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18500000003

第3章 永明延寿禅师传

周勋男

一、时空背景

永明延寿禅师(公元九〇四—九七五年,下通称永明寿禅师),出生于唐末世局纷乱的时代。在他出生前三年,时局已甚败坏,朝廷内有宦官之祸、朋党之争,外有各拥重兵的藩镇,纷起干戈,以致民不聊生。唐僖宗时,黄巢等人又相继作乱,到了公元九〇七年,也就是永明寿禅师四岁时,朱全忠弑哀帝而篡位,唐朝也就灭亡了。

在唐亡至宋起的五十多年之间,历经梁、唐、晋、汉、周相继统治,史称五代。同时并立的,有吴、南汉、前蜀、闽、吴越、南平、后蜀、楚、南唐、北汉,号为十国。可见时代的纷乱、朝代兴废的频繁。

从佛教方面来看,前有唐武宗于公元八四五年的灭佛,废弃天下寺院,没收寺产,令僧众还俗。而在五代乱世中,佛教经典与人才更是大量流失。尤其后周世宗又因国库短缺,再行毁佛,凡是没有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严禁建寺与私下剃发出家,度牒统由政府颁发。然而南方较不受影响,尤其是吴越诸王甚为尊崇佛教。例如,武肃王钱镠,即曾遣弟往育王山迎舍利塔,并对天台宗加以护持;忠懿王弘俶更曾仿阿育王造八万四千铜金塔,并以师礼尊崇天台德诏、永明寿等禅师。

而在禅宗方面,于唐末五代数十年间大为兴盛,在南岳怀让禅师系下发展出沩仰宗、临济宗,在青原行思禅师系下发展出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这五宗之中,除临济宗盛行于北方之外,其余都在南方弘法。其中,创立法眼宗的清凉文益禅师,即为余杭人,禅门中人所爱读的“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果熟兼猿重,山长似路迷;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就是他写的颂。他的弟子天台德韶禅师,龙泉人,也写下著名的颂:“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永明寿禅师就是从他那里接受心印,而为法眼宗第三代法嗣。

二、有关史料

关于永明寿禅师的传记,最早的是赞宁所撰的《宋高僧传》,该书成于公元九八八年,距永明寿禅师圆寂,不过十三年。书中依传主的生平言论行,分为十类,依次为译经、义解、习禅、明律、护法、感通、遗身、读诵、兴福、杂科,却将永明寿禅师置于《兴福篇》中,似乎着眼于他的“行方等忏”“营造塔像”等事。文又简略,还不到三百字,只能说传记作者,还不够确切了解永明寿禅师及其在佛教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其次是道原所撰的《景德传灯录》,比《宋高僧传》只晚出十六年,则从青原行思禅师系下第十世法嗣的立场,对永明寿禅师的有关公案着墨较多。至于志磐所撰的《佛祖统纪·净土立教志》,成书于公元一二六九年,则以永明寿禅师为莲社六祖,从他的归趣唯心净土来下笔。除以上三书外,宋代惠洪的《禅林僧宝传》,元代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以及《东坡志林》《人天宝鉴》等书,也都有永明寿禅师的传记资料。现就以上各项文献,综述如下。

三、出家之前

永明寿禅师生于浙江余杭,俗姓王。他的先祖原为江苏丹阳人,他的父亲因为战乱关系,而归附吴越,迁到临安府余杭县。他于公元九〇四年刚出生时,据说有异于凡童之处,至于如何不同,则未见其详。总之,曾引起父母的口角,直到他从榻上滚落于地,才平息了双亲的诤论。这项记载如果属实,到底有什么意义,写传记的人没说。如果要勉强去附会的话,大概是象征着他的来到人间,就是要平息佛教传入中土后,所衍生出来各宗派之间的诤论。

永明寿禅师七八岁时,即能诵读《妙法莲华经》,而且还一目五行俱下。据说由于他诵读的虔诚,连群羊都感动地跪下来听。这时,他已断荤茹素,而且日仅一食。他在十六岁时,还曾写了篇《齐天赋》呈献给吴越王,而被赞许为奇才。

