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62500000003

第3章 宝宝吃手,究竟该不该管

——如何应对孩子吃手?

大自然为人类设计了一个成长步骤和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吃手。人类的婴儿在两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要通过嘴巴与身边的物质互动,促使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和工作,最终形成大脑早期的工作。这是大脑工作的开始,也是人类智慧的开始,更是孩子变得聪明与否的开始。

在本章中,我们就根据家长们提出的关于吃手的问题,用案例来帮助大家了解,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吃手是正常的发展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吃手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自己。

很多家长,尤其是帮儿女带孩子的老人们,对孩子吃手的现象感到特别紧张。我曾经见过这样一幕:带孩子的人眼睛时刻紧盯着孩子的嘴巴和手,只要孩子一把手伸进嘴里,就立刻冲上去粗暴地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开。有的家长很得意,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制止孩子把手伸进嘴里,那就是抓过孩子的小手,狠狠地揍,疼痛造成的恐惧使得孩子不敢再把手放进嘴里。于是,家长们在阳光下聊着天,孩子们就只能呆呆地坐在婴儿车上。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会特别着急和难过。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有奇奇怪怪的生存方式,而每一个物种的幼崽能够从小长大保证存活,都是因为被大自然设定了属于这个物种的秘密武器。

人类研究过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成长到该生产时,就会爬向粗树干老叶子的底层。它们的口器很坚硬,能够啃动树枝根部又大又厚的老树叶。当它们产卵时,就把宝宝产在那些又大又厚的老树叶背面,让雨水无法冲走它们的宝宝,让其他虫子也不容易找到它们的卵。小虫子在这些安全的树叶底下孵化,当它们从卵巢中出来后,就一刻不停地朝着树枝顶部爬去。它们为什么会知道朝着树枝顶部爬去呢?因为苍天给它们设定了一种生物机能,这种机能不是妈妈教会它们的,也不是人类设定的,而是这个物种的生物本能。这种本能让它们对光敏感,而一棵树光线最强的部分就是树枝顶部,那里有刚长出来的嫩叶。由于虫宝宝刚刚诞生,它们的口器还不像妈妈那样有力量,咬不动靠近树枝根部又厚又老的树叶,所以生物机能让它们找到嫩树叶,以此保证它们能够活下去。

我们再看看小猫。无论是家猫还是野猫,猫妈妈在生小猫前,一定会找个最安全的地方做窝。当小猫出生后,它们有一个坚定的生物信念,就是只要不离开猫妈妈给它们创设的那个窝,就能保证存活。如果你把还没有满月的猫带离它的窝,小猫就会感到非常恐慌。苍天给小猫设计的生物机制是记住妈妈的味道,坚决地待在窝里不要乱跑,有了这两条,就能保证它们存活下去。

对动物略微感兴趣的人都会知道,每一个物种都有保证它们存活下来的先天机制,马、牛、羚羊、狮子、老虎各不相同,正是这样的生物机制保证了它们代代繁衍、生生不息。那么,我们人类有没有这样的机制呢?人类是好奇的动物,世界万物之首,我们有能力去研究其他物种的生物机制,可是我们有没有研究过自己的生物机制呢?

实际上,有不计其数的专家通过各种方式在研究人类的生命机制和成长机制,研究的结果汇集成各种文献和书籍,我们随处可以找到。吃手,就像小虫子对光敏感、小猫对窝依赖一样,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命机制。因为人类是通过精神获得生存机会的,即便是靠体力获得生存机会,也需要精神的指导。所以,发展出高级的精神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特质。如何才能发展出高级的精神呢?

大自然为人类设计了一个成长步骤和计划,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吃手。人类的婴儿在两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要通过嘴巴与身边的物质互动,促使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和工作,最终形成大脑早期的工作。这是大脑工作的开始,也是人类智慧的开始,更是孩子变得聪明与否的开始。当嘴巴接触到物体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开始发展,同时通过嘴巴将这个世界的形象储存在大脑中,成为日后思考和理解他人语言的素材。人类的器官都是协同工作的,孩子要想让自己的嘴巴接触到身边的物品,就必须用手去配合。

于是,孩子就得先练习将手伸进嘴里。当婴儿从只吸吮母亲的乳头过渡到吃自己的手时,乳头和手的区别刺激到大脑,婴儿通过感觉开始分析,并了解它们的不同,这就是早期的思维。

由此看来,婴儿的吃手,就像小虫子出了壳要爬到树尖一样重要,这是它们生命的保证。如果我们不让小虫子爬到树尖,小虫子就会饿死;如果我们不让婴儿吃手,他们就不能在这一阶段开始大脑和精神的发展。更加严重的是,婴儿的发展与他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婴儿先天所设定的发展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婴儿就会感到快乐和愉悦。得到发展支持和机会的婴儿就会显得平静、快乐,没有获得发展或者发展被严重阻挠的孩子,就会显得不快乐,当他们实在斗不过成人时,就只能变得麻木,以减少自己的痛苦。

在本章中,我们就根据家长们提出的关于吃手的问题,用案例来帮助大家了解,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吃手是正常的发展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吃手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自己。

第一节 孩子吃手在0—2岁

孩子的神经是从头部向脚部逐渐成熟的。0—6个月时,孩子脑部的神经开始成熟,正好通过先天的反射吸吮,使得孩子使用嘴巴的能力比使用其他肢体和器官的能力更加熟练,于是出现了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称的口敏感期。无论是哪一个民族,婴儿在0—6个月的时候都会出现同样的状态——急迫且势不可挡地见了什么啃什么。人类的这一行为,如同种子遇到水分和土壤后,胚芽突破种子外壳冒了出来,为日后长成一棵成熟的植物迈出了第一步。人类为日后用大脑来进行学习、思考和生活所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用嘴巴去啃所有感兴趣的东西,以锻炼大脑搜集外界信息的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可以说,口敏感期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第一步。

1.不让吃手,会不会影响宝宝心理?

