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得下
与其守株待时,不如乘势而发——冯小刚
他是中国电影界的“三无人员”——无艺术家世渊源、无中等教育学历、无相关素养积累。但他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让世人对他刮目相看。他了解自己、了解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观众,他那随和谦恭的性格,还有对主角的选择都是促使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终于,他不仅打造了中国内地贺岁片的成功,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并映射了现今中国流行文化的现实景象,他就是导演冯小刚。
1958年冯小刚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异,此后他和姐姐跟母亲相依为命。中学毕业后,冯小刚先投奔了北京的坦克六师,做临时帮忙的编外宣传人员。次年,通过努力,他终于靠自己的画画技能如愿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战友京剧团的美术组学员,成为部队的文职人员。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参军是一个待遇优厚、颇有发展前途的令人羡慕的选择。和很多那个年代的城市青年一样,不菲的军饷、提干和入党、免费神气的戎装和人们尊敬的目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骄傲,未来的道路也仿佛无限光明。
但是,6年后,在中国百万大裁军的局势下,冯小刚极不情愿地转业到了地方,开始了他的群众生活。
在工作中,冯小刚选择了一个目标,这就是进入当时已经成立了3年、成绩斐然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正是在这里的学习和工作,使没有科班出身履历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冯小刚结交了大量圈内人士。此后,他结识了王朔和刘震云——这两位对他导演职业有着巨大帮助的人。
说到冯小刚的成功,就不得不说他的两位贵人。一位是王朔,一位是刘震云。
1986年,冯小刚第一次和作家王朔见面。1994年,冯小刚和刘震云相识。王朔和刘震云这两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声名大噪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造就了冯小刚的成功。这一点,冯小刚自己也从不讳言。
和冯小刚一样,王朔也是在中学毕业后参军,复员后逐渐开始了以写作为生。他是具有十足调侃京味的都市青年小说的代表,他的作品建构了一种自由潇洒又满怀深情的写作流派和文化现象,影响中国文坛近20年。因为相似的经历和背景,两个人很快成为密友。
两人觉得相见恨晚,此后不久,两人就顺应当时的社会潮流,踌躇满志地创办了好梦公司,公司的主业是影视咨询策划。但好梦公司命运多舛。被冠以“都市流氓文学”代表的王朔虽然在文化市场中呼风唤雨,在影视圈子里威风八面,但是在业务上,他们独立承制的很多作品却胎死腹中,大量艰苦努力付诸东流。虽然冯小刚未能取得期望的成功,但在王朔的指导和扶持下,冯小刚也拍摄了一些电影,这些都为冯小刚今后导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就在冯小刚的引路人和主心骨王朔日益心灰意懒萌生退意之际,另外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出现了,这就是王朔的挚友,著名作家刘震云。
刘震云复员后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就职于《农民日报》。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以《官人》和《一地鸡毛》成名,他擅长创作描写官场的现实主义小说,如长篇小说《故乡三部曲》。
冯小刚在独立导演领域的第一次成功,就和刘震云有直接的关系。靠着刘震云的剧本《一地鸡毛》而执导同名电视剧并获得巨大反响的冯小刚终于踏入了知名导演的行列。在刘震云“接替”王朔成为冯小刚的主要合作者之后,他们的配合在2003年达到了高潮,他们共同构思和策划的电影《手机》,无论从票房还是社会影响来说,都堪称新时期以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化最成功的典范之一,街传巷议,深入人心。
不容置疑,冯小刚是一个异常聪明的人。
其一,冯小刚了解自己。文学基础的匮乏、理论书籍的绝缘、专业训练的不够系统、经典名片的体验空白,所有这些让他很清楚自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具备进行“宏大叙事”的能力。
其二,冯小刚了解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观众。细数冯小刚的成名力作,大都是潮流和风格的催生物和衍生体,通俗幽默的口语化展现,家庭伦理的轻松化描写,流行元素的集中化翻炒,时髦关键词的反讽化言说,主旋律意识的肥皂化归结……在北京电视剧和王朔、刘震云作品的引导和指路之下,冯氏电影崭露头角。
其三,冯小刚具备很强的交际能力。由于性格的原因,冯小刚在成名前一向是比较随和谦恭的,尤其在遇到文化界的朋友时,更是极尽由衷赞赏之能事,这种很低的姿态也为他赢得了很多艺术界讲义气和真诚简单的重量级朋友。在当时结识众多文艺界名流的活动中,冯小刚的低调和谦恭表现得非常明显。
其四,巧用奇人。在很多场合,冯小刚都直言不讳地宣称,他在电影上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自己对主角的聪明选择。葛优作为冯小刚电影中绝对的主角所起到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作品内容和制作的本身,这一点,冯小刚自己也多次强调。
走近强者
所谓“彼一时,此一时”,同样一件事,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咸,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时,机会也;势,力量走向也。
要真正能够把握住自己遇到的机会,使这机会真正成为自己的垫脚石,除了行动迅速、敢想敢干之外,对于青少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乘势而行。
做好简单的事情就是不简单——张瑞敏
他临危受命,面对的是一个即将倒闭的工厂,然而在这么艰难的境地面前,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的是,他选择迎难而上。倘若没有他当日的坚持,也就不会有今天属于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海尔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甚至在以电器称霸世界的日本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海尔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它的CEO张瑞敏的骄傲。
