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835600000006

第6章 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教学观的特级名师

与著名语文教师魏书生一样,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也仅是初中毕业。而就是这位初中毕业的特级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蜚声全国。

1980年2月初的一天,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都以第一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新评出的全市36位特级教师的照片,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如此隆重展示优秀教师的形象。报纸一出版,立即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钱梦龙的照片也跻身其中。“钱梦龙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不少老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也难怪,仅有初中学历的钱梦龙,怎么会和“特级教师”这个中小学教师最高荣誉的称号扯到了一块儿?

钱梦龙是怎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是怎么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的?

从小学到初二,钱梦龙都是出名的“差生”。他回忆说:“我小时候笨得出奇,现在想起来还会脸红……记不清报告单上挂过多少‘红灯’,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竟创下了累计留级四次的‘辉煌纪录’!”

这个被老师们定论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学生,后来,学习成绩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一位叫武钟英的国语老师用一本字典改变了钱梦龙的人生轨迹。

一天放学后,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拿起一本《王云五小字典》,对他说:“老师们都说你笨,如果你能学会查字典,就能证明你不笨。”武老师交给他一项任务:每教新课之前,把课文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

钱梦龙回忆说,他最难忘领小学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的那一天。武老师把成绩单发到他手里的时候,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钱梦龙,看看我给你写的评语吧。”钱梦龙至今对评语栏的第一句话保持着深刻的印象,这句话是“该生天资聪颖”。

钱梦龙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武老师,用他真挚的爱心和出色的教育艺术,把我从‘差生’的路上拉了回来,乃至改变了我的一生。”

1949年,钱梦龙到嘉定县城西门外的一所初级小学毛遂自荐,感动了校长,成了一名义务教师。

从钱梦龙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武老师就是始终树立在钱梦龙心中的一把高高的标尺,是他,不断地鞭策、鼓舞着钱梦龙努力做一个像他那样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育艺术家。此外,钱梦龙也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能力暂时低一些不要紧,但心中的标尺不能低。

钱梦龙在小学担任义务教师仅一个学期,就得到了一位中学校长的赏识,1950年开始到中学兼课,1951年成为嘉定二中专职的中学语文教师,1957年,26岁的钱梦龙已是这所县重点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优秀教师。当时县教育局举办教师暑期培训班,还聘钱梦龙担任语文班的主讲教师,为比他年长得多的语文教师讲课。

初中毕业的他,是凭什么胜任高中和语文教师培训班的课程的?钱梦龙总结,无非凭着这样两条:一条是学生时代打下的扎实的国文基础,另一条是在教学中采取了“反求诸己”的策略。应该说,钱梦龙是一个靠自学成才的教师。

1956年,钱梦龙因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被评为优秀教师,并被指定在全县优秀教师大会上宣读了题为《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的论文。这篇论文可谓是钱梦龙语文教学改革意识的觉醒。

20世纪70年代末,钱梦龙提出了“基本式教学法”。所谓“基本式”,指的是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1980年以后,他陆续提出了“自读”“教读”等概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语文导读法”。

1979年下半年,钱梦龙以执教文言文《愚公移山》一课打响,出人意料地被评为“文革”后上海首批特级教师。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钱梦龙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三主四式”(初为“三主三式”)语文导读法,这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独树一帜的地位。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乃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钱梦龙:《路是这样走出来的》,http://www.wsbedu.com/jia/menglong.asp。

钱梦龙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以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善学”与“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以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四式”指的是以“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基本式”即基本课型,其表现形态为: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与自读同步;通过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复习性的阅读训练形式,使学生既“温故”又“知新”。

应该说,钱梦龙的教学观对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具有广泛的变革和指导意义。

2004年,对于一贯受语文教育界推崇的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观,青年教师卢军却有不同的看法。曾深受钱梦龙语文教学影响的卢军认为,钱梦龙的语文教学观“无疑奠定了他在中学语文教学界实力派、技术派的地位”,“听过他课的人无不为他导得巧、问得妙、挖得深、讲得透而倾倒”。接着,他说:“‘三主三式’导读法到底将语文教学引向何方,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这一教学法虽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包装,但基本上还属于传统教法的范畴,仍是几十年来语文教学重视基础、讲深讲透讲实的技巧化的翻版。”“这样的课堂内敛而封闭,还是属于那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切尽入教师‘彀中’的传统好课的类型。”

当然,卢军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还有待探讨,但钱梦龙老师很谦恭地表示接受“批评”,其态度之温和,令语文界许多同人敬服。