儿子现在四个半月了。早在两个多月大时,他就开始吃手指。看一些书上说,在半岁之前可放任孩子吃手指,半岁以后孩子就不会再吃了,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她女儿已经不吃手指了。

我想确认的是,如果制止宝宝吃手,会不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大李老师来帮忙

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婴儿就要练习用手找到自己的嘴巴,笨拙地将手伸进嘴巴,然后拼命地去吸吮它。到了第四个月时,婴儿已经能够用手笨拙地抓住物品,连拖带搂地送进嘴巴。这个时候,如果大人没有把适合孩子抓握的物品放在孩子手里,那么,孩子就只能持续吃手,最终形成吃手的习惯。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将这个世界的物品介绍给孩子,而且要选择孩子可以抓住的,又不会捅进嘴巴、捅坏嗓子的东西,因为婴儿还不能灵巧地使用他们的双手,也不了解哪些物品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从手转向了物品,而不同的物品带给孩子不同的刺激,新鲜的感觉总是能让孩子兴奋,这种喜悦和兴奋感使得孩子更加努力地啃这些物品。我们把婴儿的这种行为叫作工作,因为婴儿的这些行为不是在玩耍或娱乐,而是在发展,称其为发展的工作是最确切不过的。

既然婴儿在为自己的发展而努力工作,我们成人有什么必要为此担心呢?我们只需要懂得,婴儿需要用嘴巴去认识不同的事物,而不只是满足于吸吮。如果担心孩子一直吃手,在孩子的手里塞进去一些可以啃的物品,问题就解决了,同时,父母应该为孩子具有这样正常的发展行为而感到欣慰。

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量、不同大小的物品,供孩子用手抓握。在孩子吃饱奶后还没睡着时,可以用一个托盘盛装三个物品,如表面比较光滑的小铃铛、表面有突出的小颗粒的软胶玩具和一个小苹果,虽然孩子吃不进去,但上面是有味道的。这三个物品中,有硬的、光滑的,有软的、不光滑的,有带有味道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会选择,可以将盘子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抚摸,拿起其中的一个物品放在孩子手里,然后将孩子的手和物品一起送给嘴巴,这样孩子就理解了我们的意图,也了解了抓住物品给嘴巴去啃这个动作应该如何去做。之后,孩子就会自主地这样做。由于接触到了物品,孩子慢慢地就不再吃手了。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为孩子所做的事情就叫作教育。

2.孩子吃手,父母是否应该干涉?

我的儿子1岁零4个月了,还是经常吃手。今天,我带他在小区幼儿游乐场玩,别的孩子都在玩滑梯,他站在那里只顾吃手。我看着觉得有点儿烦,就把他的手拿出来,不让他吃。反复几次之后,儿子开始大哭。

我现在很苦恼,这么大的孩子吃手,应不应该干涉或者引导?是不是我的儿子这个敏感期比较长?我应该顺其自然,等他自动放弃吃手吗?如果应该引导,采取什么办法比较好?

我现在采取的办法就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具,给他磨牙棒、安抚奶嘴、磨牙饼干等替代物。这些方法虽然还算有效,但有时候不太管用。

大李老师来帮忙

感谢案例中的家长真诚表达了看到孩子吃手时的心情。建议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应该警觉自己的厌烦情绪,而不是孩子吃手的行为。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才一年多,如果我们不懂得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使孩子没有发现玩耍是自己最需要的,又使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危险的,那么,孩子在感到紧张时吃吃手是很正常的自我调节行为,就像我们害羞时脸会红一样。再者,人类的天生发展行为中就有一个吃手的时期,这在前一个案例中讲得很清楚了。孩子刚刚过了吃手的时期,在遇到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困难,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只能采取他们知道的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吃手。

我们成年人已经度过了孩子的时期,但自己有了孩子后一定要倒回去,体贴一下孩子的处境,要下点心思弄清楚孩子到底为什么吃手、孩子的感觉是什么、孩子遇到了什么难题需要家长帮助。找到根源,然后用智慧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而不是因为孩子处在困难之中或需要帮助而讨厌孩子。父母的厌烦情绪会伤到孩子,使得孩子以为父母不喜欢他、不爱他,容易造成很多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呢?1岁4个月的孩子还太小,在公众场合不敢去玩那些大型器械是很正常的。如果家长想训练孩子去玩游乐场的器械,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玩。家长带着孩子把所有的游乐器械都玩熟了,使孩子对它们有了经验,孩子就不会感到紧张了。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小桶、小铲子,如果孩子不去玩器械,可以让他在旁边挖挖土,对这样大的孩子的发展更有帮助。也许到那时,孩子不紧张了,就不会吃手指头了。

如果孩子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去游乐场的机会又没有其他孩子那么多,那么,站在那里吃手指头就是最智慧的行为了。也许孩子是在一边吃着手指头,一边观察别人的行为,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3.宝宝停止过吃手,现在又吃起来了,怎么办?

