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食补的应用范围 (4)
未成熟的青绿色西红柿不能食用,因其含有龙葵碱,味道苦涩,食后胃脘不适,严重时可导致中毒。
8土豆土豆又名马铃薯、洋芋,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根。
(1)性味归经:土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其成分含大量淀粉、蛋白质、胶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枸橼酸、乳酸、矿物质、龙葵素等。
(2)功效:健脾和胃,益气调中。对于胃痛、便秘有治疗作用。外用治皮肤湿疹。
(3)注意禁忌:土豆中含有龙葵素,而适量的龙葵素有缓解痉挛的作用,能减少胃液分泌,对胃痛有效。但大量的龙葵素则对人体有害,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中毒现象,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土豆经阳光暴晒后龙葵素的含量会增加,一般在土豆发芽、皮色变绿、变紫的情况下,龙葵素增多,不能食用;否则,会导致中毒。
9茄子茄子又名矮瓜,为茄科植物茄的果实。
(1)性味归经:茄子性凉,味甘,入胃、大肠经。其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芦巴碱、水苏碱、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每100克茄子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1克,糖3.1克,钙22毫克,磷31毫克,铁0.4毫克。
(2)功效:健脾开胃,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肿。适用于腹痛、腹泻、小便不利、肠风便血、热毒疮痈等症。
(3)注意禁忌:体质虚冷之人不宜多食。过老熟的茄子不宜吃。因为此时茄碱含量增多,易致人中毒。
10油菜油菜又名芸薹菜。
(1)性味归经:油菜性温,味辛、甘,入肝、脾、肺经。其成分含蛋白质、维生素C、B族维生素、钙、磷等。
(2)功效:益胃生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适用于劳伤吐血、产后血瘀、便秘、乳痈、体力虚弱等症。
(3)注意禁忌:麻疹后、产后、疮痈、外感、目疾等患者忌食。
(四)“五畜”类补品
1牛肉
(1)性味归经:牛肉性温,味甘,入脾、胃、肝经。其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胆甾醇、钙、磷、铁等。每100克牛肉中含蛋白质20.1克,脂肪10.2克,钙7毫克,铁0.9毫克,磷170毫克,维生素B20.5毫克,以及多种氨基酸。
(2)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健骨,补虚损,消水肿。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脱肛、消瘦、乏力、水肿等,以及精血亏虚引起的筋骨酸软、四肢无力等症。
(3)注意禁忌:牛肉性温,故患有疮毒、湿疹、瘙痒症等皮肤病的人忌食。肝炎、肾炎患者亦应慎食之。
(4)验方参考:牛肉500克,五香粉、大料、花椒、桂皮、葱、姜、酱油、白糖各适量。牛肉切3厘米见方块,用热油炸成杏黄色。葱切段、姜切片,花椒、大料、桂皮、五香粉以纱布包好。锅内放入清水,同时放入所有作料,待水开后放入炸过的牛肉,改用文火炖约4小时,待肉酥烂,汤近收干即成。功效:补脾健胃,补气养血。
2羊肉
(1)性味归经:羊肉性温热,味甘,入脾、肾经。其成分有蛋白质、脂肪、 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A)等。每100克瘦羊肉中含蛋白质17.3克,脂肪13.6克。
(2)功效:补虚养血,补肾壮阳,健脾养胃。适用于肾阳不足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阳痿、腰痛、手足发冷、神疲体乏等,以及脾胃虚寒之食少、泄泻、水肿、贫血、产后体弱等症。
(3)注意禁忌:①热盛之证,如牙痛、咽痛、骨蒸、烦热等忌食;②湿热所致的泻痢、小便不利等症忌食;③本品不宜同荞麦、豆浆同食,同食易发宿疾。
(4)说明:古人把羊肉与人参相比,认为二者均可“补虚去弱”,而羊肉是血肉有形之品,因此“人参补气,羊肉补形”。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羊肉能够助阳,益肾气,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性功能减退,如阳痿、早泄、遗精、尿频等治疗颇佳。
(5)验方参考
当归羊肉汤:当归15克,羊肉250克,炮姜10克。先煮羊肉,肉熟后取汤,用汤煎当归、炮姜,煎半小时、饮汤食肉。功效:补气养血,温通经脉。适用于治疗产后血虚有寒的腹痛,以及下元虚寒的痛经。
(6)羊肾:羊肾又称羊腰子。性温,味甘,入肾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烟酸等。功效:补肾阳,治疗肾阳不足之阳痿、早泄、尿频、肢冷、遗精等;补益肾精,治疗肾精不足之腰痛、消渴、盗汗、耳聋耳鸣等。
(7)羊肝:性寒、味甘苦,入肝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功效:补肝明目,治疗夜盲、眼花、视物模糊等病症,亦治肝虚有热所致的角膜炎;养肝补血,治疗贫血,亦可用于血虚体质的补养。
3狗肉
(1)性味归经:狗肉性温,味咸、酸,入肾、肝、胃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肌肽、嘌呤、钠、钾、钙、铁等。
(2)功效:补肾壮阳,补气强身,安五脏,壮元气,补五劳七伤。适用于脾肾两虚引起的腰膝冷痛、********、带下清稀、腹痛腹泻、神疲乏力、四肢冰冷、尿频、遗精等。
(3)注意禁忌:阴虚内热及热性病患者忌食。
(4)说明:狗肉是冬令滋补佳品。常人食之可暖身健体;虚寒之人食之可温中祛寒。唐代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狗肉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真填髓”。宋代《日华子本草》说它有“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的作用。用狗肉煮粥自古有之。宋代《食医心镜》中记载:“治脾胃虚冷,腹满刺痛,肥狗肉半斤,以水同盐和米、豉煮汁频食一二顿”。狗肉粥适用于肾虚体弱、阳气不足、畏寒肢冷、腰酸肢软,尤其是肾虚的老年人。
