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5000000020

第20章 北宋东南漕运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北宋时期,漕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运输规模还是运输范围,都远过于前代。其中东南地区的漕运,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长,成为北宋王朝立国的重要基石和生命线。为了确保东南漕运的畅通,宋政府实行了许多制度和措施。其中,以宋初至崇宁时的“转般法”和崇宁以后的“直达法”最为关键。其发展变化直接关系着东南漕运的盛衰。

一 转般法的渊源

北宋在东南实行的漕运转般法,从形式上讲,是指东南六路(江南东、西路,淮南,两浙和荆湖南、北路)漕物运至淮南,再由汴河漕船转运京师,即转递运输,故名“转般”。其实,这种运输形式前代已经出现。

自隋代运河建成后,东南物资就已源源不断地通过运河漕运北方。但由于航线过长,所经河道差异较大,出现了许多影响行船的问题,使漕运受到阻滞。唐玄宗时,裴耀卿针对以上问题,吸取了隋代沿黄河一线设仓,“转相灌注”的经验,建议变更长运,于河口、洛口置仓,“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加上洛阳至长安诸仓,“节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矣”。裴氏之议适应不同水路状况,以分段转运的办法解决阻滞现象,较为便利可行,因而被唐政府采用。

到刘晏主持漕运时,进而规定了“江淮之道,各自置船,淮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的制度,以便使“水之曲折,各自便习,其操舟者所以无倾覆之患”。可见转般运输法,是从解决运河各段载航差异的矛盾中产生的。为了保证漕运量的稳定,刘晏又在淮南诸道列置巡院,及时掌握各地收成和物价情况,于丰稔地区增籴,在歉收之地少征,又具有一定平衡物价的作用。总之,唐人成功的措施和经验,对北宋转般法有直接的影响。

二 北宋转般法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宋人的记载,北宋的转般法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唐代复杂而健全。1.东南六路上供物资经淮南转般仓中转,由汴河漕船运达汴京。即“东南诸路斛斗自江湖起纲至于淮甸,以及真扬楚泗建置转船仓七所,聚畜粮储,复自楚泗置汴纲般运上京”。2.主管东南漕运的发运司,在江淮等地籴米储积,当某路无法按时完成上供额时,以储米代为上供。“州县告歉,则折纳上等优劣[价钱],谓之‘额斛’,计本年最岁额以仓储代输京师,谓之‘代发’”。3.六路漕船从淮南载盐归本路,卖盐息钱充本路经费,使各路漕运得以补贴。即回舟“复以通泰载为诸路漕司经费”。这是北宋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宋初,疏通了汴河与淮南的联系,淮南之物得以北运。淮南运河堰埭颇多,漕舟至此,乃分段转般递运,将货物集中到楚州和泗州,再从这两地转入汴河。楚、泗二州位于淮南运河与淮、汴河的交接点上,因而成为漕运的集散地和转般场所,估计宋初已在此设立转般仓。由于当时漕运的规模较小,路途又近,所以,转般法还仅停留在分段转运的形式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备。据陈傅良所记,此时汴河年漕运量只有数十万石。

北宋统一南方后,漕运量便迅速上升。太平兴国六年

(981),汴河仅漕粮一项就达四百万石,超过前代最高记录。但由于相应的制度还不健全,对各路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又无定额标准,所以漕运量很不稳定,从而制约了漕运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尽可能地满足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宋政府于淳化年间,派杨允恭等赴淮南主持漕运,加强对各路漕运的组织工作。杨允恭在统一管理的同时,明确规定了漕运路线:“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不久,荆湖地区也被纳入。于是,六路漕运在淮南转般的形式完全确立,“凡水运自江淮南剑两浙荆湖南北路运,每岁租籴至真、扬、楚、泗州,置转般仓受纳,分调舟船计纲溯流入汴至京师”。真、扬二州位于长江与淮南运河的交汇处,与楚、泗州地位相同,因而也置转般仓。四州共有转般仓七所,三处在真、泗,其余在楚扬。转般仓受纳粮物浩瀚,因此规模都很大。元丰时,发运副使沈希颜称:“淮南转般仓泗州最为近便,虽有南北两仓,才可贮谷一百五万余石,扬州废仓三百余间,约贮谷百万石……”云云。