二十多年前,海尔亏损额达147万元,濒临倒闭。那时,35岁的张瑞敏临危受命,来到这里。他缔造海尔的起点其实只是几间作坊,海尔的发展史是典型的中国现代版的“丑小鸭变天鹅”。身为“丑小鸭”时的海尔到底有多丑?当时张瑞敏刚进海尔时制定的第一份企业管理规范中,“职工不许在车间随地小便”赫然名列其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管理之乱到了何种地步。
就是在此时,张瑞敏第一次讲出那句名言:“什么叫作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到海尔过的第一个春节,身为领导人的张瑞敏拿不出钱给员工过年。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他不得已陪着有钱的朋友喝酒,不善饮酒的他当即醉得不省人事。但这年春节,工人按时领到了工资,还破天荒地每人分到了5斤鱼作为节日补贴。张瑞敏没有让工人们失望,也因此,海尔没有让张瑞敏失望。
很多人都觉得成功的人一定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张瑞敏的话足以打消这样的念头。只要每个人把自己应当做好的事情做好,即使它再简单,也不忽略,人生的步伐才会越走越稳健。
我们通常说做事情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先难后易。张瑞敏对海尔的产品质量就是如此要求的。张瑞敏上任以后就喊出“海尔要走出国门”的口号,但是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就是敢于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经过市场检验成熟以后,再到发展中国家去。
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尔为了进入要求严格的德国市场,做了一年半的质量认证工作,经过自己严格的把关和认证之后,才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到了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大扫除”,市场上所有的冰箱都要接受质量检测。结果,在检测报告上海尔名列第一位。检测一共有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最好成绩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8个。
名不见经传的海尔靠质量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经受住了严谨的德国人的考验,海尔就不怕别的机构突击了。就这样,海尔又逐渐打开了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孙子兵法》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就是说打仗不要指望敌人不来,而要指望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指望自己有不被攻破的实力。
很多人会觉得,海尔能够打开德国市场,要归功于那次质量检查。但如果不是张瑞敏严格把关,又怎么会顺利通过检查呢?做好准备,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是抓住一切机会的最好方法。
在奥运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故事。参加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一个美国人不知道比赛用的铁饼是何种形状。于是他就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然后仿照古代奥运会铁饼的样子,自制了一个在家练习。等他到了希腊奥运会赛场上,惊喜地发现比赛用的铁饼比自己平时练的要轻得多,于是很轻松就扔出了一个第一名。
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在创业初期,他抡起铁锤,将质量有问题的冰箱一一砸烂,员工也惊醒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精细化,零缺陷”,是张瑞敏对每一件海尔产品的承诺,只有经过这种苛刻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投放到市场上供人使用。
孙悟空经过太上老君的七七四十九天“锤炼”,终于炼成了火眼金睛,就像海尔被德国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锤炼一样。有了这样的内功,还怕什么火焰山呢?
走近强者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机会对待每个人是平等的,成功的大门就在我们不远的前方。
青少年朋友们需要确定目标,用心去做好手头的那些看似简单、平凡的事情,这样就会获得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做好了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基础才会一步一步踩踏实,万丈高楼也才能平地而起。
牢记梦想,做跳过龙门的鲤鱼——周星驰
曾经的他在考取演员训练班时名落孙山,他只是个小角色,做的也只是跑龙套。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认真地演好每个小角色。周星驰,一个想起来就让人发笑的名字,他的精典对白、举手投足被影迷争相效仿。他用天马行空的创意来展现地球生物,人们把它理解为“无厘头”。他出色的表演常让人笑到肚子疼,这时,我们发现他已是“喜剧之王”了。他被冠为华语演艺界“票房之王”时,我们又发现他已经成为导演了。从“星仔”到“星爷”,他奋斗的足迹,见证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没有了梦想的舞台就如同没有了水的山,失去了灵气。因为有梦想,世界才被人们装点得五彩缤纷;因为有梦想,雄鹰才会翱翔高空。
受李小龙的影响,当一名电影明星是周星驰从小的梦想。然而第一次考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演员培训班,周星驰就名落孙山,第二年才考上了香港无线电视台演员部的夜间班。可从训练班毕业之后,周星驰又被指派担任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与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远。
儿童主持的工作周星驰做得很成功,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广泛认同,但是当主持人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梦想。在主持电视节目之余,他又争取到不少配角,跑起了龙套,虽然常常留在镜头中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因为他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来说,做好龙套演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获得一两个比较好的龙套角色,或为了多说一两句对白,周星驰要不断跟人说好话,这种小人物的卑微,正是他以后电影中所表现的。《喜剧之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周星驰被告知没有机会出演男主角的时候,他说可以演那个大反派。导演说大反派也有人选了,他就说可以演其他的角色,人家又告诉他只有三句台词“哦”“啊”“你还是走吧”的时候,观众看到的依然是他眼里的那份坚定与坚持。
