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90300000003

第3章 怎么跟孩子说,又怎么听孩子说——培养孩子自控力,家长必须先学沟通

8.好家长会听又会说

规矩8:和气交流,温柔相处

我跟璐璐的交流总是和风细雨式的,我们也习惯了这种交流方式。当然,璐璐也是一个普通孩子,她也会淘气,也有让我想要抓狂的时候,但每次当我即将爆发时,我就立刻提醒自己:“发脾气,除了让彼此的情绪更激动、事态变恶化外,毫无益处。更重要的是,也会让孩子性格变得暴躁。”如果实在压抑不了,我通常是走开几分钟,待情绪平复了以后,再与璐璐讨论。其实,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她的某些意见未必是没有道理,家长需要的是耐心倾听。

当然,家长除了有耐心倾听,还需要在有必要时,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这就是家长的“说”。当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尽量别用负面的语气,比如“真笨,这都不会。”“你长耳朵了吗?还要我说几次!”“你跟你爸一样。”这种否定、明显带着情绪发泄的话,不仅对给孩子帮助无益,还会让孩子自卑、压抑,将孩子探索学习的热情掐灭。更严重的情况是,孩子在父母这里得不到认同与指导,他就会在其他方面证明自己,如果遇到的是居心不良的人,情况就糟糕了。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也挺可怜,尤其是遇到比较“专制”、缺乏耐心的家长。当家长心烦时,可以选择冲孩子发火;在学校,老师心烦时,也可以冲孩子们发火,可孩子心烦的时候,该冲谁发泄呢?在某些家长面前,孩子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不满,轻则被斥责,重则挨打,因为在这些父母的观念里,对父母说“不”,就意味着不孝顺、叛逆,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该遭受多大的心理创伤?

家长应该在心里留一点空间给孩子,倾听孩子那些也许对你来说“无关痛痒”的芝麻小事,正是这些“芝麻小事”却因为家长的冷漠,而让孩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倾诉的欲望,当家长发现“自己不知道孩子想什么时”就已经为时太晚。

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可以听出许多孩子不愿意、不好意思告诉家长的“弦外之音”,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困惑与梦想,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璐璐小学一年级时,有段时间突然对搭配衣服有了狂热的兴趣,每个周一早晨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搭配衣服。但很明显,许多时候,她自己挑选的衣服搭配起来都非常不合适。有一次,她穿一套小西服的套裙,因为衣服本身是黑灰色的,她又挑选了一条黑色的紧身裤,对于一个小姑娘而言,这就太沉闷了点。

我站在一边说:“嗯,这套衣服穿起来很有精神,璐璐搭配得也不错,很协调。不过,璐璐,妈妈想看看搭配这条蓝色裤子会不会好看啊。你看杂志上是搭配的桃红色,这种颜色搭配很挑人呢。”

我这样一说,璐璐一般都会先换上蓝色裤子:“妈妈,我觉得不好看。”我就顺势说:“那照着书上试试桃红色。”璐璐一试桃红色,加上爸爸在一边说:“嗯,璐璐穿上桃红色,显得很活泼。”璐璐就高高兴兴地穿上桃红色的裤子上学去了。

有朋友问,如果璐璐执意要穿黑色的裤子呢?我的答案是平和地告诉璐璐这样搭配可能会沉闷,如果她实在坚持,那我就尊重她的意见。但我会在其他场合,比如逛街、看杂志时,“无意”地跟她讨论:“这样搭配就好看了,看来粉红色配咖啡色挺好看。”时间长了,璐璐就会自己搭配了,而我的提议也越来越少。

有的家长抱怨:“不管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听。”那家长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说得对”。同样的事情,语气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不同。家长的语气不能太强烈,态度要平和,不能有高高在上,随时用教训的口吻,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反感。孩子如果反感家长,有了对立情绪,家长的话他能听听进去多少?而用家长的架子逼迫孩子,即使孩子妥协了,也是暂时的。家长的这种独断,会让孩子失去跟父母讨论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孩子以后与他人的相处,因为他从父母这里没有学到良好的沟通方式。

家长要跟孩子说,首先要在心态上将自己与孩子放平等,沟通是跟孩子进行一场讨论,不是要教训孩子。家长有了这种心态,态度上就很容易表现出来,孩子感觉到的就是父母的关心以及对自己的尊重,他才会用心听父母的观点,与父母讨论。而父母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告诉孩子他的做法欠缺考虑的地方在哪里,会有什么不恰当之处或者危险。

与孩子交流,对孩子“说”,并不是答应孩子所有的要求、对孩子的错误也不提出批评。在必要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

当然,如何拒绝孩子,也是学问。在与孩子交流中,我不太喜欢讲太多大道理:孩子小了,讲了也不懂;孩子大了,比家长能讲大道理。我总是简单而清晰地阐述原因,然后告诉她,她自己这样做的后果。

教育无小事,父母的一言一行,哪怕是“说”与“听”这样的小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生,而对孩子的人格、性格、品德的培养,也是在一件件的小事,一天天天的经历中进行的。孩子在家长的耐心倾听、平等沟通里,会学到如何尊重他人、如果管理好自己,不断地修正缺点,做一个自尊自立自律的人。

当孩子倾诉的需要被父母忽略、打断,甚至斥责时,孩子会感到自己不受重视,在他内心里,还会由此认为父母不关心、不爱自己,从而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欲望。只要条件许可,父母都应当尽量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做父母要耐心“听”、善于“听”,只有通过“听”,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关心。而亲子间良好的交流,也是在孩子的“说”,家长的“听”里开始的。

9.合作比“听话”重要

规矩9:你不用“很听话”

许多同事朋友都羡慕我有一个“听话”女儿,他们说:“看起来,你没费什么力气教璐璐,怎么她就怎么‘听话’?”当我告诉他们我对璐璐的要求从来不是“听话”时,他们一副将信将疑、匪夷所思的表情。

这并非是我卖弄玄机,而我确实是从不要求璐璐“听话”:家长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吗?家长能代替孩子去思考吗?家长的知识与经验,真的足够应付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吗?

如果父母能承认以上三个问题都存在否定回答的可能,那么,在孩子“听话”问题上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要求。一味地让孩子“听话”,不仅是教育方式的粗暴,更是家长的惰性。有些自我意识较强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像部队那样“服从、服从,还是服从”,但家庭不是部队,父母也不是军官,家应该是孩子感到安全、放松、快乐的地方,而父母应该是最能给孩子带来温馨、安全感的人,如果要让一个小学生,在学校听了一天老师各种要求、指令后,回到家,还要一切听从父母的“指挥”,我不知道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家庭温暖,对家庭会有多少依恋之情,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在孩子稍微大点,上了中学以后,出现种种逃离家庭的行为:晚归、甚至不归,交上不良朋友……就不足为奇了。

有的父母很得意,因为孩子“很听话”,我却感到情况其实比“不听话”的孩子更糟糕。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父母的想法与孩子的渴求未必能完全统一,既然不完全一样,那么孩子的“听话”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完全抹杀个性的需要,一切以父母的需要为需要,盲目听从父母安排的一切。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成年以后,不懂得选择,就更谈不上责任。这样的孩子看起来“乖巧”,父母当起了也省心,但当孩子变成“啃老族”、“奶嘴男”以后,父母才悔之晚矣。

