾是夏朝时期的杞国在那建都立国长达千年的地方;是有着“中原粮仓“美称的农业大县;人杰地灵,很多名人如商代名相伊尹、西汉刘邦得力谋士郦食其,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女诗人蔡文姬都是杞县的名片;而且杞县就在八朝古都开封那带内,李家祖辈都曾生活的地方离开封不过二、三百里,除了回老家看看的缘由,光是看看开封也是十分值得的,因为繁华富丽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梦华”汴京就是这开封。

李信一直陷入在对跟随表哥奔走杞县上任的计划想象中,哪里记得母亲和一行随从拉着他上山下山、跪庙摇签,等到他们求完神,要从熙熙攘攘的市集穿行而走时,一个急促的声音渐渐在叫卖草蜻蜓的、卖糖画的、卖元宝香烛的小贩们的吆喝声中变得清晰,由远及近的向李信传来:“哥,哥,信哥哥……”

李牟好不容易在人潮中挤过来,气喘吁吁地朝李信母亲问了声姑妈好,没寒暄几声便拉着李信要走,李信母亲会意,便由着哥俩去了。

“哥,才知道你陪姑妈出门,你知道玫哥哥过几天就要到杞县上任了吗?”李牟说。

“啊?几天?我知道,就是不知道就在这几天,不是说好过了腊八节才去吗?”李信问道。

“所以我等不及要来找你了,我还以为玫哥哥告诉你了。”

“没呢,这阵子就陪着母亲哪也没走动,咱不瞎琢磨了,找找玫哥,我还想跟着他到杞县看看呢。”

两兄弟走回到李牟家骑了马,径自向宋玫家去。

早在天启末年,灾荒不断,尤其陕西全境及陕北地区,更是旱灾、蝗虫灾加持。地裂苗焦、颗粒无收致使此地饿殍遍野。虽说地大物博,明朝南方的大片良田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部分已变成棉地、桑地等经济作物种植区,而北方持续的旱灾,让粮食和存粮变得希贵,朝廷又因为这些年的灾荒,税收直降,要粮食没粮食,要赈济没银两,只能眼看着一个个饿死。

到了崇祯元年,新帝登基,情况仍无转机,在绝望中,陕北的农民王嘉胤、王自用首先奋起暴动。很快,四周饥民流民四起响应。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纷纷“拉伙”般把抗争激情传遍陕西全境,各路义军结成三十六营,张献忠、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也参加到了声势浩荡的暴民队伍中。

崇祯初这几年,朝廷除了抵挡后金挑衅,同时派了得力将领镇压农民军:南山总兵曹文诏的部下杀掉了义军首领王嘉胤,之后正式接任三边总督的洪承畴,逐渐剿灭陕西境内农民军。按说朝廷压制农民军进行得挺顺利的,但不久,另一农民首领王自用在河南济源病死。这一下反而激起各路农民起义军的斗志。

营首之一的高迎祥,被推称“闯王”,与其他营首马光玉、张献忠、李自成合攻蒲州、大宁、阳城,隰州、泽州、寿阳,明廷派许鼎臣督贺人龙、左良玉军进驻平阳;宣大总督张宗衡督张应昌、颇希牧、艾万年堵汾州欲一举剿灭起义军,但高迎祥弃守泽州、寿阳,率部南逾太行山、潜入西山,直捣顺德、真定,进逼京城畿郊,京城大震,朝廷加强力度派兵屯守。

高迎祥转而攻湖北、四川,在四川遇明军扼阻,又兵分两路,一路湖广,一路破防到陕西、河南。

这支浩荡的农民军,起义激情不比太阳推送给旱地的热力少,加上贩马失业,骑射功力勇猛的高迎祥;贩枣边兵惹祸上身,革职除名的张献忠;牧羊驿卒又裁撤杀妻,畏罪潜逃的李自成,这几个豁出去又不得不怕死的热性青年鼓动之下,把对天对地对人对朝廷有着共同不满的北方农民迅速拨引到了这一大群“吸粉”无数的起义队伍中。

在朝廷看来,此时态势失控的他们,如同不知从何聚起的曾经倏忽袭击他们的蝗虫般,黑压压阴沉沉势汹汹地啃噬着北方大地,整个官署、民间的生活秩序,夹杂着不见消停的天灾,变得更加混乱不堪。朝廷军派大将猛兵,学着用“水”用“火”这些有效的灭“蝗”招式来剿灭起义军,事实总是很有效地灭了一片,却紧接着,引到了另一片……

“流民起义此起彼伏,现在已转祸河南,军将汤九州部于牛尾、柳泉、猛虎村与之胶着击抗。朝廷已下令安加军兵,传命我们各知县严加布防。”宋玫忧心地跟说完,邀弟弟们匆匆用完一餐践行宴,便埋头整理书信行囊。李信知道此刻已不便盲从而去,藏着内心的一丝焦灼,离开表哥的家……