梦想有时是激发出来的。对于年少的周星驰来说,想成为像李小龙一样的明星真的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是他愿意为了这样一个梦而付出全部的努力。他最终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成为敢想敢做的跳过龙门的红鲤鱼。
周星驰从小就爱看书,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长大后涉猎广泛,知识面很宽。即便是现在,他仍会抽出时间,手捧一本书阅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一个跑龙套的到如今的星爷,读书的积淀功不可没。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形容周星驰的演艺生涯再合适不过。他在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时候,利用空闲时间每天看书,研究表演的方法,没事就去电影院,研究别人的演技。有一段时间周星驰钻研演技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自己回忆说:“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演技,我攻读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那本书。读完了,就泡在电影院观察影星们的表演,对比、思考。等我碰到好的角色时,我就能很好发挥,派上用场了,《霹雳先锋》就是一个例子。那个令人讨厌的小混混被我塑造得还算成功,多亏我平时研究得很多,对人物才能把握好。”
周星驰的铁杆搭档吴孟达说过:“周星驰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演员,幸好自己几年前做好准备,才有办法接招。”在香港,很多媒体都曾拍到过周星驰逛书店的情景。就连他自己也曾对记者说:“在那种状态下很享受,别人都认为你不行的时候,你偏偏去研究,整个人都陷在里面。感觉上有些孤独,但也会很浪漫。”
周星驰就是这样吸收养分,等机遇来了,他就会牢牢抓住,表现出酝酿已久的惊人演技,一飞冲天。
1992年,周星驰的多部影片都入选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之列,那一年可以说是电影界的“周星驰年”,全亚洲的观众都会发现在这么多的喜剧电影中这张面孔竟然让人百看不厌、大笑不止。周星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戏剧般的人生终于转向了光明的一面,而他依然简单而率真。
在这个崇尚自我、宣传自我的时代,大多数人有些急功近利,喜欢锋芒毕露。而实际上,锋芒过盛的人,不仅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他人,最终还会伤到自己。周星驰凭借自己独一无二的表演,成为一代“喜剧大师”,拥有了煊赫的地位。按常理,他应该有着高人一等的排场和气势,做事高调,把自己看成伟大的影帝,是常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明星。然而,他依然是他,坎坷的经历,戏剧般的人生只会让他更坚强、更谦和,更愿意提拔新人。在媒体面前,他常常保持缄默或是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生活中,运动装又是他最喜欢的装扮。
低调是周星驰的做人哲学,他的电影也是这样,不吹嘘、不张扬,只有简单、幽默的小人物。《功夫》很成功,但没有豪华的阵容,里面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如包租公、包租婆、苦力阿强、裁缝阿胜等,都是在寨子里过日子的普通人。但是当“斧头帮”来挑衅的时候,他们都亮出了自己的武功,原来这些小人物又都是厌倦了江湖的争斗和仇杀而归隐的高手。周星驰用他的电影告诉我们,低调并不等同于自卑,反而能让人保持本真。
走近强者
天空不会总是风和日丽的,总有狂风暴雨来临的一天;海水总不会是平静无痕的,总有波涛澎湃的一天;成功总不会是持久的,总有失败的一天;生活总不是美好的,总有挫折的一天。只要我们勇敢地战胜这些困难,勇敢地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相信生活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青少年正值花季,正处于人生中的重要关头,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每天都为自己加油!每天说一次:“我能行!”
有句话说得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所以:为了自己,为了生活,努力奋斗吧,做一条越过龙门的鲤鱼吧。
用失败打开机遇的大门——史玉柱
从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人……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像一个斗士一样,一次次地挑战自己。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听到这句话,不管是你眉头紧锁还是莞尔一笑,都不得不承认它的影响力;当脑白金淡出电视荧屏之后,有腔有调的黄金搭档又登场了。其实,这两种产品同属于一个企业,同属于一个领导——史玉柱。
关于史玉柱其人,有一本专门的自传类书籍叫作《沉浮史玉柱》,从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来看史玉柱的沉浮,尽管史玉柱年纪不太大,但是,说他在商海上“沉浮”也不为过。
1989年初,史玉柱获得硕士学位,随即下海创业。初夏,他承包下没有一台电脑的“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最便宜的电脑也要8500元,他没有那么多,便要求迟付款半个月,他可以多给1000元。就这样,他赊得一台电脑,注册了巨人公司,开始了自己的产品推广。
4年过去,史玉柱的巨人公司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因为这样傲人的成绩,史玉柱也开始了保健品市场的开发。于是就有了脑黄金、脑白金。作为老板,他积极走市场,和老人们聊天,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保健品。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他能够对准市场,在保健品上大干一番。
但在1997年年初,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史玉柱负债两亿,成为“中国最穷的人”。“当我感到一切都无力挽回的时候,反而轻松了。”常见到有人因为追债而被迫自杀,但史玉柱反而觉得,已经这样了,还能更糟吗?
