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53900000008

第8章 克服内心的恐惧

克服恐惧强化心理素质

乌克兰通讯巨头韦特·皮克尔是有名的财富巨头,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能闻鱼腥味。原因是,贫寒时代的他,曾经在一个鱼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替人卖鱼、送鱼、加工鱼,每天都把自己弄得浑身鱼腥味,加上他不注意个人卫生,家里、路人都躲着他,只有猫喜欢接近他。

后来,经过努力的打拼,他成为通讯业巨头。

每次当他闻到鱼腥味时,就会想起自己的贫寒时代和鱼腥味给他带来的羞辱。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伤疤,只要被触碰就会暴跳如雷!作为富豪他亦是如此。

因此,他绝不让家里买生鱼,也绝不到卖鱼的地方去,甚至终身回避鱼这种动物。

看了这个事例,不知道你会作何感想?

韦特·皮克尔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所具备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是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的现象,其根本目标是生理现象消失,即死亡。

在生物学上,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规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权力者,还是基层的老百姓,无论你是穷奢极欲的亿万富豪还是一无所有的乞丐,在死亡这点上没有任何区别。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谁都没有凌驾于死亡之上的特权,死亡是绝对的平等主义。

在死亡面前,不同的人只是时间上的长短不同而已。比如,一个新出生的小生命,由于意外事故夭折,很不幸,他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距离很短。同样,一个人由于生活方法比较科学,活到120岁,到最后自然死亡,他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距离很长。

但对于有思维和精神的人来说,死亡却是一个很恐惧的问题。这不是死亡的过程让人恐惧,而是死亡这件事让人恐惧,它代表了绝对的虚无和沉寂。它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终结,是不可穿透,甚至是不可理解、不可把握的黑暗。

死亡这件事充满不确定性,让人随时都可以想象它的降临。正因为如此,死亡恐惧成了人们一切恐惧情绪的源头,像影子一样在我们的精神结构中挥之不去,它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猎手,在死亡面前,我们像陷阱中的猎物一样,随时都可能有猎人出现,猎人的出现也就是死亡的前兆。

因此,死亡恐惧实际上扩散到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中。比如,一个孩子如果被一只以前对他友好的小狗咬了,非常痛苦,他很可能体验到恐惧,并一直会对狗感觉到恐惧。他会非常害怕和狗接触,甚至是害怕看到狗。

从人类的生理角度来分析,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引起恐惧的基因,这种基因控制着大脑中一个与恐惧反应有关的区域的蛋白质分泌。这种基因名为癌蛋白18,高度集中于大脑中产生恐惧和焦虑的区域杏仁体。

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通过对老鼠的基因进行了处理,让它们无法分泌癌蛋白18这种物质,结果他们发现这些老鼠就不能在面对恐惧时做出条件反射。

我们无法从生理的角度去克服死亡恐惧,只能通过我们能够实现的方式去克服这种死亡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在面临死亡时的恐惧程度,决定了他内心强弱的程度。简单来说,一个人越怕死,感情就会更加非理性,他越怕死,心理就会越弱小。当然,不怕死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心理强大,但只要不怕死,他在心理上才真正不可战胜。

举一个例子来说。

一个导致死亡百万人的天灾,让任何人都感觉到恐惧,但同时,你的牙齿也开始疼痛。如果牙齿的疼痛是可控的,在面对死亡百万人的天灾面前,你更恐惧哪一个?

一个人重视牙痛的程度远远超过死亡百万人的天灾。因为他关心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的牙痛问题才是真正让他恐惧的。死亡百万人的天灾即便是与他有关系,至少目前他还活着。

人对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任何事情都想亲自参与,亲自尝试。但是,即使最疯狂的人,在面临死亡时,也不敢去体验死亡的滋味,因为它代表了最难忍受的精神痛苦,而且死亡恐惧带来的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可逆的,一旦死了,就活不过来了。

当一个人处于绝望、极度抑郁的痛苦时,可能会想到用死亡去解决这种痛苦。因为绝望、极度抑郁带给人的是精神层面上的痛苦,死亡变成了一种解脱,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但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则很难能够真正地实施,因为死亡过程的痛苦,比他要解脱的痛苦更可怕。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消极的情绪中,会想到用死亡,却很少有人去用死亡解脱。而这些会想到用死亡去解脱痛苦的人,正是心理不够强大的人。

当然,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恐惧死亡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痛苦,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因为一个人快要死亡时,恐惧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尽管平时恐惧死亡,恐惧死亡干扰自己的生活。但问题就恰恰出现在这里,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快要死亡时,内心的不确定性就消失了。也就是说,死亡已经是确定无疑的,内心的不确定性完全不存在了。

但现实中,人并不是先知,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死,那死亡的恐惧感就变成了对死亡本身和不确定性的双重恐惧,由此弥漫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看到或者听到一些死亡现象时,死亡恐惧更给人以强烈的刺激。

克服死亡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恐惧,就需要通过精神层面的努力去化解这种恐惧。内心强大就成为化解死亡恐惧的重要方法。

敢于直视面临的恐惧

甘波修道院院长佩玛·丘卓的作品《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有这样一段话:

恐惧是一种普遍性的经验。即使是最小的昆虫都会感到恐惧。譬如我们跑去海边弄潮玩水,看到海葵,用手一摸它,它立刻缩起来,每一种生物一有恐惧都会自动收缩。一面对未知就感到恐惧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那是活着的一部分,所有生命共有的一部分。我们一感觉有孤独的可能、死亡的可能,感觉没有东西可以让我们抓住,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反应。接近真相,自然也会感到恐惧。碰到任何经验,如果我们努力安住在经验中而不逃避,经验就会变得非常强烈。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时,事情会变得非常清楚……事实上,一旦站在未知的边缘,完全意识到当下,却又没有任何寄托,这时每个人都会觉得双脚落空。然而就在这个时刻,我们的理解会深化,会发现当下是非常脆弱的一刻。这一刻实在令人焦躁不安却又完全温柔。

我们刚开始探索时总是怀抱着许多理想和期待,总想寻找答案来满足我们长久的饥渴,却一点也不想认识心中的妖魔鬼怪……我们现在所说的是了解恐惧、熟悉恐惧、直视恐惧,这并不是说要将其视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完全去除我们以往看、听、闻、尝及思考事情的方式。真相是,我们只要一开始这样做就会越来越谦卑,因为执著于理想而产生的傲慢,已没有存在的余地。只要勇于向前迈进一点,随着理想必然生起的傲慢就会被照见。修行中种种发现与死去的勇气有关,和不断死去的勇气有关……

这段话鼓舞了很多人。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总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出生直至死亡。

人类所依赖的心,终将一死的认知,都反映在其中。要克服恐惧,我们只能通过强大我们的心,以心激发出来的能量,成为对抗恐惧的力量,比如,勇气、信任、知识、权力、希望、屈从、信仰以及爱。这些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接纳恐惧,分析研究恐惧,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

然而,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恐惧,因此,那些抗恐惧的力量不能释放我们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我们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时时刻刻侵袭着我们的心,每当内心或外在环境起了一点儿波澜,它就迅即渗透到我们的意识中。通常我们想赶它出去、避开它时,多少也有一些对付恐惧的技巧或方法:排挤它,使自己麻痹,跳过去或者否认它的存在。然而,恐惧始终潜伏着,如同死神从来没有因为我们不去想就自动隐退一样。

尤其是现代社会,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埋伏着越来越多的恐惧因子,处处与我们为敌,我们很熟悉心灵被撕裂的感觉——想象一下随时都有可能脱轨的列车,想象一下环境污染会导致什么后果,想一想滥用权力杀害生命常态的景象……

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一种退步,让我们受到越来越多的恐惧的侵袭。

当然,面对恐惧,我们并非毫无办法。

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对恐惧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有的人非常害怕蛇,哪怕是远远地看见蛇,都会心生恐惧;但有的人却对蛇毫无感觉,认为蛇仅仅是一种动物。这就是由于个体的不同,对同一事物造成的恐惧有不同的体现。

恐惧的形式独一无二,各有特色。知识和见识丰富的人,所体验到的恐惧也与一般人不同,专属于个人的恐惧和生活条件、与生俱来的性情以及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涉及我们自幼成长的经历。

生活中,如果我们用理智的态度来观察我们内心的恐惧,可以看出它的双重面孔:如果心生畏惧,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变得积极活跃;如果恐惧不已,会磨灭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变得麻痹、瘫痪。

前面说过,人类原本是地球上最弱的生物,如今却控制万物。正是因为弱势激发了人类的斗志。当我们处于危难关头,恐惧往往是一个信号或警告,如果我们能够克服恐惧,结果往往会让我们成长强大。有句话说,让我们恐惧的,毕竟让我们强大;如果避开它,不正面响应,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战胜恐惧的人如同长不大的小孩。

根据我们从婴儿长大到目前的状态,我们知道,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恐惧,产生恐惧的原因,是我们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去面对陌生的新局面。

生活中,几乎一切等待我们去做、去经历的事情,不管是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有把握做的,没有把握做的,都充斥着刺激,同时也充满了不确定。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走到了现在。当我们接下来准备迈出另一步时,同样的不确定和恐惧感便又会再次出现。

每一个成长的过程中,都包含了克服心中障碍的关卡,一旦我们战胜了恐惧,人生便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敢于直视恐惧,才能够克服恐惧,也才会进步。

想一想我们第一次骑自行车,想想我们第一次上学,想想我们第一次与异性邂逅,想想我们第一次接触性……第一次的尝试的经验都夹杂着恐惧的色彩。

我们能够克服这些恐惧的前提,是因为我们当初敢于直视这些恐惧。

这些恐惧都与我们的身体、心灵或社会经历息息相关,是人生必经之路,踏出去的步子都跨越某一个界限,我们被要求脱离熟悉、亲密的环境,壮起胆子探险。

恐惧的情形有很多,细细回忆起来,每一样东西都有人害怕:有人想出名,有人却害怕出名;有人喜欢挑战,有人却害怕挑战;有人喜欢与人沟通,有人却害怕与人沟通……众多的恐惧情形,都是人们心理的极端的变体、扭曲,或者转移的结果。