真扬楚泗四州转般仓受纳各路漕粮的情况,根据政和二年(1112)淮南转运判官向子?的上奏可知,真州接收江南东西路、荆湖南北路上供粮物,扬州接收两浙地区,泗州接收淮西地区。虽未提到楚州,但根据楚州位于泗州以东推测,估计主要接收淮东之物。

这一时期,北宋政府对六路漕粮在京畿地区的储纳地点和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如淳化四年(993),六路上供漕米共六百二十万石,“内四百八十五万石赴阙,一百三十五万石南京畿送纳。淮南一百五十万石赴阙,二十万石咸平、尉氏,五万石太康;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七十四万五千一百石赴阙,二十四万五千石赴拱州;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一百万八千九百石赴阙,二十万石赴南京;湖南六十五万石尽赴阙;湖北三十五万石尽赴阙;两浙一百五十五万石,八十四万五千石赴阙,四十万三千三百五十二石陈留,二十五万一千六百四十八石雍丘”。由此可见,漕粮的绝大部分是供应京师的,又有一部分供给南京(今河南商丘)地区的驻军。

东南漕运转般制的形式确立后,北宋又针对各路收成和距离不同而影响漕运量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即吸取了刘晏和籴的经验,以籴买积储填补缺额。如范仲淹所说:“江南不稔则取之浙右,浙右不稔则取之淮南”,大致每年在江浙等地籴米二百万石。这些粮食便用来补充歉收地区上供的缺额,歉收之地则以钱折充所缺,这样既保障了漕运量的稳定,又可调济丰歉。上述工作主要由发运司主持,但发运司从设置之日(至道时)起,就几经废立,直到仁宗时才最终确立。因此,北宋前期,这项调济措施尚处于初创阶段。到许元主持漕运时,这一措施才趋完备,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政府还把漕运转般法与东南盐法结合起来,以互相支持。众所周知,北宋在全国各地制定了不同的盐法,其中东南地区实行“官卖盐法”,即六路转运司控制淮南盐的运销。于是,各路漕船至淮南转般仓卸货后,便可利用返航空舟运载本路之盐,散盐于所属诸州,“诸州虽有费,亦有盐以偿之”。北宋地方收入多上交中央,宋政府乃以六路卖盐息钱充本路经费,“岁以所入课利申省,而转运司操其赢,以佐一路之费”。反过来支持漕运和其他上供所需,可谓互利互惠,“故漕不乏,民力亦宽”。其盐运分配如下:

淮南盐置仓以受之,通、楚州各一,泰州三。又置转般仓二,一于真州,以受五仓盐;一于涟水,以受海州、涟水盐,江南荆湖岁漕米至淮南,受盐以归。

可见转般法与东南官卖盐法形成了密切的关系。这对当时中央与东南地方的财政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以返航空船载盐,省去了专门的运盐费用,对漕船的合理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而有人指出:“盐法与转般相因以为利”、“转般、盐法为发运司职事之根本”。

北宋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漕运转般法,使其不仅解决了各段运河阻滞漕船的问题,更具有了以积储补不足、及回船运盐等项内容,对东南漕运量的提高,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景德四年(1007),仅东南漕粮即定额为每年六百万石,并定为永制。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组织管理不完善、对各地调济的不够等,特别是对某些上供物资规定过死,供需情况不明,对运费和成本很少考虑,以致造成极大浪费。如宋太宗时,上供的许多物品既不适用,又粗糙不堪,得不偿失。

三 庆历以后转般法的充实和改造

宋真宗时期,东南漕运创下了年漕运粮食七百万、八百万的罕见记录。但由于前述诸不利因素的影响,漕运量难以稳定,特别是宋仁宗即位初,问题更为严重,不得不将年额减为五百五十万石。庆历以后,宋政府乃对漕运进行了调整,并委任许元主持此项工作。许元首先加强和籴的调节作用,并建立了完整的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发运司从中央取得一笔钱充籴本,每年定期在东南各路籴米储于转般仓,使“诸仓常有数年之积”,当某地无法完成漕运额时,即以储米代为上供,称“代发”,然后把代发米数折纳为钱,称“额斛”,加上水脚运费,由被代发的地区交纳,即“诸路有岁歉米贵,则令输钱以当年额,而为之就米贱路分籴之,以足年额。诸路年额易办而发运司所收钱米常以有余,或以其余借助诸阙乏”。“岁必六百万,而常余百万,以备非常”。这一固定的代发制度,充分发挥了调济补缺的功能,使漕运量的稳定有了可靠的保证,同时又有“权水旱,制低昂”之效。

