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还是走了,陛下到底还是走了,然后自己就成了陛下。绍仁是这么为自己想的,然而这种事情相当尴尬呢。
皇姐终究是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式离开了皇室。
未曾设想的道路...
这可让他老爹政仁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是你退位就退位呗,还搞这么一出?和你爹我这样出家了,和老婆孩子一起在寺庙里过安定的生活不好吗?
然后他就想起来,兴子是女孩子这件事...
总之,兴子天皇的出逃,搞得政仁很不高兴。
难道你这孩子在外面找男人了?这回出宫是想要私奔?
不能啊,这不合礼制...而且这就是属于天皇屈尊下嫁,这在历史上都没有过的事情,反正你都走了,我这糟老头子也管不了那么多。
话说日本上下,好像也没几个人对此事表示高兴的。
高兴的好像就只有绍仁天皇本人了。
不出意外的话,绍仁之后就会被视为后光明天皇,不过现在事件出现了变动,但绍仁本身想成为一代明君,自然也可以顺应这个光明的名号。
朕继位之后,就要给日本带来光明,只是现在受人掌控...
不过没有关系,今后我呢将会继承皇姐的意志,让自己成为一代中兴帝王,应该是这样子的吧,他如此期望着。
虽然说是这么回事,但是他仍然是在德川将军的掌握之下,所以他在一时间也不能做些什么。
虽然说把这话说好听一点,是德川将军在对年幼的皇帝进行“摄政”,然而事实上即使在他长大之后,他也仍然会进行“摄政”,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这样子。
虽然说家光本人可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什么坏事,毕竟以前的幕府将军都是这么干的,这就已经成为惯例,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自从镰仓幕府成立以来就是这么回事儿。
绍仁决定等待时机,等老姐最后能不能做出一番政绩,这样才是一件大事,当然自己的话也应该内外兼修,与兴子姐里应外合,让德川将军醒悟过来,才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压制自己。
然后德川家光把权力重新归于自己,或者说自己皇族。
给他本来就应该属于他的权力。
所谓的大政奉还也是这个意思。
他很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幼童,必须得靠外部势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大政奉还。
绍仁虽然说对自己定位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但是他也丝毫不会意识到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因为幕府肯定是会对自己保密,
事实上在幕府专政的时代也是会有天皇表示对这种情况不满,绍仁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所以从内心上来看,他是很不愿意让这所谓的征夷大将军,以武官来做实际上政治家做的事儿。
好听点那叫越权处理政务。不好听点,那叫做越俎代庖,或者挟天子以令诸侯。
舅舅来掌管日本的全部权利来篡夺自己的实际地位,就和当初的后醍醐天皇执政时期一样不得民心,天皇直接发动天下武士勤王,以兵变执行倒幕运动,然后重新掌握了天皇的实际权利。
他好歹还搞了个建武新政呢,朕肯定也行的。
至少不能比当年的后醍醐天皇做的差。
那么现在就是做一个预演,写执政方针的问题了,如果可以的话,就向德川将军问政。
当初的建武新政,就是执政方针出了问题,导致下层的武士对他的政策表示颇有不满,然后这个倒幕运动就变成了互相争权夺利的事件,然后原来的倒幕派的领袖足力尊氏,最终在这次斗争中胜出,由于他看到天皇重新几个月后开始乱政,算了,还是幕府合适,天皇一边儿去!
他反而重新上位,驱逐了原来的天皇,重新立了一个傀儡,他自己又揽上了征夷大将军的名号,也从此打破了皇族做幕府将军的垄断。
由于他作为武士和天皇的从属关系,并不是那么清楚,所以有些东西他是可以放开来看的,所以从室町幕府开始,天皇更多成为了一个名义的头衔,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
当然绍仁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了,日本书记也不敢这么写,这样写是要遭后世人戳脊梁骨的!
很多东西都是以天皇的名义写出来的。
不过到底是不是,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所以他现在只能隐忍,在他有充分的话语权之前,他现在也只能顺从的干活,替德川将军当一个橡皮图章,只不过这个图章还是有一点尊严的。
在姐姐的嘱咐下,他认识到和幕府将军共存的重要性,这实际上在前期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如此甚好,隐忍便是出路。
绍仁也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傀儡天皇生涯。
顺从是方法,不是目的。
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明君,在此之前必须隐忍。在四书五经里面,以及从中国传过来的资治通鉴里面,也是能看到很多的君主在被权臣前期架空或者外人入侵的的情况下,自己完全可以忍辱负重,扮猪吃老虎。
然后到后面,以自己的实际的手段让这各路诸侯领略到自己实力,直到那个当权者意识到到自己的能力逐渐跟不上的时代潮流,也许他会在心力憔悴中选择放权,而幕府将军本身也没有杀死天皇的法律依据,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德川家光也不可能为天下先。
何况前日天皇还是自己的外甥女这个亲缘关系虽然说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同样的天皇的身份存在与否,也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呢。
这事情说出去好听,不好看的。
这和蛮夷又有什么区别,自己还顶着征夷大将军的名号呢。
那不得被全朝野上下给喷死?那都算好的。
说起绍仁即位的年龄相比起,他的姐姐的即位年龄还要晚上几年,至于这种情况应该会好一点,毕竟说到底,在少数人席位之前,他顶着太子的名号,自己当时被允许晋见太子时,他的举止多是让自己的满意。
想必他也做好了当傀儡的准备。
就是那个外甥女不懂事,交接位子的时候居然突然给我找个借口逃也出去了,这就很让他很尴尬,还好这事情没有传出去,不然...