要克服这些恐惧,我们只需要把心态上升到理智的层面,用理智正确地分析恐惧,进而克服恐惧。

认清自我才能正确地克服内心恐惧

古埃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无子的特拜国王拉伊俄斯曾经诱拐了皮萨国王佩洛普斯的小儿子克律西波斯,导致他自杀。佩洛普斯向主神宙斯祈祷降祸于拉伊俄斯。当拉伊俄斯祈求神恩赐他一个儿子的时候,神一边答应了他的请求,一边预言他的儿子将杀父娶母。为了逃避神谕的实现,拉伊俄斯夫妇一等儿子降生即钉住他的双足,派一位仆人把他扔进山谷。但心地善良的仆人却将俄狄浦斯送给了科任斯国的牧羊人,以至于俄狄浦斯被无子的科任斯国王波吕玻斯收养。

逐渐长大了的俄狄浦斯在一次宴会中偶然闻知自己非科任斯国王亲生子,便去求问神谕,得知自己命将弑父娶母。为避厄运,他离开了科任斯,来到了特拜边境。在一个三岔路口,为争夺道路,他与一个老人争执起来,一怒之下,失手用手杖打死了这个老人。俄狄浦斯不知道,这老人就是要去德尔斐神庙祈求解除斯芬克斯灾难的他的父亲。因为此时,特拜城正遭受狮身人面鸟翼怪兽——斯芬克斯的灾难。

希腊神话中是“神人同形”的,斯芬克斯是狮身人首的女妖,长得很美,曾受过文艺女神缪斯的教养,很有学问。当她出现在特拜城时就成了那里的一个大害,她盘踞山口要道,每当遇见过路人就用“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的谜叫人猜,猜不出者即被她吃掉。特拜城国王又被一过路人所杀,王国政府不得不以美丽的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婚约为赏昭示天下:谁杀死斯芬克斯就当国王并取王后为妻。揭榜者就是俄狄浦斯,他揭了谜底是人,这使斯芬克斯又羞又恼并跳崖自杀。

俄狄浦斯被特拜民众拥戴为新国王,并娶王后为妻。经过一番追查,俄狄浦斯终于发现自己正是杀害自己亲生父亲的凶手。而“杀父娶母”的神谕也已经得以彻底实现。

王后羞愤自尽,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如今,很多人已经知道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实际上并不十分困难的解答。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谜底”,却难倒了特拜城的所有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秘密就在“斯芬克斯”本身,他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天使与野兽的化身正是“现实社会”的一个形象比喻: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色、权、钱、名等等;恐吓或恐怖——生、老、病、死等等。没有特殊的天赋和才能,不认识自己的使命,一般人是很难战胜它的。这就是几乎所有人在那个谜题前失去生命的根源。

半人半兽作为“现实社会”的化身,对个体的人发起“诱惑”与“恐吓”这双重挑战。一个理智的人,应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半人半兽的斯芬克斯的形象并不全是负面的、消极的,相反,它有其非常正面的、积极的一面。因为,它的存在本身,构成了个体的一个突破口。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对其发起挑战的世俗个体的人生才会是具体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个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人,他会向一次次阻碍自己前进的“斯芬克斯”献上自己最由衷的敬意。

无疑,天生高傲的俄狄浦斯,能够战胜诱惑,却没能战胜内心的恐惧,根源在于他不敢正视自己,正是他一手导演了他自己的悲剧。

俄狄浦斯命运的根源在于他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战胜诱惑和恐惧。

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够知道自己恐惧什么,只有知道恐惧什么,知道心理弱小的关键所在,才能找出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弱点,强大自己的心理。

比如,你不恐惧各种技术性的难题,而公司的同事对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却尤其恐惧。可以说,这是你的强项。然而,你却恐惧人际沟通,你的同事却非常擅长。

这样,就等于你与同事恐惧的并不相同。然而,如果你不够了解自己,看到同事纷纷恐惧技术性问题,你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恐惧什么,看到同事在想尽办法克服恐惧的事情,如果你效仿你的同事,对你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这就是你不了解自己,不能认清自己的弊端。

杰克·韦尔奇是全球最杰出的经理人,他的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下,他不会去改变自己,而是通过改变环境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完全发挥。

这一点是他不同于其他人的关键所在。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觉得沮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变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忽略改变周围的环境,而去改变自己。

在面对不如意的环境下,为什么信任自己的能力如此困难呢?

简单地说,那是被自己的恐惧感给出卖了。恐惧感通常会夸大自身所谓的不足,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想要成功一定要具备某些原本不具备的素质。

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人就会对学历、背景、工作经验产生某种依赖。如果不具备,就会避免刻意追求,而且选择破罐子破摔,停留在一个能够窝得下自己的地方。

更糟糕的是,因为恐惧,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

例如,你追求一位女士,想表白却非常害怕被拒绝,在这种恐惧之下,你就会摆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而这恰恰是为女人所厌恶的;在你恐惧失败的时候,你会因为丧失自信而表现得更加差劲。

要克服这些恐惧心理,你首先需要对自身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应对,克服心理恐惧,强大自己的心理。

将内心的恐惧具体化

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恐惧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如今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的恐惧情绪有增无减,以下列举的几种恐惧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必须要去克服。