宝宝打小爱吃手,快到1岁半时就停止了。书上说,1岁半后还吃手,或者突然又吃手,就是心存焦虑。谁料从上个月开始,宝宝突然又恋上了吃手。没事儿的时候吃,散步的时候吃,玩着玩着也会吃起来,好像是一想起他还有两个小手就赶紧放到嘴里吃。分析来分析去,我找不到他焦虑的原因,于是我自己就焦虑起来了。

回想起来,以前我们是任由他吃的,基本不说他。至于吮吸需求,他还没断奶呢,应该满足得差不多啊。我倒是跟他一直说两岁断奶的,难道他知道马上要断奶了,就开始焦虑了?宝宝没这么有时间概念吧?

大李老师来帮忙

很多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吃手,这说明吃手是先天行为。因为它简单易行,不需要别人配合,所以被孩子广泛使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吃手,当妈妈不在身边时,吃手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在认知上,获得将手指和奶头比较的机会;在技能上,获得将手伸向嘴和把手有目的地留在嘴里的模式。这些都为嘴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不是断奶了就会吃手,或者还没断奶就不会吃手,吃手是人类为了发展而具有的天然行为。

正像口的敏感期会随着手的敏感期的到来而结束一样,如果孩子正常发展,吃手的行为模式也会被新发展出来的其他模式所代替。成人对孩子的哪一个行为过于关注,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比如成人很希望孩子少吃点饭,会告诉孩子少吃点,孩子就会注意自己是吃少了还是吃多了,于是就失去了感受饥饱的自然机能。又比如,成人希望孩子投入工作,就给孩子准备许多工作材料并让他注意这些材料,他就会不停工作。

自然的发展规律会使得孩子将注意力投入到什么上面,就去探索什么,如果家长能够给予适当的引领,使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广泛的物质探索上,吃手的时间可能就会减少。只要能有更丰富的物质玩耍,孩子的大脑工作能力就会提升。

但由于生活中的一些因素,孩子吃手的时间会被延长,如断奶造成的对吃奶感受的思念被转化为吃手;无所事事、无聊使孩子将吃手作为一种工作保留下来;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情感不和、常常冷战,孩子就会用吃手来缓解环境带来的不愉快;突然遭到惊吓后,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孩子也会吃手(这像成人在感到紧张时嚼口香糖,紧张的心理就会得到缓解一样);另外,父母突然大吵大闹之后,孩子感觉到恐惧会吃手;生活环境中有困难,孩子无法解决,也会吃手;还有在肛门期的孩子,伴随着对生殖器的触摸,也会出现吃手的情况。

表面上看,吃手都是同一种行为,但其背后的原因却非常复杂。父母必须学会寻找吃手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背后的问题,吃手的问题才会得到有效解决。如果父母不解决吃手背后的问题,只是强制性地针对吃手做文章,那么孩子即使不吃手了,还会吃别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强制性的制止会使吃手问题越来越严重。

案例中的家长说以前任由孩子吃手,基本不说他,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出,家长只是被动地放任孩子吃手,没有主动给孩子提供更多可以玩的其他物品。如果成人没有帮助孩子开拓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工作材料,又强化了孩子吃手的行为,以后让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如果加强工作引领,忽视孩子吃手的行为,这一行为就会自行消失。

第二节 孩子吃手在2—3岁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同一个行为在不同时期会代表不同的意义。在1岁前,吃手是上天赐给人类发展的秘密武器,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行为。为此,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吃手行为,甚至帮助他们顺利吃到手,再用手协助嘴巴啃能啃到的所有物品,这就是教育。但到了2岁,如果孩子还在吃手,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们也可以欣慰于孩子能够用吃手来安慰自己,这样他们的内心就不会受到恐惧和焦虑的侵袭。

我在这里讨论孩子的吃手问题,目的是让家长们学习如何理解孩子,如何观察自己,看看自己对待孩子吃手的态度是否正确,采取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不是给大家灵丹妙药,包治所有的吃手。实际上,不会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治得了所有孩子的吃手,因为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境遇不同,家长理解、支持以及养育的方式也不同,虽然有相同的问题,但成因完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相同。本书中的建议方案只能代表一种思路、一种启发。

4.欣欣两岁了,为什么依然在吃手?

欣欣两岁了,可是依然常常吃手。经过仔细观察,他在以下时间、场合吃手最多:睡觉前和醒来以后;向我们撒娇,或者躺下来睡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或者太无聊的时候(很少)。我们看到他吃手,就把他的手拔出来,但一眨眼的工夫,他又把手放进嘴里去了。有时候,他爸爸也威胁他,或者轻轻扇个嘴巴,但是收效甚微。我很焦虑,这么大的孩子还吃手,大拇指已经有老茧了,两个上门牙微微有点儿突了。

(五个月后,欣欣妈又来提问。)

欣欣还在吃手——睡觉前后,享受我为他做按摩的时候,躺在我怀里听故事入迷的时候,总的来说,只要他觉得非常舒服的时候,就会把小手放到嘴巴里啃。

他爸爸只要一看到他吃手,就是一句呵斥:“不许吃手!”我知道这是强化,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爸爸说:“你说不要说,忍了两年不说,结果现在还是吃手!”现在,欣欣的大拇指有块白白的茧子。

两岁多的孩子,依然还在吃手,应该怎么办?