公元九三一年,二十八岁的永明寿禅师所担任的公职,众说纷纭,有说“时为吏,督纳军需”,有说时任“华亭镇将”,有说时为“税务专知”等等。也许他是担任华亭镇将这项头衔,而实际上又负责军需、税务等业务;或是前后担任过这些职务。总之,他见到满船鱼虾,就起了恻隐之心,以致挪用公款,买来放生。但终于东窗事发,按律当问斩于市。吴越王却派人去察看,并吩咐说:“色变则斩,不变则舍之。”结果,他临刑时,面不改色。据宋洪觉范禅师所说,他还临刑而乐,说:“吾活数万命而死,死何憾。”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在知道他欣慕学道的心志后,就特许他出家。

四、精勤修行

于是永明寿禅师乃舍去妻孥,剃发受戒,礼四明翠岩禅师为师。他虽然曾任官职,但一出家后,即放下身段,为供养僧众而操持各项劳务,过着清苦的出家生活。

后来,永明寿禅师来到天台山天柱峰智者岩,专修禅定,功力之深,传记上说他“九旬习定,有鸟类尺□,巢于衣襦中”。他又在国清寺专修法华忏二十一日,非常精恳。他在禅观中(有说在梦中),见到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入他口中,从此辩才无碍。又据说他“夜见神人,持戟而入”,就责备来者:“何得擅入?”对方答说:“见积净业,方得到此。”他于半夜绕行佛像时,“见普贤前莲花在手”,遂又登上智者岩,作了两个阄,一个写“一生禅定”,另一个写“诵经万善,庄严净土”,他在虔诚祝祷后,连续七次都得到“诵经万善”这个阄。他于是一意专修净业,在天柱峰诵经三年。

后来,永明寿禅师参谒天台德韶禅师。《景德传灯录》说德韶国师“一见而深器之,密授玄旨”,并对他授记:“汝与元帅有缘,他日大兴佛事。”而《指月录》说得更简略,只有一句话:“暨谒韶国师,受心印。”这种情形,类似永嘉禅师的参谒六祖慧能,但所记载的却比“一宿觉”更为简略了。还好,《葛藤集》总算有了较清楚的交代,书上说,永明寿在德韶会中,普请次,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乃云:“朴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五、弘法利生

公元九五二年,四十九岁的永明寿禅师来到明州雪窦山,前来参访的人很多。有一天,他上堂说:“雪窦遮里,迅瀑千寻,不停纤粟,奇岩万仞,无立足处。汝等诸人,向什么处进步?”有一僧人就发问:“雪窦一径,如何履践?”他答说:“步步寒华结,言言彻底冰。”

公元九六〇年,五十七岁的永明寿禅师,接受忠懿王钱弘俶的敦请,入主新建的杭州灵隐寺,为该寺的第一任住持。次年,复受请入主永明寺,为该寺第二任住持,当时的僧众多达两千人。他驻锡此寺长达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有说一千五百人)。在这漫长岁月里,《景德传灯录》留下几则公案,略举二则如下:

(一)僧问:“如何是永明妙旨?”师曰:“更添香著。”曰:“谢师指示。”师曰:“且喜勿交涉。”师有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指月录》在“勿交涉”与“师有偈曰”之间,写作“僧礼拜,师曰:听取一偈,……”脉络较完整。)

(二)问:“学人久在永明,为什么不会永明家风?”师曰:“不会处会取。”曰:“不会处如何会?”师曰:“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红尘。”

至于《指月录》所载公案,除上述一则同于《景德传灯录》外,其余都不相同。这里只举一则不露机锋的问答如下:

问:“长沙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始时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岂离识性别有真心耶?”

师曰:“如来世尊于首楞严会上,为阿难拣别详矣,而汝犹故不信。阿难以推穷寻逐者为心,遭佛呵之。推穷寻逐者,识也。若以识法随相行,则烦恼名识,不名心也。意者,忆也。忆想前境起于妄,并是妄识,不干心事。心非有无,有无不染;心非垢净,垢净不污;乃至迷悟凡圣,行住坐卧,并是妄识,非心也。心本不生,今亦不灭。若知自心如此,于诸佛亦然。故维摩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六、月圆天台

