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63100000006

第6章 胡同口对口——黄化门街

黄化门街西口与米粮库胡同东口中间只隔一条马路,两个胡同口斜对着,如患忧患难的兄弟,朝夕相处,几百年未变。

黄化门街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太监们的聚居地,如旧时的司礼监、尚衣监、织染局等都围绕在黄化门街周围,所以这一带在明清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宫内院的“服务所”。

据朱彝尊《曝书亭集》记载:“康熙癸亥(1683年),予入值南书房,赐居黄瓦门之东。”黄瓦门即今地安门内黄化门街,当时仍在禁垣以内。朱彝尊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入值南书房时,在黄瓦门之东皇帝赐予的房子居住,写有《赐居禁垣诗》。如此说来,清代大文学家朱彝尊便是今黄化门街的早期居民。然而,一年后朱彝尊便遭弹劾,迁居到宣武门外海波寺街(今海柏胡同16号)居住。

1965年整顿地名时,“黄化门街”成为定名;“文革”中又一度改称“红化门”;后复称“黄化门街”。如今的“黄瓦门”街口为近年修复的黄瓦红墙,包括米粮库胡同东口、油漆作胡同东口、慈慧胡同西口的跨墙门楼,均为2006年复建的。

1.“帝师”清华学堂“行走”

王国维,字静安,一生淡泊名利,勤勉不怠,唯读书做学问为性命。在哲学、文学、文字学、史学诸领域,开山立派,卓尔不凡,是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

1923年6月,王国维出任清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之后,就搬入黄化门街内的织染局胡同10号。直至1925年4月,王国维应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之聘任教,方迁居清华园西院17号、18号。王国维在织染局胡同10号住了近两年时间。

溥仪被赶出宫后,作为“帝师”的王国维便失业在家。此前,胡适通过得意门生顾颉刚牵线搭桥,顶着秋风如约去拜访王国维。胡适读过王国维众多诗文,对其心仪已久;王国维对胡适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于是,两代学者就各自的学术难点进行探讨。

1924年春天,清华学校要改办大学,并将设立研究院,校长曹云祥写信给胡适,聘他担任研究院院长一职。胡适不可能离开北大,他向曹校长推荐了四个人,都是当时学术界的顶尖人物。即: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这四位国学大师的名字,令曹云祥眼前一亮。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唯有当时没有工作、连生计都成问题的王国维却坚辞不就。

一开始,胡适并不认为王国维是真的拒绝,以为他就是做做样子,耍耍大牌,中国知识分子多是这样的“臭毛病”。而曹云祥甚至已经在清华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王国维的课程,但王国维自始至终不点头,这可难坏了举荐人胡适。为了不使这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埋没,胡适打电话找到王国维曾经的主子溥仪,以及同为帝师的庄士敦,请他们来给王国维下“圣旨”。结果同样全无作用,王国维连曹云祥设的饭局也一口谢绝,全然不顾溥仪的面子。

为了王国维的生计,更是为了国学的传承和国家育人,胡适对此始终没有放弃。某天晚上,胡适将王国维哄上汽车,带着他从地安门驶向城外的清华园。在实地感受和考察了清华大学校园后,又来到专为王国维安排的办公室,还将他未来的同事大名——章太炎、陈寅恪、梁启超等一一报上。胡适等人的真诚和热情打动了王国维,最终他接受了清华大学的邀请,答应就任研究院导师。

即便如此,当吴宓走进王国维家客厅呈送聘书时,先恭恭敬敬地站在王国维面前鞠了三个大躬,大礼之后才说明来意。吴宓在其日记中写道:“宓持清华曹云祥校长聘书恭谒王国维先生,在厅堂上行三鞠躬礼。王先生事后语人,彼以为来者必系西装革履,握手对坐之少年,至是乃知不同,乃决就聘。”但王国维“以院长须总理中大小事宜”,拒绝任院长职务,而专任教授职。

在清华大学,王国维月薪四百大洋,在全国教授中都是名列前茅的高薪。但在当时,他的名声远不及同为留学日本的梁启超,更何况他还留有那条象征“复古”的发辫。在清华园中,有个流传很广、意味深长的细节,有次王国维的太太为他梳辫子,问他: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留着这东西做什么?他的回答是:正是到这个时候了,我还剪它做什么!