大李老师来帮忙

在发展心理学中,把孩子迈向独立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从依恋妈妈转为依恋其他东西的行为叫作“桥梁”。孩子在放松和没事干时吃吃手指头的现象,叫作依恋过渡性客体。当然,客体指的是孩子身外的其他物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吃手指头也属于这个范畴,这是孩子创造地解决自己心理需求的有效方法,这是其一。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吃手时期来临时,家人没有把物质介绍给孩子,造成孩子在口的敏感期只能一直吃手,时间长了就成为习惯。但无论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孩子都是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即使吃手成为一种习惯,这也不是孩子不好,而是家长没有做好功课,没有帮助好孩子。从公平角度来说,家长应该检讨自己,想办法弥补自己给孩子造成的“损失”。家长应该觉得对不起孩子,因为孩子才是受害者。

案例中的妈妈可以跟老公好好沟通一下,这位父亲的做法,恰恰强化了孩子的吃手行为。如果他能把制止孩子吃手的力气用来陪孩子玩耍,可能孩子早就不吃手了。

做母亲的如果懂得父亲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就要尽力保护孩子。我们不能认为自己的做法一定是对的,往往我们以为自己的行为是经过思考的,实际上,我们所谓思考后的决定,大多是沿袭了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因为我们也经历了吸收性心智期,就是吸收父母的特质形成自己的特质,我们会无意识地学习父母,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也会被我们所继承。我们长大了,却不知道自己从出生就开始吸收父母的行为,等我们做了父母以后,表现出的行为让我们误以为是自己思考过的。

人类只能模仿那些自己见过的行为,即便没有意识到这是模仿,这是人类生物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要经过重新学习,分析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发展的利弊,努力改掉那些对孩子的发展和心理具有破坏作用的想法和做法,用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

5.女儿最近老爱吃手,是出于什么原因?

女儿最近突然特别爱吃手,还经常把东西放进嘴里去咬,有时还会伸出舌头来舔手或其他东西。真是让人着急。

无论怎么说也没用,转移注意力也试过了,不一会儿,她又开始了吃手、舔手的“工作”。她在几个月大的时候也爱吸手指,我都没有阻止过她,吸手指这个敏感期是让她自然度过的。我都不知道现在她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是否正常?

大李老师来帮忙

前面已经说过,孩子突然吃手原因非常复杂,像这种2岁半的孩子突然吃手,家长可以调查一下可能性原因,如是否在幼儿园遇到了交友困难,是否由于某些事情做得不好被老师批评过,是否近期家里有人吵架或打架,是否突然便秘等,各种原因都会造成孩子突然吃手。

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就有可能是孩子到了肛门期。孩子在2岁半左右,由于括约肌的发育,使大脑开始控制括约肌。在这之前,孩子的大小便基本是反射性的,有了便意就会自然地反射式排泄,但是从2岁半左右开始,孩子有了大小便,泌尿系统会把这个信息反射给大脑,大脑要经过思考和判断,决定是现在就排还是等一会儿再排。这种练习使人能够自主地控制排泄。

与此同时,孩子的性感觉发展也到了某个特定时期,变得比以前敏感。孩子通过憋和放体验着排泄所带来的快感,与此同时,会有类似于性快感的新快感体验。除了排泄以外,还包括口唇的触觉快感。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如以前有排便需求时会告诉成人,但这个时期却经常尿裤子、拉裤子;同时,会将手指放在嘴里搅来搅去,也会出现见了东西就啃的现象。如果孩子是因为到了肛门期而吃手的这种情况,那么就是正常的;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而是前几种情况的话,就不能通过要求孩子停止吃手或啃东西来解决这一行为问题。

所以,父母发现孩子吃手,应该先去了解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看是否出现了什么困难。如果是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只要不是来自老师的不当对待,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自己就能解决关于群体的问题,就会慢慢不吃手了。如果是因为家庭氛围或父母吵架等,为了孩子,父母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不要让父母之间的问题影响到孩子。如果是因为孩子到了肛门期,那么父母可以耐心等待,不要朝孩子发火,不要因此对孩子有任何不良情绪,几个月后这个行为就会慢慢消失。在此期间,引领孩子进行大量的肢体活动和投入工作是很积极的方法。而不良情绪一方面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另一方面会延长孩子吃手的时间。如果父母态度太恶劣,孩子会一边忍不住吃手,一边恐惧,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这种状态造成的问题可能会留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形成对孩子很不利的人格特征。

6.我到底该不该帮孩子戒掉吃手?

言言一直喜欢吃手,不仅在睡觉、愤怒、伤心、无聊时会吃,就连我抱着他听最喜欢的儿歌时也会经常吃手。反正是随时随地,只要能空出来一只手,就会吃。

以前是光吃左手大拇指,后来左手大拇指被吃坏了,就开始两个手的大拇指都吃了。这也怪我,当他吃坏那个手指时,我主动劝他:“你吃右手的大拇指吧!”

他专吃大拇指的习惯好像是从7个多月大断奶时养成的。断奶前,他每天晚上都要吃好几次母乳,每次只吃几口,因为奶水一直不够。我担心他贪这几口母乳,不好好吃其他的,所以就断了,断得也挺轻松的,说不让他吃,他就真不吃了(晚上一直跟我睡的)。我记得断奶那天,我婶婶为了他能快点午睡,怂恿他吃手——我是帮凶,因为我默认了。结果到了晚上,他就自己吃着手睡觉了,根本不找我吃奶了。其实好像言言从没找我要奶吃,都是我主动给他吃的,言言一直对奶粉的兴趣胜过吃母乳。我估计断奶那天白天在外面玩时,婶婶也怂恿过言言吃手。

7个月至1岁期间,言言每天都由婶婶带着在外面疯玩。那时,言言在小区里特别受欢迎,因为他特爱笑。但因为吃手,有个最喜欢他的婆婆每次见了不仅要说他,还要打一下他的手。其他人见了都会因此而羞言言,因为都是善意,我一直不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没关系的,妈妈不觉得吃手有什么不好。”这句话我倒是每次都想对言言说,但又担心这么一说,言言就会认为吃手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言言1岁多的时候,我曾经买过手指水,想给他戒吃手。但涂了手指水后,言言只要一舔就狂吐,一上午我都记不清吐了多少回了,洗又洗不掉,没办法,只好两个手都戴上手套,吃不到手才不吐了,以后就不敢再试了。

我到底该不该帮言言戒掉吃手?如果要戒,该如何着手?

