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2100000009

第9章 完全做到分寸感是不可能的,但离开分寸感却是万万不能的

1.国可平治,中庸之道却做不到——唐玄宗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为之君,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这些人虽然能做到平治国家,却做不到中庸之道。

关于这一点,《中庸》第八章中说: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中庸不可能也。”

意思就是,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做到平等均衡,但中庸之道完全做到却不可能。”

有没有人可以做到治国平天下,但却做不到中庸之道呢?当然有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唐玄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几大盛世之一,当时的中国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空前强盛。对外贸易加剧,波斯、大食等各国的商人络绎不绝。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长安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至此唐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与当时皇帝李隆基的积极进取是分不开的。

女皇武则天去世之后,李隆基先后发动“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扫除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势力,稳定了朝局,巩固了皇权。但此时的唐王朝,历经多次政治动荡,元气大伤,武朝留下的很多弊病,也都需要革除。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李隆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他想做一个大有为之君,治国平天下,续写唐王朝的荣耀,而李隆基也确实做到了。

李隆基为了完成如此宏伟的目标,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为相,指示他们精兵简政,裁减多余官员和机构。同时,建立严格的考察制度,对违法官员严惩不贷。李隆基于每年的十月,就会派官员到各地明察暗访,听取民意,了解民间疾苦。经过李隆基的一番苦治,国家面貌大为改观。《旧唐书》中记载:“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虏不敢乘月犯边,士不敢弯弓报怨。年逾三纪,可谓太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比繁华的开元盛世,却因安史之乱一朝倾覆,这就要归罪于唐玄宗做不到中庸之道了。

盛世之时,唐玄宗自满于傲人成绩,对待政事渐渐懈怠,那股势不可挡的进取之心完全泯灭了。图治之日,唐玄宗为节省开支,曾驱逐了后宫的宫女。但守成之时,他贪恋女色,用蝴蝶替自己选择宠幸的妃子。这还远远不够,他竟然看中了儿媳杨玉环。为了得到她,唐玄宗竟不顾廉耻,不守宗法,将她召进宫中,还封为贵妃。至此之后,唐玄宗愈堕愈深,可谓纸醉金迷。为了贵妃的享受,李隆基不惜耗费财力,专门修建从岭南到长安的贡道,用来运送荔枝。

不仅如此,唐玄宗在图治之时任命的贤良之臣,也都被罢免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杨贵妃的“关系户”。贵妃的大姐、三姐和八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其兄长杨国忠被封为丞相,同时兼任多个重要职务,把持朝政,朝纲十分混乱。正如《长恨歌》写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与此同时,在军事上,唐玄宗过于信任安禄山,任命他为三镇节度使,也没有设置牵制力量,使得安禄山在北方边境一家独大。图治之时,唐玄宗过于重视边防和文治,大幅裁减内地士兵人数。安史之乱爆发后,导致内地无兵可调、无将可用。后来,经过长达八年的平叛,安史叛军终于被剿灭。但唐王朝也极盛转衰,元气大伤,唐玄宗也失去了皇位,被立为太上皇,最后在悔恨中孤独死去。

那么,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一个平治国家的皇帝,也要恪守中庸之道。皇帝喜欢一个人可以,但要适可而止,不能爱屋及乌,没有节制。信任一个人可以,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要做到分权制衡。治理国家时,也要均衡发展文治武功,不能过于重视一方,致使天平倾斜。有所成就之后,还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因此自鸣得意。

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做到中庸,做不到就惨了。就像秦始皇,他也是平治国家的高手,但是消灭六国之后,建设国家之时,急于求成。过于压榨民力,筑长城,修直道,建阿房宫等,逼得人民走投无路,只能造反。再比如,隋文帝爱老婆可以,但是怕老婆就不行了。他耳根子软,听信独孤皇后的谗言,立了杨广为太子,成就一生中最大败笔。

以上这些事例无不证明,想要完全做到中庸之道是很难的。正如《中庸》中说:“天下国家可均也,中庸不可能也。”

2.爵禄可辞,中庸之道却做不到——刘伯温的启示

在这个世界上,爱慕名利的人很多,但名利兼收的人却极少。在这些极少的人中,能够轻视名利的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凤毛麟角的人物中,能完全做到中庸之道的,几千年恐怕也很难见到一个。正如《中庸》第八章中说:

爵禄可辞也,中庸不可能也。

意思是,官爵俸禄、功名富贵是可以辞掉的,而中庸之道完全做到却不可能。

对于刘伯温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智慧的代表,完全可以与诸葛亮比肩,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只帮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帮助朱元璋成就了一统的大明王朝。在民间,更是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盛誉。

可以说,刘伯温不仅富有谋略,而且还有很好的品质,那就是不慕名利。有一次,朱元璋想把击败陈友谅的头功归于刘伯温,但是刘伯温推辞不受。不仅如此,别人的官越做越大,他却越做越小。大明王朝建立后,按照刘伯温的功劳,本应授予公爵,但刘伯温依旧推辞,后来实在推不过,才勉强接受了伯爵。再到后来,刘伯温就干脆辞官回乡,归隐山林。虽然刘伯温爵禄可辞,但是他却不能做到中庸之道,最后死于非命,没有善终。

那么,刘伯温究竟是怎么死的呢?那就要从他和朱元璋的一次对话说起了。《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

当年李善长为丞相时,权力通天,朱元璋就想罢免李善长,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朱元璋就去询问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李善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完全可以率领群臣。朱元璋听到后就很不高兴,就接着问道,杨宪这个人怎么样?刘伯温回答说,才能够了,但是品德不行。朱元璋又问,那汪洋广如何?刘伯温说,汪洋广鼠目寸光,还不如杨宪呢!朱元璋再问,那你看胡惟庸行不?刘伯温说,胡惟庸就是一个小牛犊,如果让他犁地,不把犁辕弄坏才怪呢!

朱元璋看着自己提出的人选都被否定了,就说:“那就只有先生可以担任了。”谁料刘伯温说:“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意思是,臣过于嫉恶如仇,又不想处理具体的琐事,一旦担任恐怕辜负了皇上的圣恩。天下之大,何患无才,只要陛下用心就可以了,适才提到的几个人,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伯温确实不慕名利,但也确实不能完全做到中庸之道。首先,刘伯温对人过于求全责备,事事要求完美。刘伯温对这些重臣,一一否决,没有做到成人之美。

其次,刘伯温聪明外露,道破天机。纵使他看透了一切,也纵使这些人实在不行,那也没必要评头论足,将缺点和盘托出。因为一旦说破,传出去,就会遭到别人的怨恨。而事实也是如此,史料记载,刘伯温病重时,胡惟庸曾派人给他诊治,开了一些药,服后,腹中就有拳头大小的石头似的积物。1375年3月,朱元璋见刘伯温病情恶化,派人护送他回老家。回家只一个月,刘伯温就带着满腔怨恨离开了人间,终年65岁。一代高洁之士,就这样因为口无遮拦而殒命了。

再者,刘伯温过于清高。朱元璋未称帝时,遥奉韩林儿为皇帝,每到岁首就专门设坛拜谒,唯独刘伯温不拜,不拜就不拜,还说:“一个放牛娃,有什么可拜的?”《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如此清高,对谁都看不起,确实有违中庸之道。

相比刘伯温,汉初的张良和萧何就能够恪守中庸之道,做到了善始善终。比如张良,汉朝建立后,张良也辞官归隐,拒绝俸禄。但是张良归隐就比刘伯温彻底多了,甚至连刘邦都不知道张良的行踪。再比如萧何,他虽然没有隐居,但也是恪守中庸之道。在他病重时,惠帝问他谁可为相。萧何说:“知臣莫如主。”惠帝说:“曹参何如?”萧何点头说:“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从以上事迹可以看出,刘伯温在中庸之道上仍有差距。刘伯温虽然爵禄可辞,但中庸之道却做不到。正如《中庸》中说:“爵禄可辞也,中庸不可能也。”

3.利刃可蹈,中庸之道却做不到——项羽的启示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勇武之人。这些勇武的人,冲锋陷阵,于万人军中取人首级都是小菜一碟,可谓人人敬畏的大英雄。但即使这样,做人做事却很难把握分寸感,很多时候都做不到中庸的标准。可见,中庸的履行、分寸感的把握,甚至比战场杀敌还要难得多。正如《中庸》第八章中所说:

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意思是,剑树刀山是敢直接踩上去的,而中庸之道完全做到却不可能。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