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用“高压”甚至是“武力镇压”或者所谓“奖励”(其实是贿赂)孩子的方式来换取了孩子的“听话”。被强迫按照父母意愿做事的孩子,一旦到了有反抗能力的青春期、叛逆期,就会对父母曾经的“高压”激烈地反抗,即使父母的建议是正确的,孩子也因为反抗而反抗,不仅激化了父母和子女的矛盾,更让孩子失去了判断与分析的理智。

物质匮乏早已与00后、10后的孩子无缘,因此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去贿赂孩子,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即使短时间内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一旦父母达不到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的“听话”自然也会懈怠下来,甚至为了达到目的,逼父母妥协。而且,父母的这种贿赂行为,所传递给孩子的,是极为功利的思想。

当孩子真的养成了某些不良习惯,需要家长帮助纠正时,合作也远比“听话”更重要。许多抱怨孩子不“听话”家长,往往首先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贴上了标签:“这孩子就是不会自己整理房间”、“真烦人,学习一点不自觉”……即便孩子有心改正,在家长唠叨的“强化”中已经被贴上了标签的孩子,还有多少想要修正自己的动力?

“标签”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家长如果要给孩子贴标签,也应该贴上积极正面的,如“美食家”、“建筑师”、“小老师”等等。父母不仅要在嘴巴上管住自己,更要在心态上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对父母的一举一动更为敏感,他们能从家长的细微反应,捕捉到父母的想法与感受。

当我们需要孩子做某件事情时,不妨也用上“敬语”,以商量式的口吻讲出自己的要求。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当我用命令式的口吻对璐璐说话时,她表现得磨磨蹭蹭,漫不经心,而当我换成比较礼貌的语言,带着一丝商量意味说:“请去刷牙,好吗?”璐璐往往会很乐意地去做。即使不马上做,她也会给出积极正面的回答:“妈妈,我想吃完水果再刷牙。”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始终认为良性的“沟通”比狼性的“要求”更有意义。

许多长篇大道理的灌输,看似苦口婆心:“不能吃手指。手指上有很细菌,不卫生,会生病,会打针,不是乖孩子,妈妈也不喜欢,下次别吃手指啦。”这么大的信心量,孩子消化不了。

许多讲了长篇道理的父母,因为孩子不能理解,渐渐失去耐心,从“循循善诱”变成“抓狂”式样的责问:“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怎么还这样!”父母应该采取“合作式”的沟通方式。

有段时间,璐璐很不喜欢整理房间。我没有直接提要求,而是在某个周末,对她说:“璐璐,来,我们一起打扫房间吧。”当全家人都开始行动起来时,璐璐也就自觉地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时间一长,不需要我们再提醒,璐璐也就养成了自己整理房间的习惯。

激发孩子的合作兴致,远比喋喋不休地说教、打骂更有效。当父母变成积极的参与者,不仅有助于引导孩子,还避免了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让我们一起……”远比“你怎么……”、“限你二十分钟内……”往往更有效。

想培养出富有自律性、并且有合作精神的高情商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沟通技巧,任何简单与粗暴的方式,都可能成为孩子未来成长中的隐患,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会迷惑,爸爸妈妈到底是要告诉我什么?是让我别吃手指,还是要告诉我手指很脏?发展心理学认为,对于七八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孩子大多数都听不明白,而当孩子更大一点,其实,父母讲的道理,他都懂,更不愿听父母讲道理。父母只需要告知孩子“该怎么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简单解释即可。

孩子频繁地犯相同的错误,他自己也很沮丧,而家长的指责会让孩子在沮丧之余丧失改正错误的兴趣与信心。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提醒孩子他所犯的错误,而是努力营造一种环境,让孩子主动去改正坏毛病。

10.别让孩子对沟通、协商失去信心

规矩10:学会说“不”

这天,我与猪猪、猪猪妈妈一起逛街,主要是替猪猪购买过年的新衣服。与两个大人高昂的情绪相反的是,猪猪似乎并不太兴奋,从出门开始就磨磨蹭蹭。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替他挑选衣服时,猪猪却是一脸事不关己的漠然,没有一套衣服得到他的认可。逛到第三家童装店时,他甚至开始不耐烦。这对脾气本身就急躁的猪猪妈妈简直是种挑衅。猪猪妈妈强忍怒气,拿着一套牛仔服问猪猪:“我看这套就不错,你觉得呢?”

我看得出猪猪对这套牛仔服也不是很满意,但一接触到妈妈的眼神,嗫喏着点点头,然后很快地低下头,丝毫没有买到新衣服的喜悦。我拦住了就要付款的猪猪妈妈,看了看时间,装作惊讶地说:“啊,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教中心了,猪猪,咱们改天再买,好吗?”猪猪无所谓地点点头,然后,我们一起坐上车。猪猪妈妈开车,我与猪猪坐在后排。对猪猪今天的表现,我很诧异,一个8岁的孩子居然会对新年礼物不感兴趣甚至排斥,这是为什么?

我故意对猪猪妈妈说:“我还记得从前,我小时候过新年时,大年三十,提着自己做的灯笼走街串户。”猪猪妈妈说:“是啊,我还记得每到过年时,我妈就要替全家人做新衣服。有一年的年三十,枕着一件花布棉袄,我一夜没合眼。”我与猪猪妈妈聊得开心,猪猪却表示出了一种不屑。我突然察觉,也许,猪猪不仅对新年礼物,甚至整个新年对他都没有吸引力。

我让猪猪妈妈先回家,我则带着猪猪步行去家教中心。一边走,我一边感叹:“如果天天是新年就好了。”猪猪却说:“舅妈,我不想过新年。”话题被自然引出,我立刻抓住苗头:“为什么?新年有压岁钱、有新衣服穿,还可以跟小朋友们尽情玩,还可以收到礼物,为什么不喜欢?对了,猪猪希望舅妈送你什么新年礼物?”猪猪抬起头看了我好一会儿,确定我是真诚地向他询问后,等了好一会儿才小声地问:“舅妈,可以不可以把礼物直接折成钱?”我点头:“当然可以啊,反正也要发压岁钱啊。”猪猪又提出了要求:“舅妈,能不能不告诉我妈?”我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没问题,但你方便告诉舅妈,你要钱来做什么吗?”猪猪皱紧的眉头松开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其实也没什么,我想买一双旱冰鞋。”

“你不是有一双了吗?”我问。猪猪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那是妈妈选的。”经过了解,我才知道,猪猪参加了学校的滑冰队,要好的几个队友组成了“闪电”滑冰队,承诺要买相同的滑冰鞋,结果猪猪妈妈一看那双鞋子,直接就拒绝了:“质量不好,根本不值这个价钱。”然后,她自己在网上花了600元,给猪猪买了一双据说质量好、安全系数更高的名牌溜冰鞋。然而,猪猪却不领妈妈的情,宁可不溜冰,也不穿新买的鞋,猪猪妈妈又气又急,差点又揍猪猪一顿。