公元九七四年,七十一岁的永明寿禅师再度入天台山(查诸资料,未见载明寺名,疑是他曾在此修行的国清寺),度戒一万多人。回顾他于国清寺决定专修净业以来,日行一百八件佛事以利众生,未曾暂废。而自于雪窦寺弘法以来,除了应接诸方学者的参问外,日暮时分,还到别峰行道念佛,旁人也都听到螺贝天乐的声音。连忠懿王都为之感叹:“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专切也。”而他日诵的《法华经》,此时已多达一万三千遍。他常与众授菩萨戒,不论是白天放生,或夜晚施食鬼神,都回向庄严净土,当时的人称他为“慈氏下生”,即视他如同已下生人间、即将成佛的弥勒菩萨。

他是如何专修净业呢?详见宋文冲所重编的《永明智觉禅师自行录》,以下略举数则,以见他精进修行之一斑:

(一)一生随处常建法华堂,庄严净土。

(二)常昼夜六时,普为一切法界众生,代修法华忏。

(三)常修安养净业,所有毫善,悉皆念念普为一切法界有情,同回向往生。

(四)或时坐禅,普愿一切法界众生,同入禅智法明妙性。

(五)每夜上堂说法,普为十方禅众法界有情,同悟心宗一乘妙旨。

(六)每日常念《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逐品,上报四重恩,下为一切法界二十五有含识,愿证二十五种三昧,垂形十界,同化有情。

(七)每日常诵《般若心经》八卷,普为法界八苦众生,离苦解脱。

(八)每日常读《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依文发一百四十大愿,普令一切法界众生,见闻之中,皆得入道。

(九)常六时诵《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普为一切法界众生,忏六根所造一切障。

(十)常六时诵《加句佛顶尊胜陀罗尼》,普为法界一切众生,忏六根所作一切罪。

公元九七五年,七十二岁的永明寿禅师在十二月即已示疾,到了二十六日,他早晨起来即焚香告众,跏趺而逝。次年正月六日,建塔于大慈山。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并赐谥“智觉禅师”。

七、宗镜有录

永明寿禅师自己那么精进修行,又那么为弘法利生而忙碌,却还有余力写了不少书,其总字数按《宋高僧传》为“数千万言”,按《景德传灯录》为“凡千万言”,何者为是?经查其著作收入大正藏的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收入续藏的有《定慧相资歌》《警世》《心赋注》《观心玄枢》等,其中部头最大的《宗镜录》计约八十余万字,即使其著作因未入藏而有所遗失,仍当以《景德传灯录》所载为是。像他如此劳累,身体怎么受得了?宋代洪觉范只因为读到《自行录》上说他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就以为他的身体一定是“枯瘁尪劣”,但等到看到他的画像,却是“凛然丰硕”,而认为是由于他“为善阴骘”所致。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此处不及细究,但至少与他心量广大而愿行具足有关。

即以《宗镜录》的编撰来说,固然有其时代需要与发展脉络,但若不是永明寿禅师的广大行愿,就不会在他手中完成。简单说来,自佛经陆续在中国翻译以来,各有所取,而有十宗的先后成立。禅宗以外各宗都依数(经律论)而论修证,唯独禅宗标旨为佛之心宗,于是而有宗与教的诤论,而教内诸宗派又互有诤竞。这种宗教思想上的纷争久了,自然有人想加以调和。例如,中唐的宗密禅师,在其《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即已主张宗与教的统一。尤其是后来的文益禅师,即颇留意经教,因僧看经,即有感而成一颂:“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而其《宗门十规论》中,更鼓励禅徒研究教典。至于他的《华严六相义颂》,以六相(总别、同异、成坏)来体会《华严经》的理事关系,以及《三界唯心颂》,则在《宗镜录》中即可看出他对永明寿禅师的影响,如说“若究竟欲免断常边邪之见,须明华严六相之门”“一心为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等等。

永明寿禅师对当时禅徒流弊深为痛心,在其《唯心诀》中即说明:“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而对于当时教门情况,也很失望,在其《宗镜录》中,既说:“今时学者:既无智眼,又缺多闻……奴郎莫辨,真伪何分。”又在《万善同归集》中,说他们“多执是非,纷然诤竞”“但任浅近之情,不采深密之旨”。因此,在其《宗镜录》中,即明确主张参禅与研习佛典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说:

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旨。则前学所禀,后学有归。

从上非是一向不许看教,恐虑不详佛语,随文生解,失于佛意,以负初心。或若因诠得旨,不作心境对治,直了佛心,又有何过?只如药山和尚,一生看《大涅槃经》,手不释卷。

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据文者生,无证者死。夫习禅人唯尚理观,触处心融;暗于名相,一句不识。诵文者守株,情通者妙悟。两家互阙,论评皆失。

关于《宗镜缘》的编撰,《雪窦寺志》有此书初稿写于本寺的传说,因为此时已有很多学者前来求道。但此说证据薄弱,只能说此时,永明寿禅师接引既多,感触自深,而有了撰写此书的动机。一般佛教史书,都认为此书撰于永明寺,所根据的是宋慧洪的《林间录》如下记载:

予尝游东吴,寓于西湖净慈寺(即永明寺)。寺之寝堂、东西庑,建两阁,甚崇丽。寺有老枘谓予言:永明和尚以贤首、慈恩、天台三宗互相冰炭,不达大全,故馆其徒之精法义者于两阁,博阅义海,更相质难。和尚则以心宗之衡准平之。又集大乘经论六十部,西天、此土圣贤三百家,证成唯心之旨,为书一百卷传于世,名曰《宗镜录》。

永明寿禅师于《宗镜录自序》中说:“今详祖佛大意,经论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问答,广引证明。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编联古制之深义,撮略宝藏之圆诠;同此显扬,称之曰录。”由此可知,他透过此一巨著所要传达的,不只是论证宗与教一致的道理,而且要达到“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

此处所说“举一心为宗”的“一心”,依永明寿禅师的解释,即如来藏的异名,他说:“谓真妄、染净一切诸法无二之性,故名为一。此无二处,诸法中实,不同虚空,性自神解,故名为心。”此“一心”又带有《大乘起信论》真如缘起说的色彩,如说:“此一心法,理事圆备。……大矣哉,万物资始也。万物虚伪,缘会而生。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梦幻,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故德用无边,皆同一性;性起为相,境智历然,身心廓尔。”

永明寿禅师以华严圆教为上乘,会相归性,如说:“问:此《宗镜录》,何教所摄?答:真唯识性,理无偏圆。约见不同,略分五数:一、小乘教:唯说六识,不知第八赖耶。二、初教:说有赖耶生灭,不言有如来藏。三、终教:有如来藏,生灭不生灭,和合为赖耶识。四、顿教:总六七八识等,何以故?以一心真实,从本以来,无有动念,体用无二,是故无有妄法可显。五、一乘圆教:说普贤圆明五智,不言唯识次第;又言佛子,三界虚伪,唯一心作,亦摄入故。此宗则圆教所摄,乃是如来所说法门之根本,以如来依此心成佛故。”

总之,他站在佛心宗立场,企图整合诸经论,如在其所著《唯心诀》所说:“般若唯言无二,法华但说一乘,思益平等如如,华严纯真法界,圆觉建立一切、楞严含裹十方,大集染净融通,宝积根尘泯合,涅槃咸安秘藏,净名无非道场。纯摄包含,事无不尽;笼罗该括,理无不归。是以一法千名,应缘立号。”而此目标,就在《宗镜缘》巨著中,宏观地具现出来。

《宗镜缘》撰成后,据宋元祐年间杨杰的序文:“吴越忠懿王宝之,秘于教藏。”宋昙秀《人天宝鉴》也说:“禅师既寂,丛林多不知名,熙宁中,圆照禅师始出之……于是衲子争诵传之。”元丰年间,魏端献王乃镂板分送当时著名的禅林,只是各地学者还是很难有机会看到。

后来,明末高僧藕益对《宗镜录》极为重视,在《灵峰宗论》上说道:“永明大师……辑为《宗镜录》百卷,不异孔子之集大成也。未百年,法涌诸公擅加增益,于是支离杂说,刺人眼目,致袁中郎辈反疑永明道眼未彻,亦可悲矣……予阅此录已经三递,窃有未安,知过在法涌,绝不在永明也。癸巳新秋,删其芜秽,存厥珍宝,卷仍有百,问答仍有三百四十余段,一一标其起尽,庶几后贤览者,不致望洋之叹,泣歧之苦矣。”今天有善本可以诵读,应向藕益大师顶礼感谢。

