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用上班后拿到的第一笔试用期工资,买了一条黑色呢子连衣裙和一件粉红色的羽绒服。
黑色呢子连衣裙非常实用,跑采访时立刻有了职业的感觉。外面套风衣、毛衣或黑色外套,下面套上长靴,整个人便暖了起来。试用期,领导给的每个任务都是考验,不敢说不,不敢说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这套行头在那个试用期的冬天,陪我度过了无数硬着头皮去邀约作者和采访人物的场合。
相比起来,粉红色羽绒服实在是太不实用了。广州的冬天,能穿羽绒服的日子并没有几天。那件质地是珠光粉的羽绒服,格外怕脏,店员说洗了之后就没了那种像粉红色珍珠的光泽感,所以我平常的日子也就不怎么舍得穿。真正要打扮的时候,我又觉得羽绒服太臃肿。总之,这件羽绒服利用率非常低,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它买了回来,这也是十几年后,我的衣服里又一次出现了粉红色的衣服。
我不知道其他女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粉红色的,对我来说,是小学六年级时剪了一次失败的男孩短发后。那时开始我不再穿裙子,改为穿宽大的灰色长裤和同样宽大的灰色系T恤,想以男孩的穿衣风格来掩饰自己剪发的失败。
在这之前的我颇为迷恋粉红色,那时我还没认识到,世界上九成的小女孩都喜欢粉红色。当我抗拒穿粉红色衣服,用粉红色文具,拒绝一切粉红色事物时,母亲明显有一种第一天才发现的感觉。对母亲来说,一个不肯穿裙子的女孩,远比一个迷恋粉红色的女孩要难打交道多了。
同学的家长和母亲的同事都觉得我乖巧,他们羡慕我母亲,觉得我没有青春叛逆期。但我知道,我抗拒粉红色就是我的青春叛逆期。
告别粉红色的好处有许多,穿着宽大的灰色T恤的我,可以在见亲戚时做出冷漠的样子,不用讨人喜欢。好像利用叛逆的外表就可以做很多之前不敢做的事,比如面无表情地拍家族合照,比如装作听不见大人的指责。大人们就算觉得我这样不对,也无可奈何,就像他们对我的两个堂弟的态度一样。他们会自我安慰:只是调皮,只是叛逆期而已。
男孩真好啊,即使是穿得像男孩也真好啊。躲在男孩气的T恤里,面无表情的我,有时会这样想。
2
等头发重新留长时,就进入了只能穿校服的初中时代。即使是不用穿校服的时候,我们一整个班的女孩,也没有几个会穿粉红色。那是刚刚进入怕别人嫌不够成熟,生怕被大人小看的敏感年纪。
记忆中没有爱穿粉红色衣服的女同学,但有一个爱在校服里穿粉红色T恤的男同学。他的个子接近一米九,对初中生而言异常高大,一直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但平时说话做事都有些女生气,爱翘兰花指,爱用撒娇的语气说话。当他穿着粉红色T恤来上课时,班上的同学像是探究到了什么真相,下课的时候笑嘻嘻地叫他“人妖”。
人们对粉红色有偏见这件事,我最开始是从青春期同龄人的身上认知到的:粉红色等同于“公主病”,粉红色是会让年纪渐长的女孩们感到不好意思的颜色。
2005年的一部叫《结婚》的韩剧中,家境优渥,丝毫没有受过苦长大的女主角,绰号叫“粉红公主”,衣服是粉红色,手机链是粉红色,床品是粉红色。本来毫不掩饰对粉红色的喜欢的女主角,却在男主角朋友的酒吧里,被闺密爆料绰号时慌张地脱掉粉红色外套,急忙否认她喜欢粉红色。在这里,粉红色仍被看成是让人难为情的颜色。
高中时,有一家衣服品牌以粉红色的蕾丝边为主打特色,成为了最具少女的衣服品牌之一。
当时隔壁班有个女孩,每天穿的都是这家品牌粉红蕾丝系的衣服,据传言,她妈是这家品牌的代理商。女生们说起这件事,她总是会轻笑着摇摇头。某种程度上,这个女孩也抑制住了我们买粉红蕾丝的冲动。
例外是有一年冬天,这家品牌出了一款超级好看的粉红色羽绒服,又保暖又好看,在寒冷的冬天堪称完美。那时几乎班上所有的女生都去专柜看了这件在十几年前就标价上千的羽绒服。买这件羽绒服,甚至成了评判大家家境如何的一种指标。等我央求父母带我去买时,已经没有我能穿的码了。
那时我有种松了口气的遗憾:太贵了,太不经脏了,但是太想要了。这个结果,也许最好。
这件粉红色的羽绒服在我心里藏了很久,某种程度上,它成为了正在念高中的我在虚荣心上念念不忘的一件物品。我错失了可以和女孩们共穿粉红色而不被指指点点的那个冬天。
3
粉红色与少女,颇有些宿命中要错过的意味。