大李老师来帮忙

案例中的妈妈对孩子吃手的问题虽然态度是宽松的,可这位妈妈不知道保护孩子,当小区中的那些好心人用各种方式强化孩子吃手时,妈妈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其实,很多好心人都会对长得可爱的孩子发起“暴力”,他们喜欢一个孩子就像喜欢一个宠物一样,随便地取乐和逗弄。

遇到这种情况,家人不能因为面子而把孩子置于这种“暴力”之下,而是应该告诉那些人,请他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可以向孩子问好,和孩子聊孩子喜欢的话题,和孩子一起玩,但不要充当教育者。未来,老人会越来越多,相比之下,孩子成了稀罕物,大多数老人见了孩子都会眼睛发直,喜欢得不愿意撒手。如果父母不保护自己的孩子,有可能会出现一大群老头、老太太围着一个孩子调笑的情况,这是极其糟糕的。

如果家长发现有其他人这样对待孩子,要事先向他们每个人都打招呼,让他们不要提及孩子需要调整的行为。当有人当着孩子面说时,家长可以向对方说“对不起”,然后马上带着孩子离开。在孩子不在场时,挑老人们集中活动的时间向他们说明,请他们不要这样做。

7个月的孩子已经过了口的敏感期,不需要通过吃手来练习将物品送给嘴巴,这时为了安慰孩子而训练孩子吃手显然是一个不够好的策略。我们希望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要系统了解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基本常识,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坏毛病。

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毛病,那么该怎么办呢?

第一,忽视孩子的吃手,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手上长了老茧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行动。

第二,给孩子介绍更丰富多样的事情去做。

第三,只要每天都有玩耍的时间,孩子的大脑发展就不会有问题。所以,孩子在睡觉前听故事时吃吃手没有关系。

第三节 孩子吃手在3—4岁

1岁前是孩子吃手的自然发展阶段,需要大人帮助孩子吃到手,并且把物质介绍给孩子,供孩子用嘴巴去探索。到了2岁,只要是在休闲时偶尔吃一下手,不是一天到晚只吃手,孩子的发展也不会受到影响。现在我们看看,同样是吃手,在孩子3岁时会是什么情况。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探索物体与物体的关系,开始需要跟小朋友一起玩,开始能够把身边人的行为用扮家家的形式进行演绎,并开始早期的心理活动。他们开始用绘画、肢体行为、语言、扮演来整合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以此获得大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模式。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吃手,我们该怎么办?

7.为什么儿子上幼儿园后开始吃手指了?

儿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都没有明显的吃手指阶段。即使是很小的时候,有时候把手指放进嘴巴里面玩,我们也没有强调过不能吃。我自己觉得应该没有压抑他这方面的需求,还觉得我儿子可能生来就是个不爱吃手指的孩子。但是上幼儿园才两个月,他就开始吃手指了。原因是他们班上有两个孩子有这个习惯,整天把手指放嘴巴里,我儿子就学上了。还时不时地把手放进嘴巴里,怎么跟他讲都不行;给他拿出来了,过一会儿他又把手放进嘴巴里了。他的手总是到处乱摸,多脏啊!我该怎么办?

大李老师来帮忙

孩子有时会互相模仿,如果孩子口的敏感期过得很好,以后出现暂时吃手的现象,其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他会沉浸在自己发展的工作中,不会模仿小朋友的这类行为。如果孩子以前没有吃过手,看到其他小朋友吃手会感觉比较新鲜,由吃手开始将口的敏感期又重新过了一遍,这种情况叫作修复行为,不必干涉孩子。如果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吃手和啃其他物品的行为会在一段特别严重的时期之后慢慢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或背后议论甚至嘲笑孩子吃手的事,还要做好身边所有人的工作,使他们对孩子吃手的行为也表现出视而不见的状态。沉住气,等待孩子吃手行为的消失。在这期间,更要注意为孩子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忙一点,就可以减少孩子吃手的时间,避免把手吃裂。

其实,家长在看到孩子上幼儿园后第一次吃手,就要立刻采取行动,3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听懂部分语言了,可以跟孩子讨论吃手的害处,然后跟孩子一起决定不学习那两个小朋友吃手。就我的经验来看,如果单纯是模仿,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孩子是不会形成吃手习惯的。各位家长朋友也应该注意,当孩子出现某种不好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早处理,不要等这种行为成为固定习惯后再去着急。

看案例中的情况,孩子不像是由模仿而造成的吃手习惯,可以考虑一下其他原因:

第一,孩子上幼儿园的焦虑期,正好遇到了那两个吃手的孩子,发现吃手能使内心舒服。如果是这种情况,牺牲了大拇指的形象,换来了心理的健康,还是值得的,等孩子长大后不再吃手了,手上的茧子会慢慢褪掉。

第二,孩子的吃手与那两个孩子无关,是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态度严厉或体罚造成孩子因紧张而吃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多方调查那个幼儿园,如果孩子天天跟一个态度恶劣的老师在一起,不断被呵斥,孩子会用吃手这样的象征行为一方面安抚自己,一方面告诉家长“救救我”。那么,家长就一定要替孩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换幼儿园,或者与幼儿园的领导协商解决老师的问题。

第三,如果前两个原因都不成立,那么除了继续寻找其他原因,还要在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跟孩子疯玩搞笑游戏,在孩子吃手时装出不经意的样子拉着孩子将要吃的手去做事,并且忽视孩子吃手。家长从心底不要反感孩子吃手这件事,我们从未看到过任何一个20岁的青年人在吃手,所以不必担心。

8.如何帮孩子戒掉吃手上瘾?