我说:“你不喜欢,可以直接告诉妈妈啊。”猪猪摇摇头,轻轻地说:“妈妈不会答应的。”我心里一震,猪猪对跟妈妈沟通协商意见失去了信心,这可不是好现象。

后来,我与猪猪一同去买了他喜欢的溜冰鞋,然后当着他妈妈面,当成新年礼物送给了他。由于是我送的礼物,猪猪妈妈也没好说什么。但这双溜冰鞋却没让猪猪的好心情持续几天。他莫名其妙地叹气。我觉得挺好笑,一个8岁的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不了的烦心事。没等我细问,猪猪就把他的烦恼告诉了我。

原来,每年春节,猪猪爸爸一定要把猪猪带回奶奶家。奶奶虽然喜欢猪猪,但对猪猪妈妈却一直有看法,因此难免要在猪猪面前数落他妈妈的不是,猪猪回去一次,就听一次,几次以后,猪猪不乐意了。此外,奶奶家在农村,也没几个孩子,猪猪感到并不好玩。每次猪猪回来以后,听到小伙伴们描述自己快乐精彩的新年时,猪猪眼睛都绿了。

我说:“猪猪,你不想回奶奶家,完全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不去奶奶家,并不代表你不喜欢、不孝顺奶奶。”猪猪说:“不行,舅妈,如果我说我不想去,我爸爸会揍我的。你也不能告诉我爸爸妈妈。”

我叹口气,开始观察猪猪,发现了他较其他孩子敏感,很会察言观色,大人们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好像他的一切行为就是为博取大家的欢心。

所幸,当我跟猪猪妈妈提起这个问题时,她很惊讶:“猪猪从来没对我说他不喜欢、或者不高兴。”我不客气地说:“那是因为他觉得说了也没用,不仅不能获得帮助,也许还会挨骂。”猪猪妈妈开始反省自己:“也许是我把他压制得太厉害。现在怎么办?”我说:“现在要培养猪猪对成人说‘不’。你要鼓励猪猪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表达。”

由于,猪猪跟我比较亲近,喜欢跟我交流,那就从我开始。这天,跟猪猪聊天时,我故意念错几句诗,猪猪愣愣地看了我几眼,最终什么也没说,反而是一边的璐璐马上说:“妈妈,念错了。不是这样。”我立刻表扬了璐璐:“哇,璐璐的知识很扎实。”看到璐璐得到表扬,猪猪就小声地说:“其实,我也知道舅妈念错了。”我温和地说:“舅妈相信你一定也知道这句诗,但你怕说了舅妈没面子,怪你,对吗?”猪猪点点头,我继续说:“怎么会呢?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也有表达自己需要的自由。如果我错了,你们不告诉我,我就不能进步,同样,如果你不喜欢,你不告诉我们,我也不知道。”

第二天,猪猪在我家吃饭,做饭前,我故意问:“做水煮鱼,好吗?”猪猪还没说话,璐璐就说了:“妈妈,水煮鱼太辣了。”我说:“那酸菜鱼,怎么样?”璐璐说:“太好了。”这一幕,一直被猪猪看在眼里。

到了晚上,猪猪妈妈来接他回家,在我眼神的鼓励下,猪猪终于说:“妈妈,我还想在舅妈家玩。我可以睡沙发。”猪猪妈妈跟我对视了一下后,爽快地答应了猪猪的要求,一整晚猪猪都很兴奋:“舅妈,原来,我也可以跟妈妈说‘不’。”我说:“是啊,今天猪猪表现就很不错,不仅提出了请求,还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年春节,猪猪果然没回奶奶家,而是留在家里陪妈妈。猪猪妈妈私下里说,是猪猪帮了她的忙。其实,她也不太想去奶奶家,猪猪对爸爸说不去,反而让她有了留下来的借口。

我们要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让孩子不失去自我,要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就不能压抑孩子的批判精神。有了正确的批判精神,敢于对成人的要求说“不”,孩子才不至于陷入谄媚与奴性,才有更健全的人格。

父母应该仔细倾听并尊重孩子的“不”,孩子学会了说“不”,才会说:“我认为应该……”。对成人勇敢地说“不”,拒绝家长不合理的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儿童走向精神独立的第一步,家长应该充分理解,甚至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无论孩子的观点是对还是错,都应该给予尊重。

当孩子的个人愿望与诉求屡次被忽略、甚至被家长以自己的意志强制替代后,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另外,从父母的态度里,他会这样想:“我的意见是不重要的。”有了这种想法的孩子,容易变得敏感、自卑、没有主见。所以,家长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喜好,鼓励孩子多尝试。

会“察言观色”的孩子,其实是受压抑较多的孩子,他们会暗自揣摩家长、他人的喜好,觉得这样做会让家长更喜欢他,从而避免一些指责与惩罚。在某些时候,孩子会表现出“骑墙”的现象。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家长应当警醒,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猪猪会失去自我,讨好与谄媚,就是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而这种讨好与谄媚,又是以压抑自己本身的需要为代价的,时间长了,孩子的身心都会扭曲。

11.奖与罚的艺术

规矩11:没有物质奖励,是因为不想让你变得功利

因为我理科不好,甚至可以说偏科严重,所以高考时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这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之一。怕璐璐也出现偏科的情况,我对她谈的比较多的,反而是关于自然科学类的话题,最早送给她的书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而文学类的东西,其实璐璐已经通过看我满满几书柜的书得到了充分的营养,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更自然,孩子吸收得更快。我的苦心没有白费,直到高中璐璐也没出现偏科的情况,而且越到后来,璐璐的成绩越是呈现上升趋势,到了高二时,已经是班上的前三名。

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璐璐,顺便让我谈谈经验。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家长充满了信任与渴望的眼神,真觉得惭愧,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老师体谅我,最后让家长们提问,我选择回答。一张张的纸条传了上来,我看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你怎么鼓励或者奖励孩子?”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到奖励的问题。我选择了这个问题。

我说:“其实我很少奖励孩子。”此话一出,台下窃窃私语。我举了一个例子:“初中的几何题,让孩子们很头疼,但璐璐却很喜欢。她经常自称是‘福尔摩斯’,要从给出条件里的蛛丝马迹里挖出线索,然后证明出结论。每当她用10分钟、半小时完成一道证明题时,那种解题后的喜悦与满足,还有随之而来的信心,就已经是极大的奖励了,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享受这个过程。”

我再举例子:“再比如,璐璐用了大半天整理好房间,我也同样不奖励。”因为打扫完房间,她待在干净整洁的房间里,舒畅而愉悦,这也是奖励。事实上,孩子体会到这种事情本身的、内在的奖励,远比外在的奖励更能让孩子快乐自信。当然,我也经常使用外在的奖励方法,比如买一小袋她喜欢的零食。不过,在我对璐璐的奖励过程中,我一般不采用物质的方式,更侧重精神奖励。

物质奖励有许多弊端,孩子本身是向往美好的,想要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但家长的物质奖励,破坏了孩子良好的天性,让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奖励上。