他继续在保健品上做文章,资金也渐渐回笼。2005年,他开始了游戏《征途》的研发和试用。也许史玉柱有一种做什么红什么的能力,《征途》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在线超过100万玩家的游戏。但是它的游戏模式却遭到教育界和社会的谴责,史玉柱成为众矢之的,网友们纷纷声讨他,但他没有退缩,仍坚持自己的做法。
2007年11月1日,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穿一身白色运动服的史玉柱敲响了巨人网络上市的钟声。他的公司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家突破500亿元。
看看他的人生经历,从创业的顶峰到负债的低谷,起起伏伏,却没改变他好胜的性格,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有志者事竟成。”史玉柱更加懂得去实践这句话。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当看过别人的大起大落,我们以前在乎的那些得失突然也就烟消云散了,因为我们知道,有人比我们失去的更多,也更加努力。
1995年,史玉柱成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之一,巨大的成功和来自政府的肯定,让他走进了狂热的大厦梦中。他决意在珠海盖一栋自己的巨人大厦,本来计划18层,但是每和领导握一次手,他的大厦就高一截,几番握手之后,他已经将原计划的18层提高到70层,他意气风发地决心要盖中国第一高楼,虽然当时他手里揣着的钱仅仅能为这栋楼打地基。
人越是在顺利的道路上,越容易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果然,巨人大厦在投资上出现重大失误,70层的高楼需要12亿来建设,但史玉柱太自信了,他没有找银行贷款,而是将其他方面用于流动的资金全部砸在了盖楼上。巨人大厦像一个无底洞,很快便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负债2亿。
对于失败,他毫不避讳。他说自己最爱看的一本书是《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为何失败,也是太平天国怎样才会成功的另一种提法。“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我害怕失败,我经不住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其实,史玉柱成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的经营天赋,更是因为他善于分析别人的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研究过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并用于商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史玉柱释然地面对失败,却从没有忽视过失败。
正是因为史玉柱的失败,反而吸引了美国一些基金,他们觉得一个人有失败经历,才证明其有创业者的智慧和经验。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机会也越来越多,可还是有不少人,因为承受不了失败的压力,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他看过史玉柱的创业经历,也许就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失败。史玉柱相信,失败让自己更加成熟和稳重。
曾经的史玉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别人的话听不进去,但自从巨人大厦失败之后,他开始相信朋友们的建议,这不也是失败所带来的好处吗?
少年的时候经历一些失败是好事,至少会让我们懂得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道理。有时失败反而更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树立竞争的意识,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走近强者
一提起失败,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无非是:“痛苦,困惑和无奈”。可提到成功,便是:“快乐,兴奋与喜悦。”而从失败到成功对具有坚强毅力的人来说,简直近在咫尺。而意志薄弱的人只会灰心丧气,不再尝试。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
我们青少年可能觉得自己生长在蜜罐里,有那么多人惊心呵护,将来的道路会一直很平坦,这样想就错了。
青少年朋友们要记住,现在天气晴朗,因为暴风雨还没到,我们要时刻注意着,提高警惕,准备迎接暴风雨,而不是被它打倒。就算它真的把你打倒了,要相信,它打倒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心。
你要凭着坚韧不拔,一次次从暴风雨中泥泞的道路上站起来,重新振作,重新奋起。快,抬头看,那是一缕阳光,那是胜利之光在向你招手。
生命之树需要希望的灌溉——柏杨
他把童年的自己比喻成“野生动物”,他被继母毒打、虐待,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读书对他来说就是不断地被开除,他从来没有在一个学校毕业过,父亲与继母也只对鸦片感兴趣,无人过问他的学习和心灵感受。然而就是这样的他凭借《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家喻户晓,所有的读者在第一时间,都被他的这个标题呛到了。翻开书,里面全是对“悠久的华夏文明”的憎恶,他接过鲁迅的吃人社会的接力棒,继续对大国民性口诛笔伐……他就是柏杨。
柏杨出生在河南通县,刚来到人世不久,母亲就去世了。那时候国内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柏杨的心灵缺少爱的抚慰。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柏杨投考河南省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结业后,他被保送到武汉的军属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那里,柏杨“宣誓加入国民党”,他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时,兴奋得“忘了举枪”。领袖对他来说,甚至比母亲更加值得去追随、崇拜。19岁那年,他下定决心,“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
