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书桌前,想写些东西,但又不知道写什么好,忽然想起前几日在《品读经典》一书中看到一篇名叫《龙年谈龙》的文章,一时间竟触动了我的创作灵感,那就写篇与牛有关的文章吧,因为今年是牛年。
牛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劳动人民勤勤恳恳的象征。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工作时任劳任怨,收获时也从不要求主人给予更多的赏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想必先生对牛一定有着比我辈更深刻的理解。我喜欢先生的这句话,同时也非常欣赏牛吃苦耐劳之精神。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多的诱惑和选择,想要坚定理想不放松,排除万难向前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发扬牛的精神,只要认为是对的,是有意义的,就不要去问回报,就应该像牛一样铆足了劲向前冲,因为生命的价值从来都不会永远停驻在成功时的那一刹那,而是遍布于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整个过程中。
中国古代有一首名联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想这其中不也正蕴含着一种牛的精神么。而且牛还有一种特质,就是如果你不先去侵犯它,它绝不会来侵犯你,这多么像我们中华民族啊,只有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才奋起反抗,只要你不打我,我们绝不先挑起战争。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明不远征”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的标志性劳动力之一就是耕牛。
但如果就此以为牛就是好欺负的,那就大错特错了,牛发起威来也是很厉害的,厉害到可以收复一个国家。《史记·田单列传》载: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以其杰出的军事才华率燕军在半年之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三城仍顽强抵抗,后来燕惠王因听信谗言而罢免了乐毅,改任骑劫为大将继续攻打齐国,结果被齐国大将田单设计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一举收复齐国所有失地。而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反击战役的主力军就是一千多头尾巴上着了火的公牛。
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不正是如此吗?金兀术来了,我们把他赶走;日本鬼子来了,我们把他们消灭;美帝国主义来了,我们把他打跑了。我至今记得当时有首革命歌曲这样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民族,就像牛一样,虽然有一身的力气和勤恳的品质,但不要忘了,牛的头上还有两只坚硬而又锋利的牛角。
在西班牙,不是盛行一种斗牛的游戏吗?但那也是先要把公牛激怒之后才能展开的搏斗,这种游戏直到今天还在盛行,我虽然不提倡将健壮的公牛投入到斗牛场中去供人们取乐,但我却要为那些斗牛面对马背上持剑的斗牛士而依然奋勇向前的精神而鼓掌。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用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一首《耕牛》来结束这篇小文:“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这正是对牛之精神的最真实的写照。