当然,还应充分注意到这一措施具有的牟利作用,如苏辙所说:“发运司以所籴米代之,而取直于转运司,几倍本路实价,转运司米虽至而出限一日,辄不得充数。”

其次,许元在加强发运司领导职能的同时,注重六路转运司的配合作用,改善了漕运的组织管理工作。宋初,常以淮南转运司主持漕运转般事务,但该司没有监督、协调各路的职权,结果问题迭出。宝元元年(1038),发运司已成为领导和监督东南各路漕运的最高机构。于是,发运司直接指挥各路州县漕运,集中使用漕船,称之“团纲”,“不复委本路,独发运使专其任”,剥夺了各转运司分担的漕运工作。结果,发运司事务繁重,管理混乱,无法及时处理各种问题,而各转运司则荒于配合,也给漕运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完成定额,发运司只得改变汴纲漕卒冬季休息的制度,在冬季出江漕运,但相应的措施和管理跟不上,又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有汴卒不习江水,“沉失者多”的;有吏胥肆意分派汴船,敲诈勒索者;有漕卒“终身不还其家而老死河路者”等等,不一而足。

皇?(1049-1054)时,许元主持发运司工作。他针对以上问题,先奏请中央恢复了原来的制度,各路漕运仍由转运司管理,汴船不许出江。又奏请中央同意,以发运司全权领导六路漕运,明确彼此的权限,以加强对东南漕运的统一规划。经过许元的整顿,稳定了六路漕运的转般形式,增强了发运司领导全局的作用和各种配合的作用,改善了漕运管理混乱的状况。欧阳修对许元给予了高度评价:“修前人久废之职,补京师匮乏之供,为之六年,厥绩大著。”

许元卸任后,发运司对诸路的领导减弱。同时,各路转运司经费不足,漕船日益缺乏。因此,发运司只得再令汴船出江漕运。嘉?三年(1058),宋政府重申原来规定,下令东南各路按转般法规定漕运本路物资,“发运司更不得支拨里河(汴河)盐粮纲往诸路”。但这一命令实际上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到宋英宗时,只得默认了汴船出江的事实。

应当指出的是,在加强了各转运司的配合和相应的管理的情况下,利用冬季闲置汴船出江漕运,是现实合理的,从而缓解了各路漕运能力不足的矛盾,对转般法做了一定的调整。

宋仁宗时的改革,基本上消除了影响漕运量稳定的因素,是值得肯定的。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规定僵死以及浪费巨大等问题。这在漕粮以外的物资中表现得最为严重。推究其源,仍在于漕运管理体制上。因为按照既定的管理程序规定,漕运的各种定额指标全由中央财政机关三司制定,发运司只根据定额要求具体组织各路漕运,无权更改各项指标。所以随着情况的变化,指标便与现实严重脱节。加上封建官僚管理的弊病,就造成上述后果。

为了根绝这些问题,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在东南漕运中实行了“均输法”。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打破了旧有的管理体制,扩大发运使职权,使其“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全权负责东南漕运事务。

其次,根据京师的需要,对各项定额随时调整,避免造成所供非所需的后果,“三司有余粟,则以粟转为钱、为银绢,以充上供之数,他物亦然,故有无相资,无偏重之弊”。

最后,运用“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灵活变通,以节省运费。

为了保证“均输法”的实施,王安石对发运使薛向给予了极大信任,并拨给钱五百万?、米三百万石作本钱,使其掌握了雄厚的调节资本。在薛向的努力下,均输法充分合理地安排漕运事务,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宋王朝对东南物资的综合利用,缓和了供需紧张的矛盾,在转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漕运制度。薛向还雇募了一部分商船参加漕运,“与官舟分运,以相检查”,减少了官舟中的侵盗现象,这一措施,客观上还有利于民运业及商业活动的发展。

