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13),天竺(今印度)人。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命骁骑将军吕光远征龟兹(今新疆库车),获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太元十年(385)三月吕光自龟兹还师,迎鸠摩罗什俱东。同年九月吕光自领凉州刺史,鸠摩罗什留居凉州17年。北街罗什寺塔,传为葬舌处。隆安五年(401)后凉降于后秦,后秦自姑臧迎鸠摩罗什至长安,被尊为国师。此后八年间,带弟子八百余人,译经74部、384卷,被后世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四月,圆寂于长安草堂寺。
昙无谶
昙无谶(?~433),本中天竺(今印度)人。自幼出家。年20,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于是东至龟兹,不久,即从龟兹到姑臧。时河西王沮渠蒙逊据凉州,请去相见,接待很隆重。
蒙逊信奉佛教,想请昙无谶译出经本,他译了《涅黶经》初分十卷。僧人慧嵩、道郎等又请他翻译《大集》《大云》《悲华》《地持》《优婆塞戒》《金光明》《海龙王》《菩萨戒本》等60余万言。他因《涅黶经》本数不够,回国去找寻,后于于阗得到经本返回姑臧翻译。
共译出33卷。到北凉义和三年(433),他想回西域,蒙逊很生气,暗派剌客杀害了无谶。
尹夫人
尹夫人(生卒年不详),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王李鼸的王后,是一位有谋略、有气节的女性。
祖籍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其父尹文迁居姑臧,尹夫人生长于姑臧。幼年好学,知书达理。先嫁给扶风(今陕西宝鸡东部)人马元正,元正病故,改嫁李鼸。抚养前房的子女胜过亲生。李鼸创建西凉政权,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佐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
,意谓西凉政权就是“李、尹政权”。
东晋义熙十三年(417)二月,李鼸卒于酒泉,次子李歆嗣位,尊母亲尹夫人为太后。李歆将伐北凉,尹夫人劝阻说:“你的国家是新建的,疆域小,人口少,安分守己,还怕出事,更不能轻举妄动。北凉沮渠蒙逊勇略过人,又善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我观察了几年,蒙逊想灭西凉,天时、人事好像也都顺着他。我们国家虽小,也还是有作为的。知足不是耻辱,这是一个真理。你父临终时谆谆教诲,用兵的事一定要慎重,要相机而行。这话言犹在耳,难道你忘了吗?你不如勤修德政,养精蓄锐。沮渠蒙逊如行残暴,百姓将会归顺你;你如不修德行,吃亏就在眼前。你这次要一意孤行,不仅要损兵折将,而且还要亡国。”李歆不听母亲的忠告。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七月,北凉将伐西凉,沮渠蒙逊采用了诱兵之计,故意佯攻西秦浩门,李歆想乘虚袭击张掖。宋繇、张体顺极力劝阻,李歆不听,亲率步骑三万东伐,屯扎于都渎涧。蒙逊从浩门返回,战于怀城,打败了李歆。左右劝李歆回酒泉,他说:“我不听太后的规劝,远征吃败仗,受侮辱,不杀蒙逊,有何面目去见母亲!”聚众复战,大败于蓼泉(今临泽县蓼泉),李歆为蒙逊所杀。
沮渠蒙逊到西凉国都酒泉,俘尹夫人到北凉国都姑臧,囚禁在姑臧城西北五里的窦融台上,蒙逊用软化的办法,好言抚慰她。她不肯就范,倔强地说:“西凉李氏已为你们所灭,我还有什么说的!”有人劝她:“你母子的性命都在人家的手里,为什么还如此傲慢!你已国破家亡,子孙被杀害,为何不悲伤?”尹夫人说:“兴亡死生,命里注定。怎么能和一般无知的人一样,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呢?我一个妇女,在战乱中不死,还怕什么刀刃?难道为了苟全性命,还要去给别人做姬妾吗?谁要杀我,正合我的心愿。”蒙逊为尹夫人的坚贞不屈所感动,对她不忍加害,给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娶了尹夫人的女儿为妻。后来北魏武威公主又嫁给了沮渠茂虔,尹夫人和女儿回到了酒泉。不久,女儿亡故。尹夫人的一部分子孙在伊吾(今新疆哈密),她伺机逃出酒泉,奔向伊吾。北凉镇守酒泉的沮渠无讳派人追至中途,尹夫人对追来的人说:“沮渠无讳允许我去伊吾,为什么又来追我?你可以砍下我的头拿回去,我是不回去了。”使者不敢威逼,放她去伊吾。尹夫人卒于伊吾,享年七十五岁。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西凉王李鼸的后裔。唐时将姑臧窦融台重加整修,命名为尹夫人台,台上建了寺院。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登凉州尹台寺》诗云:“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尹夫人台称为皇娘娘台,尹夫人是西凉国王之妻,故尊她为皇娘娘。(《晋书·李玄盛后尹氏传》)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623~698),唐朝宗室女,也叫光化公主、西平大长公主。贞观十四年(640)二月,年方18岁时嫁给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启唐朝公主嫁与外藩的开端。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灭亡,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部落数千帐奔凉州(今甘肃武威)附唐。在凉州共生活9年,后几经迁徙,定居于灵州(今宁夏吴忠)。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生活了58年,对于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定起了重要作用。唐圣历元年(698),弘化公主病逝于灵州东街之私第,又于次年年初迁葬于凉州青嘴喇嘛湾(今武威市南营乡)。
此后,其他吐谷浑王室成员死后,也都迁葬于此处,成为吐谷浑王族最大的墓葬地。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是西藏萨迦寺的第四代寺主,在西藏各教派中,以学识渊博而声名远扬,被尊为“萨班”,意为萨迦派的大学者。1244年,他接受了蒙古汗国皇子阔端的邀请,经与西藏各派势力协商后千里跋涉来到凉州(今甘肃武威市)。于1247年与阔端在凉州商谈后达成西藏归顺中原王朝的条款,并发出《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致蕃人书》,从此结束了西藏长达四百余年的混乱局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会谈成功后,萨班在凉州及河西等地传教达5年之久,于1251年在凉州逝世,被葬于白塔寺(今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萨班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影响较大的有《三律仪论》《萨班·智者入门》《萨迦格言》等,对藏族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八思巴·罗哲坚赞
八思巴·罗哲坚赞(1235~1280),系萨班之弟桑察·索南坚赞之子。他幼年丧父,跟从萨班学习佛法。1244年,9岁时随伯父萨班来到凉州,在这里生活了6年。1253年他被忽必烈奉为上师,此后即随留左右,在军中为忽必烈一家传授灌顶。忽必烈即帝位后,拜八思巴为国师,以国师身份管领西藏各派僧众。八思巴仿照藏文创制了蒙文新字。1270年被封为“帝师”。1280年在西藏萨迦寺圆寂,他是继萨班之后西藏的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个佛学家和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