谁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的柏杨会因为“侮辱元首”而被捕入狱,更不会想到,这个人会在狱中写下震动文坛的《中国人史纲》。他那充满激情的批判,与荒芜的少年岁月,让人感慨。不知道当年他若得到慈母的教导,是否还会写下鞭辟入里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迁居台湾,可以看作是他漂泊的命运使然。在大陆,他先后成过三个家,但是都没有让他安定下来。人生志趣、求学冲动和机缘巧合,将他推到了小岛台湾。初到台湾的柏杨在茫茫人海中举目无亲,他偷偷地收听北京电台的广播,结果被称为“匪谍”而入狱。
柏杨曾拜在蒋经国创建的“救国团”门下,那时他还写一些反映当时台湾民生不易的小说。但祸从天降,1967年夏天,柏杨接下翻译《大力水手》漫画的工作,有一幅画的是波派和他儿子流浪到一个岛上,两人竞选总统。发表演说的开场时,波派说“Fellows……”,这个词本来就是“伙计们”的意思,柏杨信手拈来译成“全国军民同胞们”,当时蒋介石发言中常常称呼民众为“全国军民同胞们”,人们顿时浮想联翩。
不久,报上刊出这幅漫画,当局震怒。柏杨不明就里,就被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从家中带走。
柏杨当时对蒋经国心存幻想,但是在被调查局调查时,他的口供“无法使特务们满意”,遭毒打、诱供。直到看到起诉书后,柏杨才明白,自己已经是罪不容诛了。
入狱后,第四任妻子与柏杨劳燕分飞,十年婚姻如梦一场,柏杨为此绝食了21天。他似乎从来没有收获过稳定的感情,“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过去四十年,只是一场漫长的梦”。
司马迁在狱中写出《史记》,名垂千古。柏杨在狱中,已是万念俱灰,对人生和人情都不再幻想。他也开始写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及《中国人史纲》三部书稿在狭小的天地中完成,不过,他说“我为小民写史,而不是为帝王将相写家谱”。
当他重见天日时,已经是56岁的人,他把每一样有监狱标志的东西都当作纪念品,“小心翼翼地装进行李袋”,离开了这个人间地狱。
柏杨曾形容自己是《皇帝的新衣》中那个不识趣,说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他说了哪些真话?
“再伟大的民族,当他没有灭亡以前,他是从没有灭亡过的,而该民族在绝种之前,也是从没有绝种过的……我们要认清,竞争是无情的,天老爷并不会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而特别派六丁六甲,谒者功曹,像保护唐僧一样保护中国。趁着还活在世界上,应该赶紧锻炼锻炼,把尊肚里的脏水吐出来,多吃一点有养分的东西。现在我们哀悼那些在历史上被灭了亡、绝了种的民族,不希望有一天别的后生也来哀悼我们,千言万语一句话:‘勿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中国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上可以把太阳一口气吹灭,下可以治国平天下……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因为中国人最拿手的是内斗。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内斗……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
正如一位对柏杨比较了解的学者所说,只有对传统文化非常关切、对中国人怀有非常高的期望,柏杨才会批判它、揭示它的问题所在。他说出了真话,虽然让中国人感到难受,但也同时意识到,他是唯一一个有勇气说出真相的人。
走近强者
希望能带来美好,美好的希望让人激动,让人无限憧憬。青少年朋友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希望就是生命,只有勤奋去浇灌,它才能盛开出希望之花并结出希望之果。因为心存希望才能取得胜果。只要我们心中存有希望,只要心中有一颗希望的种子,那么就一定能创造出奇迹,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蓝天,而我们的生命之树也将长青!
勇气让你立于不败之地——郭士纳
他从小生长在纽约长岛的一个贫穷家庭里,在一所教会中学度过全部的少年时光。1993年的愚人节他走马上任了,担任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然而许多人对依靠经营香烟和快餐起家,对计算机业纯属门外汉的郭士纳担任此要职冷嘲热讽,戏言他要为IBM收尸。他却在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魔术之手”创造了IBM奇迹,让在600多亿美元年营业额徘徊了30多年的IBM冲向了800亿美元,牢牢地占据着IT业界第一的地位。
当郭士纳1993年执掌IBM时,这家公司即将滑入破产之境。六年之后,蓝色巨人重新站了起来,股票价格空前高涨,市场总值达到1690亿美元。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郭士纳:“IBM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现年57岁,被称为电子商务巨子。人们一直认为,郭士纳使IBM公司摆脱了80亿美元财政困境并使其有了60亿美元。其实郭士纳的绝技是把原本死板的IBM公司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在电子商务各方面处于优势并且提供计算机服务的公司。自从郭士纳掌权该公司以来,公司的股票上涨了1200%。”
1993年4月1日,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勇于冒险的精神,郭士纳从埃克斯手中接过IBM权力之柄,担任董事长兼CEO。上任伊始,为了迅速扭转亏损的局面,一向“雷厉风行”的郭士纳对IBM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
郭士纳将IBM带入了全新的网络世界。到目前为止,IBM公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软件王国。软件系统产品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30亿美元。为了不再受制于人,IBM公司今后的总目标是使公司成为全面提供网络系统硬件、软件、系统服务等全方位服务的国际超级网络产品公司。
