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回宫,没见着朱由校。
问了陈永安。他回道:“今日万岁,昭了户部大人到乾清宫议事。听说从辰时便开始了。中午留了三位大人饭,如今快酉时了还没议完呢!”
张嫣听了这话,心知朱由校是动了改革赋税的主意。不过,这真正要想实施起来绝对不容易!
从既得利益集团嘴里抢肉吃,不但讲究方法,还隐隐带着危险性!
可朱由校叫来郑邦国那老狐狸商量这事儿?
张嫣觉得:别说一天,一个月估计都出不来什么成效!
说白了,郑邦国那人缺乏历史上那些改革家的锐意进取。不跟那些成功的比,就说宋朝时改革失败的王安石!郑邦国比起人家来,才干勇气都差的远!
她想了一会儿,跑去厨房弄了几碟朱由校喜欢的点心,并上今天,她出宫亲手摘的莲子做的羹汤,提上去了乾清宫。
到乾清宫的时候,朱由校的奶娘奉圣夫人,正在那苦口婆心的劝说朱由校用晚膳,可惜被朱由校无情给拒了。然后他还把人给请出了屋子。
张嫣见状,脚步却没停,施施然便直接往里闯。
外面侍立的几位公公们,比如王体乾、魏忠贤、宋晋……
几人犹豫了一下,没有一个上前来拦人的。
奉圣夫人客氏见这情形。她脚步一迈,上前挡住张嫣道:“皇后这是要做什么?圣上勤政,为了议事晚饭都不用了。娘娘就体谅体谅皇上吧!持宠而娇可不好——”
张嫣听了这话,没跟她计较。她顿住脚步,不往里进了。反倒扬声叫了一声“校哥儿!”
朱由校此刻正没头绪,和郑邦国讨论了一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他听见张嫣的声音,一时想到张嫣也许有法子。喜出望外应了一声,让她快进来。
听见这话,客氏脸色徒然变得很难看。张嫣没理她,一侧身绕过她,往里去了。
进了乾清宫,她随意的就跟在自己宫里一样。见了朱由校也像民间夫妻那般相处。别说行礼了,张嫣一上来,先是嗔怪的瞪了朱由校一眼。
然后,上前把手里提着的食盒,放到桌子上打开。
先是招呼那三个上了年纪的来用点。然后,盛了一碗莲子羹,递给朱由校。
嘴里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不吃饱肚子,怎么想得出办法呢?”
朱由校无奈的看着她,最后还是妥协了。伸手接过那碗莲子羹,喝了。随后也垫了几块点心。
只是他刚吃完,便追问张嫣:“铁这东西,我知道。宝珠你刚才说的钢是什么?”
张嫣支支吾吾道:“钢就是铁经过淬炼,锻造出的更坚固的东西。”
好在他也没有深究,只这么一问,便任由张嫣,把这个问题给含糊过去了。
不过,这次张嫣暗自在心里告诫自己:以后不能再这么口不遮拦了。马脚漏多了,迟早有一天她要兜不住的。
好在,没一会儿。那三个老头子也都吃好了。张嫣叫来人又上了茶。
大家喝了茶,才又重新落座。
再次讨论起这户部赋税改革的事来。
张嫣听了一会儿,大致明白了现在问题的关键。
明朝从建国伊始,就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太祖朱元璋甚至承诺永不加赋!
其实建国之初也还好,毕竟刚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建立起新的国家。
大量赤贫农民,杀了不少旧贵族。通过这种手段均了贫富。大量的土地回到农民们手中。
这样,即使税收不多。但基本盘大,花销少啊!如此收支大致平衡,新王朝便度过了一段很愉快的迅猛发展时期。
后来,大家发现事情不妙了。首先土地兼并开始,明明每年都在开荒。可土地始终保持建国初的基础数字,后来甚至开始日益减少!
其次,国家的开支增加!宗室膨胀、百官中饱私囊,再加上边关屯田制崩溃,造成的大量军费开支。
户部一算账,哎呀妈呀!怎么欠了这么多。从此开始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后来,这拆来拆去也玩不转了。即将崩盘的时候,张首辅实行一条鞭法。给国库大大增加了收入。
但是,一条鞭法只是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最多也就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增加了官员贪污的难度,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到了大明军费开支继续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大家也破解了作弊贪污的难度的今天。这玩意也就失去了效用。
当然,也不能说没作用了。最起码官员们要征兵饷可就方便省事多了!
可张嫣觉得,一旦征兵饷征出大量流民,这流民增加造成赋税减少,赋税减少就不得不加征兵饷。
等到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估计大明也就距离亡国不远了。
所以土地赋税改革是当务之急!只是怎么改,还是要慎重!