儿子现在3岁4个月了。从6个月大开始吃手,专吃大拇指,吃得两个大拇指都有茧了。

这学期结束了,幼儿园上公开课,儿子的爷爷去参加的,回来就不停地唉声叹气。儿子在一上午的公开课上总是在吃手,什么也吸引不了他,做游戏、念儿歌、认字,他一概不参与,也不配合。

以前,我还认为是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对,是老师要求太高。可是,看到同班的小朋友都能参与其中,只有我儿子另有表现。例如老师把书分到每个小朋友桌子上,要求大家跟随着老师念,儿子就会拿着书又揉又撕。这说明什么?是不是我儿子确实有问题?心焦呀!怎么办?

正好我们这里有个综合训练中心,我马上给儿子报名了。在训练中心,看到一个4岁1个月的男孩子,有好多地方和我儿子很像,不爱与人交流,坐不住,不配合。他妈妈带他去北京儿童医院做检查,被诊断为孤独症!我的心又落入低谷!我也带儿子去脑科医院做了测试,结果排除了孤独症。医生问:“你发现孩子与同龄孩子有差距吗?”我说:“有,他不配合。”她说:“那他就是有问题。”但我还是认为儿子没有孤独症!他的语言能力很好,能和家人聊天,能观察到事物的变化,老是问为什么。我宁愿相信是吃手让儿子对什么都没了兴趣。

特别欣喜的是,居然看到了李跃儿关于吃手问题的回答。我把李老师的答复全部打印下来,准备好好研究,同时也让孩子的爷爷看看。他最近老是用语言和恐吓行为来告诫儿子不要吃手,可是收效甚微。我有一次把正在吃手的儿子拉到门外,关上了防盗门,尽管是那种能看见的隔栏式防盗门,但儿子还是吓得跳着哭。为此,我很自责。

明天,我打算给儿子做“工作”,让他忘了吃手。

大李老师来帮忙

案例中的孩子看上去的确是出问题了,但孩子跟别人有语言的对答,有情感的交流,会藏猫猫,能够理解某种情景和氛围,就不太有可能是孤独症。不过,孩子现在的情况也不属于正常情况,还是有必要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去检查。如果排除了孤独症和其他精神问题,那就有可能是带孩子的人对孩子控制过多,造成孩子动的需求大于动的目的,使孩子的心理年龄没有达到实际年龄的水平。像撕书、揉书就是1岁多的孩子做的事情,也许那时孩子就有撕纸和揉纸的需求,却被养育孩子的成人所制止,因此把需求留在了内心深处,以后见了纸或书都会去撕。

感觉这个孩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有可能是在2岁前被抱着的时间太多,感官刺激不够,大脑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和自由获得不够多,所以大脑就没有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支持孩子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老师上课时要求大多数孩子做的事,你的孩子无法理解,所以才出现揉撕书这样的行为。由于缺乏跟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孩子无法感知群体兴趣和别人的要求,只有用吃手来满足工作的心理需求。

案例中的爷爷似乎在养育孩子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他所采取的方式是极其可怕的。为了帮助孩子,父母至少得让爷爷离开一段时间,并给孩子重新选择一个不是以学文化和知识为主的幼儿园,这样可能会弥补一些发展的空白。

父母要赶快让自己清醒过来,搞清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如果是爷爷在照顾孩子长大,从爷爷对孩子的态度上可以想见他是怎样带孩子的,这样,孩子现在的问题,应该不难找到原因。

童年是孩子建构人格的关键时期,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痛苦地活着还是幸福地活着,与童年时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多难,父母都要尽力保护孩子,即便是受穷受累也要把孩子从糟糕的养育人手里解救出来。

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在家里训练孩子做家务,一点一点地要求,做完一个动作再去做另一个动作,一直到把整个程序全部完成,这样孩子的感官重新被刺激,能够唤醒孩子的大脑工作。

第二,找一个以行动和工作为主的幼儿园,让老师每天训练一下孩子的工作能力、对他人的感知能力和指令执行能力。

第三,不要对孩子不满,看上去这个孩子是一个不懂孩子的老人带大的,而老人担心孩子受伤,因此给孩子的自由太少了,所以错不在孩子。

9.女儿最近开始吃手、啃指甲,为什么?