从宋初到宋神宗时期,北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漕运制度,合理可行,对保证东南漕运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官卖盐法的实行和东南丰歉的调济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故上下俱宽,而中都不乏”。吕祖谦高度评价为“此是本朝良法”。

四 “直达法”的产生及其影响

直达法是北宋后期在东南实行的漕运法,即东南六路物资由各转运司直接运至京师,不再于淮南对漕运进行转般、代发及调济的工作。

直达法最早产生于宋仁宗天圣时。在此以前,东南及广南上供中的一部分贵重之物,如金银、香药及犀象等百货,与粮食等大宗物资一样从运河漕运京师。船至淮南,因运河中堰埭颇多,只得转般递运,“虽免推舟过堰之苦,然侵盗之弊由此而起”。为了防止贵重物品丢失,天圣中,发运使方仲荀奏请以闸代堰,“自是东南金帛茶布之类直至京师,惟六路上供犹循用转般法”。这一变更无疑是现实的,但其规模小、地位次要,所以对总的漕运转般法影响并不大。然而,此举却为以后直达法的大规模实行,创造了条件。

宋徽宗崇宁(1102-1106)初,蔡京集团为了增加中央收入,改变了东南盐法,以钞盐(通商)法取代官卖盐法,盐利全归榷货务“不许诸路以官船回载为转运司之利”。实质上是将这笔收入从东南漕司手中掠为中央所有,各路损失不下数十万贯钱。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六路的收支平衡,使其原已紧张的财政状况更为恶化,各转运司便难以筹措到必要的漕运经费和船只,“漕计已自不足”。此外,六路漕船从淮南回时,无盐可运,空舟返航,极不经济。可见盐法的变化,对转般漕运制度造成了一次重大的冲击,使其陷入相当艰难的境地。

不久,转般法又遭到一次冲击,使其优势俱丧,仅存其转般形式。其时,发运使胡师文为求升迁,迎合当权者贪婪的需要,将发运司籴本数百万贯以“羡余”之名上交,换取了户部侍郎的职位,其后继者多加仿效,于是“本钱竭矣”,使转般法丧失了调济补缺的重要功能,“不能增籴而储积空矣,储积既空,无可代发,而转般无用矣”。总之,随着形势的变化,转般法难以维持下去。

在上述情况下,户部尚书曾孝广认为以闸代堰后,漕船可顺利通过淮南运河,转般法就无必要维持了。他奏请中央改行直达漕运法。崇宁三年(1104),宋政府正式下令在东南漕运中实行直达法,“六路转运司每岁以上供物斛,各于所部用本路人船般运,直达京师,更不转般。”发运司不再总管漕运,将原有汴船除留少部分,应付“非泛纲运”外,其余分拨诸路,徒具空名的转般法遭到废弃。

直达法的出现,应当说是转般法瘫痪后的必然产物。但是,两法相比,直达法明显弊多利少,远没有转般法优越。其弊主要表现在:其一,没有了“代发”制,等于取消了一个缓冲环节,使东南与京师之间的供需关系趋于紧张,造成北宋后期漕运量极不稳定的后果,“致多拖欠”。其二,调济平衡的作用丧失后,各路严格按照定额漕运,虽遇丰歉不同情况,也不能改变计划,均输法以前的各种弊端重新出现。其三,各路漕船频繁通过淮南运河,水闸失去正常控制,于是“河道日益浅涩”,影响了船只的航行。其四,东南转运司在经费匮乏的情况下,为了应付繁重的漕运,不得不增加额外赋税,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宋徽宗也承认:“自行钞盐,漕计窘匮,以江西言之,和、豫买欠民价不少,何以副仁民爱物之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拦截别路漕船的现象。其五“回纲无所得,沿江州县亦无批请,故毁舟盗卖以充日食,而败舟亡卒处处有之,转为贼盗不可胜计,其为害非细也”。

因此,直达法实行不久,就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尤以东南漕臣最感不便,要求恢复原法的奏章便不时出现。大观三年(1109),谭稹奉命调查此事。他指出:“自开岁纲运不至,两河所籴所般数日不多,何以为策?”建议恢复转般法。两年后,向子?又提出相同的请求及具体措施,江西转运副使张根也提出“尽以盐额还漕司,籴本钱还发运司”的建议。宋政府虽有意改善漕运状况,但既不愿放弃东南盐利,又不肯给六路和发运司足够的经费,所以,恢复之举便流于口头形式。