(5)验方参考:炖狗肉。狗肉500克,洗净切块,加入八角、小茴香、桂皮、草果、葱、姜和盐,将狗肉炖熟食用。功效为补益肾阳,健脾温胃。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脘腹胀满、腰膝冷痛、尿频、阳痿、早泄、腹泻、腹痛等症,亦用于老年阳虚体弱者的补益。
4猪肉猪肉古称豚肉、豕肉、豨肉。
(1)性味归经:猪肉性微寒,味甘、咸。入脾、胃、肾经。其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钾、铜、硒等。每100克猪瘦肉中含蛋白质16.7克,脂肪28.8克,钙5.5毫克,磷103毫克,铁1.25毫克,维生素B10.3毫克,维生素PP 3毫克。
(2)功效:滋养脏腑,补中益气,滋阴润燥,润滑肌肤。适用于热病伤津、消渴、瘦弱、燥咳、便秘、乏力体倦等症。《随息居饮食谱》载:“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3)注意禁忌:猪肉多食助湿、生痰、动风,故虚肥身体及痰湿盛者宜少食;猪肉不宜与桔梗、乌梅、黄连、大黄等同用。
(4)说明:现代医学认为,猪肉含脂肪过高,胆固醇含量亦高,对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肝炎、胃病患者及老年人不甚适宜。《随息居饮食谱》载:“多食助湿热,酿痰饮,招外感,昏神志,令人鄙俗”。
(5)验方参考
①猪瘦肉杞子汤:猪瘦肉100~200克,枸杞子50克。将枸杞子洗净,水煎。猪瘦肉切片,放入枸杞汤内,加少量盐,肉熟后,饮汤食肉及枸杞子。功效为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眼花、腰酸膝软的辅助治疗。
②猪肚:猪肚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每100克猪肚含蛋白质14.8克,脂肪3.7克,磷84毫克,铁0.9毫克,维生素B20.2毫克,维生素PP 3.6毫克。功效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虚劳羸瘦、小儿疳积、泄泻、消渴、胃虚隐痛等症。
③猪心:猪心味甘、咸,性平。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烟酸等。功能养心安神,补血止汗。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自汗,以及血虚心悸、乏力等症。
④猪血:猪血性平,味咸。入肝、心、胃经。每100克猪血含蛋白质19克,脂肪0.4克,糖0.6克,铁45毫克。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猪血中的铁为极易被人体吸收的二价铁,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尤其是对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缺铁性贫血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还发现,猪血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还有铬和钴,其中铬可防治动脉硬化,钴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功效补血、健脾、益胃。适用于贫血、头昏、头晕、脾胃虚弱、病后体虚等症。
⑤猪蹄:猪蹄性平,味甘、咸,入脾、胃经。其成分含蛋白质、脂肪、胶质、钙、磷、铁等。功效补血、通乳、托疮、美肤。《随息居饮食谱》载:“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皮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尤补”。适用于贫血、产后乳少、痈疽疮毒、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膝酸软、皮肤干裂等症。
5驴肉
(1)性味归经:驴肉性平,味甘、酸,入心、脾经。其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钾等。
(2)功效:补气养血,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体质虚弱、心悸烦闷、头晕目眩等。
(3)说明:补益以黑驴肉最佳。
(4)验方参考
①炖驴肉:驴肉适量,洗净切块,加入豆豉、五香粉、葱、姜、桂皮、盐各适量,加水煮,肉熟烂后食用。功效为补益气血,对于体虚身倦乏力、心悸心烦者可做补养用。
②阿胶:阿胶是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捣成碎块或以蛤粉烫炒成珠用。阿胶性平,味甘,入肝、肺、肾经。其成分含胶原、氨基酸、钙、硫、铁等。功效为补血止血,用于血虚所致的心悸、眩晕、萎黄、月经少等。又能用于多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滋补阴液。可用于治疗心阴虚所致的心烦、失眠,亦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等。本品宜隔水炖化后服用,不宜直接水煎;本品性滋腻,有碍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三、药 膳 补 益
《素问·脏气法时论》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药膳是“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最佳方式。所谓“药膳”就是指在烹制荤素菜肴和粥汤时,加入补益五脏阴阳气血的中药,如人参、枸杞子、冬虫夏草、山药、黄芪、党参、白术、杜仲等,这样,药膳就使得一些普通的日常膳食具备了一定的补养和治疗作用。
药膳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养生术中可谓历史悠久,《内经》十三方中的“半夏秫米汤”和“乌骨芦茹丸”便是典型的药膳食疗方。药膳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又能使身体得到有益的滋补和调养,这就是中国药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推崇和喜爱的原因所在。今天,中国药膳已经走出了国门,并将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从而为维护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