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医院接到一份组织部调令:要将陈志民调回省城,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工作。
陈志明和王春燕已经结婚多年,一直未生育,男女双方都做过检查,都是正常的,就是怀不上。关顺志和孟映秋两口子没少费工夫,分别对陈志明和王春燕说了很多私密的悄悄话,怎样受孕,各式各样的方法传授了很多。两口子就是不争气,王春燕的肚子总是扁扁的。
陈志明的父亲原是省卫生厅高级干部,因为某些特定的、说不清楚的原因在劳动干校呆了若干年,终于得到了反正,恢复原职。陈志明是他的独生子,天下的爷爷奶奶都想报孙孙,虽然很喜欢王春燕这个儿媳妇,可是想抱孙孙的想法迫切……王春燕心知肚明,主动提出与陈志明脱离夫妻关系;再舍不得也没可走之路,主动和陈志明办了离婚手续。陈志明的父亲要给王春燕一笔补偿费,被王春燕谢绝了。她说:“对不起,我不能当妈妈,让志明哥重新找一个好的,儿孙满堂。”
快乐地分手了。
陈志明是个好人才,好帮手;关顺志准备把他培养成外科的带头人,但人各有所归,留不住。关顺志心痛的帮陈志明办完离院手术。
临别的那天,关顺志和孟映秋加上王春燕一起亲送到火车站,挥泪告别。看着远远离去的火车,心里空荡荡的,像掉了什么心爱的珍品一样,心里难受。
孟映秋一直关爱着王春燕,经常邀她到家叙谈,让春燕欢心,逐渐摆脱孤身的痛苦,要她重新物色一位佳偶。王春燕总是和另一个谈不到一起,介绍了几个,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市里的干部,均拖娃带崽,高不成低不就;一拖就是几年,王春燕都三十出头了。
一天晚上,王春燕来到关顺志家。王春燕给关孟忠和关孟玉带来了很多学习资料,高考的复习资料,对关顺志和孟映秋说:“姐,姐哥,我要认关孟忠和关孟玉做我的干儿子和干女儿,你们同意吗?”
关顺志和孟映秋两口子笑着,不知如何答复。
这是,关孟忠和关孟玉同时从屋里跑出来,欢跳着说:“爸爸妈妈,我们愿意做春燕阿姨的干儿子干女儿。”
关孟忠说:“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太苦了,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两兄妹回来都有点怕。”王春燕高兴地道:“我保证每天晚上都来接你们。”
关孟玉又说:“春燕阿姨的舞跳得好,歌唱的真好听。我喜欢她。我会好好学习,不会给爸爸妈妈丢脸。”
孟映秋拉着儿女走到王春燕的面前,叫儿女跪下,说:“快叫干妈。”
关孟玉关孟忠齐声呼唤:“干妈。”
王春燕赶忙抱住一双儿女,眼里挤出包不住的、欢乐的泪,爱护着答应:“唉!”
王春燕从怀里摸出两张百元钞票,分别送到关孟忠关孟玉的手中,说:“这是干妈给你们的,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你们俩做一套新的衣服。”
关孟忠关孟玉回头望着孟映秋,孟映秋高兴地道:“儿女们,收下,该收的。干妈给的,哪有不收的呢,在干妈的脸上亲一口。”
关孟忠关孟玉在王春燕的左右脸上各亲了一口。
一家人欢乐着。王春燕的苦闷、孤单不见了。脸上乐开了花,那张沉闷的脸又还原了青春的颜面,红红的像迟开的杜鹃花。
关顺志向孟映秋递了个眼色,孟映秋心知肚明,说:“我们太高兴了。顺志,你去小卖部买东西,再买瓶酒来,你也破个例,陪春燕妹儿好好庆祝一下。”
关顺志站起身,高兴地道:“好的。”
孟映秋和姥姥忙着下厨。
王春燕和一双儿女亲热着,轻声地哼着歌。
一会功夫,关顺志在医院小卖部里买了怪味胡豆,罐头鱼,鹌鹑蛋,红烧猪蹄,又称了五香葵花,水果和奶糖,选了一瓶红双喜牌的酒,大包提回家里。孟映秋和姥姥忙着炒了韭菜鸡蛋,炸花生,又将罐头打开蒸热,不大功夫就摆上了桌。
围坐在一起。关顺志多年不喝酒,和王春燕、孟映秋碰了杯,再加上王春燕的敬酒,一会就红了脸。很少见女人喝酒,见孟映秋和王春燕碰了一杯又一杯,孟映秋好像恢复了年轻的靓丽,王春燕恢复了美丽的容颜,所谓的烦恼、苦痛都消失了。
关顺志的妈妈已年过七十,人老病出,高血压、心脏病……关顺志多次要妈妈来水城,妈妈均不同意。说:“我的根在遵义。我才不到你那儿呢,死了成野鬼,回不了家。我要和你爸爸埋在一起。”关顺志只好经常写信关照,需要的药品准时寄去。
突然一天,关顺志接道大哥的加急电报:母病危,速回。
关顺志心急如焚!和孟映秋商量后连夜乘坐昆明到重庆零点的火车,赶回遵义,第二天上午关顺志就回到了乡下老家。大哥说:“两天前母亲打扫院落不小心跌了一跤,就喘不过气,心里难受。请医生来检查过,说是老毛病,注意保养休息,可是越来越重,才发电报给你。”关顺志在老妈的床前检查,血压高到200-220,心率120以上,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说话都很困难……妈妈道:“儿啊,妈妈要去见你爸爸了……”关顺志含泪说:“老妈,你老人家会好起来的;不要着急,儿把你送到遵义医学院去治疗。”妈妈摆摆手,说:“没必要了……我要死在家里,才能和你爸爸在一起……我想媳妇……孙儿孙女们......”