(一)恐惧自身能力不足

在当前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社会使很多人面临着巨大压力,很多人努力地打拼,一直梦想有一天能够一展宏图。对成功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残酷的社会越来越不留情面,如果你达不到要求,那么其他的竞争对手会立马顶上你的位置。

为此,你试图表现得更好、更优秀,表现得对任何事都很在行。你设法让自己相信,成为一名精英,就要时刻严阵以待,永远做正确的事,并且给人驾轻就熟的印象。即使做不到,也要最好地伪装自己,以使他人信服。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带来的麻烦只会越来越多:过分展露自己却忽视了自身的缺点,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清。因为弱点将带来威胁,然而,内心的恐惧让你不愿去正视它们,甚至希望它们快些消失。

对自身的不足要有清醒的认识。问题不在于你是否有缺点,而在于缺点为什么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缺点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所擅长的正好能否掩盖我的不足?

(二)恐惧被拒绝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种愿望在当今尤其强烈。为此,需要表现的得体、受人欢迎,至少在自己重视和重视自己的人面前要表现出来。

然而,这种愿望有多强烈,随之而来的恐惧感就有多深。如果我不能胜任我的工作,结果将会怎样?如果不受欢迎怎么办?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并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其思路也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我应该表现的?什么才是我不应该表现的?

当你不再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热情确定行为轨迹和方向,而选择一味地追求得到承认和赢得赞许,那么你已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境地。你费尽心思讨他人欢喜,而丧失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你将与近在眼前的成功机会擦肩而过。也许你赢得了他人的在某些方面赞许,却失去了利用自身才智获得成功的机会。你被虚无的自我带来的恐惧感所左右,而不是让自己的才能把你领向成功。

克服这种恐惧感的最佳途径是大大方方地面对那些你认为会拒绝你的人。

为什么呢?多数情况下,这些人与你有些距离。因为与他们接触不多,你会凭空将一些虚幻的想法加在他们身上。

然而,如果你能够走近那些你认为会拒绝你的人,尽可能地去了解他们。每一次这样做,你的感受都会加深一步:他们也同样是人,没有什么可怕的,脱掉衣服,大家都是动物。

(三)恐惧面对现实

现实的不确定性是很多人都会恐惧的。比如,在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你必须采取行动。但你该做些什么呢?你已倾尽全力,但看似无法解决的困难还是出现了。这不仅影响到你的自身利益,而且威胁到你自身的判断能力。

这时你需要冷静下来,需要出现转机,需要做一些未曾尝试过的事,顺利的时候你或许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事情,但现在你必须这样做。

侥幸、浮躁的弱小心理是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在出现这种现象时,很多人会逐渐地放弃自己的判断,而乐于听取周围的人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不愿意触及的现实问题。他们宁愿将问题交给承诺有能力快速、平稳解决问题的与此无关者,而不是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诸如“问题为什么出现?”或“克服这一难题也许需要多年的努力”。

要真正克服这个困难,你必须不断地思考现实中问题,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一味逃避;勇敢面对复杂的问题,而不是急于求成、期待快速解决方案的出现。如果你认真地考虑一下,你就会明白处理现实面对的困难是任何人都应该面对的。

(四)恐惧改变现状

一个人在现状中最容易消磨斗志,这是因为无法把握未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

与其他恐惧心理一样,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使人们不愿意轻易改变现状,至少不会主动改变现状。对他们来说,虽说目前状况苦不堪言,但未知的将来却可能更加可怕,于是很多人宁愿忍受现在的痛苦而不去做什么改变。

敢于冒险是对付这种恐惧的一剂良药。如果你能够克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以预见哪些问题是可能要发生的,并根据评估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时候,你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变化是否会发生?”而是“变化将在哪里发生?”

真正的困难在于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并要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管你如何拼命地抓着现在,对不确定环境的恐惧都不会有丝毫减少。向不确定的环境努力未必比待在原处更加不确定,这一举措有时反而会更加安全。

(五)恐惧年龄变老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制度下,年龄越大有可能使人变得迂腐,但迂腐绝不是年龄增长的必然产物。年龄只是一些人逃避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所找的借口而已,仅仅是一种借口。

无论你年龄多大、社会阅历多么丰富,你也必须创造价值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

一个人是不是害怕变老,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进行鉴别。相当多的人迈入大龄之后,仍能长时间地保持心态健康、进取、充满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将更加丰富。如果你渴望工作、渴望成绩,并希望得到相应的报酬,你是能够做到的。

除了这些之外,对年龄的恐惧也会让很多人内心弱小。这种恐惧感源自于个人,这种恐惧感将会影响你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恐惧感会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渗入到你的心智之中去,并最终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要避免年龄带来的恐惧感,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是增强自信心的需要。只要具备足够的知识,你将会在任何领域得到自由。

不惧死亡才能不惧一切

前面已经说过,死亡恐惧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其中,死亡恐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内心对死亡的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反应。

简单来说,我们被人类的本能,情绪所主宰。人类的潜意识的层面里,是害怕死亡的,这只是一个自己欺骗自己的骗局。在死亡面前,心理结构的力量非常之弱。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死亡是这样定论的:

死亡是世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形态的转变,从活着到死亡——就像一块面包一样,从香喷喷的物质变成了臭烘烘的物质,仅此而已——人类充当这一工具。

一个人死时毫无知觉,而只是进入无梦的睡眠,那么死亡就真是一种奇妙的收获。我想,如果要某人把他一生中夜晚睡得十分香甜,连梦都不做的一个夜晚挑出来,然后拿来与死亡相比,那么让他们经过考虑后说说看,死亡是否比他今生已经度过的日日夜夜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好吧,我想哪怕是国王本人,更不要说其他任何人了,也会发现能香甜熟睡的日子和夜晚与其他日子相比是屈指可数的。

如果死亡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你们按这种方式看待死亡,那么我要再次说,死后的绵绵岁月只不过是一夜而已。

有一种力量可以战胜死亡恐惧,人类的理性。

中国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恐惧。

这主要来自于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想了想,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

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地宽广、胸怀坦荡。

博爱、智慧、勇敢坚强属于理性的表现,理性不是心理的暗示,不是头脑在心理的影响下想当然地一种行为,更不是一种强行的灌输,而是让人心服口服。

理性是借助理性的思考模式和论证方法,检验得出的。保持理性的人,之所以不畏惧死亡,是因为理性能够支配给心理一种强大的力量,去抵抗恐惧的情绪。

以足球来作为例子来论述,足球最精彩的在于一攻一守,如何进攻,如何防守。作为一支球队的主教练,如果你不去进攻,别人就会进攻。你处于防守的一方,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反之,如果你主动进攻,对方就会成为防守的一方。或者说,你用进攻去代替自己的防守,这就是在诠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用进攻去化解防守的被动,同时自己取得了主动。

死亡恐惧,如果你用理性去对抗它,它给人带来的消极情绪就会得以消除,从而减少死亡恐惧带给人的消极影响。

根据生物学的进化理论,人原本是赤身裸体的,进入文明社会后披上了一层衣服。在理论上,人可以和社会相抗衡,剥除身上的这层衣服。也就是说,这层衣服仅仅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象征,并不与文明社会挂钩,衣服也不具有确定的不变性,文明社会与衣服是相对的,易变的。

然而,人作为一个个体,与文明社会相抗衡,毕竟会出现一系列的副作用。抗衡文明社会,结果毕竟是不会乐观的,这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残酷的真理。

比如,你已经是而立之年,需要遵守社会赋予而立之年的某种角色,如果你还像几岁的儿童一样的举动,则会则受来自文明社会的排斥。试想,一个没有皱纹的外婆和一个长着胡子的儿童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同样,当一个人面临死亡恐惧时,注定要遭受生物属性的主宰,在恐惧之下,他只能改变对生物属性的表达方式和态度,以一种顺着死亡恐惧同时在心理抗衡的方式来对抗死亡恐惧。

不惧死亡的方式来对抗死亡恐惧的本质基于一种死前占有多少的社会比较,它是心理竞争在死亡问题上的延续。人们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占有物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身份、地位、优越感、价值感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把别人比下去,让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人要克服死亡恐惧,也可以用这一招,既然在死亡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生前占有得很多,把别人比了下去,以致别人在生前与他相比根本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即使是死亡,他的心理也能找到基本的安慰,在这个占有更多的心理背景之下,他似乎获得了不惧死亡的勇气。

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这种方法发挥到极致,无异于战场中李云龙嚎叫的那句“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老子赚一个!”的魄力。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无所畏惧常常能够整合为一个人对死亡恐惧的疯狂对抗。这种情况下,人们能够意识到,死亡是难以避免的,只有这种无所畏惧才能显得人生有价值,在死亡面前才不留下“遗憾”。

这是一种把死亡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之所以说它是心理防御机制,是因为对于死亡,人既没有赋予它以神圣色彩,同时也没有对它进行理性的反思。

吼出你的恐惧情绪

压抑自己的恐惧情绪,对心理健康是有害的,这一点许多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即便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害处。

以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来说!

当我们面临一种不确定的情况时,一场关乎一生前程的比赛时,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处于极度的恐惧中。在面对这种恐惧时,似乎只有选择压抑、升华或替代,造成了进一步的抗拒。

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就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害处。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情绪会发生叠加的现象。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用水库的概念去解释人类的恐怖情绪,他说:

当一个水库的水位超过警戒线时,水库就必须作调节性泄洪,否则会危害到水库的安全。倘若此时不但没有泄洪,反而又不断有进水量时,水库就会崩溃。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仿佛都有一座恐惧情绪水库,当恐惧情绪出现时,就会存放在情绪水库之中,如果恐惧情绪水位累积到所谓的警戒线,一个人就会开始出现脾气暴躁,无法适当控制情绪的情形,而导致容易发脾气。如果再一直恶化下去,情绪水库崩溃的结果就是出现心理方面的毛病。

现实中,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时刻处于恐惧的情绪之中,对这种消极情绪如果不能适当地宣泄,可能会积少成多,出现让人意料不到的情况。

因此,要使心理强大,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水库累积太多的水量,要想办法将情绪水位降低。