一代大师王国维在其人生最辉煌之时,投湖自尽。其死因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世纪之谜”,至今未有定论。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告别清华园,坐人力车来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王国维死后,家人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他死前一日所写的遗书。遗书条理清晰,考虑周密,足见死者绝非仓促寻死。这与王死前几日无异常举止相吻合。遗书一开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十六字,给生者留下种种疑窦,成为七十多年来其自沉之因久说纷纭、又难以确论的“谜面”。而对于王国维之死,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此老真是可爱可敬,其学问之博而有要在今日几乎没有第二人。”

王国维之子王登明撰文说:“1929年研究院师生立纪念碑于校园(大礼堂西南隅),由梁思成先生设计,陈寅恪先生撰碑文,林志钧先生书丹,马衡先生篆额。”碑文内容是:“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2.李莲英故居

黄化门街东口的墙壁上,有一块1993年制作的铜牌,上面写道:“胡同内19号四合院为清末慈禧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宅。”但经实地查看,如今的黄化门街上,并没有19号的门牌,更没有什么四合院。原来黄化门街19号的门牌是1993年时的老牌子,当年的19号即今天的43号。

43号院位于黄化门街西端北侧,靠近地安门内大街。如今的院门看上去虽相当“低调”,却颇为精致。门首、门墩、门楣砖雕甚为完整;门洞内梁、栋、雕栏上的漆画犹在,只是颜色暗淡了许多。进得门去,是一通影壁,青砖磨缝,相当考究。因为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败。步入院中,十余间南房、北房和厢房组成了前院。院子挺大,几棵粗粗的大树挺立于房前。北屋中间处是高高的石台阶,上去是过堂屋。高台阶西侧有一方做工精细的上马石,不知何时被推倒了,静静地躺在院子的角落,使人依稀可见院中昔日的荣华。

走过穿堂屋来到二院,迎面是一座菊花垂花门,门架倾斜、油漆斑驳,有些损坏,它本应通向第三个院落,但已被砌死。住在院内东西厢房的人说,后面院子的门开在南月牙胡同甲6号,原来两个院子是相通的,出于安全原因才将其封死。

据说从黄化门街43号院正门起,到南月牙胡同甲6号后门止,约有百米,真可谓深宅大院。值得玩味的是,它的后门还属于胡同后面的胡同。像一弯弦月的南月牙胡同深藏于慈慧胡同的里面,窄得连一辆小轿车都无法穿入。

有文字记载,李莲英出宫以后时居黄化门街。这宅子并不是李莲英买来的,而是他陪慈禧太后由西安避难返京时哭穷向“老佛爷”讨来的。据说,当时“老佛爷”回到紫禁城后说:“可回到家了!”李莲英借机下跪磕头,做出一副可怜相,说:“老佛爷回家了,奴才可连个家也没有!”慈禧太后看李莲英那副可怜相,就随口把黄化门街的一百多间房子赏给了他。

李莲英在京城很多地方都有私宅,除了海淀镇的彩和坊,还有帽儿胡同、棉花胡同,以及原崇文区的东兴隆街等处。从情理上分析,黄化门街19号距离皇宫最近,便于上下班。

3.张申府的“革命”足迹

在黄化门街5号,还曾住过一位重要的人物——张申府。

张申府(1893—1986年),名崧年,号申甫,河北沧县人。其父张濂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在民国时期当过众议院议员,自谓“留心翰墨近四十年”。张申府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在“五四运动”期间,参与创办《每周评论》,任《新青年》杂志编委;1920年,参与筹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2月去法国,任里昂大学中国学院教授;1921年,在巴黎建立共产党小组,是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

张申府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也是张国焘、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并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张申府在大革命时期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因政见不同而退党。他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现在看到的很多周恩来在法国的合影照片中,多有张申府和刘清扬的身影。正是在法国期间,先是张申府介绍刘清扬入党,又由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入党。之后,张申府与刘清扬保持了二十八年的同居关系,并育有一女。

