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很深了,而奔波了一天的冷玉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冒出一股股寒气,似乎有一股冰冷的属于毁灭的气场将她包围住。她感到一阵阵的恐惧。
她在被窝里拥着洁白的被子侧身躺着,这样似乎感觉安全些。而此刻她的心又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是不是跑到了一个黑暗寒冷的令人感到无比恐惧的时空里去了?是不是跑去感受那早已逝去的人事物那去体验曾经彻骨的悲伤哀痛了?否则身在干净舒适的被窝里的她为何会感到寒冷与恐惧?哦,是的,心又不在她的身体里了,这颗调皮而又贪玩的心啊!
耐不住这股深邃的寒冷与恐惧的感觉,冷玉给我的一位心理老师发了短信,告诉他我此刻的感受,希望得到他的一点指引。
然而接下来他们的对话却成了一场方向与信仰之争。最后谁也没能说服得了谁,他似乎有些小小的不悦,但是冷玉却感到情绪好了起来,因为她感受到了来自于对方话语中的隐隐的挑战。
这激起了她想证明自己的信仰以及方向的正确性与有用性的强烈斗志和勇气。而这股勇气曾一度严重受挫而渐渐消退。
现在这股勇气和力量又回到了她的体内,因为心理老师的挑战,因为她的倔强。冷玉不愿意盲从于任何所谓的权威,她更愿意跟随自己的潜意识的指引与独立的思考。
她相信她能找到方法让自己不再感到寒冷与恐惧,也不再让自己有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漂泊感!
对,就用她信仰的科学的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她目前遇到的自己的以及一些来访者的问题。
即使目前她所了解到的心理学中所有的方法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了,她仍然相信自己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她相信它就在某个地方、某个思维的角落里等待着自己去发现。这也许就是她此次旅行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所在!
此时躺在床上的冷玉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再感到寒冷与恐惧,身体感到温暖而舒适,心也非常的平静安泰,呼吸也非常的顺畅平稳,脸上含着隐隐的笑意。
感觉一切都还好,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自己仍然有力量将这一切再次掌控到自己的手中,只要我自己愿意再次鼓起勇气,只要自己再次行动起来不再退缩。她再次相信:最终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虽然此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但是冷玉仍然不觉得疲倦,反而思绪特别的活跃。此刻她干脆放任自己的心任意游走而不加任何禁锢。
她由自身的漂泊想到了旅行、想到了各色身在旅途中的人,想到了那个任性辞职去旅行的心理老师,想到了我的朋友发给自己的那篇关于《世界那么大,到哪都一样》的文章中比较经典的一段:
“世界那么大,到哪都一样。自己美好了,走下去就是脚踩莲花,步步生香;自己郁闷着,走到哪儿都是见山愁山,见水恨水。”
这段话乍一看起来特别的好,精辟在理。说出了人们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机制——投射。自己心中有美好,那么看到的世界便是美好的,自己心中有邪恶,那么看到的世界是充满邪恶的。
人们看到的世界未必就是那个客观存在的世界,而往往是被人们的主观情感扭曲了的世界,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镜映。
也就是自己的心中有什么,人们看到的便会是什么。正如鲁迅先生评《红楼梦》时所说的那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然而冷玉却并不完全赞同因为这段话有一定的道理就完全否定旅行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对痛苦的疗愈作用。
她认为,如果人们对“投射”这种心理机制能有所觉察,并能适当的作一些处理的话,那人们完全可以摆脱这种心理投射,从而能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高天厚土、春花秋月、山峦丘壑,各有其形其色其状。那“说走就走的旅行”完全可以是一场很好的疗愈!
旅行可以是漂泊的心灵的诉求,而心灵的漂泊感又和她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归属感有着直接的关系。
灵魂没有归处,便总想天南地北地漂泊。漂泊是灵魂的目的,灵魂在漂泊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漂泊是身体的寻觅,身体在漂泊中寻找失落的灵魂。
只是不知,身体与灵魂会在这一场旅行中的何处相遇。有一颗漂泊的心,就会有漂泊的身体与之相呼应,漂泊有时只是一种惯性。
漂泊是内心深处坚定的信念,当他总是认为漂泊和无家可归是自己的宿命时,去旅行、去流浪,只是为了确认自己的信念,是去共情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即使他有一个幸福的家!
旅行可以是生活美好者美好的延伸,是一场意义的寻求。旅行的意义不仅是寻找美好、观风赏景、心情愉悦!还有更重一层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感悟、意义的探寻,并最终能破掉渴望旅行的迷思而能将心完全的安定在琐碎的现实生活上,安放到自己的身体里!