恐惧情绪是人们因某种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而造成,基本上是一种主观的状态,同时也会造成情绪水位。既然是主观,就无所谓的对或错可言,所以应该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之。既然造成情绪水位,就必须使之宣泄出去,以免累积在情绪水库之中。

另外,一个人如果积累了太多的恐惧情绪,往往会引起大脑的疲劳,影响大脑功能,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神经衰弱等神经功能性疾病。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缺乏运动、工作过度劳累、熬夜、生活缺乏规律等,也会影响大脑功能,诱发神经衰弱或加重病情。

因此,适当地做一些对恐怖情绪的宣泄,对于强大心理有益而无害。

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做到宣泄恐怖情绪而又不伤害别人呢?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

1933年,罗斯福开始和胡佛竞选美国总统。从竞选一开始,两个人就击出重拳,妄图将对方一下子打垮。

为了拉拢美国共鸣,胡佛气势汹汹,花重金在美国各州宣传,说罗斯福是一个骗子、是一个影帝,擅长利用表演的手段迷惑全体公民,又爆出猛料,罗斯福家族的资产都是通过诈骗、洗黑钱的违法手段得来的,同时对罗斯福进行了人身攻击。

面对扑面而来的批评、谩骂,罗斯福相当气愤,但同时又相当恐惧,担心自己在竞选中输给胡佛,让支持自己的各财团受到损失。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罗斯福常常在自己的庭院里大声吼叫。

罗斯福家中的佣人斯坦利回忆说:“雇主(罗斯福)那一声声吼叫,干脆果断,从不拖泥带水,直到累了的时候才会停止,这个时候,我知道他开始口渴了,于是我给他端进去一杯新鲜的牛奶。”

罗斯福当时使用的方式就是大声吼叫,吼出自己内心的恐惧。因为心无旁骛,没有负担,罗斯福在与胡佛的竞争中,表现得相当镇定,尤其是面对胡佛的指责,在麦克风面前,微微一笑,说:“赫伯特(胡佛),你又来这一招了。”

简单的一句话,让胡佛立刻哑口无言。

这里我要介绍的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后叫法,一般人在家里就可以试用。

每次我们爬山的时候,都能够听到很多人站在山顶上大声吼叫,当然我们自己也会选择大声吼叫,这就是一种排泄情绪的方法。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方法并不新鲜,自己用过,似乎并没有什么收获。问题出在哪儿?缺乏指导,缺乏之前的情绪体验,不带恐惧情绪的空吼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接下来,详细地介绍吼叫方法的过程。

(一)身心全部放松

在面对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时,我们会有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我们要保持放松。先做几次深呼吸,具体次数自己定。然后从头部往下,颈部、肩部、双手、胸部、腹部、臀部、大腿最后到双脚,依次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放松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而言,两到三分钟,最后让自己的整个身体放松下来。除了深呼吸,放松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如果你有更合适自己的放松方法,可以自己选用。

当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的身心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如果能够放松下来,能够令头脑更加冷静。

(二)加以联想

发挥思维,想一件让你情绪非常激动的事情,可以是儿时的一件让你感觉到恐惧的事情,可以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最好是悲伤、愤怒甚至让你恐惧的事情,情绪一定要激烈。不要去想那些平淡的事情,否认没有效果。理论说,只要情绪激动,一般都是悲伤、愤怒甚至是恐惧的事情,愉悦的事情少。就好比一个人说谎的时候,双手是无法张开的一样,不然看起来很别扭。

另外,根据心理学专家的发现,人有时会在想到愉悦的事情时吼叫,但在吼过之后,会发现愉快是不真实的,是由其他不愉快的事情伪装而成的。

(三)体验激动的情绪

这是最重要的一部,甚至比吼叫本身还要重要,但它又是很容易被忽略。很多人吼过之后没有效果,主要原因就是这步没有做好。仔细回想刚刚让你联想到的悲伤、愤怒甚至是让你恐惧的事情,如果这件事闪得太快,控制不住,就把它放慢速度。像看录像一样,利用慢镜头,看清楚每一个细节。看的过程中,尽量加入自己的情绪,直到有情绪体验。

此时你要注意一下自己的生理反应,你可能会心跳加快,感觉到血脉贲张,这个时候,说明你已经入戏。

(四)大声吼叫

带着刚才体验到的情绪,用尽全力,大声地吼出来,越干脆越好,避免拖泥带水,否则很难达到效果。有些人情绪已经冲到嘴边,却又常常不自觉地压下去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冲破它,给自己定目标,先吼叫三声,再吼叫五声,不想吼叫也要逼迫自己吼出来,直到吼到累的时候才停止。

在吼叫的时候,如果你体验到自己是恐惧的情绪,你可能会忍不住哭出来。这个时候,不用克制,想哭就痛痛快快地哭一次,能哭出来是件好事,不会有什么坏处。

吼叫的目的是排泄心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对心理造成的压力。

正确的人生让人放下恐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万圣节那天,一个人行走在黑暗之中,如果你感觉到四周存在着威胁,这足以证明你的心里充斥着杂质……

这里的“充斥着杂质”就是一种造成一个人有死亡恐惧情绪的物质。结合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一句俗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一生几乎很完美,事业有成,婚姻幸福。但其中有一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成为他后半生的一块心病,让他身心疲惫,并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