罢了罢了,回去做事吧,处理皇室事情绝对比处理底下的独立大名还要麻烦。
有的时候实力越小的人,反而对自己的影响越大。
毕竟是刚刚经历过战国时代,但是自己所能够有绝对权力的统领的这个地方也仍然仅限于江户到京畿的一片的地方,地理位置还好,但终究不是全部。
说实话,虽然说他们表面上听从自己,也有的时候也能听从自己的命令,站到底下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底,日本国是个地名!不是一个国家!所以理论上说是统一了,但也只是外表上的臣服而已。
那也还好,局势不算太糟,至少比起战国时代,他完全的连名义上的臣服都没有!
至少比起中华中原地区的西周分封制的时候好得多吧。
所以自己的任务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让自己的权利变呃遍布日本的所有地区,然后能做到这一点,那自己这个明军的名号估计过了几百年都不会给人推翻,那么自己也能安心吧,
这就是他目前一直为之所奋斗的事情。
祖辈没有完成的基业就由我来完成,要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幕府只能通过幕藩体制来维持,对于日本地区的基本运转,这是不行的,幕藩体制早就该过时了,因为如果一旦幕府的权力失去控制到后面估计会再出来一次大乱,然后又是一次战国乱世,这当然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他必须在有生之年完成对日本的基本统一。
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得交给他的最信任人去做。
他能够完全信任的人,也就只有德川家内部的了,比如说德川光国,德川赖房,这两个人也算是他的家族里面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都算是比较强的人。
他接下来就要找他们两个人商议一下,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日本地区的统一,而不是像以前的幕藩体制那样。
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愿意废藩置县,撇清之前的统治基础(说到底也就是忘本),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中央集权之后,他很通过他之前的武断政治延续对全体的国民的尚武精神进行强化,之后就可以支持自己的事业。
如果可以的话,在遇到不得不出现的战争时,每个人都可以化成一个战士,但是为国作战,为幕府而战。
而自己身为先帝册封的征夷大将军,自然应该以身为先,为天皇尽忠。
这样可以给自己增加威望,也可以为以后的幕府的合法性作为一个权威性的强化,到最后不符合天皇的存在就成了合法的存在之后,如果没有什么不可抗力的因素,那么日本就应该如此稳定下来。
后人谈起天皇和幕府的时候,他们就会说起幕府就是德川,德川就是幕府,而天皇一直在幕府的后面给予他的法律上的支持,而天皇一直都存在,万世一系,从未改变。
到时候自己的后代所整理的日本的地方,那就应该是稳如泰山了。
这就是他想要做的事情,
不过这种事情能不能成行,也得看周边的国家对日本的态度怎么样。
再怎么说,即便是凭着日薄西山的明朝都能把刚刚结束乱世的,存在着一堆精兵强将的丰臣大军,在朝鲜给他们打得满地找牙,丢金链子也失了威慑力,甚至还把丰臣秀吉本人给气死了。
当初织田信长还被冠以日本近代化的先锋,他作者就是维持宗教自由政策,然后广泛地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努力发展武器工业。这才让自己人家在一时间强盛如斯,几乎可以直接用武力一个一个藩国攻灭,彻底打服纳入,而不是保持独立性,统一日本,而后继者羽柴秀吉也继承了他开放的政策,然而...就是这样也打不过。
没错,事情就是这么尴尬,日本就是这么弱,但是他还是不行啊,德川家光一定要坚决贯彻闭关锁国的国策,所以这种稳如泰山注定要成为幻想。
想一想失去了先进技术的这些人注定会落后,本来也打不过...
朱由检在看了郑芝龙当初给出那关于自己的和关于日本政府的实际情况,也对德川家光的拍脑袋决策的一意孤行表示悲哀。
唉,我这边比你强大那么多,尚且决定想要开海通商呢,你这边却硬要说把自己的国门给堵上,就你这穷乡僻壤,能拿出什么东西跟别人争,不知道闭关锁国害人吗?
后世自从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的中华民族耻辱血泪史还在他的脑海里铭刻的根深蒂固呢!
这天是十月十三日。
朱由检以大明皇帝的名义发布正式的圣旨。
由于之前搞的微服私访的事件,这次当然有关于郑芝龙的职位调动。
他对郑芝龙的人事任命这么写的。
“兹任命福建总兵郑芝龙出任大明水师提督,全体大明水师归其调用。兼任户部编外侍郎,掌海事监税一事。芝龙贸易所得,可充国库,亦可用于海事,而以国库先之。”
后面还宣布一项重大的决定。
“此前所废商税一项,应重议,有感于登基以来,国库常空一事。”
简单来说就是郑芝龙将掌管大明的全部水师,也就是海军,同时他掌握全部的海上贸易的官方话语权,这是给的这是给郑芝龙的之前所干过的事情的正名,同样的他还在户部有一个正式的职位。
听到户部那应该就明白了,户部就相当于财政部,而户部尚书就是相当于欧陆法系所提到的财政部长。
这是给郑芝龙下放的征税方面的很大权利,而商税这一块从而皆由郑芝龙一部分所筹划。
至于他原来担任的福建总兵?算了,他连个台湾都收复不了,就算和荷兰人打了几场胜仗,那也没什么用啊。
何况他手底下的陆军兵马也没多少呀,剩下的卫所兵能干些什么?他自己还是有点a,c之间的数的。
就算你把福建浙江两地的人转移到台湾那里去垦殖,你也不能保证他在台湾那里就能安稳的生活下去啊,虽然说你的初心是好的,但是荷兰人对亚洲人也是有一定的偏见的呀。
何况台湾这个地方中央全是山,跟日本也差不多。除了沿海,没多少耕地面积,倒是矿产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