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86400000005

第5章 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隐性问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相关的研究很多,但是,迄今为止,有关辛亥革命仍然存在一些未解的问题,不是为人忽视,就是过去的解释过于简单和概念化。

首先,人们都承认,辛亥革命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革命的破坏性不大(这一点,让好些研究者似乎感到很不过瘾)。一个经常被人列举的例子,就是作为江苏巡抚所在地的苏州,为了显示革命必须有破坏,革命了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命人用大竹竿挑掉了衙门屋檐的几片瓦。程德全是接近立宪派的开明官僚,他的革命没有破坏,可以理解。其实,就是在革命党人主导的一些地方,比如广东和福建,破坏和杀戮也不太多。当年革命党的宣传,似乎恨不得把满人杀光,食肉寝皮,可一旦革命了,他们反而缩手缩脚,能不杀就不杀。作为首义之地的武汉,革命军开始杀了一些满人,外国领事一抗议,马上就收手。荆州作为八旗驻防地,多少有些满汉矛盾,满人也有被杀的,但外国人一干预,革命军也就作罢了。只有西安由于当地旗营进行了抵抗,所以革命后杀戮较多,也因此引起了当地外国传教士的强烈反感,屡屡通过西方外交官提出抗议,害得当地的革命党人十分狼狈。浙江和福建,是当地驻防八旗首领作了象征性抵抗的地方,但革命军也没有滥杀旗人,只是象征性地杀了八旗防营的首领。革命所到,杀戮尚且不多,至于打砸烧抢,就更不多了。只有后来北伐军云集的南京,由于军饷不继,才发生了兵变的抢劫。而这样的兵变,在当时也是为革命党人所痛恨的。

清朝的新政期间,在日本的立宪党人和革命党人有过几次辩论。一个要改良,一个要革命。立宪党人反对革命的理由之一,就是革命会造成破坏,丧了民族的元气。革命党人辩说不妨,不破坏就不会创造,破坏是必须付的代价。看起来理直气壮,但是,真的到了革命的当口,当日立宪派的顾虑,也变成了革命党人的顾虑。他们也担心破坏大了,日后建设不易。

当然,革命烈度小,不仅跟多数的革命党人不想大破坏有关,也跟立宪党人的大量参与有关。相对而言,立宪党人大多为地方实力人物,大士绅大绅商,从他们自身的利益考虑,避免大开大合,减少变革的动荡,是最佳的抉择。对他们来说,革命是立宪不成之后的一种无奈,也是借此给清政府的一种最后的惩罚,参加革命,多少有点意气用事的成分,推翻满清,当然不可避免,但他们不想让这个惩罚,伤及他们自己,伤及革命后的秩序。他们在革命中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一个大体不变动的秩序,有秩序,他们的身家性命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革命中,革命的人们有一个文明追求的取向。这个取向,也是革命造成杀戮和破坏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发动革命的革命党人看来,革命的本身,虽然意味着暴力,但这暴力,却是为了把中国变得更文明,或者说为了把落后愚昧的中国,变成文明先进的中国。因此,他们在革命进行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西方说他们不文明,最怕西方说他们是义和团。革命中西方人对革命党人的抗议,基本都有效,只要人家的抗议说他们不文明,他们马上就改。革命后出的告示,也刻意跟义和团划清界限,不仅不排外,而且强调要保护外国人,保护教堂,对趁机抢劫外国人的行为,一律加以严惩。甚至,革命党人特别在意的剪辫子运动,只要外国人抗议,他们也收敛。尽管,在革命党人看来,剪辫子之举,恰是为了向往文明,跟西方接轨。

在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文明成了社会最时髦也最流行的用语。在那个时代,所有跟西方沾边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西式手杖叫文明棍,自行车叫文明车,话剧叫文明戏,西式结婚被称为文明结婚。这样的称谓,不仅仅是个称谓,而意味着人们的追求,一种基于价值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场革命,促进了人们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不是革命党人胆子那么小,害怕西方的干预,刻意把洋人的话奉为圣旨。而是在当时,人们就是那样一个认识水平,认为凡是西方的,就意味着文明。西方的意见,就是值得尊重的意见。作为一场学习西方制度的革命,革命的发动者,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成为追求文明的表率。这样在今天看来很有些偏颇的认识,在许多后发民族都出现过,不独中国如此,所谓的全盘西化,正是人们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一个不大好逾越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当时的革命,根本不可能提出反对所谓帝国主义的主张。当年被我们后来的史学家视为帝国主义的国家,都是革命党人所要学习的对象。革命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革命,推翻落后野蛮的满清王朝,建立一个西式的合众国。为此,他们必须表现得跟“扶清灭洋”盲目排外的义和团不一样才行。