比如孩子考了满分,就送他想要的遥控飞机。这一次,他满足了,但人的欲望是无限攀升的,下次他的要求,家长还能满足吗?一旦家长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的学习变得功利,更会让孩子有“替家长学习”的想法。所以,我对璐璐奖励的原则是:尽可能让孩子从解决事情中获得满足感,并深化这种感觉,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内部奖励”。首先是孩子自我发现的“内部奖励”,如果要进行适当的外部刺激,那么也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

我记得唯一一次物质奖励,是璐璐英语考取了满分后,我们送给她的一个MP3。当时买MP3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她把英语学好,相当于奖励了她一个学习工具。”

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容易让孩子产生功利心理。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物质奖励。

其实,现在的90后、00后们,在物质上父母都给予了充分的满足,因此物质刺激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还容易让孩子养成贪图享乐的恶习。

而说到惩罚,我觉得许多家长并不懂如何惩罚孩子。孩子犯了错误,要接受惩罚,我见过许多愚蠢的惩罚方式:罚做习题、罚抄书、罚做家务、罚写小字、罚跑步……之所以说愚蠢,是因为家长用这种惩罚暗示孩子:学习、做家务、锻炼都是痛苦的事情,所以才能作为惩罚手段。家长种下了这思想,又怎么保护孩子对学习、劳动、锻炼的兴趣与热情?

我当然也惩罚过璐璐。一次,我正赶一篇稿子,之前我就告诉过璐璐,妈妈在工作,今天必须把这篇稿子交上,答应了编辑,就要说到做到,讲诚信。你先自己玩,妈妈交了稿子,再跟你去楼下玩。

璐璐答应了,但可能一个人玩确实无聊,她开始磨磨蹭蹭地走到电脑前,我提醒过好几次:“璐璐,妈妈忙,待会儿妈妈陪你玩,这篇稿子很重要。”但璐璐还是伸手在键盘上乱指,等我上卫生间回来后,我傻了:我快写完的稿子居然是一片空白,我急忙要撤销,却发现璐璐已经无意间点了“保存”,我的文稿彻底没有了,被璐璐删除了。

我又气又急,璐璐也该接受惩罚。她也知道自己犯错了,傻傻地看着我,她从未看到我这样怒气冲冲过,表情里满是惊惧。我拎起她就塞到两张沙发间的墙角处,让她反省。这就是我对璐璐采取的较激烈的惩罚方式,通常是45分钟。其实,这45分钟也是家长的自我调整时间。我也是个性子急的人,有时候对璐璐也缺乏耐心,当她把我激怒到要抓狂的时候,我也想狠狠地揍她一顿,以发泄怒火。但我知道,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所有的教育方式中最应该舍弃的,不仅对孩子的教育无益,还容易给孩子留下阴影,对孩子的性格非常不利。

我通常是把璐璐塞到墙角之后,走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冷静。往往只需要10来分钟,就已经冷静了下来。然后,走到璐璐面前,心平气和地跟她讨论,今天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这次,璐璐很委屈:“我没想要弄没你的文档,我就是无聊,想要你陪我玩。”其实,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这样“粘”着我。而且,这段时间由于准备一个知识竞赛,确实忽略了孩子,难怪璐璐会有这样的情感需求。

于是,我对她说:“最近妈妈因为工作忙陪你的时间少了,你想要妈妈多陪陪你,这点妈妈能理解。但妈妈在工作的时候就像你学习时候不能让人打扰一样,妈妈越专心投入,效率越高,才有可能早点儿做完陪你玩。如果你让妈妈分心了,那我就真的没有时间陪你了。璐璐可以想一下,如果下次你还想妈妈陪你,那你要怎么做?”璐璐想了一会儿说:“妈妈,咱们可以预定时间吗?你告诉我你的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我决定等你或者不等你玩。”

我说:“好啊,这个办法真不错。如果妈妈超过了预定时间工作还没完成,那妈妈也一定停下手里的工作陪你。璐璐,你看,妈妈也需要你监督快点做完工作。”

事情到这里似乎解决了,我耸耸肩说:“但今晚说好去姑姑家玩的……”璐璐低头说:“我在家看新买的图书陪妈妈。”

惩罚孩子,甚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是目的,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反省,通过反省找到解决问题,不再犯错。

对于家长来说,无论是奖与罚,都要态度明确,奖励要郑重其事,而罚也要果断及时。此外,奖与罚,都要避开家长心情特别激动或者特别恶劣的是候,要保持足够的客观。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了喜悦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肯定了自己,获得了极大的信心。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泼孩子的冷水,也不是表现夸张地表扬孩子,而是需要客观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认同,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当家长把学习、劳动当作惩罚的手段时,孩子会这样想:“爸爸妈妈怎么不把去游乐场玩当作惩罚,可见学习(劳动)果然是痛苦的事情。”所以,为了让孩子有学习、劳动的兴趣,不仅不能当作惩罚手段,甚至还应当当作奖励,比如可以买一本孩子喜欢的图书,学一首优美的诗歌等。

12.为攀比而买东西是虚荣和自卑

规矩12:把愿望冷冻几天

璐璐上四年级时,有阵子非常苦恼,看到班上许多同学都换了新自行车,她也不免跃跃欲试。但她知道,我跟她爸爸不会同意。因为她的那辆自行车才刚买一年,性能良好,再加上璐璐保养得不错,看起来还是半新,没有换的理由。

能骑上崭新的自行车跟同学一起去郊游,是多么惬意的一事情。加上同学极力劝说:“买吧,买吧,买了咱们的车都是新的,咱们的‘少女单车队’才名副其实。”

璐璐毕竟是个孩子,要好的同学这样一撺掇,心里对一辆新自行车的渴望日渐强烈。虽然,她自己管着零花钱与压岁钱,但为了让自己不乱用钱,新年里,璐璐就把钱存成了定期,实在需要用钱时,她可以在我这里“借支”,然后在新年后归还。况且,这样“大宗”的开支,她还是要告诉我们的。

当璐璐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时,我没有立刻反驳她,而是首先认同了她的想法:“的确啊,新的单车比旧的自行车起来好看。但如果买了新的,这辆旧车又怎么办呢?”璐璐现在的自行车已经是挂在了阳台的墙上,如果她另外再买一辆,确实没地方放,这是现实问题。璐璐所面临的选择无非是:送人,当废旧物品处理掉。

这辆自行车是璐璐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我跟她爸爸送她的生日礼物。之前,她很渴望有一辆自行车,经常在自行车店徘徊,对一辆枚红色的小单车情有独钟,所以,当我们把单车放在院子里,她刚走到楼梯间时,几乎是飞了过来。之后,她对这辆单车非常珍惜,每次骑了回来都要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挂在墙上。

我们一家三口各自骑着单车,去许多地方游玩过。所以,这部单车对璐璐也有特殊意义,她是不愿意轻易舍弃的,送人或者干脆当废品处理,都是她不愿意接受的。

璐璐陷入了沉思,显然很为难。我说:“这样吧,璐璐,咱们来拟定一个“愿望清单”,就是把你想要的,想买的,不管是近期还是远期,都写上。然后,我们再来做选择,行吗?”璐璐点点头,开始进房间低头写。不一会儿,一个清单就出现在我眼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原本以为我们对璐璐的合理要求,已经尽量满足了,但哪知道,她的愿望清单居然还有十几项。璐璐有点儿不好意思:“妈妈,是不是太多?”孩子既然把她的愿望写给我,就是一种信任,而且她列在单子上的愿望,其实她的同学早就有了,所以不能一下否定,甚至打击孩子。我笑了笑说:“欲望才是进步的动力。你看,理想也好,梦想也罢,说到底,不都是欲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是物质的。”