到了清朝初年,雍正帝又为之重刊,并推崇永明寿禅师为“震旦第一导师”、《宗镜录》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他说:“若非禅师弘大慈力,纂此妙典,孰能囊括群经之要旨,廓通三乘之圆诠,使人直达宝所乎?”他还亲自“录其纲骨,刊十存二”,编为《宗镜大纲》(老古有景印版)一书,加以弘传。

由于《宗镜录》规模大,卷帙多,固然在社会流通上受到了局限,但也由于它内容丰富,广泛引证,而保存了不少现已佚失的资料。例如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的两段法语,都未载录于《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等禅宗典籍;而《问答章》中所引用的《中论玄枢》《唯识义镜》等书,也幸赖《宗镜录》而得以想见原著的大概面貌。

但《宗镜录》,尤其是其禅教一致的思想,毕竟影响非常深远,永明寿禅师圆寂百余年后,宝觉禅师在看了《宗镜录》后说:“吾恨见此书晚。平生所未见之文,功夫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并撮录其中要义,辑成《冥枢会要》。影响所及,如北宋的圆悟克勤禅师,即以华严宗的圆融无碍“四法界”学说,向居士张商英说禅。又如明教嵩、洪觉范、大慧杲、真净文等,都能征引经教而发挥禅旨。南宋儒士薛澄也说:“吾佛明心,禅必用教,教必用禅。”元代中峰明本禅师也说:“岂佛法果有教、禅之二哉!以其神悟,教即是禅;以存所知,禅即是教。”

到了明代,云栖祩宏禅师更指出:“其参禅者,借口教外别传,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这是从借教悟宗的立场来说。紫柏真可禅师则从以心解教的立场,而说:“若传佛语,不明佛心,非真教也。”又如藕益智旭、憨山德清诸禅师也都精研教义,加以注释,发明更多;而曾凤仪居士更编著《金刚经宗通》《楞严经宗通》《楞伽经宗通》(此三部宗通,老古都有重排本),以佛经与禅宗公案相互印证,非常精彩。

至于清代雍正帝更标举永明寿禅法,在其上谕中即痛切说道:“唯一永明,出兴震旦,而宗徒转谓曹溪门庭,无此法式,实乃罪同谤佛。吾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者,岂可以哑羊为无语句,以顽空为无一法与人邪?既为宗徒,而轻蔑教典,业已堕空,入狂参知见,奚得藉口圆宗耶?”

而到了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尤其是逻辑、分析哲学及心理学的影响,而开始重视国人久已忽略的唯识论。自玄奘大师编译《成唯识论》而开创慈恩宗以来,国人嫌其繁琐,仅传数代而绝,而有关著作也大都佚失,幸赖《宗镜录》加以引证,而得以略知其立论,弥足珍贵。因此,欧阳竟无先生的高弟梅光羲居士,即编著《宗镜录法相义节要》一书,以资倡导。一九八〇年,南师怀瑾先生精选《宗镜录》旨要,每周开讲一次,费时两年,而今以《宗镜录略讲》集结成书,实为《宗镜录》成书一千年以来未曾有的盛事。

八、万善同归

至于永明寿禅师另一重要著作《万善同归集》,其中的禅净一致的思想,其影响后世尤其深远。溯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国人各自依所接触的经教奉持修行。佛教修持法门虽然很多,但依龙树菩萨所判,不外乎易行道与难行道。前者偏重他力,后者偏重自力。以中国大乘佛教来说,禅宗、律宗偏重自力,净土宗、密宗偏重他力。然而即使各有所偏重,也都要精进修行。

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慧远法师倡修西方净土,由庐山莲社而风行于南朝,后来,昙鸾法师著《往生论注》,并提倡三经一论以为呼应。此时期的念佛特色,就是修禅观,故有念佛禅之称。如《观无量寿经》约禅观次第共为十六观;《无量寿经》虽重在“临寿终时”,但仍须先见佛,始能往生,而欲见佛,则必须观佛;《般若三昧经》也着重禅观,仍要得念佛三昧,见佛才能决定往生;《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也强调禅定为往生净土十法之一。