卢军:《钱梦龙:方格之内的圆融》,《教师之友》2004年第1期。

作为“挑战者”的青年教师卢军也承认,钱梦龙的课令其发自内心地佩服。卢军回忆他1996年参加的一次语文教研活动,那是他第一次领略钱梦龙上课的风采。那次的公开课是《死海不死》,钱梦龙对教材务实灵活的处理、设置问题的巧妙新颖、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让卢军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出这样高妙、纯熟的境界!卢军说这样的称赞“完全发自内心”,“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全部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一以贯之的模式化,即所谓‘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五大块’教法”。

语文教育界都知道,钱梦龙是个十分认真的语文教师,当时年已七旬却仍把一堂堂语文课当成一件件艺术品,精心地雕琢、刻画。

钱梦龙小故事:“差生”

钱梦龙曾说,他上学时是一位姓武的老师把他从“差生”的路上拉回来的,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而后来成为著名特级教师的钱梦龙,有一次应邀到江苏省某县文化馆小剧场上示范课,观众席上坐着两三百名前来观摩的老师。上课时,钱老师突然发现被藏在侧幕后“旁听”的几个“差生”,他当即热情地将他们请到台中央显要位置上,有的孩子感动得流泪。上第二节课时,钱老师特意让其中一位脸上挂着泪水出场的女生回答问题,并热情地夸奖她很聪明,那名学生泪痕未干的脸上绽开了笑意。

钱梦龙文选:为语文教学招“魂”

近年来,语文教学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力度,呈现出不少新气象、新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但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只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目前的情况正是如此,以致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失魂落魄”的症状,很有必要为它招一招“魂”。

何以见得?

首先,什么是“语文”变得有些模糊起来了。本来是清楚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叶圣陶先生当年在解释语文科命名的缘由时就是这样说的。如今却有些不清楚了,就我所见到的对于“语文”概念的阐释,至少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甚至还有主张“语言和文化”的。说法、主张很多,遗憾的是迄今尚无共识。语文教师教了几十年语文,到头来却连自己教的究竟是一门什么学科都说不清楚,真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

其次,语文课程的性质,本来也是清楚的:工具性。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性”,如“实践性”“社会性”“时代性”“言语性”等。时至今日,似乎再谈“工具性”,便是落伍了。当然,所有各种“性”主张,大多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乃至谁也不买谁的账。这个“定性难题”,最后由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作出的权威性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而得到了解决。但似乎还没有完全定于一尊,还时常可以从各种媒体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至于究竟何为“工具性”?何为“人文性”?语文教学究竟怎样体现二者的统一?老师们(尤其是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还是模糊得很。

一个是课程的“定名”问题,另一个是课程的“定性”问题,二者似乎都是事关语文教学方向性的大问题。但近年来恰恰在这两个大问题上的歧见最多,加以“应试”的沉重压力,弄得语文教师们无所适从,不少语文教师发出了“语文越教越不会教”的感慨。据我有限的见闻,其他国家(包括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的语文教育似乎都没有遇到过像我们所遇到的这种种麻烦。于是,围绕这两大难题掀起的一次次热烈争辩,形成了我国语文教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困惑中的老师们很想从一些研究语文教学的论述中找点启示,却又跌入理论的“迷魂阵”,结果是越找越糊涂。从某种迹象看,教育界似乎有人下决心要用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重塑”中国的语文教学,于是,凡本土的、传统的经验和理论,便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甚至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师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成了语文教学前进的“绊脚石”。这种状况造成的思想混乱,反映在教学实践上就发生了种种“失魂落魄”的现象。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管你东方西方,也不管你如何定“名”定“性”,他仍然顺着“应试”的旧轨道我行我素、抱残守缺,这种情况大量见于日常的语文教学;另一种情况是刻意求“新”、锐意“改革”,尤其在一些“展示课”上,执教老师为了张扬“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于是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像,一会儿开展正反辩论,一会儿进行课本剧演出,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但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读课文仍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如同没有学过一样;问及课文语句,更是茫然不知所答。近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注),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种包装亮丽、华而不实的课目前正在作为某种“范式”被纷起仿效。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回忆起1958年在“突出政治”的口号下掀起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而那场“革命”最终以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的教训而被载入我国的教育史。

语文教学中盲目追风、为求新而求新的现象似乎也超过了其他学科,这也使本来已十分惶惑的语文教师更加手足无措。例如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引入语文教学,这确实有利于改变教师主宰一切的旧教学模式,但有些老师却走向了另一极端:淡化乃至取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负的责任。例如有篇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教师是单脑,学生是群脑。(《教学模式的是与非》,《语文教学》2001年第2期)

这种淡化、取消教师作用和责任的倾向,目前正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而被某些教师津津乐道。师生之间当然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确实并不比学生高明,确实也应该向学生学习(这些观点在一千多年前韩愈老夫子就早已提出了),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他的一种职责,教师在师范大学四年的专业训练也使他具备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不等于专业地位上的平等。教学过程理所当然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放弃了作为指导者的职责,或者他并不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专业能力,真的很难想象课堂上会出现一种什么局面。其实,即使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也是不能取消的。