但这份清单也让我看到了璐璐开始萌发的在物质上的攀比心。这当然不是好现象,我在思考,如何才能将孩子从攀比的旋涡里拉出来。

放在璐璐清单第一位的便是那辆自行车,然后是手机。我把璐璐的清单放在一边,对璐璐说:“你好好考虑一下,如果确实需要,我会借钱给你买。不过,因为这个月办喜酒的朋友太多,我跟你爸爸要准备很多礼金,可能暂时抽不出那么多钱,要买,可能也要下个月了。反正,好饭不怕晚,说不定到时候咱们看到更便宜更好的也说不定。”

我这样说,璐璐也无话可说,只是有些情绪低落。

我跟她爸爸说了这事情,她爸爸叹息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几乎从不匮乏,但攀比心理却越来越严重。

我说:“孩子爱攀比,一方面是虚荣,另一方面是没有自信的表现,当然,咱们也需要做一个调查,如果全班80%的同学都有手机,那咱们确实应该考虑给璐璐买一个,如果只有20%的同学有,那就不必了。现在的问题是,要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物质攀比上转移开。”

成人购物都经常会头脑发热,何况孩子?过了几天,我跟璐璐重新谈起买自行车的事情。经过了几天强烈想要新车的愿望,好像燃烧过头的火焰,没有了后劲,璐璐懒懒地说:“妈妈,我不太想换了。‘少女单车队’都快解体了。”我没多说什么,又提起手机。璐璐显然很想要手机,提起手机就滔滔不绝。我说:“这样吧,如果你实在想用,就把我的手机拿去用段时间吧。”璐璐问:“那你呢?”我说我没多少电话,再说手机的功能只是加强联系而已,我不做生意,没那么多需要联系的。有时候,写稿子正写得投入时,一个电话打过来,我还很烦。璐璐最终还是决定等等,不用我的手机。

转个月,再问璐璐时,她的愿望清单已经变了,手机已经从里面删除,替代手机的是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她要攒钱买一台雅马哈电子琴。我又说好。璐璐很奇怪:“妈妈,你为什么都不反对?”我说:“不都没买吗?反对什么?如果一件事情、一样东西,让你一个月、半个月都魂牵梦绕,就证明你是真的想拥有这样东西,那你为之努力拥有它也没什么错。但如果在‘冷冻’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自己并没有当初那么喜欢,那就证明,这种渴望带着明显的冲动,是不成熟的。”

璐璐笑了起来:“妈妈好狡猾,一早就在‘冷冻’愿望,不过,这个方法,貌似还十分有效。”我邀请璐璐陪我去小区外买烤红薯吃,这也是她最喜欢的零食之一。买红薯的时候,我故意与小摊主“砍价”,老板叫苦不迭:“大姐,我这样一个红薯,一个也就挣你五毛钱,还要丢掉买回来坏的红薯,真不能少,一天到晚就守在这里,就指着卖这几个红薯给孩子换学费。”璐璐一直没说话。

傍晚出去买西瓜时,有个男人正想买小贩那个咧开的西瓜,一般的西瓜要买两块,男人想每斤5毛买回那个碎西瓜,他说:“买给孩子尝尝。”但小贩拒绝了,坚持要卖一元,我看到男子几次把手放到口袋里想拿出钱,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落寞地离开。

回到家时,我跟她爸爸讲了这件事情,说:“老板太过分了,其实5毛卖给他,让他带回家给孩子尝尝,又怎么了?”她爸爸比较客观:“可你想过吗?瓜农卖瓜要看天吃饭,如果西瓜成熟时被水淹了,那他一年就白干了。再说,瓜农也有自己的孩子,说不定,他还算着这车瓜卖了,去给孩子买手机呢。”璐璐知道她爸爸在揶揄她,没说话钻进了书房。但这件事情对璐璐的触动挺大,孩子的心是善良的,她轻轻地问:“其实,爸爸妈妈也有和那个想买西瓜的叔叔一样的时候吧?”我趁热打铁,把家里的收支情况,以及为了她未来的教育储蓄,都一一地告诉她,璐璐吐了吐舌头:“看来,我的清单真得‘减肥’了。”

后来,璐璐自觉地学会了面对诱惑时写下“愿望清单”,然后“冷冻”起来。一方面清单成了她激励自己的动力,另一方面,她也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欲望。有极强的自律性、自控力的人,才能真正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欲望。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要求时,孩子的内心是犹豫而忐忑的,他会猜测父母会不会答应,如果不答应,自己又该用什么理由、什么方法说服父母。所以,当孩子的要求不太合理时,家长也不要生硬地拒绝,要耐心地听完孩子的理由,然后让孩子学着站在家长的立场去考虑,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当孩子的物质要求没有立刻满足时,他会把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跟父母爱不爱自己联系在一起。所以,父母在拒绝孩子的要求时,态度要温和,要认同孩子要求合理的一面,同时也要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其要求不合理的部分,不能用生硬的态度拒绝孩子。

13.怎样对待爱钻牛角尖的孩子?

规矩13:可以钻牛角尖,但是要有规则

同事向我询问她8岁女儿的问题。同事一开口就说女儿“爱钻牛角尖,遇事儿特别固执,斤斤计较”。我说:“就凭这几句话,也知道你对孩子的要求很高,是比较严厉、强势的妈妈。”同事点头称是。

我首先说出了我的见解,她刚说的孩子的三个“缺点”,在我这里并不能算是缺点。比如爱钻牛角尖,爱钻牛角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事物的深入探索,追根究底,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到了有意义的事情上,没准还能取得成绩。固执,如果在恰当的时候,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些父母往往觉得自己学历高,或者阅历丰富,自己的见解就一定比孩子高明,其实未必。在思想上,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要发自内心地认为是在平等地跟孩子进行一场交流、辩论。如果家长的意见不适合孩子,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也是固执吗?至于斤斤计较,某些时候的斤斤计较,恰好是孩子想要自律的表现,即使做的有些过了头,家长应该做的也是引导,而不是否定。

我的反驳让同事眼睛瞪得很大:“在你眼里,这些难道都变成优点了?”我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还要根据具体事例来分析。”

听我这样说,同事讲起了女孩的几件事情。女孩喜欢画画,妈妈当然也很开心,于是把孩子送到了少年宫学画画。小女孩也确实表现出了灵气与天赋,老师很喜欢,她的作品不仅经常出现在“优秀作品”展览栏里,还常被送去参加比赛。老师经常当着女孩的面夸奖她:“将来没准是个画家,她是我教过的学得最快也最好的学生。”有老师这样的评价,家长跟孩子自然都很高兴,女孩的妈妈更是对她说:“老师认为你有天赋,你可要好好画。”

