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的孟婆缓缓转头,冲着车主莞尔一笑,示意他先去不远处的茅草屋歇脚。
茅草屋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只有一张简陋的木桌,两把木椅,还有一张木床,床上放着一条薄薄的毛毯。
车主坐在桌前,他的红酒放在木桌上,那是一瓶原瓶进口的伊万得红葡萄酒。
刚坐下没多久,孟婆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进来了,“开了这么久的车,喝点热汤吧!”孟婆举止大方,一颦一笑皆显美态,她身上穿的,还是秦朝的服饰,与车主身上的现代服装形成对比。
车主看了一眼碗中冒着热气的汤,有些抱怨的说:“我的老朋友,年年寒食,我都来看你,我给你带的酒,年年都不同,而你呢?年年都给我一样的汤!”
孟婆在车主对面款款坐下,理了理衣袖:“年年岁岁人不同,或许你今年品尝,就有不同的味道。”
车主连忙拿起面前的碗喝了一口,“嗯……一如既往的淡流无味。”
孟婆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孟婆汤,是由彼岸花和忘川河水熬成的,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一生过的太苦的人,尝到的就是甜味,一生顺风顺水的人,尝到的就是苦味。”
车主望着桌上喝光的孟婆汤的空碗,“其实,我有一点好奇,你喝着这汤,是什么味的?”
孟婆淡淡一笑,“生前,我过的太苦了,尝到的自然是甜味。”
车主的目光移向茅草屋外的奈何桥,今日是寒食,所有的鬼魂都会回到阳间,去看看自己牵挂的人,所以,今日的奈何桥上没有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在等他。”
车主所说的“他”,不是别人,正是范喜良。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了姜家,在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于是,孟家就拿着刀劈开了瓜,只见里面没有瓜瓤,竟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后来,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们,都知道她是个温柔善良、踏实能干、聪明伶俐的姑娘,不仅能弹琴作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只可惜生不逢时,那个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青壮年去修长城。
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官兵到他家的时候,他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然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
凑巧的是,这垣墙里正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吓坏了,刚想喊人。
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