宣和以后,直达法的问题日益暴露,加上管理混乱,加剧了东南漕运的危机局面。宣和五年(1123),江西漕臣奏称:“如大江东西、荆湖南北有终岁不能行一运者,有押米万石欠七八千石,有抛失舟船、兵梢逃散,十不存一二者”,“至有一路漕司不自置舟船,截留他路回纲,尤为不便”。次年,宋政府不得已再做恢复般转法的打算,拨给发运司一笔籴本钱。但据杨时记载,“乃取之诸路”。杨时接着指出:“自钞法行,盐课悉归榷货务,诸路一无所得,漕计日已不给,今又敛取之,非出于漕臣之家,亦取诸民而已。民力困敝,徒为纷纷,无补于事。”可见此举无异于剜肉补疮,使东南诸路雪上加霜,根本无力承担漕运任务。或挪用应上交的籴本钱,或截用他路漕船,不一而足,虽屡禁而不止。而转般法也完全是徒具虚名,仅在淮南登记收支而已。靖康元年(1126),宋政府又规定,淮南、两浙依旧直达,江湖四路实行转般法。此时,北宋王朝覆亡在即,有关挽救漕运的措施终成泡影。

宋徽宗大观以后,出现了“或行转般或行直达,诏令不一”的局面。这反映出直达法对东南漕运是不适应的。当时朝野上下虽知其弊,并多次试图加以解决,但由于最高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不肯收敛其过分的掠夺欲望,所以未能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北宋后期,漕运陷入了动荡不定的境地,致使“户部校经数,岁亡十二三,而中都藏粟费且尽”,严重地削弱了北宋的国力,至靖康之变时,“财匮而府库虚……物力既耗,人心惊疑”,君臣为之束手。北宋亡国之所以迅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可见漕运制度对北宋漕运有着重大的意义。崇宁以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对东南漕运的大规模进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为中央集权统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北宋末,腐朽统治集团破坏了这一体制,导致了东南漕运混乱的局面,并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北宋漕运制度的这一变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原文发表于《河北学刊》199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代汉

    代汉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发布叶昭穿越了,从末世穿越到黄巾将起的汉末时代,作为一名三流世家的独苗,没有金手指,叶昭表示这点儿压力不算什么前世作为一方霸主,今生既然到了这豪杰并起的时代,又怎能庸碌一生,汉祚既然将尽,那便取而代之!
  • 一品国士

    一品国士

    那是一个刚刚经过战争重役的时代.那是一个北驱匈奴,南慑山越的伟大君王辞世后的时代。那是一个看似清平安乐,实则为风气云涌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当朝皇帝年幼多病,朝中大将掌权,各处藩王枕戈待旦的时代。那是一个君王更换频频,皇家大势未明的时代。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背景下,偶然之间,主角重生在了一位刚刚下定“绝心”的堕落子弟身上......苏真:“兄弟,我怎么感觉这里这么阴啊?凉飕飕的.....”室友:“唉,又是一个被吓傻了的。”苏真:“谁傻啊,我只是一时没拗过劲来而已。”室友:“吹牛吧你,主动到这来准备当内宦的,有几个是不傻的。”“内宦?宦官?.....”苏真闭上眼睛仔细的搜索了一下朦胧的记忆,恍然道:“这身体的原主竟然要去当太监么?!....吃饱了撑的!”
  •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1811年,内有忧,外有患,天朝大厦将倾。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了沉睡中的大清。1898年,甲午海战,大清再摔一个四脚朝天。1900年,仰仗义和团的慈禧向西方列强叫嚣,却再次被羞辱。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族终于在趔趄中爬起。这一百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涅槃。
  • 书立方4-红顶商人胡雪岩

    书立方4-红顶商人胡雪岩

    《书立方·第4辑:红顶商人胡雪岩》内容简介:胡雪岩,从最开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计,到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的人可能经过几世的人脉和财富累积,也不能获得像胡雪岩那样的成绩。但是,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在给胡雪岩提供了崛起和发展的无限的可能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弊端,胡雪岩身处其中,避免不了地要受到周围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胡雪岩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曾名扬一时羡煞无数世人的商业奇才,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衰败下去,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疑惑和叹息。
  • 穿入中世纪我的历史大佬群