项羽这个人让大家很是喜欢,比如李清照就歌颂过项羽,她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破格提拔《项羽传》为《项羽本纪》。那么,项羽凭什么深受大众喜爱呢?还不是因为他是个悲剧英雄,博得人们一把同情的眼泪。项羽的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呢?这与他做不到中庸之道有很大关系。

一提到项羽,就离不开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那就是“楚霸王”。楚霸王这个称呼是项羽自封的,项羽不喜欢舞文弄墨,不喜欢治理国家,唯独喜欢炫耀自己的武力。战场之上,他无所畏惧,舍身忘死,上刀山下火海,可以说眼皮都不眨一下。那么,项羽的武力究竟有多厉害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项羽知道后,只身一人闯入县衙,杀死了近百人,还武力夺取了军队。《项羽本纪》的记载是:“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意思是,项羽杀了数十人,整个官府都屈服于项羽的武力,竟没有人敢起身。可见,项羽是多么勇猛!

后来,项羽于巨鹿与秦军对抗,当时的项羽只率领五六万人,秦军却有四五十万之众。虽然双方实力悬殊,但项羽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一举消灭了秦军主力,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巨鹿之战后,项羽剑指咸阳,没用一兵一卒就吓得刘邦乖乖就范,不得不到鸿门宴上亲自赔礼道歉。项羽本该听从亚父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却由于心慈手软错放了他一马。

再后来,刘邦和项羽彻底撕破了脸皮,刘邦趁着项羽平定齐国,内部空虚之时,率领56万大军占领了项羽首都彭城。项羽得到消息后,亲率3万精兵,连夜奔袭,没过几天就一举击溃汉军,刘邦只得落荒而逃。在逃跑途中,刘邦十分狼狈,他为了马车能够跑得快些,不惜将自己的一双儿女扔下马车。后来,项羽与刘邦在荥阳相持不下,项羽趁着和刘邦对话之机,隔着鸿沟竟一箭命中刘邦胸口,刘邦差点因此毙命。

随着战争的进行,项羽最终被围垓下。这是项羽最后一次炫耀武力的机会了。当时,项羽率领二十八骑冲出汉军重围,斩将刈旗,犹入无人之境。杀至乌江边后,项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拔剑自刎了。至此,项羽战神的神话终于完结。

一代枭雄项羽的失败是注定的,因为他没有恪守中庸之道。《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就记载了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韩信说:“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项羽虽然看起来强大,其实不堪一击。如果刘邦能跟他反着干,善用天下勇武之人,一定能够打败项羽。那么,韩信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项羽没有全局意识。他放弃富足、险要的秦地,定都无险可守的彭城,失去了地利。他忽略后方的建设,导致楚军没有稳定的供给。所以,为了口粮,楚军常常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导致民怨沸腾。后来,项羽称霸,竟然杀死了起义军共立的名义上的皇帝——楚义帝,种种做法,让他失了民心。

其二,项羽过于残暴。他先坑杀了秦军20万,到达咸阳后,又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还大肆劫掠,焚毁了咸阳的宫殿,导致大火3个月都没有熄灭。中华民族无数的文化遗产,包括工艺品和典藏图书在内,沦为灰烬。焚书的罪魁祸首可能不是秦始皇,而是项羽。而且,一旦有人说他的坏话,他就烹之。与刘邦鸿沟对峙时,也是扬言要烹了刘邦的父亲,头脑不够灵活。

其三,项羽刚愎自用,不能知人善任。比如范增就曾劝说项羽早杀刘邦,以除后患,但项羽没有听从。后来他竟然相信流言,中了陈平的离间计,放逐了范曾,导致范增死于半途。韩信也曾追随过项羽,也给项羽提过意见,但项羽却不重用韩信这个军事天才,韩信这才投到刘邦的帐下。

其四,项羽过于爱面子。当他到达咸阳时,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他却总想着回老家炫耀富贵,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垓下突围时,不但不检讨自己,还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天命。突围之后,不堪失败的屈辱,不肯乘船过江,竟拔剑自刎。别人没有杀死他,他自己却杀死了自己。

由此可见,勇猛是好事,但勇猛不代表莽撞,还得使用计谋。勇猛是好事,但勇猛不代表残暴,还得施以仁义。勇猛是好事,但勇猛不代表刚愎自用,还得听取别人的建议。勇猛是好事,可以取得一时、一地的胜利,但想取得长久性的全局胜利,还得全面发展,恪守中庸之道。