还有些教师试图用现代或后现代的文学,抑或美学理论来改造语文阅读教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强调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读者参与作品的创造。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本身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作品意义的发现和最后建构是由读者完成的。由于不同读者的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必然形成文学接受结果的差异性、独立性。接受美学的经典名言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美学在崇尚个性的当代流行,无疑有其必然性。学生在语文课上的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标的学习行为,过去统得太死、唯标准答案是从,当然必须纠正,但也不能把语文课内的阅读教学和一般读者的欣赏文学作品等同起来。学生由于知识准备和阅读经验的不足,尤其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还缺乏必要的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去“创造”作品、“发现”意义,就像要他们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结果只能是乱了套!再说“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见赖瑞云《混沌阅读》),“创造”也不能离谱太远,例如有的学生读了朱自清《背影》后的一大“发现”竟然是: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这种“发现”恐怕比老师提供“标准答案”更糟蹋了名作。

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教学,首先要把语文教学丢失的“魂”招回来。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魂”?

这就不能不回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中小学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无论体制有怎样的差异,都必须把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因为“民族的语言即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是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性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洪堡特)。民族语不仅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而且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本身,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是传承、延续、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而这个任务在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中毫无例外都由语文课承担。换言之,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教育,即母语教育。

民族语教育正是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参照其他国家母语教育的目标取向,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印证。例如:法语教学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清楚地用现代法语进行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第二个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构成现有法国文化的文字语言、文学语言和图像语言。第三个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抽象、说理、批评的能力,培养使用和组织知识的能力。以上三个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法国《初级中学法语教学纲要》)。

此外如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也都把民族语教育作为语文课程(课程名称各国不同,但实质一样)的中心目标。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会”(CEEB)的一份报告中说得很明确:“语言,无论是写与说的场合、听与读的场合,都构成教育的中心。”(转引自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132页)。这些国家似乎都没有发生过关于语文课程的名称之争,更没有难以定性的尴尬。在他们看来,语文课程理所当然是对学生进行民族语教育的,这是明显的道理,不需论证,也毋庸置疑。认定了民族语教育这个目标,那么,近年来关于什么是“语文”的概念之争就变得毫无意义,恐怕也不会在“定性难题”上再纠缠不休,问题一下子就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

既然是民族语教学,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本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语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拒绝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是愚蠢的行为,但正如俄罗斯谚语所说的“自己的衬衣穿起来最贴身”,借鉴毕竟只是借鉴,它绝不能代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这一点,对我们尤其重要。因为我们教的是汉语(汉民族语),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印欧语系的非形态语言,教学当然要适应汉民族语独具的特点。首先,我们用于记录语言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形、音、义,必须一个一个地记,与印欧语系的拼音文字有着明显的差别。其次,它不像英语或法语那样必须依靠严格的形态变化显示句子的语法关系。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不是“法治”语言,遣词造句主要依靠语感和对词语的语境意义的把握。中国人写文章,即使不懂语法,全凭语感一样可以写得文从字顺。我国的语文教学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苏联俄语教学的影响,试图通过理性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汉民族语的规律,于是大讲语法知识,进行孤立刻板的词句操练。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不顾汉语特点、生搬外国经验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国传统的民族语教育的经验,概括地说,主要凭借对范文(它们是运用民族语的典范)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语的感悟能力和热爱民族语的感情,并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语的过程中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熏染;同时通过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的能力。因此,读和写(扩大一点,还包括听和说)是学习民族语的必由之路。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说得再明白不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和写,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

读和写(包括听和说),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其中“读”是基础,是根本。从语文课程内部的课时分配看,阅读教学占的分量最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首先表现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上。道理很简单:阅读是学生学习民族语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从而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丰富的表现力;与此同时,也受到范文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情操的熏染。因此,正是通过民族语的学习,语文课程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这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不必非要通过定什么“性”才能解决。在学生学习范文的过程中,民族语作为一种工具,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的工具(我并不认为语文课程必须定性,“工具性”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有其背景,今天再坚持已无必要,但我反对人们对语言作为工具的褊狭理解)。我赞同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的观点:“本族语是对学生进行普通教育的基础。本族语本身包含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我也同意法国学者加斯东·米亚拉雷的话:“学校的语言首先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的传播工具。因此所谓的母语教学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我想,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确实教得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民族语,能读会写、能言善听,则居功至伟,此外还有什么呢?

总之,语文教学认定了民族语教育这个目标,多一点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少一点花里胡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学会读和写(包括听和说),语文教学是完全可以教好的,绝不会“越教越不会教”。

语文教学,魂兮归来!