同类推荐
  • 做皇子真寂寞

    做皇子真寂寞

    李柷穿越到了大幽皇朝发现他竟然成了一个皇子,并且大家都叫他秦王殿下!秦王?我又不是李世民。好吧,只是怎么王妃要怼我,皇上要怼我,连身边的小太监都要怼我?深受宫廷剧荼毒的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看李柷如何身着金甲银剑,举秦王帅旗,御外辱,抗内乱,一步步成贤名,建大业!“父皇能不能先给点银子?我王府屋顶漏了。”李柷如是说道...新人新书,阿娜达们不要吝啬手里的收藏和推荐票,每天保底6000字,不定期玩命更新!
  • 红楼之爱宠

    红楼之爱宠

    穿越变成猫,直播凑热闹卖萌混两府,巧把主来护
  • 桑濮

    桑濮

    奇珍异宝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它们大多成了富贵人家的稀奇摆设,但也有一些,是民间的爱物。有人说它价值连城?但有些人心里,这些东西,比不上桑间濮上那真挚的感情,与动人的爱恋。
  • 农业与经济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农业与经济历史纵横谈(中国历史纵横谈)

    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配以深沉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历史知识的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汉末辽王

    汉末辽王

    现实世界的穷小子烂屌丝,在一系列悲催悲催再悲催的情况下,穿越到了当时被称为极北苦寒之地的辽东。“老子刚被甩就穿越啦!”“什么?这是汉末乱世!”“靠!我家祖坟让人给刨了?哪个王八蛋干的!”“好吧,弄不过人家只有脚底抹油了,但为啥要上棒子那去避祸啊?”本书,是小人物的天下!看猪脚带领着一群历史中的无名之辈,踩扁那些猛将、谋士、雄主!占辽东,平幽州,败袁绍,杀曹操,霸中原,威震华夏。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忍具大师

    火影之忍具大师

    穿越到了火影的世界,成了和天天相依为命的哥哥。本来以为是生于了暗器世家,却发现,原来天天没有家庭,本身就是孤儿,处境和木叶其他几个小强完全不同。为了能在火影世界里活下去,保护妹妹。修行天赋并不高的梨木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开始了他在这个世界的生活。他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他也是一个肯拼命的人。他还是一个有自知之明,所求不多的人。他尽力的去做好自己,增强实力,从而过好生活。这很完美。可这样子的人,真的能够如愿以偿么。......
  • 戏精大人要翻天

    戏精大人要翻天

    “这是什么玩意儿……”一个圆滚滚的“泥球”突然从半空中出现,惊得雨芊芸连忙支起了幻魂伞,反手一挥,将这团泥团子呼在了石碑上。一阵烟灰缭绕,泥里裹着的东西终于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个罩着破布麻袋的小奶娃娃,看着也就两三岁大小。“呃……何方逆贼!胆敢行刺孤……!”一个细细的小声从灰尘中传来,一大一小两双眼睛仿佛跨越了时光长河……静静对视……“我靠!什么鬼玩意儿!泥巴长眼睛啦?!”戏精?戏精的对决,到底是他的戏更多,还是她的演更精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超能英雄

    都市超能英雄

    平凡高中生,忽然间发现生活的一切都是假的,自己拥有另一个身份。从此,不再平凡,生活多姿多彩,各种美女接连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国术异能一切变得都不再是梦想,至此,笑傲都市!白天,他是超级英雄,受万人崇拜!夜晚,他是黑暗中的行者,令黑暗颤栗!都市超能英雄,笑傲都市,舍我其谁!
  • 重生毒妃步步为谋

    重生毒妃步步为谋

    女主:既然你想杀我,那我就只好干掉你了!男主:媳妇,你说的是那个女配吗?女主:嗯?男主:\委屈巴巴\媳妇我昨天就把她给干掉了……女主:嗯?!!\我擦\
  • 星海快递

    星海快递

    璀璨星空,绚烂的让人痴迷不已。极光万道,又有多少都是星空的墓地。
  • 修罗战神之奶爸崛起

    修罗战神之奶爸崛起

    军队中最为精锐的战神,飞鹰大队修罗战神,雪山之巅的战神。在军队之中立下了无数战功,赫赫有名,功成名就之后选择重新回到家族。为的就是报仇报仇报仇!什么牛鬼神蛇统统闪开。战神归来,所到之处,顺我者是天堂,逆我者是炼狱!
  • 虚拟世界之英雄世纪

    虚拟世界之英雄世纪

    一个牧师混迹在英雄无敌世界中的故事
  • 甜宠呆萌:殿下放开我

    甜宠呆萌:殿下放开我

    她是一个富裕的人,衣着却很穷酸。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过小三,斗的过流氓!偶然一次,她救了一个少年,多年以后,她早已忘记这件事,而少年却深深记得曾经救过他的那个女孩。她进入圣沐贵族学院,成为学院的一员,学员们大多对她不屑一顾,甚至鄙夷。笑话!一个人是不能用衣着来衡量的,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她相信她会让他们心服口服!
  • 逆袭重生之我要当学霸女神

    逆袭重生之我要当学霸女神

    这是一个丑女重生逆袭为一个完美女神的故事。全程没有太多勾心斗角!只有主角努力向上,发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