平路炼钢法发明之后,卡内基就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准备在荷姆斯泰德新建厂房,添设新设备,新设备能比旧设备多产60%的钢。在此之前,280名计件工人曾和卡内基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最后一年,他们使用新设备工作,多生产60%的钢。这60%的收入,卡内基认为是由于使用了新设备才出现的,不应该全部给工人,他提出一半给工人,一本用来冲抵新设备的花费。

另外,当时卡内基正在为美国政府生产装甲用钢板,期限很紧,还要为芝加哥博览会提供建筑用材。

然而,由于在合同中没有关于这条详细的说明。280名计件工人选出的代表坚决要求60%的全部。卡内基非常愤怒,没有接受这种要挟性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矛盾升级。随后,双方发生了纠纷,带头罢工的工人与州政府派出的8000名军人发生械斗,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最后,有工人被杀,罢工平息。

当时,卡内基的名字一直被人议论,甚至有人将他的名字和魔鬼联系在一起。

卡内基镇压荷姆斯泰德罢工工人一事则一直被人诟病。尽管当时他远在苏格兰高地,不在现场。但依然有人指出他在罢工期间,故意滞留国外,遥控工厂,避免承担责任。卡内基则辩解,是自己动不动就让步,他的合伙人不让他回来。

在一次演讲中,卡内基对工人和他们的妻子说:资本、工人、雇主就像一个凳子的三条腿,没有谁先谁后,大家都是不可缺少的,结果掌声四起。

其中有一个罢工工人很有威望,当时兼任荷姆斯泰德的镇长。他下令逮捕那些前来保护工厂的私家侦探,这个命令引发了流血冲突。罢工失败后,他被认为是凶手、暴徒、叛逆,被迫逃亡,每一家钢铁公司都不录用他,之后只得到墨西哥的煤矿找活干。事后他说,如果卡内基在场,这些事就不会发生。卡内基让朋友匿名送他钱,他拒绝了。

这些事情让卡内基耿耿于怀。后半生,卡内基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和世界和平。有心理学家分析,卡内基的慈善行为是在为这次镇压罢工工人赎罪,因为这件事像魔鬼一样吞噬着他的内心,让他身心疲惫。终于,1919年8月,84岁的卡内基在美国雷诺克斯市的别墅中谢世。

越是被社会道德拖累的人,越是恐惧死亡,这不是巧合。一个人与他所在的社会道德相悖而驰,他的所思所想所做将不会超出他所在的社会的道德范畴。他的整个心灵,整个存在就越狭隘,越是这样,对于他的心理来说,所能够容得下的道德空间就会越狭窄。

一个与社会道德想背道而驰的人,是一个切断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链条的人,也就是说,是一个拒绝了社会道德的人。在与死亡的角逐过程中,在心理上他比那些感觉自己在思想和心理上活在一个前后延伸的时空结构的人,会更早地失败。

举个例子,一个气球的所能容忍的气体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整个限度之内,不管你如何充气、排气,气球本身都不会有任何变化。然而,如果你的充气超过了气球本身的承受度,即便这只气球没有破裂,也会因为难以承受发生形变,表面会变得像熟透了水果一样,出现皱纹。

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如此。

当人的心理世界与社会道德背道而驰时,即便当时无所畏惧,也会在后期出现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比如疯狂。这种疯狂就是以一种非常态的形式来抗衡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美国总统林肯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任何内心坚强的人,决不肯在违反社会道德中耗费时间。违反社会道德的结果,比如,结束别人生命,失去自制,其后果是难以让人承担得起的。与其跟社会道德冲突,被它咬一口,倒不如顺着社会道德。否则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社会道德咬的伤疤。

最简单的一种方式,避免与社会的道德相冲突,比卖弄与社会道德相冲突,就如同避免响尾蛇和地震一样。

我一辈子都在自己的胸口上竖着一个靶心,因此,社会道德对我来说就像暴雨中的雨伞一样。我顺着它,反而它保护了我。

一个人要做到内心强大,一定不可违背社会道德,这是保持内心强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同类推荐
  • 静心大全集: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心灵宁静

    静心大全集: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心灵宁静

    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没有耐心、是朝三暮四、是浅尝辄止、是患得患失、是焦虑不安、是急于求成……浮躁的心态不是好的征兆,它只能带给你缥缈的人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不是好的作为,它只能让你拥有随波逐流的生活。唯有踏实勤奋地付出,才能带给你实实在在的回报。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如果沾染了浮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陷入盲区。
  • 人性

    人性

    由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是《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两部著作最精彩部分的合集,命名为《人性》,主题更加鲜明,可以方便读者更快更好地汲取卡耐基的思想精华。自从卡耐基的著作问世以来,就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爱迪生、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印度圣雄甘地、建筑业奇迹的创造者里维父子、旅馆业巨子希尔顿、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等等,都深受卡耐基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卡耐基的思想具有最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及对社会各类人群和各个时代的适应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卡耐基的思想和见解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相反,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他的思想和洞见更加深刻和实用,对于人们更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本书,将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拥有美好、快乐、成功的人生。
  • 包与容的人生必修课