(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但这种运用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民族语言的学习,而不是相反。何况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还包括网络信息的共享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现代化,目前颇为风行的多媒体演示教学,仅仅是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而已,更不能让它冲击了学生对民族语言的学习。)

钱梦龙语录

*教师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

*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的投入!

*我的人生格言:自尊不自大;自主不自是;自信不自负;自谦不自卑。

*做事力争上游,不甘于平庸;对人胸无城府,宁可失之天真。

*人际间无聊的是非恩怨,从不萦怀,只想集中心思做一点自以为重要的事。我对既往的喜怒哀乐,近乎健忘,但这恰恰反倒有利于看清前面的目标。

钱梦龙简介

钱梦龙,生于1931年,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初中毕业后任小学义务教师,后历任嘉定第二中学语文教师、嘉定县实验中学校长,1980年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名誉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等。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他的语文教学经验影响较大的是“三主四式”导读法。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书。

同类推荐
  • 禁毒非营利组织研究:以上海市Z社工服务机构为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禁毒非营利组织研究:以上海市Z社工服务机构为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了加强对社区内吸戒毒人员的教育、管理、转化和拯救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2003年底,中国内地首家禁毒非营利组织——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在政府的主导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得以创建。
  •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概论

    公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公民学的发展史本质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公民学是对公民生活的总结、提炼和概括,是对公民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理想表述和美好设想,起着传承思想、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 心语

    心语

    本书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收集和整理一些具体的资料,并通过一些较为典型的学困生案例尝试对学困生存在的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
  •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上)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教育,终究是成就生命的事业,是成就人的事业,除了知识与考试,应该让每个孩子学会体验美好、学会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学会思考……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而为人的自豪与幸福。”本书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人生体验的基层教研室主任,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记录自己童年以及教书、读书、旅行、与友人交会、沉潜思考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发的对教育与人生的一些独有的思考和体悟。本书并非完全从教育的单一视角切入,而是从生命成长的宽度、从生命体验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到底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
热门推荐
  • 超凡药剂

    超凡药剂

    或许是意外,或许是命中注定,但不管怎样,当科学药剂注入卫宇泽体内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注定与众不同。这厮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使得众人叹服,身边美女环绕……
  •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手机能改变世界

    我的手机能改变世界

    自从叶九玄继承家里古堡,拿到那部神奇手机后,他知道,他要变得不再平凡了。他要改变世界!他要把这个世界变成他所期望的样子!
  • 天界人

    天界人

    天空之海落,身着黑大衣,手持双左轮,自称天界人。
  • 惊异狩猎

    惊异狩猎

    繁华的世界之下藏匿着太多不可思议……怪物、怪人、怪事;自古至今,从未消逝。
  • 你是我余生所有的光芒

    你是我余生所有的光芒

    前世,在慕北念闭眼前看见了那个心心念念十几年的他,只听见他的莫白抱着自己哭的像个孩子;重生后的慕北念决定在一切还没发生之前,先把莫家小太子给追回来,再一步步扫除家里渣渣,和弟弟一起夺回属于妈妈一切。莫家小太子纨绔不羁性格暴躁,但独独将所有认真和温柔都给了他的念念。这一世,念念可以放弃一切但独独无法放弃她爱了一辈子的莫白。忘川之水也无法忘情,重生回来就是为了弥补上辈子所有的过错与错过。
  • 穿越之东方无限

    穿越之东方无限

    我只是一个肥宅躺尸男,为何老天和我开这种玩笑,穿越。。。。还是无限流的,为了保住辛辛苦苦养的一身肥膘,只能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 新世界2193

    新世界2193

    公元2093年人类文明空前强大平均年龄达到150岁微型机器人为人类服务之余同时帮助地球修养生息却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少年李开面临一夕之间的变故要如何在这残破的社会中生存并寻找失落的真相
  • 穿越之我不为妾

    穿越之我不为妾

    他被她的神秘吸引,强要了她。她下决心报仇,立誓“我楚霜月重获自由之日,就是你古凌风倒霉之时。”大火之中,他宣誓:“我一定会救你!”而她:“我不要你救,不要领你的情。”“你到底要什么?”问出这句话的时侯,他已经下定决心,即使要他的命他也会双手奉上,只要她能安然离开火海。他为救她,身受重伤,要她离开她为救他,暴露了自己隐藏的武功,终于逃脱火海。他为留她:“我为救你受伤,你不照顾我良心能安吗?”她:“我这人就没有良心,你怎么着?”这样说着,她依然留了下来,照顾他。经过了这么多磨难他们能携手走在一起吗?
  • 大贤臣

    大贤臣

    唯愿君臣千万世,六合同心归华夏。天子脚下的宁国公府,隐居边境的三姓家族,世代忠臣,共为社稷与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