但有一次,她的作品没有被选上展出,对于别的孩子来说,也就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但小女孩却不能接受,她执意要重新画那幅画,每一笔、每根线条、每一块颜色都仔细斟酌,反复衡量,后来,画出来了,却没有了灵气。慢慢地,她的画就变的很呆板、很僵硬,老师也很少表扬她了。现在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画画,而且只要有一根线条不对劲,她也会擦了重新画,还经常发火撕掉自己画了一半的画。为这个,母女之间没少发生冲突,她妈妈明显感到孩子对画画已经不是单纯的喜欢了,其目的在于重新得到老师的表扬。现在,妈妈一提到不让她画画了,她就跟妈妈急。

我叹息,不恰如其分的表扬跟错误的批评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毒药。那位少年宫的绘画老师,当初无心而随意的一句话,严重误导了孩子,让孩子错误地认识了自己。她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却没有及时更正,虽然孩子现在每天都在画画,但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同事问,那该怎么办?我说,首先不能伤害孩子追求完美的天性,但也不能否定老师的话。这时候是最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一方面不能强硬地阻止孩子画画,她是在通过画画证明自己。另一方面,家长要找到机会,委婉地告诉孩子:“灵气天赋与偶尔的失误是两回事情。画画是为了心身的愉悦,如果在这个过程感受不到快乐,那画画本身的目的已经偏离了方向。也就是说,你虽然在画画,但已经感觉不到快乐,这时候,你再坚持画画,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的坚持是没有意义的。”

我再补充,家长不要在画画这件事情上再跟孩子继续较劲,对孩子的一切行为要保持冷静,同时,想办法引起孩子别的兴趣,转移她的注意力,重新找到能带给她自信的事情。

至于女孩妈妈提出的固执,事情是这样的:女孩英语不好,妈妈就想让她增加词汇,多背多记单词。她的意见是让女儿每天朗读记忆一页单词,天天坚持,但她女儿就是喜欢一天复习很多页,然后很多天不复习,效果当然不好。

我说,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替代不了孩子的感觉。当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方法效果不好时,家长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注意拿出实例,相信孩子还是愿意试试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心情平和,要用自己的态度告诉孩子: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有时候,家长越是压制,孩子反而越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当家长不再施压时,孩子反而会静心考虑父母提出的建议。

对孩子“钻牛角尖”不该一概而论,要跟孩子一起分析,他所坚持的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那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支持,帮助他尽快地解决问题,从“牛角尖”中尽早钻出来。如果孩子的坚持没有意义,那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

要让孩子“不钻牛角尖”,放弃自己必要的固执,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客观,让孩子学会看到事物的不同面,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比如给故事编几个不同的结尾等,来让孩子逐渐明白事物的多面性与世界的多元性。

同事说,孩子的斤斤计较主要是遇到事情很“较真”。比如,她跟妈妈上街买菜,一定要揣一个弹簧秤,经常因为一两、半两的东西跟小贩争执,他们家不缺那几个钱,她妈妈很烦恼,索性上街就不带着她了。邻居的小孩把她的3D模型屋弄散架了,她回家就是一阵大哭,任凭人家父母怎么道歉都没用,最后人家承诺买一个新的给她,她才罢休,弄得她妈妈在邻居面前很尴尬。

我说这孩子在生活中,一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且她所“斤斤计较”的事情本身也没有错,只是孩子还不懂得宽容与谅解。

像这样的孩子,最开始因为她的认真与事事追求完美,被父母过分地表扬,于是她把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带到了生活中,同时也作为对周围、对其他人的要求。

对这样的孩子,不能直接批评否定,说她“钻牛角尖”,但可以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告诉孩子,菜市场的秤可能有误差,但我们设置一个底线:误差超过二两,我们再去找小贩;管理好自己,同时对别人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的错误行为原谅三次等,当然这些规则是要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符合的,而且规矩一次不能定太多,以不给孩子压力为准。当感觉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把握得比较好之后,可以更换规矩。

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孩子“钻牛角尖”,并且通过规则意识,让孩子深入研究事物,宽容他人的错误。

当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分辨家长的表扬是否基于现实时,家长过分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我是最棒的,别人都不如我”严重的自负心理。一旦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就很难再接受失败与挫折。家长对孩子的表扬首先要及时客观,而当他人对孩子有过分的表扬时,家长要温和而冷静地告诉孩子真实情况。

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往往固执己见,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家长首先要避免把自己片面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另外,要努力拓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引导孩子学习辩证思维,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14.做孩子的情感“树洞”

规矩14:孩子,心里不舒服,可以跟妈妈聊聊

璐璐经常会带着一点儿小情绪回到家,如果她选择独自躲在小房间自己消化,我就安静地等她出来。

如果她与我讨论,我也会放下手里的工作,认真地与她交流。当然,某些情况下,事情虽已结束,孩子仍有情感发泄的需要。

有一次,璐璐回到家就气呼呼地说:“以后不练舞了,没意思。”不等我问,她就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为了参加学校的新年文艺演出,学校的舞蹈队已经排练好了一个舞蹈,璐璐她们也辛苦地练了一个月,眼看已经练得不错了,服装、道具都准备好了,却突然从北京来了一个新同学,这位同学的妈妈是一位舞蹈演员,结果新同学一来就让换舞蹈,而她妈妈则当起了舞蹈顾问。

璐璐跟其他舞蹈队的队友也很烦:“都快参加比赛了,现在重新换舞蹈,一切重新开始,时间来得及吗?有这个必要吗?简直是折腾人。”

最让璐璐郁闷的还不止这点,依照她的个性,在一次排练后,她找到了老师,谈起了自己的想法。没料到,老师叹口气后回答她:“实话实说,这也是学校的决定,我也没办法。她要给你们重新编舞,你们就重新跳吧。”

这次沟通很失败,如果说临时换舞蹈的做法让璐璐很烦躁,那么舞蹈老师的态度,则让她失望了。

她一口气说了很多,我没有打断她,而是积极地向她暗示,我听得很认真。听完了,璐璐问:“妈妈,你有什么建议吗?”我笑了笑:“其实,我觉得你不应该对舞蹈老师失望,她说得够直白,你听起来心里不舒服,但你要感谢她的诚实,至少她没有找一堆借口来敷衍你,对吗?”

璐璐听了,点点头:“好像是的。妈妈,你对临到比赛才换舞蹈没有看法吗?”