再次,由于文明的问题,牵扯出第三个问题,即革命为何不发动群众?这一点,过去被我们的史学家,认为是一种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而这种不彻底,根子跟革命党不敢反对帝国主义一样,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要说参加革命的立宪党人属于资产阶级,倒还有些道理,毕竟他们很多人都是大绅商。说当时的革命党人代表资产阶级,其实有点冤枉。众所周知,当时的革命党人,无非是些国内的小知识分子(中下层士人),海外华侨中的中产以下的青年。这些人,在后来的阶级分析中,一般是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而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往往狂热有余,稳重不足。他们的革命表现,往往会很彻底,而绝不会不彻底。

其实,革命党从立志革命那天起,就没打算发动群众。从一方面说,他们都有英雄史观,认为这个世界是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的,存在英雄和群氓的。他们作为先知先觉的英雄,有义务拯救后知后觉的群氓。他们的流血牺牲,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为此,他们自信满满,也豪气冲天。另一方面,革命党人虽然都是些小知识分子,但毕竟跟国内的士大夫阶层有着血肉联系。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过去时间不长,当时的人们,对此还有记忆,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几乎是刚刚过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跟一般士大夫一样,天然地对底层的动员、底层的狂热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破坏有着警惕和敌意。加上对所谓文明的追求,他们更加担心底层动员起来之后的不文明,最后毁掉了他们追求文明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革命的发动,跟群众无关,群众即使在革命之后,对革命党也没有感觉。革命过程中,也没有大规模的动员。“不许革命”,成了革命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凡是农民受革命习染,主动革命的地方,无一不招致革命后政权的镇压。立宪党主政的地方镇压,革命党主政的地方也镇压。在这个意义上,革命党人跟立宪党人无意中达成了高度的一致——秩序第一。在革命之后,客观上,革命党成了维护立宪派和地方实力利益的看家狗。

但是,刻意维护秩序的革命党人,在革命后的名声依然不佳。由此引出第四个问题,革命中的会党问题。革命党在革命发动过程中,对作为第三社会的会党,有着很大的期待。客观地说,在革命党中,做会党工作的人,绝对要超过做新军工作的人。很多革命党人,在革命里是同志,在会党里则是大哥和龙头大爷,存在着强烈的角色混乱倾向。革命成功了,在革命党看来,是革命党的胜利,在会党看来,则是帮会的哥弟坐了天下。

可是,会党毕竟具有黑社会性质,带有反社会的特征。革命后,凡是会党占上风的地方,秩序都大成问题。他们成群结队,在城市里公然包娼包赌,大呼小叫,甚至公然抢劫,让市民和士绅以及商人都非常反感。革命后的湖南,被视为会党大爷的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被会党兄弟搞得焦头烂额,长沙秩序大乱。革命后的广东,各地的民军也大抵有会党背景,各立门户,互相残杀。两个革命党的都督,毫无办法。四川的袍哥,成了革命后的主宰,连政府机关,都得大开公口(帮会的堂口),大小官员,都得称呼袍哥为大爷。陕西也是山堂林立,自立政府,开堂审案,出现了相当多的滥杀、抢劫和袭击教堂的事件。这些会党的作为,都是在革命和革命党的名义下出现的,因此最大限度地败坏了革命党的声誉。四川和陕西,在袁世凯对革命党下手之前,革命党已经丢了政权。而湖南的新军叛乱,杀了两位革命党的都督,居然也没有引起民众的不满。在二次革命中,只有较早镇压了会党的江西革命党,还有点抵抗力,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一哄而散。整个社会,非常冷静地看着这些革命的先驱被袁世凯赶走,流亡海外。无疑,这个结果,跟革命党不得人心大有关系,而革命党的不得人心,跟会党的败坏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是革命中西方列强的态度。大陆的辛亥革命的研究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整理出了辛亥革命前后,西方列强的种种表现的资料。显然,在革命中,西方列强大体有两种态度。一种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作为同盟,英国和日本其实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日本作为对中国有更大野心的近邻,趋向于干涉,而英国则反乎是。在其他列强的反对下,日本最终没能干涉,而是跟英国协调了关系,保持了一致。他们的态度,是尽力保持中国的君主制,最好形成一个君主立宪的格局。而另外一种态度,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则对中国的共和革命持赞同立场。但不管持何种态度,总的来说,西方当时对中国的革命,大体上还是乐观其成,持谨慎的稍有偏向(偏向革命)的态度。这从武昌起义发生不久,西方在武汉的领事,就宣布保持中立就可以看出。作为跟清政府建有正式邦交关系的国家,在事态尚未明朗之际,居然宣布承认反叛者作为交战的一方,保持中立,耐人寻味。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革命发生之际,欧洲列强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两大集团的明争暗斗,已经吸引了欧洲列强的大部分注意力。所以,尽管中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列强也没有派出哪怕一个副部长级别的外交官来过问一下。在那个时代,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西方列强眼里,还只是一个弱国、小国而已。