作为一个计算机公司,IBM在开展自己的业务时,往往要同时做一些辅助的事情。例如,IBM在进行主机的销售的时候,开发一些软件来支持客户的使用。这是推广自己的硬件设备时不得不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CEO往往具备在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中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能力。郭士纳敏锐地发现IBM过去做的软件都被自己的硬件所独揽,而不能适应其他企业的设备,这给软件的应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当他意识到软件业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业务领域时,软件的这种“专业性”便成了继续前行的绊脚石。此时郭士纳又冒险作出决定,更改了软件的研究方向,使IBM的软件可以适用于任何一台计算机。你如果知道这完全违背IBM当时的文化精髓,便可以想象做这样一件工作的难度了。但最终,郭士纳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转变。
IBM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与郭士纳的冒险精神是分不开的。
走近强者
很多青少年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实现它,徒增遗憾而已。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勇气作支撑,放弃需要勇气,拒绝需要勇气,尝试需要勇气,冒险需要勇气……甚至连说话都需要勇气。一个人如果缺乏勇气,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基础,就只能生存于他人的庇护之下,无法面对人生的任何压力和挑战。
勇气是产生于人的意识深处的对自我力量的确信,是对自我能力能压倒一切的信念,是相信自己可以面对一切紧急状况、处理一切障碍并能控制任何局面的信心,是穿越重重险阻,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意志。只要勇气还在,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换个角度,在平凡中另辟蹊径——朱德庸
小时候的他不喜欢学校,每次开始新的学期,都要大哭一场,就连老师都放弃了他,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就是这样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却对画画情有独钟,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成为大名鼎鼎的漫画家。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朱德庸可以说是新新人类的领袖。他笔下的小人物,有时候耍一点小聪明,有时候又大智若愚,他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平淡无奇,却总是语出惊人,颠倒是非。虽然他从小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但如今有谁会去计较他的低分和“劣迹”呢?
漫画家朱德庸小时候有三个特点:一是长得丑;二是成绩差;三是爱搞恶作剧。
第一个特点,看一看他现在的照片就能找到感觉。至于学习成绩差,也有事实为证。朱德庸小时候,每次过完寒暑假,新学期开始,就会“悲从中来”,坐在教室里号啕大哭。他只要一听到要念书,整个人就像霜打的茄子。
学校对小朱德庸来说是个恐怖的地方,他听不懂老师讲什么,老师也懒得理会他的奇思妙想。上了初中以后,老师已经放弃了对他的改造,给他扣上了“差生”的大帽子。因此朱德庸很不配合老师,问他任何问题,回答都是“不知道”。那个时候还没人知道学习障碍症,他也曾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好学生,但事实证明,所有的课文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在学习上是一个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的“可怜孩子”。
但是画画时,朱德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他4岁就开始在纸上涂鸦,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任何严厉的老师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惹他生气的人,在漫画里会被扁得很惨。不过,在考试的世界中,朱德庸没有改变失败的局面,他在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职业学校,念了一个学期,就因为成绩太差被退学了。
后来换了新学校,情况也没有好转。朱德庸因为一件小事与班主任闹翻了,老师气得直叫“我要把你赶出去”,这正中他下怀:“没问题,你先把学费退给我。”学费没有要回来,只得待到学期结束,校方给他爸爸一纸通知:你家小孩下学期不用来了。诸如此类的经历,朱德庸可以写成一本书。
至于他爱搞恶作剧,那也是因为爱画画的缘故。有时迎面过来一个人,朱德庸就想如果给他一拳,他脸上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有时路过一个窈窕淑女,朱德庸就会想象如果她的高跟鞋鞋跟突然折了会怎样。他按别人家的门铃,然后躲起来看别人一无所获的样子。有时候朱德庸被自己的想法逗得哈哈大笑,更加让大人们觉得这小孩一个人傻乐,一定是脑袋有问题。
学校虽然对他关上门,可漫画却为他打开了窗。他的漫画在报纸上连载了10年,创下了漫画连载的纪录,他被誉为颠覆爱情与婚姻的漫画大师。
朱德庸有一部作品叫作《绝对小孩》,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自己也很合适。他的漫画能够长盛不衰,也要归功于他的“孩子气”。
朱德庸不喜欢小孩子,这与他童年被学校排挤的经历有关。但是他结婚后不久,家庭就要迎接新成员了。很多人听说自己要当爸爸了,欣喜若狂。但是他听说自己要当爸爸了,竟然很生气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闷地待了三天!妻子看到他的反应,叹着气说:“这孩子还是我自己养吧。”朱德庸客气地说:“那家里的4只猫我来管就好了。”
儿子出生后,被他关在卧室里,其他地方都归小猫。在儿子学爬的时候,朱德庸每天把他放在地板上玩一两个小时。他觉得猫在他家的时间比孩子要长,孩子只能排在第五。
有一次,父子两人用机器人打架,朱德庸把孩子的机器人弄坏了,儿子跑到妈妈面前告状。妈妈只好告诉4岁的儿子:“爸爸个子高,但里面其实住了一个比你还要小的小孩。”孩子才知道,原来爸爸实际上是弟弟。父子两个称兄道弟,渐渐的,朱德庸也消除了心理障碍。