我反问璐璐:“你有办法吗?”璐璐叹口气:“我要是有办法,就不在这里烦了。”我又问:“你打算怎么办?”璐璐已经懒洋洋地站起来:“按照他们的要求,练啊,还能怎么办?不过,如果有机会见到校长,我想找校长谈谈想法。”我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她又说:“算了,既然老师都说这是学校的意思,校长肯定是知道的。”

我这才点点头。璐璐很惊讶:“妈妈,今天你怎么不说话?”我笑着说:“不是把说话的机会留给你吗?”璐璐可能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儿多,不好意思了,我连忙说:“没关系,妈妈喜欢听。”

然后璐璐就走进她的房间做作业学习去了,舞蹈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她的烦恼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各种念头会越来越多,也会以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思考会让孩子长大,但也可能让孩子有不满。当孩子把这些不满向家长倾诉时,许多时候,孩子只是想发泄一下而已。家长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在孩子没有做最终决定以前,不评价,也不急于安抚,当然也不要用“只是为你好”的观念去安慰孩子,不要阻止孩子正常发泄负面情绪。

我们小区有一对夫妻,丈夫经商,属于比较成功的商人,妻子在家做全职主妇,照顾孩子。对这个孩子,家里给的都是最好的,上学、放学有专门的司机接送。但孩子的父亲却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对孩子及孩子母亲关心不够,态度强硬冷淡,通常都是命令式的口吻。而孩子母亲因为需要在经济上依附于父亲,所以无论是丈夫骂孩子还是骂她,她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忍气吞声。长期这样,儿子产生了对父亲的不满,妻子却总在孩子抱怨父亲时阻止他:“别说你父亲的不是,他辛苦挣钱供养你,都为了这个家。”

后来,这孩子对母亲就特别不尊重,很冷漠。上了大学以后,这个孩子由于严重的心理问题休学一年。

这位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但她忽略了,她保护丈夫的同时面对的却是自己的孩子。她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去理解孩子,看似安抚孩子,然而这种苍白无力的安抚却阻止了孩子发泄自己的情感。她为了维持家庭表面的和谐,没有尝试让儿子与父亲之间沟通,而是压制孩子真正的情感宣泄。长期压抑,没有得到宣泄的情绪,会像一个逐渐膨胀的大气球,当这些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范围,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的严重的心理危机。

所以,家长不仅要善于引导,还要善于做孩子的“树洞”,让孩子的委屈、不满、愤怒等情绪可以在家长这里得到尽情宣泄。家长在让孩子宣泄的同时,要认真思考孩子的宣泄只是情绪的产物,还是内心真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表现,是让孩子单纯宣泄一下,还是需要父母的引导与帮助。

当孩子尽情宣泄过后,家长不妨直接问:“心情好点儿了吗?现在该怎么办?”如果只是情绪上的发泄,孩子会显得心平气和许多,并且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依然忧心忡忡,那么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可能需要父母帮助、引导。

另外,家长还可以主动教给孩子一些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写大字、跑步、写日记等,只要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就行。

宣泄情感也是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对孩子的身心有益。家长在成为孩子“树洞”时,也要为孩子找到其他的“树洞”,让他学会控制地宣泄,从而更好地控制情绪,养成自律克己的习惯。

当孩子的努力付出不被尊重、被忽视时,他会有深重的挫败感,甚至会对成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家长应当正视孩子的努力,珍惜孩子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赞扬。

当孩子在消化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家长如果一再追问,孩子感觉到的不是父母的关心,而是父母对自己的过多干涉,是对自己不信任的表现。因此,当孩子情绪低落,而又没有表示需要父母的安慰时,父母应当做的就是心平气和地把空间给孩子。

当孩子向家长倾诉时,也许孩子并非是想得到家长的意见,而只是需要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面对孩子的烦恼,家长不要急着“越俎代庖”,而是做好听众,帮孩子理清思路,让孩子的情绪尽快平静下来。

当孩子向父母的一方“告状”时,孩子是很疑惑的,他会猜测另一方会怎么处理。所以,家长要客观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切勿找各种借口,这无疑是教孩子推脱责任。

15.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规矩15: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参加同学会,跟老同学们一见面,就有人冲我诉苦——说自己儿子15岁了,已经念初三,学习不认真,不听老师讲,成天就想着上网打游戏,只要一有钱,马上就消失。她说让我帮助她,改一下她儿子的坏毛病。

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后,我说:“0-6岁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你们让孩子跟爷爷奶奶待着,可能已经错过了,那么6-12岁是另一个关键期,你们怎么没好好注意这个时期?”

她有些委屈:“我们也管啊,可是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讲道理比你还能讲。打吧,打几次好像就麻木了。到后来,打也不管用了,甚至一打他,他就离家出走。”

我说:“既然打已经起不了作用,那就再也不要打骂孩子了。你们的孩子已经太大了,我不知道这个方法还管用不管用的,只能试试。”

她连连点头。我说:“其实,我帮不了你儿子,现在能帮他的人只有你们。如果想让儿子改变,你们必须先改变自己。我知道你们做生意忙,但孩子重于一切,你们需要把做生意的精力与时间分给孩子一些。对孩子的教育应是潜移默化的,你在努力,他是会感觉到的。有句老话‘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比你告诉他什么印象深刻得多。另外,如果你给他的感觉是:对爸爸妈妈来说钱比我重要,那么无论你多辛苦,孩子都体会不到。无法体会也就无法理解,没有理解也就没有沟通的基础。”

后来,我又举出了一个与她情况相似的例子: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夫人张瑛的经历。她若有所思地听着,一整晚都沉默着。

后来,她打电话来告诉我,现在生意完全由她老公打理,她重新做全职太太,整天围着孩子转。她言语之间还是有些惋惜的:“为什么牺牲的总是女人?”我说:“别用‘牺牲’这个词,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做生意的机会还多,但孩子成长的时间错过就不再来了。”

之后,她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些教育问题。但到后面,她的电话越来越少。一年后,她带着儿子上我们家玩,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这次,我反而要向她请教,因为我认为15岁的孩子,改变的可能已经不大了,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刚开始我也没抱太大希望。但从孩子的日常行为来看,比如,吃饭从来不好好吃,睡觉不关灯,这都是我们没尽到责任,没给孩子足够多的关爱才变成这样。所以从一开始,我是以‘赎罪’的心态在做的,这种心态反而让我对孩子的坏毛病更为宽容。不管孩子吃不吃我做的早饭,我总是每天早晨做好早饭等他,然后送他上学,中午接他回家吃饭,再送他上学,晚上等他吃饭。他不做作业,我也不催。但他要去网吧打游戏,我拒绝了:‘儿子,网吧里抽烟的人太多,再说许多酒醉的人也经常去,太乱了。前阵子网吧里不是出现过命案吗?你等两天,妈妈去给家里装上宽带,你再打游戏好吗?如果你今天确实想去,那妈妈准备一下陪你去,怎么样?妈妈非常担心你。”

儿子很吃惊,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去网吧。她也不食言,两天后果然给家里装上了宽带。她说虽然孩子跟她还是没有太多话,但抵触情绪明显减少了。她没有要求孩子少上网,而是适时提醒他:“儿子休息一下再玩,陪妈去一趟超市,好不好?妈妈担心你的眼睛。”这个时候,他儿子往往会陪同她上超市。

我说:“疏导比堵塞好,与其让孩子偷偷摸摸去外面上网玩,还不如在家让他坦坦荡荡地玩。但是,后来,你是怎么让他喜欢上学习的?”她说:“这其实是我的一点儿私心,没想到无心插柳。”

宽带装好以后,正是假期,儿子天天就泡在网上打游戏。而她的空闲时间也多了,在商场拼杀多年,一下子回到家,让她有种“失重”的感觉,怕将来孩子大了,她自己反而被社会淘汰、被老公给“优化”掉了,于是,她重拾自己的大学书本,计划考“注会”(注册会计师)。起码将来重新进入社会时,不至于一无所长。