1946年,张申府重回北平后,便住在黄化门街5号。张申府之女张燕妮回忆说:“这是一座很大的宅院,分东西两院,我们家住东院,学生联合会在西院。东院有三进院落,雕梁画栋,轩敞雅静。院内花木扶疏,颇为宜人。”“新中国成立初,西院的学联想要东院这所房子。为此,市政府请示政务院(现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此房继续由张申府居住,自管自修,不交房租。’这样父亲就继续在此住了下来。”1958年,这里要建一所中学,张申府只好搬到了西城区王府仓胡同16号。

1923年底,张申府从欧洲回国,与李大钊久别重逢,十分高兴,他表示希望回到北大继续教书,李大钊写信向胡适推荐,但未获准。张申府猜测,也许是胡适认为他们思想不一致,不便合作。那时,张申府的思想与胡适确实太不一致了,他既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信仰罗素哲学,他在法国巴黎的油印刊物《少年》上写文章,经常用“R”这个笔名,因为英文中“俄国”(Russia)和“红”(Red),以及英国哲学家罗素的第一个字母都是“R”,他解释是“红色的罗素”的意思。

1924年,张申府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大学教授,并推荐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政治部任职;1925年在中共“四大”期间,张申府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意见争执,他不顾周恩来的劝阻而负气退党。继而,在1927年蒋介石实施“清共”政策后,刘清扬也选择了脱党。之后,张申府任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6年,参与发起组织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武汉、重庆等地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民主活动;1942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6年,代表民盟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张申府在储安平主办的《观察》半月刊上写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正是因为这篇“不合时宜”的文章,给张申府的政治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年11月15日,在香港的民盟总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上,开除了曾是创始人之一的张申府的盟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

新中国成立后,张申府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顾问,也是北京图书馆研究员。著有《所思》《我相信中国》《罗素哲学译述集》《张申府学术论文集》等著作。

1957年,张申府被打为右派。“文革”中张申府更是被挂上了“反动学术权威”和“里通外国”的罪名遭批斗。张燕妮回忆说,他们家住在王府仓胡同,1966年也就是她九岁那年,8月的一天晚上,大约八九点钟,乘凉的人们刚刚散去,一辆卡车疾驰而来,“嘎”的一声停在身边。“这就是张申府家!”一车人跳了下来,然后冲进屋中。这些臂戴“红卫兵”袖章的人大声地嚷着,脸上泛着亢奋的红光,把家里好一阵翻腾。“那个时候,父亲已经远离政治好多年了,但也没有逃脱厄运,常被拉去陪斗……”说到这里,张燕妮眼睛湿了,“那时,家里更冷清了,除了几个‘好友’偶尔悄悄来往,其他人都不怎么敢来了。”晚年的张申府足不出户,每天读书看报纸。张燕妮回忆说:“他很幸运,能在86岁高龄时亲眼看到自己被平反,并在此后担任了两届政协委员。”

1986年7月,张申府逝世,《人民日报》发表讣告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学者雷颐在《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张申府》一文中写道:“在大故迭起、思潮激荡的中国现代史中,张申府是位不应忽视却被忽视的人物,姑不论其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仅其在唯科学主义、社会主义及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引进、传播和发展中所作的贡献便值得作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张申府晚年曾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坦言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就是1925年他退出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另外一件事情则是1948年因发表《呼吁和平》一文而被民盟开除。

4.青年毛泽东住过的地方

在黄化门街中部向南,有一个三眼井胡同,后因井阻碍交通被毁掉。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二眼井并入,改称景山东胡同,1981年复称三眼井胡同。

今三眼井胡同61号院,是毛泽东早年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民国七年(1918年)9月19日,毛泽东为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就住在这里,直到次年3月12日去上海。与毛泽东同住的还有蔡和森、萧子升、陈绍林、罗章龙等。屋小人多,条件艰苦,夜里睡觉,“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美国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记载了毛泽东对当时生活的回忆:“我住在一个叫作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罗章龙曾回忆他们寓此期间,为节省开支,自己做饭吃,因是南方人不会做面食,闹出不少笑话。房东是一个腼腆的中年妇女,曾教他们做面食。当时没有自来水,吃水靠水车送水。一位送水的工人也帮他们做饭,不要工钱,只是和他们一起吃饭,相处关系甚好。后来,毛泽东迁居吉安所左巷8号。