旅行有时确实是一种逃避,但是这种逃避并非完全无益。当你快被生活的迷局困死的时候,短暂的逃避,以退为进,让自己的身心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未尝不是好事。
也许将混乱的生活暂时搁置一旁什么都不去做,最后却能轻松化解其危机呢!树挪死、人挪活,当困不可解时候,走出去,也许答案就在路上。
缺乏行动力会让一个人抑郁,而抑郁又会导致一个人丧失行动力,这会让人陷入一个死循环。然而不管其如何循环,谁为因果,有效的行动的确可以缓解抑郁。
在行动力尚未完全丧失之前,在生命的灯光尚未完全熄灭之前,不顾一切地走出去,也许一切都还有可能获得转机,一丝生的希望也许就在旅途中,等着你去相遇!
然而《世界那么大,到哪都一样》一文中提到的那个失恋的女孩子为何没有在旅行中疗愈失恋的伤痛呢?记得文中是这样写那个女孩的:
“一个女孩失恋了,有钱、任性,辞了职,背着包,开始游历欧洲各国。但是走到哪儿,都是往湖边、塔顶、山间、广场一坐,大哭一场。游历一圈回来,接着给前男友打电话。”
现在就以这个失恋的女孩子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摆脱这种“看山愁山,见水恨水”的“心理投射”,并且看看如何才能将她的旅行变成一场很好的疗愈!
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旅行对她来说毫无意义,纯粹是在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大千世界、亿万美景,抑或是摩梭人的走婚、色达的天葬,尼罗河的璀璨文明都不可能疗愈她那颗痛苦而哭泣的心。
原因很简单,这一切本来具有疗愈力量的存在,她都不可能真正的看见,她的心并没有跟随着她的身体一起去周游世界,去感受外在的一切。
换句话说,她的身体虽然去周游世界了,但是却把她的心遗留在了她那间失恋的小屋里了。
她的身心处于分离状态,那周游世界的只是一具没有心、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罢了。如此,外在的任何景物都无法对一具没有心的躯体产生影响,更无法为她的灵魂提供灵性的滋养。
那她没有心为何她会感到痛苦?为何会在塔顶广场哭泣?是的,真正感受痛苦的、哭泣的是她的心。
被她遗落在失恋的地方、她的那朋友那里的心没有随着她的身体去欣赏异国他乡的湖、塔、山、广场,以及一切美好的风景。
那颗心看到的感受到的仍然只是被男友抛弃的绝望与巨大痛苦,甚者还会有因身体离开它远游而感受到的一丝孤独、漂泊、无助与凄凉。
心在疼痛哭泣,那她的身体又如何能怡然享受眼前的风景?身体无论走到天涯还是海角,都逃不出心的牵扯。这应该说是“世界那么大”如果不把心带上,那么身体“到哪都一样”。
而如何才能让旅行成为一场很好的疗愈呢?答案就是:把心带上。将心安放在体内,安放在身体所经历的此时此地。
即使身体正在承受着痛苦与煎熬、心也不能因为害怕而逃避当下!身心合一的境界会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当身心一体时候,人们可以完全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去,完完全全地感受当下的一切,体验着来自于事件本身的喜怒哀乐,甚者产生一种忘我的巅峰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叫做神入,或者叫精神灌注!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一种安心、一种宁静、一种应对事件本身的力量感与控制感。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在全然地经验着生命中的瞬间。这是有益于他生命的成长的!
然而心却常常是非常懒惰且固执的,它往往并不愿意从它一贯所处的某个的情结中走出来,然后跟随着它的身体去旅行!
就像那个失恋的女孩的心。另外,人们的心灵非常的顽皮,非常的狡猾,喜欢玩逃跑游戏。它总是会敏锐地感知当下的痛苦和危险而悄悄逃走,从而让身体成了失心疯!
一个人之所以痛苦、焦虑,抑郁、分裂,究其原因,是身与心不在同一个时空纬度上造成的。要么身在现在,心在未来或者过去;要么身在家中,而心却一直在外面;要么身体到了外面,而心又回到了家中!等等!
心无法安放于体内,那么心就是漂泊流浪的。而身体则如行尸走肉,过着痛苦而无效的生活!可以说,一颗喜欢逃跑的心会让我们的身体遭受更多的痛苦与磨难!
而如何能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悄悄逃离了身体了呢?答案只有两个字——觉察!觉察什么?觉察当下的情绪,觉察自己是否有痛苦的感觉。痛苦是告诉我们心已经逃跑的信使。
因为心如果逃离了身体、那么无论它逃到哪里、都会痛苦。只因逃离了身体的心虽然逃离了身体当下所遭遇的危险,但是同时它也切断了身体对它的给养和保护,从而变得更加脆弱敏感而没有安全感!
另外心从现实的不如意中逃离,未必就会逃到一个安逸的地方安静的躲起来!那么它还会逃到哪里去呢?