    穿入中世纪我的历史大佬群

    李晴魂穿到中世纪也就算了,偏偏是个不受宠的伯爵长子,很快连继承权都没有,还要防着弟弟和后母的暗算。你的好友李世民上线。李世民:这事情简单,你先找个门,最好叫玄武门。李晴:这哪有叫玄武门的,呃,等等城堡门可以吗?李晴:终于有了自己的领地,卧槽,这么多封臣要造反,还有贵族要谋我田地和家产。你的好友嬴政上线。嬴政:瓜娃,这么麻烦,你统一一哈嘛!李晴:平息了叛乱,统一了国家,该歇下了吧!公爵大人,教皇大人要你去东征,不服从就要判你绝罚。你的好友大贤良师张角上线。张角:滑稽!李世民:为啥他有头衔。嬴政:就似得,不公平。李晴:教皇已死,国教当立。书友酒馆:一、六、四、一、六、二、九、零、七
热门推荐
  • 修罗鬼门

    修罗鬼门

    我叫马飞,从小跟师傅抓鬼除魔,十八岁当校花保镖,斩百年老妖,除千年尸王,一人一刀一路斩妖除魔。QQ书友群:530236150
  • 网游之神棍小白

    网游之神棍小白

    一个要长相没长相,要学历没学历,要家世没家世的“三无”人员,在公园偶遇打太极拳的老人,获得了一个游戏头盔,生活也因此改变,职业为神棍,外加一只毒舌鸵鸟宠物,且看一个小白加路痴的她如何在游戏里招摇撞骗,闯荡出自己的位面人生。
  • 三生轻梦

    三生轻梦

    这是一个大学生穿越成丞相府二小姐的故事。第一世,她偶然间被纪小侯爷放入心底,深入了解后,得知小侯爷身世坎坷的她毅然倾其一生为他铺路。可是后来,她发现,原来他有未婚妻,原来他不想他放在心尖尖的人为凡尘俗世所扰,原来她自始至终都是棋子。可她还没来得及去质问他,便被他的心上人所害。最后一眼,却看到他奔向了他的心上人。第二世,姜乔无故失忆异世而来,前尘俗事再次上演,可他却始终位于她的身侧,不愿远离。“丞相府二小姐?为何本侯觉得你甚时熟悉?”就好像我们在一起了好久。“国事早已远去,我此生只愿与夫人日日不分离。”姜乔依偎在他怀里,恍然分不清所在何处。第三世,姜乔眼角带泪悠悠醒转,眼前是她睡前穿越的书桌,仿若从未发生过。只留了满书的泪。匆匆提包出门,迎面撞上一个人,却是梦里人的模样。
  • 繁花岁尾

    繁花岁尾

    我有酒,正好,你有风花。来上一杯,和上一曲,挺好。
  • 聊斋主人

    聊斋主人

    鬼魅是他的爱,狐仙是他的情,离散分和是他的哲学,常伴青灯是他的归宿……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勿以金钱论英雄

    勿以金钱论英雄

    新时代,新风气。一股追求快速获得金钱之风刮来,人们为追风,绞尽脑汁,用尽各种手段,争得头破血流。然而,金钱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吗?当你拥有一切物质需求的时候,你是否真正感受到快乐?你会不会感叹时间都去哪了?主人公哲伊花了十年时间获得自己想拥有的一切后,突然发现生活变得无趣。知道遇到单纯简单的丑女以新,哲伊的一切都改变了。
  • 虚无冥王

    虚无冥王

    万物皆有生灭,神也难逃一死。试问谁能挣脱命运的束缚,活个天荒地老,永恒不朽?且看一穿越异世的屌丝,如何从逆境中一步步崛起,与诸天神魔争锋,与天地法则抗衡……
  • 闺密你好

    闺密你好

    赵云沫,柳默鸣,陈紫环,三位女主在学业上磕磕撞撞,还是一路挺了下来,在小学六年级毕业的那一刻大家都流下了泪水,本以为不会再见面没想到初中竟然成了室友,又擦出了友情的火花,具体的内容大家自己看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