于是,家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在书房游戏,她在客厅专心学习。起初一两天,对孩子毫无触动。半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儿子站到了她面前:“妈,你还学这个干吗?真去考试啊?别人都笑死了。”她放下手里的资料,亲切而严肃地说:“儿子啊,你不知道现在社会竞争有多激烈。妈是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将来如果重新踏入社会时,适应不了。”儿子说:“爸不是能挣那么多钱吗?你完全可以做一辈子全职太太。”她笑了:“孩子,一辈子的事情谁说得清?就像书里说的一旦人失败时树倒猢狲散,万一你爸爸的生意不行了,那妈起码得有谋生的本领。儿子,金钱始终是身外物,只有自己学到的本领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

她没说儿子,但她儿子却开始反思。过了几天,她兴奋地告诉儿子一个好消息:“儿子,我一个大学同学的公司正开发一个游戏,现在正缺人,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带你过去试试。”

儿子当然很高兴,但去了以后才知道,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游戏知识在这里几乎完全用不上,而真正设计开发软件的知识他一窍不通。在公司里,他沦为替大家买盒饭、买水的小工,因为别的他都不会。有些女员工还议论:“这孩子,放着好好的书不读,不知道为什么。”

公司要开发一个新游戏,大家不眠不休地加班,她儿子也被带上陪着熬。半个月后,儿子主动要求回家,之后,就开始扎进课本,还得妈妈软硬兼施地让他休息。

这时候,她儿子说:“何阿姨,你不知道吧?其实我妈妈也通过‘注会’考试了,我特别佩服妈妈。”他讲了一个故事:“在软件公司里,有一次,我替老板复印资料慢了点儿,老板很不满意,我也不爽,就跟他顶撞起来。结果他说:‘觉得委屈?不想干就别干了,说真的,就你这样的,如果不是你妈的关系,你连在这里拖地倒水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不是因为你,你妈恐怕早出国了,说不定会在‘苹果’、‘微软’这样的企业上班。你是你妈生的,但我在你身上看不到一点儿你妈的影子,你可连她一半的聪明、勤奋都没有。”

这番话对她儿子刺激挺大,而他也学会了用另一眼光看妈妈,他发现妈妈真的在学习上有一套,于是,开始向妈妈请教学习方法,遇到难题,自己解决。因为他“我不想人家说我不配做我妈的儿子”。

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主要原因是有一位善于反省、勇于改变自我的妈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自觉学习、养好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父母作为离孩子最近的人,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致,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矛盾,他只会觉得父母虚伪,对立与抵触情绪会更严重。

要想改变孩子,最根本的是父母自己的改变,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模式与状态,才能让孩子有所改变。家长勤奋,孩子才会努力;家长善于自律,孩子才能学习主动抵御诱惑,自我控制。“身教重于言传”的意义就在这里。

面对家长的诸多“不行”,孩子不仅失望,还会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不认同自己。所以家长不妨用“行”来代替“不”,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当孩子看的努力工作、坚持学习的父母时,内心是会有触动的,他会反思:爸爸妈妈还坚持学习,我也应该学习。所以,如果孩子贪玩、不想学习,父母应当反省自己的行为,想一想是否会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类推荐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 人生第一堂课

    人生第一堂课

    本书内容旨在教给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各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便为孩子点亮指引人生航向的导航灯,并给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内容共涉及自信、勇敢、宽容、诚信、坚强、沟通合作、善良、创新、责任感、感恩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品质都是成功者必备的、最重要的人格素质,也是奠定孩子一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石,是他能够在社会竞争中“优胜”而出的最重要、最丰厚的资本。
  •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力

    孩子爱看动画片?设法让他过渡到文字阅读。孩子爱玩游戏?用书占据他的空闲时间。孩子不会写作?很可能是他阅读量不足。该不该指字阅读……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本书正提供。从早教阅读、双语阅读、分级阅读、学龄期阅读等方面,为关心孩子阅读力和思维力培养的家庭提供实践方法指引。
  • 边宠边吼育英才

    边宠边吼育英才

    谦卑地向广大读者和家长朋友讲述作者的教养理念:边宠边吼育英才,在作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边宠边吼育英才更是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这里的“吼”就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爱和管教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一本带领千万父母走出爱与管教困惑的读本!
  • 孝经(国学大书院)

    孝经(国学大书院)

    《孝经》一书,共计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有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而且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神和社会价值。今人看《孝经》一书,要与时俱进,辩证看待文中的内容。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二十四孝》故事,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亚瑟降临人间

    亚瑟降临人间

    男人用枪抵着她的脑袋,眼神睥睨,薄唇微启吐出三个字“叫爸爸!”求生欲使她双手紧紧抱住男人的大腿,饱含激情高声大喊。“爸爸!”
  • 重生之生化猎人

    重生之生化猎人

    一部为了应对五年后病毒全球肆虐的求生网游名为《生化》世界一位重生回到五年前游戏公测时的退役兵皇角色名称围城猎人我是人类,也是丧尸--围城猎人语录"如果没有奇迹,我们创造奇迹."围城猎人工会宣言作者怀恋:一起深夜翻墙,跑到网吧虐待丧尸的日子。感谢我的兄弟,毁灭者,死亡骑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

    经济法基础与实务

    本书是职业教育(中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精品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等。每章后面附有实训活动、思考与练习(包括案例分析)。本书可供中、高等职业院校财经营销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类专业岗位培训教材和相关人员自学用书。
  • 谁的渊

    谁的渊

    渊,一望无际那么深的渊,里面藏着太多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在渊的那一边,是谁在等待,又是谁在哀叹
  • 重生1983

    重生1983

    世纪大学高材生穿越重生于26年前的童年时代,带着领先的跨时代记忆,陈俊宏将会做出怎样的一番举动,是顺波逐流的按前世自己生活的方式活下去,还是利用他对于历史走向的记忆改变人生呢?
  • 往后余生再难遇你

    往后余生再难遇你

    世间什么最难得?大概是徒手摘心,爱而不得,世人万千,再难与你同行这是一个温暖又青涩的校园故事木头和辰飞的故事也是青春的故事
  • 半糖柠檬茶

    半糖柠檬茶

    那是我们的初遇,我们都要了一杯半糖柠檬茶.“周景淮,我喜欢你”“嗯..我知道”
  • 梦于心笑今与往

    梦于心笑今与往

    这是算我以前写的作文,如今想回顾自己,笑笑如今我
  • 天空之都城

    天空之都城

    三个月前,一名名叫天泽的普通高中生,通过时空机器来到了《天空之城》游戏中,化身圣战。同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小组、成立军队、成立国家,一起穿越、一起战斗、访幽探胜、磨砺情感等全球公测开始时领导中国数十万名真实的玩家在网游中组成军队联盟与强敌作战接着跨越六界等回到现实中后,从一个空怀幻想的少年,变成一名合格高中生的传奇故事。如果你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穿越四季之天岛》。如果你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百城大战》。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玄幻的人,你也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天道》。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幻想主义色彩的人,你可以把这部小说叫做《理想天堂》。如果你喜欢英雄,这里可以告诉你《天外有天》。一切都从这个游戏少年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