在学习上,朱德庸与儿子完全是两个极端。他经常给孩子请假,带孩子出国玩,想让孩子开开眼界,儿子却哭着说:“爸爸,我要上学。”有一次,朱德庸睡晚了,早上看见穿戴整齐的儿子站在床边等他送,就说:“你今天别上学了,请一天假吧。”然后蒙头大睡,气得儿子大哭起来。
儿子很喜欢数学,常常拿高分,老师都夸奖他是“数学天才”。有趣的是,朱德庸也曾被老师夸奖过是“数学天才”,不过是因为他能把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算出不着边际的结果。
朱德庸对孩子的宽松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朱德庸的儿子考进了台湾最好的中学——建国中学。朱德庸夫妇把成功教育归纳为:“要聆听孩子,要退回到孩子的年龄,真正去和他做朋友。”
看来,这个曾是“绝对小孩”的爸爸,总算把当年败走学校之痛给弥补回来了。
走近强者
换一个角度看生活,原本平凡的事情也会很有趣味。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也都可以不平凡,真正的智者,是从平凡的事中作出不平凡来。只要认真、努力、坚持,不管他出身多平凡,做的事有多平凡,他都可以变为不平凡的人。
你想要的人生已经在你眼前了,人生的样子是在奋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们青少年如果为了理想而奋斗,不论结果如何,你的人生总会因为一路的风雨而辉煌,到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不平凡。
改变心境,勇敢面对逆境——卡斯特罗
他自哈瓦那大学毕业后,领导发动了反对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随后,他流亡美国、墨西哥。回到古巴后,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很多人,尤其是男孩子们,将他当作自己的偶像,他就是卡斯特罗。
菲德尔·卡斯特罗出生在古巴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他自幼胸怀大志,富有反抗精神。他反对父亲虐待雇农,为此多次与父亲争吵,13岁时曾组织蔗糖工人进行反抗自己父亲的罢工。
19岁那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并积极投身于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爱国学生运动当中,成为哈大的风云人物。
成为律师后,卡斯特罗专为贫苦大众充当辩护人。1953年7月26日,27岁的卡斯特罗率领100多名爱国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掀起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但起义失败,大部分青年起义者惨遭杀害,卡斯特罗被关进监狱。两年以后,古巴因为总统选举而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罗及其战友意外获释,逃亡到了墨西哥。
1956年冬天,卡斯特罗率领81名战友从墨西哥出发,远征古巴。但远征战士大部分伤亡,包括卡斯特罗在内的12名幸存者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他本人任起义军司令。
起义军把武装斗争同土地斗争结合在一起,队伍迅速壮大,独裁政权很快土崩瓦解。1959年元旦,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卡斯特罗终于代表新的政府走上了历史舞台。
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维护国家主权。在此期间,美国对古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也给古巴带来巨大冲击。
古巴和我国一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它在超级大国美国的家门口,因此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眼中钉。为什么卡斯特罗可以在美国面前毫不动摇,可以让红色成为西方世界中“一枝独秀”?有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解答这个疑问。
2004年,卡斯特罗访问了中国。这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但仍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一身军装,一脸络腮胡子,这是卡斯特罗的标准形象。他不仅接受了采访,还表演了一个节目——用中文演唱了革命歌曲《东方红》。虽然腔调不是很流畅,但卡斯特罗用力地挥动他的右手,十分投入。很多中国观众都看到了这一幕,就像找回了当年的感觉、遇到了遥远的亲人一样,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东方红》这首歌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制的“东方红一号”飞入宇宙太空时,就曾带着这首歌。卡斯特罗演唱这首歌,既是对中国的友好,也是对革命情意的一种追述——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要接受同样的压力,面临相似的问题。
卡斯特罗没有唱完整首《东方红》,他演唱了一部分,向着镜头微笑着挥着手,就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留下一身草绿色军装的背影。在国际新闻里,几乎所有的中国观众都认识卡斯特罗的军装,如同阿拉伯人阿拉法特的阿拉伯头巾一样,是他们背后的那片土地的符号。卡斯特罗的军装似乎在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走近强者
或许,从我们出生,哭出了生命中的第一声时,我们就开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满了泪水与艰辛。但是,也唯有这些艰难,才能突显出生命的可贵与不凡,让我们在撒手人寰的时候能笑着离开。
青少年朋友们,只有经历了种种痛苦与磨难,最后的结果才会有所不同。因为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能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
享受生命中苦痛带来的惊喜——拿破仑
