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两路军队攻向洛阳后,当时洛阳的最高长官——杨广的另一个孙子越王杨侗也派出了两路军队进行反包围:河南令达奚善意率五千兵马引击杨积善,将作监裴弘策率八千人接战杨玄挺。
瞧这两支部队首长的名字还真有缘分呢,一个叫达奚善意,一个叫杨积善,两个善人。这个达奚善意确实比较“善”,他一看才渡过洛水的杨积善来者不善,五千人马和对方刚一接触就一哄而散。于是,“铠仗皆为积善所取”。这哪叫打仗啊,纯粹是给杨玄感扶贫帮困送温暖来的。
再看看建设部长裴弘策这边的战况。这场仗打得跟演小品、话剧似的。
裴部长在白司马坂和杨玄挺干了一仗,结果落荒而走,一大半儿人丢弃了兵器铠仗。杨玄挺也不追赶,只管捡拾他们扔下的武器装备。裴部长跑了三四里地,想想心里不服气,又收编散兵,重新摆开决战阵势;过了一会儿,杨玄挺的部队慢慢晃过来。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好像没看见对方军队似的,不但不进攻,反而个个一屁股坐在地上吹起牛来,你说你家母牛怀孕了,他说他家公猪发情了,把裴部长头都搞大了。就在这边不知所以的时候,那边突然发起了攻击,裴军不敌,掉头又退。就这样猫捉老鼠似的打了五战。最后,裴弘策只带着剩下的十余人跑回洛阳,其余全部投降了杨玄感。
这个大隋的建设部长不知道主管的建设工程中有没有豆腐渣工程,但从带兵打仗来看,他确是货真价实的豆腐渣。
这时候,形势对于杨玄感来说还是不错的,由于隋军主力全部在东线作战,国内实力相对空虚,没有得力的将领指挥,再加上“武器基本靠抢,作战基本靠喊(壮胆)”的战术运用得当,杨军取得了小规模的战场“五连冠”。此时的杨玄感得意扬扬,他在洛阳外城上春门面对着数不清的军民,又发表了一次演讲秀:“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不顾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大意是说俺家官大钱多,今天冒着灭族的危险起兵,并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杨玄感这样说,我们也不能说他虚伪,毕竟在任何朝代,真实的政治目的都是不能见光的。但是,上柱国的富贵算什么?和皇帝比起来,这个职位也就相当于一个基层班组长,说撤就撤了。古往今来,为了皇位,哥哥造弟弟反、叔叔造侄子反、岳父造女婿反,甚至儿子造老子反的,一抓一大把。上柱国地位再贵有亲王贵?关系再亲有血统亲?说到底都是奔着那把龙椅去的。谁都知道,既然“伴君如伴虎”,那最好是自己做那只虎。
但不管怎么说,政治演讲是起作用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个思想崇高的人应该拥护,于是群众争相献上牛、酒犒军,每天报名要求参军的子弟有上千人。很快,军队发展到十万人。
这时候的洛阳城内比较混乱。因一把手越王杨侗还是个十岁的毛孩子,隋炀帝东征之前,特地把刚担任民部尚书的樊子盖调任洛阳留守,全权负责东都防务。事实证明,杨广的这一任命十分英明,如果不是老成持重的樊子盖,洛阳很难撑到其他援军的到来。
因为樊子盖早年一直在地方担任太守等职,而且是刚刚上任留守,所以东都很多官吏对他都比较轻慢。在军事部署方面,也很少向樊子盖汇报请示。在当时的洛阳人眼里,全国人民都是群众。
上次损兵折将的建设部长裴弘策就把樊子盖当做了群众。当杨玄感兵临城下时,樊子盖指派裴弘策再次带兵出战。裴弘策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拒绝执行命令。一来是因为他被打怕了,二来也是从心里不服樊子盖,他想:老子在朝廷为皇帝修建宫殿的时候,你还在地方上屁颠儿屁颠儿的呢,凭什么指挥我呀!不去不去就不去。
这下轮到樊子盖气不打一处来了,他知道不拿出点儿手段是压不住场子了,于是立刻以违反军令为由,将裴弘策斩首示众。国子监祭酒(可别以为“祭酒”是酒厂厂长哦,是隋代最高学府中的最高领导)杨汪认为樊子盖是故意杀鸡给猴看,脸上显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樊子盖一看,哟,还有敢顶牛的啊,拉出去杀!