情绪同时也是人们寻找自己逃遁的心的最有效的线索。
顺着情绪这条线索,人们往往可以追溯到心的逃跑路径。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可以知道,心最容易逃往的地方就是心理固着点。
而这个心理固着点往往就是心病的症结所在!荣格称这个心理固着为情结。找到并解决这个情结,把心释放出来,然后将心带回到体内。
这是人们实现身心合一的唯一途径。然而如果人们自己能够顺着情绪找到这个情结,但是却无力将情结打开从而把心释放出来。那么就需要一个能熟悉解开情结、并将心带回到我们体内的专业人士给予帮助!
心只有回到自己的身体里,才是心获得安全和愉悦的最好归宿。因为身体是心灵最好的庇护之所。
合在一处的身心会有超强大的抗击打能力。只要生活的挫折没有摧毁人们的身体,那么他们便可以坚强的面对一切。另外,也只有身心合一,人们才可以在挫折的缝隙里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丝美好和快乐!
回到那个失恋的女孩的例子,试想,如果她能够意识到她的心没有和她的身体在一起,并能顺着自己的痛苦的情绪找到那颗仍然在失恋的小屋子里哭泣的心,然后有意识地把它拉出小屋子,然后顺着她的身体所走的路径将心一步步拉倒她身体所在的湖边、塔顶、山间、广场,并且让心回到她的身体里。
然后让她的心也跟随着她的身体去欣赏那湖光山色、那五彩斑斓以汲取大自然的滋养,欣赏那渔舟唱晚的诗情画意以体味那一份深沉的宁静,欣赏那春江花月的永恒不变以感受人生的短促无常。
然后再去感受那大千世界的风土人情、异域美食、历史文化等等。或者干脆再去色达看看天葬,感受一下生命在赤裸裸的死亡面前的脆弱与讽刺,感受一下人由一堆皮肉色相转眼变成一堆白骨所带来的心灵冲击与震撼。当然心还会在不经意间瞬间逃回去,这就需要她时刻警惕这一点!
这样身体带着心在大千世界行走一番,边行边思边悟。接受这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滋养;接受大自然万千生命的能量馈赠;接受旅途中各种人群不同思想的碰撞。
如此,说不定她在旅途中的什么地方,她的失恋的那点心灵创痛便得到了疗愈!也如此,她的此次任性的旅行便会成为一次真正的疗愈之旅,而不仅仅是换个地方舔舐她那失恋的伤口,倾洒她那失恋的清泪!有朝一日待他回到故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必然会是一个全新的她!
哦,不知不觉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冷玉的心跟着她的思绪飞得太远了,从而导致她这么晚了还辗转反侧、毫无睡意。
此时此刻,她也该把自己的心找回来了。当然她很清楚自己的心逃跑的路径和去向,轻轻地将它带回到兰州,安放到她的体内。
身心合一的冷玉做了个深呼吸,感受当下被窝的温暖舒适,感受一种身心的彻底的放松。很快,她便带着甜甜的微笑酣香入梦了!
她已经考虑清楚了自己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她此次旅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完全有饱满的热情与足够的勇气再次回到红尘中历经风雨了。
但是白潇却劝她说,既然都已经到了那么远的地方了,干脆到处看看玩玩,也不枉出门一趟了,冷玉想想也是的。
于是她便一路向甘南而去了。所以说这趟甘南之行她是放空了自己,全然地投身旅行中的。
她想去看看那崇山峻岭的苍茫,她想去看看黄土高坡的苍凉,她还想去看看草原上藏牧民的牛羊。当然她最想去看的是郎木寺的佛教圣地,更想去看看甘南地区唯一对游客开放的天葬。
之前她对藏族的天葬略有了解,据说那是破除“我执”的最有效的途径。以最近的距离最直接的无可躲避的视觉来直面死亡。
不仅仅是死亡,而是一个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感受过无数喜怒哀乐、品尝过众多酸甜苦辣、历经过无数悲欢离合的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后成为了一具赤裸裸的尸体,再经过短暂的天葬仪式,瞬间变成一堆白骨。整个人的生命历程似乎在瞬间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在面前了。
在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下,你会不由自主地由他人的死亡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以及那潜伏在不远处的死亡。
联想到生命都会在那不久远的将来的未知的某一天变成一具冰冷冷的尸体、变成一堆白惨惨的枯骨、或是变成一缕随风而散的青烟、变成一把抓不住的骨灰。
同时也会联想到这短暂的生命上承载着的一切爱恨情仇、人我是非、富贵贫贱。会想到生命亦是如此脆弱轻飘,那承载于其上的一切又是何等的无意义。
如此,太过执着于那是非恩怨、功过得失、尔虞我诈、权势富贵会显得多么的可笑!