在正当穿粉红色的年纪,却因种种选择穿黑白灰,而在年纪渐长后,却重拾对粉红色的喜欢,以至于喜欢粉红色,成为“中年少女”排在第一位的标志性特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微妙的纠结。而像韩剧里那样堂堂正正将粉红色从童年一直穿到工作的女主角,就算没有错过穿粉红色的年纪,也会经历被朋友嘲笑的时刻。这样让人纠结、矛盾的颜色,大概独此一种。
我想起高中时那件让我有执念的粉红色羽绒服,除了对衣服本身的记忆之外,商场的一幕更让我难忘:那些高中女孩穿上都有些不好意思的粉红色蕾丝衣服,却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身材走样的女人去试穿。年少的我,看着她们无端生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一边羡慕她们有购买力,一边又觉得服务员说“衣服很搭哦”的场景很滑稽。还在喜欢穿粉红色的中年女子,不知为何有些喜剧式的悲凉。
“中年少女”这个词刚出来时,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少女时期感受到的喜剧式的悲凉。看一下我的私人物品:电动牙刷、洗脸仪、保温杯、电脑包、相机、手表、运动鞋、卫衣、睡衣、行李箱、手机……不知不觉间,少女时敬而远之的粉红色如今又慢慢填满了我的生活。
有人曾总结,女生一般会有三个年龄阶段:喜欢粉红色;抛弃粉红色,喜欢黑色;过了这个阶段后更加疯狂地喜欢粉红色——我并没有逃过这个看似没有道理可寻的规律。
但奇怪的是,在这个年纪明确地说自己喜欢粉红色,反而不需要年轻时那样大的勇气了。现在回想起来,少女成长中抛弃粉红色的那个阶段,或多或少也是因为附加的这一条解读:拒绝粉红色,其实拒绝的是旁人眼中的不成熟。
为什么“中年少女”过了抛弃粉红色的阶段后,又会回到“疯狂喜欢粉红色”的阶段?除了“装嫩”外,大概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人成长到一定阶段,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成熟,越来越有主见,相对的就不会因为外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喜好。对粉红色的喜欢,也许从未丢失过,而在年纪增长之后,从心智和经济能力上,都可以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是否选择粉红色也和经济能力有关。粉红色不耐脏,不好洗,不经穿,不耐看,不好搭,远不如黑、白、灰百搭实用,还要冒着被评价为“装嫩”和“不成熟”的风险。不管怎样想,都太不划算了。
粉红色唯一的优势大概只有“让人心动”这一条了。
所以,只有到拥有一定经济能力之后,才能摆脱这些实用主义的条条框框,顺着自己的心意,不顾外人嘲笑,在年纪愈长之时,拿下一个又一个的粉红色单品,颇有些千金难买心头好的意味。
所谓“中年少女”对粉红色喜爱,某种程度上,是和这世界拉锯,逐渐服从本心的结果。当然,这种追求不是让自己变成一棵挂满粉红色饰品的圣诞树,当我看到成熟女子得体地在穿搭中运用着粉红色元素,在日用品中看到精致的粉红单品时,我都会觉得,这大概就是我喜欢的所谓“超越年龄的少女心”。
这种美,不只属于少女,也不只能打动少女。
到这个年纪,敢于不惧他人的目光,敢于相信自己,敢于不考虑经济和实用去追求一件东西,是度过一定岁月后,给自己的底气。没什么可羞涩,也没什么好难为情的。
当然,粉红色与少女情结之间的纠结,大概不管什么时代都没有停止过。即使到现在,粉红色依然还是韩剧中的一个梗。
2017年的韩剧《三流之路》中,三十岁的女二号和另一个年轻女孩穿着一样的粉红色卫衣一起走在街上,她说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喜欢穿粉红色,家里又是卖猪蹄的,所以绰号叫“粉红猪头”,两人相视一笑。时间过去了十五年,韩剧中的女性角色从对绰号感到羞愧,改变为即使被小时候的绰号伤害,长大后依然坚持自己的喜好了。
这一刻我突然很想倒回去看看,2002年那部韩剧里的“粉红公主”,到最后有没有重拾自己喜欢的粉红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