所以,中庸之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内在的修为不够,哪怕这个人利刃可蹈也无济于事,顶多称霸一时,却不能笑到最后。

同类推荐
  •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好关系是麻烦出来的

    关系的本质是交情,而非交易,最好的相处之道,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知名作者格子珊励志新作,一本写给每个人的社交赋能书。最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彼此需要,怕麻烦别人,实际上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对方,也生生斩断了别人对自己的需要。而偶尔的示弱,会让你更有力量。所以,“该不该麻烦别人”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真正能成为问题的,是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互相帮助的互动关系与别人建立联系,同时还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感、界限感……
  • 失落的百年致富圣经(上)

    失落的百年致富圣经(上)

    2007年,美国PrimeTime公司隆重推出一部风靡全球的纪录片《秘密》,该片堪称成功学、财富学和人生指导的经典之作。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广受人们的追捧,原因是该片揭落了一个至大的秘密……据该片制版人朗达·拜恩介绍,《秘密》的灵感来源于一本失落百年的古书——《失落的百年致富圣经》,正是这本书启发了她,让她与那些伟大的励志导师勒斯·华特斯、查尔斯·哈尼尔、罗伯特·柯里尔等相遇,从而拍出了这部经典的励志纪录片。
  •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7日熟络:跟上司打交道:七日职场炼金术丛书

    上司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向的,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正如上司必须管理好自己一样。员工不一定非得被动的接受上司的命令,也不一定非得符合上司的期望。反过来,他们与上司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共同的目标!
  • 人生应该悟一下

    人生应该悟一下

    人生路上,别走得太匆忙,太匆忙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停下来,驻足欣赏,处处好景致。往事如烟,虽已过去,但总有些沉重,总有些难以释怀。静下来,品一下爱恨情仇,悟一下成败得失,恨已消爱仍暖,成败得失已淡然……人生需要悟一下,只有悟,才能体味世间的悲欢离合,才能洞察人性的卑微与高贵,才能反省自我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走出心的迷途……
  •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老爱幼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来,一代代人由孩童到老人,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神终曲

    魔神终曲

    一个故事,或许穿过千万年。两首曲子,被永世传唱。万劫的轮回,童话,传说,死亡,终止。
  • 天赋异病之最强异种

    天赋异病之最强异种

    江小慕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特殊过。某个地下血库暗中传播一种未知的神秘病毒,而在末世悄然降临的前夕,他却成为了唯一与病毒产生了异常结合的人类……
  • 江湖与仙人梦

    江湖与仙人梦

    何为江湖?是儿女情长?还是逍遥度日?还是成为绝世高手?亦是看破红尘成为隐世高手?或是与好友一起结伴仗剑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根

    道根

    亘古悠悠,天地混沌,有神祗先天地而存,法究天地本源,强字名之曰道,万世敬其为祖,是为道祖。道祖剖断混沌之根,分天地为四,各成一方世界,并传下三千大道,凡灵长大能者,皆有所悟,各演道法万千,才有了这繁杂玄奇的修真世界。一个来自山野的少年,踏破俗世藩篱,一步步走上仙道巅峰!诸圣退却,帝君拜服,敢向道祖问询。“此间道,何人执掌!”
  • 守护冥王星:唯一的卡戎

    守护冥王星:唯一的卡戎

    曾经有一颗行星因为弱小的看不见而被踢出了九大行星的行列,那颗灰色的小星球至今还在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默默旋转着,但是它并不孤单,因为有唯一的卡戎相伴左右,不离不弃。
  • 都市之巅峰传承

    都市之巅峰传承

    十年前,秦开受尽屈辱、家破人亡。十年后,“暗夜”之名让世界谈之色变。十年期限一过,秦开强势回归都市。出神入化的上古医术,让他游走各方顶尖势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登峰造极的武道传承,让他执掌都市一切,站在世界巅峰。
  • 万界重生

    万界重生

    渡六九天劫成功,却被仇家围杀,不得不自爆元神。谁知他大难不死,在异世界借体重生,重临天地。天地万界,殊途同归,等到破三宫,去异族,站在世界顶峰,才发现成仙仅仅是一个开始。
  • 长夜之入魔殇

    长夜之入魔殇

    左思源一个不会武功的小神医,初涉中荒,遇到改变命运之人,从此于中荒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