自唐代善导大师倡说“不必禅观,即可往生”后,四种(观像、观想、实相、称名)念佛,唯倡导一种,即称名念佛,由于方便易行,而传布甚广。而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也逐渐繁盛起来。禅宗以明心见性为旨要,惟恐门人见异思迁,以致两俱无成,故在方法论上有所遮阻,如慧能大师所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但后来禅、净二宗,互有诤驳,虽或有意气,如批评净土为引导愚人的“方便虚妄说”,或抨击禅宗的空腹高心,但彼此确也有见于对方的流弊,并非全然无的放矢。故可以互相刺激,而互相调整,甚至互相融会。就禅宗来说,南阳慧忠禅师即唱说行解兼修,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禅林清规》,即明订荼毗时称扬弥陀名号。

永明寿禅师既有见当时禅学末流“指鹿为马,期悟遭迷,执影为真,以病为法”,又阅《大智度论》所载,有一人欲求度为僧,舍利弗以天眼通察其无缘出家,但世尊以定力观此人于无量劫时为一樵夫,于山中被虎追逐之际,躲到树上,口念南无佛,而得脱险,因此今世得度为僧。据元普度《庐山莲宗宝鉴》所载,永明寿禅师因此思惟,世上一切痛苦,唯有念佛得以脱离,遂发愿修净业,并印弥陀塔四十万本,劝人礼念。

永明寿禅师对于如阿念佛,并有如下开示:“真修行之士,端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专一诚意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慈航;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是唯心净土。但只记得一句阿弥陀佛在心,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何必问人更觅归程乎?”剀切明彻,实为净宗行者的座右铭。

永明寿禅师把一代时教判为相空性三宗,相宗说是,空宗说非,性宗论直指,说见性成佛;然则泯相离缘,空有双亡,就是性宗。但有目无足,就不能到清凉地;得实亡权,尚不能到自在之境,故需勤修万行。

如《万善同归集》所说:“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因此,“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

他从理事无疑,进而申论圆修万事,具有十义:(一)理事无碍;(二)权实双行;(三)二谛并陈;(四)性相融即;(五)体用自在;(六)空有相成;(七)正助兼修;(八)同异一际;(九)修性不二;(十)因果无差。有兴趣研究此十义者,可与《华严经》第七远行地菩萨修十种方便慧之殊胜道一齐参究。

永明寿禅师之所以提倡圆修万事,如《万善同归集》所说“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而念佛为万善之一。他念佛之勤,由他朝暮往别峰行道念佛,而感螺贝天乐声之事可见。他主张“唯心净土,心外无法”,往生是无生之生。然则如何“托质莲台,寄形安养”?他说:“欣厌之情,背于平等之理。往生之法,如说反于心外无别法,其实不然;此土观浅境强之身,不容易修,所以往生佛国,是由胜缘而成就忍力,达到菩提。”

九、慧日长照

永明寿禅师有见于会昌法难后,参禅风盛,却戒法疏荒,乃再三强调持戒的重要:“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布畏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并引《净名经》所说“非净行,非垢行,是菩萨行”,而主张“不著持犯二边,是真持戒”。

永明寿禅师更有见于当时禅学末流“谬兴知解,错倒修行”等种种流弊,而作四料简以为救度:

(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二)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三)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四)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既然“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此四料简自然为后世净土行者,乐引为据。但对禅宗学人,则影响很大,直到近代还有人问起:“禅宗、净土是一是二?学人进业,何去何从?永明寿四料简……出已,一时净风尚,禅席衰落。彼永明者,方便言耶?如实谈耶?”太老师袁焕仙先生即示以“学人但自明心,何土非净?何净非禅?何禅非心,何心非自?自心既彻,何事不照?何义不通?为二为一,何去何从,不着问人,洞如观火……彼四料拣者,一期方便,捏怪空拳,原无实法,宁有是处……盖先圣为初机开一方便入德之间耳。”