人生如此短暂,譬如朝露,转瞬即逝,人们又何必要对那些虚幻的人事物执着不放、耿耿于怀呢?人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大抵是感觉生命是无限的,一些挫折磨难也是没有尽头的。
岂不知,那不久将会到来的死亡会带走一切的一切!得之淡然、失之不悲,只将一切都当做生命洪流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
这样也许才能腾出一点闲暇来细细品尝生命这杯五味杂陈的醇厚的美酒,过出自己最想过的人生!不知死,焉知生?由死向生,去感知那生命亦如这一趟旅行!
客车飞速前进,穿越那如图画般的黄土高坡,层层的细腻的梯田,复杂奇怪的地势、依山而筑的人家、零星出现在视野中的废弃的窑洞,还有那黄花绿杨青青的草。冷玉忘我地有些贪婪地欣赏着沿途的一切,对那飞奔的汽车有些隐隐的不满,多想它能慢些再慢些,好让她好仔细欣赏这一片美妙的春景啊!
不知汽车行驶了多长时间,路旁的黄土山坡变成了石头山,山势巍峨险峻,山貌也单调了许多,颜色也不再明丽。没有了耕种的梯田、没有了花草树木,只有山坡上一簇簇灌木丛。由于气温很低、灌木仍是一片寒冬时的寂寞灰暗,没有着上一点春的颜色与气息。
公路依势而筑,这时候,汽车时不时的需要穿过隧道。隧道有长有短,虽说并不很黑暗,但是却遮住了外面的风景。
然而心中有风景,处处便是风景,即使是一片寂寞的荒山,即便是幽暗的隧道!所以在汽车穿越隧道的时候,她便闭上眼睛,只等重新回到蓝天白云下的那种光明与喜悦!沿途的一切都是我的风景,她不愿意错过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汽车在山间穿梭,在山路上盘旋上升,海拔渐渐高了起来。山势也由刚才的险峻变得舒缓了,视野甚者有些开阔了。
外面的一切再次生动的起来。哇,那是牦牛,一只、几只、再到成群的数不清的牦牛,正在山坡下,小片的草场上啃着刚刚露头的小草呢。呀,那是藏牧民,穿着藏族的传统服饰。
那是藏牧民的定居地,那是藏牧民的房屋、牛羊圈。嗨,那是穿过草场的涓涓小溪,草原的血脉!天蓝云白,阳光明暗变幻,随云流转。
天上朵朵的白云,在阳光的作用下,将一团团黑影投射在开阔的草原和延绵起伏的山坡上。好一幅“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象!
一切对冷玉来说都是那样的新鲜,她看着车窗外的一切,带着喜悦与无限感慨。此刻的她最深刻地体会到了《狼图腾》中,草原人对腾格里的敬畏与崇拜!
对于草原牧民来说,这一片草原养育了他们的牛羊、养育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大自然才是他们最切实的衣食父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莫测,主宰着他们的生死存亡,是那样的即时而明显,远远超过政治权力对他们的影响。
因此他们崇拜自然,敬畏草原上的一切,包括有时会威胁他们生命财产的狼。
甚者他们敬畏到,待他们死后,愿意将自己的身体给秃鹫啄食,回归大自然的食物链,完成自己对大自然的最后的馈赠以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恩!
另外草原牧民企盼自己的回馈能让大自然之神平息对他们的愤怒,不要将山崩地裂、洪流肆虐的灾难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这不恰如千百年来汉民族族人们对权力的崇拜与敬畏吗?其实不论是哪一方、哪一族的人们,崇拜的只是生存吧!
下午三点半左右,冷玉在郎木寺下了车。郎木寺并不单是一座寺庙,而是一个小镇的名称。当然在这个小镇上确实有一座寺庙叫做郎木寺。
在此处下车的只有冷玉一个人,而车上的其他人估计都是去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的。对于九寨沟,她并不动心,冷玉的最美的风景时时处处都是,也许更在这苍茫的雪山怀抱中的那个曾经被世人遗忘的小镇!
冷玉独自一人步行前往郎木寺小镇,虽然在这苍茫的山野中,路上只有她一个行人,但是她的心里并不感到孤独与害怕!
山随路转,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雪山。再往前走了几里路,一个很小的镇子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不远处了。哦,这就是郎木寺了。
冷玉心情激动地走着,看着。路旁的牦牛离自己很近、草地上的马匹膘肥体壮。路上的人车渐渐多了起来,路旁干活的藏民也越来越多。不少人招呼她搭他们的车,但是她都一一婉拒了,她只想走走看看。不赶时间,不惜脚力。
等冷玉一步步走进镇子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她感到身上有点累,想找个旅馆尽快住下来。
这个很是容易,郎木寺虽说是地处甘肃四川交界处,雪山怀抱中间,规模也很小,确切地说只有一条三百米左右的街道,但是街道两旁最多的就是酒店宾馆旅社!
冷玉选择其中一家干净卫生的宾馆安顿了下来,她想等自己稍稍缓缓,恢复点体力,再来好好欣赏郎木寺的无限风情,然后再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