    包与容的人生必修课

    本书从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出发,以包与容两个心理素质为立脚点论述,讲述成功与幸福人生的经营秘诀,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化解人生苦难、拓宽人脉等方面,为追求幸福与成功以及正为现实生活所苦恼的朋友们点燃一盏生活的明灯。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简介: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 千万别看低自己,没人喜欢尘埃中的你

    千万别看低自己,没人喜欢尘埃中的你

    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心智提升读本,心灵励志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在自我认识方面出现了问题,近而使自己无法走上梦想的道路,生活不如意,困惑重重。比如,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内疚等。这些心态让他们不断地从心底里产生卑微感,在爱情,婚姻,事业等诸多方面都会退缩,从而错失良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发展和幸福体验。作者围绕爱情、婚姻、职业、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展开话题,针对现代人因为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困惑,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破解这种难题的办法。作者对这种自我认知上的偏误进行了纠正,表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只有你相信自己,别人才有可能信任你,欣赏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获得新的认知,对自己有更客观的认识,获得内在提升,从而获得更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神州舰娘

    神州舰娘

    海上,一艘战舰和一位舰娘……“正在海面上的人,这里是东煌人民海军,你已进入东煌海域,请立即离开。”“欸?我干嘛要离开……啊对了,塞壬要来了你们快点走吧”“……”锻炼文笔ing……不定期更新…… 书友QQ群:【784233013】
  • 宸光喜微

    宸光喜微

    凌微被吻得七荤八素﹒脑子根本记不住男人再说什么﹒被他勾的起了反应﹒满脑子想要更多﹒身上男人突然停下凑到耳边说了声:“老婆﹒我们再要个宝宝吧﹒这样小葡萄就不来烦我们了﹒好不好?”那暗哑的声音勾的凌微说不出话只支支吾吾索取更多﹒男人不一﹒非的她说好﹒凌微轻哼一声说了句:不是要生孩子吗?!你还不快点。宁少宸闷闷的笑出声吻了下去﹒干活也更卖力了些﹒?????????????????
  • 罗某不沙雕

    罗某不沙雕

    “我!罗绮不是沙雕!”某罗姓人士对天打喊到。她的夫君冒了个头“沈户盈来了!”罗绮转过头来就准备开怼,结果只看到了自家沙雕夫君“你给我爬!”罗绮喊到。
  • 从斗罗开始无限掠夺

    从斗罗开始无限掠夺

    偶然穿越到斗罗大陆,获得无限掠夺系统,可以掠夺异世界功法、神器等一切东西,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 倾世陌眸

    倾世陌眸

    她,陌妍,三岁时被带走训练成为一名特工,16岁执行一次任务时却意外死亡,醒来在一个陌生世界,她该如何生存?
  • 穿越之遇佳音

    穿越之遇佳音

    穿越时空见美男,逍遥自在闯天涯?这种好想法放在倒霉的墨佳音身上,根本不可能!刚穿越过去,看见的第一个人居然是个脏兮兮的瞎眼老乞丐,看到的第二个人是个美男子!但是就仅仅那一面之后就昏倒,醒来之后美男子不见踪影。好吧,深吸一口气,这些她都忍了。但是,但是,但是后面她为什么会和老乞丐越牵越紧,甚至到同睡一床的地步?苍天啊,如果这是现实,那她宁愿不要这场穿越......
  • 大魔王的背后

    大魔王的背后

    讲述一个女人接触保险金融行业走上人生巅峰的时代,以及身后那个默默支持付出看着他成长的男人时刻相伴左右,还有一个常被指责长不大的孩子的家庭故事!
  • 半封情书未果

    半封情书未果

    女“慕霏辰我是喜欢你,从来都是我小心翼翼的追着你,自卑让我不敢靠得太近,对不起我的喜欢是胆怯的,不敢表露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孜子忧,请你不要喜欢我,我们现在是一家人,我不需要你的喜欢.不需要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慕霏辰、我不会喜欢你.我会埋下对你的喜欢,我会的许多年重逢——成熟的我们正视感情男“孜子忧,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年,以后你还要继续与我错过吗!现在我在你身边,我需要你做得是抱紧我,让我也确定你的心意与我是相同的,“我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那个从来没有什么情绪表露的慕霏辰,眼神里居然有紧张,有期待更有种坚定的认真“我们相识的很久,所以不管她如何的学会了掩饰,她的很多心情还都是在脸上,我能看出,我很能感受到她的情绪,我意识到,从一开始她与我就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无法忽略心底里那些越来越浓烈的感情表白剧场:我们错过了谈恋爱最好的年纪,所以我不能再让我们错过确定彼此共度一生的机会,我不管你以前是有多喜欢我,请你记住,以后由我来爱你,孜子忧:你的喜欢从来都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的,我不要你的喜欢,我要你爱我,就像我一样深爱你
  • 异时空之旷世之恋

    异时空之旷世之恋

    主要是上一本里孩子们故事加上几个人的番外,内容不会很多,喜欢皆可观,不喜也可看
  • 花开人美

    花开人美

    讲述主角穿越时空,面对一切困难迎刃而解,邂逅男主,因为男尊女卑,做了男主的小妾,发生了众多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