陶陶2岁半左右的时候很爱啃指甲,全家人都很担心,因为听说这个毛病不好改,很多孩子都十几岁了还会啃指甲。为此,我采用了很多方法:提醒、分散精力、以抹辣椒来威胁、打小手……当时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陶陶上幼儿园了,我让老师帮忙提醒她不要吃手。再后来,不知不觉中,陶陶吃手的次数越来越少,直到完全消失,我不禁暗自庆幸。现在想来,那次吃手前后大约持续了五六个月。

最近半个月以来,陶陶又开始吃手、啃指甲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她不是吮吸,而是要么把四根手指的大部分都伸到嘴里,要么啃指甲。现在陶陶的指甲已经被她啃得很短很秃了。我一提醒,她马上说:“我不吃了!”但没多久又会去吃,我都不知该怎么办了。我感觉以前的那些做法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但如果听之任之,又觉得不妥。

我再补充一下,陶陶的心智发育一直比较正常,有安全感,入园也很顺利,现在上中班了,没有换老师,很喜欢幼儿园。不过,陶陶是个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而且自尊心很强。举个例子,陶陶最近有几次在幼儿园尿床或尿裤子,却不敢跟老师说,都是老师发现了才给她换的。我问她为什么,她不说。我又问她:“老师批评你了吗?”她说没有。我再问她:“尿床以后你难过吗?”她很自然地回答:“尿床有什么可难过的呀!”看来,老师真的没有说她,可能是她有些难为情才不跟老师说的。

大李老师来帮忙

啃指甲的确是一个不太容易改掉的习惯,根据我的经验发现,凡是有这种无目的的重复行为的孩子,大都是在2岁前没有从大人那里得到充分的探索环境的机会,而孩子先天的本能又必须是一刻不停地工作。当一个弱小的孩子无力对抗大人,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得到用自己的手、眼、耳、鼻、口自由地与世界互动的机会时,孩子就只好玩自己的身体来满足生物性的工作欲望,家长们担心的吃手指头、摸鸡鸡、啃指甲大都是这样形成的。

案例中已经不啃指甲的宝宝突然又开始啃指甲,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还是要敏感一些。很多时候,跟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是无法找到真正原因的,因为孩子还无法搞清自己,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成人具有良好的感受力,如案例中的孩子在重新啃指甲之前有一次尿裤子,虽然没有表现出不愉快情绪,但这不等于孩子没有困难,比如是不是正在上课不敢说、是不是解不开裤带等等。又如尿完为什么假装没事,对一个在集体中尿裤子会难为情的人来说,无奈尿裤子的那一瞬间就会如天塌了一样,孩子还没成长起足够的智慧来解决这个突变,所以会感到困难。这些突发困境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重新吃手。这里只是用案例中的尿裤子事件举个例子,孩子是不是这个原因还不能就此下结论。

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习惯,都无法只靠讲道理来改变。要想帮助孩子戒掉啃指甲这种行为习惯,就要观察孩子会在什么情况下啃指甲。如果孩子总是在无聊、发呆、感到舒服时才啃指甲,那么成人就要注意在孩子无聊时去与孩子互动,给孩子介绍能做的事情,培养孩子丰富的兴趣,使孩子乐在其中。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不啃指甲了。

如果不能搞清楚孩子重新啃指甲的原因,就先不动声色,等等看。如果啃指甲不耽误孩子做别的事,那就没关系。如果啃到疼,相信孩子自然不会继续啃下去。这个习惯既不影响别人,又不会伤害自己,那就别太担心,因为家长的担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大大超过孩子啃指甲这个行为。

第四节 孩子吃手在5岁

在我们收集的关于吃手的案例中,几乎没有发现5岁之后的孩子出现吃手的情况,这足以证明随着孩子长大,吃手的习惯就会消失。但如果孩子在5岁前,把用来发展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吃自己的手,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要帮助一下孩子的。一般过了4岁,孩子再吃手,就有可能不再是吃手的问题了。但如果孩子把吃手当成一种享受舒服时的附加行为,那么长大后依然会吃手,只要他们的爱人和孩子不会感觉到不舒服。这也无需担心,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习惯的动作,这就是人。只要整体上没问题就可以了,我们不必紧紧盯着那些细微的小动作。

10.女儿从几个月吃手吃到现在,怎么办?

女儿豆豆刚5岁,3岁前是我妈带,虽然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我妈在孩子3岁前居主导地位,当时的我好像还没有进入母亲的角色。

豆豆几个月大开始就有了吃手指的习惯,当时我是强烈反对的。我妈说我小时候也吃手指,但是到了3岁时被人取笑了,就再也没有吃过。我不记得自己当年把吃手指的兴趣转移到哪里了,但是我妈的这句话误导了我。加上当时我读了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上面也提过不能强迫孩子不吃手指,因为这是孩子的需求,我也就放任自流了。就这样,豆豆吃手一直吃到上幼儿园,现在已经5岁了。我们曾经试过跟她讲道理,说长大了就不能吃手指了,4岁时她的回答是5岁才算长大。估计现在问她,答案又会变成6岁了。当然,豆豆也试过两个晚上戒吃手指,自己把双手压在屁股下,翻来覆去的,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入睡。为此,我们还奖励了小礼物,可惜很快还是一切照旧。

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做正确的引导?这种行为和缺乏安全感有关系吗?

大李老师来帮忙

虽然孩子到5岁还在吃手指不是很常见,但只要有这个行为,就需要我们在不被孩子发现的情况下悄悄地调查一下,看看是否发生了什么。有几种可能:孩子从小就比较无聊,只有通过吃手来消遣;成人经常在孩子面前议论吃手的问题,强化了孩子吃手的需求。如果孩子只在睡觉的时候吃一吃手指,这应该没有问题,即便到了20岁,睡觉前躺在被窝里吃吃手指也没有什么坏处。

看案例中的描述,孩子只是在睡觉前吃一下手,这应该不会造成什么问题,所以不用干涉孩子。这种行为与安全感没有关系,只是一种个人习惯。如果5岁的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吃手,那就是有问题,需要带孩子去看精神科了。

家长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再制止孩子睡觉前吃手,不要使用眼神、表情等任何形式去指责孩子,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假装没看见。如果想强行制止,就把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出来,给她讲故事或跟她聊天。如果孩子挣扎和哭泣,家长既不要发火,也不要生气,平静地看着孩子即可。如果孩子还要把手指放在嘴里,就把手指再拉出来,把她胳膊搂住,连人一起抱在怀里,一直这样做到她不吃手为止。但这是很残忍的,我们得考虑:有必要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让孩子戒掉吃手这个并没有很大危害的行为吗?