郑邦国这个老狐狸,口口声声都在说问题,说难度。问到解决方法了,就长叹一声,用“难办”两个字打发了朱由校。
其余两个侍郎,也紧紧跟着尚书大人的步调走。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说了不少,连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眼看朱由校脸色越来越难看,情绪也渐渐浮躁。张嫣轻笑一声,打断了郑邦国的废话连篇。
她开口道:“郑大人莫不是忘了自己的立场?”
郑邦国顿住话语,停了一下。才回道:“臣确实是想不出比一条鞭法更好的政策了啊!”
张嫣:“你在这偷换概念糊弄谁呢?一条鞭法是个好政策,简化税制,方便征收税款。要你再想个更好的来,确实难为你。可圣上是要你改革收税方法,让你弄来个更方便的来吗?圣上这明明是在问你,有没有办法增加国库的收入?”
“增加税收和收税更方便完全没有冲突!你搁这儿含含糊糊的糊弄谁呢?”
郑邦国听张嫣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顿时哑口无言!
朱由校见状,冷笑一声,抄起茶盏砸了个粉碎。
郑邦国和其他两人,连忙起身跪下请罪。
张嫣见好就收,上前扶起三人。笑眯眯道:“当然几位刚才所言,也有一定道理。而改革要施行,也离不开你们三位。只要你们真正理解了圣上的意思就行了!哎,怎么还跪着?赶紧起来吧!”
张嫣和朱由校这么一出,红脸白脸的戏唱完后。
郑邦国那三人接下来,顿时老实了!
等再次讨论起来。郑邦国不在打哈哈。他直至要害,提出一个极其明显,但所有人,如同视而不见一样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因为高效的收税方式:一条鞭法,带来的弊端。
因为把所有赋税合并征收银两。百姓收了粮食,往往集体卖粮。这便造成粮价大幅度下跌。而纳税时间一过,粮价又会大幅度上涨。
而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府,都因这一涨一跌,造成了无形的大额损失。
而得利的,却只有大粮商和投机倒把的商户。
面对这些人,税科司局所征收的税率又极低,甚至到了接近于无的地步。
如此,每年朝廷赋税便于无形之中蒸发了极大一部分。
张嫣听了,一想还真是。
可如今如果废止一条鞭法显然不现实。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嫣脑子一转想到了,现代时猪肉价格走高,国家采用投放储存猪肉来解决问题。
如今这粮价不是也可以采用这办法吗?
可谁知张嫣刚开口,便被郑邦国怼了回来。
原来大明朝不是不曾做粮食储备。早从建国开始。太祖皇帝便在天下各地建立粮仓。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能征收的粮食越来越少。
而各地本来储存的满满的粮仓也越来越空。如此到了万历时期,面对这种现象,首辅张居正才痛下决心施行一条鞭法。
一边丈量土地,一边折合银两征税。再配合各种手段填充粮仓。这才慢慢恢复了些早年气象。
只可惜,后来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只剩下折合银两征税。如今那些粮仓又成了跑老鼠的空地方。
张嫣听完这些来龙去脉,一时半会也无法下决心,这以后究竟该如何收税!
朱由校自然也是一筹莫展。
于是这五个人只能相对而坐,面面相觑发着一样的愁。
寻思来寻思去,过了好一会儿。
张嫣才在心里有了大致的主意。她觉得,不管继续行使一条鞭法,还是恢复旧法都有利有弊。都需要一些补充条款来进行改进。
但考虑到行使一条鞭法,众人已经习惯了它的便捷。一旦恢复旧法,阻力相对更大。张嫣便比较倾向于,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
比如增加丈量土地的频率,并且做到数据的一定准确度。比如,以后坚决废掉赏赐土地的恶习。所有犯事官员或夺爵的宗亲勋贵,抄没的田产按市场价,提供给贫民百姓认购。若有人冒名顶替或借机囤地的以百倍罚之。
这个想法一出张嫣之口,便得到了郑邦国的高度认可。
不过针对市场价波动这个问题。张嫣还是提议恢复那些粮仓储备。
不过,不是收了税银再去买粮。而是先拿出一笔银子,在农民们贱价卖粮时,大量买入。
而后,在粮价走高后,大量抛售。从而起到平衡粮价的作用。
当然,这种操作中还可以买多卖少。从而慢慢把粮食储备给积攒出来。为打仗和各地的灾荒做预防。
这天晚上,对于张嫣提出的针对性见解。朱由校和郑邦国讨论了大半夜。
而乾清宫的灯光也亮了通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