杨汪看樊留守动了真格的,才真害怕了,急忙磕头求饶才得以免死。
看来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死亡是最有效的高压手段。这么一动刀子,东都的将领、官吏都摸着直冒凉气的后脑勺,对樊子盖言听计从。
很快,杨玄感的军队就到达洛阳城下。洛阳南边的伊阙、西边的慈道已在他的掌控之中。于是他派出三千人攻取洛阳右大门荥阳,更令他想不到的是,由于镇守虎牢的守军自动投降(岗位责任心太差了吧),杨玄感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重地。
此时,洛阳已成了汉字中的半包围结构。杨玄感一声令下,三万多精兵一起向洛阳发起猛攻。
但是杨玄感很不幸,他碰到了一个攻守兼备的留守。樊子盖真的像一个盖子,把洛阳城罩得滴水不漏。
就这样你来我往,杨玄感在洛阳城下“义务劳动”了一个多月,除了拆下几块城墙砖,城里的纪念品一件也没捞着。天还是那个天,城也还是那座城,可是此时的杨玄感已经不是刚开始时的那个杨玄感了。
他在洛阳城下耗了一个多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兵折将。这种长时间的攻坚战是造反初期用兵的大忌。因为这时候的兵员刚组建在一起,必须要以不断的胜利树立队伍的信心和希望。好几万人四十天都打不下一座城,严重挫伤了军队士气。和杨玄感不同,四年后,李渊在太原起兵,就是靠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拿下霍邑、临汾等地而直达长安的。
杨玄感从六月初三起事到八月初一兵败,总共还不到两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城下埋头苦干了。在这几十天时间里,情况急转直下,杨玄感的形势和当年的项羽差不多:四面楚歌。
杨广在辽东得知杨玄感叛乱的消息后,立刻回国,同时派出四路大军围剿杨玄感。一路由大将陈棱率领,进攻元务本驻守的杨军大本营黎阳,另外两路分别由大将宇文述、屈突通率领,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杀向洛阳。而被杨玄感扣了屎盆子的另一东征名将来护儿得到杨玄感围攻洛阳的消息后,正率兵航行在东莱(今山东莱州)向平壤进攻的海面上。他立即命令大军掉转航向,回救洛阳,而他手下的将领们认为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撤军,拒绝回航。来护儿这时候显示出一种无上霸气,他黑着脸厉声说道:“洛阳被包围,是国家的心腹之患,而高丽抗拒王命,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说得真有水平,杨广咋就不知道“抗拒王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呢?)如果皇上怪罪下来,我一人承担全部罪名,不关别人的事儿。有再敢阻挡回师之人一律军法从事!”
来护儿真是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有思想、有谋略、有眼光、有个性,只可惜生不逢时。五年后,一代庸才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因忌惮他的勇武而将他杀害。
在回师的同时,来护儿还命令儿子来弘、来整火速驰奏炀帝,说明自己擅自回军之事。炀帝当时已经回到涿郡,让来护儿救援东都的命令已经差人送出。他见到奏报,非常高兴,在给来护儿的回信中夸来护儿和自己“君臣意合,远同符契”。
在洛阳被围之始,主持西京长安全面工作的杨侑就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率兵四万援救东都。这个隋朝公安部部长经过杨玄感的祖籍华阴的时候,干了一票掘墓的活儿。他命令士兵挖开了杨玄感老爸杨素的坟墓。这可不是为了破案需要来检验DNA的,而是将出土的骸骨付之一炬,想借此表明自己平叛的决心。
挖人家的祖坟的行为过于龌龊且有违人伦,但古代人好像特别偏好这个,动不动就挖坟焚骨鞭尸。其实这种行为不但起不到正面激励作用,反而让受害一方更加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卫文升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装备精良的四万正规军和一穷二白的杨军在洛阳外围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竟然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第一次作战时,杨玄感先将部队埋伏在山坡树林里,然后带着一队人马假装害怕地落荒而逃,卫文升率军贴身紧追,不料伏兵突然漫山遍野杀出,那些身体素质好的,跑在前面的积极分子全部成了刀下之鬼。几天后,双方再战,这次杨玄感换了一招儿,两军打了一小会儿,他就让部下大喊:“杨玄感已被抓住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贼喊捉贼”啊。官军一听贼首都被抓住了,还打个什么劲儿呀,该歇歇了!就这么稍一松劲儿,杨玄感带领好几千名早有准备的骑兵冲杀过来,在官军阵中砍瓜切菜一般大杀一气。杨玄感这个人虽然智商不高,但“体貌雄伟、美须髯”,不但是一帅哥,而且骁勇异常,单兵作战能力超强,每次上阵都身先士卒,挥动刀矛,所向披靡,很有些项羽的遗风。
就这样前杀杀后杀杀,左杀杀右杀杀,在另外三路援军到来之前,卫文升的四万正规军就被杨玄感的游击队PK掉了一大半儿。隋军这次洛阳救援战中,卫文升唯一的功劳就是在邙山决战中,“击毙”了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这对杨军来说相当于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方面军司令,是比较致命的打击。弟弟战死后,杨玄感独木难撑,才不得不考虑收缩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