最后,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在孩子出生前就了解如何正确帮助孩子,不要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使得家长和孩子都在纠结中痛苦,不能很好地享受家庭的温暖。

同类推荐
  • 好妈妈用心学“婴语”:轻松养育0:2岁宝宝

    好妈妈用心学“婴语”:轻松养育0:2岁宝宝

    通过对0~2岁宝宝肢体语言、睡眠语言的解读,让妈妈轻松地读懂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的小宝宝的心思,在与宝宝的哭式交流和感知交流中,准确了解宝宝的情绪,给予宝宝更多的爱与安全感,更好地对宝宝进行护理,与宝宝从小就建立起良性、健康的亲子关系。
  •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叱咤政坛,潜心学问,仅遗留下来的著作就有1400多万字。在忧国忧民、投身社会、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的同时,也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因此他的孩子个个成才: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他六个子女也是才俊。本书用图文并茂、事论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梁启超家教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对于今天的父亲们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 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妈妈改变孩子一生》讲述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社会中的精英,但是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学校的教育,而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哺育孩子长大,陪伴孩子时间较多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现在就需要提升自我。
  • 生个可爱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生个可爱宝宝方案(现代怀孕育儿方案)

    本文通过情感智力因素、孕前心理决定法、情绪决定法、情商胎教决定法、发育训练决定法这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生个可爱的宝宝。
  • 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因离异或丧偶等原因所形成的单亲家庭不断增多,而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日益突显出来……单亲家庭作为家庭形式的一种,未必会对孩子造成灾难性的伤害。单亲孩子一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甚至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单亲的现实。本书对单亲父母的心理、情感,单亲子女的教育以及爵婚家庭的孩子教育等问题均有深入分析和具体建议,希望能为单亲父母及孩子提供一个家庭自助的平台,用自己的双手扶起内心深处那架倾斜的天平!
热门推荐
  • 姐姐带我回家吧

    姐姐带我回家吧

    “别人家的孩子”林小小一路顺风顺水,直到大三开学遇到小自己两岁的同院新生韩我,昔日童年冤家变成年冤家,波澜不惊的生活被打乱,却使得小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最终收获了爱情和梦想。
  • 魔改人间

    魔改人间

    可以说,我动笔时的野心是很大的,我想描绘一个神灵存在的人间,大的方向是整个世界走向多国家的历程,细化的部分我想描绘一些国家的独特配置。追求多元其实是个非常难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
  • 君小姐超甜哒

    君小姐超甜哒

    君家认回个遗落在外十七年的明珠,虽然长得极为好看,但这君二小姐,脾气却相当暴躁,更是将天生不羁,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孟小魔王俘获了心。——他称自己和她为青梅竹马,她称自己和他为欢喜冤家;两人虽然互怼成瘾,而君白却是不知小魔王从很早之前就已将她放进心里,愿意为她放弃一切,哪怕是生命。(超甜)
  • 于游戏世界中相遇

    于游戏世界中相遇

    许愿拥有着温柔的名字、优越的家境、美丽的外表以及......恶劣的性格,只不过那最真实的一部分总是掩藏在微笑之下。只有在游戏中,她才能展现最真实的自我。红桃、黑桃、梅花、方块,在爱丽丝的世界,她邂逅了他们。不同世界的他们,总有一天会分离,那么在分离之前,他们又将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夏天,谁等谁候

    这个夏天,谁等谁候

    淅淅沥沥的小雨打破了A市的宁静。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
  • 梦回宋事

    梦回宋事

    ·如果同一个场景同一个故事往复循环、锁影凄凄地在你梦里徘徊了14年,你会怎样?·如果梦里那个白衣如雪、婉约聘婷的少女就是你却又不是你,你会怎么想?·如果那个场景里如此美好的你被后面一堆不知所云的人喊杀声阵天的追逐,你又作何感想?如果那个梦里的你被那些人追逼至悬崖无路可逃,最终纵身跳下深潭,你又当如何?·如果梦里落入水中那真实的窒息感,让你无法呼吸,生无可恋的惊醒时,你会怎样?·我就是在这样的梦里度过了我做为女人最美好的那14年,梦境与现实,纠结缠绕……
  • 快穿之我想重新穿越

    快穿之我想重新穿越

    林双很不幸的意外身故,开启了她的快穿之路,可每次接收完原主的心愿之后好想重新穿越一次!
  • 穿越异世恋上你之女儿国

    穿越异世恋上你之女儿国

    一个似若女子模样的小混混,一次车祸的意外,居然穿越到了女儿国!神马状况?居然还要男扮女装去做女儿国的皇妃…一个个离奇的事即将开始…
  • 破与立

    破与立

    此起彼伏的阴谋之下,且看他是如何破局……长篇玄幻谋略小说,武力不再是绝对力量,智慧显得格外重要。这篇小说里,莽夫一般不会活过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