一个历史事件,尤其是像辛亥革命这样的大事件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视角,也需要更多的理论工具。单线条的研究,不足以厘清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也不足以揭示革命背后的逻辑。人们常说,要以史为鉴,要接受历史教训。但以史为鉴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真实和清晰的历史。否则,我们就找不到教训在哪儿,自然也就无从谈吸取了。

同类推荐
  • 他与他的不同

    他与他的不同

    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虽贵为九五之尊,但他在生活上确非常简朴,从不过度奢华
  • 夫差

    夫差

    “寒风冽冽束锦裘,吴钩冷月映春秋。”“骚人客至姑苏墓,笑谈伐齐勇无谋。”……“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左传》公园前五百一十八年,于周王庭的叛乱才刚刚结束,道家始祖老子守孝期满归周,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前来问礼,其后,老子西入秦,孔子东归齐。而在遥远的吴国梅里城中,一名男婴于日食后降生,其父为其名曰:夫差。……夫差:“在春秋末年搞工业可行吗?算了,还是沉迷酒色吧……”
  • 我的两世将军老婆

    我的两世将军老婆

    岳轩穿越到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朝代,前世单身狗的他喜欢上了一位商家千金,两人同甘共苦,结果倾尽全力帮小姐一家洗清冤屈大仇得报的同时却遭抛弃,不甘屈辱的他决定从军为自己在这个时代搏一个前程,结果结识女将军后,心境在儿女情长和民族大义间不断转化,最后的再死一次的他到底何去何从......(新人写书,只求收藏)
  • 梦里说三国

    梦里说三国

    本书描绘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时间很长,希望我能写完。我写的不是史书。我写的不是史书。我写的不是史书。重要事情说三遍。姑且算作一个20多岁的老男人心中那永恒的三国情节吧。历史其实很有趣,希望我能写的有意思。
  • 伐元

    伐元

    厓山海战后,南宋流亡小朝廷覆灭,宋亡。蒙古铁骑已经席卷天下,大好河山之上只剩余几支殊死抵抗的义军。现代大学生宅男人陈大举,意外穿越为义师统领陈吊眼。是破釜沉舟同百万蒙古铁骑一战,还是漂洋过海,退守台湾保存汉家衣冠呢?无边的黑暗即将降临神州大陆,大汉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难道让神州沦陷百年?一幅横贯欧亚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看现代宅男陈大举如何破晓?
热门推荐
  • 终焉帝国

    终焉帝国

    一个普通的人,拥有了无敌的力量和改变世界万物的力量。他会怎么做?斗战百国,虚拟战神,魔法与剑的世界,这部小说包括了科幻,虚拟网游,魔法异界,作者也说不上是什么小说。作者手机打字非常慢,所以更新也慢。前些章能写的不好,后面会努力改进的,不定时更新。最后新人新书卖萌打滚求收藏、求推荐票
  • 暗裔箭魔

    暗裔箭魔

    血脉之力觉醒,却被家族无情剥夺。理由仅仅是他太过平庸,不如献出真血,令族中的那个天才更进一步!苏文恨欲狂,母亲遗传给他的禁忌之血,却在此刻觉醒,铸就绝世天资!与天才争锋、与圣地争雄、与诸神夺永生神位!且看苏文一步一步,登临绝巅、证道不朽!
  • 何问浮生

    何问浮生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穿越后的闲适生活,以及,形形色色的人……
  • 伍雪梅的前半生

    伍雪梅的前半生

    人生到底是宿命,还是选择?幸福是顺其自然的享有,还是不择手段的获取,她有自己的选择。
  • 宠妻成瘾:腹黑大神带我飞

    宠妻成瘾:腹黑大神带我飞

    无意勾搭大神,大神却主动送上门,没办法,只能收下了。谁知从此麻烦情敌滚滚来,大神啊大神你到底还能勾搭多少人……现实网络兜兜转转后,终于了解到:大神表面很温和,其实内里很腹黑,不仅有暴力倾向,还会对人耍流氓……大神曰:“我流氓,那也只对你一个人耍流氓!”
  • 花开一笑间

    花开一笑间

    兜兜转转,放慢行走的脚步,陪着你走向未来的人或许就在你的身边
  • 夜光下的血族kindred

    夜光下的血族kindred

    菲思被邀请进入了魔法学院,邂逅了有时温柔有时冷傲的腹黑杓,但他居然说要她做他的恋人?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可是杓怎么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在杓快要攻下菲思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菲思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记忆什么都是虚假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在这时杓竟然说他不是人类,他是kindred,通称血族……
  • 表白篇

    表白篇

    你的注视与我很近,你的眼前与我很远。我们的对望,需要爱意酿满醉意,送来洗净早上走近你的路,如夏季的温柔,吸附在清凉的路面那一层水的清澈,踏着我的爱看着我的心,让我们雀跃,让我们很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