少年时的他饱受纨绔子弟欺凌;在热月政变时险些被当作罗伯斯庇尔的同党被处决,之后被撤职;兄弟姐妹时常反对他;战争中屡丧亲密战友。但是他曾经带给法兰西人民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由民主的渴望,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他就是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拿破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拿破仑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侵略开始的。他的故乡是地中海科西嘉,长期处于外来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之下。为争取自由和独立,当地人民一直进行着反对外来统治者的斗争,也培育了岛上居民顽强刚毅、坚韧不拔的性格。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出生。当时正是法国对科西嘉的统治时期,虽然后来拿破仑成为法兰西人民的骄傲,但18岁以前的拿破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法国人。他从小就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民族勇士,将科西嘉从法国的手中解救出来。这种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
拿破仑的父母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父亲夏尔具有爱国热情,曾积极参加争取独立运动,并作出过贡献。法国占领军踏上科西嘉岛后,他曾跟随保利将军同法国占领军进行斗争。可夏尔后来转变了立场,与占领者言和而归顺了法国,成为法国驻科西嘉总督的上宾,这也成为波拿巴家族兴旺发达的转折点。加之祖先的意大利贵族血统,夏尔归顺法国前已被波旁王朝审定为贵族,享有王室给予的特权。这些都为拿破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拿破仑的母亲也是名门后裔,有着坚强刚毅的性格,聪明贤惠,做事果断。她对子女教育很严格,拿破仑的身上有着母亲坚决果断的个性。
拿破仑深受当地民风和父母的影响。优秀的人总会带给别人好的影响,这也是那些优秀的人周围总有朋友的原因。
拿破仑不到10岁的时候,在家人的帮助下进了一所贵族学校。这所少年军校是法国专门培养未来军官的基地,也是贵族子弟投身军界的必经阶梯。入校学员不仅限于贵族子弟,还要有身份高贵的保荐人。拿破仑虽然是科西嘉岛上的少爷,但被同学视为“来自科西嘉的穷小子”,他的乡土口音,令他常遭那些名望贵族子弟的嘲笑和欺负。但是拿破仑没有被歧视压倒,他下定决心要在一个人少又不易被抓住的地方,把欺负他最多的人狠揍一顿。
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午后,几个欺负他的同学迎面走来,其中一个仗着比拿破仑高出一个头,又挡住拿破仑的去路,并神气活现地说:“乡巴佬,说几句科西嘉话让我们听听!”另一个忙帮腔:“要不,你学狗叫也行!”然后几个人一起哄笑。
拿破仑没有理他们,装成绕道的样子。果然,那小子不肯罢休,立即横移脚步,伸手阻拦。这时拿破仑猛一转身,抓住那小子的领口,猛揍一拳。高个子疼得站不起来了,拿破仑一不做二不休,挥起拳头一阵猛揍,连打带踢,直到那小子趴在地上乱叫,连连求饶才罢手。
拿破仑因打人被关了禁闭,但他很骄傲——在场的那些人没一个人敢动手帮忙,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他了。
经过这件事,拿破仑更加傲视他的同辈,性格也变得更加孤僻。大概也是从这时起,他更加仇恨封建等级制度。课余时间,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阅读书籍上。15岁毕业时,拿破仑由于各科成绩特别优异,获得少年军校保送,进入位于巴黎三月校场的军官学校,开始接受军事教育。
在巴黎军校,一般学生通常要花2-3年时间才能通过考试,获得担任军官职务的资格,但是拿破仑在第一学年结束时便与其他两人一起通过了军官资格考试,并在刚满16岁时获得炮兵少尉军衔。就这样,他开始了戎马生涯。
拿破仑执政期间,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这些改革处处体现着他年少时的理想——他改革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兰西共和国行政的中央集权制。其中每项改革都对法兰西共和国本身产生了重要而且持久的影响。
但是随着拿破仑王朝的结束,这些改革没有传到国外,只有其中一项跨越了国界,那就是他创编的公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进步、民主的革命理想。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人人平等。法典的内容稳健适度,条理清晰,因而不仅在法国一直得到实施,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其他许多国家所采用。
拿破仑为法兰西共和国带来了荣耀,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拿破仑一生指挥过的战役约计60次,比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约20年的拿破仑战争,前期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后期也有反抗民族压迫的因素存在,但其实战争已具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掠夺别的民族及兼并别国领土的性质,给欧洲和法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虽然功过难以定论,但拿破仑对后人的影响仍很深远。他虽然身材矮小,却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领袖。
走近强者
痛苦就人生而言,常常扮演着不速之客的角色,往往不请自到。
有些痛苦来得温柔,如同慢慢降临的黄昏,在不知不觉间你会感到冰冷和黑暗;有些痛苦来得突然,如同一阵骤雨、一阵怒涛,让我们来不急防范。
当我们屈服于痛苦的时候,它可能使我们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走向灭亡。
青少年朋友,当我们的生命承受了痛苦,就会变得坚强自信。那么,此时,痛苦就变成了一笔物质的财富。
纵然命运会给予我们诸多的不顺,坦然接受后便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