后来在唱演《中庸》时,又有感而发地说:“执一而不通变,嗜歧而不专工,入德之病、障道之愆矣。昔宋有永明寿者,虑学人各封己说,大道失通,于焉启层楼,馆开士,决择微言,去取邪正,一时的向,翕然从风,所谓轨万有之一趋,启众生之德者也。昌明宗旨,如日丽天。而提倡净宗四偈,至今成为极大窠臼。吁!圣如永明,犹罹斯咎。立言之难,为如何乎?近来学人每每以此四偈叩余,余皆不答。或不得已,乃随书数字与之。为窠臼,为醍醐,幸仁者善自检焉。语曰:四偈煌煌耀古今,行人到此每沉吟;万缘非有休狂趁,一物也无何处寻。戏把枯桐收作乐,权将黄叶指为金;等闲透过成亏话,好听清宵昭氏琴。”以上法语,详见一九四四年初版之《维摩精舍丛书》(老古现有重排版)的《榴窗随判》《中庸胜唱》二篇。

永明寿禅师唯心净土、禅净双修的思想,历宋元明清,以至当代,都可见其影响之既深且广,有兴趣研究者可参看各种《中国佛教史》,尤其是望月信享所著《中国净土教理史》(印海法师译)。此处仅略举一二,如宋代天衣义怀、真歇清了禅师;元代中峰明本、天如惟则、楚石梵琦禅师;明代云栖袾宏、憨山德清、灵峰智旭禅师;清代除道霈、济能禅师外,还有雍正帝,他在《万善同归集》序中,盛赞永明寿禅师所著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

总之,自佛教传入中土,历经千年,国人各依经论而宗派繁兴,而以永明寿禅师为集大成者。此后又经千年,其间有关禅教、禅净调和的问题,虽仍有所诤论,但大致仍未超出永明寿禅师所定宗旨的范围。有关这些问题的精密剖析,详见怀师一九五五年所著《禅海蠡测》(老古版)中的《禅宗与教理》《禅宗与净土》二章。而今怀师《宗镜录略讲》即将出版,对于传入中土已两千年的佛教,在政经社会已剧速变迁的今天,一定产生重大的启示与影响。最后,就以《佛祖道影》书中对永明寿禅师的赞作为结论,词曰:

拈玻砂盆作大圆镜照耀乾坤高低普应

宗镜弘开包括贤圣河日海口拍拍是令

同类推荐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为中国哲人申辨

    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热门推荐
  • 快穿之boss逆袭神速度

    快穿之boss逆袭神速度

    蠢萌蠢萌的系统绑定了一个强大牛掰的宿主。蠢萌系统:耶,感觉自己好厉害呀。………牛掰宿主:自家系统又犯蠢了,能怎么办?,宠着呗!听到这话的boss大人顿时不开心了,望着牛掰宿主可怜巴巴的说道“媳妇儿,就只宠我一个好不好。”“好”听到想要的回答,boss大人:好开心!——你是我的,跑都跑不掉那种,也只能够是我的。最后…新手上路,请多多支持!
  • 宝黛重逢记

    宝黛重逢记

    宝玉和黛玉,宝玉和晴雯重逢之后的故事等。
  • 诸天问仙

    诸天问仙

    仙,已不知是多久远,多古老的传说。也不知道是否存在。直到天地动荡......"成仙筑道几千秋,逆扫阴阴入轮回。百战洪宇无吾敌,天地破灭成玄黄。"
  • 进击的好学生

    进击的好学生

    我是一个好学生,后来从乡镇中学转到了县里的初中,却在跑操的时候把前面美女同学的衣服撕烂了。而我从小就有一个奇怪的能力,就是在看任何书的时候,都可以像看爱情小电影一样投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签到从一个女儿开始

    签到从一个女儿开始

    “滴滴,您好,这里是你上辈子用了80年寿命向我们兑换的签到系统,请您签收”“??????????”
  • 夜星随月

    夜星随月

    六年前,情爱的懵懵懂懂,她不过心动,心动维系那晚明月当空......六年后,她重新遇见了他,他对她一丝丝的温柔,她以为他对她还是有情,没想到竟是......前世的痴痴等待,明月星空,“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而今生,明月当空,星星能否缭绕?
  • 三界老大哥

    三界老大哥

    李小娃作为一个山村中的小少年,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直到一名莫名其妙的仙人到来,李小娃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别人创造的虚假世界中!不存在的父母,编造的记忆,虚构的山村。慢慢抽丝剥茧,李小娃才发现,自己原本只是个器灵!
  • 只为你而写

    只为你而写

    这是我以你我之间的事来改写的,在那个校园我认识了你,我爱你——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