毛泽东到北京后,通过杨昌济,经当时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引荐,得到了一份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在第二阅览室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纸,登记新到的报刊和阅览者的姓名。毛泽东后来在延安的窑洞里还对斯诺回忆起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往事。他不但每月有了收入,而且得以大量阅读各种新奇的书刊,结识北大名流和来自各地的有志青年。毛泽东和陈独秀、胡适之、张国焘等,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同类推荐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蝶间道

    蝶间道

    蝶间道路如同一条没有名字的土路,一条不知道来自何处,也不知道伸向何处的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望不见尽头。但他们奋斗,拼搏,永不言弃地走了下去。蝶间道路拥有真情的相伴,他们多次跌倒也不再感觉疼痛。蝶间情爱不单单只是风花雪月,而是一种心灵的守候。如同莎士比亚所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蝶间道上的这份真何尝不是道出了人世间最朴素的东西,而蓦然回首,这些正在一步一步远离我们人类,是被我们久埋在了心底,还是从未真正的唤醒过,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清冷师尊请下嫁

    清冷师尊请下嫁

    某一天,娱乐圈传出知名影后穿越到了仙侠世界,还变成了短胳膊短腿的婴儿,又莫名其妙的拜了一个情商低到不像正常人的师傅,好吧,他确实不是人。三界上仙言辞,清冷似谪仙,情商和智商形成相反的数值。又一天,不知是谁传出名闻三界的言辞上仙竟被自己徒儿拐走的消息,直接轰动三界!
  • 拿什么拂去我眉眼间的愁绪

    拿什么拂去我眉眼间的愁绪

    五年前,你被贱人蛊惑,赶我出家门,逼我堕胎,置我生死不顾;五年后,你再被贱人蛊惑,逼我、毁我、辱我,让我流落街头;泥人尚有七分土性,看我如何活出个样来给自己做主,让你悔、痛、哀,念我、求我、追我……
  • 那年冬天不曾下雪

    那年冬天不曾下雪

    献给那些曾经用心和生命去爱过的女孩和男孩们,请把心放宽、就像沧海一样禁得住无数考验。请不要失去了才懂后悔。趁着年轻、趁着时光还未老、趁着还未失去,勇敢去选择、勇敢去爱。在你人生中、出现三次,即使恨他,他却仍然在你身后、无怨无悔。这样爱你。即使为你放弃生命、在最后一刻,也都是你…那年的陆严安还只是街边的一个小混混。虽说是混、高傲冷淡,该有的气质却是一个不少。因为一场阴阳差错,遇上了夏浅浅。他爱她,却觉得自己配不上那样完美的她、不告而别。当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般的流释,不再青春的他们再次相遇,本以为会在一起、却因为她的仇恨和误解而渐行渐远。而当事实逐渐浮出水面、爱情遇上了…,
  • 函谷关

    函谷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闪耀璀璨的恋爱始末

    闪耀璀璨的恋爱始末

    日本超人气美少年爱豆和女高中生的恋爱故事。惊!!我花痴的那个异国偶像竟然转到了我们学校?!冷酷无情(伪)学生会副会长×异国混血顶级idol两位主角都是非常优秀的人,可以说是公主与王子的梦幻联合!男女主从小就认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朋友圈日记

    我的朋友圈日记

    自从有了朋友圈这个东西以来,可把我高兴坏了,因为,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寂寞了。本人是一个先天性盲人,是属于没有一点光感的那种。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以来,在我的生活当中,就有了两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一,手机,二,朋友圈。我是最近才发现作家助手这个APP的,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朋友圈里的内容,于是,我果断上传我的朋友圈日记。不为别的,只为让更多人感觉到一个普通瞎子的心在跳动。
  • 都市见闻传

    都市见闻传

    在如今的繁华都市中,已经很少能再听闻到一些未知或诡异的事件了。今天在这里我就把亲身的一些经历和听闻一一的叙述给各位。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星球纵览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星球纵览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武途封帝

    武途封帝

    他从神荒中走出,带着父愿,踩灭无数鬼才,夺秘诀抢传承,拥美女,立后宫,临登武道巅峰,自封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