从医学的角度看,关顺志明白,妈妈的日子不多了,喘着不落气就是要见儿子,儿子来了,还想着儿媳、孙儿孙女……关顺志忙写了电报条,要大哥的儿子急去发电报给孟映秋。条上写着:秋,快带儿女来,妈妈不行了,想你们。
大哥儿子跑到镇上发了加急电报。
关顺志跪在老妈面前,一心一意的地诊察着。妈妈好几天未进食了,只好喂热奶、热水、米汤;又叫当地医生输了液,喂了药。妈妈也是油尽灯枯,生命残延着,眼睛总是向门外看。关顺志知道妈妈在盼望着什么,暗念着映秋和儿女快来啊,快飞来,妈妈不行了,就等着看你们最后一眼。
医院接到电报,书记亲自批准安排:用小车将孟映秋母女三人连夜赶往遵义。孟映秋的妈妈也想跟着来,考虑到年纪高,又有病,怕发生意外,再三劝阻,才对孟映秋说:“你们要好好的在奶奶面前服侍,如死了,多磕几个头。”
孟映秋来过遵义老家,知道路;第二天黎明前孟映秋母子三人就感到关顺志遵义的老家。刚下车孟映秋就领着儿女们来到母亲的面前,哭喊着:“妈,妈妈……”“奶奶、奶奶……”。老妈妈盯眼望着孟映秋,奋力地用手拉着孙儿孙女,艰难地说:“奶奶想,想你们,想......”说着,头一偏,最后一口气就落了。一家人哭着。妈妈晚年信奉的是基督教。曾经告诉说:死后要按基督教的规矩办,不能大操大办。
大哥儿子把事前准备好的鞭炮一卷一卷的放着。当地乡邻亲属们都知道:这是什么事,快速地赶来了。
关顺志和大哥商量,说:“大米由你出,其他的开销由我负责;找人去买猪,送妈妈最后一次。”找到了当地家门中的侄子来安排一切丧事。乡亲们、基督教徒们纷纷赶来,帮忙的帮忙,念经的念经。又正是热天,又到镇上租了冰棺。孟映秋和大嫂亲自给妈妈擦了身,在懂事人的帮助下穿戴好已准备好的丧服,放入冰棺中。做菜的师傅来了,另打炉灶,开始丧宴伙食。
关顺志特别交代孟映秋要带儿女吃好,睡好,不要太影响他们,一切事由我和大哥按规矩来办。
出殡那天宰猪,办丧席。按规矩,农村有送礼的习惯。关顺志说:“大哥,一切礼由你收受,我不参与,因为我还不了。”
孝男孝女都赶来了。人们抬着母亲的棺木,孙子在前引路,儿女们在后送着,亲戚朋友,乡邻热热闹闹地将母亲送上了山,葬在了父亲的坟旁。
丧事结束后,关顺志和孟映秋带着儿女跪在母亲的坟前做最后的祷告:“妈妈,安息吧,我们会经常来看你,拜你,愿你和爸爸在天堂里快乐。”孟映秋说:“妈妈,你最爱这对孙儿孙女了,愿你保佑他们健康,好好读书,有很好的将来。”
关顺志和大哥一家人感谢帮忙的亲朋好友。
医院的小车当天就被关顺志劝回医院。说老实话,用公车,关顺志心里有愧,和孟映秋商量,回医院后一定要将这笔费用补交给财务科。
拜过坟后,关顺志一家谢绝大哥的挽留,带着一家人回单位了。
在遵义。关顺志一家停留了一天,特地带着儿女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去参观,听讲解革命的历史、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意义。又参观了陈列馆,听讲解员讲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在纪念馆后的一面大墙上,有领袖手写体的七律《长征》诗词。人们摆着各种姿势:有庄重的,有欢乐的,有跳跃的,一个个闪光的镜头留下了历史的回忆。
关顺志一家人在这里照了几张快照。
红军山在香江河的对岸,原名小龙山,山上有红军烈士墓。有公路盘旋而上,有一宽宽的用条石修建的步梯道,从坡脚而登。
关顺志孟映秋带着儿女来到红军山前,都要一起从坡脚往上登爬,说:“儿女们,看你们谁跑得快,谁先登上,并数有多少步石梯。”儿女们高兴地往前在石梯上攀登着。关顺志和孟映秋随后登上。问儿女:“有多少步石梯?”关孟忠答:“280步。”关孟玉说:“对的。是280步”
红军山上,陵园正面碑上书写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有红军第一军团参谋长邓萍之墓、红军卫生员龙思全之墓。
关顺志给儿女讲解着,特别是红军卫生员的故事,人们称为红军菩萨、小时候跟着奶奶来拜访的事。
红军烈士墓周围,苍松翠柏挺拔高耸,花草繁茂,四季都有花开。当时杜鹃花正开红艳艳,兰草芳香沁人。瞻望的人络绎不绝,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妈妈、有姑娘小伙、有少先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烈士纪念碑宣读誓言。
下红军山后,关顺志一家又到遵义有名的米皮店吃了米皮,又吃了遵义有名的羊肉粉、豆花面,吃了个过街调。下午才乘火车返回水城。
回来后,关顺志主动到财务科,交了公车费用。财务科科长刘志先亲自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